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_孔子世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孔子世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孔子世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但选文重点记述了孔子好学善思、被困陈蔡之间、整理文献、从教授业、撰述《春秋》等活动。全文共分三部分,用三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选文第一部分重点记述了孔子的身世及其适周问礼、适齐闻《韶》、在鲁学琴经历,刻画了孔子学而不厌、乐学会学、深思善悟、博学多才的形象和精神。现在高中生的学习普遍存在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浅尝辄止的现象,学习的过程中不善于思考,不能举一反三。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探讨并学习孔子的治学态度和学习方法,从而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1.课件。

2.搜集孔子有关学习的名言。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学习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精神及其高尚品格。[重点难点]:1、翻译并疏通文意。

2、学习孔子好学善思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被尊为至圣先师,有无数的人在解读他,学习他,他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为何能享此殊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司马迁的《孔子世家》,了解他的事迹以及他对我国历史和文化发展史的影响。

二、学生自学阶段

1、学生自读1~5节,疏通文意,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及句子。

2、共同归纳文言知识,以便上黑板展示。

三、知识预设

(一)通假字:

1、由是反鲁(“反”通“返”)

2、孔子长九尺有六寸(“有”通“又”)

3、师襄子辟席再拜(“辟”通“避”)

4、几然而长(“几”通“颀”)

(二) 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先:祖先)

2、祷于尼丘得孔子(祷:祈祷,向神求福)

3、字仲尼,姓孔氏(仲:排行老二之意。孔子有异母兄名孟皮)

4、及长,尝为季氏史(尝:曾经)

5、尝为季氏史,料量平(料:计算。量:量具。平:公平,精确)

6、请与孔子适周(与:同,跟。适:到,往)

7、仁人者送人以言(仁人:道德高尚的人)

8、窃仁人之号(窃:窃取,这里是自谦语,偷用、冒用。号:名称)

9、为人子者毋以有己(毋以有己:忘掉自己)

10、弟子稍益进焉(稍:渐渐。益进:增多)

11、与齐太师语乐(语:谈论)

12、眼如望羊(望羊:又作“望洋”,仰视的样子。一说远视的样子)

(三)词类活用

1、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不同)

2、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聪明深察,形容词用作名词,聪明深察的人。

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拢,靠近)

3、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博辩广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博学善辩的人。

危,形容词用作动词,危害)

4、孔子学鼓琴师襄子(鼓,名词用作动词,弹奏)

(四)特殊句式

1、其先宋人也(判断句)

2、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被动句)

3、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判断句)

4、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判断句)

5、孔子学鼓琴师襄子(省略句)

(五)难句解释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明确:聪明深察,形容词用作名词,聪明深察的人。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拢,靠近。博辩广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博学善辩的人。危,形容词用作动词,危害。这两句译文:聪明深察的人向死亡靠拢,是由于他好非议别人。博学善辩的人危害到自身,是因为他好揭发他人坏事。

四、问题探究

第一部分:孔子身世及从政情况初识孔子

第二部分:孔子适周问礼、适齐闻《韶》、在鲁学琴

1、课文第二段主要概括介绍了孔子一生的从政情况,在这段简短的介绍方面的评价中,流露出作者对孔子怎样的评价?

明确:(1)孔子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2)孔子具备从政为政才能,施政效果显著;(3)孔子一生谋求从政为政的生涯,但仕途坎坷,屡遭“斥”“逐”,不能如愿。作者把自己的认识评价与客观的叙述有机融合在一起。

2、孔子在鲁学琴的经过写得具体详细,那么孔子学琴分几个阶段的追求?表现了孔子怎样的特点?

明确:作者描述了“习其曲”、“得其数”、“得其志”、“得其为人”几个阶段的追求,表现了孔子好学的态度,善学的品质,赞美了孔子的勤奋钻研、踏实认真和深思善悟。

(分析:这段叙述,一是表现孔子的乐学好学,学琴十日而不进,仍乐此而不疲,勤奋而钻研;二是表现孔子的善学会学,习其曲、得其数、得其志、得其为人,由浅入深,深思善悟,扎实有序。这段文字,有对话描写,也有情态描写,有对孔子的直接描述,也有师襄子的侧面映衬,写得十分传神。)

3、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是怎样学习的?/苦学?好学?乐学?

五、回顾孔子的名言警句

(一)孔子对自己学习态度阐述的名言:

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二)出自《论语》的名言: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六、课文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孔子的哪些情况?孔子的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明确:(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孔子的身世、学习的经历、坎坷的仕途。

(2)孔子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对待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勤奋钻研,进取心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乐学善思,生无所息的学习理念。因此,“至圣先师”的称号,孔子是当之无愧。

2、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不这样认为:“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六十二岁时曾这样评价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经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五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孔子在困境中坚守原则、信念坚定的高尚人格。

七、作业布置:

1、写一篇关于孔子学琴的感悟,100字。

2、自读6-11节,疏通文意,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及句子。

3、观看电影《孔子》

[ 学情分析]:选文第一部分重点记述了孔子的身世及其适周问礼、适齐闻《韶》、在鲁学琴经历,刻画了孔子学而不厌、乐学会学、深思善悟、博学多才的形象和精神。现在高中生的学习普遍存在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浅尝辄止的现象,学习的过程中不善于思考,不能举一反三。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探讨并学习孔子的治学态度和学习方法,从而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效果分析:学生感悟很深,而且以孔子的学习品质影响自己,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得到有效改善。加之后来观看周润发饰演的电影《孔子》,学生对孔子的经历和光辉人格体会更加深刻。对“至圣先师”孔子的认识不再模糊,而是更加全面立体。

[教材分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但选文重点记述了孔子好学善思、被困陈蔡之间、整理文献、从教授业、撰述《春秋》等活动。全文共分三部分,用三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

评测练习:

(一)通假字:

1、由是反鲁(“反”通“返”)

2、孔子长九尺有六寸(“有”通“又”)

3、师襄子辟席再拜(“辟”通“避”)

4、几然而长(“几”通“颀”)

(二) 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先:祖先)

2、祷于尼丘得孔子(祷:祈祷,向神求福)

3、字仲尼,姓孔氏(仲:排行老二之意。孔子有异母兄名孟皮)

4、及长,尝为季氏史(尝:曾经)

5、尝为季氏史,料量平(料:计算。量:量具。平:公平,精确)

6、请与孔子适周(与:同,跟。适:到,往)

7、仁人者送人以言(仁人:道德高尚的人)

8、窃仁人之号(窃:窃取,这里是自谦语,偷用、冒用。号:名称)

9、为人子者毋以有己(毋以有己:忘掉自己)

10、弟子稍益进焉(稍:渐渐。益进:增多)

11、与齐太师语乐(语:谈论)

12、眼如望羊(望羊:又作“望洋”,仰视的样子。一说远视的样子)

(三)词类活用

1、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不同)

2、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聪明深察,形容词用作名词,聪明深察的人。

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拢,靠近)

3、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博辩广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博学善辩的人。

危,形容词用作动词,危害)

4、孔子学鼓琴师襄子(鼓,名词用作动词,弹奏)

(四)特殊句式

1、其先宋人也(判断句)

2、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被动句)

3、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判断句)

4、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判断句)

5、孔子学鼓琴师襄子(省略句)

(五)难句解释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六)感悟“孔子学琴”的经历,写一篇心得,100字。

课后反思:节选部分从高中学生的生活实际、阅读兴趣以及专题教学的特点出发,集中表现孔子好学善学的品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深受启发,效果很好。我又特意让学生观看了电影《孔子》,加深了学生对孔子的认识。

课标分析:

1、阅读本专题传记,了解孔子生平,理解其在历史文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他们的理想追求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

2、了解作者对孔子的评价,学习和继承古代优秀文化传统。

3、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材料并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凸显历史人物品格和精神的方法,提高自己阅读和写作能力。

4、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提高自己文言阅读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