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数控编程加工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数控编程加工

适用专业:

机电一体化、电气专业

1、前言

课程的性质《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主要是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零件加工、CAD/CAM技术应用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前续理论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基础》。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的方式,以实际产品中的典型零件为主线,将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分为数控工艺与编程理论+仿真+实操,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能够将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56 学时,其中理轮26 学时,操作30 学时。

2、课程目标

本课程其任务是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同过实践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最终形成的数控技术的应用能力。

知识与能力:

熟悉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要点及数控加工编程方法;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操作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一般过程,进而不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过程;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基本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主动参与数控加工的基本理论探究。

培养学生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让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教材编写

(I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 )以工作项目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结合职业资格鉴定中、高级标准的要求,将本课程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

(3 )通过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加强实践内容,强调在操作中理解与应用理论。

(4 )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通俗、表达简练,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图例与案例应引起学生的兴趣,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 )教材内容应有所拓展,在教材中应充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6 )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建议

(I )在教学过程中,育人为先,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是现场教学,“教”与“学”互动,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学

生提问,教师解答、指导。选用典型两件的典型加工方法,由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进行分组操作训练,让其在操作过程中,了解工艺的制定、程序的编制。

( 3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强操作训练,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考核模块,使学生掌握常用夹具,能选用合理刀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4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有些加工过程较复杂的零件,以挂图、多媒体、仿真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 5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更贴近生产现场。

教学评价

( l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 2 )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效。

( 3 )应注重学生动手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 4 )应加强对学生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合作能力、环保意识的考核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l )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 2 )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挂图、幻灯片、投影、录像、视听光盘、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共享。

( 3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多媒体课程资源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 4 )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在此过程中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

( 5 )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使之具备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的功能,将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机械制造工艺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工艺技术

适用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1、前言

课程的性质

《机械制造工艺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涉及面广、灵活性大。它涉及毛坯制造、热处理、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装备、加工设备、产品装配、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技术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具备《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互换性及技术测量》、《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后,才能综合运用它们来学习、研究本课程的内容和探讨问题。

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的主要做法是:坚持一项原则、体现二个特点、采取一项措施、反映一个趋势。即:

(1)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严格贯彻“必需、够用”原则;

(2)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

重在应用”的二个教学特点;

(3)为此,课程组采取“课程整合”的措施,将机械制造原《机械制造工艺学》、《机

床夹具设计》、《特种加工工艺》三门专业课程中的核心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加强工程素质教育出发,以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原理为主线,进行综合、系统的教学。

(4)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积极反映当代机械制造业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本课程的建议学时为116学时,其总理论92学时,实验24 学时。

2、课程目标

本课程其任务是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同过实践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最终形成的机械加工能力。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机械加工过程与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掌握常用机床夹具,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初步具备设计保证加工质量的高效、省力、经济合理的专用夹具的能力;掌握机械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基本知识,能控制检测机械加工产品的质量;掌握典型两件的加工,能编制典型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夹具设计、加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及检测;了解先进加工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认识机械加工实践操作的一般过程,进而不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过程;认识本课程实训实践操作的基本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主动参与工艺规程的编制。

培养学生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让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3、课程内容和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