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大学岩土力学考试答案

东北大学岩土力学考试答案

东北大学岩土力学考试答案
东北大学岩土力学考试答案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岩石力学试卷(作业考核线上2) B 卷(共 6 页)

一、

1、岩石与岩体的关系是( B )。

(A)岩石就是岩体(B)岩体是由岩石和结构面组成的

(C)岩石是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2、流变性质指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与( B )因素有关系的性质。

(A)强度(B)时间(C)载荷大小(D)材料属性

3、比较岩石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大小为( C )。

(A)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拉强度(B)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

(C)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拉强度

4、影响岩体力学性质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为( B )。

(A)地下水(B)结构面(C)构造应力场

5、巴西试验是一种间接测定岩石( B )强度的试验方法。

(A)抗压(B)抗拉(C)抗剪

6、蠕变是指介质在大小和方向均不改变的外力作用下,介质的(B )随时间的变化而

增大的现象。

(A)应力(B)应变(C)粘性

7、下列参数不是岩石强度指标的为( A )。

(A)弹性模量(B)内聚力(C)摩擦角

8、在地应力测量中以下那种方法不属于直接测量法(D )

(A)扁千斤顶法(B)声发射法(C)水力劈裂法(D)全应力解除法

9、按照库仑—莫尔强度理论,若岩石强度曲线是一条直线,则岩石破坏时破裂面与最大

主应力作用方向的夹角为( C )。

(A)45°(B)(C)(D)60°

10、岩石质量指标RQD是(A)以上岩芯累计长度和钻孔长度的百分比。

(A)10cm(B)20cm(C)30cm

11、下列关于岩石长期强度S∞和瞬间强度S0的关系正确的是(D)。

(A)S∞>S0 (B)S∞≤S0 (C)S∞≥S0 (D)S∞<S0

12、下列关于库伦强度理论论述不正确的是(B)

(A) 库伦准则是摩尔强度理论的一个特例(B)适用于受拉破坏

(C) 适用于岩石压剪破坏(D)适用于结构面压剪破坏

13、关于格里菲斯强度理论论述不正确的是(C)

(A)岩石抗压强度为抗拉强度的8倍

(B)证明了岩石在任何应力状态下都是由于拉伸引起破坏 (C)不仅适用于脆性岩石对其他岩石也适用

(D)微裂纹延展方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斜交,最终与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 二、 填空题(每题2分,共16分)

1. 流变方程主要包括(蠕变方程)、(松弛方程 )和(弹性后效方程 )。 2. 岩石的弹性变形特性常用(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两个常数来表示。

3. 岩石变形性质按卸载后变形是否可以恢复可分为( 弹性变形 )和(塑性变形)两类。

4. 岩石的剪切模量G 可用岩石的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μ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G

K 32

λ=)

;同样岩石的拉梅常数λ也可以用岩石的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μ计算,其公式为()

(2G V +=

λλ

)。

5. 岩坡的破坏类型从形态上看可分为( 岩崩 )和(岩滑)两种。

6. 巴西劈裂试验中,P 为劈裂破坏时最大压力,D 为岩石圆盘的直径,T 为岩石圆盘厚度,

则岩石抗拉强度的公式为(σt =2P/πDH )。

7. 岩石的力学性质可分为变形性质和强度性质两类,变形性质主要通过( 应变关系 )

关系来反映,强度性质主要通过(应力)来反映。 8. 边坡的变形主要变现为(松动)和(蠕动)。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

1.岩石的粘性变形是指岩石在去除外力后不能恢复的变形。( 错 )

2.摩尔强度理论认为材料发生破坏或屈服,主要因某一截面上的剪应力达到一定程度,和作用在该面上的正应力无关。( 错 )

3.在三轴压缩条件下,岩石的抗压强度随围压增大而增大。( 对 )

4.岩石在单轴压缩试验时,加载速率越快,测得的弹性模量越小,加载速率越慢,弹性模量越大。( 错 )

5.凯尔文体是由弹性元件和粘性元件并联而成的流变模型。(对)

6.岩石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其强度一般要低于静态强度。(对)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16分)

1.地下水对岩体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静水压力、动水压力、物理化学作用降低力学强度。

2.在实验室对岩石做蠕变试验,岩石的蠕变可划分成几个阶段?

答:减速蠕变阶段或初始蠕变阶段、等速蠕变阶段、加速蠕变阶段。

3.根据结构面的形成原因,结构面分为哪几类?其力学性质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答:地下水、结构面、坡脚开挖或侵蚀、上部加载

4.边坡破坏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1.岩体结构因素

2.岩性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的影响

3.力学因素的影响

4.水因素的影响

5.气温因素的影响

6.岩体结构面赋存物和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因素的影响

7.时间因素和渐进破坏的影响

8.构造作用和残余应力的影响

9.扰动因素的影响

五、问答与计算题(36分)

1.阐述岩体的主要强度理论和强度条件(列举其中3种)(9分)

答:(1)最大线应变理论:该理论认为,使材料发生拉伸破坏的决定因素是拉伸应变。不论单元体处在什么样的应力状态下,当其拉伸线应变达到单向拉伸破坏瞬间的极限应变值,岩石就会发生破裂。其强度条件为:—单向拉伸时拉断瞬间的伸长应变—岩石单元体的拉伸线应变0εε≤0εε

(2)格里菲斯理论:在任何材料内部存在着各种缺陷,当含有这些裂隙的材料处于复杂应力状态之下,在这些裂隙端部会产生大的拉应力集中。当这些裂隙端部某一个拉应力值超过该材料的抗拉强度值时,裂隙便开始扩展,其方向最后将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导致材料发生脆性拉伸破坏。其强度条件为:1) 当时,2) 当时,为拉应力,此值为时产生裂隙

(3)摩尔强度理论:该理论认为材料在压应力作用下发生破坏或屈服,主要因某一截面上的剪应力达到一定程度,但也和作用在该面上的正应力有关。其强度条件为:某点的应力状态的应力圆处于该表达式所代表的曲线之下,则该点不会发生破坏,与该强度曲线相切则岩石在此截面发生剪坏。

2.简述岩石力学数值分析方法的主要用途,常用的数值分析方法都有那些?(6分)

答:岩石力学数值分析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岩土工程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过程中岩体及其加固结构的力学行为和工程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有限元法、边界元法、有限差分法、加权余量法、离散元法、刚体元法、不连续变形分析法、流形方法等。其中前四种是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后三种是基于非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

3.维护地下工程稳定的基本原则是哪四个?(8分)

答:(1)合理利用和充分发挥岩体强度。岩石强度差异很大,将工程位置设计在岩性好的岩层中;避免岩石强度的损坏;充分发挥岩体的承载能力;加固岩体。

(2)改善围岩的应力条件。选择合理的隧(巷)道断面形状和尺寸;选择合理的位置和方向;“卸压”方法

(3)合理支护。包括支护形式、支护刚度、支护时间、支护受力情况

(4)强调监测和信息反馈。地质条件复杂,难以完全预知,岩体力学性质有许多不确定性;岩体工程设计与施工不能像“白箱”那样操作,有一个确定性的结果;通过围岩在施工中的反响,来判断和推测以后可能出现的变化规律,成为控制巷道稳定的最现实的方法;利用监测和反馈技术,通过施工过程或后期的监测,结合数字和力学现代理论,获得预测的结果或用于指导设计和施工。

4.一个直径为5cm,高度为10cm的岩石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当压力达到235kN时,该岩石试样发生破坏,破坏面与主应力作用平面的夹角为60°。假设该岩石抗剪强度遵循Mohr-Coulomb准则,试计算:

1)岩石的抗压强度;

2)破坏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

3)岩石的内摩擦角和内聚力。(13分)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一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答案 (第1---3章)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 加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就是什么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 展只就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就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4.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 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就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与高自律性。 5.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答:学习就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就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以就是有意的,也可以就是无意的;学习就是指那些比较持久、恒定的行为与思维的变化;学习的结果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6、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就是观察学习,因为人类具有认知能力,能够更多地得益于经验,因此,大部分的人类行为就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将其分为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 7、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 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简述奥苏伯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与并列结合学习。

下册东北大学高数期末考试试题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 1.设函数(,)f x y 在点(0,0)的某邻域内有定义,且(0,0)3x f =,(0,0)1y f =-,则[ ] (A)(0,0) 3dz dx dy =-; (B) 曲面(,)z f x y =在点(0,0,(0,0))f 的一个法向量为(3,1,1)-; (C)曲线(,) 0z f x y y =??=?在点(0,0,(0,0))f 的一个切向量为(1,0,3); (D) 曲线(,) 0z f x y y =??=?在点(0,0,(0,0))f 的一个切向量为(3,0,1) 2. 设1 0 (1,2,)n u n n ≤< =L ,则下列级数中必收敛的是[ ] (A)1 n n u ∞ =∑; (B) 1 (1)n n n u ∞ =-∑; (C) 1 n ∞ = (D) 21 (1)n n n u ∞ =-∑. 3. 如果81 lim 1=+∞→n n n a a ,则幂级数∑∞ =03n n n x a [ ] (A) (B) (C) (D) . 4. 设Ω是由球面2222x y z a ++=所围成的闭区域,则222x y z dv Ω ++???= [ ] . (A) 545a π; (B) 44a π; (C) 543a π; (D) 52 5 a π.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4分) 1. 曲面2222321x y z ++=在点(1,2,2)-处的法线方程为 . 2. 函数),(y x f 22y xy x +-=在点)1,1(处的全微分为 . 3. 已知曲线L 为连接(1,0)和(0,1)两点的直线段,则曲线积分

哲学引论形成性考核作业1答案

哲学引论形考作业1答案 一、简答题 1、哲学对科学和思想文化的作用有哪些? 答:哲学对科学作用有三个: 第一、确定科学的理论前提; 第二、阐明科学的基本性质。 第三、捍卫科学的独立性,谋求全体科学的统一。 哲学思想文化的作用有三: 第一、对日常意识的反思; 第二、对学科前提的批判; 第三、对自由意识的促进。 2、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有三: 第一、以形而上学为论证方式 第二、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第三、以融合佛道为工具手段。 二、论述题 1、如何理解哲学作为一门人类思想探索活动的特点? 答:从距今大约2500年前哲学在爱琴海岸的古希腊诞生以来,哲学家们孜孜以求的进引思想性的探索,活动,哲学作为一门人类思想探索性活动的特点,首先表现为它涉级的对象,往往是那些作为寻常信念基础的原则和假定。这些原则或假定,既有日常生活意义上的,又有科学意义上的。日常生活中的信念是人的日常行为得以发生的前提和基点,对这些信念的合理性及其程度进引哲学上的分析或审定,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哲学存在价值的证明。人的行为是受他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信牵引的,对这些信念的前提进引批判性的审视,对人而言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此说,哲学是一种思想探索性活动,论证各争辩是哲学的关键所在。因为在哲学看来,一切都必须受到质疑各批判。 其次,哲学本身的发展是历史的连续的,但哲学研究的前题,却是相对不变和基本固定的。在生物学领域中科学的进步表现为不仅作为基础的理论,而且作为形式的前题的提法本身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而在哲学中,人们至今说论的仍是两千多年前支配看创造了最初的理性传统的古希腊哲学家们思想的那些基本问题,诸如真、善、美、自由、平等、正义等问题。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给这些哲学范畴的数不清的定义,但至今尚说已后有了令人满意的答案。从更深层次看,哲学问题的不变性实际体现了哲学研究的艰深性及其进步表现的复杂性。哲

2020年秋季东北大学《大学语文》在线平时作业2附标准答案2

2020年秋季东北大学《大学语文》在线平时作业2 附标准答案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97、常四爷、松二爷正往外走,宋恩子和吴祥子进来。他们俩仍穿灰色大衫,但袖口瘦了,而且罩上青布马褂。对这句话的内容描述准确的选项是()。 A.介绍了宋恩子和吴祥子的衣着变化,反映出他们已今不如昔。 B.介绍宋恩子和吴祥子的服饰变化,讽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性。 C.反映了宋恩子和吴祥子霸气十足。 D.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害,宋恩子和吴祥子又成为帝国主义服务的走狗。答案:B 2.114、下列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爱新觉罗·溥仪经过政府和人民的改造,终于由一个皇帝变成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公民。 B.在美国的支持下,台湾的一些台独分子又粉墨登场了。 C.年轻人要有年青人的特点,不要老气横秋,意志消沉。 D.排了一上午的队,终于买到了硕果仅存的两张票。 答案:D 更多加微boge30619,有惊喜!!! 3.1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灌夫有服,过丞相。(过门拜访) B.武安侯坐衣襜褕入宫,不敬。(因为) C.籍福起为谢,案灌夫项令谢。(感谢) D.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抛弃) 答案:C 4.10、比喻在外的游子宁不思家,隐含着思妇对游子的抱怨之情的诗句是()。 A.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B.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C.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D.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答案:C 5.101、20世纪30年代,现代小说“社会剖析派”的领军人物是()。 A.茅盾 B.柔石 C.鲁迅 D.巴金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电大专科形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5 分,共40 分) 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P14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P42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P48-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运动阶段(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 4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P58-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P65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

的变化;学习过程可 6 、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P76 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 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观察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 或称“榜样”) 的行为( 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 ,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观察学习更为重要。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他认为:(1 )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2 )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7 、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P88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 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 、简述奥苏泊尔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P83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

最新2018年电大《哲学引论》形考一答案

2018年电大《哲学引论》形考一 1.哲学起始于好奇表现为爱智,早期的哲学与科学不分选择一项: 对错 2.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是催生哲学的母体和温床选择一项: 对错 3.古希腊后期及至欧洲中世纪早期,哲学被赋予了伦理学或道德学说的特征,中世纪时期,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选择一项: 对错 4.为哲学认识论的最初形成奠定经验主义基础的是洛克的“人类理解论”选择一项: 对错 5.使认识论成为全部哲学的基础的哲学家是康德 选择一项: 对错 6.哲学对自由意识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对思想文化深层结构的有力揭示和思想模式的不断转换而表现出来的选择一项: 对错 7.语词是人的能动性的集中体现,任何语词都不具有知识意义的内涵选择一项: 对错 8.哲学所研究的问题是相对变化和难以固定的选择一项: 对错 9.哲学性问题以思想性问题的形式出现,它本质上反映的是人的思想的一种矛盾性运行方式选择一项: 对错 10.哲学关注知识和思想分析的特点,决定了它与语词之间的紧密关系选择一项: 对错 11.哲学以智慧为研究对象,是一种为知识而知识,为学问而学问,纯粹穷理尽知的知识或学问(选择一项: 对错 12.对中国影响最大的非正统思想是道家学说选择一项: 对错 13.对自然科学感兴趣,自觉讲求逻辑学和认识论的先秦哲学是墨家选择一项:

对错 14.清代哲学家顾炎武提倡经学研究要经世致用,他被清人尊为“开国儒宗”选择一项: 对错 15.中国哲学的总结者黄宗羲提出了“天地之化日新”的著名论断。选择一项: 对错 16.形而上学就是研究存在之为存在的问题的学问,形而上学被称为本体论(选择一项: 对错 17.在日常生活中,定义不能明确地表达存在的时候,往往是定义的范围过宽或过窄。选择一项: 对错 18.儒家经典在后世被称为“经”,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叫做“经学”。选择一项: 对错 19.首先提出了信仰第一,为中世纪经院奠定基础的是奥古斯丁选择一项: 对错 20.托马斯主义是经院哲学的最高成果,也是中世纪神学与哲学最大、最全面体系。 选择一项: 对错 21.近代哲学的主导原则是主体性原则。选择一项: 对错 22.五四运动以后,中西方哲学的深入交会以及由此引发的三次著名论战,使原本属于西方哲学范畴的马克思哲学在中国扎下根来。选择一项: 对错 23.中国哲学在逻辑学方面向来很发达选择一项: 对错 24.礼仪之争主要是指利玛窦禁止中国教徒参加祭孔和祭祖等中国传统礼仪问题而引发的争论。选择一项: 对错 25.中国哲学在逻辑学方面向来不发达选择一项: 对错 26.中国哲学对德国哲学的影响,主要是指对莱布尼茨的影响。选择一项: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一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答案 (第1---3章)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加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4.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 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学习是指那些比较持久、恒定的行为与思维的变化;学习的结果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6.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因为人类具有认知能力,能够更多地得益于经验,因此,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将其分为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 7.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简述奥苏伯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电大在线”选课、学习、发帖、考试平台介绍及操作步骤详解

“电大在线”选课、学习、发帖、考试平台介绍及操作步骤详解一、“成都电大在线”操作步骤 (一)、选课 登录https://www.doczj.com/doc/2e4666253.html,(成都电大在线首页)在页面左侧“用户登录”栏 输入账号(学号)、密码(身份证8位生日号码如:19800101)点 “登录”。进入后在右上方分本、专科选你所学专业,如 (若过去已选过课,则直接在“我的学习课程列表”下方点击“选课”,再选专业) 就会出显课程列表,如: 然后对照本期课表,勾选本学期所要选的课(在框里打“”),如: 勾选完后,点击最下面“保存选课”,这样课就选好了。 (二)、网上学习(要求:每门课程在网上学习时间达到60分钟以上,点击浏览或下载视频、课件、文字等学习资源25次以上;发帖或回帖、跟帖1次以上。)

点击“我的学习课程”,左下方会出显示“我的课程列表”, 点击你要学习的课程,如:即进入该课程的课 程学习页面:这些就是所需学习的内容,点击这些内容进行学习即可。 【特别注意:1、进入课程学习页面后系统便开始自动计录你的学习活动(包括在线学习时间、 点击浏览和下载学习资源的次数等),但是,如1小时内无学习活动(点击浏览或下载学习资源),系统将自动退出,且不计录学习时间;2、点击打开一个学习资源后必须停留5分钟以上才能继续打开第二个资源,每次学习活动最多只能同时打开三个学习资源。每个学习资源打开后的停留时间不能超过60分钟,且文字类学习资源打开后30分钟无动作(鼠标移动、翻动页面等)或视频类资源播放完后30分钟不关闭的系统都将视其学习活动无效,不予记录;3、在完成某项内容学习后,点击下面

的“关闭页面”,可继续点击打开其他内容学习;4、在退出课程学习页面时一定要从该页面右上的 “退出系统”退出,不能直接关闭课程学习页面,否则你的学习活动也将不被记录!!!】 (三)、发帖、回帖、跟帖(要求:每门课程1次以上) 1.发帖:学员可根据需要在多个“论坛”发帖(亦可回帖、跟帖) (1)、在课程论坛发帖: 【特别注意:所发帖子必须为有效帖!即:帖子内容必须与该门课程学习的内容、方法等有关:如学习中的问题、体会、感悟、学习方法交流以及实时导学签到等。反之:凡无意讨论课程内容,直接征求作业和考试答案;或纯粹打招呼、呼朋唤友;或复制粘贴别人的帖子以及发布与本课学习无关的帖子,如询问考试成绩、学籍学务问题等,都将视为无效帖,不予记录。】 方法:按前面“二、”操作进入课程学习页面。在学习页面上面的“论坛帖子”中点击右下方的“更多课程帖子” 即进入该门课程的 “互动论坛”再点击 “发新帖”即进入发帖页面:在“帖子主题”栏内简明扼要写出你所发帖子的主题(如:“管理和领导是一回事吗?”); 如你觉得有必要的话,还可在下面的框内对主题进一步说明或阐述(也可什么都不说,直接发主题) 内容写好后,点“发帖”即可。(这时回到“互动论坛”页面便可看见你发的帖。辅导教师或其他学员将回答你的问题或参与讨论。) (2)、参加“成都电大网上导学”发帖: (说明:1、这种发帖的形式与(1)是一样的,也是在“课程互动论坛”上进行。所不同的是它是由专业课教师在规定的时间里,就规定的内容在线组织大家发帖讨论、答疑。属教师在线辅导性质。为此,学员需先查询导学时间和内容安排并提前做好学习准备以便届时参与发帖、讨论;2、参与导学时的“签到贴”亦视为有效贴)。

东北大学汇编期末试题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试题 注意:本试卷的一、二大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三、四、五、六大题的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并且要正确地书写站点、班级、学号及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20分) 1. 指令MOV AL,100H[SI]的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为()。 A. 基址寻址 B. 寄存器间接寻址 C.变址寻址 D.基址变址寻址 2.确定下列哪些数据在汇编语言中的表示是合法的()。 A. AL+3 B. 25D AND 36H C. 108Q D. 102B 3.若栈顶的物理地址为20100H,当执行完指令PUSH AX后,栈顶的物理地址为()。 A. 20098H B. 20102H C. 200FEH D. 20100H 4. JMP WORD PTR[SI] 的目标地址偏移量为()。 A. SI的内容 B. SI所指向的内存字单元的内容 C. IP+SI的内容 D. IP+[SI] 5. NEXT是程序中某指令语句标号,下述哪个程序段不能实现转移到NEXT语句执行()。 A. JMP NEXT B. MOV BX,OFFSET NEXT JMP BX C. MOV BX,NEXT D. LEA AX,NEXT JMP BX JMP AX 6. 已知AX=8065H,BX=103AH,则指令ADD BL,AL执行后,OF和CF的值分别为()。 A. 0,0 B. 0,1 C. 1,0 D. 1,1 7. 已知AL,BX中各存放一个带符号数,计算AL*BX的积,用下述程序段()。 A. XOR AH,AH B. CBW MUL BX MUL BX C. XOR AH,AH D. CBW IMUL BX IMUL BX 8. 当CX=0时,REP MOVSB执行的次数为。 ( ) A. 1次 B. 0次 C. 25535次 D. 25536次 9. 已知CALL DWORD PTR[BX]执行前SP=100H, 执行后SP的内容为 ( ) A. 0FEH B. 0FCH C. 104H D. 96H 10. 下面各组语句在语法上正确的是() A. X EQU 100 B. X EQU 100 X EQU X+X X = X+X C. X = 100 D. X = 100 X EQU X+X X = X+X

2017年电大哲学引论形成性考核答案

哲学引论形成性考核答案 第一—二章 一、简答题 1哲学对科学的作用:确立科学的理论前提;阐明科学的基本性质;捍卫科学的独立性,谋求全体科学的统一。哲学对思想文化的作用:对日常意识的反思;对学科前提的批判;对自由意识的促进。 2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以形而上学为论证方式;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以融合佛道为工具手段。 二、论述题 1哲学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基于自身需要而进行的思想探索性活动。从哲学实践的角度看,维系着哲学的发展,并使哲学显现出它经久不衰生命力和活力的最重要的因素,始终是那些在哲学范围以外的,对人类生活的某个方面起着支配作用的人类活动,或是那些在社会文化体系中的,在深层上影响或支配着人类思想和人类活动的特定领域和特定概念。哲学家门孜孜以求的,就是对与人类生存境遇有关的种种问题,给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解释和说明。哲学的思想探索性特征,首先表现为它所涉及的对象,往往是那些作为寻常信念基础的原则或假定;另外哲学的思想性探索还表现为哲学本身的发展是历史的、连续的。康德说,人类理性有一种嗜好,即喜欢建造,以否定性特征但卣仪肯定性为目的的思想陈述,促进了哲学的发展。 2科学主义思潮: 在他们看来,现代科学是人类文明能够最伟大的成就,是解决人类存在与发展等一切重大问题的充分而有效的工具,哲学要想切实得到发展,就必须用实证数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造哲学,在这个意义上的哲学的主要流派,都倾向于把哲学归结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进而把哲学归结为对语言的逻辑分析。 人本主义思潮: 认为哲学应该把人以及人的发展、完善、尊严、自由、创造等对人有重要意义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放在哲学乃至整个文明的中心地位,现代哲学的任务就在于通过对科学或理性的反思来探讨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性、人道主义及其“异化”问题。 三、分析题 1从逻辑上说,哲学起源于人类对宇宙或人生方面的那些根本性问题的好奇及其沉思。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划分,哲学应以与存在本身有关的理念为研究对象,是对支配存在或形成存在的一般原理进行探讨的学问,在这个意义上,亚里士多德把这一内容称为第一原理。但从历史上看,最初的哲学所关注的对象并非人类自身的存在或人类生活的真正目标,而是人以外的世界和自然界,因而理所当然地,哲学与科学具有大致相同的对象和内容。而当后来哲学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外在的自然界转向人有关的存在,探讨关于人是什么以及人和社会的美好生活问题,或人的现实生活和生存实践要求哲学家们对关于自然界和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出具体化和专门化的解释的时候,哲学和科学的区分也就顺理成章地发生了。 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因为从一般意义上说,人与世界的关系即生活有三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即常识、科学与哲学。相对于这三个不同的领域,存在着三类不同性质的问题,即常识性问题、科学性问题和哲学性问题。常识性问题以意见的形式出现,意见表达是情绪、习惯或信念之类的东西,对于意见人们一般不需要加以证明或求证,对之表达的至多只是接受或拒绝的态度而已;科学性问题以知识难题的形式出现。知识难题要求的是逻辑、数

儿童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汇编

儿童心理学电大学前教育本科专业 作业1 一、概念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发展: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 程。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有正向的变化,也有负向变化。 3、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各种数据收集的方法(结构性访谈、问卷法、临床诊断法、行为观察法)建 立起研究对象的成长档案,以探讨儿童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4、跨文化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是指,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 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探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5、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6、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7、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8、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9、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10、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 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 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1、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 的“最近发展区”。 12、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 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 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选择题: 1-5BACCB 6-10DACBD 三、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1、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 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 或把成人的观念强加于他们,或完全放任儿童自然、自由发展; 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 展潜力;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他们本 能地喜欢和需要探索、学习和成长,他们的认识结构和知识及个性是其自身发展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 中自我建构的; 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其先天的生理遗传充分赋予了实现全面发展 的条件,自由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充分发展; 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如模仿学习、交往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操作学习、阅读 学习等。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 2、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更多精品文档

东北大学《公共经济学》期末考试必备真题集(含答案)46

公共经济学答案 单选题 1.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C ) A宏观经济的运行 B微观经济的运行 C政府的经济行为 D企业的经济行为 2.某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其他企业,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获得应有的报酬,这种情况称为(B ) A违法行为 B外部性 C违纪行为 D信息不对称 3.公共部门不应介入的行业是( D ) A高等教育 B河流污染治理 C自来水价格管制 D电视机生产 4.公共物品或服务在消费时容易产生“免费搭车”现象,主要是因为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具有(C ) A非可分割性 B非竞争性 C非排他性 D公有性 5.对于拥挤性公共物品收取使用费,主要目的是为了( A ) A提高使用效率 B补偿建设成本 C获得一定收益 D增加财政收入 6.政府作为主要的公共经济主体的原因主要是( B ) A政府强势 B市场失灵 C党的领导 D企业需要 7.高速公路通行适当收费的主要目的是(B ) A政府赚钱 B避免过度拥挤 C分摊建设成本 D方便管理

8.伴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也会不断扩大。这一判断被称为( B ) A资本积累规律 B瓦格纳法则 C公共产品理论 D斯密定理 9.因搭便车行为的存在,公共产品供给的资金只能采取(B )方法筹集。 A自愿捐献 B强制性融资 C市场化 D平均摊派 10.下列经济学家中哪位是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C ) A凯恩斯 B亚当斯密 C布坎南 D克鲁格曼 11.在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中,除了经济人的自利主义本性假设以外,最突出的就是( C ) A整体主义方法论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个人主义方法论 D.矛盾论 12.官僚机构的官僚作为经济人,在公共选择中最大化收益的诉求主要表现在( A )和权力最大化。 A预算规模最大化 B预算规模稳定化 C责任最大化 D信任最大化 13.公共支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 C ) A企业资本投入 B个人消费支出 C财政收入 D银行存款 14.仅强调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自动调节功能,政府对经济生活不加干预的预算理论属于( B ) A功能预算理论 B均衡预算理论 C高度就业预算理论 D现代预算理论 15.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下列说明正确的是(B )

哲学引论形成性考核

哲学引论形成性考核-0003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共20题,共40分)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 (2 分) 弱决定论不能归结为非决定论,虽然它与非决定论有相似之处。 2. (2 分) 中世纪哲学的特征就其主流来说,不是以知识方式的方式来论证神学教义合理性的宗教哲学即经院哲学。 V x 3. (2 分) 什么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始终是古希腊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V r x 4. (2 分) 当代哲学解释学的兴起是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象学的解释学的产生为基本标志的。 r V p x 5. (2 分) 行为功利主义的最大困难在于它容易导致道德决定中的僵化和脱离实际。

r V 太极阴阳论”是中国哲学中影响最深远的宇宙论哲学。 V x 7. (2 分) 伊奥尼亚学派哲学家普遍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 V x 8. (2 分) 语词作为人的一种创造物,是人之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V r x 9. (2 分) 中国哲学与古希腊哲学和古代阿拉伯哲学并称世界三大哲学体系。 V x 10. (2 分) 语言分析方法出现,为哲学树立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 x 11. (2 分) 冥想直观是佛教认识论所主张的认识方法或途径。

因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成论图式而被后世尊称为道学宗主”的哲学家是王阳明。 V x 13. (2 分) 儒家哲学在知识问题上的主要倾向是理论理性,而不是实践理性。 V x 14. (2 分) 直觉主义和知行合一是中国认识论一致特征。 V r x 15. (2 分) 种子说”的提出者是元素学派著名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 V x 16. (2 分) 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家是赫拉克利特。 x 17. (2 分) 缘起论”不是佛教理论的基石。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试卷B及答案(2019)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学习中心:院校学号:姓名: (共页) 一、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25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答:苏轼容色突变,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友人说:“(曲调)为什么会这样(悲伤)?”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面对江面斟酒,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苏轼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羡慕它们什么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景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共同享用。” 二、现代诗歌鉴赏(25分) 请阅读现代诗歌《死水》,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爽性

普通心理学答案形成性考核网上作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作业一: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2分) 1、()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A.二元论 B.唯心论 C.唯理论 D.构造主义 2、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从尸体解剖中发现,严重的失语症与左侧额叶部分组织的病变有关,从而确定了语言运动区的位置。语言运动区也叫做()。 A.下丘脑 B.布洛卡区 C.大脑中枢 D.杏仁核 3、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叫做“()”。 A.思维决定意识 B.存在决定意识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存在先于本质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在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个实验室的建立,看成是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A.巴甫洛夫 B.约翰?穆勒 C.亚里士多德 D.冯特 5、()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冯特 D.雷蒙德 6、()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 A.强刺激 B.弱刺激 C.远刺激 D.近刺激 7、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大脑直接加工的材料是外物引起的()。 A.反应 B.意识 C.脑电 D.神经冲动 8、色觉属于()的一种。 A.触觉 B.嗅觉 C.视觉 D.味觉 9、所谓(),是指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A.刺激 B.感觉 C.编码 D.心理

10、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等。 A.视觉、听觉、嗅觉、运动觉 B.视觉、听觉、嗅觉、平衡觉 C.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D.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11、在颜色一致的前提下,要求从一群图形“V”中搜寻图形“O”,发现“V”形数目的多少,不会影响检测出“O”形的速度。原因是两种符号的差别只是发生在原始特征的水平上。这个试验叫做()。 A.解剖实验 B.光照试验 C.视觉搜索试验 D.脑电监测实验 12、人类通常以直立的姿势感知外部世界。身体姿势和环境间的正常关系是维持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观察者的身体姿势发生变化时,大小知觉恒常性会受到影响。当观察着俯视或仰视时,他知觉到同一物体的大小要比直立正视时()。 A.大 B.小 C.相等 D.时大时小 13、在物体与眼睛的距离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知觉的物体大小与物体在网膜上()的大小有关系。 A.光线 B.色彩差异 C.投影 D.移动距离 14、在图形中,轮廓代表了图形及其()的一个分界面,它是在视野中邻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

东北大学《公共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必备真题集(含答案)80

公共组织行为学 一、单项选择 1、“组织是每一种人群联合起来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目标的形式”,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 法约尔 B 詹姆斯.D. 穆尼 C 巴纳德 D 格罗斯 2、通过对他人外在行为表现及特征的观察,对其内在情绪、态度、动机、人格等心理状态和特征的知觉,称为()。 A 他人知觉 B 自我知觉 C直觉 D 人际知觉 3、在不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认知能力是()。 A 智力 B 创造力 C直觉力 D模仿力 4、员工由于认同组织的目标和价值而卷入组织、参与组织社会交往的程度叫做()。 A 组织承诺 B 规范承诺 C持续承诺 D 情感承诺 5、()国心理学家阿希在1952年设计了一个经典实验证明了从众行为的存在。 A英 B德 C法 D 美 6、信息在()网络中只能向上或向下运行。 A 轮式 B全渠道式 C环式 D 链式 7、冲突双方进行公开的交流,讨论彼此的分歧,进行讨价还价或者做出让步的方法叫做()。 A整合 B最后通牒 C谈判 D分配 8、公共组织领导的特征有()。 A 静态性 B权威性 C合法性 D整体性 9、运用刺激因素使人的某种行为得到巩固和加强,使之再发生的可能性增大的一种行为改造方式叫做()。 A自然消退 B正强化 C负强化 D连续强化 10、()属于物质层文化。

A组织精神 B设备特性 C工作制度 D价值标准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行动研究包括的阶段是()。 A收集信息 B分析 C反馈 D行动 E评价 2、共同决定了员工向着目标努力程度的因素包括()。 A目标难度 B目标的具体性 C员工对目标的接受度 D员工对目标的承诺 E员工对目标的需要 3、下列哪些原则属于领导决策的基本原则()。 A信息准全原则 B系统原则 C可行原则 D理性原则 E全脑原则 4、“约哈里窗户”的小窗包括()。 A开放的区域 B秘密的区域 C盲目的区域 D个人区域 E求知区域 5、黄光国将人际关系分为()。 A情感关系 B工具关系 C混合关系 D认识关系 E沟通关系 6、群体对个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满足了()。 A安全需要 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成就需要 E爱的需要 7、工作满意度模型包括()。 A公平理论 B强化理论 C期望理论 D差异理论 E激励理论 8、创造性思维能力表现的三个特性是()。 A综合性 B个别性 C流畅性 D独特性 E变通性 9、凯利归因模式中的三个因素包括()。 A特异性信息 B一贯性信息 C特殊性信息 D一致性信息 E 一般性信息 10、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包括()。 A政党要素 B环境要素 C精神要素 D 国家要素 E物质要素 三、判断正误,在括号中写出正确或者错误(每题2分,共20分) 1、事业单位是公共组织。()

国家开放大学期末形考任务《哲学引论》标准答案

《哲学引论》形考任务标准答案 形考一 哲学:哲学一词源自英文“Philosophy”,意为爱智,或智慧之学。从词源学的角度上看,反映了古希腊人对哲学的性质和功能的某种特定的理解意向或期盼。这就是,哲学以智慧为研究对象,而不以实际的功利或功用知识为研究对象,是一种为知识而知识,为学问而学问,纯粹穷理尽职的学问。 形而上学:出自《周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英文形而上学的原意是物理学之上、之先的意思。就广义的用法而言,形而上学一词主要被用于表示关于存在者的最一般规定的学问,即讨论关于宇宙和事物存在的终极本质和永恒原理的学问。在这个意义上,形而上学也被称为本体论;就狭义的用法而言,则只有与非感性的、超验的对象有关的那些才属于形而上学。 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有王弼、嵇康、阮籍、郭象等,他们所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名教就是“名分教化”,是指古代社会的礼乐制度和道德规范;自然意思是自然而然、自然无为,它是道的特性和法则。从道家的观点来说,名教属于有为的范畴,自然属于无为的范畴,二者是相对的。所谓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是纲常礼法与自然无为的关系。玄学家大多崇尚老庄的自然无为,又不能完全背弃名教礼法,于是名教与自然的矛盾就成为他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或偏重于自然,或偏重于名教,或将二者调和起来,于是形成各种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所谓“名教与自然之辩”。

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演绎推理的逻辑形式对于理性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对人的思维保持严密性、一惯性有着不可替代的矫正作用。这是因为,演绎推理保证推理有效的根据,并不在于它的内容,而在于它的形式 经验论:人的一切认识最初都来自经验,更确切地说是来源于人的感觉。人所知道的东西,至少就其作为常识的部分来说,绝大部分是来自于人的感觉经验的。在这个意义上,一些经验论哲学家声称,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根据或来源。 批判论:是一种力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的对立,运用对立统一的方法对经验和理性的认识作用加以分析和解决的认识论理论。该理论认为,现实的认识活动是人的先天的理性与后天的感觉经验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认识的形式是先天的理性赋予的,另一方面,认识又不能脱离经验,因为超出经验范围的认识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离开对理性和经验的综合统一,就不可能正确解释和说明认识的起源和基础问题。 哲学所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在对哲学概念所作的历史考察中,我们不难发现,认识论(研究认识问题,讨论人类认识的起源、本质和界限以及认识经验与认识对象的关系)、形而上学(研究实在问题,解释关于宇宙的最高原则并根据这些原则对宇宙作最一般的思考)和伦理学(研究伦理、道德活动的价值判断,讨论与人的行为方式有关的价值问题)等三个方面,始终是哲学家的兴趣所在和他们的思想兴奋的焦点。如果把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