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3单元 关注国家的发展 第六课 走强国富民之路 第2框《讲述春天的故事》教案 鲁教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3单元 关注国家的发展 第六课 走强国富民之路 第2框《讲述春天的故事》教案 鲁教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3单元 关注国家的发展 第六课 走强国富民之路 第2框《讲述春天的故事》教案 鲁教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3单元 关注国家的发展 第六课 走强国富民之路 第2框《讲述春天的故事》教案 鲁教

讲述春天的故事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第三单元 关注国家的发展

第三单元注重国家的发展 第 6 课走强国富民之路 第一框发展是硬道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基本路线的含义、核心内容; 2、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地位、意义作用;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起讫、主要特点主要原因等; (二)水平目标: 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增强建设祖国的本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基本路线的内容、核心内容;发展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特征、起讫等; 2、难点:理解核心内容的关系;分析“发展才识硬道理”;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交流法、小组交流、教师讲授法辅助等;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资料收集、收集相关华西村的材料;教学课件的制作; 五、教学过程: (一)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 1、阅读P66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春联反映了中国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爱党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由衷的高兴之情。 (2)说说你所知道的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哪些? 同学交流。教师点拨,引到基本路线的学习上来。回忆第3课的知识。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1)由学生朗读1—2遍,指出这个基本路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2)制定的依据是什么?依据初级阶段的国情、人民的根本利益。(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相关知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从社会性质、发展水准两个角度分析的;而主要特征也是分析为什么我国正初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能够通过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论证理解;还有是注意起讫的时间和事件的区别。必须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才能制定准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3、基本路线实施以来的影响,以及我们应有的准确态度是什么呢? 在这里要指出基本路线的制订的依据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灯塔);所以我们要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4、理解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及其关系。这里主要由老师讲授为主,补充关系: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相互促动的,两者都是为了更好的解放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二)“一个中心”是关键 1、P68阅读书本材料: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以冷战后国际政治基本势态为起点,阐述了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现状,得出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各国应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结论。 自从国家诞生以来,和平与发展一直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目标,但这种崇高目标一次次被无情的战争撕得粉碎,特别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时隔仅二十年的两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带来沉重的灾难,二战以后,冷战的阴云又将世界笼罩了近半个世纪,就这个意义上来讲,“雅尔塔体制”解体和“冷战”的结束无疑是人类和平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冷战以后,世界各国,尤其是世界各个大国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各自的全球战略和对外政策,以对话替代对抗,把整个世界带入了一个和平稳定的新时期。首先是美、俄之间握手言和,使冷战的阴云荡然无存;其次是中、俄关系的改善,并进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使欧亚大陆上两个曾经敌对的大国步人了和平发展时期;再者是中美、中日、中英、中法、中德、中印等大国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以及印巴、阿以、日俄等国之间关系的改善,从根本上构筑了全球政治地理的基本框架。在这种和平的大环境下,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世界经济运行良好,为国际形势的相对稳定及和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并未出现单极格局或美日欧联合主宰世界的局面,现实是孕育于两极格局之中的多极化趋势。虽然冷战后,美国作为仅存的超级大国,利用其雄厚的综合国力追求对世界的主导地位,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愈来愈强的

单边主义色彩,造成某种“单极世界”的表象,但从发展上看,从实质上看,多极化才是世界格局的变化方向。 美国仍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它力求维护和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奥巴马政府对外高举“巧实力”、“多伙伴”和“无核世界”大旗,重温美欧关系,重启美俄关系,重塑美伊(斯兰)关系,重返拉美和东南亚,对所谓“问题国家”实行“伸手外交”,试图掌握主动,重振“领导地位”,显示出务实和灵活姿态,外界对美正面期待有所提升。但也必须看到,过去一年的美国外交虽然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内容上虚多实少。盟友体系“虚化”的态势没有改变,与新兴大国的战略互信仍有待夯实,对朝鲜、伊朗等国的“伸手外交”并未获得“松拳”效果,以新型议题抢夺话语权的努力遭遇挫折,美要重建对己有利的新秩序仍知易行难。 欧洲仍是世界最为关注的战略重点。欧盟的成立与发展大大加强了欧洲的一体化,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重大因素。在苏联的威胁消失之后,美欧争夺欧洲主导权的斗争随之突出出来。作为欧盟首富的德国也加快了扮演大国角色的步伐,努力从政治、经济、军事上树立其大国形象。但是从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开始,欧洲其它国家也慢慢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就连欧洲首富的德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它立足亚太,着眼全球,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日美关系为基轴,通过与各国积极发展关系,

山东省安丘市东埠中学九年级政治 第6课《走强国富民之路》复习教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

第六课《走强国富民之路》复习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看课本构建知识网络,并识记知识点。 2、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各项能力。 二、知识梳理: 1、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根本途径 3、坚持改革开放 4、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5、坚持分配制度 6、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①是什么②核心内容是什么③为什么要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①为什么要大力发 展生产力? ②如何发展?③与其他方面的关系? ①改革的内容、地位、性质、目标分别是什么?②为什么要改革?③为什么要开放? 1、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P67)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2、 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P67) 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哪些方面(P68)其核心工程是什么(P68) 4、 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是什么(P68) 5、 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又或者我党为什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P69) 6、 为什么实行改革开放?(P71-75) 7、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改革(P74) 8、 开放的有效方式有哪些(P75)基本途径有哪两种? (P75) 9、 我们青少年应如何面对对外开放的新形势(P76) 四、达标练习: 1、从“贫穷到温饱”,再从“温饱到总体上小康”,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实现这一飞跃的直接动力是( )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改革开放 C 、大力发展生产力 D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改革就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②改革不会涉及到任何人的切身利益③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④“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两种基本途径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3、开启改革开放闸门的会议是( ) A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 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D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 、加快我国经济建设 B 、解放发展生产力 走 强 国 富 民 之 路

政治发展和国家能力

政治发展和国家能力 一政治发展和国家能力的内涵 政治发展理论始于1960年代,西方学者对于政治发展有着不同的见解,第一种观点认为,政治发展是与社会经济现代化的互动过程,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第二种观点认为,政治发展就是通过政治多元化,建立起与一定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主政治制度。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政治学家、多元民主论的开创者罗伯特·达尔。第三种观点认为,政治发展是一个复合概念,它既可以用来指某种过程,又可以用来分析作为政治变迁的结果。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和派伊。西方学者一般都把政治制度化、政府能力的增强和公民参政水平的提高作为政治发展的目标函数。 中国国内学者对政治发展思想的研究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几个代表性学者的观点。王浦劬先生认为政治发展是政治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之间的矛盾运动会不断发生和发展,从而导致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变革和调整,这种变革和调整的过程就是政治发展的过程。学者谢庆奎教授认为政治发展是在独立民族国家形成和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体系的合法化、民主化和现代化的过程。李元书先生则认为政治发展是通过扬弃代价,以寻求不断发挥人的政治潜能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活方式的过程,以及这些体制和生活的生长过程。 对于政治发展的概念,本文综合认为,从广义上来讲,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过程。从狭义上来讲,政治发展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结构向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方向的转变。政治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政治发展的进步性、目的性、多样性、注重人的发展以及政治权力从超强到衰微的演变过程。尽管政治发展是多层次的复杂的,中外学者也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其内涵和特征,但是均把国家能力看作是政治发展内涵的重要方面,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那什么又是国家能力呢?所谓国家能力,指国家以政府为代表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国家能力研究的早期著作通常都把它等同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国家自主性,认为国家自主性越高,国家能力也就越强。强调国家在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方面的能力,强调国家摆脱社会约束并把国家偏好转化为公共政策的自主能力。经过国家能力理论的发展,学者们逐渐认为国家能力的强化本身是以社会为目标的,国家权力的集中和扩大并不意味着对社会的削弱,只是加强了整个社会的组织化、制度化和有机化的程度,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和谐的。 国家能力包括哪些主要方面呢?对第三世界国家能力有过深入研究的美国学者米格代尔(Joel S.Migda1),将国家能力定义为一国中央政府影响社会组织,规范社会关系,集中国家资源并有效地加以分配或使用的能力。具体地说,他认为国家能力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国家对社会各部门发挥影响的(penetrate)能力;第二,社会内多种关系的调节(regu1ate)能力;第三,社会内存在的各资源的汲取(extract)能力;第四,把汲取资源适当地分配或使用的能力。王绍光和胡鞍钢在《中国国家能力报告》里也认为国家能力可以概括为四种能力:第一,汲取能力,即国家动员社会经济资源的能力,国家汲取财政的能力集中体现了国

从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分析中国社会的发展前景

从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分析中国社会的发展前景 摘要: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国家面临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途径解决,都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关系问题,分析探讨在现代化过程中我国对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选择途径。 关键词:政治发展政治稳定政治现代化 一、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概念界定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学研究在我国逐渐复苏,在对我国政治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始借鉴西方政治学的政治发展理论,从中国的现实角度探讨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问题。1(一)政治发展 1.国外学者关于政治发展的界定及评价 政治发展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由西方学者提出,被西方政治学者界定为“发展中国家由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变迁的历史过程。” 美国政治学家派伊指出政治发展包括三种要素:第一,公民角色发展变化,从臣属地位转变为对社会有贡献。随之而来的是大众参与的扩张,对平等原则逐渐增加敏感性,及对普遍法律逐渐接受。第二,政治系统能力增强,政令能贯彻深入地方层级,控制人民之间的争端,应付及满足人民需求。第三,政体组织结构的分化、功能欲趋转化,及各种制度和组织之间的整合。21963年,派伊在总 1

结各派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把政治发展概括为十种不同的含义,即政治发展是:保证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具有工业化社会的典型政治结构;政治现代化:民族国家的存在和运转;行政和政治的发展:大众的流动和参与;民主制的建立;稳定以及有秩序的变化;动员与权利;多维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一个方面。3阿尔蒙德认为政治发展是指“政治系统对国内或国企还击的变迁所作的反应,特别是对政权建立、参与和分配等环境挑战所作的反应。4”他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待政治发展:“一是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指人们的政治结构的分化。即政治角色的变化,趋于专门化或自主化。这种角色分化和结构分化,不仅仅是指新一类角色和旧一类角色的变化,同时也是不同角色之间或结构之间相互关系上的变化。三是政治决策能力和贯彻政策能力的提高,意指政治体系不断扩大其政策作为,政治能力得以不断提升。5”这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自此之后,许多学者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研究,从政治变革、革新、发展到政治现代化,针对政治发展这一含义进行了探讨,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可谓是众说不一。 亨廷顿是政治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亨廷顿认为,政治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权利的理性化,即有单一的、世俗化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取代各种各样的、宗教的、家族的或种族的政治权威;政治功能的分化以及发展各种具有专门只能的机构;社会性政治参与。6 2.国内学者关于政治发展的界定及评价 国内对政治发展的研究滞后于国外。在参照和借鉴西方学者关于政治发展理论的层面上,国内学者进行一些突破性的研究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台湾学者陈鸿瑜认为政治发展是“一个政治系统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其结构渐趋于分化,组织渐趋于制度化,人民的动员、参与和支持渐趋于增强,社会渐 3 4 5

第六课第一框

第六课走强国富民之路 发展是硬道理 【教材分析】 第六课“走强国富民之路”是第3单元“关注国家的发展”(国情国策教育)的开篇课,主要讲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据此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从总揽全局的高度,为国家发展指明了强国富民的总路线、总政策。本课共设置了两个项目,第一个项目“发展是硬道理”,第二个项目“讲述春天的故事”。而“发展是硬道理”又是“第六课走强国富民之路”的开篇目。这一目讲述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一个中心”的内容,它和第二目“讲述春天的故事”(即改革开放)共同说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主要从经济方面论证了单元主题“关注国家的发展”。 本目由两个层次的内容组成:第一个层次“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之所以将党的基本路线比喻为“灯塔”,是因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最重要的路线和政策,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内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第二个层次“‘一个中心’是关键”。主要是分析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让学生关注国家的发展,这是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进一步理解。 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理解“‘一个中心’是关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经济建设摆在全部工作的首位,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其他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可见,对学生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意义重大。 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理解“‘一个中心’是关键”还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因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一个中心’经济建设是关键,这些知识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而且理论性、政策性较强,对初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这些问题会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不仅从理论上准确地阐述,还要提供大量事例印证。另外,更需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对国家、社会的发展也比较关心,对党和国家关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也不陌生,学生成长在、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感受着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这都为搞好本目教学奠定了基础。【课标依据】 三4.2 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改革开放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关注国家的发展,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认清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激发学生积极投身我国经济建设的热情。 能力目标:初步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增强建设祖国的本领。初步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分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能力,努力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

政治:北师大版九年级 第二单元 踏上强国之路(复习教案)

九年级第二单元中考考点知识整理 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1)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面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①原因: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②含义及表现: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不发达的表现: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时间: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本世纪中期,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代化建设。3.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经受严峻考验,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及其意义 ①含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 (1)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 (1)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2)原因:①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②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③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含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5.坚持改革开放 (1)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3)对外开放: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 当今世界主题是什么? 2. 当今世界热点问题有哪些?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国际社会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存在两大争执: 一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极力将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大国拉入减排范畴,发展中国家却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部分发达国家有意终止《京都议定书》,另搭新框架,遭到发展中国家共同的反对。 二是发展中国家期望到2020年发达国家在 1990年的基础上至少减排40%,但目前发 达国家提出的指标与此期望相去甚远。发 达国家既不愿承担更多减排义务,也不兑 现对发展中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的承诺。 国家分类标准: 1.从国体的角度划分 2.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划分 3.从各个国家在世界上所处的不同地位划分 4.以现有的国际体系为出发点进行划分 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 国家利益 综合国力 主权国家行为主体 非主权国家行为主体 国际组织 民族解放运动组织 跨国公司 综合国力也称国力、国家力量。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指标,在国际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资源力:指领土、人口和自然资源。资源力是构成国力的基本要素,资源力的大小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及其发展潜力。 经济力: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劳动生产率、工业生产能力、农业生产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核心,决定一个国家国力的因素最终要靠经济。 军事力:包括核军事能力,常规军事能力,指挥与组织结构的质量,战争理论的先进等多方面。是国力的外部体现和象征。 科技力 精神力:包括政府的工作效率、国家民族的内聚力、政策目标的合理性和社会制度等等。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9-2010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瑞士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而中国由去年的第30位上升至第29位,在金砖四国中继续领先。 人均收入比较少,中国现在 的人均收入2009年3566美元,排 在世界第98(100)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 当代世界经济 第一节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格局的变化 一、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一)世界经济的形成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12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附解析

易混易错点12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错因归纳: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不同阶段的特征及主要表现掌握不准确。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答案】B 【解析】“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B项;“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排除A项;“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 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C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排除D项。

2.(2019·北京高考·23)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答案】C 【解析】由材料“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可知日本作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对外贸易受到美国的干涉和控制,故选C项;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新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日本经济发展受到美国的影响而非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排除D 项。 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联合国成员数量的洲际分布变化可知从1945到1975年,亚洲和非洲成员国明显增多,而亚非国家多为第三世界国家,说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1945到1975年欧洲成员国增加,但不能反映欧共体成员增加,并且这也不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与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并未体现经济区域化,故D项错误。 4.(2018.4·浙江高考·25)右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观察图1和图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 )

部编版九年级踏上强国之路时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踏上强国之路》第一课时教案 第1课时坚持改革开放 知识目标 (1)认识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 (2)知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能力目标 通过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理解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激发经济建设的活力,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对“中国奇迹”的自豪感。 重点: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难点:理解改革开放,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1.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屏幕滚动歌词。 2.教师针对歌词,设置问题: (1)时事考察:党的十九大的召开确定了我国走进了什么“新时代”?指导思想是什么? (2)改革开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3.教师引言: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摆脱贫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的召开,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巨轮号”劈波斩浪,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解释中国奇迹,改革无疑是第一个关键词,……让我们聚焦经济改革,聚焦改革开放。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改革开放促发展 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__创造性__,极大解放和发展__社会生产力__,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2.我国逐步确立了__公有制__为主体、__多种所有制经济__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__平等竞争__、__相互促进__的新格局。 3.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知识点二中国腾飞谱新篇 4.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即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__。 5.中国的腾飞证明,__改革开放__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__关键抉择__。 (三)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探究一:改革开放促发展 材料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第二届国家发展论坛于2017年12月10日在京举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务院参事林毅夫在论坛上发表了以“改革开放与中国奇迹”为主题的演讲。他说:“1978年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155美元。世界上最贫穷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当年的人均GDP平均数是490美元。我们出口和进口只占GDP的9.7%。当时农村,84%的人处在每天1.25美元这样一个国际贫困线标准之下。到2016年,人均GDP达到8 100美元,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材料二搞市场经济,政府放权,有一句话叫“不找市长找市场”,学生展示查阅资料,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各样的市场:农贸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证券市场、信息市场…… 材料三了解父母工作和家庭收入情况,小组交流分享他们创造财富的喜悦。

走强国富民之路

走强国富民之路 第一框、发展是硬道理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①(兴国之要)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立国之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④(奋斗目标)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核心内容:“一心两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 ①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时间:从1956年三大改造到21世纪中叶,需要上百年时间。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和表现 主要特征:不发达。 表现: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教育科学技术比较落后,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 4.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国情: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2)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3)意义:①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②有利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③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④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⑤有利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论: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二框、讲述春天的故事 1.为什么要改革? 1)国情: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地位: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意义:①通过改革,有利于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②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③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为什么要开放? 1)国情:我国的资金短缺,技术和管理落后 2)地位: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3)意义:①对外开放,有利于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渐进的管理经验②有利于更好的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③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3.为什么要改革开放? 1)国情: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制度不成熟、不完善,资金短缺,技术和管理落后 2)地位: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的革命,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

九年级政治 第二单元《踏上强国之路》说课稿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九年级第二单元《踏上兴国之路》说课稿 说课内容 课标设计思路与要求,教材逻辑结构、单元逻辑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建议。 一、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课程设计力求增强课程的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 三、教材的逻辑结构 1、教材力求扣紧随着生活范围和生活经验的扩展而展开的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提炼出一个四单元循序渐进的生活主题逻辑系统,每册书都是按照“成长、交往、规则、理想”四个维度展开,并以简明易懂的板块方式呈现。 纵向系列的主题构成学生生活的一个扩展系列,体现自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线索。 横向系列的主题构成学生生活循环上升的发展系列,体现学生在自我认识、交往、对他人的理解和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这四个方面随年龄增长而发展。 2、九年级教材设计思路:九年级教材意在引导学生认识我们的国家,了解我们的社会,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理解我们的时代特征,明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形成共同的社会理想。 四、单元课标要求 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3、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4、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5、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是在第一单元学生了解了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科技、教育和法制建设方面的国情,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的国策和发展战略。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只有了解国情国策,才能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在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在为社会建设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及发展前景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及发展前景 当今世情是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义务论、威胁论、危机论此起彼伏,遏制与反遏制、渗透与反渗透、分化与反分化从未间断。当今世界格局堪比战国时代各国背旧盟结新盟,合纵连横.它表现为一超突显、多元借重、多重制衡的立体复合状态。这是大国博弈的结果 .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美国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不是唯一的大国也无法主宰世界;国际关系中的军国主义化重新抬头,当代世界将变得更不安全;世界政治中的单极时期已经结束,并非是由于美国的衰弱,而是新的世界力量中心的崛起。世界格局虽未最终确立,但已呈现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态势,这就是一超多强。一超,是指美国;多强即多种重要力量,不仅包括中、俄、日、欧盟等主要大国和集团,也有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和其他力量。冷战结束以来,大国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美国在大国互动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美国在!’世纪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就是继续占据并加强世界领导地位。因此,美国处理与其他大国关系主要是两手:既利用又控制,既借重又牵制。比如,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绕开联合国,组成“自愿者同盟”,置主要欧洲盟国的

利益于不顾,使法国、德国等大为不满。其他大国虽不满美国谋求一超独霸的政策,但由于实力对比悬殊,均不会单独与美国公开、全面对抗。各主要大国都从实际出发,把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放在对外关系中的突出位置,与美国既合作也斗争。美国虽然实力超群,但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重大问题上还需要其他大国的合作。再者,在各大国相互依存加深的新形势下,美国同其他大国通过战争方式解决彼此利益冲突变得越来越困难。由于各大国彼此制衡,不愿轻易破裂,走向对抗,因此,美国与各大国的关系总体可以保持稳定。国际关系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这可能是过去400年来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尽管这个转移的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然而2009年已标志着亚太地区正在成为全球新格局中的一个关键地区。这可非同小可,因为过去几百年,世界的中心一直在欧美,亚太地区长期是被边缘化的。今天情况逐渐出现了变化,亚太地区在全球的地位在上升。美国金融危机的扩散效应和冲击波在不断加剧,不仅经济可能出现衰退,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也越陷越深,甚至俄罗斯、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也受到牵连,世界经济下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从目前形势看,金融危机可能会引起大国实力的消长变化。目前金融危机向全球扩散,对各国都产生冲击和影响,但性质是不同的,对美国的冲击是根本性的,关系到经济是继续增长还是衰退的问题,而对其他国家影响则是有限的,更多是经济增长的压力加大。以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为例。虽然金融危机导致股市大幅下挫,出口受到冲击,外汇储备大幅缩水,金融稳定受到威胁,但都不具致命性,

第6 课 走强国富民之路 第1 课时

九年级政治第6 课第一框发展是硬道理 编写人:张正英时间:2013-10 总序号:12 班级姓名组号 【教师寄语】关注国家发展,努力学习,增长才干。 【预习作业】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 自主阅读P67,结合下列填空思考: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核心内容、具体内容?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靠的是 的指引。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 为中心,坚持,坚持,、把我国建设成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结合P67相关链接,谈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解? 【学习目标】 1、了解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 2、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明确掌握发展才是硬道理。 【重、难点】知道基本路线、理解“一个中心是关键”是教学重点。 【合作交流】 (一)“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你如何理解邓小平的这句话? “一个中心”是关键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为中心,其他方面工作都要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 (三)阅读P69材料讨论并回答问题。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 1、以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和的根本要求。加快,大力发展,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2、、离不开发展; 3、、,充分发挥离不开发展; 4、、离不开发展; 5、、离不开发展; 6、、也离不开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课堂小结】结合提纲谈收获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 为中心 A.、经济建设 B.、民主政治建设 C 、.文化建设 D.、法制建设 2、下列事件能直接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是( ) A.我国在全国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B.加强立法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C.我国加快农村改革步伐,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 D.我国奥运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3、纵观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以来的变化,老百姓高兴地说:钱包鼓了,通讯快了,住房宽敞了,寿命长了……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结果 B.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 C.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结果 D.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入世贸组织的结果 4、现阶段,我们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途径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坚持改革开放 C.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5、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所致的《悼词》中指出:“经济建设是我们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中心……”“十五”计划纲要强调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认清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谈谈你对这两段话的理解。国家要进一步将非公有制经济引入市场竞争的原因是( ) ①、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③、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 ④、当今一切工作的中心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6.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 A.提高生产力水平 B.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C.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实现共同富裕 二、将下列问题默写在作业本上: A 、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核心内容、具体内容? B 、说一说,为什么说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地位 原因 发展是硬道理 基本路线 核心内容 内容 具体内容 意义 发展经济

九年级政治上册课《踏上强国之路》复习资料

九年级政治上册课《踏上强国之路》复习资 料 框坚持改革开放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等原因,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怎样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我国是如何作出改革开放的抉择的? 78年,党的十一届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的作用是什么? 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 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工业国、大货物贸易国、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

国家论的崛起国家能力理论的基本命题与研究框架

“国家论”的崛起:国家能力理论的基本命题 与研究框架 曹海军韩冬雪 2013-03-21 15:17:55 来源:《思想战线》2012年5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国家最小化”为口号的新自由主义政治思潮居于了统治地位。作为治理手段和政策工具,国家和政府机构逐渐受到质疑而为市场所取代,“新公共管理”运动以及“新公共服务”运动倡导“将国家退回去”,将代理机构、NGO甚至跨国机构或者诸如欧盟这类超国家机构作为国家的替代品。与此同时,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迅猛发展更弱化了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和主导性。 然而,历史的发展总是充满了辩证性和摇摆性,就在新自由主义大力抨击“国家论”、“最小国家”理论大行其道的同时,“国家论”(statism)却以国家能力为论说对象的方式回归到了理论的中心。两个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这一判断。其一,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在“自由放任”的全球化趋势不断扩大的同时,有关要素过度流动性导致的恶性市场后果,令更多的市场至上论者意识到有效管制的必要性。自2008年以来,始自美国“两房危机”直至“欧债危机”的一系列经济事件,更强化了作为国家能力之一的金融管制的必要性。其二,进入21世纪以来,以美国为首推动的“反恐”战争却导致了诸如阿富汗、伊拉克这类“失败国家”,同时,按照新自由主义思想实施政治改革的发展中国家开始陷入脆弱国家、崩溃国家的陷阱,这一切都说明了在国家构建和国家形成中国家能力构建的持续重要性。

一、国家能力理论的基本命题 就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而言,国家能力通常被定义为国家塑造和执行实现某一社会经济目标战略的能力。此外,在规范的意义上,国家能力的概念,实际上是韦伯主义国家观有关合法性(legitimacy)问题的延续。简单地说,合法性就是在不动用武力的前提下赢得被统治者的服从和同意。根据大卫·毕瑟姆(David Beetham)的观点,合法性体现为两个维度:法律上的合法性和道德上的合法性。法律上的合法性是指按照既定的规则获得和实施权力,这种权力就具备了合法性。道德上的合法性来自服从者对权威的秩序与其对正当性(rihtness)认知的认同。①霍尔斯蒂(Holsti)则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国家能力和政治合法性的关系进行了论证。纵向合法性关系到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自愿服从关系;横向合法性则关系到实施正式规则的政治共同体的边界问题。其中,纵向合法性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在“汲取要求、服务供给预期以及参与之间”维持一种平衡。② 从国家论的发展线索来看,第一波“国家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代国家论者(statist)对国家问题的关注,主要源于力图将其与依附论和新自由主义对国家失败的解读区分开来的学术努力。国家论者不满意依附论和现代化理论(新自由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方现代化理论的修正和延伸)将政治还原于社会经济变量,从而忽视了发展中国家国家行为者(state agency)核心作用的做法,他们试图重申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的解释变量的重要性。国家论者认为,国家行为者具有自己独立的政策偏好,而且会运用国家权力和资源去追求自己的利益而非国内或国外行为者的利益。埃文斯(Peter B. Evans)、鲁西齐迈耶(Dietrich Rueschemeyer)和斯科切波(Theda Skocpol)的《把国家找回来》(Bring the State Back ln)一书出版以来,“国家论”强势回归,西方政治学界掀起了一波以“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