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教案 (1)

现代汉语教案 (1)

现代汉语教案 (1)
现代汉语教案 (1)

第四节义素分析和语义场

一、义素分析

义素分析是现代语言学所使用的一种深入到词的内部分析词义构成的方法。传统语言学对词义的分析只到词的义项(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为止,义素分析法的运用使词义的分析趋于深入和精细。

(一)什么是义素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建立义素这一概念,便于分析词义的构成。请看:

旋风:螺旋运动的风。

“旋风”这个词的意义可分析出“空气、流动、以旋转的方式进行”三个义素。

母亲:有子女的女子,是子女的母亲。

“母亲”这个词的意义可分析出“亲属、直系、长辈、女性、生育”几个义素。

一个义项可分析出若干个义素。义素的确立过程就是一个概括词义区别特征的过程。“母亲”一词的词义概括出的五个义素都是该词词义的区别特征,如果其中的某个或某些义素改变了,词义也就改变了,词也就改变了:如把其中的“女性”改为“男性”,则成为“父亲”一词;如把“长辈”变为“平辈”,“生育”变为“同胞”,则成了“姐姐”或“妹妹”这样的词了。

(二)怎样进行义素分析

1 确定分析对象义素一般是比较一组相关的词而分析出来的词义的区别特征,因此,只有相关的词才具有可比较性,不相关的词不具有可比较性。义素分析一般在同一语义场中进行,也就是说确定分析的对象应是同一语义场中的一群词。如“母亲”一词,应该在表亲属关系的语义场中去分析,将“母亲”与“父亲”“儿子”“女儿”“祖父”“祖母”“兄弟”“姐妹”等词加以比较才能得到其上述义素,才能显示它与相关的词在词义上的联系和区别。

2 比较异同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一群词共有的语义特征(共有义素)和不同的语义特征(区别义素)。可以采用列表的方法来比较异同,如下表(见下页)对“男人、女人、男孩、女孩”的比较。

这些词的共有义素是“人”,“成年”与“未成年”、“男性”与“女性”是对立的语义特征,取一项来说明。“成年”是“男人”与“男孩”、“女人”与“女孩”的区别义素,“男性”是“男人”与“女人”、“男孩”与“女孩”的区别义素。

相关的词义素特征 性别年龄类属

男人男性成年人

女人女性成年人

男孩男性未成年人

女孩女性未成年人

3 表达方法先保留共有义素,再将分析出的对立特征形式化,两项对立的义素归并为一个,用“+”号或“-”号进行区分。如上例中“性别”特征只有“男性”和“女性”两种对立的情况,就可分别用“+[男性]”和“-[男性]”表示,年龄特征中只有“成年”和“未成年”两种情况,就用“+[成年]”和“-[成年]”表示,方括号[]表示里面的词语代表的义素。最后把一组义素列成义素结构式。如:

男人——+[男性]+[成年]+[人]

女人——-[男性]+[成年]+[人]

男孩——+[男性]-[成年]+[人]

女孩——-[男性]-[成年]+[人]

又如对“壁灯”“台灯”“吊灯”这组词的义素分析结果可表述如下:

壁灯——+[固定]-[悬空]+[灯具]

台灯——-[固定]-[悬空]+[灯具]

吊灯——+[固定]+[悬空]+[灯具]

也可用矩阵来描写,如对“听说读写”四个词的义素分析结果可描写为:

义素对比词听说读写

与语言有关的行为 + + + +

用耳 + - - -

用口 - + ± -

用眼 - - + ±

用手 - - - +

动作发出 - + + +

(三)义素分析的作用

义素分析法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成果和基本方法,它可以深入地反映词义的构成情况,系统地反映词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义素分析,首先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和解释词义,还可以显示出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联系,突出词义组合之间的关系。

“鲸”并不是鱼,可是旧辞典解释为“海之大鱼也”,用义素分析法来分析,这个释义的根本错误在类属义素上,应为“+[哺乳动物]”。“风”的义素是“+[流动]”和“+[空气]”,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些义素,就可解释不同的“风”。例如:

大风——+[大的速度]+[流动]+[空气]

旋风——+[以旋转的方式进行]+[流动]+[空气]

“母”本义为“母亲”,后又引申出另外的意义,可用义素分析法来显示其中的联系异同:

义项义素长辈生育女性人类

母亲 + + + +

乳母 - - + +

女性长辈 + - + +

事物根源 - - - -

须说明的是,在义素分析中,义素“长辈”用来分析亲属词,所以“乳母”一词不具有“长辈”的义素,另外“事物根源”的义项虽然没有“母亲”的四个义素,可是进一步分析,它有“滋生”的义素,这就与“生育”的义素发生了联系,就是说,是在“生育”这一义素的基础上经过引申而形成了“事物根源”这一义项的。

在普通话里“吃”“喝”“吸”三个词,各有其组合关系:“吃”后面的宾语须有“[固体]”这样的义素;“喝”后面的宾语须有“[液体]”这样的义素;“吸”后面的宾语须有“[气体]”这样的义素,因此“吃饭”、“喝汤”、“吸烟”的组合都能够成立,“喝饭”、“吃汤”、“吸酒”都不能成立。

义素分析也有不足之处。目前对词义中义素的分离和确定还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带有很强的个人主观性;有很多词还难于进行简明的义素分析。这种方法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语义场

(一)什么是语义场

语义场是指在词义上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词聚合而成的类。语义场又叫词群。一群词通过比较,凡具有共同语义特征(即共有义素)的,就处于同一语义场,例如,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叔叔、伯伯这些词,都有一个“亲属”的义素,便组成了一个语义场。又如,牛、马、猪、羊、骆驼等表示人

所豢养的动物的词,都有一个“家畜”的义素,也组成了一个语义场。

语义场表现了词义的系统性,是外部世界系统性的反映。一个义项由多个义素构成,在各个义素上都可以和其他的词语相联系组成多个语义场。比如“男孩”的词义,由“+[男性]”、“-[成年]”和“+[人]”三个义素构成,在“+[人]”这个义素上,它与“男人、女人、女孩”等组成一个语义场;在“+[男性]”这个义素(义素分析中,“男性”包括了“公”和“雄”的性别特征)上,它可与“公马、公牛、公羊、公驴”等词组成一个语义场;在“-[成年]”这个义素上,它可与“马驹子、牛犊、羊羔、驴驹子”等词组成一个语义场。同样,一个多义词因为有不同的义项,也可以分属于不同的语义场,如“金”在“金属”的义项上与“木、水、火、土”组成一个语义场,在“黄金”的义项上与“银、铜、铁、锡”组成一个语义场。

(二)语义场的种类

从语义场各成员的相互关系看,语义场可分为下面几种主要的类型:

1 类属义场

类属义场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场中的成员是同类事物的各种(或各个)对象,如“车、船、飞机”分属于三种交通工具,“蛙泳、蝶泳、侧泳、仰泳、自由泳”分属于五种泳姿。

又如:

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白、灰

上肢动作:打、拍、摸、搔、拔、摘、剥、撕

类属义场是最常见的一类,它反映的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认识成果,凡是表各种(或各个)动物、植物、矿物、星体、颜色、民族、国家、城市、食物、用具、职业等的词的聚合,都属此类。

类属义场中的成员有的只有两个,如“客轮、货轮”,有许多不止两个成员。有时只举少数成员就可以概括整个类,如“煎、炒、烹、炸”只表示四种烹调方法,却概括了一切烹调方法,“吹、拉、弹、唱”可以概括一切音乐的表演方式。

2 顺序义场

顺序义场中的成员有一种固定的排列顺序,例如,“学士、硕士、博士”反映的是由低到高的学位顺序,“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反映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顺序。

有的顺序义场是封闭性的,即场中的成员数量有限,如“小学、中学、大学”,有的顺序义场是开放性的,即场中的成员数量无限,如“一、二、三、四、五……”自然数的成员就是无穷无尽的。

有的顺序义场中的对象不能循环,如“尉官、校官、将军、元帅”,有的顺序义场中的对象可以循环,如从“星期一”到“星期日”,下一星期又从“星期一”开始到“星期日”结束,又如从“春”到“冬”一年结束了,又一年又从“春”开始到“冬”结束,周而复始,循环不已。两种情况图示如下:

博士 (学位三)

硕士 (学位二)

学士 (学位一)

3 关系义场

关系义场反映某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场中的成员一般为两个。有的关系义场中的成员表示的是一种相反相成的依存关系,如“教师、学生”,没有教师无所谓学生,没有学生也无所谓教师,二者之间体现出一种方向相反的教育关系,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被教育者,用图表示如下:

教师----(教育关系)----学生

相同的还有:“买主、卖主”,“主人、仆人”,“原告、被告”,“上级、下级”,“买、卖”,“嫁、娶”,“攻、守”,“输、赢”,“交、接”,等等。

有的关系语义场表示的关系对其中的成员来说是相同的,而不是相反的。例如“丈夫、妻子”,“丈夫”对“妻子”是婚姻关系,“妻子”对“丈夫”也是婚姻关系,“丈夫”和“妻子”只是性别不同而不是关系相反,可是离开了“丈夫”就无所谓“妻子”,离开了“妻子”,也就无所谓“丈夫”,可见,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可用图表示如下:

丈夫----(婚姻关系)----妻子

与此相同的还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这些词语彼此间具有同胞关系,这时场中的成员可以在两个以上(如“哥哥—弟弟、妹妹”)。

表方向、位置的词语也可形成关系义场。如“上、下”,“左、右”,“前、后”,“高、低”,“东、西”,“南、北”等。

4 反义义场

两个意义相反相对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反义义场。反义义场可分为两个小类: (1)互补反义义场 处于互补反义义场的甲乙两个词的意义完全相反,界限清楚,在甲和乙中间无非甲非乙的第三者存在,这与前面所学的绝对反义词相当。例如“死、活”,“死”的主要义素是“-[生命]”,而“活”的主要义素则是“+[生命]”,在生物有无生命的义素上,二者完全对立。图示为:(图略)

(2)两极反义义场

处于两极反义义场的甲乙两个词的意义相反,但甲乙之间有非甲非乙的中间情况存在,这与前面所学的相对反义词相当。如“贫穷、富裕”,其间有不穷不富的情况存在,又如“美、丑”,“重视、轻视”,“长、短”。图示为: (图略)

反义义场与关系义场不同,关系义场中的两个成员之间有某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没有一方,就没有另一方,根据甲与乙的关系,可以推知乙和甲的关系。而反义义场中的甲乙两个词语则没有这样的依存关系,如“贫穷”并不依赖于“富裕”而存在,“富裕”也不依赖于“贫穷”而存在。

通常所说的反义词,既包括了反义义场中的词语,又包括关系义场中那些关系相反的词语。

5 同义义场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同义义场。同义义场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语义场,为了称说方便,我们把其他类型的语义场叫做非同义义场。非同义义场中的各个词所反映的是有联系的但是又不相同的现实现象,同义义场中的词语反映的是相同的现实现象,如“父亲、母亲”指向的现实现象不同,不是同义义场中的词语,“父亲、爸爸”指向的现实现象相同,是同义义场中的词语,“流浪、飘泊、浪迹”都指向“流动转移”这样的现象,所以构成同义义场。

同义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同义词。同义词的辨析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参见第三节。

(三)语义场的层次性和词语的相互制约

语义场的结构是有层次的。语言场的层次性指的是一个较大的语义场包含了若干层次较小的语义场。现代汉语词汇可以根据语义特征分为若干个语义场,每个场下面还可分出若干个更小的场,我们把处于上一层次的语义场称为母场,把处于下一层次的语义场称为子场。

如亲属场下面有这样一些子场:男性亲属场——女性亲属场;直系亲属场——旁系亲属场;父辈亲属场——子辈亲属场。“子场”下面还可以有子场。如男性亲属场下的子场有:男性直系亲属场——男性旁系亲属场;男性父辈亲属场——男性子辈亲属场等等。下面具体看看现代汉语中交通工具这一语义场的层次: (图略)

这个图并不完整,但已经能够显示出交通工具场的层次了。

处于上一层次的词相对于它下一层次的对象来说,叫做上位词,处于下一层次的词相对于它所属的类来说,叫下位词。下位词有自己特有的义素,但一定有上位词的类属义素,如“自行车、大车、汽车、火车、电车”都有上位词“车”这类交通工具的义素。

语义场的层次性反映了语义场内词语之间的纵向联系。如果从词语之间的横向联系看,同一层次语义场中同级词语之间在语义上存在着互相制约的关系。每个词的意义都取决于场内其他词的意义,如要知道场内甲词的意义,就必须知道乙、丙、丁的意义。比如在“农、林、牧、副、渔”和“工、农、商、学、兵”两个语义场中,“农”的意义不一样就取决于两个场中不同词语的制约:在前一个语义场中,“农”与其他词的共有义素是“行业”,“农”相应地就表示“农业”的意思;在后一个语义场中,“农”与其他词的共有义

素是“人”,“农”相应地便表示“农民”的意思。

语义场理论反映了语言要素相互影响、语言是一种结构和系统的语言观,它与义素分析有密切的联系。同义素分析一样,语义场理论尚有待完善。

第五节词汇的构成

词汇的构成部分主要是从词汇的来源、词汇的组成部分来说的。现代汉语词汇从纵的(历时)方面看,它是从古汉语和近代汉语词汇发展而来的,它包含了许多源远流长的词语,这体现了语言的继承性和稳定性;从横的(共时)方面看,它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同时吸收了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专业词和熟语等好些有用的成分。所以现代汉语词汇是由不同来源的各种成分构成的,它包括基本词、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专业词、熟语等,这些合起来就形成了我们汉语的十分丰富的词汇。

根据词在词汇系统里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分为基本词汇里的词和非基本词汇里的词;根据词产生的时代和现状,可分为古语词和新造词;根据词的运用是否具有通用性、普遍性,可分为普通话词汇的词和方言词、专业词;根据词源特征,可分为本族语词汇的词和外来词,等等。

一、基本词汇和非基本词汇

(一)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是词汇的主要部分。它是基本词的总和。基本词是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很大的稳固性、使用最频繁、构词能力最强、为全民族所共同理解的一些词。例如:

天、地、风、雨、山、河、水、火、人、手、牛、

羊、田、米、豆、菜、车、船、门、窗、书、笔、

刀、纸、父、兄、姐、弟、男、女、老、幼、你、

我、这、那、上、下、前、外、飞、跑、说、想、

喜、怒、苦、甜、年、月、春、秋、早、晚、冷、

热、一、千、斤、两、尺、寸、元、角、人民、国家、

学习、生产、发展……

基本词包含根词和非根词。根词一般是指基本词汇里那些最原始、最单纯、生命最长久、构词能力最强的词。根词是基本词汇的核心和基础。现代汉语的根词大多是单音节的,“天”“地”“水”“火”“人”“手”等。以这些根词为基础,构成了为数众多的双音节或多音节的合成词。

“根词”和“词根”不同。根词是独立的词。词根是指合成词中有实在意义的构词成分——实语素。如“水”和“笔”两个根词合在一起,构成“水笔”后就成为两个词根(实语素)。

从整体看,基本词汇有以下三个特点:

1 稳固性基本词汇所标志的事物和概念,都是千百年来一直存在着的,是极为稳定的。如“一”“十”“人”“牛”“山”“水”“上”“下”“走”“小”等词,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使用着。所以,基本词汇具有很强的稳固性。

当然,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有些单音节的基本词已经复音化了。这是汉语基本词汇内部发展的一条规律。例如:

古代:眉眼舌鼻耳

现代:眉毛眼睛舌头鼻子耳朵

这些古代汉语的基本词,都变成了现代汉语的语素(词根)。

还有一些单音节的基本词,被双音合成词代替了。如古代的“冠”,在现代汉语里被“帽子”代替。这样,“冠”在现代汉语里就不再是基本词,而发展成为能产的构词语素,常用于“冠冕”“鸡冠”“冠心病”“冠军”“冠状动脉”等词语中。又如“目”为“眼睛”所代替,但仍用于“目光”“目前”“目标”“目的”“目录”“纲目”“目击”“目睹”等词中。

2 能产性语言要表现新出现的事物和概念,就需要不断增加新词。基本词的构词能力强,是构造

新词的基础。如“水”这个基本词,可以构成“水笔”“水表”“水兵”“水产”“水车”“水稻”“水田”“水分”“水缸”“水龙头”“水电站”和“茶水”“潮水”“洪水”“海水”“胶水”“口水”“泪水”“露水”“墨水”“香水”“药水”“油水”“井水”“白开水”等一百几十个新词(见《现代汉语词典》)。

3 全民性(或全民常用性)

基本词汇所表示的是生活中最基本、最必要的概念,凡是使用汉民族共同语的人,不论是哪个阶级、阶层,哪个行业、地域和哪种文化程度的,都毫无例外地要用基本词汇进行交际。所以,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

基本词汇的稳固性和能产性是以全民常用性为前提的。因为全民常用,不能轻易变动,所以具有稳固性和很强的构词能力,而稳固性和能产性又促使它的全民性更为突出,从而使它在词汇中的重要地位更为巩固。

当然,上述这些特点是从基本词汇的整体上说的,构成基本词汇的每一个基本词并不一定都完全具备这三个特点。有些基本词,尤其是代词和虚词,如“你”“我”“他”“谁”“怎样”和“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很”“最”“呢”“了”等等,构词能力不强,但其他两个特点很显著,所以它们仍属基本词汇。

另外,基本词汇具有稳定性,并不是说基本词汇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生活和语言的发展,如上述的有些单音节的基本词已经复音化了,有些原来属于基本词汇的词,变成了一般词汇里的词,如“百姓”“状元”“衙门”“轿子”等等;而有些原来属于一般词汇的词,又变成了基本词,如“党”“人民”“经济”“文化”等。有些不适应现代化需要的基本词,如“豕”“耒”“耜”“社稷”“太监”等,则已从基本词汇里消失了。

(二)非基本词汇(又叫做“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以外的都是非基本词汇。非基本词汇缺少基本词汇的三个特征,但有很强的适应性,它能够很敏感地反映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情况。

现代汉语的非基本词汇里的词是丰富多彩的。按其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和专业词等(当然,在现代汉语中,它们中的少数词似乎也并非不能看作基本词,如新造词“电视”,外来词“干部”等)。

1 新造词

这是随着社会发展,新生事物不断出现而新产生的词语。这些新造词一般是利用汉语已有的语素、按照现代汉语的构词规则构成的。新中国建立以来,产生了大量的新词。例如:

统购、统销、激光、彩电、冰箱、空调、太阳能、电脑、网络、开放、个体户、大款、大

腕、代沟、抢手、重组、兼并、下岗、合资、独资、上网、走穴、克隆、网站、法盲、空姐、

军嫂、婚嫂、热点、亮点、纳米、双赢、黄金周、WTO(世贸组织)、APEC(亚太经合组织)、

卡拉OK、酷、爽

还有一些词,用了原有词的外部形式,但表达的是全新的、与原有词毫无联系的意义。例如:“仪表堂堂”中的“仪表”,指容态、外表,是原来就有的词;而指测量装置的“仪表”,同前一“仪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表示的意义完全不同。这种指测量装置的“仪表”也可以看作是新造词(《现代汉语词典》中用

“仪表 1”和“仪表 2”分立条目,作两个词处理)。

有些新造词语(有的是短语),随着政治运动的兴起而产生,又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逐渐消失。例如:

土改(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四清、反右、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红卫兵、三忠于、走资派等等。

2 古语词

古语词包括文言词和历史词。文言词是在古代文言著作里使用、在现代汉语里普遍已由另外的词代替因而一般已经很少使用的词。文言词尤其在口语里不怎么使用,通常只在成语或文言性的书面语中出现,具有强烈的书面语色彩。例如:

彼、此、其、之、为、所、而、及、亦、甚、昔、汝、

颇、尚、若干、如此、莅临、拜谒、瞻仰、聆听、

铭记、吊唁、志哀、翱翔、邂逅、觊觎、准予、授予、

夫人、阁下、谏言、矍铄、肃穆、典范、欣然

这些词,有的具有庄重的感情色彩,有的可使语言简练,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所以被现代汉语所吸收。 古语词里还有一种表示在本民族现实生活中已经消失了的、属于历史事物的词,一般称为历史词,如“皇帝、陛下、皇后、王爷、王妃、太子、公主、驸马、诸侯、宰相、丞相、尚书、太守、太监、御玺、御花园、矛、盾、戟、钺”等等,它们都带有古老而陈旧的色彩。今天在叙述历史事物或现象的作品里,还要用到这些历史词。

3 方言词

方言词是指只在一定的方言区里流行,只为某个方言区的人共同使用,在普通话里通常不用的词。方言区有大有小,在很狭小的地区里所使用的方言词,又叫土语词,如吴方言里的“白相”(玩)、四川话里的“ 火巴 ”(软)和“ 火巴 和”(柔软、柔和)等。方言词或土语词,有地区的限制,没有全民族的共同性,是同普通话的词相对立的。方言词同普通话里的词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同义不同例如:“馒头”,普通话里把无馅儿的叫馒头,有馅儿的叫包子,而吴方言里把有馅儿的和无馅儿的都叫馒头;“走”,普通话里是步行的意思,广州方言里却是跑的意思。

(2)义同词不同例如:普通话里“聊天”,四川话里叫“摆龙门阵”,浙江话里叫“讲闲话”,广州话里叫“打牙较”,福建话里叫“打嘴鼓”;普通话里“玩儿”,四川话里叫“耍”,吴方言里叫“白相”;普通话里的“公鸡”“母鸡”,四川话、湖南话里叫“鸡公”“鸡婆”。

(3)词同义近而用法不同同一个词,由于普通话和方言里含义广狭不同,用法上也有所不同。例如,普通话把人长得肥胖叫“胖”,动物肉类肥肪多叫“肥”,但广州、厦门一带方言里,不管人胖或肉肥,都叫“肥”,“肥”的含义广泛一些,用法也就广泛一些。吴方言里“吃”的用法也比较广,“吃饭”“吃茶”“吃烟”都说“吃”,而普通话里“饭”说“吃”,“茶”说“喝”,“烟”说“抽”。四川话里“安逸”的用法也很广,生活安闲、舒服用“安逸”(这与普通话相同),东西小巧、精致、可爱也用“安逸”,甚至物件摆得合适、恰到好处或房间布置得美观大方等也都可用“安逸”。

(4)表示方言区特有的事物,普通话里没有相对应的词例如:“乌拉”(wùlɑ)是东北地区冬天穿的一种鞋,皮革制成,内垫乌拉草;“饵块”,是昆明等地用大米制作的一种食品。

(5)表示某些特殊的意义,普通话里没有在表义上完全与之相当的词例如:北京话里的“帅”,夸奖某方面特别突出地好;“棒”,指体力、能力强,某方面的水平高。这类方言词最易为普通话所吸收,以补充语言词汇,像西南方言的“名堂”“搞”,吴方言的“蹩脚”“尴尬”,陕北方言的“二流子”等,都已进入普通话词汇了。

方言词口语性比较强,所以大都用于口语中,在书面语中用得较少。必须使用时,要注意听视对象的可接受性原则,必要时可与普通话词语并用,或通过注释等作交代说明。

4 外来词

外来词也称借词,是从外民族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按借用方式分,可分为借音和借形两种类型。

(1)借音的:

①完全音译的:按外来语的声音翻译成汉语的词。例如:

咖啡(coffee 英) 扑克(poker 英)

苏打(soda 英) 沙发(sofa 英)

尼龙(nylon 英) 雷达(radat 英)

摩托(motor 英) 逻辑(logie 英)

休克(shock英) 尼古丁(nicotine英)

巧克力(chocolate 英) 酷(cool 英)

模特儿(modele 法) 伊妹儿(E-mail 英)

布尔什维克(俄 )

歇斯底里(hysteria 英)

②音意兼译的:音译的外来词,又兼表意义,是音义双关的外来词;或是半英译半意译的。例如:

绷带(bandage) 俱乐部(club)

可口可乐(cocacol) 爱克司光(X-ray)

沙文主义(chauvinism) 新西兰(New Zealand)

马克思主义(marxism) 浪漫主义(romanticism)

③音译加汉语语素的:整个词音译之后,外加一个表示义类的汉语语素。例如“卡车”是用英语car(货车)的音译,再加上一个“车”字表示的。又如下列词语,也是属于这种类型:

卡片卡宾枪沙丁鱼 啤酒雪茄烟霓虹灯 吉普车

芭蕾舞高尔夫球 拖拉机法兰绒

④字母外来词:直接用外文字母(简称)或与汉字组合而成的词。例如:

WTO(世界贸易组织) APEC(亚太经合组织) SARS(严重的急性呼吸系统

综合症——又简称“非典”) CT B超卡拉OK

(2)借形的:主要是指直接从日文中吸收过来的借词。近代日文里,有很多用汉字书写的新造词或意译词,汉语就直接把它们借来应用。例如:

场合景气故障经验手续想象乐观

手段相对绝对具体抽象演绎客观

积极服务组合引渡取缔金融资本

权力系统物质特权干部政党原理

文化思想文明美化美感系统直接

应注意的是,像“小提琴”“飞机”“电话”等一类词,它们是根据外族词语的意义用汉语语素按汉语的构词法构造出来的,它们是意译词,不算外来词。

对于外来语,应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不能硬搬或滥用。如果某些事物在我们语言里已经有适当的词来表示,就不必借用外来语的成分了。

5 专业词

又叫做行业语。主要是指各种行业和科学技术上应用的术语。

天文学上的术语,如“行星”“光年”“回归线”等。

地理学上的术语,如“海拔”“盆地”“纬度”“雨量”“气压”等。

数学、物理学上的术语,如“函数”“短波”“共鸣”“原子能”等。

化学上的术语,如“元素”“氧化”“饱和”等。

生物学上的术语,如“温床”“变种”“年轮”等。

医学、生理学上的术语,如“休克”“针灸”“血型”“网膜”等。

哲学和各种社会科学上的术语,如“一元论”“世界观”“政体”“仲裁”“照会”“编年体”“通史”“元音”“辅音”“乐府”“传奇”“旋律”“素描”“浮雕”“教材”“备课”等。

财政、金融界的术语,如“资本”“价值”“价格”“流通”“信贷”“核算”等。

工业上的术语,如“刨刀”“车床”“刨床”等。

专业词是丰富普通话基本词汇的源泉之一。某些专业词,特别是科学术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取得全民性,在专门意义之外又获得一般意义,从而成为基本词汇。如“水平”“渗透”“腐蚀”“麻痹”“反应”“感染”“消化”“寄生虫”“突击”“进军”“进攻”“战线”“战役”“尖兵”“王牌”等等。

思考和练习(二十六)

一、就词汇的来源来看,现代汉语词汇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二、什么是基本词汇?基本词汇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三、什么是方言词?使用方言词应注意什么问题?

四、外来词有哪几种类型?下列各词哪些是外来词?哪些不是外来词?

飞机、蜜月、沙皇、冰箱、法西斯、摩托车、冰淇淋、维他命、 扩音器、夹克、引渡、景气

二、熟语

熟语是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熟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构成成分。在语言里,一般短语和句子是临时组合的,而各种熟语则是久经沿用而定型了的,只能整体来表义,一般不能随意变动其组成部分。它作为现成的语言材料,属于词汇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的历史悠久,发达程度很高。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汉语积累了各种数量巨大的熟语,在熟语中沉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古代中国发生的历史事件,中国人的智慧、幽默感、人生经验、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可以从中反映出来。比如,“图穷匕首见”反映的是战国时荆轲刺秦王的历史事件,“黄金不为贵,仁义值千金”反映的是中国人最高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

根据熟语的结构和表义特点,可以把熟语分为五类: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

(一)成语

成语是语言实践中长期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或短句。它多半由四个字组成。它虽不是词,但使用时相当于一个词,所以成为词汇的一部分。

1 成语的特点

从意义内容和结构形式看,成语有两个基本特点:

(1)意义的整体性

成语的意义往往不是它的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它有其特定的整体意义。因此,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成语的意义。例如“胸有成竹”,不是说“胸中有现成的竹子”,而是根据一个典故概括出来的。宋朝画家文同(字与可)善于画竹,所画竹子都十分生动逼真。晁补之赞扬他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个成语后用来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就有了主意”。又如“满城风雨”,源出宋朝潘大临“满城风雨近重阳”的诗句,原来是写景抒情的,形成成语后不是说“风雨弥漫全城”,而是比喻“因某件事引起轰动,到处议论纷纷的样子”。

因此,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必须透过字面意义进一步对它作深入的理解。

(2)结构的定型化

成语在结构上是一种定型的固定组合,整个结构不能随意变动,各组成成分也不能用别的词自由替换。例如:“三心二意”不能说成“二意三心”或“四心三意”;“守株待兔”不能说成“守株待羊”;“破釜沉舟”不能说成“砸锅沉船”;“惊弓之鸟”不能说成“惊枪之鸟”等等。否则就会造成语言的混乱。

凡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的成语,都是典型的成语。

汉语中还存在大量的四字格固定短语,它们只具有成语的第二个特征,而它们的概括意义基本上也就是字面意义的总和。如:

义不容辞一成不变三思而行万众一心

无计可施不动声色事在人为出头露面

尽人皆知悲喜交加急中生智截然不同

求同存异有备无患若即若离皆大欢喜

这些固定短语,由于它们的结构特点和在语言中作用跟成语几乎是一致的,所以,在一些成语辞典中也把它们收进去了。对于这一类固定短语,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说,可以把它们看成是一种广义的成语。

2 成语的来源

成语的来源比较广泛,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1)来源于古代神话寓言或历史故事。如:

画蛇添足(《战国策·齐策》)

画龙点睛(《神异记》)

天花乱坠(《高僧传》)

火中取栗(法国拉·封丹《猴子与猫》)

邯郸学步(《庄子·秋水》)

东施效颦(《庄子·天运》)

请君入瓮(《资治通鉴·唐纪》)

夜郎自大(《汉书·西南夷传》)

(2)来源于古代诗文语句。如:

短兵相接(《楚辞·九歌·国殇》)

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

卧薪尝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老骥伏枥(曹操《步出夏门行》)

多难兴邦(《左传·昭四年》)

百废俱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3) 来源于人民群众口头俗语(包括新产生的成语)。如:

一干二净三心二意三长两短七手八脚

七拼八凑九霄云外出头露面指手画脚

自告奋勇拐弯抹角乌烟瘴气助人为乐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摇头摆尾人山人海

(4)来源于外国语言的翻译。

这类成语的数量不多。有的来自印度梵语,是按佛经意译或改写而成的。如:

昙花一现现身说法五体投地

聚沙成塔回光返照唯我独尊

有的来自法语。如:

火中取栗、象牙之塔

上述第(1)(2)种来源的成语,都是从古代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和古代诗文里援引概括而成的。这类成语都属于“典故”。从成语的第(3)种来源可以看出,汉语的成语不仅仅是“古已有之”沿用至今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交际的需要,还在不断地产生新的成语。它们虽然不具备典故的高度概括性,但也是意义与结构相统一而用于语言里的。学习成语,必须准确地掌握它们的意义和结构,才能正确运用它们。

3 成语的构造

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形式,也有少数非“四字格”的,如“破天荒”、“莫须有”、“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无所措手足”、“迅雷不及掩耳”、“风马牛不相及”、“牛头不对马嘴”等。

四字格的成语,一般有下列几种结构类型:

并列结构光明磊落丰功伟绩深谋远虑

偏正结构世外桃源中流砥柱孜孜不倦

动宾结构包罗万象顾全大局视为畏途

补充结构牢不可破重于泰山掉以轻心

主谓结构毛遂自荐叶公好龙百花齐放

连动结构坐井观天画蛇添足拍案叫绝

兼语结构引狼入室引人入胜请君入瓮

此外,有少数成语的结构,今天已难于分析。如“乱七八糟”、“胡说八道”、“慢条斯理”等。

4 成语的作用

汉语的成语,是经过长期锤炼而异常精炼、富于表现力的并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语或短句。恰当地使用成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成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言简意赅,表义精确。

言简意赅是汉语成语的一个普遍而重要的特点。一个四字格的成语,寥寥几个字,往往就能把复杂现象的本质或丰富的含义表达出来,这是一般词语或短语所远远不及的。例如:

周总理的工作是多么繁忙,时间是多么宝贵,可是,他老人家在日理万的情况下,却挂念着我这样一个普通工人,亲自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

(《一件珍贵的补衫》)

“自由王国”没有止境,科学家的探索也不会停步。70多岁的竺可桢,仍然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研究。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前段话里,用“日理万机”这个成语,把周总理终日为国家大事操劳,工作千头万绪的情况突出地表现出来,用得十分恰当。后一段话里,用“孜孜不倦”把竺可桢老骥伏枥,为发展祖国科学事业争分夺秒、勤奋钻研的精神跃然纸上,取得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2)形象生动,色彩鲜明。

有很多成语都是运用比喻或象征手法构成的,反映客观事物或现象,十分生动形象,在语言表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例如:

对于他们,第一步需要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里用“锦上添花”、“雪中送炭”两个成语,来说明文艺工作普及和提高的关系,以鲜明对比的方式强调了普及比提高的任务更为迫切,形象而生动地指出了忽视普及工作的态度是错误的,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又如:

开国之初,虽然百废待兴,然而已经是生机蓬勃,万紫千红的局面。

(徐迟《地质之光》)

这段话里连用“百废待兴”、“生机蓬勃”、“万紫千红”等成语,准确而形象地概括了开国之初的大好形势,语言十分生动。

汉语词汇中,通过一定修辞手法构成的成语很多,除上述一些例子外,又如:

“一发千钧”、“九牛一毛”,同时用对比和比喻构成,互相映衬,有很强的说服力。

“倒海翻江”、“天翻地覆”、“一手遮天”等成语,运用夸张,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蒸蒸日上”、“栩栩如生”、“洋洋得意”等成语,用叠音词修饰,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恰当地运用这些成语,能增强文章的鲜明性、生动性和表现力。

(3)结构匀称,音律和谐。

四字格成语结构匀称,用在语言中常可取得节奏明快、音律和谐的效果。例如: 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鲁迅《这个和那个》)

他们也无需说话,他只更深地把自己投进物理的世界,在这里披荆斩棘,浴血奋战;专心致志,刻苦攻关。

(柯岩《奇异的书简》)

这两段话里都用四字格成语同四个字的短语相配合,形成排比和对偶,使语句音律和谐,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5 成语的运用

成语具有特殊的表现力,但必须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才能很好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学习和运用成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透彻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可望文生义,不求甚解,胡乱运用。如“天花乱坠”,字面意义是“天花纷纷坠落”。后来用“天花乱坠”形容“能说会道,言语动听而不切实际”。“滔滔不绝”字面意义是形容“流水滚滚的样子”,实际意义是指“话很多,连续不断”。“首当其冲”是指“首先受到对方的冲击或压力”,“冲”指“要冲,交通要道”。可是,下面的例子却把这些成语用错了。

国庆节的晚上,广场上放起焰火,像天花乱坠一样,五彩缤纷,美丽极了。

这次展览会的内容很吸引人,快到闭馆的时候了,人们还滔滔不绝地前来参观。

王指导员率领全连战士,首当其冲杀退敌人,夺回了阵地。

这些错误,都是由于对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没有透彻理解而造成的。

(2)要弄清成语的感情色彩。例如:

深思熟虑——处心积虑

再接再厉——变本加厉

扬眉吐气——趾高气扬

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自食其力——自食其果

侃侃而谈——夸夸其谈

画龙点睛——画蛇添足

随机应变——见风使舵

上面每组成语都是有感情色彩的,每组前边一个都带有褒义,后边一个都带有贬义,运用时就要辨别清楚,才不会用错。

(3)要注意成语的字形和读音的规范性。

成语有固定的字形和读音,必须在透彻理解成语意义的基础上,正确地掌握其读音和字形,不能读错和写错。如把“强词夺理”的“强”(qiǎng)错念成qiáng,把“自怨自艾”的“艾”(yì)错念成ài等等。有的还容易写错如把“病入膏肓”的“肓”写成“盲”,把“负隅顽抗”的“隅”写成“偶”等等。

(4)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可以适当变换成语里的构成成分或创造性地运用成语。 变换成语里个别成分或成分顺序的,如:

发人深省(思)发愤(奋)图强

莫名(明)其妙天壤(渊)之别

接踵而来(至)精疲力竭(尽)

泰然处之(处之泰然)

自不量力(不自量力)

才疏志大(志大才疏)

一团漆黑(漆黑一团)

这些变换,多半也是习用时间较久,为社会所承认的。

创造性地运用成语,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种是在成语的成分之间插入某些词语,使成语变成一般的短语。如“惩前旨在毖后,治病为了救人”。

一种是把四字格成语临时节缩为两个字的。如:

那样的乡村教育,我们既然绝对排斥,哪里可以让一个滥竽的人担任其事?

(叶圣陶《倪焕之》)

一种是根据文章内容需要临时改变成语里的一两个成分,以表达新的意思,有的使语言幽默而有风

趣。

这一篇是T先生要我做的,因为那集子要在和他有关系的C书局出版,我谊不容辞,只得写了这一点,不久,便在《涛声》上登出来。

(鲁迅《南腔北调集》)

伫足远眺,书海茫茫,不能不望“书”兴叹了。

创造性地活用成语,只是为了临时表意的需要,而且必须有恰当的语言环境,不能随便乱造乱用。

(5)运用成语要注意去粗取精,古为今用。

汉语的成语,绝大多数都是久经锤炼,言简意赅,在语言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但是,由于成语产生的时代不同,有的难免带有封建思想的烙印。如“光宗耀祖”宣扬封建宗族的腐朽思想,“夫唱妇随”宣扬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意识。对于这类成语,应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粗取精,古为今用的原则,慎重地加以选择,对于那些宣扬封建腐朽思想的成语,就坚决不用。

(二)惯用语

惯用语是口头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惯用语的主要特征是用比喻或引申的方法表示意义,简明生动,通俗形象。

惯用语的形式以“三字格”为主,也有少量四个字以上的。结构上以偏正式和动宾式为主。例如: 偏正式的:

马后炮耳边风半瓶醋墙头草绊脚石

拦路虎高帽子下马威下坡路大锅饭

铁饭碗车轮战马路新闻空头支票

小道消息光杆司令

动宾式的:

碰钉子钻空子磨洋工吹牛皮翘尾巴

敲边鼓跑龙套凑热闹装门面踢皮球

抱佛脚开夜车开倒车走过场打交道

打游击扯后腿挖墙脚拍马屁拆烂污

打埋伏打掩护敲竹杠挨闷棍穿小鞋

泼冷水开绿灯走后门受窝囊气吃哑巴亏

打退堂鼓碰一鼻子灰管他三七二十一

联合式的:

马大哈假大空张三李四

主谓式的:

鬼画符眼皮子浅

动宾式的惯用语,可在中间插入动态助词“着”“了”“过”或其他语言成分。如“钻着空子了”、“碰了一个钉子”、“打过几次交道”等等。

惯用语同成语的主要区别在于:惯用语多为三字格,成语多为四字格;惯用语大多是一二组合,成语常常是二二组合;惯用语的结构不太紧密,可以拆开用,成语的结构比较稳定,一般不能拆开;惯用语口语色彩浓,含义单纯,且多含贬义,成语书面语色彩浓,含义丰富,有褒有贬。

(三)谚语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也简称为“口头俗语”。

1 谚语的内容

谚语内容广泛,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反映生活经验和人生哲理的,如:

万事开头难。功夫不负有心人。

百闻不如一见。强扭的瓜儿不甜。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一个将军一个令,一个和尚一套经。

反映阶级斗争的,如:

天下乌鸦一般黑。

富家一席酒,穷汉半年粮。

反映气象或农业生产的,如:

太阳颜色黄,明日大风狂。

人勤是个宝,人懒地生草。

谷雨前,好种稻;谷雨后,好种豆。

2 谚语的运用

谚语多用比喻、对比、烘托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事物或道理,形象而生动地表达出来,引起联想,使人得到深刻的印象,同时,谚语形式短小精悍,琅琅上口,通俗易记,因此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适当地运用谚语,能增强表达效果。如: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毛泽东选集》第791页)

这段话里引用了两个谚语,比喻无论做什么都应从实际出发,使语言生动、深刻而富有启迪作用。

许多谚语是从旧社会流传下来的,其中有一部分含有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和偏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现在就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来做例子罢,这乃是被压迫者的格言,教人要奉公、纳税、输捐、安分,不可怠慢,不可不平,尤其是不要管闲事;而压迫者都是不算在内的。”鲁迅指出文中所引的一条谚语是反动统治阶级所竭力鼓吹,要劳动人民遵命奉行的,而他们自己却不在奉行之列。这说明,有些谚语是有阶级性的。

又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宣扬反动血统论和唯心论的天命观,为反动统治阶级世袭官禄、享受特权制造理论根据,要受压迫的劳动人民安于贫困,听天由命。

因此,我们对这些谚语应认清其实质,不可盲目运用。

谚语同成语的主要区别在于:谚语一般是完整的句子,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短语;谚语一般显得通俗,成语大多显得典雅;农谚往往带有地域性,成语则具有全民性。

(四)格言

格言是有教育意义的言简意赅的警句。一般是名人所言,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并且可作为座右铭的语句。多为书面语,而且多从正面总结生活经验,作为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例如: 知识就是力量。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找得到充裕的时间。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格言意在阐发事理,多为警策之辞。在议论中引用格言,给人以勉励和启示,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例如: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他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的侵蚀。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五)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为群众熟悉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它一般由近似谜面和谜底前后两部分组成。因为两部分之间有间歇,往往只把前半截话说出来,把后半截话隐去,让人去体会猜测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

歇后语可分为以下两类:

1 喻意的歇后语前半截是比喻,后半截是解释。例如:

大海里捞针——无处寻。

竹筒倒豆子——一个不留。

老牛追兔子——有力使不上。

水中捞月——一场空。

骑着毛驴看唱本——走着瞧。

以上五例,后边的解释就是前半截字面的意义。但有的歇后语后半截解释的意义是它的转义,如“快刀切豆腐——两面光”,“两面光”指的是两面讨好的意思,这就需要多加猜测。

2 谐音的歇后语它的后半截解释的意义是借助同音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形成妙语双关的现象。例如:

上鞋不用锥子——针(真)好。

下雨出太阳——假晴(情)。

膝盖上钉掌——离蹄(题)太远。

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飞机上放炮——响(想)得高。

老鼠爬秤钩——自己秤(称)自己。

对着窗户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说话或写文章能恰当运用歇后语,可使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但是,运用歇后语要选用内容健康的,抛弃内容庸俗落后的、嘲笑劳动人民和生理缺陷的。即使是内容健康的歇后语,也应注意需要时才用,如果随意滥用,也会影响文章的严肃性,特别不宜在庄重的场合使用。

第六节词语的解释和运用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掌握词语,对帮助他们发展思维能力,扩大知识范围,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艺术,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解释词语并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词语,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一、解释词语的原则

(一)观点要正确

解释词义,是人们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反映。要正确地解释词语的意义,首先必须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地阐明词语所指的概念的本质。

我国古代和近代的许多字书和辞书,对词的来源、演变、用例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扩大我们对词源和词义演变的认识。但是,旧的字书和辞书,由于受历史和注释者的认识局限,对某些词义的理解和解释,特别是对一些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相关的词的理解和解释,往往有差错和谬误。因此,我们运有时必须加以分辨,以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

例如,《说文解字》和《现代汉语词典》对“神”的解释:

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说文解字》)

迷信的人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也指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

(《现代汉语词典》)

前者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则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了“神”这个词的概念的本质。

又如,新旧《辞海》对“地主”一词的解释:

土地所有者曰地主,地主以土地租与农户耕种,而自己却坐收利益。

(1936年版)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的劳动,而靠剥削农民为生的人。

(1979年版)

前者掩盖了地主的阶级实质,后者指出了地主是靠剥削农民为生的剥削者。

(二)概念要准确

解释词语要确切地揭示词义的内容。望文生义,牵强附会,粗枝大叶,往往使释义出现差错。例如,有人把“国际主义”解释为“出国去援助别人”,这样解释是含糊的,错误的,因为不是任何人“出国去援助别人”都叫“国际主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解释的精神,结合实际,可以概括地解释“国际主义”是“各国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国际团结、互相援助”的思想。

要准确地解释词义,有时还必须说明词语的褒贬色彩。如“政客”一词,不能解释为“专门搞政治活动的人”,而应解释为“从事政治投机,玩弄权术,牟取私利的人”,并指出这是贬义词。又如“视死如归”,应指出只能用于“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人”,含褒义,以免学生误用。

(三)表达要简明

解释词语所用的语言,既要简洁,又要明白易懂,使学生透彻理解。例如“实质”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本质”,虽然简洁了,但在词语教学中这样解释却不太明白易懂,而且会使学生在使用这两个词时产生混淆。“实质”和“本质”这两个同义词虽有共性,都可以表示事物内在的起决定作用的根本的东西,但它们仍有差别。“本质”如《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即偏重于指事物固有的属性;而“实质”则偏重于指事物内在的实际内容和性质。如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实质”一词,就不能换用“本质”:

我们看事情必须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横眉冷对”是鲁迅先生一生不懈地斗争的精神实质。

(唐弢《琐忆》)

因此,把“实质”解释为“指事物、论点或问题内在的实际内容和性质”,这就比较明白易懂,并可避免同“本质”相混淆。

又如“不屑”一词,如按一般词典解释为“认为不值得(做),有轻视的意思”,这本来也是对的,并且比较简洁;但却不够明白,因为学生仍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对“不屑”首先可讲清“屑”原为碎末,指细小、轻微的东西,前加“不”字作副词用,是指“认为不值得或轻视而不愿去做某件事”的意思。

二、解释词语的方法

(一)定义法

词是表达概念的语言单位。许多概念用词表达出来,其词义都需要用下定义的方法来加以解释。所以,给词语下定义是释词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

用定义法释词,遵照上述解释词语的三条原则,一方面可参照新编词典的解释,另一方面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力求解释得确切、简明、易懂。

例如,“人民”一词,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其不同的内容。如我国,在旧时代一般指老百姓;“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在解放战争时期,一切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辞海》1979年版)在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之前,一般指“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现在按《辞海》(1979年版)解释为“在社会主义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基本成员”,就比较确切、简明。

又如,“老板”“掌柜”一类词语,过去把这些人都看作大大小小的剥削者,今天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

发展,出现了许多个体经营者,不少人成了“万元户”或“几十万元户”,所以把“老板”解释为“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掌柜的”(《现代汉语词典》),就较为确切、简明。

其他如一般词语“情操”原是心理学名词,指的是由感情和思想综合起来的不轻易改变的心理状态。对用于一般作品中的这个词,可解释为“指真诚的感情和廉洁正直的品德”。

(二)讲析语素,由分到合

有些词须先剖析它的构词成分——语素,然后再综合讲解,才能使学生透彻理解。例如:“鉴赏”,“鉴”在这里是鉴定(对人或事物的优缺点辨别和评定)的意思,“赏”指欣赏,“鉴赏”即鉴定和欣赏的意思;

“悲凉”,即悲哀,凄凉的意思;“卑劣”即卑鄙、恶劣的意思;“聆听”,“聆”也是“听”,“聆听”合成一个词,则有认真听取的意思;“潜心”,“潜”的基本义是隐藏,引申为深,“潜心”即用心专而深,集中心思的意思;“面面相觑”,讲解时应把重点放在“觑”(qù)这个语素,讲清“觑”是看、偷看的意思,然后再讲整个成语,指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因恐惧或无法对付而互相看着,都不说话的样子。

(三)整体讲解,说明转义例如:

“本色”指本来的风格、面貌。“色”的本义是颜色,在这里是指“色彩”,比喻人的某种思想倾向或风格特色。

“怠慢”,对客人冷淡或招待不周。“怠”本来是指懒惰、松懈;“慢”由速度慢引申为态度冷淡、没有礼貌。这两个语素合到一起,都有不热情、不殷勤的意思。

“陶冶”,本义是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不速之客”,不是指不迅速(离去)的客人,而是指没有被邀请而突然来到的客人,即意想不到的客人。

(四)比较词义,讲清用法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事物的一切的。”毛泽东同志也说过:“有比较才有鉴别。”对于解释词语,特别是容易混淆的一些同义词,须用比较法才能辨析词义和用法。

例如:“运用”和“应用”

这两个动词都有“用”的意思,但两个词的着重点不同。

“运用”着重表示灵活使用所用的东西。如:

(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了人类起源和人类社会产生的规律,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的科学论断。

(李四光《人类的出现》)

古猿从树上转到地面并逐渐运用两足行走以适应地面生活……

(同上)

“应用”着重于表示适应所施用的对象,指“把……用到某个对象上”。如:

……但是他有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没有参加任何实际活动,还没有把自己学得的知识应用到生活的任何部门里去。

(毛泽东《什么是知识》)

由于激光具有特殊优异的性能,它出世不久,就在军事、生产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奇特的激光》)

从上面的例子说明,对于同义词须用比较法才能把词义和用法讲解清楚。

(五)引用例句或结合作品,深入讲解词的意义和用法

有些词语,讲解时需要引用例句,才能使人透彻理解。比如“绝句”一词,光解释它“是旧体诗的体裁之一,一首四句,其中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虽然把概念讲清楚了,但给人的印象很不深刻。如果各举一首诗作为例子,用具体的诗句来予以说明,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学中需要解释的词语,绝大多数都在课文当中,因此应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紧密地

结合课文句子进行解释。例如: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这个句子中,“轻捷”是轻快敏捷的意思,用来形容云雀灵巧的身躯和轻快的动作,“窜”在这里同“蹿”(cuān),即向上直冲的意思,形容云雀飞得很快;“云霄”指极高的天空。

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故乡》)

作者在这段文字里,描述了“我”乘船渐近故乡时的所见所感。其中,“阴晦”一词,描写天气阴沉、天气昏暗的样子;特别是用了形容性的动词“横”(加动态助词“着”),形象地描绘了远处和近处有几个“萧索”(缺乏生机,死气沉沉)的荒村,像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横”躺在那里,“没有一些活气”的景象,展示出一幅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农村破产的衰败图景。作为同故乡“别了二十余年”、这次“冒了严寒”、不远“二千余里”而回来的“我”,现在看到故乡如此荒凉衰落的景象,“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这里用“悲凉”(感到悲伤和凄凉)形容当时“我”的心情,表现得非常自然而真切。

上面两个例子,结合课文讲解词语,不仅可以把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揭示得比较清楚,而且可以对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由此得到比较深入的理解。

解释词语可从多方面入手,但各种解词方法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时常需要互相配合、综合运用的。除了上述方法之外,有时还要既讲清某个词通常的意义,又阐明它在课文中的意义,一方面疏通课文,一方面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有时除了口解,还需要作适当的板书;有时还可以配以一定的图示,或电化教学的手段,等等。总之,讲解词语,要能够使学生对词语:①理解透,②印象深,③记忆牢,④掌握准。这是检验解释词语的效果的标准。

三、词语的运用

运用词语,反映着一个人的语言功底,也反映着一个人的认识能力。任何思想都是靠词语组成句子来表达的。如果用词不当、词不达意,即使句子的语法结构没有错误,也不能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因此,用词就成了语言运用中的关键问题。要使词语用得准确、贴切并合乎规范,应注意以下的基本要求。

(一)要正确理解词义

词义反映客观事物和现象,是约定俗成的。每个词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人们只有正确地掌握词义,才能正确地用词造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对词义缺乏正确理解,或故作高深,往往就会张冠李戴,把词用错,例如:

雄风篮球队的势力很强,我们一定要努力拼搏,才有取胜的可能。

这句话里,“势力”是“实力”的误用。因为“势力”指权势、力量,“实力”指实在的力量。

小李认为王方说的不合事实当场就进行了分辨。

这句话里的“分辨”(辨别、区分的意思)应改为“分辩”(说明真相,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误用的原因是对同音词的意义没认真理解。

为了避免误解,我需要再一次声明我的意思。

这句话里的“声明”(shēng míng)应改为“申明”(shēnmíng)。这两个同义词读音相近,都含有把事情说出来让人知道的意思,但意义和用法却有一定的差别。“声明”指公开地宣布或说明,多用于比较重大的事件和庄重的场合;“申明”指郑重地申述理由或说明事实、原因,多用于一般场合。

在新的一年里,我期望自己能有更大的进步。

“期望”一般只用于对别人或别人对自己,不能用于自己对自己,所以这个句子里的“期望”应改为“希望”才对。

(二)要分清褒贬色彩

在我们的口头语言和写作中,有些用词不准确、不贴切,甚至把词义用反的现象,都是由于分不清词

的褒贬色彩而造成的。例如:

他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困难,遇到棘手的问题,他常常能提出武断的处理意见。

这里,“武断”应改为“果断”。因为“武断”是贬义词,指处理问题不顾客观实际,只凭个人的主观判断;“果断”是褒义词,指对待问题能经过客观的分析,及时作出决断而不犹豫。

在这次阻击战中,敌我双方都有牺牲。

“牺牲”是指有价值的死,是褒义词,对敌人的死不能说“牺牲”。因此,这个句子里的“牺牲”应改为“死伤”或“伤亡”。

(三)要区别语意轻重

有些同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在语意的轻重不同。如果不能恰当地掌握语意的轻重,就会犯“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的毛病。例如:

听说他考取了大学,我马上写信给他表示庆祝。

这里,“庆祝”应改为“祝贺”或“庆贺”。因为“庆祝”指为了共同的喜事进行一些活动表示欢庆或纪念,一般具有庄重或隆重对待的色彩,语意较重。如“庆祝元旦”、“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等。向有喜事的人道喜,一般用“祝贺”或“庆贺”较为恰当。

赵春山的成绩最好,上学期考得全班第三名。

“全班第三名”之前还有第一名、第二名,说“成绩最好”就前后矛盾,夸大其词。出现这个毛病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不明确程度副词“最”是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即“到顶”的意思。

(四)不要违背事实

违背事实就是对事实加以歪曲,就是说假话。用词违背事实的现象,一般是由于对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缺乏全面的认识,或由于思考不周密、判断错误、用词不当而造成的。例如: 解放后,劳动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从此才把自己的子女都送进学校去念书。

这句话里“都”(表示总括,全体)这个词用得不对,因为解放后不是所有劳动人民的子女“都”进了学校去念书,所以后一分句应改为“从此,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女才有了进学校念书的权利”。

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所没有的。

这句话是“我国”置于“世界上”之外,违背事实。应将“世界上”改为“其他国家”,或将“所没有”改为“绝无仅有”才对。

(五)不要生造和苟简

随着社会发展和新事物的不断出现,语言中需要产生新词,来表示新出现的事物。新词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要求它能够既适应社会的需要,又符合汉语构词的规律。如果违背这两条根本原则,自己生硬地拼凑或杜撰的词,就叫做“生造词”。生造词使别人不易看懂,并且有损于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是应该反对的。

生造词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任意把两个语素拼凑在一起,生造出一个双音词。例如:

在这次朗诵会上,我几度被激动得思潮起伏,泪海滚滚。

在这个句子里,作者为了强调激动的感情,生造了“泪海”一词。其实现代汉语里有现成的词可用,如将“泪海”改为“热泪”,或干脆将“泪海滚滚”改用“热泪盈眶”,就恰当了。

军训时,同学们在操场上,一个个都昂挺着头胸,表现出精神抖擞的样子。

这个句子里,“昂挺”和“头胸”都是生造词,它使动词和宾语的配搭也不规范,使别人难于理解。应改为“昂着头、挺着胸”两个动宾短语才对。

此外,如“差劣”“协帮”“恩谢”等等,也都是这一类型的生造词。

(2)任意把短语(词组)苟简,压缩成双音节词。例如: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勇的民族。(勤劳勇敢)

作文时应注意确妥地运用词语。(确切和妥帖)

此外,如“沉哀”(沉痛和悲哀)、“怖惧”(恐怖和畏惧)、“支助”(支持与帮助) 等等,也都是任意苟简造成的错误。

(3)滥用简称。

简称也是约定俗成的。滥用简称不但使人难于理解,而且有时会产生歧义,使人误解。例如: 他是我校的学模。

这里把“学习模范”简缩为“学模”,别人很难理解。

全县适龄的应征青年,都已经进行了军检。

这个句子里,把“军事体格检查”简缩为“军检”,容易同“军事检阅”相混淆,应改用“军事体检”较明确。

(六)不要乱拆合成词

合成词是一个固定的整体,除了少数动宾结构的合成词(即离合动词),如“革命”“理发”等可以拆开,中间加上其他成分,说成“革反动派的命”、“理了一次发”等,一般不能任意拆开使用,否则就破坏了合成词的整体性,不符合词语结构的规范。下面是乱拆合成词的例子:

这种中草药,我们试了三次验,效果都比较好。

应改为“试验了三次”或“进行了三次试验”。

我要作完文才睡。

“作完文”应改为“写完作文”或“把作文写完”。

这类问题已经向领导汇过两次报了。

“汇过两次报”应改为“汇报过两次”或“作过两次汇报”。

运用词语应注意的问题较多,除了上述基本要求外,还要避免前后重复、语义不全或画蛇添足,同时还要注意辨别词的语法特点,不要滥用方言词、古语词和外来词等。

第七节词典和字典 (学生自学)

一、词典、字典的性质和功用

(一)词典和字典的性质 (二)词典和字典的功用

二、常用的词典、字典简介

(一)词典 (二)字典

三、怎样查字典和词典

(一)部首检字法 (二)笔画检字法 (三)号码检字法 (四)音序检字法

现代汉语语法教案.

第一章:导论 中国传统语言学,历来分为文字、音韵、训诂三大分支,基本上没有语法的地位。汉语语法学的建立,通常认为应该以1898年《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为标志。这一百多年来,汉语语法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幼稚到成熟,从一棵幼苗到成长为参天大树,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毫无愧色地说:现代汉语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中,语法研究的队伍最壮大,思想最活跃,成果最显著。进入了21世纪,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一百多年的研究历史,按照语法专题的框架,作一番认真的科学的梳理,以便总结成绩,找出不足,看清发展的趋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第一节汉语语法学简史 《马氏文通》的出版至今已逾百年。这一百多年的汉语语法研究,大致上可以分为前五十年和后六十年,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界。 前五十年又可以分为前三十年和后二十年。 前三十年主要是汉语语法体系的构拟,有两本著作最为重要: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以古代汉语为研究对象,仿照拉丁语语法建立了第一个以字(即“词”)为本位的语法体系,虽然还比较粗糙,但毕竟是第一次,所以草创之功不可抹杀。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商务印书馆1924)则以现代汉语为研究对象,仿照纳氏文法(Nes/eildGrammar)建立了一个句本位的语法新体系,这一体系在中学语文学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后二十年主要有两件大事:第一,中国文法革新运动的讨论,第一次在理论上对汉语语法体系的建构,尤其是词类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实际上是结构主义语法理论对传统语法的一次挑战,并且初步形成了语法学界所谓的“京派”和“海派”。海派主要是以方光焘和陈望道为代表。第二,京派的主要成员出版了三本重要的语法著作: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商务印书馆1943—1944)、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42—1944)和高名凯的《汉语语法理论》(开明书店1948),从而形成了汉语语法学界的主流派。 后六十年也可以分为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 前三十年又可以分为前二十年和后十年。前二十年,语法知识的大普及、三次语法问题(汉语词类划分问题、主语宾语区分问题以及单句复句的划界问题)大讨论,以及《中学教学语法暂拟系统》的制订,都给了汉语语法学快速发展的空间,特别重要.的是汉语描写语法学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可以吕叔湘和朱德熙的研究为杰出代表,他们二位的学说,对汉语语法学界产生了重大的深远的影响。后来的“十年浩劫”期间的语法研究则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后三十年,汉语语法研究空前繁荣,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和深化。这三十年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1978—1991,大致以汉语语法研究座谈会(1991年)为界,这前十年左右是后结构主义语法一统天下的局面,朱德熙的语法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其特色是: 第一,提出“短语本位”,在传统的词法和句法中间插入“短语

最新现代汉语词汇教案

第三节现代汉语词汇 词汇是一切语言文字学习的基础,我们看到中外语言的学习都是从词汇开始的,比如说汉语在最初的学习阶段是要求组词,英语是要求去默写它的单词。实际是看到了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夯实了基础,才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一、词的意义 从词的意义的多少来划分:词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 1.单义词: 顾名思义,是指只有一项词义的词。 再根据词的指向范围和对象来分,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专有名词:鲁迅、北京、中国等 b.一般名词:人、自行车、椅子等 c.人称代词、数量词:她、一、二等。 ——专有名词的指示对象是唯一的,而一般名词可以指示的对象范围很广,所揭示的也只是这类事物的一般特征,这是两者的区别。 2.多义词: (1)多义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词义以上的词。 一般来讲,一个语言发展的历史越悠久,文化积淀越深厚,它所拥有的一些词的内涵,使用范围也就越广。因此多义词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必然产物,汉语中的大多数词就是多义词。 比如在我们书上80页,说到“脸”,刚开始的时候,只是指人的头的前部,从前额到下巴这一块。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就慢慢发展了“情面、面子”这样一些意义出来了。(关于“打”,打仗、打架、打气、打水、打酱油、打官司)要识别这些多义词的具体含义,需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 (2)多义词各义项的联系 按照一般的规律来讲,多义词的各种义项的产生,都是围绕着一个最基本、最主要的意义为核心来进行的。大体来讲是首先有基本意义,然后才产生转义。 ①本义: a.多义词的基本意义是指:一个词最主要、最常见的意义。 ——我们一般学习某一种语言最容易掌握的,也是一个词的最基本意义,而且这个基本意义是不要特别的语境提示,也能清晰地辨别出来的。 例如,以书上80页,“火候”为例,它最基本的词义是: “火力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发展到最后才是用来比喻“人的修养程度的深浅”,或者是用来比喻“一个最关键的时刻”。 b.本义与原义的辨析: “原义”:是指原初本义。 ——大多数的情况下,一个多义词的最本的意义,往往是它的原初意义;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可能会偏离它最初的原初意义。 以“兵”为例: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整理讲课教案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整理 第一章语音 考试内容: 1)声母表: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送气不送气 2)韵母表:高低,前后,圆唇否 3)音节结构表 4)拼合规律表 5)变调的规则4条 一、普通话的定义:汉民族共同语 1)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2)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3)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2.生理性质: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的 3.社会性质:要表达一定的意义 物理性质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汉语声调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语调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轻声 音色(音质):指声音的特色。 1)发音体不同 (区分声母、韵母) 2)发音方法不同 3)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二)语音的单位 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

辅音:发音时气流受阻 2.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普通话的一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 3.音位:是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例: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是对等的概念吗? 答:不是,因为元音,辅音;声母、韵母是从不同系统分的类。 1)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 guāng中的“ng” 2)辅音n既可作声母,也可作韵尾。如n.án.,n在音节开头是声母,在音节末尾的n是韵尾 韵母和元音也不相等 1)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 如:tā , xiā ,guài 2)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如:gān , gēng ,guān 例:“音位”和“音素”的区别 区别在于能否辨义:能辩义:音位;不能辩义:音素 如:n , l 在普通话中是不同音位,但在南京话中是同一音位,不同音素 例:判断音位个数 hán 和 lán :共 h , l, a , n 4个音位 hán 和nán :共 h , l, a 3个音位 (三)记音符号 1.汉语拼音方案 作用:1)给汉字注音 2)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2.国际音标 1886年,国际语音学会于伦敦制订。

现代汉语语法教案设计

现代汉语语法教案1 第四章语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汉语语法学中有关概念数据,术语,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掌握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句子成分和句子分析的方法、句类和句型、分析多层复句的方法。提高学生析句、造句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现代汉语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句子成分分析法和结构层次分析法,几种特殊的现代汉语句型。 §1.语法概述 一、为什么要学习语法 现在己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科学主要有三个方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能化需要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其中语言知识的研究处于重要的地位。智能计算机的研究己较好地解决了字处理和词处理的问题,句处理问题亟待解决。句处理需要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目前的语法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中文句处理的需要。 以上从科技方面讲了学习语法的重要性,我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也离不开语法,语文知识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基础不好,其他学科也学不好;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表达、书面语表达也离不开语文知识,作教师的要讲课,要批改学生作文等作业,这更离不开语文知识,语文知识中自然包括语法。 二、什么是语法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它客观地存在于语言之中,是语言中组词造句的规律,是语言中大大小小的音义结合体进行组合时所依据的一套规律。 语法学是研究、说明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 语法这一术语,可以指语言中客观存在的结构规律本身,也可以指语法学或语法书。 三、语法学研究的内容

概括起来说是词法和句法两部分。词法包括词的构成、词的分类、词形变化的规律等内容。 句法:包括短语的结构规律及类型、句子的构成规律及类型、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等。 四、语法学的分类 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 ①历史语法学②比较语法学③描写语法学 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 ①传统语法学②结构主义语法③转换生成语法 五、汉语语法的特点(与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与古汉语相比) 1、构词法、构短语法、构句法基本上是一套规则,即:词法、句法二者之间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2、汉语的词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所以词类与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句式变化无标志,词、短语不易分辨。 3、语序、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4、词的转类,活用比古汉语有所减少。 5、量词、语气词较丰富。 六、语法的性质 ①概括性(抽象性) 语言中的词成千上万,句子难以计数,语法不是说明具体的词和句子的含义的,而是从无数具体的词句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结构规律和格式。 ②稳固性 从历时的角度看,语法与语音、词汇比较起来,变化是相当缓慢的。词汇的变化最快,从“五四”到现代,新词不断增加,旧词不断消失。语音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从韵文、韵书中可以看出。 ③民族性 各种语言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印欧语系语言的词大都有丰富的形态变化,汉语缺乏,但语序固定。 ④系统性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讲课教案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 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 有受伤吗?(错)受伤没有?(对) 3.助动词 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三)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例如: 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冷、热、坚固、平常 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 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 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

现代汉语拼音教案

汉语拼音教案 陈杨漪(10154509110) 教学目标: 掌握汉语拼音的读音,字形和声调,并能正确在四线格内书写。能够通过拼音会读字词或含有拼音的读物。 教学方法: 通过儿歌和图片等形式帮助小朋友学习和记忆汉语拼音,同时采用拼音卡片的形式辅助教学,使其能够更好的掌握汉语拼音的字形。 教学内容: 先教单元音,再教辅音,最后复元音。 1.a,o,e共三课时。a的发音要领是要打开上颚,口腔自然大开。o的发音要领 是要注意打开后口腔,双唇自然拢圆;口腔不要出现动程,以免发成uo。e 的发音要领是软腭上提,舌身后缩,嘴角不要向两边拉开,舌根不要有摩擦。 通过“阿姨”来教a;通过公鸡叫的“喔”来教o;通过“鹅”来教e。并编写儿歌:张大嘴巴aaa,圆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同时教授声调与声调符号,用口诀“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帮助学生记忆。 2.i,u,ü共三课时。i的发音要领是:嘴角稍咧开,保持前舌面肌肉的均衡紧张, 以免舌面肌肉松弛产生摩擦成分。u的发音要领是:注意打开后口腔,舌位后缩;双唇尽量拢圆,避免产生摩擦。ü的发音要领是:舌位前移,前舌面均衡紧张,避免紧张,嘴角用力收缩,使唇形撮圆。通过“衣服”来教i;通过“乌鸦”来教u;通过“鱼”来教ü。 3.b,p,m,f共三课时。这四个声母的发音部位都在唇,故放在一起教。通过玻

璃,山坡,摸,佛等形象生动的词帮助小朋友理解并正确发音。 4.d,t,n,l 共两课时。这四个声母的发音部位都在舌尖,都是上齿背擦音。通过 的,特别,哪吒,了等形象生动的词帮助小朋友理解并正确发音。 5.g,k,h 共两课时。这三个声母的主动音器官都在舌面后(舌根),被动音器官 都在软腭。通过哥哥,渴,喝等形象生动的词帮助小朋友理解并正确发音。 6.j,q,x 共三课时。这三个声母的主动音器官都在舌面前,被动音器官都在硬腭。 用口诀“ü见j,q,x脱帽行个礼”来帮助学生理解省写规则。通过鸡,七,西瓜等形象生动的词帮助小朋友理解并正确发音。 7.z,c,s 共两课时。这三个声母的主动音器官都是舌尖塞擦音,被动音器官都是 齿龈塞擦音。通过紫,词,丝等形象生动的词帮助小朋友理解并正确发音。 8.zh,ch,sh,r 共三课时。这四个声母都是卷舌音。通过知识,吃饭,诗,人等 形象生动的词帮助小朋友理解并正确发音。 9.y,w 共一课时。小朋友不能理解抽象的省写规则,那么就告诉他们,y和w 的读音和i和u一样,但是在遇到复元音韵母的时候用y代替i,用w代替u。 10.ai,ei; ao,ou 共三课时。这四个都是前响复元音韵母,都由两个元音是韵腹, 后一个元音是韵尾。发音时呈前长后短、前紧后松的滑动过程。告诉小朋友标调要标在韵腹上。可以通过告诉小朋友标调按aoeiuü的顺序标,帮助掌握。通过爱,欸,凹,鸥等具体形象的词并配上相应的动画和图片来引导小朋友正确发音。 11.ia,ie; ua,uo;üe 共三课时。同时引入y-和w-的隔音。这四个都是后响复元 音韵母,由两个元音复合而成,前一个元音是韵头,后一个元音是韵腹。发音是呈现前轻后重、前短后长的滑动过程。通过鸭,耶,蛙,我,月等具体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特殊句式的标志及类型 2.掌握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 教学重难点: 辨别特殊句式的类型并掌握翻译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考点阐释:“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内容中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翻译题中,因此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考点。 二.句型介绍: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三.分类说明: 1.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汝是大家子。” (5)用 “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梁将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臣本布衣。 且相如素贱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注意点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2.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有标志 (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2)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现代汉语 教案1-2

《古代汉语》教案

第一课时通假字知识讲解 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例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字本义是跳蚤,但这儿借用为“早”,于是,“早”就是本字,“蚤”是假借字,词义应按“早”解,读音按“早”的现代读音读。中学课本里把一些古今字也列入这个范围。古今字的“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有“先”、“后”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5、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6、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7、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8、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0、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现代汉语》教案

第二课时词组讲解 词组的概念 词组(cí zǔ):两个或更多词的组合(区别于单词),如“新社会,打扫干净,破除迷信”。也叫短语。 词组的分类 词组(短语)从结构上大致可以分为固定词组(固定短语)和自由词组(自由短语)两大类。固定词组(固定短语)指结构比较固定的惯用的词组(短语)。固定词组(短语)在结构上具有固定性,构成固定词组(短语)的词及其次序一般都不能变动。固定词组(短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组成固定词组(短语)的各词往往不能再作字面上的个别解释。 根据词组(短语)包含词语的多少可以把它分为简单词组(简单短语)和复杂词组(复杂短语)两大类。简单词组(简单短语)的内部只有两个词,一种语法结构关系;复杂词组(复杂短语)的内部有多个词,并且词与词的结构层次和语法关系都比较复杂。 还可以从结构和功能这两个角度对词组(短语)进行分类,因此就有词组(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从结构上划分词组(短语)指的是:根据词组(短语)内部两个词的语法结构关系划分短语,可以分为16种结构类型。 要区分词组(短语)的类型要注意掌握三点:1. 词性;2. 词与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3. 词的位置。

现代汉语语法教案

现代汉语语法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现代汉语语法教案——词性 教学目标:掌握在古文中出现频繁的或者活用的词性,帮助古文的 理解和学习。 教学时数:两课时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一般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㈠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一般在句子中做主语或宾语,有时也作定语。 人:鲁迅、儿童、雷锋、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物: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书本、桌子、车辆、纸张、 抽象事物:道德、法律、思维、政治文化 时间: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处所: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方位: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 ㈡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一般在句子中做谓语。 表动作行为:劝阻、保卫、学习、研究、打击、表扬、进行、开始、发展、禁止 表存在变化消失:存在、消失、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掠过、 表心理活动:想念、打算、喜欢、渴望、向往、担心、厌恶、期待、憎恨 表判断:是 表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会、能够、可以、愿意、需要、应该、必须

表趋向:上、下、进、出、过、起来、上来、下去、出来、回来、伸出、前往 表趋向:上、下、进、出、过、起来、上来、下去、出来、回来、伸出、前往 【动词的语法特点】 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说说谈谈看看想想试试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 【几个容易判断错误的动词】 1.动词“是”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 有语病的句子正确的句子 老师有布置作业吗?老师布置作业了吗? 你有去超市吗?你去过超市吗? 昨天有下雨吗?昨天下雨了没有? 3.助动词 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不可以”、“完全可以”。

现代汉语语音(泰山学院精品课程)

现 代汉语教案 泰山学院中文系 现代汉语教案 使用教材:《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大纲:自编《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以交际的声音,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要通过语音来传递信息进行交流。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 语音首先是一种声音,它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性质。语音的物理性质具有四个基本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1音高 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来决定的。声波每秒振动的周期次数就是声波的频率。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多,频率就高,声音就高;振动的次数少,频率就低,声音就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与发音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张力等因素有关。发音体长的、大的、松的、厚的一类,振动慢,频率低,发出的声音就低,反之则高。语音的高低,则跟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人的声带是不完全相同的。一般成年男子声带长而厚,成年女子声带短而薄,因而听起来男性比女性声音略低。此外,同一个人发音时声带的松紧不同,声音也有高低之别。汉语的声调, 如普通话里的d ū(督)、d ú(独)、d ǔ(赌)、d ù(度),主要是由不同的音高构成的。 2音强 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波振幅的大小决定的。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敲鼓时,用力大,音强就强,发出的声音就大;用力小,音强就弱,发出的声音就小。普通话里的“孝子”和“儿子”里的“子”音强不同,前一个“子”音强比较强,后一个“子”音强比较弱。词语中的轻重音主要是音强的不同形成的。并且,声音的强弱在普通话中还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比如“地道”中的“道”,分别读为轻声和非轻声时,所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3音长 指声音的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时间长,音长就长;时间短,音长就短。英语中元音的音长与否,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比如ship (船)和sheep (羊)的区别,主要是其中元音[i]的音长不同。sheep 里的[i :]音长长,

现代汉语语法教案

教案 开课单位:中国语言文学系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 专业年级:汉语言文学2007级任课教师:李文莉 教材名称:《现代汉语》 教案内容:第五章语法2007—— 2008学年第 2学期

第五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一)、语法是什么? 语法是什么?语法是语言中组词造句的规则,也就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我们知道,人们说话总是一句一句说的,而句子都是由词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而词又是由更小的单位语素组成的。那么语素怎么组词,词如何组成短语,词和短语如何组成纷繁复杂的句子,这就是语法研究的问题。 词的构成: 说头、想头、看头、听头、盼头、甜头、苦头——动/形+头→名 盖儿、钉儿、画儿、尖儿、亮儿、——动/形+儿→名 美化、丑化、硬化、强化、绿化、老化、磁化、风化、钙化、大众化 ——形/名+化→动 短语的构成: ?生活幸福——幸福生活认真地写——写得认真到操场上跑——跑到操场上 ?卖菜——卖菜的说清楚——说得清楚妈妈的父亲——妈妈和父亲 句子的构成: A 孩子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甲把乙怎么样?——“把”字句 B 房间被孩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乙被甲怎么样?——“被”字句 所以,语法是语言中组词造句的规则。 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研究的范围包括词的语法分类、词的分布和功能等语法特征。如下面句中“高兴”的变化就属词法范畴。 什么事让你这么高兴? 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 快告诉我,让我也高兴高兴。 句法的研究范围包括短语、句子的结构类型、组合搭配的规律及其表达功用等。如:空气新鲜——新鲜空气市场繁荣——繁荣市场 小孩子脾气(比况)——小孩子的脾气 “语法”这个术语。实际上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语言的结构规律,是存在于语言深层的客观规律和变化规则。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二是指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是人们对客观的语法规律的主观认识和说明。 (二)语法体系 1、语法体系的两个含义:

现代汉语专题教案

现代汉语专题教案 荆州市广播电视大学王玺璋 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一、课程介绍 现代汉语专题是中央电大开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语音、语汇、语法、文字、网络语言六个专题组成,与专科阶段的现代汉语课程和本科阶段的语言学概论课程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是:本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初步具备观察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现代汉语基础理论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拓宽专业知识面,培养研究兴趣,加深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认识,不断提高运用语言的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语文修养更上一层楼。同时,我们也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既能学到相关的知识,也能学到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现代汉语语音、语汇、语法、文字和网络语言六个专题,每个专题相对独立,又通过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内容将各个专题串联为一个整体。 本课的教学要求做到: (一)在教学内容和理论体系上注意做好与《现代汉语》课的衔接。着重拓宽知识面,同时进一步论证、阐述基础理论,并加以延伸、扩展。 (二)要多用实例传授现代汉语的分析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阐述概念和理论时要避免抽象的演绎。 (三)要将现代汉语规范化知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较为深入地了解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实际内容和重要意义。 (四)本课性质为现代汉语专题课,每个专题又由若干小专题组成,内容相对独立,讲授时要注意前后内容的相关性,但不必刻意追求各章内容的系统性,避免讲成几门专题课的浓缩。 三、教学资源 本课程学习资源,分文字资源、音像资源、网上资源三大类:文字资源: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情况介绍:文字主教材:《现代汉语专题》,由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斌担任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胡吉成担任副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学内容

现代汉语语法练习题附答案讲课教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选择并将其标号填在括号内) 1、语法这一术语有()含义 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 2、“人、百、个”这三个词都是() A体词B谓词C加词D代词 3、()能用数量短语修饰。 A代词B动词C形容词D名词 4、()不能用“不”修饰。 A动词B形容词C名词D副词 5、()表示动作的量。 A名量词B动量词C时量词D形量词 6、能带宾语的是()。 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副词 7、“上来”是() A助动词B判断动词C趋向动词D及物动词 8、“国营、民用、大型”是() A动词B名词C副词D区别词 9、“不、没”都是() A程度副词B时间副词C范围副词D否定副词 10、“很、挺、十分”是() A程度副词B范围副词C语气副词D情态副词 11、“我、你、他”是() A指示代词B疑问代词C人你代词D名词 12、“他在黑板上写字”的“在”是() A动词B副词C介词D方位词 13、“着、了、过”是()。 A结构助词B动态助词C其他助词D语气词 14、“哎哟”是() A拟声词B语气词C叹词D助词 15、“今天星期日”是() A主谓短语B述宾短语C述补短语D偏正短语 16、“彻底解决”是() A主谓短语B述宾短语C述补短语D偏正短语 17、“去打电话”是() A主谓短语B连动短语C兼语短语D同位短语 18、“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是()

A主谓短语B联合短语C偏正短语D同位短语 19、“你的到来”是() A体词性句法结构B谓词性句法结构 C加词性句法结构D主谓短语 20、“小张写了一篇文章”中的“小张”是() A施事主语B受事主语C中性主语D谓词性主语 21、“跑跑有益健康”中的“跑跑”是() A施事主语B受事主语C中性主语D谓词性主语 22、“主张赶快去”中的“赶快去”是() A施事宾语B体词性宾语C谓词性宾语D受事宾语 23、“问他一件事”中的“一件事”是() A近宾语B双宾语C远宾语D补语 24、“累得要命”中的“要命”是() A可能补语B趋向补语C情态补语D程度补语 25、“我认识他,那位连长”中的“那位连长”是() A宾语B同位语C复说语D插说语 26、“这条鱼,往少里说,也有二斤”中的“往少里说”是()A复说语B状语C插说语D同位语 27、下列句子中的()是名词句。 A春天。B为人民服务。C不行。D他来。 28、下列句子中的()是形容句。 A真奇怪!B快跑!C好香的茶!D嗯。 29、“明天国庆节”是() A动词谓语句B形容词谓语句 C主谓谓语句D名词谓语句 30、“今天冷极了”是() A动词谓语句B形容词谓语句 C主谓谓语句D名词谓语句 31、“山上都是苹果树”是() A动词谓语句B形容词谓语句 C主谓谓语句D名词谓语句 32、“你的想法,我认为很奇怪”是() A动词谓语句B形容词谓语句 C主谓谓语句D名词谓语句 33、“他推开门走了出去”是() A连动句B兼语句C存现句D“把”字句 34、“老张介绍我去见局长”是()

现代汉语教案(第四章 词汇)

第三章词汇 第一节语素、词和词汇 一、语素 (一)语素的概念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依次是短语、词、语素。人类的语言是有声音、有意义的,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这便是语法单位基本的特点。语素既有声音形式又表达了一定的意义内容,同时又是最小的不可再分割的单位。 我们来看一个句子:“他坐在沙发里看书。”这是一个较大的语法单位,我们把它尽量小的切分,就成了: 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切下来的每个部分都有意义,都不能再切分了,是一个个的语素了。这里的“沙发”只是一个语素,是英文sofa的译音,表达一个意义,所以不能再切分。 由此可见语素有两个特点:一是最小、不能再分割了;一是有意义。 (二)语素的识别方法 首先看有无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如“民”有词汇意义,是语素;“了”有语法意义,也是语素;“葡”无意义,不是语素。 语素意义有时不太好辨别,可以采用替代法,即用已知的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单位。如果两个成分都可以被别的已知语素所替代,便可确定它们都是语素。如驼绒——羊绒、丝绒、毛绒 驼峰、驼铃、驼背 “驼”可以为“羊、丝、毛”等已知语素所替代,“绒”可为“峰、铃、背”等已知语素所替代,它们各是一个语素。 如果两个成分中只有一个能被替代,那么有时是一个语素,有时是两个。一般说来,如果两个成分中有一个能代表整个组合的意义,是一个语素。如: 蝴蝶、的士——“蝶、的”可代表组合意义(彩蝶、飞蝶,的哥、打的),说明另一个音节在这里没有表意作用,所以两个音节合起来是一个语素;而可代表组合意义的那个音节单用时也可视为一个语素,如“彩蝶、飞蝶,的哥、打的”中的“蝶、的”。 如果两个音节都不能代表组合的意义,说明两个音节都有表意作用,是两个语素。如:苹果——都不能代表组合的意义,说明两个音节都有表意作用,所以是两个语素。 (三)语素的分类 1.语素按音节数量分类可以分成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1)单音节语素:如土、人、水、风、子、民、大、海等。这类语素很多,有上万个。 (2)双音节语素,组成该语素的两个音节合起来才有意思,分开来没有与该语素有关的意义,双音节语素主要包括联绵字、音译外来词和专用名词。

获奖教案《现代汉语》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现代汉语的定义、历史、特点、方言情况和现代汉语在当代国际中的地位; 2.了解本课程的基本结构; 3.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激发起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现代汉语的定义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 现代汉语的特点,其中主要为:没有复辅音,词根复合法,缺乏形态。在以后的教学中这些内容会详细讲解,本次课以介绍为主。 四、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听、说、练,教师讲解,体会不同方言的区别,比较方言、英语和普通话的不同。通过讨论,深化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认识。 五、教学时数 2 课时 六、参考资料 1.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张斌.新编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漆权主编.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教程.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 4.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用家乡话自我介绍:“我叫×××,是江西农大的大学生,我的家在××省××县××乡。”让学生体会方言阻隔带来的交际不便。然后由学生用普通话说同样一句话,分析其语言中的语音错误。指出:不同方言区的人需要一种共同的语言互相交际,现在人们选择了普通话。 (二)内容讲解 1.现代汉语的定义 标准音:北京语音;基础方言:北方方言;语法规范:典范、现代、白话文 著作 选择北京语音的原因:北京是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语音系统结构严整。 选择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的原因:北方广大地区比较发达,历代著作以北方 方言写作,使用地域最广。 2 语法规范要抓住“典范”“白话文(与文言文相对)”“现代”几个词语。 狭义的“现代汉语”指普通话,广义的还包括各地方言。现代汉语在台湾称“国语”,东南亚大多叫“华语”。 “现代汉语”课程的结构: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和语用共 六部分 2.现代汉语的历史 汉民族共同语:秦汉叫“雅言”“通语”,唐叫“白话”,明清叫“官话”,民

现代汉语教学方案

现代汉语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教学目的: 了解现代汉语的基本情况,包括现代汉语的形成、特点、地位。激励学生热爱并学好现代汉语,规地使用现代汉语。 二、教学主要容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话为基础言,以典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的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语的言: (一)北言 (二)言 (三)湘言 (四)赣言 (五)客家言

(六)闽言 (七)粤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特点 1、没有复辅音 2、元音占优势 3、有声调 (二)词汇特点 1、汉语语素以单章节为基本形式 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3、双音节占优势 (三)语法特点 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4、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1、国际上的地位 2、国对各民族语言的影响 三、重点及难点: “语言”、“现代汉语”、“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汉语言”等基本概念以

及现代汉语的特点。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课件演示 第二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概说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语音的生理、物理、社会性质及各语音单位的名称、意义,了解汉字的几类注音符号。 二、教学主要容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具有物理的、生理的和社会的三种性质。 (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来决定的。 2.音强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波振幅的大小决定的。 3.音长指声音的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4.音色指声音的特色,是由声波的不同形状决定的。 (二)语音的生理属性 1、肺和气管 2、喉头和声带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现代汉语/Modern Chinese 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3.周学时/学分:3,3 4.授课对象:对外汉语专业 5.使用教材: 由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二、课程简介 现代汉语课是高等学校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语言文字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本课程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共六部分。 绪论部分:简要地讲述现代汉语概况,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以及“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语音部分: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运用语音学的原理,系统地讲述有关普通话的语音知识;使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系统有完整的了解,具有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和使用、推广普通话的能力。 文字部分:讲述汉字的性质和作用能关,汉字的结构和形体,汉字的整理和汉字规范化问题,以及国家关于文字的方针政策,使学生正确地使用汉字。 词汇部分:讲述现代汉语语素、词和构词法,词义(词义的性质和构成、义素的分析和运用、语义场、语境和词义),词汇的构成,词汇的变化和词汇规范化等问题,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学知识,能够正确地辨析和解释词义,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用词的能力。 语法部分:讲述现代汉语组词造句的规则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各类词的用法,短语和句子的结构与类型,以及标点符号的用法等等,使学生具有辨识词性、分析句子和辨别句子正误的能力,正确地、规范地使用汉语。 修辞部分:讲述词语和句式的选用,常用的修辞方式,使学生注意选词炼句,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提高汉语表达能力,改进文风,逐步达到准确、鲜明、精炼、生动的要求。 三、教学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1.本课程以先进的语言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系统讲授现代汉民族语言共同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 2.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3.增强和提高其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4.为他们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或其他语言文字工作打好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阐明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政策,使学生深刻理解汉语规范的重要意义,自觉地促进汉语规范化,促进现代汉语健康地发展。要求学生了解现代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

现代汉语教案 (5)

第四章文字 第一节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一、汉字的产生 汉字是怎样产生的呢?在我国古代的传说里,汉字被说成是黄帝的史官仓颉所造。其实,汉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作为一种文字,它必须经过许多人的手,经过许多年代,大家都了解了,才能成为人们共同应用的语言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普遍地流行开来。但是,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把史官同汉字的整理和使用联系起来,却有一定的道理。在原始社会里有一种称为巫的专门从事祈祷求神的人。遇到祭祀、狩猎、战争等大事,巫除了舞蹈降神以外,还要对发生的事情做一点记录,这就是史官的起始。后来巫和史的职责分得更清楚了,有了专门记事的史官,汉字就是史官做工作必需的工具了。 汉字产生的确切年代,现在还不能断定。从考古研究的资料来看,汉字的历史可以远溯到五六千年之前。1952年在西安东郊半坡村氏族文化遗址(即通常说的半坡文化)发现的陶器上,共有二三十种重复出现的符号,人们认为这些可能就是汉字的前身。 二、汉字的性质 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所以要联系语言来研究文字的性质。确定文字性质的标准,就是看这种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什么样的语言单位。。 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是汉语的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例如“国、走、大、很、吗”就是现代汉语的语素。作为语素文字的汉字,它用不同的形体表示不同的语素。它能区分读音不同的语素,例如“买”和“卖”是不同的语素,要写成不同的汉字,而且还能区分读音相同的语素,例如“黄、簧、皇”虽然同音,但是是不同的语素,所用的字形也不同。我们用汉字来记录汉语里的语素,语素的音和义就成了相关汉字的音和义。汉字的形体和它所表示的语素的音和义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三、汉字的特点 1、从形义上来看,汉字是表意文字,是用表意体系的符号来表示汉语的词或语素的 世界上通行的文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表形的象形文字实际上也属于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是用字母来表示语言中的音节或音素的,语言中的音素或音节是有限的,所以字母的数目不多。只要掌握了字母和拼音规则,一般听到一个词就可以写下来,看到一个字就可以念出音来,根据声音就可以知道意义。语言是借声音来表达思想的,所以用表音文字来记录语言的声音,那就不管什么意义都能表达出来。表音文字使用最方便,学习起来也较容易。 汉字不是表音文字,而是表意文字。它同汉语的语音不发生直接的联系。我们看到一个不认识的汉字,不查字典,不向别人请教,一般是读不出正确的音来的。有部分形声字,也只有知道了声旁的读音才能读出这个字的声音。 关于文字(汉字)体系的问题,目前学术界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有的认为文字都要经过表形、表意、表音三个阶段;有的认为经历表意和表音两个阶段(因为表形文字实际上也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有的认为经历形意、意音、拼音三个阶段,而汉字则属于意音文字。 2、从语音上来看,汉字是代表音节的 在表音文字中,字母是表示语言的音素的。除少数音节是由一个音素(即一个字母) 构成外,多数情况下一个音节要用几个字母来表示。但是,一个汉字,一般就是一个音节。只有少数汉字是例外,如儿化中的“儿”不代表一个完整的音节,如“花儿”(huār)合起来才是一个音节。还3、3、从书写习惯上来看,汉字是不实行分词连写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