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金石”参考答案

“试金石”参考答案

“试金石”参考答案

作者:

来源:《新高考·高一语文》2013年第02期

1.C(A.岿然kui,伛偻lu,拙——绌;B.毗邻pi,奇——其;D.炽烈Chi)

2.A.(A.改弦更张,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B.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此处望文生义;C.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此处望文生义;D.“相见恨晚”,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多指“人与人”之间)

3.B(A.赘余,“唯一”与“仅存”重复;C.成分残缺,“由于过去的主旋律影片创作掌握资料不足”,应为“过去的主旋律影片由于创作掌握资料不足”;D.搭配不当,“改善”应改为“增加”,“完善”应改为“推进”)

4.答案示例:“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心中的冷雨,表达了他对妻子深深的悼念之情;而“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辛弃疾心中的冷雨,抒发的是他心中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每句各2分)

5.隐藏身份,活动区域难以掌控,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会制造民意病毒。(5分,每个要点1分)

6.B(A.过,过错;C.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D.安,使……安定)

7.C(C项是状语后置,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

8.C(C项,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A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们,代“远人”;D项,宾语前置的标志/表示判断)

9.B(①是冉有的借口;⑤指出“季孙之忧”的本质所在)

10.(1)冉有!恐怕要责备你们吧?

(2)看到瞎子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跌倒了又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那搀扶的人呢?

(3)做到这样了,远方的人还是不归服,就加强文化教育,修治仁义礼乐来使他们归顺。

11.(1)①对偶,“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②动静结合,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波光粼粼的流水绕

城东潺潺而过,“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③“青”“白”相间,色彩明丽。④这两句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表现出李白达观的高贵品格。

(2)孤蓬、浮云、落日。(1分)诗人把离人比作随风飞转的蓬草,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用随风飘浮的白云,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3)以景作结,衬托。(1分,写出一点即可)诗人离别之情不明说,而以马鸣衬托。马因分离而嘶鸣,难舍难分,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更含蓄蕴藉地传达了依依不舍的离别深情。(“含蓄蕴藉”1分.“依依不舍”1分)

12.(1)朝搴眦之木兰兮(2)凌万顷之茫然(3)春光融融风雨凄凄(4)奈何取之尽锱铢(5)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6)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3.(1)理论贡献:第一,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第二,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这是马克思作为思想家的一面。(2分)(2)实践功绩:创办报纸杂志,组织各种工人活动,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等。这是马克思作为革命家的一面。(2分)

14.(1)明确:“空白”,表明马克思逝世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的逝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可弥补的损失,高度颂扬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2分)

(2)明确:这句话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他有敌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敌,而是无产阶级的大敌。这是对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的热烈赞扬,也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最好总结。(2分)

15.①物质决定精神;(1分)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分)③必须由经济基础解释上层建筑,而不是由上层建筑来解释经济基础。(2分)

16.这段文字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无限怀念之情。“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时间写得非常详细具体,是为了突出这一时刻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影响,使人们永远铭记这一刻。“停止思想”是对马克思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逝世时所用的最恰当的语言,其中包含了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委婉地写出了马克思的逝世;“永远地睡着了”既是对上文委婉含蓄的解释、说明,更是作者感情上的递进、加深,倾注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限痛惜、深切怀念之情。

17.①表现出老顾率真的一面;②与老顾爱书的整体形象构成对比,使情节有波澜;③两者对比,突显出精神食粮不敌物质食粮,反衬出时代的荒谬。(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