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综合练习题定稿

第一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综合练习题定稿

第一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综合练习题定稿
第一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综合练习题定稿

第一章遗传的基本规律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 D.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

2.某生物小组种植的纯种高茎豌豆,自然状态下却出现了矮茎后代。小组成员有的认为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有的认为是环境引起的。为检验是何种原因导致矮茎豌豆出现,该小组成员设计了如下几种实验方案,其中最佳方案是:

A.分析种子中基因序列

B.将矮茎种子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种植(让它们自交),再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

C.将得到的矮茎豌豆与纯合高茎豌豆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

D.以上方案都不合理

3.下列结构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

①四分体②姐妹染色单体③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④非同源染色体

A.②④

B.只是③

C.①②

D.只是①

4.假设控制番茄果肉颜色的基因用D、d表示,红色和紫色为一对相对性状,且红色为显性。杂合的红果肉番茄自交获得F1,将F1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番茄自交得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2中无性状分离

B.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

C.F2红果肉个体中杂合子占2/5

D.在F2中首次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果肉个体

5.菜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其花色中有色对白色为显性。一株杂合有色花菜豆Aa生活在海岛上,如果海岛上没有其他菜豆植株存在,且菜豆为一年生植物,那么三年之后,海岛上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无色花植株的比例是:

A.3:1

B.15:7

C.9:7

D.15:9

6.上题中如果换成自交不育的向日葵,岛上原有2株杂合体,且它们的后代个体间均可以两两自由杂交,假定该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三代后F3的有色花与无色花的比例为:

A.3:1

B.1 5:7

C.9:7

D.1 5:9

7.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A.1/9

B.1/16

C.4/81

D.1/8

8.将同种黄色鼠(A)和灰色鼠(a)杂交,已知A和a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如果黄色鼠与黄色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色鼠的比例是

A.1 B.4/9 C.1/2 D.5/9

9.现有两瓶世代连续的果蝇,甲瓶中的个体全为灰身,乙瓶中个体既有灰身也有黑身个体。让乙瓶中的全部灰身个体与异性黑身果蝇交配,若后代都不出现性状分离则可以认定:

A.甲为乙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杂合体

B.甲为乙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纯合体

C.乙为甲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杂合体

D.乙为甲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纯合体

10.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者具有相同的细胞学基础

B.二者揭示的都是生物细胞核遗传物质的遗传规律

C.在生物性状遗传中,两个定律同时起作用

D.基因分离定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11.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的植株表现为小花瓣,aa的植株表现为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RR和Rr 的花瓣是红色,rr的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

B.子代共有5种表现型

C.子代的红花植株中,R的基因频率为1/3

D. 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为1/3 12.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若让F1蓝色与纯合鲜红色品种杂交,产生的子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蓝色∶鲜红色3∶1。若将 F1蓝色植株自花授粉,则 F2表现型及其比例最可能是:

A.蓝色∶鲜红色=1∶1

B.蓝色∶鲜红色=3∶1

C.蓝色∶鲜红色=9∶7

D.蓝色∶鲜红色=15∶1 13.下列关于细胞分裂与生物遗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它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B.进行减数分裂的动物细胞,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次级精(卵)母细胞中

C.用秋水仙素处理大肠杆菌,可使其染色体加倍

D.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可以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时起作用

14.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假说—演绎法”成功提出基因分离定律,他作出的“演绎”是: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B.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

C.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

15.有人将两亲本植株杂交,获得的100粒种子种下去,结红果叶上有短毛37株、结红果叶上无毛19株、结红果叶上有长毛18株、结黄果叶上有短毛13株、结黄果叶上有长毛7株、结黄果叶上无毛6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株亲本植株都是杂合子 B.两亲本的表现型都是红果短毛

C.两亲本的表现型都是黄果长毛 D.就叶毛来说,无毛与长毛的植株都是纯合子

16.某种群中,AA的个体占25%, 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个体自由交配,且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AA:Aa:aa的比值是:

A.3:2:3

B.4:4:1

C.1:1:0

D.1:2:1

17.用两个圆形南瓜做杂交实验,子一代均为扁盘状南瓜,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者比例为9:6:1,现对子二代中的圆形南瓜做测交,则后代中扁状、圆形和长形三种南瓜的比例是:

A.2:0:1

B.0:2:1

C.5:0:1

D.0:5:1

18.小麦粒色受不连锁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A、B和C决定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a、b和c决定白色。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得到F1。F l的自交后代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A.1/64 B.6/64 C.15/64 D.20/64

19.雌蜂为二倍体,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是单倍体。蜜蜂的体色中,褐色相对黑色为显性,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现有褐色雄蜂与纯合黑色雌蜂杂交,则子一代蜜蜂的体色为:

A.全部是褐色质 B.褐色:黑色为3:1

C.蜂王和工蜂都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 D.蜂王和工蜂都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

20.紫色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Pd决定深紫色,Pm决定中紫色,Pl 决定浅紫色,Pv决定很浅紫色(几近白色)。其相对显性顺序(程度)为Pd>Pm> P1>Pv。假使一只浅紫色企鹅(P1Pv)和一只深紫色企鹅交配,则它们生下的小企鹅羽毛颜色比例为

A.2深紫色:1中紫色:l浅紫色

B.1中紫色:1浅紫色

C.1深紫色:l中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

D.1深紫色:l中紫色

二.非选择题

21.幼儿黑蒙性白痴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病,,它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d)决定的遗传病。(1)如果两个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那么这个正常的儿子携带此隐性基因的概率。

(2)如果这个儿子与一正常女人结婚,他们生的第一个孩子患此病。那么第二个孩子也患此病的概率是。

(3)如果这个儿子与一正常女人结婚,而这个女人的父母均正常,兄弟有此病,那么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患有此病的概率是。如果他们头两个孩子是有病的,第三个孩子是正常的概

率。

22.某种山羊的有角和无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A基因决定有角、a 基因决定无角)。现用多对纯合的有角公羊和无角母羊杂交,得到足够多的子一代,其中公羊全为有角,母羊全为无角。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在F2公羊中,有角:无角=3:1;F2母羊中,有角:无角=1:3。

(1)请对上述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①A和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②在公羊中,基因型决定有角,基因型决定无角;母羊中,基因型决定有角,基因型决定无角;

(2)若上述解释成立,F2无角母羊中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3)为了验证(1)的解释是否成立:让无角公羊和F1中的多只无角母羊交配,若子代

,则(1)的解释成立。

(4)上述探究过程体现了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23.已知鸭的羽色受二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B、b与R、r控制:有B才能合成黑色素;R促进B在羽毛中的表达,r抑制B在羽毛中的表达,R、r均不影响鸭的喙色。现有羽色均为白色的连城白鸭和白改鸭两个肉鸭纯种,它们的性状表现如下表所示,研究人员进行了多次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现有的连城白鸭的基因型为_ ___;F2中非白羽(黑羽和灰羽):白羽≈_____ ,F2出现有不同于亲本表现的黑羽,这种变异来源于________ _。

(2)研究表明基因R存在剂量效应:即在有B基因的前提下,有一个R基因表现为灰色,有两个R基因表现为黑色。为了验证该说法,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

让F1灰羽鸭与亲本中的进行杂交,观察统计杂交结果,并计算比例。

结果预测:

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______。

(3)上图中的F2中,非白羽鸭中的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 ___,白羽鸭中杂合子的基因型为

______ ____ 。

24.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天然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感染的化学物质。用两个无法产生豌豆素的纯种(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及其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结果如下

研究表明,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但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显性基因B 存在时,会抑制豌豆素的产生。

(1)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上述杂交亲本中,野生型、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

(2)第Ⅲ组的F2中,无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若从第Ⅰ、Ⅲ组的F2中各取一粒均能产生豌豆素的豌豆,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3)为鉴别第Ⅱ组F2中无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取该豌豆自交,若后代全为无豌豆素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______;若后代中____________,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_。

(4)现有纯种亲本4,其基因型与上表亲本均不同,它与其他豌豆杂交的F1中,_________(有/没有)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

(5)进一步研究得知,基因A是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催化一种

前体物转化为豌豆素的。而基因B―b本身并不直接表达性状,

但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请尝试用概念图(文字加箭头

的形式)的方式解释上述遗传现象。

第一章遗传的基本规律综合练习题答案

1-5 BBCCC 6-10 ABCDA 11-15 CDDDC 16-20 BBBCC

21.(1)2/3 (2)1/4 (3)1/9 3/4

22.(1)①常②AA和Aa aa AA Aa和aa (2)Aa:aa=2:1

(3)公羊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1:1;母羊全为无角 (4)假说-演绎法

【解析】(1)因为在子二代中都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应该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只是在公羊中AA和Aa决定有角,只有aa决定无角,而在母羊中AA决定有角,Aa和aa决定无角。

(2)F1中都是Aa,相互交配后,F2中母羊无角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2:1。

(3)相当于测交,如果公羊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1:1;母羊全为无角,则假设正确。

(4)运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

23.⑴BBrr 9:7 基因重组⑵白改鸭黑羽:灰羽:白羽=1:1:2

⑶ 8/9 Bbrr、bbRr

【解析】(1)由F2中非白羽:白羽=(90+181):209=9:7,是9:3:3:1的变形,可推知F1的基因型是BbRr。白羽的基因组成为3B rr、3bbR 、1bbrr。据题意可知连城白鸭为白色羽毛黑色喙,说明它可以产生黑色素,有B基因,且与白改鸭杂交后子一代全是灰羽鸭,因此连城白鸭的基因型是BBrr,白改鸭的基因型是bbRR,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黑羽和灰羽:白羽约为9:7,子二代有不同于亲本表现是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

(2)要探究基因B存在效应,若让F1灰羽鸭与亲本中的连城白鸭杂交,后代不可有出现RR和Rr两种基因组成,只有与亲本白改鸭杂交,如果后代出现黑羽:灰羽:白羽=1:1:2,说明有一个R 基因表现为灰色,有两个R基因表现为黑色。

(3)非白羽鸭只有一种纯合子即BBRR,其余都为杂合子,应占8/9 ,白羽鸭的基因型有BBrr、Bbrr、bbRR、bbRr和bbrr

24.(1)AAbb aabb AABB(2)7 5/9 (3)AABB出现有豌豆素

的植株(或有豌豆素的植株与无豌豆素的植株之比为1:3) AABb (4) 没

有(5)

【解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有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为A bb,

其余均为无豌豆素豌豆,故纯种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从组别Ⅲ可以看出,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杂交的F1肯定是AaBb,所以双亲只能是aabb、aaBB、AABB中的各一个,经分析,可排除aaBB,结合Ⅰ、Ⅱ的结果,不难判定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2)从第Ⅲ组F2中表现型分离比的分母为16可知,F1代肯定是AaBb,故F2应有9种基因型,除去有豌豆素豌豆的两种基因型外,无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有7种。第Ⅰ、Ⅲ组F2中,有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均为1/3AAbb和2/3Aabb,故二者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1/3+2/3×2/3=5/9。(3)第Ⅱ组亲本组合为AAbb×AABB,F1代为AABb,F2代无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自交后代不分离的是AABB,后代出现有豌豆素的植株即分离的是AABb。(4)纯种亲本4的基因型只能为aaBB,它与任何杂交的F1代中必有B基因,故不会产生豌豆素。

第一章遗传的基本规律综合练习题答案

1-5 BBCCC 6-10 ABCDA 11-15 CDDDC 16-20 BBBCC

21.(1)2/3 (2)1/4 (3)1/9 3/4

22.(1)①常②AA和Aa aa AA Aa和aa (2)Aa:aa=2:1

(3)公羊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1:1;母羊全为无角 (4)假说-演绎法

【解析】(1)因为在子二代中都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应该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只是在公羊中AA和Aa决定有角,只有aa决定无角,而在母羊中AA决定有角,Aa和aa决定无角。

(2)F1中都是Aa,相互交配后,F2中母羊无角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2:1。

(3)相当于测交,如果公羊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1:1;母羊全为无角,则假设正确。

(4)运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

23.⑴BBrr 9:7 基因重组⑵白改鸭黑羽:灰羽:白羽=1:1:2

⑶ 8/9 Bbrr、bbRr

【解析】(1)由F2中非白羽:白羽=(90+181):209=9:7,是9:3:3:1的变形,可推知F1的基因型是BbRr。白羽的基因组成为3B rr、3bbR 、1bbrr。据题意可知连城白鸭为白色羽毛黑色喙,说明它可以产生黑色素,有B基因,且与白改鸭杂交后子一代全是灰羽鸭,因此连城白鸭的基因型是BBrr,白改鸭的基因型是bbRR,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黑羽和灰羽:白羽约为9:7,子二代有不同于亲本表现是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

(2)要探究基因B存在效应,若让F1灰羽鸭与亲本中的连城白鸭杂交,后代不可有出现RR和Rr两种基因组成,只有与亲本白改鸭杂交,如果后代出现黑羽:灰羽:白羽=1:1:2,说明有一个R 基因表现为灰色,有两个R基因表现为黑色。

(3)非白羽鸭只有一种纯合子即BBRR,其余都为杂合子,应占8/9 ,白羽鸭的基因型有BBrr、Bbrr、bbRR、bbRr和bbrr

24.(1)AAbb aabb AABB(2)7 5/9 (3)AABB出现有豌豆素

的植株(或有豌豆素的植株与无豌豆素的植株之比为1:3) AABb (4) 没

有(5)

【解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有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为A bb,

其余均为无豌豆素豌豆,故纯种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从组别Ⅲ可以看出,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杂交的F1肯定是AaBb,所以双亲只能是aabb、aaBB、AABB中的各一个,经分析,可排除aaBB,结合Ⅰ、Ⅱ的结果,不难判定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2)从第Ⅲ组F2中表现型分离比的分母为16可知,F1代肯定是AaBb,故F2应有9种基因型,除去有豌豆素豌豆的两种基因型外,无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有7种。第Ⅰ、Ⅲ组F2中,有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均为1/3AAbb和2/3Aabb,故二者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1/3+2/3×2/3=5/9。(3)第Ⅱ组亲本组合为AAbb×AABB,F1代为AABb,F2代无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自交后代不分离的是AABB,后代出现有豌豆素的植株即分离的是AABb。(4)纯种亲本4的基因型只能为aaBB,它与任何杂交的F1代中必有B基因,故不会产生豌豆素。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遗传的基本规律提分训练2(真题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选择题 1.(2011·广东高考)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Ⅱ-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Ⅱ-5和Ⅱ-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D.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解析】选B 。A项,根据5、6、11得出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并且得出该病不在Y染色体上。该遗传系谱图提示我们此病既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项,无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Ⅱ-5均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项,如果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那么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此概率为1/4。D项,如果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生男生女患病概率相同;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生女孩也可能患病。 2.(2011·海南高考)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 A.1/32 B.1/16 C.1/8 D.1/4 【解析】选B。AaBBCcDDEe×AaBbCCddEe得到的子代中一定含有Dd,因此只要计算出其他四对等位基因为纯合的概率即可:Aa×Aa出现纯合的概率为1/2,BB×Bb出现纯合的概率为1/2,Cc×CC出现纯合的概率为1/2,Ee×Ee出现纯合的概率为1/2,因此子代中,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为1/2×1/2×1/2×1/2=1/16。 3.(2011·海南高考)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红花

遗传基本规律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一、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①豌豆是植物,且是的植物; ②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③豌豆具有易于。 比一比果蝇、玉米为什么都适合作为遗传的常用材料? 二、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过程分析 (一)概念 (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注意牢记两个“同”,一个“不同”。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DD×dd杂交实验中,F1代自交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高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Dd、dd)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二).常用符号及含义 P:____F1:________F2: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过程图解 P纯种高茎×纯种矮茎 ↓ F1____ ↓? F2高茎矮茎

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定律(整理辅导用带答案)

遗传的基本规律第1讲基因的分离定律 [考纲要求]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 基础自我梳理优化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选材与杂交方法 (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传粉:______传粉,______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②性状:具有易于区分的__________。 (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杂交方法 去雄:除去____________________ ↓ 套袋:套上纸袋,防止__________干扰 ↓ __________: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 ↓ 再套袋: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后所结 2.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

3.基因的分离定律 归纳提炼 1.分离定律核心概念间关系模型的构建 2.图解法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 3.正确区分相同基因、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 4.验证分离定律的三种思维方法 (1)自交法:若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不同花粉粒类型的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研考点?重点难点探究 题点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科学方法的应用分析 典例1、(2018·高考江苏卷)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 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 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 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 D.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变式: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假说的内容之一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B.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遗传现象 D.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 题点二分离定律的实质与验证 典例2、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变式:玉米中因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黏性(由基因W控制)的子粒和花粉遇碘不变蓝;含直链淀粉多不具有黏性(由基因w控制)的子粒和花粉遇碘变蓝色。W对w完全显性。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种子播种下去,先后获取花粉和子粒,分别滴加碘液观察统计,结果应为( ) A.花粉1/2变蓝、子粒3/4变蓝 B.花粉、子粒各3/4变蓝 C.花粉1/2变蓝、子粒1/4变蓝 D.花粉、子粒全部变蓝 题点三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与实验设计 典例3、已知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马群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正常情况下,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一匹小马。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 A.选择多对栗色马与白色马杂交,若后代白色马明显多于栗色马,则白色为显性 B.随机选出一匹栗色公马和六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若所产小马都是栗色,则栗色为显性 C.自由放养的马群随机交配一代,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 D.选择多对栗色公马和栗色母马交配一代,若后代全部为栗色马,则白色为显性 变式:玉米的甜和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随机取非甜玉米和甜玉米进行间行种植,其中一定能够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隐性关系的是( ) C 题点四自交与自由交配条件下的概率计算(微专题重点突破) 典例4、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为亲本进行如下实验,下列不正确的是( ) A.该小麦自交3次,后代显性纯合体的概率为7/16 B.该小麦自交淘汰掉aa个体,自交3次淘汰aa后,子代杂合体概率为2/9 C.该小麦群体自由交配,A、a的概率始终相等,但Aa基因型的概率会发生改变 D.该小麦群体自由交配并淘汰掉aa个体,Aa的概率会下降

遗传基本规律练习题(2)

遗传基本规律同步训练(2)2013年3月25日 班级姓名总分 1、在解释分离现象的原因时,下列哪项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基因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2、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叶绿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条件之一 C.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 3、某同学利用红色彩球(标记D)和绿色彩球(标记d)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操作,其中错误的做法是( ) A. 在代表雌配子的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B. 在代表雄配子的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C. 在每次随机抓取彩球之前摇匀小桶中的彩球 D. 在抓取10次后统计分析彩球组合类型比 4、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F 性状分离比是3∶1 2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C.F 2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5、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6、人的双眼皮对单眼皮是显性,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一个双眼皮,对这种现象的最好解释是() A.3:1符合遗传的分离规律 B.成对的遗传因子不能分开 C.这对夫妇都含有单眼皮的遗传因子,在每胎生育中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

2019年高考分类题库:知识点10-遗传的基本规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0 遗传的基本规律 1.(2018·海南高考·T22)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的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64 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5/128 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67/256 D.7对等位基因纯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与7对等位基因杂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个体自交”“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关键知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隐含知识: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遗传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A项中,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 C=7/128,故A项现的概率=2/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 7 错。B项中,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2/4×2/4×2/4×(1/4+1/4)×(1/4+1/4) C=35/128,故B项正确。C项中,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1/4+1/4)×(1/4+1/4)×3 7 C=21/128,故C项错。D项中,7对等位基因纯的概率为=2/4×2/4×2/4×2/4×2/4×(1/4+1/4)×(1/4+1/4)×5 7 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7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相同,D项错误。 2.(2018·海南高考·T23)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 B.4∶4∶1 C.1∶2∶0 D.1∶2∶1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 (2)关键知识:基因分离定律,一对相对性状的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相关概率的计算。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就是AA、Aa这两种基因型的雌雄个体间的交配,AA占1/3,Aa占2/3,采用棋盘法。 理论上, 3.(2018·海南高考·T25)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生物试题分类解析《遗传的基本规律》

生物试题分类解析《遗传的基本 规律》 生物试题分类解析《遗传的基本规律》 1 (2012广东)25、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n -3和口-4所生子女是 A. 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 B. 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C. 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 D. 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答案】CD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推出,113的基因型为BbXAXa II4的基因型为BBXA丫分开考虑,后代关于秃顶的基因型为1/2BB, 1/2Bb,即女

盲的基因型为1/4XAXa,1/4XAXA, 1/4XAY, 1/4XaY,即生出换色盲女孩的概率为0,有1/4 的可能生出患病男孩。 2 (2012天津)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 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 韩都衣舍童装:https://www.doczj.com/doc/2f10273523.html,/ 韩都衣舍淘宝店:https://www.doczj.com/doc/2f10273523.html,/ 韩都衣舍童装时尚女装:https://www.doczj.com/doc/2f10273523.html,/ 女人冬装:https://www.doczj.com/doc/2f10273523.html,/ 韩都衣舍女士时装店:https://www.doczj.com/doc/2f10273523.html,/ 网购韩都衣舍首选麦考林:https://www.doczj.com/doc/2f10273523.html,/ 韩都衣舍官 方旗舰店:https://www.doczj.com/doc/2f10273523.html,/收藏店铺韩都衣舍旗舰店::https://www.doczj.com/doc/2f10273523.html,/

遗传规律题型归纳

遗传规律题型归纳 一、基础知识 1、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比雌配子多 C.雄配子∶雌配子=3∶1 D.雄配子A∶雌配子a=1∶3 2.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中,在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 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 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C.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几率相等 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 3.如图是对某种遗传病在双胞胎中共同发病率的调查结果。a、b分别代表异卵双胞胎和同卵双胞胎中两者均发病的百分比。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易同时发病 B.同卵双胞胎同时发病的概率受非遗传因素影响 C.异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可能患病 D.同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也患病 4、水稻的糯与非糯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黑色, 糯性花粉遇碘变橙红色。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请回答: (1)花粉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结果验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F1自交,产生的植株中花粉有__________种类型。 二. 根据一个亲本或一个细胞的基因型,求解相应配子的种类或数目 1.一个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 (1)可以产生_________个精子,_________种精子。 (2)如果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则另外3个精子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 (3)如果要产生基因组成为AB和Ab的两种精子,至少需要________个精原细胞。 2、一个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雄性动物,经过减数分裂后: (1)可以产生________种精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高考题考点2遗传的基本规律

考点2 遗传的基本规律 2010年高考题 1.(2010·全国卷Ⅱ)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 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A 1︰1 B.1︰2 C.2︰1 D.3︰1 【解析】选A。由题意知,在该群体中基因型AA占1/3,Aa占2/3,,所以该群体自由交配的组合方式及子代基因有如下几种情况: ♀ AA(1/3)×♂AA(1/3)→AA(1/9); ♀ AA(1/3)×♂Aa(2/3) →AA(1/9)、Aa(1/9); ♀ Aa(2/3)×♂AA(1/3) →AA(1/9)、Aa(1/9); ♀ Aa(2/3)×♂Aa(2/3) →AA(1/9)、Aa(2/9)、aa(1/9) 自由交配一次后群体中的AA占4/9,Aa占4/9,两者比例为1:1,选项A正确。该题用基因频率更简单:A的基因频率是2/3,a的基因频率是1/3,AA的基因型频率是4/9,Aa的基因型频率是4/9,AA/Aa=1:1 2.(2010·广东高考)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环境因子不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 B.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 C.黄曲霉毒素致癌是表现型 D.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现型 【解析】选D 。性状指生物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及生理特性,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属黄曲霉的特性,是黄曲霉菌表现出来的性状,故D正确;从题中“其生物合成…,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可判定环境因子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所以A错误;基因型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由于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这一性状受“受多个基因控制”,且表现型还受环境的影响,故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黄曲霉毒素致癌不是黄曲霉菌表现出来性质,故不符合表现型的定义,所以C错误。 3.(2010·安徽高考)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

遗传的基本规律题型总结

遗传的基本规律题型总结 一:对遗传中的一些概念及实验过程的理解 1.有些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下列有关植物杂交育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父本进行去雄 B.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C.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 D.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 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 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B. 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 3、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种,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的小麦,下列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A.甲ⅹ乙 B.甲ⅹ乙得F1再自交 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 D.甲ⅹ甲,乙ⅹ乙 4、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①鉴别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二:分离定律的实质及验证 5、下列现象或方法能够证明基因分离定律的是( ) ①F1个体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②F1与隐性个体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③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不同颜色数量之比为1:1 ④由雄蜂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亲本雌蜂产生的两种配子比例为1:1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6、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的观察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 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 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 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 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三: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7、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头母牛一次只生产1头小牛。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A.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反之,则无角为显性B.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牛为显性 C.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 D.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3头牛全部是无角,则无角为显性 四:自交和自由交配

高考生物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高考生物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项练习题(带答 案) 分离规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规律。下面是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项练习题,请考生及时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江西名校联盟摸底]孟德尔遗传定律有许多适应条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来说要表现为完全显性 B. 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C. 一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 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分子基础是等位基因分离 解析:显性基因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才能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A正确;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其行为与染色体行为一致,B、D正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的遗传,C不正确。 答案:C 2. [湖南衡阳联考]若一植物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且粉红花一定为杂合子,一白花种群出现了一粉红花植株A,植株A自交,后代表现型为粉红花与白花植株。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白花的基因型可能为DD B. 植株A的后代可能存在纯合致死 C. 该花色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 植株A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可能为2∶1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依题意,控制花色的基因可能为不完全显性,则可能白花为DD,粉红花为Dd,红花为dd,Dd自交后代只有粉红花和白花,则可能是红花dd致死,分离比为粉红花∶白花等于2∶1,A、B、C说法正确;该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说法错误。 答案:C 3. [福建漳州七校联考]将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的个体杂交,得F1后,F1自交得F2,再将F2自交得F3,在F3中出现的基因型AA∶Aa∶aa等于() A. 3∶2∶3 B. 3∶4∶3 C. 5∶2∶5 D. 1∶2∶1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遗传概率的计算。据题意,F1的基因型为Aa,F1自交得F2(1AA、2Aa、1aa),F2自交后代中Aa占1/4,AA和aa各占3/8,所以F3中 AA∶Aa∶aa=3∶2∶3。 答案:A 4. [江西上饶六校联考]给你一粒黄色玉米(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请选择一个既可判断其基因型又能保持纯种

2018遗传基本定律经典习题汇编

2018遗传基本定律经典习题汇编 1.【2017海南卷】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 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解析】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黑色可能为显性或隐性,A错误;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不能说明显隐性,B错误;显隐性基因频率相等,则显性个体数量大于隐性个体数量,故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隐性基因频率大于显性基因频率,C正确;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栗色可能为显性也可能为隐性,D错误。 【答案】C 2.【2017新课标Ⅱ卷】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解析】由题可以直接看出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F2为52+3+9=64份,可以推出F1产生雌雄配子各8种,即F1的基因型为三杂AaBbDd,只有D符合。 【答案】D 3.【2017新课标Ⅰ卷】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 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 r的极体 { 【解析】长翅与长翅交配,后代出现残翅,则长翅均为杂合子(Bb),子一代中残翅占1/4,而子一代雄性中出现1/8为白眼残翅,则雄性中残翅果蝇占1/2,所以亲本雌性为红眼长翅的双杂合子,亲本雌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A正确;F1中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B错误;亲本基因型为BbX R X r和BbX r Y,则各含有一个X r 基因,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C正确;白眼残翅雌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为纯合子,配子的基因型即卵细

遗传基本规律检测

遗传基本规律检测 一.选择题: 1.两株豌豆杂交, 后代得到两种不同类型的种子, 其中黄色园滑种子376粒, 黄色皱缩种子126粒, 试分析亲代可能的基因型: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A.a或b B.a或c C.b或c D.a或d 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 他们的双亲中都有一个白化病患者, 预计他们生育一个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 A.12.5% B.25% C.75% D.50% 3.一个DNA分子用P 作标记, 该细胞经连续4次有丝分裂, 则含P 的DNA分子占全部子细胞的DNA分子的: A.6.25% B.12.5% C.25% D.50% 4.有一种严重的精神病是由一对隐性基因引起的, 如果一对正常的夫妇, 生了一个有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 请问: 这个儿子携带此隐性基因的可能性是: A.0 B.1/4 C.1/2 D.2/3 5.许多杂合体高茎豌豆杂交, 子代可能有: A.100%纯合高茎 B.100%杂合高茎 C.50%纯合高茎 D.50%杂合高茎 6. 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须的, 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须的, 现有基因型AaBb的双亲, 在他们所生的后代中, 出现视觉正常的可能性为: 7.某表现型正常的女性, 其父色盲, 他与正常男性婚后子女中患色盲的机会是: A.0 B.1/2 C.1/4 D.1/8 8.若某转运RNA的一端碱基是-C-G-A-, 则与之有关的基因的模板链上碱基的排列顺序是: A.-G-C-U- B.-G-C-T- C.-C-G-A- D.-C-G-T- 9.一株纯黄玉米与一株纯白玉米相互授粉, 比较这两个植株所结种子中的胚和胚乳的基因型是: A.胚的基因型不同,胚乳的基因型相同 B.胚的基因型相同, 胚乳的基因型不同 C.胚和胚乳的基因型都相同 D.胚和胚乳的基因型都不同 10.某杂交后代表现型有四种, 其比例为3:1:3:1, 这种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是: A.Ddtt×DdTt B.Ddtt×ddtt C.DDTt×ddTt D.DDTt×Ddtt 11.一位不患血友病的女人同一位男性患者结婚, 女人所生的男孩患此病的最大可能性是: A.0 B.25% C.50% D.100% 12.某基因中的一个片段是, 在解旋时, a链发生差错, C变为G, 该基因复制三次后, 发生突变的基因占全部基因的: A.100% B.50% C.25% D.12.5% 13.若以某一个DNA分子为原始模板, 连续进行复制, 最后得到32个相同的DNA分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复制了四次, 形成的全部DNA中含初始链16个 B.复制了四次, 形成的全部DNA中含初始链 2个 C.复制了五次, 形成的全部DNA中含初始链16个 D.复制了五次, 形成的全部DNA中含初始链 2个 14.科学家把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分离出来, 将单个细胞放入配置的培养基上培养, 获得了许多完整的植株, 这些植株的特点是: A.彼此性状极相似 B.变异频率较高 C.单倍体 D.均为纯合体 15. 决定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A.糖类的多样性 B.蛋白质的多样性 C.RNA的多样性 D.DNA的多样性 16.杂合体BbEe经减数分裂, 产生了四种类型配子, BE、Be、bE、be, 其中BE、be精子 数均为6个, Be、bE精子数均为4个, 则参与减数分裂的精原细胞的个数为: 17.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是:

2020高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全国通用)知识点5:遗传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知识点5:遗传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1、通过羊膜穿刺术等对胎儿细胞进行检查,是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下列情形一般不需要进行细胞检查的是( ) A.孕妇妊娠初期因细菌感染引起发热 B.夫妇中有核型异常者 C.夫妇中有先天性代谢异常者 D.夫妇中有明显先天性肢体畸形者 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B.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C. 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 D.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 3、下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的某遗传家系图,家系中无基因 突变发生,且I4无乙病基因。人群中这两种病的发病率均为1/6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Ⅳ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推测Ⅲ4:发生染色体畸变的可能性大于Ⅲ5 B.若Ⅲ4与Ⅲ5再生1个孩子,患甲病概率是1/26,只患乙病概率是25/52 C.Ⅱ1与Ⅳ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与Ⅲ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4/39 D.若Ⅱ1与人群中某正常男性结婚,所生子女患病的概率是1/39 4、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 5、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 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6、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7、人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现有一对非血友病的夫妇生出了两个非双胞胎女儿。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小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已怀孕。回答下列问题: (1)用“”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请画出该家系的系谱图,以表示该家系成员血友病的患病情况。 (2)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小女儿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 (3)已知一个群体中,血友病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率相等。假设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________;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______。

遗传的基本规律 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生物【晚练】2013.10.15 一、选择题(共24+12= 36分) 1、在生物性状遗传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是() A.具有等位基因的个体 B.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 C.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 D.自花传粉的个体 2、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 A.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彼此自由组合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减数分裂时彼此自由组合 C.产生的各类雌、雄配子彼此自由组合 D.代发生9∶3∶3∶1 的性状分离 3、一只杂合的黑毛家兔产生200万个精子,这些精子中含隐性基因(白色基因)的约有() A.25 万 B.50 万 C.100 万 D.200 万 4、将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与aa的个体杂交,得F1后,F1自交得F2,再将F2自交得F3,在 F3 中,出现的基因型AA:Aa:aa的比是() A. 3:2:3 B. 3:4:3 C. 5:2:5 D. 1:2:1 5、某植物的花色有蓝花和白花两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下表是两组纯合植株杂交实验的统计结果,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B、在①组F2中纯合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 C、在②组蓝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D、白花植株与第②组F1蓝花植株杂交后,后代开蓝花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3:1 6、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将纯合的结三角形果实荠菜和纯合的结卵圆形果实荠菜杂交,F1全部结三角形果实,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结三角形果实植株:结卵圆形果实植株= 15: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对F1测交,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l:l B.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纯合的结三角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有四种 D.结卵圆形果实荠菜自交,子代植株全结卵圆形果实 24、(双选)下列对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对基因为杂合的植株经过多年自交,其后来绝大部分为纯合子 B、某遗传病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则该遗传病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C、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二代中重组性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一定为3/8 D、一对正常夫妇生下一色盲小孩,则该小孩是男孩的概率是50% 25、(双选)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显性基因决定花色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基因A 基因B ↓↓

2020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第四单元专题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试题

【2019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第四单元专 题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试题 2017·高考仿真练 (时间:40分钟满分:7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小题,共36分) 1.(2016·四川成都七中检测)下列关于遗传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A.杂种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子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可称为性状分离B.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是控制的性状不同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之时,所有的非等位基因也发生自由组合 D.纯合子aabb(a、b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减I后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解析性状分离的概念是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A错误;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基因,本质区别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B错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之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发生自由组合,C错误;a、b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正确。 答案D 2.(原创题)“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下列对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孟德尔提出分离定律的过程为提出问题→演绎推理→作出假设→检验推理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的过程 D.孟德尔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解析孟德尔提出分离定律的过程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A错误。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基因”一词是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于1909年提出的,B错误。根据孟德尔的假说推测出测交实验结果,属于“演绎推理”的过程,C正确。孟德尔通过设计测交实验来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D错误。 答案C 3.某种犬的毛色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B和b基因控制,XB表现为黑色,Xb表现为白色,XBXb表现为灰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雌性和雄性个体的表现型分别有3种、2种 B.白色雌性个体与黑色雄性个体杂交,后代中不会出现黑色个体 C.灰色个体与黑色个体杂交,后代中雄性个体不可能为白色 D.黑色雌性个体的后代可能全为黑色,可能既有黑色也有灰色 解析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XBXB、XBXb、XbXb,表现型有黑色、灰色和白色3种,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XBY、XbY,表现型有黑色、白色2种;白色雌性个体(XbXb)与黑色雄性个体(XBY)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XBXb、XbY,没有黑色个体;灰色个体(XBXb)与黑色个体(XBY)杂交,后代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Y、XbY,其中

遗传的基本规律习题卷

遗传的基本规律习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 ) A. 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 B. 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C. 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 D. F1测交将产生4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1∶1∶1∶1 2. 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概率是( ) A. 1/16 B. 3/16 C. 7/16 D. 9/16 3. 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和矮秆易感病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独立遗传。现用显性纯合子高秆抗病小麦和隐性矮秆易感病小麦杂交得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 A. 自交结果中高秆抗病与矮秆抗病比例为9∶1 B. 自交结果中高秆与矮秆比例为3∶1,抗病与易感病比例为3∶1 C. 测交结果为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比例为1∶1∶1∶1 D. 自交和测交后代出现四种相同的表现类型 4. 在家蚕遗传中,黑色(A)与淡赤色(a)是有关蚁蚕(刚孵化的蚕)体色的相对性状,黄茧(B)与白茧(b)是有关茧色的相对性状,假设这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有三对亲本组合,杂交后得到的数量比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别黑蚁黄茧黑蚁白茧淡赤蚁黄茧淡赤蚁白茧 组合一9 3 3 1 组合二0 1 0 1 组合三 3 0 1 0 A. 组合一亲本一定是AaBb×AaBb B. 组合三亲本可能是AaBB×AaBB C. 若组合一和组合三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与组合三的相同 D. 组合二亲本一定是Aabb×aabb 5.有关下列遗传图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中的④⑤⑥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