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合物分子设计

聚合物分子设计

聚合物分子设计
聚合物分子设计

聚合物刷分子设计及应用研究综述

杜亚伟

(材料2班201201051)

摘要:本综述主要介绍了聚合物刷的设计方式,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键接枝,其中重点介绍表面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接枝。另外,本文还介绍了聚合物刷当前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聚合物刷;分子设计;接枝聚合物;表面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Polymer Brushes

Yawei Du

(Class 2,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WIT)Abstract:This review introduced different design approaches to polymer brush,which include physical absorption and chemical grafting. Surface-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SI-ATRP) is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 of them, and this article would be focusing on it. Besid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olymer brush would be referred.

Keywords:Polymer brush; Molecular designing; graft polymer; Surface-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SI-ATRP

1 前言

聚合物在材料表面物理吸附或化学接枝所形成的单分子层界面被称为聚合物刷(图1),是由密度很高的聚合物分子链的一端连接于表面或界面上而形成的一种特殊高分子结构。聚合物刷具有许多新奇的性质,这主要源自于紧密连接于表面的分子链构象的变化。

图1 聚合物刷的微观形态

在聚合物刷的分子设计中,聚合物刷的主要连接方式有两种,聚合物刷中分物理吸附法和化学键接法[1-4]。其中化学键接枝法又主要分为链转移法及链生成

法。其中链转移法常被称为“graft-to”法,而链生成法使用表面引发技术,常被称为“graft-from”法,见图2。“graft-to”法适应聚合物分子不多,而且相对接枝率不高,反之“graft-from”法有非常高的接枝率,在这其中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是研究的重点。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引入帮助研究者更加高效容易地设计各种聚合物刷分子实现各种不同的功能。

图2 物理吸附、graft-to、graft-from方法示意[5]

2 聚合物刷分子设计

2.1 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是指具有表面活性的聚合物分子和末端具有功能端基的聚合物在表面的自组装,它是一种可逆过程[6]。一般通过带功能端基的高分子和嵌段高分子在表面的吸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的自组装、嵌段聚合物某一嵌段在基板表面的沉淀等方法制备聚合物刷子。这种刷子的接枝密度和其他的结构参数受热力学平衡和可能的吸附动力学控制[2]。

但这一过程是可逆的,当在其它良溶剂下会发生解吸现象或所吸附的高分子被其它聚合物或小分子所取代。由于基质表面与嵌段共聚物之间微弱的相互作用,高分子刷表现出诸多的不稳定性[7]。

物理吸附早期研究的很多,主要集中在二嵌段共聚物在材料表面的选择性吸附[8-10]。Parsonage等[11]研究了具有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苯乙烯与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PS-b-PVP)形成的一系列聚合刷的特点及其热力学性质。Friederike 与Lange[12]采用随机抽样法研究了表面物理吸附液晶型聚合物刷的特点。基于接枝密度的分析,他们发现在平面基质上的物理吸附有3 种:即平行吸附、斜向吸附及垂直吸附。在低接枝密度时,吸附主要受选择性基质表面驱动,即平行吸附;在高接枝密度时,基质表面的吸附作用减弱,而起主要作用的是刷子与纯溶

剂之间的界面,即垂直吸附;而在中间密度范围内,斜向吸附起支配作用。2.2 化学接枝

聚合物分子刷的化学接枝是通过共价键连接的方法,主要包括了“gra ft-to”

及“graft-from”,也有一些文献[13-15]提出了“graft-through”方法。也被称为大单体聚合法[16]。“graft-to”法主要是在表面引入可反应官能团,包括羟基、羧基、氨基、巯基等,然后利用大分子链末端对应的反应基团与之连接,相对过程简单,但是由于受表面位阻等多种因素影响,接枝率很低。所以对于聚合物分子设计,我们主要关注“graft-from”方法。而“graft-from”方法主要是通过表面自由基聚合,首先在表面引入引发自由基,在通过聚合在表面生成聚合物刷。另外“gr aft-from”也有通过等离子处理等方法,Akron大学的Brittain教授的综述[20]有详细讲解。

2.2.1 普通接枝方法

与小单体聚合相比,大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时有以下特点:(1)聚合体系通常有较大的黏度,致使凝胶效应伴随整个聚合过程;(2)体系中较低的聚合基元浓度;(3)链增长是通过聚合物与聚合物间的反应来实现的;(4)活性中心周围较高的侧链密度。这些特点表明扩散控制对聚合反应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到目前为止,只有在高浓度的单体介质中才能得到较高聚合度的聚合物分子刷。

Tsukahara等[17,18]通过聚合末端含有聚苯乙烯的甲基丙烯酸酯大单体,成功地合成了主链聚合度超过1 000的聚合物分子刷。Schmidt等[19]利用该体系以末端含有聚乙烯基吡啶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大单体,在较高的单体浓度中,合成了柱状分子刷(重均聚合度DP w≈890)。另外开环聚合接枝也是一个研究方向,Hafren 和Cordova[21]研究了在固体纤维素表面进行表面引发开环聚合,图3。

图3 固体纤维素表面的表面引发开环聚合[21]

2.2.2 活性自由基聚合接枝

活性自由基聚合主要包括活性开环聚合(ROP)、氮氧自由基法(TEMPO)、开环歧化聚合(ROMP)、可逆加成-裂解链转移聚合(RAFT)、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等,是目前高分子化学的研究热点,其中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研究最为活跃。在分子刷的合成中活性自由基聚合接枝方法同样是研究的热门,各种活性自由基聚合甚至包括阴离子聚合都在聚合物分子刷的设计中有应用。使用以上这些活性聚合方法能够合成许多含有不同结构的聚合物,例如嵌段共聚物、末端含有官能团的聚合物、超支化聚合物、梳形聚合物、无规共聚物、星型聚合物、梯度聚合物、窄分子量分布的均聚合物等。

Pan等[22]人利用RAFT方法合成分子刷得到了亲水性刺激响应分子印迹聚合物。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是分子刷设计中使用最广泛的。其中关于表面引发ATRP的第一篇报道所选择的基底就是单晶硅片。M. Ejaz等[23]结合了LB 膜技术和ATRP技术,成功在硅片表面制备了适用于ATRP的引发剂,进而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醋(PMMA)。此后SI-ATRP迅速得到广泛应用。为了使反应获得更好的效果,Yu Bo等[24]将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引入SI-ATRP反应体系,在金表面生成聚1-乙基-3-(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咪唑(PEMEIM)。结果表明,聚合过程具有较好的可控性。

ATRP的基本机理是由中心金属离子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诱发有机卤化物之间的C-X键可逆均裂,所得到的卤素原子在氧化态金属络合物与休眠种之间发生可逆转移,并且迅速建立动态平衡。传统ATRP的反应机理就不详细描述了,Matyjaszewski教授的课题组网站及几篇综述[25-27]解释得很详细。

图4 ATRP反应核心机理[25]

大量的SI-ATRP使用在生物材料的表面接枝亲水性聚合物中,通过亲水性聚合物的引入达到所谓的抗污(Antifouling)效果,值得无污染(Non-fouling)生物相容性表面[28-35]。

Yameen等[26]人使用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技术在聚醚醚酮(PEEK)表面接枝了亲水性聚合物刷,获得不错的效果,多重亲水聚合物支链可

供选择,PMPS、PMO- EGMA、PNIPAAm等。由于聚合物的特殊性质,表面本身携带大量官能团,所用可以首先通过简单的湿化学方法在表面引入卤素,但是对于金属来说,在表面引入可反应官能团就一般得采用气相等离子法[30,37],在氮气、氧气等气氛中进行等离子处理。通过这样的方法,V oros等[31,32]人还研究了在疏水PDMS表面引入PLL-g-PEG获得亲水性的表面材料。

陈红教授课题组[33-35]研究了在各种基材表面通过吸附、辐射引发接枝、表面自由基聚合以及表面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等方法接枝PEG、POEGMA、PVP、PHEMA、PMPC等,证明了接枝亲水聚合物后材料拥有非常好的生物相容性,

此外,还研究了利用表面形态与接枝亲水聚合物结合的方法达到更好的抗污效果。

图5 在不同基材表面引入亲水聚合物分子刷[33]

SI-ATRP主要是在表面引入卤素末端的引发剂,材料首先通过各种方法引

入官能团,然后改性获得表面引发剂。以PET表面为例。Bech等[38]人在PET表面通过ATRP方法接上PS分子刷,具体反应图见图6。

图6 PET表面的SI-ATRP[38]

此外,SI-ATRP还大量应用刚在环境刺激响应等智能聚合物领域。Cao等[39]在多孔纤维膜表面先后引发丙烯酸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活性聚合,接枝了PAA-b-PNIPAAm嵌段高分子链,制备了pH值/温度双重响应性纤维膜。由于两种嵌段结构相互影响,膜的pH值和温度响应性更为复杂,而并非两种响应性的简单叠加,为膜性能的进一步调节控制提供了可能。另外SI-ATRP聚合的分子刷还可以为纳米微粒进行修饰。Xu等[40]在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修饰制备了大分子引发剂,通过ATRP活性聚合方法接枝了光响应性的聚4,4-联吡啶衍生物(PBpyClCl)聚合物刷,利用紫外辐射PBpyClCl发生电子转移还原金和铂络合离子,得到了纳米级的金、铂粒子,为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提供了简便快捷的方法。

3 结论

聚合物刷因为其特殊的性质,在材料研究中越来越被重视,特别是在表面改性当中。SI-ATRP等活性聚合方法因为更精确的分子设计和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相信不久的将来这类结构独特的高聚物将在生物医药、催化、光电材料等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慧等.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聚合物刷[J]. 材料导报. 2005, 19(3):

73-75, 96.

[2] 陈志军等. 聚合物刷子的合成进展[J]. 河南化工. 2005, 22: 10-12.

[3] 顾国芳等. 聚合物刷子的合成及应用[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3,

19(3):1-5, 11.

[4] 瞿亮等. 聚合物刷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J].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05, 6(22): 461- 466.

[5] William J. Brittain, Sergiy Mink.A Structural Definition of Polymer Brushes[J].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 Polymer Chemistry. 2007, 45: 3505-3512.

[6] A L R Bug, M E Cates, S A Safran. Theory of size distribution of associating polymer aggregates. I. Spherical aggregates[J]. J. Chem. Phys.1987,87:1824-1833.

[7] 顾井丽. 含高分子刷的聚苯乙烯微球制备与表征[D]. 浙江大学, 2004.

[8] M S Kent. A quantitative study of tethered chains in various solution conditions using Langmuir diblock copolymer monolayers[J]. 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 2000, 21: 243-270.

[9] T Cosgrove, TG Heath, K Ryan.Neutron scattering from adsorbed polymer layers[J]. Macromolecules. 1987,20(11): 2879–2882.

[10] E Parsonage, M Tirrell, H Watanabe. Adsorption of poly (2-vinylpyridine)-

poly(styrene) block copolymers from toluene solutions[J]. Macromolecules, 1991,

24(8):1987-1995.

[11] Parsonage E, Tirrjell M, Watanabe H, et al. Adsorption of poly (2-vinylpyridine)- poly (styrene) block copolymers from toluene solutions[J] . Macromolecules, 1991, 24: 1987-1995.

[12] Mahsky P, Liu Y, Huang E, et al. Controlling polymer-surface interactions with random copolymer brushes[J]. Science. 1997,275: 1458-1460.

[13] Stark H H, Zemel N P, Boyes J H. Flexor tendon graft through intact superficialis tendon[J]. Th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1977, 2(6): 456-461.

[14] J N Kent, M S Block. Simultaneous maxillary sinus floor bone grafting and

placement of hydroxylapatite-coated implants[J].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1989,473: 238-242.

[15] J A Johnson, Y Y Lu, A O Burts. Drug-Loaded, Bivalent-Bottle-Brush Polymers by Graft-through ROMP[J]. Macromolecules,2010,43(24): 10326-10335.

[16] 张磊. 聚合物分子刷的合成与应用[J]. 化学进展. 2006,18: 939-949.

[17] Tsukahara Y, Mizuno K, Segawa A, et al .Study on th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behavior of macromonomers[J]. Macromolecules, 1989, 22: 1546-1552.

[18] Tsukahara Y, Tsutsumi K, Yamashita Y, et al . Radical polymerization behavior of macromonomers. 2. Comparison of styrene macromonomers having a methacryloyl end group and a vinylbenzyl end group[J].Macromolecules,1990,23: 5201-5208. [19] Dziezok P, Sheiko S S, Fischer K, et al. Cylindrical molecular brushes[J]. Angew. Chem. Int. Ed., 1997, 36: 2812 -2815.

[20] W J Brittain. Polymer brushes: surface-immobilized macromolecules[J].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2000, 25: 677-710.

[21] Hafren J, Cordova A. Direct organocatalytic polymerization from cellulose fibers[J]. Macromol Rapid Commun. 2005;26(2): 82–86.

[22] G Q Pan, Y Zhang, X Z Guo.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obtaining

water-compatible and stimuli-responsiv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by the facile surface-grafting of functional polymer brushes via RAFT polymerization[J].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10,26: 976-982.

[23] M Ejaz, S Yamamoto, K Ohno. Controlled graft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on silicon substrate by the combined use of the Langmuir- Blodgett an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Macromolecules[J]. 1998, 3(17):5934-5936. [24] B Yu, F Zhou, H Hu, C Wang.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polymer brushes bearing ionic liquid moieties[J]. Electrochimica Acta, 2007, 53(2): 487-494.

[25] Matyjaszewski. Fundamentals of an ATRP Reaction[EB/OL].

https://www.doczj.com/doc/2f11305598.html,/maty/chem/fundamentals-atrp/index.html.

[26] Matyjaszewski.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J]. Chem. Rev. 2001, 101: 2921-2990.

[27] Matyjaszewski.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 Macromolecules. 2012, 45: 4015?4039.

[28] Buddy D. Ratner. Biomaterials Science: An 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in Medicine[M]. Elsevier Inc. 2007.

[29] Steven R. Meyers. Mark W. Grinstaff. Biocompatible and Bioactive Surface Modifications for Prolonged in Vivo Efficacy[J]. Chemical Reviews. 2013, xxx:

xxx-xxx.

[30] Xiao shuai Ren, Yuanzi WU, Yan Cheng et al. Fibronectin and morphogenetic protein-2-decorated poly(OEGMA-r-HEMA) brushes promote osseointegration of Titanium surfaces[J]. Langmuir. 2011,27:12069-12073.

[31] R Marie, JP Beech, J V?r?s. Use of PLL-g-PEG in Micro-Fluidic Devices for Localizing Selective and Specific Protein Binding[J]. Langmuir, 2006, 22: 10103-10108.

[32] Seunghwan Lee, Janos V?r?s. An Aqueous-Based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oly(dimethyl siloxane) with Poly(ethylene glycol) to Prevent Biofouling[J]. Langmuir, 2005,21(25): 11957 -11962.

[33] H Chen. Surface Modification to Control Protein/Surface Interactions[J]. Macromolecular bioscience, 2011,11: 1031-1040.

[34] H Chen. Facile Synthesis of Thermally Stable Poly(N-vinylpyrrolidone)

-Modified Gold Surfaces by Surface-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J]. Langmuir. 2012, 28: 9451-9459.

[35] H Chen. pH-Reversible, High-Capacity Binding of Proteins on a Substrate with Nanostructure[J]. Langmuir. 2010, 26: 17812–17815.

[36] B. Yameen. M. Alvarez. O Azzarioni. Tailoring of Poly(ether ether ketone) surface properties via surface-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J]. Langmuir. 2009,25(11):6214-6220.

[37] Laurent Lavanant, Brian Pullin, Jeffrey A. Hubbell. A Facile Strategy for the Modification of Polyethylene Substrates with Non-Fouling, Bioactive Poly

(poly(ethylene glycol) methacrylate) Brushes[J]. Macromolecular Bioscience, 2010, 10:101-108.

[38] Lo?c Bech, Tamara Elzein, Thierry Meylheu.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

ization of styrene from differen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rfaces: Films, fibers and fabrics[J].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2009,45: 246-255.

[39]K Pan, XW Zhang, B Cao. Double stimuli-responsive membranes grafted with block copolymer by ATRP method[J].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2010,356:

133–137.

[40] F J Xu, F B Su, S B Deng. Novel Stimuli-Responsive Polyelectrolyte Brushes[J]. Macromolecules. 2010, 43(5): 2630–2633.

常用高分子聚合物名称缩写 中英文对照

常用高分子聚合物名称缩写 塑料原料名称中英文对照表(无忧塑料网https://www.doczj.com/doc/2f11305598.html,版权所有) 塑料类别俗称中文学名英文学名英文简称主要用途 热 塑 性 塑 料 聚苯乙烯类硬胶通用聚苯乙烯General Purpose Polystyrene PS灯罩、仪器壳罩、玩具等 不脆胶高冲击聚苯乙烯High Impact Polystyrene HIPS日用品、电器零件、玩具等 改性聚苯乙烯类ABS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ABS电器用品外壳,日用品,高级玩具,运动用品 AS料(SAN料)丙烯腈-苯乙烯Acrylonitrile Styrene AS(SAN)日用透明器皿,透明家庭电器用品等 BS(BDS)K料丁二烯-苯乙烯Butadiene Styrene BS(BDS)特种包装,食品容器,笔杆等 ASA料丙烯酸-苯乙烯-丙烯睛Acrylonitrile Styrene acrylate copolymer ASA适于制作一般建筑领域、户外家具、汽车外侧视镜壳体 聚丙烯类PP(百折胶)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包装袋,拉丝,包装物,日用品,玩具等 PPC氯化聚丙烯Chlorinated Polypropylene PPC日用品,电器等 聚乙烯类LDPE(花料,筒料)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包装胶袋,胶花,胶瓶电线,包装物等 HDPE(孖力士)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包装,建材,水桶,玩具等 改性聚乙烯类EVA(橡皮胶)乙烯-醋酸乙烯脂Ethylene-Vinyl Acetate EVA鞋底,薄膜,板片,通管,日用品等 CPE氯化聚乙烯Chlorinated Polyethylene CPE建材,管材,电缆绝缘层,重包装材料 聚酰胺尼龙单6聚酰胺-6Polyamide-6PA-6轴承,齿轮,油管,容器,日用品 尼龙孖6聚酰胺-66Polyamide-66PA-66机械,汽车,化工,电器装置等 尼龙9聚酰胺-9Polyamide-9PA-9机械零件,泵,电缆护套 尼龙1010聚酰胺-1010Polyamide-1010PA-1010绳缆,管材,齿轮,机械零件 丙烯酸脂类亚加力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透明装饰材料,灯罩,挡风玻璃,仪器表壳 丙烯酸脂共聚物改性有机玻璃372#,373#甲基丙烯酸甲脂-苯乙烯Polymethyl Methacrylate-Styrene MMS高抗冲要求的透明制品 甲基丙烯酸甲脂-乙二烯Methyl Methacrylate-Butadiene MMB机器架壳,框及日用品等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思考题及其答案资料

第一章 1.简述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过程。 答:(1)原料准备与精制过程; 包括单体、溶剂、去离子水等原料的贮存、洗涤、精制、干燥、调整浓度等过程和设备。(2)催化剂(引发剂)配制过程; 包括聚合用催化剂、引发剂和助剂的制造、溶解、贮存。调整浓度等过程与设备。(3)聚合反应过程;包括聚合和以聚合釜为中心的有关热交换设备及反应物料输送过程与设备.(4)分离过程;包括未反应单体的回收、脱出溶剂、催化剂,脱出低聚物等过程与设备。(5)聚合物后处理过程;包括聚合物的输送、干燥、造粒、均匀化、贮存、包装等过程与设备。(6)回收过程;主要是未反应单体和溶剂的回收与精制过程及设备。 2 简述连续生产和间歇生产工艺的特点 答:间歇生产是聚合物在聚合反应器中分批生产的,经历了进料、反应、出料、清理的操作。优点是反应条件易控制,升温、恒温可精确控制,物料在聚合反应器中停留的时间相同,便于改变工艺条件,所以灵活性大,适于小批量生产,容易改变品种和牌号。缺点是反应器不能充分利用,不适于大规模生产。 连续生产是单体和引发剂或催化剂等连续进入聚合反应器,反应得到的聚合物则连续不断的流出聚合反应器的生产。优点是聚合反应条件稳定,容易实现操作过程的全部自动化、机械化,所得产品质量规格稳定,设备密闭,减少污染。适合大规模生产,因此劳动生产率高,成本较低。缺点是不宜经常改变产品牌号,不便于小批量生产某牌号产品。 3.合成橡胶和合成树脂生产中主要差别是哪两个过程,试比较它们在这两个生产工程上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合成树脂与合成橡胶在生产上的主要差别为分离工程和后处理工程。 分离工程的主要差别:合成树脂的分离通常是加入第二种非溶剂中,沉淀析出;合成橡胶是高粘度溶液,不能加非溶剂分离,一般为将高粘度橡胶溶液喷入沸腾的热水中,以胶粒的形式析出。 后处理工程的主要差别:合成树脂的干燥,主要是气流干燥机沸腾干燥;而合成橡胶易粘结成团,不能用气流干燥或沸腾干燥的方法进行干燥,而采用箱式干燥机或挤压膨胀干燥剂进行干燥。 4. 简述高分子合成工业的三废来源、处理方法以及如何对废旧材料进行回收利用。 答: 高分子合成工业中:废气主要来自气态和易挥发单体和有机溶剂或单体合成过程中使用的气体;污染水质的废水主要来源于聚合物分离和洗涤操作排放的废水和清洗设备产生的废水;废渣主要来源于生产设备中的结垢聚合物和某些副产物.。 对于废气处理,应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避免设备或操作不善而造成的泄露,并且加强监测仪表的精密度,以便极早察觉逸出废气并采取相应措施,使废气减少到容许浓度之下。对于三废的处理,首先在井陉工厂设计时应当考虑将其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不得已时则考虑它的利用,尽可能减少三废的排放量,例如工业上采用先进的不适用溶剂的聚合方法,或采用密闭循环系统。必须进行排放时,应当了解三废中所含各种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有针对性地回收利用和处理,最后再排放到综合废水处理场所。 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有以下三种途径: 1,、作为材料再生循环利用; 2、作为化学品循环利用; 3、作为能源回收利用

数据库课程设计大作业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测控071班 学号:200710402112 200710402115 姓名:杜文龙王京京 题目名称:物资管理系统 完成日期:2009年12月25日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2009年12月

物资管理系统 一、课程设计目的: 1.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中有关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设计与实现的方法和阶段性知识,光靠课堂讲授既枯燥无味又难以记住,但它们都很重要,要想熟练掌握,必须经过大量实践环节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2.通过课程设计,掌握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方法及步骤 数据库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开发一个数据库系统需要集理论、系统和应用三方面为一体,以理论为基础,以系统(DBMS)作支柱,以应用为目的,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结合实际需要开发一个真实的数据库系统,对于较大型的系统可多人一起完成,但无论如何都应完成数据库的需求分析、数据的分析与建模、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的开发与运行等全部过程。在此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达到能够纵观全局,分析、设计具有一定规模的题目要求,基本掌握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且做到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运用。 3.培养学生自学以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设计,使同学能够主动查阅与数据库相关资料,掌握一些课堂上老师未曾教授的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学以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应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严禁抄袭。 2.掌握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系数据库的设 计理论、设计方法等。熟悉数据建模工具Visio与数据库管理系统SQLServer 软件的使用。 3.按时上机调试,认真完成课程设计。 4.认真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三、需求分析 信息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工程,它能够使企业运行的数据更加准确、及时、全面、详实,同时对各种信息进一步地加工,使企业领导层对生产、经营的决策依据更充分,更具有合理性和库、科学性,并创建出更多的发展机会;另外也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为企业的管理水平跨上新台阶,为企业持久、健康、稳定的发展打下基础。 这个物资管理系统是以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信息管理模式的信息管理系统。它的开发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编写应用程序的过程,而是以软件工程的思想为指导,从可行性研究开始,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概述

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概述 1概述 高分子聚合物作为20世纪发展起来的新材料,因其综合性能优越、成形工艺相对简便以及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因而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然而.高分子材料又有诸多需要克服的缺点。以塑料为例,有许多塑科品种性脆而不耐冲击,有些耐热性差而不能在高温下使用。还有一些新开发的耐高温聚合物又因为加工流动性差而难以成形。再以橡胶为例,提高强度、改善耐老化性能、改善耐油性等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诸如此类的同题都要求对聚合物进行改性。用以强化或展现聚合物某些或某一特定性能为目标的工艺方法.通称为聚合物改性(poly-mermodification)。可以说,聚合物科学与工程这门学科就是在不断对聚合钧进行改性中发展起来的。聚合物改性使聚合物材料的性能大幅度提高,或者被赋予新的功能,进一步拓克了高分子聚合物的应用领域.大大提高了聚合物的工业应用价值。 聚合物的改性方法多种多样,总体上可划分为共混改性、填充改性及纤维增强复合改性、化学改性、表面改性及其他方法改性。 聚合物改性的目标如下。

1)功能性使某一聚合物具有特定的功能性,而成为功能高分子材料,如磁性高分子、导电高分子、含能高分子、医用高分子、高分子分离膜等。 2)高性能使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抗蠕变、硬度和韧性等,获得全面或大部分提高。 3)耐久性使聚合物的某些性能,如耐热性、耐寒性、耐油性、耐药溶剂性、耐应力开裂性、耐气候性等,得到持久的提高或改善。而成为特种高分子材料。 4)加工性许多高性能聚合物,因其熔融温度高,熔体流动性差,难以成形加工,采用改性技术,可成功地解决这一难题。 5)经济性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前题下,采用较低廉的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与聚合物共混或填充改性,可降低材料成本,增强产品竞争能力;另外采用共混或填充改性手段,还可提高某些一般聚合物的工程特性.如采用聚烯烃与PA、ABS、PC等共混,或玻璃纤维填充PA、PP、PC等就是典型的范例。 2共混改性 聚合物的共混改性的产生与发展,与冶金工业的发展颇有相似之处。尽管已经合成的裹台物达到了数千种之多,但能够有工业应用价值的只有几百种,而能够大规模工业生产的以及广泛应用的只有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思考题及其答案word精品

1. 简述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过程。 答:(1)原料准备与精制过程;包括单体、溶剂、去离子水等原 料的贮存、洗涤、精制、干 燥、调整浓度等过程和设备。 (2)催化剂(引发剂)配制过程;包括聚合用催化剂、引发剂和 助剂的制造、溶解、贮存。调整浓度等过程与设备。 釜为中心的有关热交换设备及反应物料输送过程与设备 收、脱出溶剂、催化剂,脱出低聚物等过程 与设备。 输送、干燥、造粒、均匀化、贮存、包装等过程与设 备。 和溶剂的回收与精制过程及设备。 2简述连续生产和间歇生产工艺的特点 优点是反应条件易控制, 升温、恒温可精确控制,物料在聚合反应器中停留的时间相同,便 于改变工艺条件,所以灵活性大,适于小批量生产,容易改变品种和牌号。 缺点是反应器不 能充分利用,不适于大规模生产。 连续生产是单体和引发剂或催化剂等连续进入聚合反应器,反应得到的聚合物则连续 不断的流出聚合反应器的生产。优点是聚合反应条件稳定,容易实现操作过程的全部自动化、 机械化,所得产品质量规格稳定,设备密闭,减少污染。适合大规模生产,因此劳动生产率 高,成本较低。缺点是不宜经常改变产品牌号,不便于小批量生产某牌号产品。 3. 合成橡胶和合成树脂生产中主要差别是哪两个过程,试比较它们在这两个生产工程上的 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合成树脂与合成橡胶在生产上的主要差别为分离工程和后处理工程。 分离工程的主要差别:合成树脂的分离通常是加入第二种非溶剂中,沉淀析出;合成橡 胶是高粘度溶液,不能加非溶剂分离, 一般为将高粘度橡胶溶液喷入沸腾的热水中, 以胶粒 的形式析出。 后处理工程的主要差别:合成树脂的干燥,主要是气流干燥机沸腾干燥;而合成橡胶易 粘结成团,不能用气流干燥或沸腾干燥的方法进行干燥, 而采用箱式干燥机或挤压膨胀干燥 剂进行干燥。 4. 简述高分子合成工业的三废来源、处理方法以及如何对废旧材料进行回收利用。 答:高分子合成工业中:废气主要来自气态和易挥发单体和有机溶剂或单体合成过程中使 用的气体;污染水质的废水主要来源于聚合物分离和洗涤操作排放的废水和清洗设备产生的 废水;废渣主要来源于生产设备中的结垢聚合物和某些副产物 .。 对于废气处理,应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避免设备或操作不善而造成的泄露, 并且加强监测 仪表的精密度,以便极早察觉逸出废气并采取相应措施, 使废气减少到容许浓度之下。 对于 三废的处理,首先在井陉工厂设计时应当考虑将其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不得已时则考虑它的 利用,尽可能减少三废的排放量,例如工业上采用先进的不适用溶剂的聚合方法, 或采用密 闭循环系统。必须进行排放时,应当了解三废中所含各种物质的种类和数量, 有针对性地回 收利用和处理,最后再排放到综合废水处理场所。 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有以下三种途径: 1、 、作为材料再生循环利用; 2、 作为化学品循环利用; 3、 作为能源回收利用 第一章 答:间歇生产是聚合物在聚合反应器中分批生产的, 经历了进料、反应、出料、清理的操作。 (3)聚合反应过程;包括聚合和以聚合 ?(4)分离过程;包括未反应单体的回 (5)聚合物后处理过程;包括聚合物的 (6)回收过程;主要是未反应单体

汽车修理管理系统 课程设计 数据库大作业(有源文件)

数据库大作业 《数据库原理与设计》课程设计汽车修理管理系统 学号: 姓名: 年级层次: 教学中心:

汽车修理管理系统 一. 概述 1.项目背景 在计算机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运用到各个领域,计算机的作用使由手工的操作到计算机的操作是一个大的飞跃,代替的复杂的容易出错的人工操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正确性,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因此每个公司使用计算机建立自己的业务是迫在眉睫,汽车修理厂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决定建立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以代替单一的人工管理。这样使人工操作的管理方便,简单。 2.编写目的 编写的目的是使汽车修理厂由单一的人工管理到计算机管理的飞跃,使汽车修理厂的管理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使人工管理的出错的机会大大减少,实现数据的共享,便于查询自己的数据信息,使汽车修理厂的业务的流程时间大大减少,从而可以提高该汽车修理厂的竞争性,在社会有立足之地。 3.软件定义 该软件为第一版,既汽车修理管理系统1.0 版。 4.开发环境 数据库: SQL SERVER 2000 开发和编译环境: Visual C++6.0。 二.需求分析 1.通过分析得知,该修理厂共使用5种单据,4种账册和3种主要报表。 ⑴五种单据如表1所示: 表中D1由送修人填写。修理派工员据此开出修理单D2,分派给指定的修理工执行。如果在修理中需要更换零件,一律由修理工填写零件领用单D3向仓库领用。修理结束后,修理工将D2交回给派工员,然后转财务部门结账并开修车发票D5。D4在零件入库时由仓库管理员验收并且填写。图6显示了这些单据的格式内容。 编号名称填写人 D1 修车登记单送修人 D2 汽车修理单修理派工员和修理工 D3 零件领用单修理工 D4 零件入库单仓库管理员 D5 修车发票财务人员 表1 当前系统单据一览表

高分子专业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子题: 专业:高分子材料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高分子 年月

大连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年产2300吨可冷弯PVC电工套管生产车间设计Annual production capacity of 2300 tons of cold-formed PVC electrical casing workshop design 设计(论文)完成日期20 年月日 学院: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高分子材料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 年月

摘要 本设计为年产2300吨可冷弯PVC电工套管的配方、工艺流程以及车间的设计,管材的规格为Φ40×2.2mm。其中本设计绪论部分对PVC树脂、PVC管材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以及PVC电工套管做了简单的介绍;配方设计部分主要对树脂的选择、助剂的选择及最终配方的确定做了详细的介绍;工艺流程设计部分主要是对生产方法进行选择,对工艺流程进行设计;物料衡算部分主要是确定各步工序的物料量和树脂及各助剂的用量;设备选型部分是利用物料衡算计算出的结果来对所需的设备进行选择,组要确定型号和台数;机头设计部分是根据管材的直径及厚度来确定机头的尺寸;车间布置设计部分主要是将设备合理的布置在车间内及车间内房间的设计;车间辅助设施的设计主要是合理的安排电气照明、供暖及通风;能量衡算部分主要对电、水、煤的用量进行计算;最后确定了本设计的投资金额以及对效益的分析。 关键词:PVC;管材;工艺流程;机头设计

Abstract The project is the formula of process design and workshop designed, pipe specifications for Φ40 × 2.2mm for an annual output of 2,300 tons of cold-formed PVC electrical conduit,. Introduction part of this design for PVC resin, PVC pip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as well as PVC electrical casing brief introduction; The part of the formulating of recipe resin selection, the choice of the additives, and the final formula to determine the detailed introduction; The part of process design is mainly for the selecte of producing methords and process design; Material Balance is mainly to determine the amount of the process materials and resins and additives; The part pf equipment selection is use the material balance calculations calculated results to choose the required equipment group to determine the model number and the number of units; The design for the handpiece is based on the diameter and thickness of the pipe to determine the size of the handpiece; The part of the workshop is mainly about how to arrange the equipment in an reasonable way and the arrangement for the rooms in the workshop; The designe of workshop ancillary facilities is about how to arrange the electrical lighting, heating and ventilation; Energy balance just calculating for the major amount of electricity, water, coal; Finally, determine the amount of investment in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effective. Key Words:PVC;Tubes and pipes;Process flows;Handpiece design

数据库课程设计工厂管理系统大作业

摘要 姓名:颜超丽学号:200915553013027 此文运用了数据字典、数据流图等方法对工厂管理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运用E-R图进行了概念结构设计,在逻辑结构设计中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型,在物理结构设计中确定该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最后通过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设计。在这过程中,还详细地分析了各个子系统的属性、实体间的联系以及子系统间的关系。在这基础上,通过金仓数据库软件,运用SQL语言将所建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库顺利实现。 关键字:数据字典,E-R图,SQL语言 目录 一、系统概述 (1) 二、需求分析 (1) 1信息分析 (1) 2数据流图 (2) 3数据字典 (2) 三、概念结构设计 (4) 1实体列表 (4) 2分E-R图 (4) 3全局E-R图 (5) 四、物理结构设计 (5) 1关系模式存取方式选择 (5) 2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5)

3评价物理结构 (5) 五、逻辑结构设计 (6) 六、数据库的实施 (7) 七、设计总结........ (8) 八、文献 (9)

工厂管理系统库 一、系统概述 工厂管理信息化是工厂管理系统应用信息技术及其产品的过程,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工厂管理的过程。工厂信息化的实施,自下而上而言,必须以管理人员使用信息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为基础;自上而下而言,必须与工厂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结合。 工厂管理系统算是比较简单一种信息系统。它主要应用于工厂仓库管理、职工管理、车间管理和零件管理。其中车间对职工和零件来说是很重要的。 工厂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内容的多变性;正因为这样,车间管理信息系统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静止的、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步变化和发展的系统。 二、需求分析 1、信息分析 根据工厂方面取得的信息资料,得出系统的信息需求和处理要求,得到设计所需的需求信息。这些信息是是选择了对数据库设计直接有用的信息。 A.工厂系统: a.车间:一个工厂有很多个车间,每个车间有车间号、车间主任名、地址、 电话。 b.工人:一个车间有多个工人,每个工人有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和 工种。 c.产品:一个车间生产多钟产品,产品有产品号,价格。 d.零件:一个车间有多个零件,一个零件也可以由多个车间制造。零件有 零件号、重量和价格。 e.仓库:产品与零件存入仓库中,厂内有多个仓库,仓库有仓库号、仓库 保管员、姓名、电话。 B.系统联系: a.生产:一个车间有多个零件,一个零件也可以由多个车间制造。 b.组成:一个产品由多个零件组成,一种零件也可装配多中产品内。 c.保管:产品与零件存入仓库中,厂内有多个仓库。

高分子聚合物的表征方法及常用设备

高分子聚合物的表征方法及常用设备 高分子聚合物的结构形貌分为微观结构形貌和宏观结构形貌。微观结构形貌指的是高分子聚合物在微观尺度上的聚集状态,如晶态,液晶态或无序态(液态),以及晶体尺寸、纳米尺度相分散的均匀程度等。高分子聚合物的的微观结构状态决定了其宏观上的力学、物理性质,并进而限定了其应用场合和范围。宏观结构形貌是指在宏观或亚微观尺度上高分子聚合物表面、断面的形态,以及所含微孔(缺陷)的分布状况。观察固体聚合物表面、断面及内部的微相分离结构,微孔及缺欠的分布,晶体尺寸、性状及分布,以及纳米尺度相分散的均匀程度等形貌特点,将为我们改进聚合物的加工制备条件,共混组份的选择,材料性能的优化提供数据。 高分子聚合物结构形貌的表征方法及设备包括: 1.偏光显微镜(PLM) 利用高分子液晶材料的光学性质特点,可以用偏光显微镜观测不同高分子液晶,由液晶的织构图象定性判断高分子液晶的类型。 2.金相显微镜 金相显微镜可以观测高分子聚合物表面的亚微观结构,确定高分子聚合物内和微小缺陷。体视光学显微镜通常被用于观测高分子聚合物体表面、断面的结构特征,为优化生产过程,进行损伤失效分析提供重要的信息。 3、体视显微镜 使用体视显微镜时需要注意在取样时不得将进一步的损伤引入受观测的样品。使用金相显微镜时,受测样品需要首先在模具中固定,然后用树脂浇铸成圆柱形试样。圆柱的地面为受测面。受测面在打磨、抛光成镜面后放置于金相显微镜上。高分子聚合物亚微观结构形貌的清晰度取决于受测面抛光的质量。 4.X射线衍射 利用X射线的广角或小角度衍射可以获取高分子聚合物的晶态和液晶态组织结构信息。有关内容参见高分子聚合物的晶态和高分子聚合物液晶态栏目。 5.扫描电镜(SEM) 扫描电镜用电子束扫描聚合物表面或断面,在阴极射线管上(CRT)产生被测物表面的影像。对导电性样品,可用导电胶将其粘在铜或铝的样品座上,直接观察测量的表面;对绝缘性样品需要事先对其表面喷镀导电层(金、银或炭)。 用SEM可以观察聚合物表面形态;聚合物多相体系填充体系表面的相分离尺寸及相分离图案形状;聚合物断面的断裂特征;纳米材料断面中纳米尺度分散相的尺寸及均匀程度等有关信息。 6.透射电镜(TEM) 透射电镜可以用来表征聚合物内部结构的形貌。将待测聚合物样品分别用悬浮液法,喷物法,超声波分散法等均匀分散到样品支撑膜表面制膜;或用超薄切片机将高分子聚合物的固态样样品切成50nm薄的试样。把制备好的试样置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样品托架上,用TEM可观察样品的结构。利用TEM可以观测高分子聚合物的晶体结构,形状,

各类高分子聚合物的缩写

PA 聚酰胺(尼龙) PA-1010 聚癸二酸癸二胺(尼龙1010) PA-11 聚十一酰胺(尼龙11) PA-12 聚十二酰胺(尼龙12) PA-6 聚己内酰胺(尼龙6) PA-610 聚癸二酰乙二胺(尼龙610) PA-612 聚十二烷二酰乙二胺(尼龙612) PA-66 聚己二酸己二胺(尼龙66) PA-8 聚辛酰胺(尼龙8) PA-9 聚9-氨基壬酸(尼龙9) PAA 聚丙烯酸 PAAS 水质稳定剂 PABM 聚氨基双马来酰亚胺 PAC 聚氯化铝 PAEK 聚芳基醚酮 PAI 聚酰胺-酰亚胺 PAM 聚丙烯酰胺 PAMBA 抗血纤溶芳酸 PAMS 聚α-甲基苯乙烯 PAN 聚丙烯腈 PAP 对氨基苯酚 PAPA 聚壬二酐

PAPI 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 PAR 聚芳酰胺 PAR 聚芳酯(双酚A型) PAS 聚芳砜(聚芳基硫醚) PB 聚丁二烯-[1,3] PBAN 聚(丁二烯-丙烯腈) PBI 聚苯并咪唑 PBMA 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PBN 聚萘二酸丁醇酯 PBR 丙烯-丁二烯橡胶 PBS 聚(丁二烯-苯乙烯) PBS 聚(丁二烯-苯乙烯) PBT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PC 聚碳酸酯 PC/ABS 聚碳酸酯/ABS树脂共混合金 PC/PBT 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弹性体共混合金PCD 聚羰二酰亚胺 PCDT 聚(1,4-环己烯二亚甲基对苯二甲酸酯) PCE 四氯乙烯 PCMX 对氯间二甲酚 PCT 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对二甲醇酯 PCT 聚己内酰胺

PCTEE 聚三氟氯乙烯 PD 二羟基聚醚 PDAIP 聚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PDAP 聚对苯二甲酸二烯丙酯PDMS 聚二甲基硅氧烷 PE 聚乙烯 PEA 聚丙烯酸酯 PEAM 苯乙烯型聚乙烯均相离子交换膜PEC 氯化聚乙烯 PECM 苯乙烯型聚乙烯均相阳离子交换膜PEE 聚醚酯纤维 PEEK 聚醚醚酮 PEG 聚乙二醇 PEHA 五乙撑六胺 PEN 聚萘二酸乙二醇酯 PEO 聚环氧乙烷 PEOK 聚氧化乙烯 PEP 对-乙基苯酚聚全氟乙丙烯薄膜PES 聚苯醚砜 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E 涤纶长丝 PETP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大数据库课程设计——图书管理系统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图书信息管理系统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2014年 01月 02日

目录 1.绪论------------------------------------------------------------ 3 1.1背景介绍------------------------------------------------------ 3 1.2开发背景的选用及介绍------------------------------------------ 3 2.需求分析-------------------------------------------------------- 4 2.1系统分析------------------------------------------------------ 4 2.2系统目标------------------------------------------------------ 4 2.3总体需求------------------------------------------------------ 4 3.概念设计阶段---------------------------------------------------- 5 3.1实体E-R图---------------------------------------------------- 5 3.2数据流程图---------------------------------------------------- 8 4.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8 4.1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 ------------------------------------------ 8 4.2数据字典------------------------------------------------------ 9 5.物理结构设计阶段---------------------------------------------- 10 5.1物理设计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10 5.2数据存储方面------------------------------------------------- 10 6.数据库实施与维护----------------------------------------------- 10 6.1创建数据库,数据表------------------------------------------- 10 6.2创建视图----------------------------------------------------- 12 6.3创建索引----------------------------------------------------- 13 6.4创建触发器--------------------------------------------------- 13 6.5数据表的初始化----------------------------------------------- 14 6.6初始表的显示------------------------------------------------- 16 7.数据库界面实现------------------------------------------------ 19 7.1系统总的功能模块图------------------------------------------- 19 7.2系统的实现--------------------------------------------------- 19 8.心得体会------------------------------------------------------- 25

常用高分子材料汇总

常用高分子材料汇总

————————————————————————————————作者:————————————————————————————————日期: 2

常用高分子材料总结 塑料:1、热固性塑料 2、热塑性塑料:①通用塑料(五大通用塑料) ②工程塑料(通用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 工程塑料具有更高的力学强度,能经受较宽的温度变化范围和较苛刻的环境条件,具有较高的尺寸稳定性, 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为: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聚苯醚。 分 类 名称概述性能特点加工性能主要应用 酚醛树脂(PF)酚类和醛类缩聚而 成的合成树脂的总 称。最常用的是苯 酚和甲醛 力学强度高;性能稳定;坚硬耐磨; 耐热、阻燃、耐腐蚀;电绝缘性良好; 尺寸稳定性好;价格低廉;色深,难 于着色 本身很脆,成型时需排气,须加入纤 维或粉末状填料。有层压和模压 电绝缘材料(俗称电 木)、家具零件、日用品、 工艺品、耐酸用的石棉 酚醛塑料 3

热固性塑不饱和聚酯 (UP) 由二元酸(或酸酐) 与二元醇经缩聚而 制得的不饱和线型 热固性树脂 力学强度高,强度接近钢材,可用作 结构材料,可在常温常压下固化 在不饱和聚酯中加入苯乙烯等活性 单体作为交联剂(影响其性能),并 加入引发剂和促进剂,可以在低温或 室温下交联固化形成。 主要用途是玻璃纤维增 强制成玻璃钢,大型化 工设备及管道,飞机零 部件,汽车外壳小型船 艇,透明瓦楞板,卫生 盥洗器皿、 氨 基 塑 料 脲甲醛 树脂UF 氨基模塑料俗称电 玉粉,是由氨基树 脂为基质添加其他 填充剂、脱模剂、 固化剂、颜料等, 经过一定塑化工艺 制成 (UF)坚硬耐刮伤、有较好的耐电 弧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有自熄性、 无臭、无味、耐热性、耐水性比酚醛 塑料稍差,外观美丽鲜艳,耐霉菌, 制造电器开关、插座、照明器具 (MF)的吸水性比脲醛树脂要低, 而且耐沸水煮,耐热性也优于脲醛塑 料一般可在150-200℃范围内使用, 并有抗果汁、洒类饮料的沾污,密胺 餐具而出名 (UMF)制品具有优良 的耐电弧性能和很高的 机械强度,以及良好的 电绝缘性和耐热性;耐 电弧防爆电器设备配 件,要求高强度的电器 开关和电动工具的绝缘三聚氰 胺甲醛 树脂MF 脲三聚 氰胺甲 4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思考题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思考题 1聚合反应釜中搅拌器的形式有哪些?适用范围如何? ①常用搅拌器的形式有平桨式、旋桨式、涡轮式、锚式以及螺带式等; ②涡轮式和旋桨式搅拌器适于低粘度流体的搅拌;平桨式和锚式搅拌器适于高粘度流体的搅拌;螺带式搅拌器具有刮反应器壁的作用,特别适用于粘度很高流动性差的合成橡胶溶液聚合反应釜的搅拌。 2简述合成树脂与合成橡胶生产过程的主要区别。 —合成橡胶生产中所用的聚合方法主要限于自由基聚合反应的乳液聚合法和离子与配位聚合反应的溶液聚合法两种。而合成树脂的聚合方法则是多种的。合成树脂与合成橡胶由于在性质上的不同,生产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分离过程和后处理过程差异很大: ①分离过程的差异:合成树脂,通常是将合成树脂溶液逐渐加入第二种非溶剂中,而此溶剂和原来的溶剂是可以混溶的,在沉淀釜中搅拌则合成树脂呈粉状固体析出。合成橡胶的高粘度溶液,不能用第二种溶剂以分离合成橡胶,其分离方法是将高粘度橡胶溶液喷入沸腾的热水中,同时进行强烈搅拌,未反应的单体和溶剂与一部分水蒸气被蒸出,合成橡胶则以直径10—20mm左右的橡胶析出,且悬浮于水中。经过滤、洗涤得到胶粒。 ②后处理过程的差异: 合成树脂后处理方框图: 干燥的粉状合成树脂包装粉状合成树脂商品 潮湿的粉状 粒状塑料均匀化 干燥干燥的粉状合成树脂混炼造粒包装粒状塑料 制品 合成橡胶后处理方框图: 潮湿的粒状合成橡胶干燥压块包装合成橡胶制品 3、高分子合成工业的“三废”是如何产生的?怎样处理?什么是“爆炸极限”? ①高分子合成工业所用的主要原料—单体和有机溶剂,许多是有毒的,甚至是剧毒物质。由于回收上的损失或设备的泄漏会产生有害或有臭味的废气、粉尘污染空气和环境。聚合物分离和洗涤排除的废水中可能有催化剂残渣、溶解的有机物质和混入的有机物质以及悬浮的固体微粒。这些废水如果不经过处理排入河流中,将污染水质。此外,生产设备中的结垢聚合物和某些副产物会形成残渣,因此高分子合成工业与其他化学工业相似,存在着废气、粉尘、废水和废渣等三废问题。 ②对于三废的处理,首先在进行工厂设计时应当考虑将其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不得已时则考虑它的利用,尽可能减少三废的排放量。必须进行排放时,应当了解三废中所含各种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有针对性地进行回收利用和处理,最后再排放到综合废水处理场所。不能用清水冲淡废水的方法来降低废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③一种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蒸汽或有机固体和空气混合时,当达到一定的浓度范围,遇火花就会引起激烈爆炸。可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4、简述乙烯在高聚物合成方面的重要性。 —乙烯可以合成各种单体,从而得到各种合成树脂与合成橡胶。 例如: CH2=CH2—聚乙烯CH2=CH2+CH3-CH=CH2—乙丙橡胶

大连理工大学《SQL数据库课程设计》大作业离线作业答案

学习中心: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年级: 18年秋季 学号: 学生: 题目:网上书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谈谈你对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建议? 在这次项目设计中,我们小组所选择的是设计一个图书管理系统,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尝试与创新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挑战的过程。虽然学了数据库这么久了,但是我们还是缺少经验。现在我们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图书管理系统,这本身就是一个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所以大家都很兴奋,都不同程度的投入了很高的热情与努力。 在具体的设计与实施中,我们看到并感受到了一个管理系统从无到有的过程,对具体的设计步骤、思路、方法、技巧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感受深刻。这次课程设计加深了我们对数据库系统设计相关知识以及SQL SERVER相关功能的理解。比如在建立基本的表、视图、索引、存储过程、触发器等,都比以前更加熟悉了,并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在设计中我们基本能按照规范的方法和步骤进行,首先对现有的系统进行调查,并查阅有关资料,最后确定设计方案,然后设计并制作,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认真执行管理系统软件标准的重要性,由于我们对管理系统软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不太了解,缺少行为操作准则,所以在设计中手法比较生硬,主与次也没能很好把握住,这些方面通过这次我们都要加强了解。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被分配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制作,所以小组内的分工和相互协调很重要,大家可以在分工中扬长避短,个及所长,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并有效的缩短开发时间,但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缺乏人员管理与沟通,导致人力资源浪费,可以说是不足之处,且迫切的需要思考和改进,这一点必须指明。这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将会非常重要。

高分子材料毕业设计

ChuZhou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 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多层共挤高阻隔薄膜的工艺流程 学号:QQ:359973519 班级:09级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 姓名: DChris 指导教师:老师好 2011年10月30日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多层共挤高阻隔薄膜的概述 第一节高阻隔薄膜的概念及特点 1.1.1 概念 1.1.2 产品特点 1.1.3 应用方向 第二节高阻隔薄膜产品的成分 1.2.1 阻隔树脂 1.2.2 肉类包装膜(七层高阻隔薄膜)结构分析 1.2.3 EVOH的性能与特点 第三节肉类包装膜 1.3.1 肉品包装的必要性 1.3.2 肉类包装膜产品特点 第二章多层共挤高阻隔薄膜的生产工艺 第一节多层共挤高阻隔薄膜的工艺介绍 2.1.1 生产工艺 2.1.2 工艺特点 第二节多层共挤高阻隔薄膜的生产原理及设备 2.2.1 原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 2.2.2 生产设备(七层共挤吹塑薄膜的机组设备及型号)第三节肉类包装膜的生产工艺流程 2.3.1 多层共挤包装薄膜(肉类包装膜)成型原理 2.3.2 生产工艺 2.3.3 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及设备 第四节影响阻隔性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多层共挤高阻隔薄膜的展望 第一节肉类高阻隔薄膜的发展趋势 3.1.1 肉类高阻隔薄膜的发展及展望 3.1.2 七层以上高阻隔共挤吹塑薄膜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第四章多层共挤高阻隔薄膜的总结 指导老师评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多层共挤高阻隔薄膜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摘要 本次的论文主要是讨论和研究多层共挤高阻隔薄膜的生产工艺及应用方向,并特别举例介绍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肉类包装膜(火腿肠),其外包装即为七层共挤薄膜,具有很强的阻气阻油性能,市场需求量也很大。在叙述生产过程的同时,也对高阻隔薄膜的前景进行了分析讨论,目前在我国,阻隔性包装薄膜处于推广使用的增长期,国内生产的阻隔性薄膜大多应用在低端产品的包装,性能优良的阻隔性薄膜还需要大量进口,因此市场发展空间很大。 关键词:多层高阻隔薄膜工艺 前言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塑料包装行业得到稳步的高速发展,已经从一个初期分散性的行业发展成为独立的、产品门类齐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对塑料制品的年均需求增长率在不断攀升。塑料制品行业成为了增长速度最快,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其中,薄膜是用量最大的塑料包装材料,由于其无毒、质轻、包装美观、成本低的特点,因而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展,几乎渗透到工农产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的各个方面,塑料包装薄膜行业的投资正在快速增长。因此,把握国际、国内塑料包装薄膜的技术和市场发展的总体趋势,对于审时度势地进行前瞻性正确决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品的分类越来越细,对于产品的包装并不仅仅局限在视觉效果上,而是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朝功能化、多样化方向纵深开发。近年来,技术的进步使得塑料包装薄膜的功能化发展趋势日渐明显,高要求、高技术含量的塑料包装薄膜正成为许多企业的支柱产业和研发目标,其包装功能是多样的,除对一般薄膜的抗静电、抗粘连要求外,主要通过原材料、助剂或工艺的调整赋予包装薄膜某些特殊的功能,如适应香烟和饮料包装挺括性与紧贴性需要的热收缩性、适应蔬菜和水果包装需要的透气性、适应电子元件包装需要的导电性、适应可透视包装需要的高光学性能、适应金属设备和仪器包装需要的防锈性以及日益在食品、化妆品、医药方面广泛需要的阻隔性和抗菌性等,薄膜的功能化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其中阻隔性塑料包装薄膜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功能薄膜之一。在我国,阻隔性包装薄膜处于推广使用的增长期,国内生产的阻隔性薄膜大多应用在低端产品的包装,性能优良的阻隔性薄膜还需要大量进口,因此市场发展空间很大。 近年来,在日本、欧洲阻隔性薄膜的消费量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美国阻隔性树脂的消费年均增长13.6%,尽管在我国阻隔性薄膜只是近几年才引起薄膜生产企业的重视,但早已在食品、医药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消费市场巨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速度也很快,国内许多相关企业都在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各类阻隔性包装的实际要求,认真研究相关的包装市场,找准切入点,以期有所收获。综观阻隔性材料的开发及其包装薄膜生产工艺技术的发展状况,笔者认为有一点应该引起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无论是阻隔性原料树脂,还是阻隔性薄膜的生产设备和相关工艺技术,国内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缺乏,严重依赖进口,国内绝大多数企业实际上还停留在来料加工的初级阶段,包装行业技术整体落后的局面依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