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整理复习含答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整理复习含答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整理复习含答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整理复习含答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整理复习(含答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整理复习课程解读一、学习目标: 1. 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搜集到的数据绘制统计图。 2. 初步经历简单的数学分析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能够将统计图数据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考虑,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会看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

三、考点分析: 1. 通过观察和分析条形统计图获取实际信息。 2. 能够根据所给的一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3. 知道条形统计图的优势为可直观地表示各项目的多少。

知识梳理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1)哪个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2)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题不但考查同学们分析条形统计图的能力,还考查同学们上一讲所学的平均数知识。 2)解题思路:第一问运用公式:总数÷总份数=平均数来解答,而第二问则要借助生活常识,结合条形统计图直观的数据分析来解答。解答过程:第一季度:(120+110+130)÷3 = 360÷3 =120(箱)第三季度:(195+190+185)÷3 = 570÷3 =190(箱) 190 > 120 190-120=70(箱)答:(1)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70箱。(2)从统计图中我们还能发现第三季度是夏季,天气炎热,所以人们喝饮料较多。故第三季度比第一季度饮料的销售情况好很多。解题后的思考:条形统计图反映的是现实数据,所以这些数据也是有理可循的。

例2. 根据下面的某地某月降雨量统计图,猜一猜,最可能是哪个城市的降雨量统计图?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题不但考查同学们观察条形统计图的能力,还考查同学们估算平均数的能力。 2)解题思路:先估算条形统计图中的月平均降雨量,再与各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相比较,看与哪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最接近。解答过程:

(50+78+42+56+223+271+183+87+185+35+172+37)÷4÷3

≈1420÷4÷3 ≈118(毫米)答:这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是118

毫米,最接近117毫米。所以这个条形统计图最可能是杭州的月平均降雨量的统计图。解题后的思考:平均数的计算,总数比较大时,

我们就用看“0”凑整的方法,两两结合进行加法计算较易。

例3. 出示学生调查的体重资料:

(1)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2)请根据所学的知识

计算他们的平均体重。(3)看到这组数据你们想说些什么?思路

分析: 1)题意分析:这道题着眼于学生的生活体验,根据学生调查所得数据制成统计图,让学生从身边真实的事例中体会平均数的产生,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意义。该题更为关注的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及个性化解题。 2)解题思路:第一小题:从这张统计图中不仅能获取四位同学各自的体重,还能比较出哪位同学体重最重,哪位同学体重最轻。第二小题:我们要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来解答。第三小题:意在考查如何给体重过重的那位同学提建议。解答过程:(1)从这张

统计图中我们不仅能知道杨令丝、曲昕、赵懿、雷剑乔这四位同学各自的体重,还能直观地比较出体重最重的是雷剑乔,体重最轻的是杨令丝和赵懿。(2)(30+30+32+40)÷4 =132÷4 =33(千克)答:他们的平均体重是33千克。(3)看到这组数据我们要提醒雷剑乔

同学,注意锻炼身体,减肥瘦身。因为他的体重比其他三位同学多出很多,显然是超重。解题后的思考:这道题提醒同学们通过条形统

计图分析现实问题。如从图中找出体重超重的同学并向其提出减肥建议。

(1)哪种水果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2)从图中

你还知道些什么信息?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平均数

的计算和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分析。 2)解题思路:运用公式:总数÷总份数=平均数来解答第一问。再通过观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解

答第二问。解答过程:(1)西瓜:(205+220+115)÷3 = 540÷3 = 180(千克)贡梨:(190+250+265)÷3 = 705÷3 =235(千克)235-180=55(千克)答:贡梨在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

55千克。(2)我们还能看出在第三季度西瓜的销售量是减少的,

而贡梨的销售量是增加的。这是由于第三季度夏季即将结束,秋季来

临,西瓜是夏季的水果,贡梨是秋季的水果。解题后的思考:这道题同样考查同学们结合现实分析条形统计图。各季节应季的水果是什么,这是生活常识。(1)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表。天气晴天多云阴天雨天天数(2)哪种天气经常出现?哪种天气偶尔出现?(3)你还能发现什么?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这道题考查同学们读取和分析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的能力。 2)解题思路:先读取数据,然后直接将数据填写到表格中。解答过程:新课标第一网(1)天气晴天多云阴天雨天天数 16 8 5 2 (2)晴天经常出现,阴天、雨天偶尔出现。(3)这个城市晴天多,雨天少。解题后的思考:本题考查同学们由条形统计图到表格的转化。

例2. 下面是小明的身高统计图(单位:厘米)。

(1)小明从7岁到10岁,长高了多少?(2)哪一年比上一年长得最快?长高了多少?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题考查横向条形统计图。 2)解题思路:解答第一问用10岁的身高145厘米减去7岁的身高125厘米即可。解答第二问则要先通过观察统计图发现哪一年身高增长最快,再计算得出长高了多少。解答过程:(1)145

-125=20(厘米)答:小明从7岁到10岁,长高了20厘米。(2)138-130=8(厘米)答:通过观察比较小明每年的身高,我们得出他从8岁到9岁身高长得最快,长高了8厘米。解题后的思考:本题的特别之处在于题目中出示的是横向的条形统计图。同学们要将其与纵向条形统计图区分开来。

思维突破题:例. 下面是某地某月日最高温度情况统计图。

(1)这个月的日最高气温的最高值、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哪一天?(2)本月的日最高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距是多少?(3)这个城市如果是北京,你能猜测这张统计图是哪个月份吗?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统计图表获取信息并计算的能力。 2)解题思路:第一问通过直观观察统计图就能得出结论。第二问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步减法计算。第三问则要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解答。解答过程:(1)答:这个月的日最高气温的最高值是20日的38度,最低值出现在30日的34度。(2)38-34=4(度)答:差距是4度。(3)这个城市如果是北京,那么这张统计图的月份可能

是7、8月份。因为北京夏季的温度较高,在30度以上。解题后的思考:在观察条形统计图且进行数据分析之后,学生还要知道北京夏季气温高达30多度这一生活常识。

提分技巧本讲是建立在上一讲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同学们要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如体重超重的人需要锻炼减重,北京夏季的气温较高等。此外,同学们还要注意区分纵向条形统计图与横向条形统计图。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5分钟) **1. 以下是某班一次数学测验的成绩:

(1)请根据上述成绩填写下表:分数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60分以下人数(2)请根据这些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2. 以下是超市的饮料进货单,请根据这张进货单绘制条形统计图。饮料名称冰露娃哈哈乐百氏康师傅统一进货数量(箱) 50 75 25 40 65 (1)请根据这些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

(2)看条形统计图,说一说哪种饮料好卖,哪种饮料销路差。 *3. 四川电视台要安排一档儿童节目,播放动画片,他们先对其他省市电视台的动画片收视率作了一番调查,绘制了这样一幅条形统计图。(1)四川电视台应播放哪部动画片?(2)请根据这幅条形统计图填写以下表格。动画片名称《西游记》《猫和老鼠》《天线宝宝》《哪吒传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收视率(3)如果想给其他省市电视台提出意见,哪部动画片要停播? 4. 老师为同学们买来花种,同学们将其精心培育成花朵来装点教室,小丽为花朵的颜色做了统计:颜色黄花红花绿花紫花数量(朵) 5 7 9 8 (1)请根据表格绘制条形统计图:

(2)教室要将数量最多的花放在图书角,请问这是什么颜色的花?(3)科学老师建议将数量最少的花制成标本,请问这是什么颜色的花? 5. 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1)请你说一说鸵鸟比哪种动物跑得快?(2)请你说一说鸵鸟比哪种动物跑得慢?(3)请你说一说哪种动物跑得最快?(4)请你说一说哪种动物跑得最慢? 6. 以下是某地区某年下半年的降水量

情况记录:月份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降水量(毫米) 150 100 60 120 110 120 (1)请你根据上面的表格绘制条形

统计图:

(2)请你说一说哪个月份降水量最多,哪个月份降水量最少?(3)哪两个月份的降水量是相同的? 7. 以下是我国五座名山的海拔高

度统计名山泰山华山黄山庐山峨眉山海拔(米) 1500 2000 800 1400 3000 (1)请根据上面的表格绘制我国五座名山的海拔高度统计图。

试题答案 ** (1)分数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60分以下人数 2人 11人 15人 8人 2人 1人(2)

(2)答:娃哈哈好卖,乐百氏销路差。 *3. (1)答:四川电视台应播放《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2)动画片名称《西游记》《猫和老鼠》《天线宝宝》《哪吒传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收视率 4 19 4 8 6 (3)答:如果想给其他省市电视台提出意见,《天线宝宝》和《西游记》要停播。 4. (1)

(2)答:教室要将绿花放在图书角,因为绿花的数量最多。(3)答:将黄花制成标本,因为黄花的数量最少。 5. (1)答:鸵鸟比猫和大象跑得快。(2)答:鸵鸟比猎豹、狮子和马跑得慢。(3)答:猎豹跑得最快。(4)答:大象跑得最慢。 6. (1)

(2)答:七月份降水量最多,九月份降水量最少。(3)答:十月、十二月这两个月份的降水量是相同的。 7. (1)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

54×63= 25×38= 370÷5= 774÷8=508÷2=36×19=19×47=900÷5=23×34=392÷4=360×5=809÷8=203÷9=63×36=26×38=770÷5=696÷2=882÷4=32×68=56×79=64×28=820÷3=630÷6=18×26=4+0.6= 7.3-2.9= 10-0.7= 8.2-5= 6.5+4.7= 1.2-0.3= 4.6+2.4= 3.8+6.6= 14×53=15×48=470÷5=736÷8=548÷2=36×24=26×57=420÷5=54×34=340÷4=340×5=408÷8=406÷9=52×36=24×42=440÷5=626÷2=212÷4=31×68=76×79=64×45=420÷3=606÷6=48×26=12+0.6= 4.3-1.9= 10-0.8= 5.2-4.5= 5.5+2.7= 8.2-4.3= 4.6+5.4= 3.7+6.6= 54×43=45×38=270÷5=336÷8=508÷4=26×29=25×25=965÷5=73×24=824÷4=360×5=808÷8=

406÷9=55×26=84×14=245÷5=586÷2=852÷4=32×38=12×79=64×18=420÷3=540÷6=24×26=2+0.7= 5.3-2.4= 10-0.8= 4.2-5= 5.5+8.7= 1.4-0.7= 5+2.4= 6.8+6.6= 54×63=25×38=370÷5=774÷8=508÷2=36×19=19×47=900÷5=23×34=392÷4=360×5=809÷8=203÷9=63×36=26×38=770÷5=696÷6=888÷8=35×28=25×19=52×38=630÷3=246÷6=45×22=3.4+0.6= 7.7-5.9= 8.3-0.7= 5.6-4.5= 8.4+4.8= 5.2-0.8= 2.6+7.5= 7.2+7.3= 58×67=52×45=690÷5=576÷8=288÷2=21×63=25×85=855÷5=43×34=584÷4=560×6=808÷8=207÷9=52×45=55×15=250÷5=586÷2=662÷4=56×25=21×19=55×48=420÷3=564÷6=58×16=

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计算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计算练习题 1、把7个边长3cm 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 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把一张长60cm ,宽40cm 的长方形彩纸, (1)剪成边长是5cm 的小正方形,一共可以剪成多少个? (2)如果剪成边长是10cm 的小正方形,一共可以剪成多少个? (3)如果剪成边长是15cm 的小正方形,一共可以剪成多少个? 3、小红家准备在客厅铺上方砖,选择哪一种方砖比较便宜?便宜多 少钱? 8m 64m 1dm (每块 2元) 2dm (每块5元) 客厅

4、有一块长25米,宽9米的长方形草坪,中间留了条1米宽的小路,把草坪平均分成2 5、如图,四周是四块草地,中间是水泥地。 每块草地都是边长为4 (1)、草地的面积共是多少? (2)、水泥地的面积是多少? 6、小明想在数学书上贴一些贴画。他的数学书30cm,宽18cm,他有两种贴画, 第一种是边长2cm的正方形贴画,每张1角钱; 还有一种是边长3cm的正方形贴画,每张2角钱。 (1)用第一种贴画需要多少张?需要多少钱? (2)用第二种贴画需要多少张?需要多少钱?

(3)用哪一种贴画比较划算? 7、某学校的礼堂地面铺上彩砖共需820块,每块彩砖的长为4分米,宽为2分米。 (1)、学校礼堂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铺这种彩砖,每平方分米的工料费是5分钱,共需多少钱 8、有一块小麦实验田,长为10米,宽50分米,这块实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收小麦12千克,这块小麦实验田一共收小麦多少千克? 9、有一块长方形的玉米地,长是12米,宽是8米,这块玉米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这块玉米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

396÷3÷225×8÷4 985-168÷4 648+480÷3 124-735÷7 (34+22)÷8 45÷(15÷3)(601-246)÷5 205+7×8 62-(25-7)32×4+72305×3-154 523+248-475470÷5-28459÷9×7 294+399÷7264+159+47 892-537+469 763-386-36372-70÷7-29 900-473-227 406+369+94683+258-383359+432-189

81-81÷9460+177-177698-245-155 456+299+81 542-128-272853+109-853 63×7+540550+45×9 838-(138+275)96×4+80120+800÷1057×8-406 208+342+292 803-589+111 99×2+3 235+178+165 615×3+7 45×9-335 1000-487-513 8×37+460 289+578-189 329+332+171 836+529-436 207×8-987

123+377×2 1948+539-648 406×7-669 438+279+362 200+150×30÷5 650+50×3-210 6012÷(200-194) +936 75+360÷(20-5) 72-6×4÷3 75+360÷20-5 (75+360)÷(20-5) 12+(40÷5×24) (5625+3675)÷(15÷5) 681+27×4÷2 23+253×4 720÷(15-3×2) 3889-(108+41)×5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单元测试题

长安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单元测试题 (内容:统计) 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32 分) 1.小明15岁,红红17岁,两人的平均年龄是()岁。 2.小李走了5步,一共走了340厘米,小李平均每步走()厘米。 3.明明读一本课外书,第一天读了17页,第二天读了23页,第三天读了 20页,他平均每天读()页。 4.有两箱苹果,甲箱重10千克,乙箱重8千克,从甲中拿()千克 放到乙箱中,两箱的苹果一样重,这样两箱都是()千克。 5.三年级同学在二月到六月份做好事的件数如下: 二月20件;三月40件;四月30件;五月25件;六月35件。 (2)()月份做的好事最多,()月份做的好事最少。 (3)三月份比五月份多做好事()件。 (4)二到六月份一共做好事()件。 (5)平均每月做好事()件。 二.判断题。(4分) 下面的平均数合理吗?你认为合理的,就在后面画“√” (1)三年级共有225名学生,5个班。平均每班45人。() (2)甲.乙两队足球比赛的结果是4:2,平均每队进了3个球。() 三计算题。(18分)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6分) 10×27=21×30=35+17= 30×80=280÷7=0÷45=

一.分析推理。(10分)Array有一个工厂门口贴出这样一则这样的广告,你认为这个工厂的工人每月能拿到800元吗?说说你的想法。 1.一个书架上第一层放了46本书,第二层和第三层共放了70本书,第四层放了52本书,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 2.一辆汽车,前4小时行驶240千米,后5小时行驶327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星期天,少先队员帮助敬老院做衣架,小华做7个,小红和小刚合做了13个,小方做4个,平均每个人做多少个? 4.期中考试,,第一小组有男生3名,女生2名,3名男生总分是264分,两名女生的考试成绩分别是93分和98分。第一小组平均每人是多少分? 六.走进生活。( 36 分) 1.小丽拍球,三次分别拍了16个,12个,20个。平均每次拍了多少个? 2.王华有下面的三根绳子。 7米 这三根绳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11米 15米 3.许军的作文参加比赛,7个评委的打分分别为:93分`88分 61分`89分90分91分 97分。 (1)这7个评委打的平均分是多少? (2)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再计算平均分,平均分是多少? (3)你认为哪一种平均分比较公平合理? 这是三(2)班二组8名男生的体重、身高记录单: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计算复习题 班别姓名成绩 比赛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挑战计算极限,争当计算明星!加油! 一、口算。 3×10= 80×40= 18×5= 40×60=30÷10= 13×4= 25×20= 160×4=300÷5= 720÷9= 16×6= 720÷0=180÷20= 0÷90= 10×40= 12×50=85÷5= 57÷3= 0+8= 32×30=70÷5= 25×4= 15×6= 630÷9=450÷5= 12×40= 240÷6= 16×60=84÷42= 600-50= 500×3= 0×930=27×30= 84÷12= 420÷3= 910÷3=91-59= 11×70= 1000÷5= 75÷15=320-180= 30×40= 40+580= 560÷4= 95÷1= 480+90= 510÷7= 200÷4=72÷4=8000÷2= 102+20= 4000÷50=125-25×2= 50×0×8= 75+25÷5= 32÷47×12=45+55÷5= 70×(40-32)= 90÷5×3= 10÷10×30=6×(103-98)=7+3×0=51-4×6= 420÷2×8= 750-(70+80)=300÷2÷5=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计算复习题班别姓名成绩 二、笔算。(乘法不用验算,除法要验算) 54×63= 25×38= 36×19= 774÷8=508÷2= 370÷5= 19×47= 900÷5=23×34= 392÷4= 360×5= 32×68=203÷9= 63×36= 26×38= 770÷5=696÷2= 882÷4= 809÷8= 56×79=64×28= 820÷3= 630÷6= 458÷4= 4+0.6= 7.3-2.9= 10-0.7= 8.2-5=

小学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练习题

统计与可能性 一、小明把一个月的天气情况画成了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1、请根据条形统计图,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2、在这个月中,哪种天气经常出现?哪种天气偶尔出现? 3、看了上面的统计图,你还知道些什么? 二、看图回答 1、转动哪个转盘,指针会偶尔落在红色区域? 2、转动哪个转盘,指针会经常落在红色区域? 3、转动哪个转盘,指针落在两个区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三、在生活中,哪些事情会经常发生?哪些事情指示会偶尔发生?

四、在每个口袋中都任意摸一个球,可能会怎么样?你能用线连一连吗? 五、统计你们小组每个同学最喜爱的运动,并涂出条形图表示结果。 六、做一个转盘,涂上红色、黄色和绿色。要使指针转动后偶尔会落到绿色区域,而落在黄色和红色区域的机会差不多,应怎样涂?先试着涂一涂,再转动几次,看看结果怎样。 七、摸牌和下棋。

1、先估计每种花色的牌可能会摸到多少次,再摸一摸,把每次摸到的结果填到表中。 2、你会涂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摸牌的结果吗? 3、看看摸牌的结果,和你估计的差不多吗? 4、如果再放进4张的牌,任意摸40次,结果可能会怎么样? 八、做一个小正方体,五个面涂红色,一个面涂黑色。

两个人轮流抛小正方体,红色朝上,红棋走一格,黑色朝上,黑棋走两格。先走到最后一格的获胜。 哪种颜色的棋胜的盘数多?为什么会这样? 统计与可能性练习题(二) 一、填一填。 1.用4,5,7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两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2.用4,5,7可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3.第十五届世界杯足球赛共有32支球队分成8个小组比赛。 (1)每个小组有()支球队。 (2)小组内每两支球队进行一场比赛,每组要进行()场比赛。 二、解决问题。 1.鞋和帽子。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统计专题复习

三年级数学统计专题复习姓名: 知识点: 1、简单的数据分析:在画条形图时要先利用格尺找准数量,做好标记后再画。 条形统计图的分类:横向条形统计图,纵向条形统计图 2、当各组数据比较大,个组数据之间的差值比较小时,我们在起始格的时候采用折线表示。 3、求平均数的方法:(1)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将数据比较大的移给数据比较小的那一组。 (2)计算的方法:用各组数据的总量除以份数,得到的数就是平均数。 4、平均数= 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 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 典题训练: (一)下面的的说法合理吗?合理的在括号里画“√”,不合理的画“×”。 1、水塘的平均水深是140厘米,小明的身高已经是145厘米了,不会有危险。() 2、王山走8步,共走了520厘米,他平均每步走65厘米。() 3、王山平均每步走65厘米,其中有一步可能是60厘米。() 4、三(1)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是95分,其中有一位同学考了58分。() 5、一班和二班足球比赛的结果是4比0,这场比赛平均每班进入2 球。() 6、电梯里有8人,他们体重的和是430千克,平均每人的体重大约是54千克。() 7、有一片水域水深6米,一艘轮船吃水深度5米,是不是一定能安全通过?() 8、张明一家三口,平均每人的居住面积是21平方米,赵刚一家五口的总居住面积是60平方米。赵刚家的住房面积更大些。() 9、敬老院中老人的平均年龄是81岁,王奶奶今年71岁,可能吗?() 10、三(1)班的语文平均成绩是76分,最高分是99分,最低分是78分。() (二)填空。 1、学校买回18箱粉笔,每箱36盒,用去了一半,还剩下()盒。 2、小丽身高128厘米,小叶身高131厘米,小红身高125厘米。他们三人的平均身高是()厘米。 3、我现在还存有压岁钱135元,比妹妹少28元,我们平均每人有()元。 4、第一单元考试,小明的语数平均分是92分,语数总分是()分;他的英语成绩是98分,三科成绩的平均分是()分。 5、李阿姨不小心将购物发票弄脏了,你能帮她算出总价吗? 6、填数,使等式成立。

三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专项训练

160÷2= 68÷2= 6400÷2= 90÷3= 180÷3= 600÷2= 800÷4= 180÷6= 3500÷7= 600÷3= 630÷9= 270÷3= 4500÷9= 800÷8= 1500÷5= 480÷8= 560÷7= 2400÷6= 250÷5= 7000÷7=二、估算。 369÷9≈ 172÷3≈ 415÷5≈ 502÷7≈ 234÷6≈三、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带※的验算。 356÷7= 628÷4= ※408÷2= 486÷6= 968÷8= ※423÷4= 513÷3= 625÷5= ※163÷8=

360÷6= 63÷3= 400÷2= 840÷4= 720÷9= 300÷5= 640÷8= 180÷3= 4000÷8= 210÷3= 450÷5= 0÷9=2100÷7= 600÷6= 3500÷5= 490÷7= 420÷6= 240÷4= 0÷30=5000÷5=二、估算。 650÷8≈ 387÷5≈ 419÷6≈ 621÷7≈ 156÷8≈三、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带※的验算。 567÷8= 528÷4= ※364÷4= 86÷2= 380÷4= ※655÷5= 395÷5= 212÷2= ※347÷3=

0÷8=408÷8= 222÷2= 420÷7= 360÷3= 60÷2=0÷3=360÷9=99÷3= 120÷2= 270÷9= 7200÷8= 160÷4= 306÷3= 505÷5= 180÷9= 680÷4= 320÷8= 4000÷5= 600÷6= 2000÷4= 490÷7= 0÷9= 210÷3= 1500÷3=二、估算。 589÷3≈ 447÷5≈ 629÷9≈ 788÷4≈ 637÷8≈三、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带※的验算。 570÷6= 510÷5= ※352÷8= 824÷8= 720÷3= ※492÷7= 808÷4= 204÷2= ※396÷6=

三年级下册数学竖式计算题500题(可直接打印)

35×12= 359÷3= 567+284= 602-394= 32×35= 46×22= 606-208= 603÷7= 198+303= 204÷2= 426÷4= 23×37= 46×58= 326×5= 21×15 482÷8= 370÷7= 784-685= 76×15=13×22 486÷2= 607÷5= 915÷3= 900-807= 25×12

560÷4= 458+542= 423÷3= 87×19= 56×34 362÷6= 525÷3=254÷5=192÷4=55×22 602÷7=839÷9=726÷6=51×16= 744÷6 78×22=416÷4=823÷8=63×43= 33-18= 367÷4= 795÷5= 42×53= 15×82= 41×20=

79×97= 28×32=54×25= 48×61=20+34= 39×42=168÷8= 370÷5= 640÷7= 57+33= 19×64= 470÷9= 522÷6= 312÷7= 7×900= 570÷8= 810÷9= 660÷5= 804÷7= 646÷8 462÷3=780÷4=729÷9=624÷6=16.4-7.8=

2500+300=156-97= 386+479= 321×12=543+458 125×23=18×250=52×49= 34×54= 348÷3= 106×51=48×34=82×16= 45×93=45×25 66×65= 55×18= 75×26= 816÷8=702÷9= 79×29= 43×36= 62×71= 38×44= 646÷8

三年级数学下册填空题

一、填空。 1 2、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3、□÷9=50……△,△最大是( ),当△最大时,□是( )。 4、要使□82÷6的商是两位数,“□”中最小能填( ); 要使682÷□的商是三位数,“□”中最大能填( ); □54÷6,如果商的中间是0,□里应填( ),商是( )。 5、一台彩电售价1998元,买3台大约要花( )元。 6、1900年是( )年,有( )个星期零( )天,这年一、二、三月一共有( )天。 7、今年是2012年,是﹙﹚年,全年有﹙﹚天,合( )个星期零( )天,第一季度共有﹙﹚天。 8、小明今年6月3日满12岁,他是( )年出生的。 9、元旦的前一天是( ),7月30日后一天是()月()日。 10、一场篮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80分钟,比赛( )时( )分结束。 11、科技馆每天的开放时间是9:00——17:30,也就是从上午( )时到下午( )时( )分,一天共开放( )小时( )分。 12、 上午第二节8 : 50上课,每节课上40分钟,第一节下课的时间是( )。 13、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 日在上海举行的上海世博会,历时( )天。 商店在医院的( )面; 商店在光明小学的( )面; 电影院在学校的( )面; 体育馆在商店的( )面。 体育馆 学校

14、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 )圈。所以,经常采用从( )时到24时的计时法。 15、2.06 读作:( )。 九点五零写作:( ) 16、3.6元=( )元( )角 2.5米=( )米( )分米 17、在○里填上“>”、“<”或“=”。 0.7元 ○ 0.67元 0.54米 ○ 54厘米 5 米○4.99米 9角 ○ 1.1元 18、35厘米=100) ( 米,写成小数是( )米。 19、肖璇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也就是( )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20、9分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27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用小数表示是( )米。 2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3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2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300厘米=( )米 22、填上合适的单位。 明明学习用课桌面积是60( ) 一个文具盒的面积约是100( ) 一枝铅笔的长约是2( ) 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约是40( ) 2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周长是( ),面积是( )。 24、一个正方形的花池周长是64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25、一个长方形相邻两条边长度的和是12分米,它的周长是( )。 26、右边的图形是正方形拼成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拼成图形的面积是( ),周长是( )。 27、用一根长20分米的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 )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28、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分米,宽是2分米,它的周长是( )。和它周长相等的正方形的边长是( ),面积是(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练习题

一、口算。 3×10= 80×40= 18×5= 40×60= 30÷10= 13×4= 25×20= 160×4=300÷5= 720÷9= 16×6= 720÷0=180÷20= 0÷90= 10×40= 12×50=85÷5= 57÷3= 0+8= 32×30=70÷5= 25×4= 15×6= 630÷9=450÷5= 12×40= 240÷6= 16×60=84÷42= 600-50= 500×3= 0×930=27×30= 84÷12= 420÷3= 910÷3=91-59= 11×70= 1000÷5= 75÷15=320-180= 30×40= 40+580= 560÷4= 95÷1= 480+90= 510÷7= 200÷4=72÷4=8000÷2= 4000÷50= 125-25×2= 50×0×8= 75+25÷5= 32÷47×12=45+55÷5= 70×(40-32)= 90÷5×3= 10÷10×30=6×(103-98)=7+3×0=51-4×6= 420÷2×8= 750-(70+80)=300÷2÷5= 二、笔算。(乘法不用验算,除法要验算) 54×63= 25×38= 36×19= 774÷8=508÷2= 370÷5= 19×47= 900÷5=23×34= 392÷4= 360×5= 32×68= 203÷9= 63×36= 26×38= 770÷5=696÷2= 882÷4= 809÷8= 56×79=64×28= 820÷3= 630÷6= 458÷4= 4+0.6= 7.3-2.9= 10-0.7= 8.2-5= 6.5+4.7= 1.2-0.3= 4.6+2.4= 3.8+6.6= 三、估算。 238÷6≈ 876÷3≈ 417÷6≈ 753÷5≈ 89×30≈ 32×48≈ 43×22≈ 52×68≈890÷9≈ 459÷50≈ 417÷60≈ 351÷5≈ 65×11≈ 76×11≈ 27×19≈ 45×19≈ 53×21≈ 84×21≈ 38×21≈ 35×21≈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大全(600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练习题(一) (120题) (1)27 + 46 = (2)90 + 47 = (3)18 + 15 = (4)92 + 65 = (5)18 + 53 = (6)29 + 32 = (7)14 + 56 = (8)72 + 76 = (9)71 + 68 = (10)39 + 79 = (11)64 + 60 = (12)38 + 69 = (13)83 + 62 = (14)12 + 98 = (15)17 + 84 =(1)175 + 157 = (2)645 + 239 = (3)808 + 213 = (4)256 + 775 = (5)607 + 914 = (6)352 + 708 = (7)766 + 792 = (8)970 + 602 = (9)343 + 801 = (10)916 + 861 = (11)806 + 487 = (12)691 + 400 = (13)106 + 537 = (14)353 + 939 = (15)328 + 114 = (1)810 - 125 = (2)648 - 585 = (3)398 - 148 = (4)716 - 117 = (5)704 - 124 = (6)449 - 312 = (7)713 - 288 = (8)202 - 155 = (9)954 - 286 = (10)802 - 668 = (11)860 - 162 = (12)287 - 167 = (13)859 - 371 = (14)941 - 343 = (15)472 - 425 = (1)900 - 168 = (2)300 - 186 = (3)900 - 554 = (4)800 - 200 = (5)700 - 666 = (6)300 - 122 = (7)900 - 353 = (8)500 - 162 = (9)900 - 705 = (10)400 - 133 = (11)200 - 158 = (12)300 - 257 = (13)400 - 157 = (14)700 - 205 = (15)300 - 288 = (1)70 × 5 = (2)50 × 9 = (3)10 × 8 = (4)7 × 30 = (5)2 × 90 = (6)70 × 8 = (7)6 × 20 = (8)9 × 70 = (9)2 × 90 = (10)20 × 1 = (11)8 × 80 = (12)60 × 3 = (13)50 × 4 = (14)90 × 7 = (15)6 × 20 = (1)5 × 10 = (2)30 × 6 = (3)70 × 4 = (4)7 × 80 = (5)40 × 8 = (6)4 × 80 = (7)90 × 4 = (8)10 × 6 = (9)90 × 4 = (10)60 × 9 = (11)90 × 1 = (12)3 × 60 = (13)1 × 50 = (14)8 × 60 = (15)2 × 30 = (1)5 × 24 = (2)7 × 74 = (3)6 × 20 = (4)9 × 71 = (5)11 × 2 = (6)68 × 3 = (7)4 × 89 = (8)49 × 7 = (9)8 × 47 = (10)4 × 46 = (11)5 × 60 = (12)79 × 3 = (13)82 × 4 = (14)1 × 88 = (15)1 × 86 = (1)189 × 6 = (2)8 × 405 = (3)8 × 751 = (4)945 × 6 = (5)520 × 3 = (6)7 × 121 = (7)881 × 5 = (8)261 × 5 = (9)2 × 523 = (10)5 × 460 = (11)6 × 205 = (12)9 × 654 = (13)727 × 7 = (14)564 × 6 = (15)1 × 162 =

三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

407÷4﹦508÷6﹦9.7﹣4.8﹦89×46﹦ 864÷8﹦381÷6﹦10 ﹣2.7﹦35 ×24﹦545÷5﹦205÷7﹦1﹣0.6﹦76×24﹦ 546÷3﹦562÷7﹦5+1.4﹦26×37﹦ 890÷7﹦264÷4﹦13.6﹣4.25﹦63×27﹦725÷5﹦578÷6﹦ 3.9+2.54﹦98×56﹦ 864÷4﹦410÷8﹦12﹣3.4﹦0×56﹦ 403÷2﹦632÷8﹦ 5.3+4.9﹦89×46﹦ 803÷4﹦837÷9﹦ 3.54﹣2.7﹦43×25﹦ 675÷5﹦275÷5﹦506﹣328﹦75×40﹦906÷6﹦ 840÷7﹦84×32﹦823﹣287﹦98×23﹦545÷5﹦512÷3﹦24×42﹦496÷4﹦

29×41≈196×38≈238÷4≈3621÷9≈153÷5≈78×29≈123÷4≈63×91≈28×22 ≈31×58≈42×69≈72×28≈18×29≈19×81≈205×39≈22×31≈722÷8﹦158÷4≈542÷6≈356÷6≈419÷7≈119÷6≈176÷9≈282÷4≈124÷3≈181÷6≈358÷4≈359÷6≈237÷6≈398÷5≈622÷7≈901÷3≈608÷3≈459÷9≈21×49≈ 三、递等式计算 81÷3×7 (706﹣246)÷5 568÷(2×4)25×(8﹣4)35×0+35 63×(5+0) 568﹣14×12 (78+64)÷2 45×(33﹣16)808÷(4×2)876÷3÷2 (469+399)÷7 1000﹣750÷3 24+16×5 (100﹣33)×3 30+15×4 500﹣246÷6 125×0×8 四、列式计算 1、一个因数是38,另一个因数是12,积是多少? 2、一个数的9倍是702,这个数是多少? 3、564比13的15倍多多少? 4、315除以2与3的和,商是多少?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 教学内容 、 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 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教学目标 、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教学难点 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 课时安排 、简单的数据分析 2课时 2、求平均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1) 教学内容 第38页例1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 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 5、小组合作学习 6、小组汇报 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

三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汇总

三年级下册计算题汇总 48÷2= 89÷2= 69÷3= 55÷5= 67÷6= 84÷2= 85÷4= 96÷3= 81÷3= 90÷6= 98÷7= 84÷6= 96÷4= 565÷5= 456÷3= 784÷7= 369÷3= 524÷4= 348÷2= 636÷4=

885÷5= 868÷7= 396÷3= 896÷8= 420÷2= 880÷4= 402÷2= 420÷3= 780÷6= 309÷3= 502÷2= 912÷3= ※315÷3= ※960÷8= ※805÷5= 624÷6= 704÷5= 846÷7= 318÷3=

一、先计算,再验算: 621÷3= 432÷4= 814÷2= 905÷5= 630÷6= 604÷4= 734÷2= 636÷6= 565÷5= 780÷6= 二、计算 812÷4= 456÷4= 402÷2= 612÷2= 525÷5= 72÷3=

355÷5= 164÷4= 522÷6= 217÷7= 156÷4= 846÷6= 364÷7= 906÷6= 756÷7÷6 624÷2÷3 801÷(3╳3)624÷(2╳3) 279÷3÷3 735÷5÷7 960÷6÷4 800÷(2╳4) 721÷7╳5 198÷8÷2 16╳8÷4 60+124÷2 200-700÷5 720÷(3╳2)

582÷4= 330÷8= 411÷6= 725÷6= 424÷7= 914÷3= 515÷5= 960÷6= 243÷3= 34╳12= 33╳13= 32╳13= 34╳21= 22╳43= 21╳21= 32╳24= 26╳51= 42╳26= 74╳14= 18╳23=

三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大全39

480+100=250×30=97-36=340-60=39-36=270-60=450+70=60÷6= 5600÷8=950-200=85+4=40+2= 69-21=140-100=110-100=45+53=270-90=13×20=500+90=37-4= 530-20=12×2=19-11=10×4= 98-90=530-400=740+70=18-12=44-14=340×2=13-12=67-10= 二、列竖式计算。 408÷6 510÷6 318÷3 436÷4 73×49 55×44 84×54 86×57 9.6+0.2 9.1-8 2.8+4.2 7.7-4

710-10=85+13=130+300=19+77=470-400=48-4=83-7=63÷7= 55-1=710-10=51+26=770+100= 240+400=43+47=240÷3=69+6= 57+42=780+40=670-100=40+15= 20×20=28-4=54-51=80-14= 10×20=500+100=710+30=81-5= 74-6=810+80=12×3=630÷7= 二、列竖式计算。 26÷2 190÷5 752÷4 666÷6 19×71 45×58 68×38 33×25 3.5+6.3 8.2-3.8 5.3+1.1 9.4-1.4

470+600=34-23=11+59=490+400=51+48=32+68=850-400=24+66= 96-27=80+13=250+600=440-200= 7÷7=340+200=560+30=30+1= 83+3=12×60=830+40=69+15= 150-100=700+600=840+80=240÷6=700-30=270-200=13-12=23-3= 320×20=450-200=64-1=62+4= 二、列竖式计算。 54÷2 216÷3 588÷4 488÷4 29×59 39×34 67×21 36×91 8.1+1.8 7.8-4.8 9.5+0.2 0.6-0.1

三年级数学《统计》

《统计》教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简单的数据分析》是在学生已有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横向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册教材的统计内容与上册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由纵向条形统计图变为横向条形统计图。那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学生熟悉的例子——销售矿泉水,激发学生的学习统计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提供学生表现的领域和机会,从原有纵向条形统计图入手,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发现用原有统计图不能解决今天的问题,在新问题和旧知识的相互碰撞中,激发学生的思维,亲自探索事物、主动地发现知识,再运用启发、讨论等学习方式引导和激励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和表现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表现,鼓励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特长和才能。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旨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按自己的方式去学习。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目标: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教师为准备一些空白统计图(横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天气越来越热了!你们喜欢喝什么品牌的矿泉水呢? 师:是的,市场上有这么多品牌的矿泉水,超市的李叔叔也统计了6月3日~10日的几种矿泉水销售情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统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统计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6课时统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经历简单数据的统计过程.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统计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进行数据的统计.会制作统计图.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数据的统计过程。 教学过程 一、近视眼发病率。 1、出示明光小学20xx年一年级至六年级近视眼发病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这张统计表.说一说你看了以后想要发表什么意见或建议? 2、制作统计图。 (1)先让学生观察这张统计图.说一说统计图的横行表示什么?竖列表示什么? (2)观察竖列.看一看一格表示几? (3)要求。让学生说说在制作统计图的过程需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学生独立制作统计图。完成后先与同桌进行交流.然后再集体交流。 3、回答问题。 (1)问题:几年级的发病人数最多.达到()人。 (2)问题:全校的近视眼人数共多少人?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3)问题:六年级发病人数是一年级的几倍?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二、1分钟跳绳。 1、出示三(1)班男同学1分钟跳绳的成绩情况。 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些数据后你有什么感想? 2、统计数据。 (1)让学生思考通过怎样的方式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 有的学生可能说通过同桌合作完成.也有学生可能一个一个进行统计…… (2)建议大家同桌合作完成:一个学生报成绩.另一个学生用“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 (3)交流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思考:如何检验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把统计结果的人数加起来看是否等于原先的人数。 3、制作统计图。 (1)观察统计图的横行和竖列分别表示什么?1格代表几? (2)独立完成其制作。完成后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 4、回答问题。 (1)问题:三(1)班男同学跳绳成绩最好的是几号同学.跳了几个?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竖式计算题完整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竖 式计算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计算练习 一、口算。 84÷42= 600-50= 500×3= 0×930= 27×30= 84÷12= 420÷3= 910÷3= 320-180= 30×40= 40+580= 560÷4= 72÷4=8000÷2= 102+20= 4000÷50= 3+= += = 50×0×8= 75+25÷5=32÷47×12= 45+55÷5= 70×(40-32)= 90÷5×3= 10÷10×30= 6×(103-98)= 7+3×0= 51-4×6= 二、列竖式计算。 332×3= 76×24= 55×21= 32×24= -=? +=? -=865÷5= 362÷6= 702÷7=? 三、脱式计算。 326×5-387 488÷8+201 1000-46×22 27+27×10 四、单位换算。 7分=( )元 6分米=( )米 64厘米=( )米 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7元4角2分=( )元 5元7角=( )元 3平方米7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65吨=( )千克 5分米6厘米=( )米 10分米=( )米 9分米6厘米=( )米分=( )元( )角( ) 60毫米=( )厘米 2吨=( )千克 8米=( )分米 5000克=( )千克 400厘米=( )米 3吨500千克=( )千 克

3600千米=( )千米( )米 480毫米+520毫米=( )毫米=( )米 7008千克=( )吨( )千克 4米7厘米=( )厘米 3千克=( )克 1米-54厘米=( )厘米 830克+170克=( )克=( )千克 1吨-320千克=( )千克 3日=()小时 48个月=()年35天=()星期 3时20分=()分五月份=()天 5年=()月 3平方米=()平方分米 3厘米=()分米 3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38秒=()分( )秒 1元2分=( )元 6厘米=( )米 13平方千米=()公顷9分米=( )米 6.02米=( )米( )分米( )厘米 (写学过的单位以及基本的换算公式)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在填表后提出 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 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 生活的紧密联系。重点难点: 了解复式统计表,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 教学指导: 1.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填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 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复式统计表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掌握其特点和制作方法,而应更多地引 导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 统计观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复式统计表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 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经历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统计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体会复式统计表便于观察、比较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情境:(出示36页主题图图片1 ) 师:现在同学们的课外生活都非常丰富,老师在课下了解了一下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每 人限报1项),并进行了记录,大家看看,有什么感受?我们可以怎样进行整理?(出示图 片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