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原课堂实录

草原课堂实录

草原课堂实录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第一课时

老师:大家很喜欢音乐,那么,今天老师为大家找来了一首很美很美的歌曲,请大家欣赏后,说说这首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地方。

(播放《草原之歌》乐曲)

老师:大家说说歌中写的是什么地方

学生:(齐)草-----原!

老师:大家听得很认真,也说得很正确,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十三课。(师板书课题《草原》),在作者老舍先生的笔下,草原有什么特点,草原上的人们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一起听一遍《草原》配乐朗读,再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我感觉草原很大。

学生:我感觉草原很美。

学生:草原上的人很热情、好客。

学生:草原上的物产很丰富,风俗很独特。

[自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特点,采用欣赏音乐、听朗读,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但在激趣上总觉不够,显得有些平淡。]

老师:大家说得很好。让我都很想亲自去草原看看,亲自感受一下草原的乐趣。你们想去吗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吧!(充满激情)请同学们自己把心带到草原中,去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吧!看一看,作者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景象

(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老师:这一段,作者写出了哪些景物

学生:天空、小丘……

学生:羊群、骏马和大牛……

老师:同学们找得很对,作者写草原,主要抓住了草原的天空、空气、大地、小丘、羊群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图。下面,请大家闭上眼,听老师读课文这一段,同学们脑海里想象作者描写的景物,结合你平时所见的这些景物形象,让它们在你的脑子里展开一幅幅画面,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自评:课文是生学习的版本,但它最应该属于作者的感受。而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贴近作者的感受,这才是教学的方法,或者说教学艺术。让生借助作者的语言文字去想象,自我感觉是一种较好的将作者----作者的作品包蕴的东西----读者

联系起来产生共鸣的方法和手段。]

(读后,同学们纷纷举手)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作者是怎样写草原的天空的

学生:“这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老师:为什么说“这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学生:草原上的空气,非常清新,又没有污染,不象我们城市,受工厂废气浓烟污染,都看不见天空了。(掌声响起)

学生:说明草原上的空气非常干净,草原一带山清水秀,所以感到清鲜。

老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刻,体会说得太形象了,而且说明大家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非常关注生活,老师认为我们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投身到保护环境中来。好,那作者为什么要在“清鲜”和“明朗”这些词前加上“那么”呢能否换一个词语

学生:“那么”可以换成“非常”、“很”。

学生:还可以换成“多么”。

老师:大家将换成的句子读一读,看意思有没有变化

学生:没有变化。

学生:老师,这样一换,意思是不变,但好象表达的感情变了,变得没有那么强烈了。

老师:你能不能给大家说明白些

学生:作者用“那么”表达的感情是对草原无比喜爱,喜爱到了极点一样,而其它的词却没有这种感情了。(掌声又响起)[自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习用词的准确、精炼、贴切。此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换词比较,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让学生明白写作时用词怎样才能准确地表达情感。但在引导保护环境上似乎不够,却又怕牵扯太多。]

老师:面对此景,作者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学生:“总想高歌一曲,表示自己的愉快。”

老师:是啊,作者初入草原,面对草原的明朗天空、清鲜空气,真是------,看大家能用什么词形容作者此时的感受学生:心情开朗。

学生:心旷神怡。

学生:神清气爽。

老师:好,非常好!那么,天底下的草原,在作者眼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学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老师:你从“一碧千里”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大草原都是绿的。

学生:大面积都是绿的。

学生:“碧”就是青绿色,“一碧千里”是说“整个草原全是青绿色的,一眼望不到边。”说明草原又绿又大。

老师:你们认为谁体会得最好说得最具体

学生:第三个同学。

老师:为什么又说“而并不茫茫”呢

生一时接不上来。师引导:我们可以利用刚才这位同学的办法去试试:他是怎样理解“一碧千里”这个词的呢请刚才这位同学给大家讲讲吧!

学生:老师,我是通过查字典来理解的。

老师:对啊!我们也可以学学他吗

(学生急不可奈地拿出字典查起来,不一会儿纷纷举手)

学生:“茫茫”是“模糊、朦胧的样子”那么这句是说“草原虽然很大很大,但是并不模糊。

学生:也可以说站在草原上可以看到很远,而且又很清楚。

学生:与上文的“明朗的天空”、“清新的空气”连起来,使我想到草原很洁净,没有什么东西遮挡视线,所以作者才看得清,看得远。(掌声响起)

老师:说得真好!我们就是应该这样联系上下文来体会。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草原的羊群、大地和小丘呢

[自评:对学法的指导,是高年级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此举尚可。]

学生:作者把草原的大地比喻成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喻成绿毯上绣着的白花。

学生:小丘像一幅美丽的中国画。

老师:大家读得很仔细。请大家看看黑板上的一幅图画(师出示图画,指认“羊群”和“小丘”。点拨“绿色渲染”就是“用绿颜色涂画的”,“墨线勾勒”指“用墨线把物体的轮廓勾画出来”)依据图画及文中内容,请大家谈谈,“绿色渲染”和“墨线勾勒”分别指什么

学生:绿色渲染说明草原这幅画的基本色是绿的。

学生:绿色渲染还是说草原上都是绿的。

学生:不用墨线勾勒说明草原上的小丘和平地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

学生:不用墨线勾勒说明小丘和平地连成了一个整体。

老师:这几位同学都说得很好。请大家再读读第三句,就会明白。

学生:(齐读)“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老师:草原上可谓“放眼处处皆绿色”。请大家找找,看哪个词写出草原这“绿”到底是怎样的“绿”

学生:“翠色欲流”

老师:那是怎样的“绿”呢

学生:绿得快要流动。

学生:是说绿的颜色很浓,好像要流出水来。

学生:不仅说它绿得浓,还说它绿得鲜艳,光亮亮的。

学生:对,因为草原上很洁净,草上没有什么灰尘和污染物,所以是这样,绿得鲜艳耀眼。

老师:大家一个比一个体会得深刻。面对如此宽广、美丽的大草原,假若是你来到了它上面,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学生:在草原上痛痛快快地跳上几圈。

学生:在草原上美美地睡上一觉。

学生:在草原上无拘无束地纵情高歌。

学生:骑上一匹马,愉快地奔跑。

老师:好,这都说明大家在草原上心情愉快、高兴。我们还是来看看作者此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吧!

学生:很高兴,因为他想吟诗。

学生:很留恋,舍不得离去,因为他站在那里“久立四望”。

学生:作者还无比陶醉,从“连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看出,他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骏马和大牛来写出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老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说明草原很美,连马和牛都吸引了。这样更突出了草原的美。

老师:说得真好!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学生:主要写草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感受。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

学生:我觉得还有从整体到部分的写法。

老师:(鼓励地)何以见得

学生:作者先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是总写草原给人的印象,而后面写平地、羊群、小丘这些都是分写。

老师:说得非常好,我们就应该这样大胆发表个人的意见。

好,我们之所以对草原有这么美好而深刻的感受,就是得益于作者的细心观察和巧妙的表达,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看看作者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借鉴。

学生:句子中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的手法。

生;观察很有顺序。

学生:每写完一处景物,就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使人受感染。

学生:抓住静态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描写,使人印象深刻。

老师:是啊,正因为作者注意了这些,所以我们能真实地感受到草原简直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好,下面让大家见见真实的草原风光吧!(师放录像:《草原风光》)学了老舍笔下的草原,也见识了真正的草原风光,面对如此美丽的草原,你心上会涌起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学生:我向往这样的景色。

学生:我想亲自去看看它。

学生:草原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的祖国多可爱啊!

老师:大家都说出了心里话,我也有同感。其实,我们的祖国本来就是一幅巨图,土地辽阔、物产丰富、人民幸福安康。

现在,请同学们用无比喜悦的心情,再自由朗读这一段,争取指导它背下来。

第二课时

老师:上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草原的辽阔及秀美,那奇丽的景色真是既令人惊叹,又叫人舒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家想不想知道草原上的人怎么样

学生:想(迫不及待)

老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你想了解那些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在书上批注)

老师:老师看你们学得这么认真,很想与你们交流一下,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学生:准备好了。

老师:谁来说一说

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我们应该知道每个自然段都写什么

老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写了迎客、相见、款待、话别。

学生:我想,我们应该知道蒙古人民为什么到几十里外来欢迎远客

学生:这说明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他们之间情谊深重。

老师:你说得真棒,谁还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通过学习,我觉得我们应该明白蒙族人民有那些风俗习惯。

学生:(争先恐后的汇报搜集到有关蒙族风俗习惯的资料:喝好茶、吃手抓肉、赛马、摔跤、住蒙古包……)

老师:你们刚才表现得真棒,那么读了这部分内容,假如你是远方的客人,你是兴奋、激动还是感动能谈一谈你们的感受吗可以用你喜欢方式去表达,可以唱一唱、说一说、演一演、还可以跳一跳。

学生:(自由组成合作组,进一步体会真实情感)

老师:老师已感受到你们的兴奋了,谁来汇报一下你自己的感受

学生:我读迎客这部分时,觉得很兴奋。

老师:你读一读,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

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读“走了许久——快了,快到了”)表现了看到河的惊喜及急切的心情。

老师:(适时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赛读、自由读)

学生:主客在蒙古包外想见的场面令人激动,我们是用表演的方式体会到的。(生抓住重点句“你说你的——民族团结互助。”表演想见一幕)

老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学生:主人热情款待,会使客人感动。(学生表演敬酒、吃肉、唱歌)

学生:我还感受到了主客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

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老师: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的景象,那么今天的草原是什么样未来的草原又会是什么样呢你们大胆的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

学生:(参阅资料,练说、练写)以诗歌、歌曲等各种形式赞美草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