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精度轧制(课程报告)

高精度轧制(课程报告)

高精度轧制(课程报告)
高精度轧制(课程报告)

高精度轧制与控制冷却技术

(课程报告)

学号:S2*******

姓名:李宗武

专业:材料加工工程

单位: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伴随着人们环保节能意识的增强,企业越来越重视在生产中运用先进工艺。通过对生产工艺的改善,一方面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能耗,缓解环保压力。轧制技术作为一种传统的加工工艺,过去对于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崛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不少钢铁厂家仍以轧制产品生产为自己的主业;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品种亟待升级,布局调整缓慢,能源环境原料约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在当前这样一个大行业整体萎靡不振的严峻形势下,钢铁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发展战略,积极通过调整来应对困境。对于这些产品以轧制为主的企业来讲,更需要抓住轧制工艺不断优化升级这样的一个有利时机,升级工艺,重回正轨。

轧制过程是由轧件和轧辊之间的摩擦力将轧件拉进不同旋转方

向的轧辊之间使之产生塑性变形的过程。通过轧制可以实现板带材、型材、管材的加工,各类材料对于轧制流程设计、设备构成、轧制精度有着不同的要求。以在生产中所占份额较大的板带材的轧制为例:板带材在深加工中往往冲制成各种零部件,高的材厚度精度、优异的板形会降低冲模损耗,延长其寿命,同时,高精度板材在深加工过程中相应工件切削量也会减少,极大节约了原材料,减少了对于矿石能源的依赖。可见,总结各种可以提高轧制精度的方法并逐步应用到生产中去,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次课程报告中,我将在课下查阅介绍轧制工艺新进展的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课上朱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对当前阶段轧制技术的发展特点加以介绍,以期为一些

企业以后的生产提供借鉴。

1.热轧宽带中高碳钢的高精度轧制技术

高碳钢中碳含量一般介于0.25%~1.25%,各种强化合金元素加入使得它具有高硬度及良好的韧性、耐磨性、红硬性等性能,热轧高碳钢在机械制造、航天航空以及汽车制造等领域都有着大量应用。合金元素复杂,碳含量较高造成了高碳钢轧制变形抗力大,其厚度、板形的控制不易实现。华南理工大学的李烈军等人[1]与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基础上对中高碳钢高精度轧制工艺进行了探索,分别从铸坯形状控制、冷却系统优化、轧辊位置调整三个方面展开。(1)轧制过程中,高碳钢热轧变形抗力大,对于铸坯形状的敏感性较强,调整难度是比较大的。为保证高精度轧制,必须保证铸坯的形状稳定。图1、2分别是低碳钢薄板坯、弹簧钢50CrV4薄板坯的实测坯形曲线,经过对比可以看出,铸坯形状变化较大,原有坯形曲线不再适用高碳钢的生产。针对这种情况,为减少坯形对最终产品的影响,需定期对铸坯进行取样测量,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坯形数据库。生产过程中及时根据钢种、坯料厚度的改变做出及时调整,才能确保板形控制系统的工作效果达到最优。

图1. 低碳钢薄板坯的坯形曲线

图2. 弹簧钢50CrV4薄板坯的坯形曲线

(2)冷却系统优化:高碳钢轧制抗力大造成轧辊温度较高,经实测结果显示温度达到70℃以上(普通为50℃~60℃),这样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热凸度过大,板材质量急剧恶化,厚度精度减小。每隔100mm 为一个单位,研究人员通过分段测量轧辊温度,合理调整冷却水量,最终得到一个合理的冷却工艺,表1中给出的是调整前后轧辊表面各段的温度情况,图3中给出了F3机架两种情况下轧辊表面温度的对比。表面温度的稳定将减少轧辊表层裂纹的产生及剥离,并为后续热凸度的参数优化过程奠定基础。

表1. 调整前后冷却水量变化%

(3)轧辊配置改进:传统机架前段轧辊材质为高铬铸铁,后段轧辊为普通ICDP材质,支撑辊采取Cr2;这对于轧制负荷较高的高碳钢是不适用的,不加改进则会导致轧辊的磨损加剧,不利于降低成本。经过在实际生产中的探索、总结,李烈军等人给出了适用于高碳钢热轧轧制的轧辊材质配置方案,如表2中所列。

表2. 新的轧辊材质选取方案

通过采取新的配置方案,可有效解决高碳钢轧制中面临的问题,支撑辊吨位增加40%,前段机架工作轧辊吨位增加达到60%~120%。

2.AGC系统在棒材连轧生产中的应用

同样针对轧件尺寸的精确控制,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崔桂梅等人[2]给出了棒材轧制中提高轧制精度的一个方案,即通过引入基于神经网络的AGC系统,在基于BP网络的椭圆-圆孔型轧制压力预测模型的

基础上,可以实现棒材的高精度轧制。

AGC系统的理论基础是弹跳方程,其控制过程为:通过将测到的厚度值与理论厚度值进行比较,求出相应偏差,利用偏差控制轧机下一步的压下量,进而实现对轧件厚度的控制。事实上,应用BP神经网络相关知识可以解决棒材轧制厚度控制延迟的问题。图4、5给出的分别是传统棒材轧制生产线和基于AGC系统的生产线。

图4. 传统棒材轧制生产线

图5. 基于AGC系统的棒材轧制生产线

在图5给出的工艺中,可以看到AGC系统设计在8架平立交替精轧机架的最后两架轧机上。生产过程中,该系统将实现垂直于机架

方向上的自动辊缝调节,同时AGC系统还与MON监控系统、HPC 液压位置控制系统共同完成对于棒材尺寸的控制工作,如图6所示。

图6. 液压AGC尺寸控制系统

这里涉及到的BP网络实质上是一个高度非线性拟合系统,建立该网络的关键就是据工程实践选取网络的输入层节点、输出层节点,最终确定合理的隐层节点。隐层节点设计需要遵循适度的原则,太少侧模拟精度不够,太多会出现过拟合的现象。经过对BP网络模型的训练,就可以展开相关预测工作。图7给出了预测轧制压力的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后发现,误差在6%以内。

图7. BP网络对轧制压力的预测结果

热轧带钢课程设计概论

辽宁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热轧板带钢轧制规程设计 Q235,2.0×1200mm 学院、系:材冶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班级:材加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2015年 1 月 6 日

目录 摘要 (1) 1、文献综述 (2) 1.1热轧板带钢产品概述 (2) 1.1.1热轧板带钢的种类及用途 (2) 1.1.2板带材的工艺特点及质量要求 (3) 1.2热轧板带钢工艺及设备发展 (3) 1.2.1国外热轧带钢发展 (3) 1.2.2国内热轧带钢生产 (4) 1.3热轧带钢生产设备与新技术 (5) 1.3.1热轧带钢新一代TMCP技术 (5) 1.3.2无酸除鳞技术 (5) 1.3.3热轧带钢无头轧制技术 (6) 1.4热轧板带钢发展趋势 (6) 2、主要设备 (7) 3、轧制工艺及轧制制度的确定 (8) 3.1生产工艺流程 (8) 图3.1 工艺流程图 (8) 3.2压下规程设计 (8) 3.2.1根据产品选择原料 (8) 3.2.2精轧机组压下制度的确定 (9) 3.3速度制度 (10) 3.3.1精轧机轧制速度 (10) 3.3.2、精轧机工作图表 (13) 3.4、温度制度 (13) 3.4.1、精轧温度制度 (14) 3.4.2、卷取温度制度 (15) 3.5、辊型制度 (15) 4、生产设备校核 (17) 4.1、轧制力与轧制力矩 (17) 4.1.1、轧制力的计算 (17) 4.1.2 轧制力矩的计算 (19) 4.1.3、精轧轧制力和轧制力矩的计算 (19) 4.2、轧机设备校核 (20) 4.2.1、精轧机的轧辊强度校核 (20) 4.2.2、电机能力校核 (24) 参考文献 (27)

课程设计 环氧乙烷生产工艺设计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环氧乙烷生产工艺设计

目录 一、设计方案简介 (2) 二、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 (6) 三、物料衡算 (8) 四、计算结果概要 (15) 五、工艺流程说明 (15) 六、工艺流程图 (21) 七、参考文献 (22) 一、设计方案简介 环氧乙烷(沸点10.5℃)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环氧化合物,其用途是制取生产聚酯树脂和聚酯纤维的单体、制备表面活性剂,此外还用于制备乙醇胺类、乙二醇醚类等。 1、反应过程分析:

工业上生产环氧乙烷的方法是乙烯氧化法,在银催化剂上乙烯用空气或纯氧氧化。乙烯在Ag/α-Al2O3催化剂存在下直接氧化制取环氧乙烷的工艺,可用空气氧化也可以用氧气氧化,氧气氧化法虽然安全性不如空气氧化法好,但氧气氧化法选择性较好,乙烯单耗较低,催化剂的生产能力较大,故大规模生产采用氧气氧化法由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图示可知乙烯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强放热反应,其反应热效应要比乙烯环氧化反应大 十多倍。 副反应的发生不仅使环氧乙烷的选择性降低,而且对反应热效应也有很大的影响。选择性下降热效应明显增加,故反应过程中选择性的控制十分重要。如选择性下降移热慢,反应温度就会迅速上升,甚至产生飞温。 2、催化剂的选择: 由于选择性在反应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要选择选择性好的催化剂,银催化剂对乙烯环氧化反应较好的选择性,强度、热稳定性、寿命符合要求,所以用银催化剂。催化剂由活性组分银、载体和助催

化剂组成。助催化剂主要有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金属化合物等。其作用是提高活性、增大稳定性、延长寿命。抑制剂的作用是抑制非目标产物的形成,主要有硒、碲、氯、溴等。载体的主要功能是负载、分散活性组分,提高稳定性。载体的结构(特别是孔结构)对助剂活性的发挥、选择性控制有极大的影响(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的特殊性要求载体比表面积低并且以大孔为主)。 3、反应压力: 加压对氧化反应的选择性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反应器的生产能力且有利于环氧乙烷的回收,故采用加压氧化法,但压力高对设备的要求高费用增加催化剂易损坏。故采用操作压力为2Mpa左右。 4、反应温度及空速的影响: 影响转化率和选择性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温度过高,反应速度快、转化率高、选择性下降、催化剂活性衰退快、易造成飞温;温度过低,速度慢、生产能力小。所以要控制适宜温度,其与催化剂的选择性有关,一般控制的适宜温度在200-260℃。 另一个因素是空速,与温度相比次因素是次要的,但空速减小,转化率增高,选择性也要降低,而且空速不仅影响转化率和选择性,也影响催化剂得空时收率和单位时间的放热量,故必须全面衡量,现工业上采用的混合起空速一般为7000/h左右,也有更高。以氧气作氧化剂单程转化率控制在12-15%,选择性可达75-80%后更高。 5、原料纯度及配比: 原料其中的杂质可能给反应带来不利影响:使催化剂中毒而活

(完整版)机械加工工艺及其毕业课程设计方案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零件及零件的工艺分析 (4) 1.1 零件的作用 (4)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4) 第二章确定毛坯的制作方法、初步确定毛坯形状 (5) 第三章工艺设计与分析 (5)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5) 3.2、零件的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5) 3.3、确定加工工艺 (7)

3.4、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设计、绘制毛坯 (8) 3.5、确定切削用量 (9) 3.6、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卡工序 (20) 第四章夹具的设计……………………………………………………………… 21 4.1确定设计方案 (21) 4.2 计算夹紧力并确定螺杆直径………………………………………………… 22 4.3 定位精度分析………………………………………………………………… 22 参考文献 (23)

摘要 本次设计是汽车底盘传动轴上的万向节滑动叉,它位于传动轴的端部。主要作用:一是传递扭矩,使汽车获得前进的动力;二是当汽车后桥钢板弹簧处在不同的状态时,由本零件可以调整传动轴的长短及其位置。零件的两个叉头部位上有两个孔,是用来安装滚针轴承并且与十字轴相连,起万向节轴节的作用。而零件外圆内的花键孔与传动轴端部的花键轴相配合,用于传递动力之用。 这次的夹具也是用于装夹此零件,而夹具的作用也是为了提高零件的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而夹具的另一个目的也是为了固定零件位置,使其得到最高的效率。 关键词:传动轴万向节滑动叉传递扭矩花键轴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car chassis of transmission shaft universal joint sliding a fork,it is located at the end of the drive shaft of.The main role:first, is the transmission torque,make cars get motivation;second,it is when the automobile driving axle leaf spring in different state,by the parts can adjust the length of the shaft and its position.Parts of the two fork a two funtion.And the parts of the spline circle order to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ensure the parts processing quality,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And fixture another purpose is to fixed position parts,making it the shaft 、universal joint sliding a fork

浅谈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发展

浅谈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发展 自然资源勘探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不管是传统的煤田、石油,还是新型的清洁能源等,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型勘探技术中,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我国资源勘探事业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是我国资源利用事业的新阶段。但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何把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融入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中,是以后勘探技术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如今现在世界大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资源勘探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资源能使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加强,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就更为重要。所以我国在勘探自然资源时,应大力将它应用于勘探中,可以不断提高我国的资源使用量和勘探量,为以后经济更加快速地发展提供基础。 标签: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发展 前言 在世界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谁在资源开采技术位于领先地位,谁就在世界各国竞争中拔得头筹。所以,现如今,我国的资源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变成了重中之重。不仅可以发展我国的经济,还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现在的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更值得我们关注。并且我国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在近些年有较为明显的加强,并应用于各种资源的勘探中,比如说石油、天然气等等,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重工业的继续加强。本文通过介绍何为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分析了我国的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我国也应尽快提出加快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的措施,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率,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为我国和谐发展提供服务,加快我国经济的更为快速、安全、稳定地发展。 1 高精度地震勘察技术的基本概况 对于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其实在资源勘探行业应该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上世纪九十年代要对东部的发展进行稳定时,我国在东部,特别是在对胜利油田进行地下油田的勘探时就已经开始使用对当时来说精度较高的地震勘探技术了。虽然我国已经在很早就有这个概念了,但是对我国的大众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增长以及数字化的不断普及,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变得越来越高精度,越来越实用。现如今,我国距离其他技术先进的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对我国也是一个重大的考验,考验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实力。 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是在传统二维地震勘探技术上增加维度,将地下的情况通过计算机屏幕进行模拟,更为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以便工作人员可以对地下资源进行分析。简单的来说,就是可以将物理知识,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融合在一起。相比于传统的勘探技术,更便于资源勘探人员使用以及调节资源勘探进度,便于工作人员理解地下资源的内容以及设计勘探方案。现在高精度勘探技术

输出轴加工工艺课程设计.

输出轴加工工艺说明书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班级:0620131 学号: 21号 姓名: 慕林峰 指导老师:孙淑婷 2010年4月9日至2010年4月15日

前言 数控技术,简称“数控”。英文:Numerical Control(NC)。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它所控制的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机械量和与机械能量流向有关的开关量。数控的产生依赖于数据载体和二进制形式数据运算的出现。1908年,穿孔的金属薄片互换式数据载体问世;19世纪末,以纸为数据载体并具有辅助功能的控制系统被发明;1938年,香农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了数据快速运算和传输,奠定了现代计算机,包括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的基础。数控技术是与机床控制密切结合发展起来的。1952年,第一台数控机床问世,成为世界机械工业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推动了自动化的发展。 现在,数控技术也叫计算机数控技术,目前它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这种技术用计算机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的控制功能。由于采用计算机替代原先用硬件逻辑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使输入数据的存贮、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等各种控制机能的实现,均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 输出轴的用途很广泛,该输出应用在动力输出装置中,是动力输出的关键零件之一。该输出轴在工作中需要承受一定冲击载荷和较大的扭矩,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抗扭强度。所以设计中一定要注意表面热处理。

目录 前言 (2) 一、设计任务书 (4) 二、输出轴工艺分析 2.1 输出轴的作用 (6) 2.2输出轴的结构特点、工艺,表面技术要求分析 (6) 三、确定毛胚 3.1选择毛胚材料 (7) 3.2毛胚的简图 (7) 四、工艺路线的确定 4.1基准的选择 (8) 4.2各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8) 4.3工序集中和分散考虑 (9) 4.4加工设备于工艺设备的的选择 (9) 五、加工顺序的安排 (10) 六、走刀路线的确定 (11) 七、刀具的选择 (11) 八、切削用量的选择 (12) 九、小结 (13) 十、参考文献 (13) 附工艺过程卡、工序卡、加工程序 (14)

钢铁轧制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趋势探索

钢铁轧制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趋势探索 发表时间:2019-07-31T11:58:04.81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5期作者:孙旭东 [导读] 经过钢铁轧制技术自主创新,中国钢铁轧制技术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过程。 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44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轧制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钢材需求量增大,推动了轧钢制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经过钢铁轧制技术自主创新,中国钢铁轧制技术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过程。 关键词:钢铁轧制;技术进步;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在经历了快速发展后,进入了调整结构、转型发展的阶段。钢铁企业在努力消化引进技术,提高管理与生产操作水平的同时,也在大力进行技术创新,着力开发绿色化、智能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中国轧钢技术的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钢铁工业飞跃发展,为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钢铁工业的关键成材工序,轧钢行业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展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在轧制工艺技术进步、装备和自动化系统研制和引领未来钢铁材料的开发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中国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发展,中国已经建设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轧钢生产线,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国际上最先进的轧制技术,具备了轧钢先进设备的开发、设计、制造能力,一大批国民经济急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材产品源源不断地供应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必须尽快掌握世界上的最先进的轧钢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是必须的。改革开放以来,以宝钢建设为契机,中国成套引进了热连轧、薄板坯连铸连轧、冷连轧、中厚板轧制、棒线轧制、长材轧制、钢管轧制等各类轧制工艺技术以及相应的轧制设备和自动化系统,开始了轧制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步。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中国快速掌握了轧钢领域的前沿工艺技术;通过设备的合作制造以及自主研发,中国掌握了重型轧机的设计、制造、安装的核心技术,逐步具备了自主集成和开发建设先进轧机的能力;利用先进的工艺和装备技术,以及严格科学精细的管理,开发了一大批先进的钢铁材料,满足了经济发展的急需,产品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二、钢铁轧制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历程 1.轧钢技术进步依赖于高新技术的应用。近十年来,钢铁轧制的产量和规模在不断增大,其中轧钢技术的进步也取得了长足发展.高新技术在轧钢中的应用赋予了钢铁轧制新鲜的活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中厚板平面形状控制技术和无切边技术在板带材生产上的应用,提高了对板厚和板型的控制能力和钢铁成材率,使得产品的质量档次有了明显的大幅提高.H型钢自由尺寸轧制、型钢的多线切分轧制等技术也在在型钢生产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的技术发展集中在板型、板厚精度、温度和性能的精准控制上,使得钢铁轧制产品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2.电脑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轧钢工艺。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在钢铁轧制中的应用,极大程度上推动着轧钢技术的进步.使用电脑和模型进行配合的金属变形程序转变了传统的轧钢制造工艺,使用电脑对型钢、钢管轧制和板带材进行立体解析和模拟,对于轧钢制造的精度和技术系数的改善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计算机系统还创新和强化了全面检查措施和掌控体系,使得轧钢制造向着更高精确度和高品质、高效率不断迈进.随着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应用,钢铁轧制无论是产品还是生产工艺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性能上也得到了极大的优化. 3.轧钢品种的开发与进步。近年来,轧钢的产品开发也有着新的发展和进步.在冷轧产品方面,高强度、更宽和更薄的产品成为开发的主要方向;在热轧方面,高强度高韧性的管线钢发展很快,目前研发了X80、X100、X120等性能优越的高压输气管线钢.多样化的产品和更加优质的质量是钢铁轧制技术的开发动力,推动着钢铁轧制技术的向前进步与发展. 三、问题与展望 建国60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轧钢行业高速发展,基本建成了工业化轧钢技术体系。大力采用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利用自动化、机械化、电气化手段,快速推进生产发展。但是,在大量生产工业产品的同时,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大量排放。这种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已经超过人类和自然界可以忍受的底线。从技术层面来说,这种发展主要依靠引进、跟跑,真正中国自主创新的技术不是很多。由于缺乏创新,没有特色,各个轧钢厂利用几乎同样的工艺、同样的装备,生产同样的产品,甚至存在的问题也是同样的。企业缺少特色、缺少绝活、核心竞争力不强。钢铁工业的这种无序发展和产能的剧烈膨胀,造成严重供大于求,同质化竞争十分激烈。中国轧钢行业目前存在着的严重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必须大胆创新,努力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让中国的热轧板带厂健康发展。 这就要求工业化的技术体系向生态化的技术体系转变。中国的钢铁行业,中国的轧制行业,尤其需要由工业化的技术体系向生态化的技术体系转变。生态化技术体系的特点是减量化、低碳化、数字化。因此,中国应当依据生态化技术体系的特点,针对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问题,加强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制造,制造绿色”这一生态化、绿色化的大计方针。所谓生态化、绿色化,即节省资源和能源;减少排放,环境友好,易于循环;产品低成本,高质量、高性能。轧制技术的生态化、绿色化特征在轧制过程创新与轧制产品研发上具体体现在下述4个方面,即:“高精度成形;高性能成形;减量化成分设计;减排放清洁工艺”。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突出现代轧制技术生态化、绿色化特征,着力围绕“高精度成形、高性能成形、减量化成分设计、减排放清洁工艺”开展创新研究,解决一批前沿、战略问题和关键、共性问题,推进中国轧制技术的发展。在世界轧制技术的发展中,留下中国人的印记,将是中国轧制科技工作者长期、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大规模的引进、新建轧钢生产线的阶段已经过去,今后的任务是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针对性地改造,通过改造出特色,通过改造出创新,出质量,出效益,出高水平的产品,实现减量化和低碳化。在改造的过程中,要广泛采用信息化技术,将信息化技术的比特世界融于钢铁轧制过程,融于钢铁材料的原子世界,实现轧制过程的实时感知、分析与控制。中国的改造要联合机械制造业、信息产业等相关行业,通过行业的交叉和融合,研究出、制造出与生态化要求相适应的未来一代轧制技术与装备以及信息化系统,为生态化的工艺技术服务。钆钢工业的改造要面向下游产业,与下游产业合作,采取EVI等先进方式为下游产业服务。对于轧钢这个成材工序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这场改造应当是一场群众运动。动员广大群众出主意,提建议,紧紧围绕企业面临的关键、共性问题,进行系统诊断,为生产线的技术改造提出方案。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围绕生态化(减量化、低碳化、数字化)这个核心加强技术改造,在资源、能源、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生产社会需求的高质量、高性能产品,实现企业、国家和社会的平衡、和谐、可持续发展。

复杂断裂带高精度地震采集技术及效果

[收稿日期]2011203216  [作者简介]孙永强(19642),男,2005年大学毕业,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地震采集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复杂断裂带高精度地震采集技术及效果 孙永强,晁如佑,宗晶晶李亚斌,李金莲,付英露 (江苏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处,江苏扬州225007) [摘要]“十一五”期间,江苏油田相继在GY 凹陷的HL 、ZW 和WB 断裂带部署了YA 、ZD 、Z L 和CB 共4块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区域。3个断裂带断层发育,构造破碎,火成岩对下伏地层能量屏蔽严重,地 震资料品质较差;地表条件复杂,激发、接收条件横向变化大。为此,从观测系统、激发和接收3方面 入手开展方法研究,形成了面向目标的观测系统优化技术、以精细表层结构调查为重点的最佳激发参数 优选技术、基于保护高频成分的接收等技术,寻找到了一套适合GY 凹陷复杂断裂带的高精度地震采集 技术系列,达到了落实小断层分布,提高地震资料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复杂断裂带;GY 凹陷;高精度;地震采集方法 [中图分类号]P6311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752(2011)0720088204 为进一步提高GY 凹陷HL 、ZW 和WB 断裂带的资料品质,江苏油田于“十一五”期间相继部署了YA 、ZD 、ZL 和CB 共4块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区域,通过地震采集方法研究和实践应用,最终获得了较高品质的原始地震资料,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效果。 1 采集难点 1)三个断裂带构造破碎,波场复杂,不利于构造的准确成像[1,2]。 2)火成岩分布广泛,屏蔽作用强,影响了下伏地层的成像质量[3]。 3)原有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反射能量弱,断裂带内层位难以追踪,小断层欠落实,影响构造的可靠程度。 4)工区表层结构多变。分为胶泥、流沙和软泥等激发接收区[4];激发岩性变化较快;古河道发育[5],常引起局部地区单炮品质变差。 2 关键采集技术 211 面向目标的观测系统优化技术 观测系统设计原则是每个CDP 面元内炮检距和方位角分布均匀;保证目的层有效反射信息有利于速度分析和成像;确保目标区的有效覆盖次数,使地震资料有足够的信噪比;覆盖次数均匀,有利于构造和岩性研究[6~11]。 在全面分析GY 凹陷复杂断裂带高精度地震采集难点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基于射线理论和波动方程的地震波数值模拟技术,采集参数论证过程中,针对构造破碎、火成岩屏蔽提出基于叠前成像的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概念,根据高精度采集及满足勘探开发不同阶段的需求,采用可变面元技术,并应用照明技术优化采集观测系统的设计。面元的尺寸有4种,分别为10m ×10m 、10m ×20m 、20m ×20m 、20m ×40m 。以YA 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采集方法后评估,优化采集方案。以20m ×20m 面元为?88?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11年7月 第33卷 第7期Journal of Oil and G as T echnology (J 1J PI )  J ul 12011 Vol 133 No 17

热轧板带课程设计

材料成型课程设计 热轧薄板工艺与规程设计 学校:安徽工业大学 姓名: 班级: 型102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1.设计目的及要求 (5) 1.1 设计目的 (5) 1.2制定轧制制度的原则和要求 (5) 1.3原料及产品规格 (5) 1.4Q235A产品技术要求 (5) 2.工艺流程 (7) 2.1 工艺流程 (7) 2.2绘制工艺简图3.轧制规程设计 (7) 3.轧制规程设计 (8) 3.1 轧制方法 (8) 3.1.1 粗轧机组 (8) 3.1.2 精轧机组 (8) 3.1.3 确定轧制设备 (8) 3.2安排轧制规程 (9) 3.3校核咬入能力 (11) 3.4确定速度制度 (11) 3.4.1粗轧机组的速度制度 (11) 3.4.2精轧机组的速度制度 (11)

3.5.1粗轧机组轧制延续时间 (12) 3.5.2精轧机组轧制延续时间 (14) (1)精轧机组的间隙时间: (14) (2)加速前的纯轧时间: (14) (3)加速段轧制时间: (14) (4)加速后的恒速轧制时间: (15) (5)精轧机最后一架的纯轧时间为: (15) (6)精轧轧制周期为: (15) (7)带坯在中间辊道上的冷却时间为: (15) 3.6 轧制温度的确定 (16) 3.6.1粗轧机组轧制温度确定 (16) 3.6.2精轧机组轧制温度确定 (17) 3.7 计算各道的变形程度 (18) 3.8 计算各道的平均变形速度 (19) 3.9 计算各道的平均单位压力P及轧制力P (19) 3.9.1各道次平均单位压力 (19) 3.9.2各道次轧制压力P (20) 3.10 计算各道轧制力矩 (21) 4.电机与轧辊强度校核 (22) 4.1电机校核: (22) 4.1.1 粗轧机组电机校核 (20) (1)温升校核: (22) (2)过载校核: (22) 1)轧制力矩 (23) 2)附加摩擦力矩 (23)

环氧乙烷课程设计任务书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了解化工工艺基本原理、重要工艺过程、设备的构造及工程设计基本内容,初步掌握化工工艺设计的主要程序及方法,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收集和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所掌握的各种技能,通过独立思考和锐意创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化工工艺的设计任务,并通过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形式正确表述。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1、设计题目 4.2/7.2/ 9.2万吨/年环氧烷生产工艺设计 2、设计条件 用N2作为惰性致稳气时的原料气组成 反应器的单程转化率: 12.3% 选择性:73.8% 环氧乙烷的吸收率:99.5% O2中夹带Ar 0.00856 mol/mol,循环排放气中含Ar为12.85%(10~15%,可自行调配),产品环氧乙烷中含Ar 0.00631 mol/mol。 年生产7440小时。 3、设计任务 1)设计方案简介: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进行简要的论述。 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包括工艺参数的选定、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的工艺尺寸计算及结构设计。对反应器和环氧乙烷精馏塔做详细设计计算(包括工艺参数和设备参数)。3)典型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包括典型辅助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计算和设备型号规格的选定。 4)工艺流程简图:以单线图的形式绘制,标出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物流量、能流量和主要化工参数测量点。 5)主要设备工艺条件图: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 6)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任务书、目录、设计方案简介与评述、工艺设计及计算、主要设备设计、设计结果汇总表、参考资料等内容,并附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三、设计时间进程表 时间:2周(11-12周),时间分配大致如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内容与要求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与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与机床夹具的设计。其目的就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与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与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 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2、1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通常定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零件图样、生产纲领与生产条件就是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零件复杂程度以中等为宜,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设计题目,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零件编写出相应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出其中由教师指定的一道重要工序(如:工艺规程中所要求的车、铣、钻夹具中的一种)的专用夹具,并撰写说明书。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考设计指导书,认真地、有计划地、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绘制零件工作图1张。 2. 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1张。 3. 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某一代表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与工序卡片)1套。 4.设计重要工序中的一种专用夹具,绘制夹具装配总图与大件零件图(通常为夹具体)各1张。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2、2课程设计中对学生的要求

高精度轧制(课程报告)

高精度轧制与控制冷却技术 (课程报告) 学号:S2******* 姓名:李宗武 专业:材料加工工程 单位: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伴随着人们环保节能意识的增强,企业越来越重视在生产中运用先进工艺。通过对生产工艺的改善,一方面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能耗,缓解环保压力。轧制技术作为一种传统的加工工艺,过去对于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崛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不少钢铁厂家仍以轧制产品生产为自己的主业;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品种亟待升级,布局调整缓慢,能源环境原料约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在当前这样一个大行业整体萎靡不振的严峻形势下,钢铁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发展战略,积极通过调整来应对困境。对于这些产品以轧制为主的企业来讲,更需要抓住轧制工艺不断优化升级这样的一个有利时机,升级工艺,重回正轨。 轧制过程是由轧件和轧辊之间的摩擦力将轧件拉进不同旋转方 向的轧辊之间使之产生塑性变形的过程。通过轧制可以实现板带材、型材、管材的加工,各类材料对于轧制流程设计、设备构成、轧制精度有着不同的要求。以在生产中所占份额较大的板带材的轧制为例:板带材在深加工中往往冲制成各种零部件,高的材厚度精度、优异的板形会降低冲模损耗,延长其寿命,同时,高精度板材在深加工过程中相应工件切削量也会减少,极大节约了原材料,减少了对于矿石能源的依赖。可见,总结各种可以提高轧制精度的方法并逐步应用到生产中去,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次课程报告中,我将在课下查阅介绍轧制工艺新进展的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课上朱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对当前阶段轧制技术的发展特点加以介绍,以期为一些

中厚板轧制规程设计课程设计

前言 板钢轧制制度的确定要求充分发挥设备潜力、提高产量、保证制度,并且操作方便、设备安全。合理的轧制规程设计必须满足下列原则和要求:在设备允许的条件下尽量提高产量,充分发挥设备潜力提高产量的途径不外是提高压下量、减少轧制道次、确定合理速度规程、缩短轧制周期、提高作业率、合理选择原料增加坯重等。在保证操作稳定的条件下提高质量,为保证钢板操作的稳定,要求工作辊缝成凸型,而且凸型值愈大操作愈稳定。 压下规程是钢板轧制制度中最基本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关系着轧机的产量和产品的质量。轧制制度中得其他内容如温度制度、速度制度都是以压下制度为核心展开的。反过来,温度制度、速度制度也影响到压下速度。

目录 1·制定生产工艺和工艺制度………………………………………………………… 1·1制定生产工艺流程…………………………………………………………… 1·2制定生产工艺制度……………………………………………………………2·压下规程制定…………………………………………………………………… 2·1坯料的选择……………………………………………………………………… 2·2确定轧制方法…………………………………………………………………… 2·3轧制道次的确定,分配各道次压下量………………………………………… 2·4咬入能力的校核…………………………………………………………………3·速度制度确定…………………………………………………………………………4·温度制度确定…………………………………………………………………………5·压下规程表的制定……………………………………………………………………6·各道次变形程度和变形速率的制定………………………………………………… 6.1 变形程度的确定………………………………………………………………… 6.2 变形速率的确定…………………………………………………………………7·轧制压力的制定………………………………………………………………………… 7.1 变形抗力的确定………………………………………………………………… 7.2 平面变形抗力的确定…………………………………………………………… 7.3 计算平均压力p………………………………………………………………… 7.4 轧制压力的确定…………………………………………………………………8·电机输出力矩的制定………………………………………………………… 8.1 传动力矩的计算……………………………………………………… 8.2 附加摩擦力矩的确定………………………………………………… 8.3 空转力矩的计算……………………………………………………… 8.4 动力矩的计算………………………………………………………… 8.5 电机输出力矩的计算………………………………………………… 8.6 电机额定力矩的计算…………………………………………………9·电机的校核………………………………………………………………… 9.1 主电机能力的限制…………………………………………………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制药工艺课程设计 题目: 3.6万吨/年氯苯车间分离工段工艺设计 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 专业班级:制药071班 学号: 5 8 0 1 3 0 7 0 3 0 学生姓名:晏金华 起讫日期:2010-10-25—2010-12-20 指导教师:杜军职称:副教授 学院审核(签名): 审核日期:

说明 1.课程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经专业学科组审定,下达到学生。 2.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独立完成课程设计。 3.本任务书在课程设计完成后,与论文一起交指导教师,作为论文评阅和课程 设计答辩的主要档案资料。 一、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 风;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查阅资料、运算和绘图等)的能力及分析解决专业范围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工工艺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得到工艺设计方面的基本训练. 2.在课程设计期间,要求学生遵守设计纪律和考勤制度。 3.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严格的作风和认真负责的 态度,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设计任务书,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学生所完成的设计,应体现设计方案正确、工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并参考文献资料,结合生产实际,尽可能吸收最新科技成果,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争取使设计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二)课程设计内容—1万吨/年氯苯车间反应工段工艺设计 1.设计说明书内容 (1)总论 ①设计依据;南昌市东北郊xx厂,厂内现有氯碱车间,可提供Cl ;且具备 2完善的公用工程系统。即可供最低-15℃冷冻盐水,20℃(平均)工业上水及 0.6MPa的蒸汽。 ②氯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用途),国内外氯苯生产发展概况; ③氯苯生产方法简述及论证; ④生产流程的选择及论证: (2)产品规格,主、辅原料规格及来源情况 (3)生产工艺流程说明 按生产工艺流程说明物料经过工艺设备的顺序及生成物的去向,物料输送及贮备方式,同时说明主要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力、流量、配料比等。 (4)物料衡算 ①根据生产规模及其特点确定年生产时间(h)、单位时间产量及计算基准; ②物料衡算:选定计算方法,对车间所有有变化的过程及设备(或系统),按一定顺序和计算步骤,逐个进行物料衡算,确定每股进、出料的组分、流量及百分比含量。要求及时整理计算结果,对每个过程设备列物料平衡表。 (5)列表: ①工艺条件一览表; ②生产控制一览表; 2. 图纸内容及张数:反应工段工艺流程图,1张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 一、数控车床加工工艺 1.1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特点 (2) 1.2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容 (2) 二、图纸的分析及工艺处理 2.1 工艺分析 (2) 2.2 工艺处理 (3) 2.3 选择设备 (3) 2.4 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 (3) 2.5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线 (3) 2.6刀具选择 (3) 2.7切削用量选择 (4) 2.8数控车零件程序清单 (7) 2.9数控仿真截图 (8) 三、数控铣床加工工艺 3.1 零件图工艺分析 (9) 3.2确定装夹方案 (10) 3.3确定加工顺序 (10) 3.4刀具选择 (10) 3.5 切削用量选择 (13) 四、主要加工程序 4.1 确定编程原点 (13) 4.2 机床的选择 (14) 4.3 数控铣XKG-028零件程序清单 (14) 4.4 数控仿真截图 (18) 五、设计总结 (19) 六、参考文献 (20)

一、数控车床加工工艺 1.1、数控车床加工的工艺特点 数控车床加工与普通车床加工在许多方面遵循的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数控车床加工自动化程度高,控制功能强,设备费用高,因此也就相应形成了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的自身特点。 1.2、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容 (1)选择并确定适合在数控车床上加工的零件并确定工序容。 (2)分析被加工零件图纸的数控加工工艺,明确加工容与技术要求。 (3)确定零件加工反感,制定数控加工工艺路线,如划分工序、安排加工顺序等。 (4)设计数控加工工序,制定定位夹紧方案,划分工步,规划走刀路线,选择刀辅具,确定切削用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工差等。 (5)数控加工专用技术文件的编写。 二、图纸的分析及工艺处理 2.1、工艺分析 轴类零件是机械加工中不可缺少的一类零件,在机械装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艺分析是数控车削加工的前期工艺准备工作。工艺制定的合理与否,对程序编制、机床的加工效率和零件加工精度都有重要影响。该零件右端有两

国内外高精度轧制技术

第二章国内外高精度轧制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 轧制产品尺寸精度的提高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钢材应用部门连续化自动化作业的迅猛发展,除要求钢材的性能均匀一致外,还要求钢材尺寸精度的提高。板带材主要用于冲制各种零部件,因此要求厚度精度高,板形平直,以利于提高冲模寿命和冲压件的精度。板带材除对厚度和板形精度要求高外,由于板带要进行涂镀深加工,因而对钢板表面粗糙度也有特殊的要求。高精度棒、线、型材和管材可以减少加工件切削量。因此,轧制产品的高精度比是轧制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20世纪60~70年代完成了轧钢设备的大型化、高速化、连续化和自动化。80年代以来,轧制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轧制精度、性能,扩大品种,降耗增效,并进一步扩大连续化范围。 我国在高精度轧制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一方面对引进的高精度轧制技术进行消化、学习,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自行开发出一些有关提高产品精度的基础理论和实用的先进工艺及装备,其中有些技术已达到或超过国外的先进水平。但总体来说,由于我国钢铁企业的工艺设备水平落后,高精度轧制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较大的,我国现有轧机90%以上尚达不到国外先进水平。因此,提高我国产品的高精度比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高精度轧制最大的优点是节约钢材,可提高钢材利用率1~5%。 高精度轧制技术最终反映在产品的尺寸精度上,但为了提高产品的尺寸精度,必将涉及到原料、工艺、设备、控制、仪表检测、轧制理论以及生产管理诸方面因素。本书将对有关高精度轧制技术做一个较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第一节热轧板带技术 传统热带轧机以其品种规格全、质量高的优势,仍占据汽车、家电、涂镀层、优质焊管等质量要求高的薄板市场,其新技术主要有: (1)连铸坯的直接热装(DHCR)和直接轧制(HDR),实现了两个工序间的连续化,具有节能、省投资、缩短交货期等一系列优点,效果显著; (2)在线调宽,采用重型立辊、定宽压力机实现大侧压,重型立辊每道次宽度压下量一般为150mm,定宽压力机每道次宽度压下量可达350mm以上; (3)宽度自动控制(AWC),宽度精度可达5mm以下; (4)液压厚度自动控制(AGC),带钢全长上的厚度精度已达到±30μm; (5)板形控制,研制开发了HC、CVC、PC等许多机型和板形仪,可实现板形的闭环控制; (6)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使钢材具有所要求的金相组织和更好的力学性能; (7)卷板箱和保温罩,以减少温降,缩小带钢头尾温度差; (8)全液压卷取机,助卷辊、液压伸缩采用踏步控制,卷筒多级涨缩; (9)无头轧制,将粗轧后的带坯在中间辊道上焊接起来,在精轧机组实现全无头连续轧制。

微地震检测技术简介

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应用 随着非常规致密砂岩气、页岩气藏的开采开发,压裂技术在储层改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微地震监测技术是评价压裂施工效果的关键且即时的技术之一。根据微地震监测处理高精度地反演微震位置,从而预测压裂裂缝的发展趋势及区域,对压裂施工效果进行跟踪及评判,同时也为后期油气藏的开采和开发提供技术指导。 第一节微地震监测技术原理与发展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通过观测、分析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微小地震事件来监测生产活动的影响、效果及地下状态的地球物理技术,其基础是声发射学和地震学。与地震勘探相反,微地震监测中震源的位置、发震时刻、震源强度都是未知的,确定这些因素恰恰是微地震监测的首要任务。微地震是一种小型的地震(mine tremor or microseismic)。在地下矿井深部开采过程中发生岩石破裂和地震活动,常常是不可避免的现象。由开采诱发的地震活动,通常定义为,在开采坑道附近的岩体内因应力场变化导致岩石破坏而引起的那些地震事件。开采坑道周围的总的应力状态。是开采引起的附加应力和岩体内的环境应力的总和。 一、技术背景 岩爆是岩石猛烈的破裂,造成开采坑道的破坏,只有那些能够引起矿区附近的地区都受到破坏的地震事件才叫做冲击地压或煤爆、“岩爆”。对地下开采诱发的地震活动性的研究表明,矿震不一定全都发生在开采的地点,且不同地区的最大震级也不相同,但矿震深度一般对应于开采挖掘的深度。每年在一些矿区的地震台网能记录到几千个地震事件,只有几个是岩爆。在由开采引起的地震事件的大的系列里,岩爆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分支。对矿山地震、微地震及冲击地压的观测具有一致性,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必须区别对待。 二、微地震技术的发展 基于微震监测的裂缝评价技术正发展成为油层压裂生产过程中直观而又可靠的技术。近几年来,国内众多油气田纷纷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积极开展该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工作,广泛用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2011年,东方物探公司投入专项资金,积极开展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研究,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水平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