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五上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上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上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上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上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优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感再滴水穿石给予我彳门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指名说说图上有什么?

2?这是怎么回事呢?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这就是〃滴水穿石”这个成语故事,我们从这一奇观中可

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

页1第

⑴边读边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⑵读通课文,了解〃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

2枪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并说说有关新词的意思。

⑵读文,思考:

〃滴水穿石〃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课文举了哪几个事例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的?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三、扌旨导写字。

四、作业。

1 ?把本课的成语写下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感悟〃启示〃。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齐读课题。

2?回忆巩固,太极洞内的奇观奇在哪?

二、默读课文,交流感受。

1?自读第1自然段,找出描写小洞形成原因的句子。2?读文探究:

A.自由轻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

B.交流阅读感受。

页2第

C.指导朗读。

3?小结:其实水滴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目标专 -,持之以恒,最终就能创造出滴水穿石的奇迹。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滴水穿石带给我们的启示吧!相信有更深的理解!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 ?默读课文第三小节,看看文中介绍了哪些具有水滴精神

的人

⑴画出描写李时珍的句子。

(3)了解《本草纲目》。

四、自学探究,体会写法。

2小组汇报交流

3?总结:三位名人成功的秘诀相同,那就是: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4.拓展延伸,说你收集到名人资料。

五、学习写作方法。

1 ?学习〃雨水〃的例子。

在生活中,雨水同样是水滴,而且速度很快地从高空落下

来,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为什么连一片树叶

也穿不了呢?

(作者就是从正反两方面来举例说明这个道理的,正面列举了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接着,以〃雨水〃为例从反面页3 第加以说明。)

2?再读启示,感受水滴锲而不舍的精神。(出示启示)

六、总结全文。

1?总结全文,学习启示。

2?出示名言警句。

教学反思:

我认为教师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像这样文句浅显而含义深刻的课文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读懂、理解”从而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课堂上,学生表现积极活跃,课堂效果也较好。课前我让孩子{门大量搜集资料,搜集了解资料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课堂上他们合作交谈、合作探究,在这个环节我细化小组合作要求,然给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步骤。在小组中,各个成员能够具体的分工和承担各自的任务,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也有条不紊的进行。课堂中,鼓励学生说话,说完整的话,我在课上让孩子们大面积的汇报,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并结合课文所给的启示多次反复诵读,在读中悟,在读中思,从而完成本课目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22课教学设计

] 《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2.为学生印发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a.课后“资料袋”。 b.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c.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d.两位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一切

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1精编版

2020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1 精编版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滴水穿石”“启示”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3、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三、课前准备:录音、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漫谈理想,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猜猜老师的理想是什么,再说说自己的理想。 2、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起去寻找一把打开理想大门的最重要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用心读书思考你就能找到。 3、揭题读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词通文 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同步示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提出自读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2)读通课文(3)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本草纲目、小贩、迷恋、专利权、自勉、 (先自读,指名读,最后齐读) (2)学生读后说说自己以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理解?然后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学生读课文并评读) (4)说说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第一自然段)(学生回答)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课文除了写水滴的故事外,还写了人的故事,找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写了哪几个人的故事? 2、指导读好“滴水穿石”的故事。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精读训练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竞)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崖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豪)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副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炉火纯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文中“不教一日闲过”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你的积累中,表达相同意思的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顽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滴穿”这个

教案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汪精卫叛国、皖南事变等历史事件;了解张自忠、左权等的英雄事迹;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和内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 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共七大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 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如右上图)。经过八年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全民坚持抗战1.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回答问题: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 夺。 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 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工矿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国 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2.教师讲述:面对出现了新的情况,中 国共产党进行了争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 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 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有哪些? 国民党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共产党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 权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妇女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华侨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文艺成立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22.1 二次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22.1 二次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探索并归纳二次函数的定义;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数学思考: 1.感悟新旧知识间的关系,让学生更深地体会数学中的类比思想方法; 2.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解决问题: 1.让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后,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2. 能够利用尝试求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用数学意识。 情感态度: 1.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培养大家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获得二次函数的定义。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获得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 三、教学方法:教师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具: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1. 温故知新,引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函数吗? 2、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3、我们分别从哪些方面对它们进行了研究?

2. 实际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探究新知 问题1:已知正方体粉笔盒的棱长x ,粉笔盒的表面积为y ,探讨y 与x 有什么关系? 问题2:多边形的对角线数d 与边数n 有什么关系?[1] 问题3:某工厂一种产品的年产量是20件,计划今后两年增加产量。如果每年都比上一年的产量增加x 倍,那么两年后这种产品的产量将随计划所定的x 的值而确定,y 与x 之间的关系应怎样表示?[2]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4-5页,发现书中显性问题,找出隐含问题,提出新问题,并尝试解决,记录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组际交流,确定疑难点。 师生活动:教师或者学生充当能者,对小组共同筛选出的问题、重难点进行部分教学,对关键点进行点睛引导,师生互动,思维接龙,旨在突破难点。 预案:对问题1而言,如果学生不看展开图,直接说出答案,教师可追问:教材上展开图对求面积有什么作用?提醒学生思考展开图问题。如果学生看了展开图,却不知道它有何用?教师可追问:同学们,说一说符号语言y=6x 2中6的实际意义。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同时,对学生讨论的结果作鼓励性评价。如学生的答案是 y=4x ?x+x 2+x 2时,老师务必当众大力表扬:你的答案非常有创意,观察图很仔细,能够灵活利用书上的展开图求解,打破了思维定势,而且对过去学过的基础知识、方法、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进行了整合,变成了自己解决问题的锋利武器,你太有才了!同学们,这个同学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今后很可能成为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对问题2而言,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得到结论,教师用作图法引导:从一个顶点可以作多少条对角线?n 个顶点呢?从所有顶点作出的对角线是否有重复的?如果学生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师也可追问:同学们,说一说符号语言()132d n n =-中12 的实际意义。请同学们先作图,再回答。同时,对他们的解题思路作点评,鼓励他们用不同方法发现规律,树立学习自信心。 设计意图:以粉笔盒为教具,通过对粉笔盒面积求法的探究,不但能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体验成功的机会,对学习产生自信,而且可以培养他们一题多解能力,筛选通法通解的意识。此外,对简单的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既巩固了方程法求函数关系式的思想,又为二次函数概念的形成提供感性素材。 3. 观察式子,形成二次函数概念 问题4:观察: ① y = 6x 2; ② 213-22 d n n =; ③ y = 20x 2+40x+20. 想一想函数①②③有什么共同点? 师生活动:针对问题4,教师追问:同学们,函数关系式①、②、③究竟表示的是哪种函数?能否给这种函数取个名字?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函数的共同点,由此给函数取名。当学生取名困难时,老师可以从方法的角度进行诱导:根据函数表达式与自变量的关系,类比一次函数的命名,让学生对函数y=ax 2 +bx+c 进行命名,引出二次函数概念。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 教案设计 射阳县兴桥小学王立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的新词。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知说理文的特点。4.摘录四字词语和重点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知说理文的特点。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 欢迎老师的方式(致辞、鼓掌、喊口号、自然的表现) 一、构建阅读话题,激发阅读期待。(5分钟) 1、【出示课件】早有耳闻,五(3)班的学生语言积累算得上“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对不对?好,这里有几幅图,看看谁能根据图意说出相应的成语。果然名不虚传!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来同学们经过了长年累月的积累,才有这样的成绩。把你们的成果读一读吧! 2、老师这里还有一幅,再试试!看到这样的画面,听到这样的声音,你想到了哪个成语?看老师书写这个成语(板书:滴水穿石)谁来读一读这个成语? 3、人们通过观察这样的现象,得出了一些思考,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板书:的启示)——“滴水穿石的启示”。 4、请哪个同学来读一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准课文生词,读通课文句子。(10分钟) 1.同学们,要想更快地明白,更好地理解,我们必须把课文读通,读熟,答案自然水落石出了。不知课前大家课文读得怎么样?老师想考考大家。准备一下吧,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多读难句,读通课文。 2.生自读课文,师巡视倾听,随机指导。 3.字——这些字会读吗?(出示生字)【出示课件】 (1)指名读,齐读。范写“勉”,生临写两遍。

(2)[去掉拼音]现在还会读吗?谁来读?再指名读,评价,齐读。出示“给”,这个字会读吗?(gěi和jǐ)大家都读对了,可是这个词语(出示:给予)读——出示[jǐ],正确!齐读两遍。 (3)再次齐读生字。 4.词——词语会读吗? (1)(出示词语)【出示课件】小贩迷恋自勉专利权 本草纲目自谋生计 滴水穿石日雕月琢锲而不舍接连不断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孜孜不倦翻山越岭 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微不足道炉火纯青 自读一遍,谁来读?指名读,评价。 (2)既然课题叫——(滴水穿石的启示),那么请大家再读读这些词语,找找哪些词语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交流:持之以恒、孜孜不倦、接连不断、坚持不懈、日雕月啄、锲而不舍)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好朋友吧!齐读。 (3)这么多词语,我们可不能放过积累的好机会!说说你认识了哪些词语?和同桌比赛谁积累得多。(指名交流:我认识了——)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又积累了这么多词语和成语!再齐读。 三、把握课文结构,理清文章思路。(15分钟) 1、字词难不倒大家,不知课文怎么样?大家可以挑自己想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读通顺了吗?他读的部分与“滴水穿石”有关吗?指名读某一自然段,然后交流(通顺了吗?讲了什么?),随机评价读好的同学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同学。 2、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话果然不错!大家不但把课文读懂了,而且一下子就把中心也找到了—— (【出示课件】“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重要的话。 3、哪些词语是这个“启示”的关键?(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就是“滴水穿石”要给予我们的启示!读词语。能找出这两个词语第一次出现在哪儿吗? (出示第二节)读。 4、大家说得真好!那下面的这个练习相信大家也一定能顺利完成。

22-教学设计公开课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是一样的,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一份直尺不同颜色粉笔 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充分利用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再对问题的解决组织讨论加以解释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方法,养成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课前谈话——情境: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兴趣特长,在体育、艺术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老师想问问大家在课余时间都参加了哪些兴趣小组?(学生畅所欲言) 2、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有关分数乘除法的知识。这节课将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板书:分数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整数四则混合运——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的复习,引起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积极回忆,使学生自然“迁移”过渡到本节课来,打牢基础,以便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教学中切实地复习那些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对学习新知识能提供帮助的旧知识,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数学书上主题图 师:这是笑笑班上本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2、学生独立完成,解决问题。教师重复问题后,要求学生:

滴水穿石教案

读悟启示以文化人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九册语文第22课 二、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单一、被动、接受”的转变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还提倡让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完成学习目标。《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因此,在设计本篇课文时,我紧扣“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这一中心,通过学生仔细朗读去感悟文中的重点词句,从而领悟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为了让学生对中心有更深的体会,课中我安排了“小小交流会”、“智力冲浪”等活动,把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这样安排既是对知识的拓展,又是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最后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得到启示,达到以文化人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比较,体会反问句的用法。 3、理解课文,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并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 四、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滴水穿石”给予的启示。 五、教学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学情调查: 1、你能读准这些词语吗?。 日雕月琢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孜孜不倦接连不断锲而不舍 2、请大家观察一幅图画,出示滴水穿石的画面,让学生用一个词

语概括画面的意思以及所默写词语的近义词。(滴水穿石) 3、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二、精讲点拨 (一)细读奇观,明白观点 抓住“滴”字学习“滴水穿石”的故事 过渡;这一现象可成了今天太极洞里一大奇观。那么这水滴是怎样把石头滴穿的呢?画出有关句子来读一读 A出示:“在这块的石头的上方……奇观”。 指读,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关注? 接连不断,让你感受了什么?(滴了多久?几百年吗?几千年?几万年?仅仅是几万年吗?几万万年甚至更久) 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让你又感受到什么?(时间长了水滴的力量惊人) 几百年过去了——(引读)几千年过去了——(引读)几万年过去了——(引读)这就叫——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B按道理雨水的力量更大呀,可是雨水为什么不能滴穿石头呢?课文中哪段话讲到了雨水?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句子读一读 出示: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大得多。 说一说:雨水因为---------,所以------------。 不是写小水滴吗?作者干吗要写雨水呢?雨水这段似乎和课文没有关系,那可以删除吗?(这是反衬的手法。通过将水滴和雨水的比较更加有力的证明了小水滴的持之以恒,目标专一。)(板书:对比反衬持之以恒,目标专一)

苏教版五上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上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优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感再滴水穿石给予我彳门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指名说说图上有什么? 2?这是怎么回事呢?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这就是〃滴水穿石”这个成语故事,我们从这一奇观中可

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 页1第 ⑴边读边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⑵读通课文,了解〃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 2枪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并说说有关新词的意思。 ⑵读文,思考: 〃滴水穿石〃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课文举了哪几个事例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的?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三、扌旨导写字。 四、作业。 1 ?把本课的成语写下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感悟〃启示〃。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齐读课题。 2?回忆巩固,太极洞内的奇观奇在哪?

二、默读课文,交流感受。 1?自读第1自然段,找出描写小洞形成原因的句子。2?读文探究: A.自由轻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 B.交流阅读感受。 页2第 C.指导朗读。 3?小结:其实水滴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目标专 -,持之以恒,最终就能创造出滴水穿石的奇迹。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滴水穿石带给我们的启示吧!相信有更深的理解!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 ?默读课文第三小节,看看文中介绍了哪些具有水滴精神 的人 ⑴画出描写李时珍的句子。 (3)了解《本草纲目》。 四、自学探究,体会写法。 2小组汇报交流 3?总结:三位名人成功的秘诀相同,那就是: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4.拓展延伸,说你收集到名人资料。 五、学习写作方法。 1 ?学习〃雨水〃的例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22课《爱莲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爱莲说》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激发学生对“莲”意义的探究和爱莲花,爱君子品德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对“莲”意义的探究和爱莲花,爱君子品德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将梅兰竹菊视为笔下的宠儿,但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偏偏喜爱莲花,并以一篇《爱莲说》在文坛名流千古,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千古名篇《爱莲说》。 2.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朗读文章,注意生字的读音 蕃(fán)淤(yū)濯(zhuó)涟(lián) 亵(xiè) 噫(yī)鲜(xiǎn) (2)全班齐读文章,读准字音。 3.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4. 品读莲之“美” (1)解题:“爱莲”指喜爱莲花。说是一种古代的文体,它大多是针对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说说自己的爱好。“爱莲说”就是作者喜爱莲花,它为抒发自己心里的感情而写成的文章。 (2)要探究作者爱莲的原因,我们要先来搞清楚莲有何特点。请朗读课文第一段,并结合句子做具体分析。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是莲恶劣的生长环境,“不染”说明莲花不会在污浊的环境中沾染到污秽。 濯清涟而不妖——莲花在清水中洗涤却并不显得妖媚。 中通外直——莲梗中间贯通外面笔直。 不蔓不枝——莲不缠身藤蔓,不牵牵连连。 香远益清——香气远远传播,越发地清新。

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高高挺立,只能远远观赏却不能玩弄它。 (3)这段话是作者对莲花特点的描绘,而作者在文中还对莲花的特点发表自己的观点,请朗读文章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表明了怎样的观点? 明确:“莲,花之君子者也”说明周敦颐将笔下的莲看成了君子,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莲的形象更是一个君子形象。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了君子洁身自好。 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庄重,对自己拥有的美德不炫耀。 中通外直——象征君子通达正直。 不蔓不枝——象征君子不攀附,独立的品格。 香远益清——象征君子美德远播,美名远扬,还能用自己的美德去影响别人。 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的高洁品格令人敬仰、受人尊重,不可亵渎。 (4)“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世间可喜爱的花不只莲一种,不同的人对不同的花也有着不同的情感,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但文章题目是“爱莲说”,作者在这里说菊和牡丹有何用意? 明确:菊是花中的隐逸者,不与百花齐放,避开春夏,偏偏在秋天绽放,正向陶渊明远离尘嚣,归隐田园。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世人甚爱牡丹,说明大家都追求富贵、追求名利。 莲是花中君子,它不仅不追求名利和富贵,而且能积极投入官场,为民办事,为国效力,对黑暗的官场毫不逃避,勇往直前。 周敦颐爱莲,因为莲如君子;陶渊明爱菊,因为菊如隐者,世人甚爱牡丹,因为牡丹象征富贵,不同的人都通过不同的事物来表达了自己的志向,我们将这种把自己的情感志向寄托在某一物品上的写法,叫做托物言志。文章《爱莲说》借爱菊和爱牡丹来衬托了作者爱莲花,借隐逸者和富贵者来衬托君子的高尚品格。 5.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爱莲之情 像莲花一样具有道德理想的追求,才是周敦颐认可的君子之道,让我们带着对莲花的喜爱之情,一起再次投入到对文章的朗读中,去感受这至真至纯的君子之美吧! 6. 总结:

dianzi22txt-教学设计公开课

传感器的应用 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选修1) 文档内容:传感器的应用 章节:第二章电子控制系统信息的获取与转换第二节传感器的应用课时:共2课时 作者:陈长亚(安徽淮南第二中学)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章第二节“传感器的应用”。本节在上一节“认识传感器”的基础上,以传感器的应用为主线,围绕传感器在精确的科学测量,传感器代替人的劳动、减轻人的劳动强度和疲劳,以及传感器实现人的感觉器官所无法获取的外界信息等方面展开。这些应用说明以传感器是从人们需要出发并得到发展的,传感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同时又对传感器提出了新要求,推动了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从教材的内容编写可以看出,编者的意图是要求老师在教学时应把教学的方向定位在传感器的应用和意义上,而不能过多分析传感器及应用的工作原理。 2.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观察、接触和使用过一些以典型的传感器为信息转换基础的技术产品或装备。比如电视遥控器、自动门、空调、条形码扫描器等技术物品,学生对这些技术物品所形成的感性认识,一方面

为本节内容的教学奠定了有利的学习基础。同时,由于学生对传感器的基础性作用和价值知之甚少,这也就为本节内容的教学提供了目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常见传感器在工业、农业、医疗、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对传感器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 (3)能够对具体技术中的主要传感器应用种类做出分析。 (4)能够分析传感器在电子控制系统的作用,并能对电子控制系统的用途做出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熟悉的常见传感器应用的案例分析,知道传感器的作用。 (2)通过具体传感器应用的实例,分析电子控制系统的用途。 (3)经历传感器电子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过程,学会简单的技术安装调试方法,进一步提高技术试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课程的学习领略传感器的奥秘和神奇,形成对传感器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 (2)形成从传感器的角度分析、看待现代技术发展的意识。 (3)在技术试验中培养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 (4)激发热爱电子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本课生字,区分多音字“给”,通过多种方式理解“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3.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明白奇观形成的原因,学习 4. 梳理文本脉络,感知说理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梳理课文脉络,感知说理文的表达。 课前准备:说理文的微课。 教学形式:模拟课。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课题。 1.课前,我们来玩个看图猜成语的游戏。看—,你来,对了,这是亡羊补牢,这幅呢?恭喜你猜对了!是滴水穿石。水是柔性的象征,石是刚性的代表,滴水竟然穿透了石块,这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哪位同学来提醒大家要注意的笔画。对,滴字的右边的同字框里面是“古”。(用红笔写“古”)看来,这是一滴来自远古的水,难怪它能够“水滴石穿”呢。 二、检查自学,交流成果。 1.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完成了《悦读日志》,接下来,我们就在小组内交流你的预习收获吧! 自主互助学习一: (1)小组内分享交流预习收获。 (2)提出问题,先试着在小组内交流,不能解决的记录下来,再全班交流。 2.明白要求了吗?开始吧! 3.哪一组来汇报你们会读的生字?好,请你们来!

你们读得这么好,我想问问,你们注意哪几个生字的读音?是啊,“琢”是翘舌音,“给”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ji yu”,意思是也是“供给、供应”。我们一起读“给予”。 4.会读生字,这些生字你会写吗?哪一组来说说你们觉得最难写的字? 请你们这一组。你们想写“勉”字时要注意些什么?大家都关注了这里竖弯钩的写法,老师送给大家一句口诀:“竖弯钩,宽而平,稳稳托住力。”(范写“勉”)我们一起再来写好这个字。 其他组还有补充吗?你想提醒“谋”,要想把这个谋字写漂亮,谋这个字是左窄右宽,左低右高,汉字就是这样高低错落才美观呢。 请同学们在书上描红。 5.这一课的四字词语比较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书后练习三的词语。理解的词语不说了,把不理解的提出来吧! 你们小组不理解“锲而不舍”,哪一组来帮助他们?是的,就是说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说说你们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吧?嗯,除了联系上下文,还可以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这个成语中,锲,就是雕刻;舍,就是停止。明白这两个字的意思,那整个成语的意思就很明了了。 第三题中还有哪些词语也是说的这个意思?你有一双语文的眼睛,嗯,像滴水穿石、日雕月琢,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都体现了坚持的力量。 6.同学们的字词都学得很好,那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朗读课文。 二、梳理脉络,明确“道理” 1.通读了课文,我们再看看课题,你觉得这篇课文主要和我们讲什么?正如这位同学所说,主要讲启示。启示也就是道理(板书:道理)。这就是一篇说理文。 2.还记得我们在四年级学过的一篇说理文吗?对,就是《说勤奋》,你的记性真好。请看这段视频。(播放关于说理文的微课) 3.通过刚才微课的学习,对你学习说理文有什么启发? (1)是的,我们要读懂讲的什么道理,怎么讲道理的。(板书:是什么怎么讲)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90分) 1. (3分)按拼音写汉字 xuán wǔbān bógù yōng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6分)查字典填空。 “善"字音序是_______,音节是_______“善”学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善良;②友好;③和睦办好; ④易于。请给下列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善后_______ 善行_______ 善变_______ 友善_______ 3. (3分)请为划线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①成串_______(A.chuàn B.cuàn) ②践爪_______(A.zhuǎ B.zhāo) ③蛟龙_______(A.jiāo B.jiǎo) 4. (3分)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轻松—_______ 粗糙—_______ 冷清清—_______ 5. (3分)选择合适的词义填空(只填序号) 特别:①不一般,与众不同;②格外;③尤其。 A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_______

B我喜欢去爷爷奶奶家,特别是在夏天。_______ C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_______ 6. (5分)综合表达 小朋友们,秋姑娘带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来到人间。请你用几句话赞美这美丽的秋天。相信你一定会写得很精彩。 7. (6分)写出反义词 前进—_______ 成功—_______ 高空—_______ 美好—_______ 专心—_______ 坚持—_______ 8. (8分)形近字组词 徽_______纲_______谋_______贩_______ 微_______刚_______媒_______饭_______ 9. (10分)我会补全下列词语,并用找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三心_______ 微不_______ 炉火_______ 坚持_______ 锲而_______ 崇山_______ 孜孜_______ 半途_______ 持之_______ 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_______

22课一个新家冀教版教学设计

22课一个新家冀教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鹰、粪、酸、灌、摩”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窝、残、粪、颗、肥、壮、趣、帽、刺、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出示课件:大树) 生:大树。 师:这样枝繁叶茂、生意葱茏的大树,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生:乘凉、美化环境、减少噪音、提供氧气…… (找4—5名学生回答)

师:是啊,大树能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的好处,它不愧是保护自然环境的卫士,是人类的朋友。可是,当绿色渐渐隐退,生命慢慢逝去的时候,这样一棵枯死的大树(出示课件:枯树),还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吗? 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一个新家》。(出示课件:课题)(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这个家里都有哪些成员?一边读一边把他们划出来。(出示课件) (学生自读课文3—5分钟)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读的特别认真,勾画的也很仔细。请大家告诉我,这个新家里都有谁? 生:啄木鸟、小松鼠、猫头鹰、林貂、草莓、木耳、蘑菇 师:这么多小动物、植物都住进来了,那,谁是最先住下来的? 生:啄木鸟。(出示课件) 师:啄木鸟为什么住在这啊? 生:“啄木鸟就爱住在树洞里” 师:看来啊,这棵枯死的大树为啄木鸟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家。 师:紧接着住进来的是谁? 生:小松鼠。 师:是什么样的小松鼠? 生:活泼的、灵活的、跳跃的…… 师:你是从哪发现的? 生:小松鼠的大尾巴闪了一下 师:瞧,就是这样的,(出示课件)多么灵活的小松鼠啊,你都来不及和他打个照面,只看到了它的大尾巴,谁来读一读?

五年级下Lesson22_教学设计

Lesson22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 Just practise 本部分内容设计旨在使学生深入理解、巩固操练、听说读写核心内容What' s wrong with you? I have a fever and a headach理解、听说、认读Can I go to school tomorrow? No. You should take some medic ine / take a good rest / drink more water. 综合使用所学,模拟医患间的交流,拓展词汇,丰富表达。 2. Just write 本部分要求学生听说读写以下词汇:wrong, with, head, face, ear, arm及以下句型:Wha' w rong with you? I have a headache学生在四线三格中中书写单词的时候,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用新词造句,在具体语境中更好地理解新词。 3. Let ' act 本部分是医患间的情景对话,对话围绕目标语言Wha' w rong with you? I have a bad headache / cold / stomachache / fev展开,拓展了问路情节。通过创设的语言情境,采用学生间合作表演对话的形式,培养学生综合使用目标语言及以往所学相关内容,询问他人及表述自身身体状况的水平。 4. Let ' chant 本部分设计的是含有o的韵律诗,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自然拼读的方法,尝试朗读, 感受押韵,培养语感,初步总结o的发音规律。 主要目标语言: What' wrong with you? I have a fever and a headache. Can I go to school tomorrow? No. You should take some medic ine / take a good rest / drink more water. 二、课前准备 1. 准备教学音频、教学课件、教学挂图、词汇短语卡片。 2. 2019FIFA世界杯比赛中,内马尔等球员受伤的片段剪辑录像。 3. 准备医生帽子、白大褂、听诊器、压舌板等实物或玩具模型、药品图片,作 为表演的道具。 4. 以ot为韵脚的单词卡片:hot, pot, not, shot, got等。

滴水穿石的启示公开课教案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城区三小林燕琴 一、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抓住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3、了解本课运用典型事例、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4.略读《主题阅读》中《当代神农氏》《一只巴掌拍响人生》《提灯女神》,感受他们的“滴水穿石”精神,深化主题。 二、教学内容 《滴水穿石的启示》《当代神农氏》《一只巴掌拍响人生》《提灯女神》 三、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的“滴水穿石”精神。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很多名胜古迹,它们有的供人观赏,有的使人增长知识,有的能让人懂得做人办事的道理,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安徽广德太极洞观赏一处奇观。 2、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从图上发现了什么?你想到了哪个成语?(板书:滴水穿石) 3、人们通过观察这样的现象,得出了一些思考,这就是今天我

们要学习的课文(板书:的启示)——“滴水穿石的启示”。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滴水穿石”给人启示的句子。 三、探究“奇观”形成原因 过渡:实现美好的理想要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为什么会给我们这么重要的启示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一探究竟! 1、谁来说说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么形成的呢? 2、抓重点词进行交流。(谁来说说哪些词能体现出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小结:的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滴水能穿石也绝非一日之功。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更多)滴水穿石成就了太极洞内这一大奇观。 四、明确“观点” 面对如此奇观,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呢? 五、解读事例,深化主题 (一)文本事例,解读“主题” 过渡:是啊,这小小的水滴,滴穿的是石头,滴出的是精神。让我们一起去“解读事例”,和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一起经历磨难,验证观点。 1、根据提示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从哪里感受到人物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课件出示学习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版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实录及反思 师:给大家一个机会,当着这么多老师的面推销一下自己,谈一谈自己的理想,谁来?(板书:理想) 生:我的理想是成为比尔。盖次那样的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留下浓重的一笔。 生: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医生,为所有的人根除疾病的痛苦。 生: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文学家,用我的笔去描绘世间最美好的事物。 师:同学的理想真伟大,出示图片,今天老师就送给大家一把能打开 理想之门的钥匙,好好看看,在哪里见过,你对它了解多少?

(反思:这是导入部分,让学生用推销自己的方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一下了激起了学生对话的兴趣,而理想正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话题,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生:这是一块特殊的石头。 生:这是书上的一幅图 生:这是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出示一句话: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 问,仔细地读,细细地品味,告诉同学们,这块石头有什么与众不同? 生:这块石头状如卧兔 生:这块石头中间有一个光光滑圆润的小洞。 生:这块石头不但状如卧兔,而且中间有一个光光滑圆润的小洞。 师:你将来一定能做一位出色的领导,因为你从小就学会在别人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你看你的回答多完整。(众笑)

(反思:文本在对话中的角色是什么,我认为在学生思维受阻,发言没有深度时借助规范的文本语言一定能帮学生打开思路,这一教学环节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师:哪位大力士将这块石头变成这个样子的呢? 学生齐答:小水滴 师:惊讶,小水滴力量是那么的小,怎么可能把石头雕成这个样子的呢?老师不信,除非你们能在书上找到内容告诉我这位大力士就是小水滴? 生:默读课文,(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 生:回答(老师相机出示)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着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头滴穿。 师:你们的回答,老师有点相信了,其实这两部分内容老师也读了好几遍,我对“接连不断、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