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信息化建设促教学管理水平提升-2019年教育文档

以信息化建设促教学管理水平提升-2019年教育文档

以信息化建设促教学管理水平提升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教学管理的压力日渐增大,对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4年起,学校开始推行学分制,配合学分制改革,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亦随之启动。然而,老旧的设备、低端的管理软件、传统的管理方式远远跟不上学校跨越式、大踏步的前进步伐,效率低、管理难、灵活不足、资源耗费严重成为教学管理中的大问题,尤其在学生选课、教师登录考试成绩、教务处排课排考等时间段,这种信息资源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硬件设施及相应管理技术已无法满足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教育部“十二五”规划中“本科教学工程”的目标,校院二级管理、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大类招生等已成为高校本科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更好的实施与推进“本科教学工程”,需要对包括硬件设施、软件支持、管理技术在内的相关资源进行全面的建设或重构,否则将无法实现改革目标。

一、教学信息化平台的整体框架

教学管理早已摆脱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各大高校都已进入信息化管理时代。西南科技大学也不例外,从2004年外购的金窗管理软件,到2006年自主研发的管理系统,到2008年外购的正方管理系统,学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单一的管理软件无法涵盖管理的方方面面,更加无法充分实现管理

者先进的管理理念。2010年起,学校开始对教学管理体系进行改造,搭建了一个功能更加齐全,性能更加稳定的全方位教学信息化平台。所谓全方位教学信息化平台,指在一个统一而高效的底层硬件平台上,运行各类个性化管理服务软件,将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校院两级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服务工作有机整合的综合性管理服务平台。平台包含物理共享服务层、管理控制中心、应用服务层和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四个层次(如图1所示)。其中,物理共享服务层和管理控制中心属于底层硬件基础层;应用服务层是具有强扩展能力的软件集合层,学校可随时根据发展,自主开发个性化软件或集成专业软件;信息交流平台以本科教学信息网的形式存在,是整个教学信息化平台的外部表现,也是学生、教师及教学管理工作人员使用教学信息化平台的途径。

全方位教学信息化平台,不仅仅支持管理工作,更加注重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软件支持,实现了学生与教师的信息交流,加强了学校的本科教育教学宣传,增强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图1 全方位教学信息化平台整体框架

二、教学信息化平台底层的技术实现

近年来,教务处教学信息化建设中心(后简称信息中心)经过一系列的考察、验证与对比,最终决定采用“虚拟化”技术对整个教学管理硬件基础设施进行彻底的重新构建,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低效状态。“虚拟化”技术是广泛应用于通讯行业的新

兴技术,该技术可以最大程度上整合优化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信息中心率先将“虚拟化”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且根据自身特点使用了符合高校运行实践的信息化解决方案――“PowerEdge R710/R810服务器+EqualLogicPS6010存储+vSphere虚拟软件”,这一解决方案形成了教务数据“私有云计算中心”,整个信息化系统科学优化、应用系统高效整合、维护管理合理简化、资源消耗受到严格控制,使得我校教学信息整体水平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通过对近几年采用“虚拟化”解决方案后系统数据的分析

发现,整个系统的整体空间规模缩减,整合后的设备机柜空间只有之前的15%,面对未来5年的发展,不需要扩建新的数据中心机房,拓展了发展空间并移至网络中心中央机房统一托管,降低了管理成本,也提高了硬件安全性。硬件购置成本降低,2节点虚拟化环境软硬件共花费17.6万,运行了16台虚拟服务器,按照2万/台采购价格,硬件采购成本降低45%。性能提升了20-30%,例如教务系统排课时间缩短了40%,学生选课期间拥堵现象明显好转,数据库拖死情况大幅度减少。节省了电力成本,电力消耗是以前的20%。实施虚拟化基础构架后,系统管理得到了极大的简化,技术人员的维护工作量是之前的20%。利用“虚拟化”方案,服务器硬件设备利用率是以往的7-8倍,学校可以对各个应用系统实施动态冗余管理,提升了系统可用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强化了系统安全。在利用该解决方案搭建的资源框架上,教

务处进行了一系列的应用开发,为实现全方位的教学信息化平台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三、软件开发与集成进一步完善教学信息化平台服务功能

为使整个信息化平台更好的服务教学管理工作,除将基本的管理软件包括教务管理系统、实验预约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等纳入平台内,学校还不断根据管理实践需要改革创新,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教学管理与服务的应用软件,这些极具特色的个性化软件,是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所有应用软件被统一整合到在教学信息化平台上,方便师生查询使用,方便管理人员统一调配资源,充分体现了学校教学管理“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管理理念,使得全方位教学信息化平台立体化、多面化。

1、利用实验技术项目申报系统提高项目申报工作效率

实验技术项目申报系统是学校自行研发的管理软件之一,该软件将项目申报工作的整个流程信息化,从项目的申报、研发过程、成果上报到项目的专家评审都集中在系统中完成,打破原来的申报时间及评审时间限制,项目申报者可随时提交项目申请,等待专家审阅,更加符合科学研究的实际规律,给申报者更自由、充足的准备时间和发挥空间。申报成功的项目可及时上报阶段性成果,同时接受专家的评审,真正实现了项目申报、审核、验收、结题工作的过程化管理。全过程实现无纸化、信息化及网络化,避免了纸质材料繁琐的递送过程,绿色环保,整个流程精炼简化,操作过程简洁严谨,方便了项目申?笳摺⑵郎笞?家及管理部门,

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三方面的共赢。同时,该软件将很快应用到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工作,使该软件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2、教师业绩系统为教师全面提供业绩查询服务

教学工作量计算、审核,教师教材、专著等出版物审核认定,教学良师、名师的评定,教师业绩已经成为教师、学院和学校最为关心的数据之一,也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务处与网络中心合作研发的教师业绩系统,教师可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业绩内容,由教学质量科进行数据的审核,而后记入数据库,在年终考评、聘期考核、职称评定等阶段均可在第一时间为教师和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业绩数据,免去了纸质报送,反复审查和重复统计的烦恼。

3、学业预警查询系统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学生学业进程咨询

此系统帮助学生及学生家长通过互联网了解学生在西南科

技大学就读本科期间的学习状况。系统根据学生修读专业的培养方案,判定在各学年学期学生应当完成的学分和实际取得的课程学分之间的差距以评定学生修读课程的进度。如果学生获得学分不足,无法保证按时毕业的,系统予以警示,学生及学生家长可根据警示内容及时与学校沟通,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或提前做好办理降级或延长学习年限的准备。该系统加强了学生、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及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与学习进度,促进三方面的沟通,减少矛盾冲突,是学生家长参与学生学习管理的重要渠道,也是其了解学校的又一个重要窗口。

四、信息化平台对教学管理的促进作用

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要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服务质量。伴随着信息化平台的不断完善、改进与升级,我校教学管理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管理软件研发推动管理流程再造

好的管理软件不在于开发技术水平的高低,而在与管理思想的先进。因而每一次管理软件的研发本身就是对管理流程的一次梳理和规范,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完善软件功能模块就是管理方法与管理水平的一次提升。配合着管理软件的研发,不但是信息化程度的深化,更是管理思路的革新。

2、教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推进二级管理改革进程

随着我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校级集中管理的难度加大。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行管理需要,实行二级管理势在必行。下放管理权力,规范管理行为,实现管理重心的下移,有利于提高整体办学效率,有利于提高院(部、中心)的自主?嗪椭鞫?性,有利于提升工作积极性,增强参与感,使教育教学目标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教学管理的二级管理模式构建是二级管理工作的重点。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整个传统教学管理体系进行结构重组,对教学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整个过程不仅仅是管理方式的改革,更是管理思想的变革。

为实现教学管理的二级管理体系构建,教务处的基本思路是

通过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改造和优化,实现教学资源的重新分配,从而促进校院二级管理体系的完善。在二级管理改革工作的开展中,教务处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优化教学管理组织结构,通过工作分析,明确各层级权利义务;分析现有教学资源,对全校的教学场地、师资配置等进行分级、分层次的资源调配;同时,为搭建教学管理的二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支持;重新梳理管理流程,优化管理办法,建立适应教学管理二级管理体系的监督协调机制。目前,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包括选课、排考、教学任务下达、停调课等多项具体工作都已实现部分下移。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更多的管理工作和管理职责将有序的实现二级管理。

3、利用全方位教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立应急机制应对突发事件

近年来,几次大型的突发事件,如03年非典型性肺炎流行、08年汶川大地震、09年H1N1甲型流感,都对高校的正常教学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结合近年来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与教训,利用全方位教学信息化平台的搭建,教务处逐步建立起一套教学运行弹性管理模式,在该管理模式下可较好的将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与常态教学运行管理相融合,既能保障日常教学正常运行,又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教学运行弹性管理模式思想指导下,教务处在课程设置、课表编排,行课规则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调整与优化,例如:前后半期制,五天行课制,上课时

间段的调整,规整课程合班规则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以建立既能保障日常教学正常运行,又具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教学运行弹性管理模式。当突发事件出现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影响最小的应急预案,同时初步推行的互联课堂计划及移动学习平台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方式和学习途径。

五、结语

教学是高等学校的核心使命之一,教学信息化建设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其建设水平已成为衡量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内涵,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资源有效利用,扩大教育覆盖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新时期高校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连续性建设过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且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我校正处于发展上升期,教学管理必须时刻保持持续发展的前进步伐,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为师生服务。完成“十二五”规划中的“本科教学工程”工作是现阶段学校本科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为“本科教学工程”服务是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推进二级管理改革、施行大类招

生、制作与发布有一定影响力的高质量教学资源,这些改革措施都需要信息化技术提供更好的支持、辅助与支撑。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相信教学管理水平将会更上一层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