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辩论 都市化有利于不利于人类发展

辩论 都市化有利于不利于人类发展

辩论  都市化有利于不利于人类发展
辩论  都市化有利于不利于人类发展

正方:马来亚大学都市化有利于人类发展

反方:耶鲁大学都市化不利于人类发展

主席:朋友们好!欢迎各位收看99国际大专辩论会。今天是A组的第一场半

决赛。辩论会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在规模和影响上都在不断地扩大,而且各大

洲都已经有名校派队参赛。我想这不仅是“辩论”的勉力,也是华语的硷力,同

时也是华夏文明的勉力。朋友们,刚才我们提到了文明,今天我们的辩题就和

文明相关。我们都知道,都市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和标志。历数人类发展史,似

乎每一段辉煌的文明都和城市密切相关,比如雅典、罗马、中世纪巴比伦、君

士但丁堡和唐长安,等等等等。传统的社会学也把人类都市化的程度作为衡量

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准之一,但是在后工业时代的今天,作为都市化可怜的后代们,我们都在忍受着都市的拥挤、污染、嘈杂,甚至冷落。在面临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不得不认真地讨论一下:都市化对人类的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好了,今天我们的辩题就是:正方马来亚大学他们所持的立场是——都市化有利于人

类发展。反方那鲁大学他们所持的立场是——都市化不利于人类发展。双方的

立场是赛前抽签决定的。首先要进行的是陈述立论阶段。我们有请正方一辩陈

瑞华同学陈述观点,时间是3分钟。(掌声)

正方一辩:主席、评委,大家好!人生有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希望与理想,但个

人的能力有限,因此,人就必须群起而居,而聚居就更进一步带来了资源的集中、智慧的密集及文化的交流,这就是所谓的“都市化”。美国的一位著名社会

学家告诉我们,都市化的特性包括生产性、规划性及多元包容性,而所谓的有

利于人类发展就是围绕着这三大特性的相互作用,对人类的精神与物质文明带

来了积极的作用,而它也形成了都市化的持续近似于改庭体制。

第一,都市化的生产性使人类的物质生活从贫乏走向丰足,都市化的专业、分

工以及先进的科技及设施的完善,使我们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了。19世纪的伦敦,20世纪的硅谷告诉了我们,它们充分地为人类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法国巴黎大学的统计显示,都市化的地区生产力为非都市地区的4倍,对

方如何把这生产性理解成为鼓励人类发展呢?

第二,都市化的规划性使人类社会从紊乱走向有序,也因有效的管理和安排,

人类社会的体系越趋完善,我们看到了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法律健全化

及教育普及化,试问如果不是有效的管理和安排,香港又如何能从一个小渔村

发展成为今天

的东方之珠呢?(掌声)

第三,都市化的多元包容性,使人类的文化从初始走向整合,也因此产生了伟

大的精神文明,美国的一位著名都市专家告诉我们,都市化的文化包容性使各

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教育的人揉合在一起,使都市成为一个文化的大熔

炉,也产生了辉煌的文化之光。难道这些没有告诉我们,这其中的一切不正是

我们迈向全球的伟大理想吗?都市不是乌托邦,人类又何曾有过乌托邦呢?人

口集中所带来的交通拥挤等问题,只不过是都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暂时性失调,人类曾经也面对着土地缺乏,使水不足的问题,但荷兰的填海工程以及新

加坡的使水规划不是都成功地解决了种种问题吗?因此,也论证了都市化的持

续改良也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种种弊端。今天,站在这高度都市化的北京市的

土地上,我方要说,都市化这人类发展的大方向,我们是走对了。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感谢陈瑞华同学!下面有请反方一辩高昆同学陈述观点,时间也是3分钟。

反方一辩:刚才对方辩友提到了硅谷,我想告诉对方辩友,硅谷(译音)并不

是一个大都市啊!对于一个事物的定义通常用两种形式,一种叫本质归纳式,

一种叫客观描述式。按照本质归纳式的定义,都市化可以说是大城市在数量。

规模上不断上升的趋势;按照客观描述式的定义,它是指人口、资源、产业不

断向大都市去集中的一个过程。都市化是人类发展的一种模式,它意味着都市

成为投资的中心、发展的重点。我方认为,基于人类发展的经济。社会、文化

教育和生态四个方面的原因,都市化不利于人类的发展。第一,就经济发展而言,由于社会资源总量有限,大城市的数目终究不可能大多,因此缺乏中小城

市的都市在总体上对乡村的辐射能力是有限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早

就提出了城乡二元结构的理论,如果我们片面地发展都市,其结果必然是造成

城乡二元对立,一方面都市的生产过剩,而另一方面呢,广大中小城镇和农村

因为得不到资源而无法发展,步履维艰,从而造成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第二,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就地吸收,不得不涌人大

都市,而都市已经是超负荷运作,承受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君不见在拥挤的

都市公路上,人们往往只闻喇叭声声,不见车轮滚滚,而在都市狭小的住房里,四世同堂的欢乐往往变成四世同室的尴尬,而在农村,由于青壮劳动力长期离乡,本该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现代牛郎织女,却不得不面对你

一鸟我一鸟、你一枝我一枝这样的尴尬局面啊!(掌声)第三,在文化教育方面,都市化使得乡村教育长期滞后的局面难以改善,乡村劳动力素质与都市劳

动力需求的鸿沟无法给以弥补。第四,就生态环境而言,都市化会使生态极限

更易于被突破,生态学的研究表明,污染在都市过度集中的时候,通常会突破

都市的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临界点,从而导致不可修复的永久的生态破坏。都

市化带来的种种问题,如果通过进一步都市化来解决,就无疑是饮鸩止渴,火

上浇油啊!城镇化才是人类发展走出困境的正确思路。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知识经济出现端倪,信息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城镇化的可能性已经得到了进一

步的增强,如果我们能够顺势而动,人类社会的福祉将会进一步地提高。谢谢

大家!(掌声)

主席:感谢高昆同学!下面是自由人的发言时间,我们征求一下双方的自由人

是否要在第一次的发言时间发言?好,首先有请反方的自由人吴淳同学发言。

反自自人:对方洋洋洒洒,可谓对汉语造诣精深,但弄错了一个字“都”字。

《汉语大辞典》解释“都”为大城市。大城市和城市是一回事儿吗?都市和大城

市和城市是一回事儿吗?对方刚才还暗渡陈仓,认为持续改良等城市。都市优

化概念,是都市的题中之意,那么请问对方,都市化是否应该一视同仁地包含

都市恶化呢?(掌声)如果都市有利于人类发展,可否借来一用,解决占世界

人口1/5的中国发展问题。先看都市本身,来到北京说北京,你可曾目睹千万辆自行车汇流成了世界第九大奇观?你可曾体验过公共汽车上1平方米站13

个人前胸贴后背的那股亲热劲儿?你可曾感受过人们在当今拥挤的丛林里,在

渴望幸福的生涯中寻求梦想和现实的差距,总是莫名其妙地感到一种空虚,这

其中的酸楚。困惑、优虑、责任,您体会到了吗?(掌声)

主席:好,吴淳同学在下面的发言时间还剩21秒。下面有请正方的自由人胡

渐彪同学发言。

正自由人:我希望有足够的时间针对对方自由人和她的立论做出攻击。对方自

由人犯下两个错误,第一,概念错误,她把都市化这个字剖开来用错误观点去看,都市化这个词源于西方的学术研究,所以我用英语来说那叫“organisation:”,(掌声)翻译过来可以叫“城市化”,也叫“都市化”。而对方这

种强硬地把这个字分开来用另一个角度去诠释,是不是有点误导概念之嫌呢?(掌声)第二个错误,对方辩友是在说,他用感性的体验说都市化有流弊,我

方也承认有流弊,但是有流弊就能证明都市化不利于人类发展吗?法制化在进

行的时候,我们也知道有恶法的出现,有恶法出现,就足以说法制化不利于人

类发展吗?(掌声)谢谢大家!

主席:感谢胡渐彪同学!下面的发言时间还剩44秒,请注意。好了,下面要

进入的是盘问环节。首先有请反方的二辩唐海燕同学向正方一次提问,正方的

回答时间是1分3O秒。

反方二辩:我想请问对方三辩同学,逆都市化对人类发展的意义何在?

正方三辩:对方问我们逆都市化对人类发展的意义何在?然而我们今天要讨论

的却是都市化对人类的发展究竟是有利还是无利,而不是逆都市化。我们知道,都市化对人类的发展是有利的,因为它的生产性、规划性以及多元包容性,让

人类得以百花齐放,让人类的文明得以绽放啊!(掌声)

反方二辩:我想请问对方二辩同学,发展中国家都市化的进程是否具备发达国

家都市化进程展开时的社会条件呢?

正方二辩:对方说发展中国家没有发达国家那样的条件,实在是太小看发展中

国家,这种心态能为大家接受吗?为什么发达国家能,而发展中国家就不能呢?(掌声)再说,发达国家刚开始的时候难道就没有碰到问题吗?碰到问题难道

就叫他们放弃吗?如此容易气馁,人类的发展如何前进啊!(掌声)?

反方二辩:我想请问对方一辩,优化的城镇和不得不优化的城市,哪一个是发

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战略选择呢?

正方一辩:从不优化的城镇到优化的城镇,这就是整个都市化的过程。今天,

都市化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我们不能以一个静态的眼光来看一个动态的发展,其中对方给我们举出了种种例子,来说明一个静态的都市在某个阶段所产

生的种种问题。但都市化是一个演进过程,我们从没有规划到有规划,从不规

划到规划,这就是一个都市化的过程。对方所犯下的种种错误,最大的就是把

城镇和都市分开来,说城镇化有利于人类发展,但请问,城镇化和都市化怎么

分别呢?如果没有分别的话,是不是告诉我们对方的立论不能成立,而是已经

直接和间接地赞成了我方的立场,就是都市化有利于人类发展呢?谢谢!(掌声)

主席:下面有请正方二辩郑玉佩同学向反方提问。正方二辩:请对方三辩向大家解释都市化带来的生产性、规划性和包容性如何不利于人类发展?

反方三辩:我首先要纠正对方一个常识性的错误,都市化并不等于城市。至于

刚才对方同学说到的都市的种种优点,我们从不否认,都市有一些优点,但是,都市化和都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难道我们说都市存在就是存在着都市化吗?

谢谢!

正方二辩:请问对方二辩,都市化将人才集中,带来集思广益的效果,推动人

类璀璨文明的演进,请问这集思广益是如何成为人类文明的绊脚石呢?

反方二辩:对方同学还是在犯都市化与城市化的概念错误。我方已经指出,都

市是城市的一种,所以这是不能等同的,就像盐碱作为土地的一种物质,无所

谓好坏。可是土地盐碱化呢,就是我们要根治的对象啊!对方同学,你不断地

把都市化和城市化混为一谈,所以才会犯这样的错误,提出这样有问题的问题

正方二辩:请问对方一辩,新加坡从渔村发展到今天的花园城市,请问这花园

城市是有利于人类发展还是不利呀?

反方一辩:我首先要告诉对方辩友,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如果按照您的逻

辑是不是要把整个中国都发展成一个北京市呢?其次,我还想提醒对方辩友注

意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新加坡在发展成花园式国家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工业转

移到它邻近的岛上,甚至在我们中国的苏州还有一个新加坡的工业园啊!谢谢

大家!(掌声)主席:下面有请反方二辩唐海燕同学进行盘问小结。

反方二辩:对方三辩同学对逆都市化可谓知之甚少,难怪对都市化情有独钟。

而事实上逆都市化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根治都市病头痛医头、脚痛

医脚的窘境,从而实现都市与乡村、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今天逆都市化已经

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对方二辩对发展中国家的都市化的条件更是一厢情愿,

告诉我们要发展哪、发展哪,可是这有用吗?这只是空洞的说教。实际上,都

市化从一开始就伴随着对乡村一族依依的情恋,我相信对方同学对狼吃羊的历

史并不陌生,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破坏转嫁也不会视而不见,在当

今力争平等的国际社会里,请问发展中国家要从哪里去立国,又从哪里去转嫁呢?对方三辩完全逃避了我的问题,事实上都是宛如巨人,如果继续膨胀,其

心血管功能将不堪重负,社会上将不得不投入巨额资金,为它来通血管,搭心桥,而众多优质的中小城镇才宛如一批朝气蓬勃的少年,代表着希望和明天。

谢谢!(掌声)

主席:感谢唐海燕同学!下面有请正方二辩同学进行盘问小结,时间也是1分30秒。

正方二辩:刚才对方辩友的回答又犯了三个错误。第一,对方三位都尝试逃避

问题;第二个错误就是以静态的眼光来看一个动态的辩题,今天辩题谈的是都

市化,而不是都市啊!请问这个“化”字到底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还是一个动态的

过程呢?(掌声)对方辩友把着重点放错了。对方辩友所犯下的第三个错误,

就是认为都市化下发展中国家不能做到,只有发达国家才能取得进步,这种说

法实在是大令大家感到气馁了呀!对方的三辩向我们说,都市不等于城市,但

是请问城市的发展难道有一天就不会成为都市吗?对方难道认为北京今天就只

有这么大,将来北京就不能够再发展了吗?(掌声)对方二辩逃避我的问题,

又再次回答说都市不等于城市,但是对方辩友似乎是让我们默认,都市化之下

的确是能够为人类文明难瑰精神带来推动,也是有利于人类发的呀!对方一辩

又告诉我们,新加坡是一个城市,但是我倒不明白了,新加坡这个先进的都市

又怎么会成为对方辩友所说的那样呢?而对方说新加坡有扩大和发展,将它的

工业移向附近的小岛,请问渔乡这附近的小岛是不是就是一种都市化演进所带

来的进步呢?(掌声)

主席:感谢郑王佩同学!下面要进行的是自由人的对话,自由人在对话阶段各

有累计时二分钟,但是每次发言不得超过30秒。首先有请正方的自由人胡渐彪同学发言。正自由人:今天这场辩论赛最关键的一个字眼错误那就是在于都市

化和城市化,请问对方辩友,你们是如何试图要把都市和城市化截然分开的呢,你们的根据到底在哪里呢?

反自由人:对方刚才错误的给我加了一个错误,那就是“organisation”在汉语中

称为城市化,而我们说都市化在英语中叫做metropolis。(掌声)就在您在北

京轻谈神侃都市化的时候,北京已经很累了,北京的包袱已经很重了,您为什

么还要扬汤止沸,推进北京化,北京都市化,让北京吃不了兜着走呢?

正自由人:我想给大家纠正一个概念,刚才说的“0rganizaticrn”这个都市化的整

个概念是指从城镇走向大城市,如果还要走向对方所说的那个所谓的“metroplis”也就是“大都会”这个概念,最城市化基本12ttL就是最都市化的概念了。而且

对方辩友说都市化不利于人类发展,那我想请问对方辩友,都市化使香港从一

个渔村变成了一粒东方之珠,这里的东方之珠是不是就不利于人类发展呢?

(掌声)

反自由人:请对方辩友不要咬文嚼字了,否则我们中国以及人类哪个也发展不了,都市之外还有农村,而中国农村中还有6亿剩余劳动力正是城市化进程中

的关键,四川的打工仔,浙江的弹花郎,安徽的小保姆,辗转南北,川军、湘军、东北军,挥戈东西,请问对方朋友,当他们涌人都市的时候,您认为他们

能找到他们的五彩梦吗?

正自由人:对方辩友,我方完全承认建都市有过渡期的问题,但是有过渡期问

题正如我刚才举的法制化的例子不足以代表说它不利于人类发展,而对方辩友

由此不敢回答我们香港由渔村变成东方之珠的例子是不是有一点说不过

去呢?(掌声)

反自由人:我来跟你说,香港的人口不过1000万,而中国的人口13亿,您难

道为了1000万人口发展而不谈13亿人口的发展吗?

正自由人:我方恍然大悟,连对方辩友都错以为都市化就是不顾大部分人的发

展力。那我就觉得奇怪了,既然都市化使中国出现了沿海14个发展地区,这是都市化带来的成果,那么请问这14个发展地区为何不利于人类发展,请对方辩友给大家论证吧!(掌声)

反自由人:都市化的发展地区都是都市吗?

正自由人:当然并不一定代表都市,因为正如我方刚才所说它是一个动态过程,对方辩友问这个问题是不是有点用静态的眼光看动态发展的嫌疑呢?(掌声)

反自由人:你这个“动态”二字意味着多少社会的骚动与不安哪!大量的民工进

入都市后,发现是都荫例结构,不是他们的教育文化水平所能够承受的,竞争

性就业变成了替代性就业,他们所从事的都是脏、累、低重的职业。请问对方,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他们的生活,是否是生活在都市与乡村的心理夹缝中?您

能说在这场农村包围城市的运动化中,农村的有志青年得到了有利发展吗?

正自由人:这就是所谓的发展背景,请间这些发展背景需不需要用都市化所带

来的规划性和生产性去解决

反自由人:解决什么呢?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脚印,大多数民工不得不

带着失误和迷蒙重返家园。1亿民工用亲身体验为你高歌了一曲都市悲歌,您

听见了吗?您还能说都市化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正确答案吗?

正自由人:我方一而再,再而三地用理性提问了从香港到中国都市化的实例,

对方辩友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用感性告诉我们有过渡期的失调问题。正如我方

刚才所说,有过渡期的失调难道就可以否认它是不利于人类发展吗?这样的逻

辑对方辩友是怎么推论出来的,请对方辩友给大家解释一下好不好?(掌声)

总的来看,对方辩友还欠我们两个回答,第一个针对香港的东方之珠的例子;

第二是针对中国沿海地区14个发展地区的例子,请对方辩友待会儿在自由辩论和自由人剩下的发言时间给我们解释。

主席:感谢双方的自由人!他们的对话既温文尔雅又针锋相对,真是让我们看

到我们所期待的理想化的辩论。好了,下面要进入的是自由辩论环节,在自由

辩论中双方各有累计时4分钟。首先有请正方发言。

正方三辩:首先请问对方,到底香港从渔港变成东方之珠,究竟是如何不利于

人类发展的?

反方二辩:有一个都市就等于是都市化吗?现在我们在进行辩论比赛难道我们

就辩论化了吗?我们这里有灯光,难道就灯光化了吗?对方的逻辑真的很混乱啊!

正方一辩:对方问我们城镇和都市有什么分别,我就告诉对方辩友,从城镇变

成都市就是整个都市化过程,今天对方只看城镇,不看整个都市化,这说的过

去吗?对方要还债呀!请问,东方之珠有没有利于人类发展?(掌声)

反方一辩:请问对方辩友,难道按照你这种东方之珠的逻辑,要把广东省发展

成广东市吗?

正方三辩:对方是否认为香港不利于人类发展。那就让我们放弃香港了吗?

反方三辩:我们说的是都市化不利于人类发展,并不是说单纯的都市不利于人

类发展。对方同学,你们说来说去无非是在说有都市就有都市化,那你们的逻

辑无非是在说人类早已经有知识和经济了,那么人类是不是在一百年前就实现

了知识经济化呢?(掌声)

正方二辩:我更不明白了,为什么都市有利于人类发展,而都市化就不利于人

类发展呢?这个矛盾对方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呀!(掌声)

反方二辩:我方在一辩当中已经告诉你们,只有重点发展大都市才叫作都市化,如果我们有一两个都市就叫都市化,那么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东西都是“化”的话,这个世界会膨胀成什么样子呢?

正方一辩:对方说都市不代表都市化,都市有利于人类发展,都市化就不利于

人类发展,那么这是不是告诉我们吃饭有利于我们的健康,但吃饭的过程就不

利于我刚健康呢?(掌声)

反方一辩:按照对方这种逻辑,我们都生活在现代,那么所有人都现代化了吗?吃饭是个好事情,可是如果你一口就吃个胖子,那对身体有好处吗?(掌声)

正方二辩:所以对方辩友就是告诉我们.那个饭有好处,但是由于怕硬着,所

以就放在那儿别吃了。

反方二辩:我们今天谈的不是饭的好吃,而是一顿一顿地吃,我一顿吃1O碗饭、2O碗饭、3O碗饭,哪怕我吃一大瓶的“吗丁琳”,我的胃还是会很疼的。(掌声)

正方一辩:是谁要对方一下吃30碗饭呢?我们从没说过一措而就,我们是要逐渐地发展都市化,有规律地发展都市化,这就是都市化有利于人类的发展。

(掌声)

反方三辩:对方说来说去还是没有搞清楚都市化和城市化的区别。对方同学,

我奉劝你们回去好好查《汉语大辞典》,我请问对方同学,什么是生态极限啊?正方三辩:对方要我们回答都市化,我想请问对方同学,都市化作为一个国家政、经、文、教中心,究竟是如何不利于人类发展的呀?

反方二辩:按照对方的逻辑,就是城镇会发展成大城市,大城市又发展成都市,这是一个永远不停息的过程,那么以后的未来世界就都是都市了?请问对方同学,您知道什么叫生态极限吗?这会给人类带来多少危害吗?

正方二辩:我方不否认在都市化下有一些流弊,但是这些流弊难道就不能通过

都市化来解决吗?而对方辩友也向我们承认了从乡村到城镇到都市就是一个整

个都市化的过程,他们一直问我们,城市跟都市化有什么分别,是不是自己已

经得到了答案了?

反方二辩:你方的逻辑不是我方的逻辑呀!我方说的是要重点发展大都市才叫

都市化。既然对方同学不知道生态极限是什么,那么让我来告诉你。生态极限

就是生物圈在一定的程度内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可是到污染源达到一定程度的

时候,生态就会造成不可逆的破坏,而大都市如果一建,像对方同学那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陷下去的话,就会突破生态极限,给人类带来生态破坏的不可逆

的变化。(掌声)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今天要重点发展的是大都会,但是还有中型都会及小型

都会,对方只要发展大都会,那么,对于中小型都会你们又作何解释呢?

反方三辩:再纠正对方一个错误,那不叫中型都会,那叫中型城市。对方从马

来西亚来,应该知道马来西亚的事,根据马来西亚的国家发展报道,马来西亚

已经从以发展都市为主转变为以发展中小城市为主,如果都市化像对方说的那

么好,马来西亚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掌声)

正方二辩:中小都市难道就不是都市化了吗?今天我们所说的都市化可不单单

是指对方所说的重点发展。我请问对方同学,都市作为一个国家政、经、文、

教中心,究竟是如何对国家有害的?

反方一辩:我方早就告诉你,是都市化对人类有害。请问你,应该考虑都市化

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广大的乡村呢?

正方二辩:方一直告诉我们是都市化对人类有害,但是却没有向我们解释为什

么都市化对人类有害。再请问对方辩友,如果都市化里面的政、经、文、教都

来发散的话,今天是不是就要将美国的白宫都放到乡村里去了?(掌声)

反方三辩:让我来告诉你都市化是怎么对人类有害的。美国经济学家利普顿在

都市偏向理论中早已指出,都市化使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时候不得不偏向大城市,这就必然导致城乡差另。的进一步扩大。我请问对方,你们所说的都市化

让人怎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呢?

正方一辩:但美国的一位著名都市专家却告诉我们,都市化可以使我们的文化

得以不断地发展,对方又有何解释呢?

反方二辩:对方同学,您的理论可能有些过时了吧?我已经告诉了你们知道有

逆都市化这个概念吗?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逆都市化就是扩散性的都市化的一种,对方不要混淆了。反方一辩:对方辩友搞错了,逆都市化就是把都市产业和资向中小城镇转移,

那叫作城镇化,而不是都市化。(掌声)

正方二辩:请问都市化里面的东西向城镇里面转移,是不是就是发展出另外一

个都市呢?(掌声)

反方二辩:按照对方的逻辑,都市化就是逆都市化,那么这个逻辑当中的反命

题就等于逆化命题了,足球赛当中的越位就等于反越位了,我们不要讨论什么

引进电脑裁判、什么个人裁判,因为这根本就是一团乱七八糟哇!

正方三辩:对方老是跟我们谈生态极限,那么我请问对方同学,环境污染的问

题究竟需不需要都市化所带来的种种规划性和生产性来解决呢?

反方三辩:环境污染当然需要通过城镇化来解决。我请问对方同学,马来西亚

最大的河流流经的是哪一个城市?(时间到)

正方二辩:谢谢对方辩友终于向我们承认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能够通过都市化来

解决,所以我国也是通过吉隆坡这样的都市化来解决问题呀!

正方一辩:对方一直都没有办法来回答我方的问题,就是都市成为政、经、文、教中心,如何不利于人类发展呢?

正方三辩:对方要说环境污染,我想告诉大家,巴黎在实施了空气。清洁法律

之后,整个巴黎的空气就焕然一新了呀!

正方二辩:巴黎是先进国家,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发展中国家如马尼拉、里约

热内卢也能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为什么对?方辩友还这么害怕都市化?

正方一辩:维也纳的二氧化硫己从1978年到1994年下降了8O%,这就告诉

我们,环境污染的问题不能解决吗?

正方三辩:对方要说城市中的人都很冷漠,但英国有位学者告诉我们,成功的

都市都是理性与感性兼济的城市啊!?

正方二辩:对方又说都市化下人们冷漠,但是在都市如巴黎、维也纳这些音乐

之都,是不是告诉我们人们在去听音乐的时候都是冷冷淡淡的呀!?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告诉我们都市化要改良,但请问改良的都市化是不是都市

化呢?如果都市化不利于人类发展的话,那么我们干脆放弃都市化好了。(掌声)

主席:再次感谢双方辩手!下面有请双方的自由人利用最后的时间进行第二次

发言。首先有请正方的自由人胡渐彪同学,你还有时间是19秒。

正自由人:谢谢主席!先再次提醒对方的自由人和各位辩手、你们还欠我们两

个事实的解释,包括我方三辩刚才质疑的都市化形成的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

的政、经、文、教发展中心,如何不利于我方提出的有利于人类发展。对方辩

友还需要给我们详细解释,就是对方辩友的立论有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就是

他们的一个论点,说今天由于城市化的过度发展导致城市和乡村的二元化,我

方何时说都市化一定要过度发展呢?适当的发展都市化请问还是不是都市化?(掌声)对方辩友的第二个论点就是要告诉我们,说都市化的过度集中导致了

环境问题,请问一下,适当的发展还有没有这个问题呢?谢谢!(掌声)

主席:感谢胡渐彪同学!下面有请反方自由人吴淳同学作最后发言,时间还有19秒。

反自由人:我欠你一个回答,东方之珠是我心中永远的明珠,如果中国的发展

只是香港的发展,这位受富巨人早已赢得一份轻松和潇洒,各领风骚。我本不

应该拿中国的发展这个棘手的问题问你,但是有个问题你必须回答,发展的警

钟即将敲响,允许我再一次问你,如果都市化不能使中国1/5的世界人口得到发展,您能说都市化有利于人类发展吗?如果有利于,人类会抛弃这1/5同胞,继续向前发展吗?

主席:最后是总结陈词。首先有请反方的三辩刘向民同学总结观点,时间是3

分钟。

反方三辩:谢谢!按对方的逻辑,适度的都市化有利于人类发展,那么适度的

盐碱化是不是也有利于土地发展呢?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对方同学刚

才是没有规矩也要成方圆。第一,他们混淆的都市化和城市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都市化我方早已论证不利于人类的发展,而只有用城镇化为手段实现城乡

一体化才有利于人类发展。第二,对方要么对都市化所产生的大城市病视而不见。要么将都市化所产生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们能面对逆都市化的

事实,认为都市化的过程仿佛是一个深入有机体的自我新陈代谢的功能,这种

机械社会生物学的观点早已被理论界证明是站不住脚的。人类自从产生以来,

就没有停止过对生存方式的探索,作为工业化的产物,大城市化、大城市的存

在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是作为一种政策选择和发展模式,都市化使人口和

资源向大城市过度集中,不但造成很多社会问题,而且使得原有的城市功能面

临巨大的挑战。都市化还会产生严重的“马太效应”,造成城乡的进一步分化,

并使都市环境走向突破生态极限的不归路,这些由都市化造成的大城市病是早

已被都市化的实践和社会学的理论证明。早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西方的理

想国就提出了城市规模与人类发展的休戚相关,近代的卢梭不但指出了人口的

数量与行政管理的极限问题,更是指出了人与自然相分离之后人性的颓变与衰落。处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信息时代来临已经使得人类不需要再经过大城市就

可以进行高效益的生产和交换,以发展中小城镇为主,实现城乡的均衡发展已

经成为时代的潮流,而逆都市化已经成为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从伦敦至,芝加哥,从新加坡到吉隆坡,有那一个城市不是逆都市化来解决都市化的困境

的呢?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有后发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又有什么理由再重蹈发

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都市化的覆辙呢?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惟一。对方同学,希望你们不要固守辩论的立场而蒙蔽了探索人类发展真谛的双眼那!只要我们膑手肠足,共同营造城乡一体化的美丽家园,人类的发展就一定会走

上公正、和谐与高效的坦途!谢谢!(掌声)

主席:感谢刘向民同学!最后有请正方三辩何晓薇同学总结观点,时间也是3

分钟。

正方三辩:首先我要指出对方犯下了两个错误:第一,对方所犯的定义错误,

是把都市化和城市化的定义分开来,如此之下对方又告诉我们有逆都市化、逆

城市化。然而与此同时,我想问大家究竟都市和城市是怎么分开来的呢?对方

能够说纽约是一个城市而不是一个都市吗?对方能够说马来西亚不是一个城市

而是一个都市吗?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方就推论错误了,对方告诉我们,他们

的论点只有两个,他们说都市化不利于人类发展,逆都市化发展过度会导致城

乡二元化,然而我们今天何尝说过要过度地发展都市呢?我们说都市要适量地

发展哪。第二,对方说生态问题等等是都市化过程当中产生的社会流弊的问题,然而社会流弊是可以克服的呀,在都市化的过程当中我们确实看到了许多问题

的发生,但是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我方所说的都市所具有的三个特性即生产性、

规划性以及多元包容性来解决。因此,对方只站在一个点上看整个人类历史文

明发展的过程的错误,显然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

下面我将总结我方陈词。第一,今天都市化的生产性、规化性以及多元包容性急速地建设及改良了人类的生活条件。生产性让人类生活从匮乏走向富足。第二,都市化的规划和管理,让政、经、文、教各个体系越趋完善,让人类社会体系从紊乱走向有序。第三,都市化的多元和包容性,让文化得以激荡,使文化冲突转变为文化包容,因此得以打破了文化的樊篱,得以让各种文化绽发出灿烂的光芒啊!然而面对这样的历史事实,对方辩友却是熟视无赌,反而以悲观的心态告诉我们种种都市化过程当中产生的流弊,因而告诉我们都市化不利于人类发展。事实上都市化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诚然,过程之中有阶段性的暂时失调的情况出现,但是,任何的暂时性失调都无法比得上都市化的持续的动态的正面的价值啊!否则的话,历史上所有文明的诞生,对方难道说这是对方所倡导的乡村化或者不是都市化所带来的吗?人类文明的建设与突破,都是建基于都市化的人口、智慧和资源的集中之上,古代的长安、雅典是如此,而今天诸多的科学城巴黎,以至于纽约、东京何尝又不是如此呢?都市化过程当中产生的流弊要由都市化来解决,这种循环式的持续性建设与改良及至对人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回顾2O世纪,我们看到了都市化给北京人民带来了欣欣向荣,因而喜大于忧,而展望21世纪,我们更要知道都市化终将会让全球人类享有灿烂的星光和璀璨的文明!谢谢!

主席:我们所喜爱的两支优秀的辩论队伍中来选择一个本场的获胜方的话。却

要依赖于我们的评判团了

大学生辩论赛,大专辩论赛,辩论赛视频,辩论赛流程,辩词,辩论赛规则,1993—2007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辩论赛技巧,弊大于利,利大于弊

“城市化”研究性学习设计(徐伟)

表4-6 研究性学习设计模板 作者姓名徐伟任职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学科地理年级高一 单元标题城市与地理环境 研究性学习名称城市化 小组成员每组5~6人 所需时间活动1课时+课堂1课时 【学习目标】(或概述) 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的变化。虽然城市化研究的是我们身边的地理现象,但是学生从日常的生活经验中很难感受到这一历史进程。因此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要会解释这种城市化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使教学最终归结在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上。城市化的有关内容非常有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因为学生对所生活的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环境有一定的了解,有进行“研究”的兴趣。学习目标如下: 1.结合所在城市的实例,利用调查成果,说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2.运用所收集的有关资料,绘出示意图,概括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3.结合所在城市环境问题,并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初步体验资料收集、区域调查等研究性学习方法。 5.联系所在城市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切身体会,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情境】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化的持续推进,把古朴的乡村变成繁华的城市。城市诉说着历史沧桑,城市凝聚着人们美好的希望。 我们所生活的曲阜市虽然只是一个县级城市,但她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东方圣城”而闻名世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城市用地逐渐扩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我们每天都在感受着、体验着这些变化,我们还需思考身边不断推进的城市化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还需探讨我市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何种阶段、将走向怎样的城市化发展道路,还需关注我们的城市已经出现或将可能出现的城市化问题…… 【任务与预期成果】 计划利用一课时的时间,由学生围绕“城市化”这一主题,以身边的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切入,开展班级和社会调查、收集有关资料、绘制曲线图、编导课本剧等研究性学习活动。 预期成果:分小组完成“祖辈、父辈、我辈出生地(抽样)调查表”,说明城市人口的变化;完成反映城市用地变迁的社会调查,写出小型调查报告或制作访谈视频;利用网络收集反映我市城市发展历程与城市环境问题的图文资料,制成PPT演示文稿;画出城市化进程曲线示意图,完成比较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的表格;编导并表演反映逆城市化和城市环境问题的课本剧。

城市化发展的六大难题

城市化发展的六大难题 截止本世纪末,地球上的居民将超过百亿,其中85亿将在城市中生活。这或许会成为一场噩梦。但如果拥有足够的政治意愿、远见和创造力——再加上某些简单实用的政策改革——我们或许可以创造梦想中的城市。 城市是经济和社会权力的中心,通过将技能、思想和资源集中到一点推动各国和全球发展。但城市 的快速发展往往也伴随着沉重的代价。城市扩张的同时大肆兼并土地,而这些土地本可以被用于粮食生产。城市榨干供水能力,占全球能源使用量的70%,排放的温室气体也占70%以上。 要想实现公平可持续的全球增长,我们需要改变城市化快速发展和资源无情消耗造成的不平衡局面。这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主要目标,会议已经就未来几十年经济增长将为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运输)、住房、废物处理(尤其是有害物质)和能源供应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压力做出了警告。 我们可以通过发展消耗有限资源的创新方法,在保护资源的同时避免破坏资源赖以生存的微妙生态 系统,来赢得保持世界城市及全球经济可持续蓬勃发展这场战役。世界必须解决六大难题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首先,必须改变城市的设计方式。可持续发展必须成为所有城市规划项目的核心,尤其是在即将面 临气候变化破坏性影响的沿海城市。城市密集化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地,降低对私家车的需求,为公园和大自然留出空间提高生活质量。同样,衔接紧密的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能显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其次,我们必须重新思考设计运营楼宇建筑的方法来减少能源应用——甚至反而借此创造能量。因为建筑材料、制冷制热和诸如供水、废水处理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多项辅助需求,楼宇建筑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户。我们需要在建筑规范中推广节能工程和建筑技术,并对此给予更严格的法律支持和税收优惠等各项保障。考虑到亚太地区城市居民近30%生活在贫民窟,我们最严峻的考验之一是如何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第三个难题是改变民众的出行习惯。这意味着从私家车转向公交车,从公路交通转向铁路运输。事 实上,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降低旅行的必要。依赖汽车和卡车的公交系统造成事故、污染和长时间拥堵。此外,交通部门占2004年所有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3%,作为排放源是发展中国家增长最快的。反之,我们需要整合交通、住房和土地利用,鼓励运用公共交通,让人们(尤其是妇女和残疾人)能愉快安全地走在街道上。 第四个难题是改变我们生产、运输和消费能源的方式,包括建设更高效的能源系统和增加我们对可 再生能源的投资(并有望在此过程中创造就业机会)。我们还可以鼓励家庭降低能源消耗,敦促企业减少能源浪费。 第五,我们必须改革管理水资源和水利基础设施的方式,目的是实现这一珍贵资源在全市范围内的 多次重复利用。我们需要整合方方面面对水资源的管理,如家庭供水、雨水收集、污水处理、回收利用和防洪举措。 最后,我们必须改变管理固体废物的方法,使它们成为一种资源,而不是代价。很多发展中国家60-80%的垃圾都是有机固体废物,露天倾倒导致大量甲烷被排放到空气当中。本就囊中羞涩的地方政府投入预算

城市化过程中的几个内在规律性问题

文章编号:100428227(2002)0620489205 城市化过程中的几个内在规律性问题Ξ 姚士谋1,陈彩虹1,2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2.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摘 要: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社会、信息时代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由于工业化起步晚,城市化进程也较慢。改革开放后,由于工业化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也深刻影响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近20年来发展很快。城市化比重由1980年的14%,发展到2000年的36.1%,预计到2020年或203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可以达到60%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城市化过程中,必须遵循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着重探讨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6个内在规律,以引起学术讨论。 关键词:城市化过程;内在规律;生态环境 文献标识码:A 由于工业化的运动,及其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 人口集聚速度的加快,今天中国的城市化区域,包括了那种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口集聚绵延数百、上千平方公里的城市地带,以及由这些巨型城市和大量的中、小城镇及其周围郊区农业、高产蔬菜花卉作物所构成的大都市地区或城镇集聚区。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人类工作与生活的现代化地区,称之为“城市化区域”(Urbanization Area),它彻底改变了过去城镇大多数是被城墙围着的城区,墙内是城,墙外是乡的局面。 当今,人类文明处于提升发达时期,由于工业化、信息化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比重增大。但城市化过程并不是可以人为主观地任意加快,甚至可以像某些地区(省、市)那样,不顾客观条件制约,搞“城市化运动”。这些地方城市规模做得过大,有些城市现在建成区人口不过40~50万人, 20年后人口规模要翻一番,变成100多万,很不切合实际;有些中心镇现在人口不过1~2万人,10年后也做成10万以上。不少市县追求“个人政绩”,出现许多短期行为,盲目设置工业开发区,乱占耕地,破坏土地资源,污染水质,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这在长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尤为多见。这是一种违背经济规律与自然法则的作法。 我们认为,从人类长期的城市化过程分析,城市的形成与城市化过程中,至少有六种内在规律制约着人类的城市化进程。1 地形地貌条件的限制 任何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城镇的生长发育大部分利用其有利的地形地貌形势,城市的形成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河流沿岸或平原水网地区,很少一部分城市也发育在高原平坝上或高原河谷地区(如我国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地区)。 例如长江三角洲平原,是我国最为发育的城镇群体空间之一,从纯自然特征分析,长江三角洲的宏观地貌特征表现为一个地势外高内低的浅碟形内聚区域,全地区9.93万km2,人口75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00万人,85%的人口与90%的城镇主要分布在海拔200m以下的平原、岗地。长江下游两岸、太湖流域和杭嘉湖平原主要是城镇密集地区[4]。长江三角洲主要的大中城市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宁波、嘉兴、南通、镇江、扬州、湖州、常熟、张家港等,都布局在海拔高度10~25m 的低平原地区上;仅少数一些县城或建制镇分布在海拔高度50~120m的高平原或岗地低丘地区(例如杭州市域以西的武康、临安、安吉、长兴等县、镇)。 大于25‰的地形坡度,城市用地就很难开发。如果要开发利用这部分土地,就需耗费巨大的代价。如我国四川渡口市,钢铁工业城市,位于长江上游河谷河滩地上,城区用地都需要挖山填河,造价昂贵,每平方公里的“七通一平”需要投入10多亿元。两 第11卷第6期2002年11月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Vol.11No.6 Nov.2002 Ξ收稿日期:2002-02-07;修回日期:2002-08-15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2SW23182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姚士谋(1940~ ),男,广东省平远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城市规划,区域开发.

我国城市化现状进程分析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1978-1984年,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动力推动城市化阶段。这个 阶段的城市化带有恢复性性质,“先进城后建城”的特征比较明显。第一,表现 在大约有2000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下放干部返城并就业,高考的全面恢复 和迅速发展也使得一批农村学生进入城市;第二,城乡集市贸易的开放和迅速发展,使得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和小城镇,出现大量城镇暂住人口;第三,这个时期 开始崛起的乡镇企业也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第四,国家为了还过去城市建设的 欠帐,提高了城市维护和建设费,结束了城市建设多年徘徊的局面。这个阶段,就人口来看,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1984年的23.01%,年均提高0.85个百分点。 2)1985-1991年,乡镇企业和城市改革双重推动城市化阶段。这个阶段以 发展新城镇为主,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新兴的小城镇。 3)1992-2000年,城市化全面推进阶段,以城市建设、小城镇发展和普遍 建立经济开发区为主要动力。1992年到1998年,城市化率由27.63%提高到 30.42%,年均提高0.42个百分点。 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城市化,已从沿海向内地全面展开。1995年底与1990 年相比,建制市已从467个增加到640个,建制镇则从12000个增加到16000 多个;从人口来看,城市化水平也从1990年的26.41%提高到28.62%。 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 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 十六大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迅速,2002年至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以平 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人。2011年, 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比2002年上升了12.18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为69079 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18867万人;乡村人口65656万人,减少了12585万人。

浅谈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

浅谈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 【摘要】我国是一个自然条件和区域地理条件差异较大的庞大经济主体,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大城市间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分布呈现巨大的差异性,市场竞争力逐渐让区域间地理和自然条件的差异转变为区域间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分布的差异。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与城市化之间密切相关。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而超前或滞后的城市化会严重阻碍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将紧密结合中学地理相关理论,通过对我国各大省区的城市化率做仔细的研究和调查,发现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密切,不同地理环境下二者的协调性不同,且二者的协调性呈现空间集聚状态,西北、东北、西南省内城市化差异大,而东中部地区省内城市化差异较小。 【关键词】城市化率;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关系 0.引言 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涉及到经济、地理、人口、环境等学科的综合性问题。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具有显著地域环境和地域经济差异的国家。在新经济地理视域下,我国的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要知道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地域产业集聚、自然地理环境、交通运输条件等密切相关。21世纪新时代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逐渐提出了《推动城镇化进程》与《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决策,因此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和政治时代背景下,研究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互为动因的关系,能够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道路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 1.数据来源与计算方法 1.1数据来源 城市化水平通过城市化率来表示,而人均GDP占有额表示经济发展水平。在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经济发展》一章中提到人均GDP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区域产业结构、收入水平等内容,而产业结构与工资收入与GDP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选取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各大省份的城市化率数据和人均GDP数据(港、澳、台除外),数据来源于201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年鉴。 1.2计算方法 为了能够量化地表现出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关系,本文将城市化率与人均GDP数据二者的差值表示偏离平均正常水平的程度,通过计算每个省份的城市化率与人均GDP的标准差值,来探讨城市化率省内分布情况,并采用空间自相关研究方法探讨二者协调性的空间格局状态。 (1)城市化率计算方式。实际城市化率=(实际城市人口数量/总人口)×100%。由于实际城市人口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每年的城乡人口流动量巨大,人口计算起来想多困难,因此可以用城镇人口乘以4/3的方式估算实际城镇人口。实际城市人口的估算方法:全国的实际城镇人口=(4/3)×城镇人口 (2)标准差标准化的计算方式。通常被认可有效的标准差标准化计算公式如下: 该式中Z表示标准差标准化后的结果,i表示样本变量,表示城市化率或者人均GDP 的平均值,S表示样本标准方差。S的计算公式如下:

世界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若干新趋势和新理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总4203号 《经合组织国家的城市化趋势与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经合组织OECD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CDRF 合作项目 2010年3月10日 世界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若干新趋势和新理念 内容摘要: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空间分布格局已进入城市为主的时代。未来全球城市化步伐将呈现“南快北稳”的格局。大都市虽然举足轻重,但现有技术和产业条件下,发达国家一些大都市地区的扩展似乎触到了上限;而发展中国家将出现一批新的大都市群。全球化深化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带动各国城市发展格局发生深刻、丰富而不对称的变化。城市竞争力日益取决于各种主体合作状况,以及在城市网络中所形成的独特优势。全球政治觉醒呼唤着包容性城市发展政策。在这些趋势下,城镇规划和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理念等都在发生着重要变化。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发展趋势理念 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空间分布格局,已经进入以城市为主的时代。城市化和城市自身的发展过程,是人类活动的地理空间格局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过程。可以说,未来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特征和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发展的特征和状况。 一、影响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因素 一国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如地理和气候状况,基本经济和政治制度、发展水平等,会影响其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模式。除此之外,下列因素会在未来对各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 第一,全球化。全球化的本质是全球范围内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虽然从一般意义上讲,全球化背景下各类要素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重新配置,但从目前观察到的情况看,要素流动格局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均衡和不对称性,具体而言,高端人才的流动性远远高于中低端人才;资本的流动性远远高于劳动力的流

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

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2012年11月13日 编者按: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始终以两倍于世界同期平均速度的步伐高速发展。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城市化发展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是否可以一直持续下去,明晰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走向、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入到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但长期实施的城市化方针却严重阻碍了中国城市化向更高层次迈进。 我国当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背景链接 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这必将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非均衡道路;是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非规整道路;是以抑制农村、农业、农民的经济利益来支持城市发展,导致不能兼顾效率和公平的非协调道路;是片面追求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而以生态环境损失为代价的非持续道路;是以生产要素的高投入,而不是投入少、产值高,依靠科技拉动经济增长的非集约道路。 传统的城市化存在着诸多弊端,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必须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关于《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 该报告是由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担任主编,组织多名专家历时1年完成的研究成果。这是继2009年之后专门研究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第四部年度报告。 城市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的非同步 投资与消费失衡: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数,尤其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达到95%以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达到了8.7个百分点;而同期的消费贡献率只有45.4%,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点数只有4.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40.6%,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也出现了负值。在我国城市化发展中,一直存在着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发展问题。按照国际惯例,发展中的转型国家,投资与消费的比例正常水平为30∶70,正常的下限是35∶65,但是我国的投资消费比接近1∶1。可见,我国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投资与消费比例的失调是我们重建设、轻消费、居民收入水平低下、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原因。 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如果按照三大产业投资水平来看,第二产业投资一直保持较高水平,长期以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向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倾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始终没有取得突破,2010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整个GDP的比重只有43.1%,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只有34%。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我国主要以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基础性服务业以及信息咨询、科研开发、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新兴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比重仍不高,发育仍不足。此外,我国服务业产品创新不足,服务品质和技术水平不高,在组织规模、管理水平与营销技术上与国外服务业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

都市化有利于-不利于人类发展

谢谢主席,大家好。刚刚对方辩友已就“都市化有利于人类发展”做了陈述。对方语言温文尔雅(言辞犀利),但理性有些不足。第一,对方辩友将都市还是都市化是否有利混淆,第二,混淆了主体,忽视了整个人类的发展。第三,没有明确一个评价标准。因此,我方对对方辩友的观点不能苟同,我方认为,“都市化并不利于人类发展”。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什么是都市化什么是人类发展。第一,在牛津词典中,城镇化是urbanization ,而都市化是metropolitan,是推进城镇化,都市化是指将资源整合的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产物,都市化能否形成都市还是一个未知结果。而城镇化是将资源分配到更广泛的区域,使更多的地方得到发展,在刚刚结束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这也说明这对人类发展是十分有利的。第二,人类发展是一个多元目标函数,这包括经济增长指数,环境保护指数,地区发展平衡指数,资源利用指数,多元文化指数,这是一个集体概念,当这个函数达到某一标准时才能说有利于人类发展。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是这一函数并没有均衡发展。某一指数的单一突出就说有利于人类发展这是不现实的。接下来,我方将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第一,在经济发展方面,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住刘易斯早就提出了城乡二元结构的理论,如果我们片面地发展都市,其结果必然是造成城乡二元对立,一方面都市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广大中小城镇和农村因为得不到资源而无法发展,造成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这显然对整个人类的发展是不利的。表面看西方国家国际化大都市的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极大地提高,但这确是以掠夺别国资源为代价的,这样的发展对方辩友能说有利于全人类发展吗?第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资源的高度集中使得都市与农村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无法实现社会公平。而都市化下机械式的生产方式使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人际关系越来越疏远,血缘关系越来越淡薄。此外,都市化使得过多的教育资源集中到了某一区域,忽视了人类主体而专于部分。这种种现实表明这并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这样的发展能说是有利于全人类发展吗?

广东省城市化发展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118590740.html, 广东省城市化发展分析 作者:黄亚捷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半月》2016年第01期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本文通过探讨广东省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建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揭示了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通过引入不同层次的比较,从广东省内不同区域的对比、中国发达省份的对比以及世界发达国家的对比等三方面对广东省城市化建设中的不足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与说明,得出进一步中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是广东省未来城市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的结论。 【关键词】广东省;经济发展;城市化;国际对比 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之一,自改革开放后开始了其崛起的步伐。从1989 年广东省以1381.39亿的GDP总量反超江苏成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一直保持至今。至2000年,广东省GDP突破万亿,成为了全国第一个突破万亿大关的省份,按照当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计算,广东省当年GDP接近1300亿美元。与此同时,广东省对江苏和山东的优势也首次扩大到了2000亿以上。2010年,广东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人均GDP也折合接近7000美元,基本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广东省高速的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随着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二三产业逐渐成为了地区生产总值的主要支柱,为地区生产总值的飞速发展做了卓越的贡献。改革开放带来了人口和资金的集聚,使得人口红利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强力助推剂。这些都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也为日后广东省经济不断的腾飞提供了强有力的要素保证。 不断聚集的资金和人口使得广东省很快成为引领全国,走在最前端的工业大省之一。而在改革开放最早期,通过模仿和资金的大量注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三大产业率先得到飞速的发展,成为广东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一直以来,这三大产业始终保持着稳步的发展。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更加适宜竞争的市场,广东省逐步推进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化工等三大新兴支柱产业的发展,使之逐渐代替老三大产业,成为新的发展核心。与此同时,政府扶持引导造纸、医药、汽车三大潜力产业的发展。随着九大产业支柱的逐步完善,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逐步合理化规范化,对全省工业增长所起到的作用在不断增强。 第二产业不断腾飞的同时,第三产业也逐步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心。并在2013年,第三产业的以29688.97亿的增长值首次超越第二产业,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47.6%,成功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型。伴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社会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衍生出生产性服务的需求,进而产生了混合在三大产业中服务活动,如营销、配

对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与再城市化几个概念的辨析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与再城市化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一、城市化 城市化,也叫城镇化、都市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 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他们所说的城市化就是人口的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经济学上从工业化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既认为城市化就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工业化加快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工业扩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农村的落后也会不利于城市地区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标准》第208款给城市化下的定义是:“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得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二、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或称城市郊区化,简称郊区化。这是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 所谓的郊区指中心城市行政边界以外的邻接地域,主要是城市化地区核心以外的城市边缘。郊区城市化是城市郊区乡村型社会地域组织向城市型社会地域组织演变的过程。 郊区化包括三种外迁:一是人口外迁,主要是因城市中心的巨大人口压力,以及这一压力对生活环境的不利影响而引发的。二是工业外迁,主要原因在于市中心以外有大面积的价格低廉的土地,以及能更好地与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相互配置。三是零售业外迁,这是由于人口和工业外迁后,市中心商业面对来自郊区商业激烈竞争而被迫采取的措施。 郊区化并不意味着大城市的衰落,只是城市由高密度集中向低密度扩张的转变,这一转变中,建成区在扩张,城市人口在增长。 三、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即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市区出现“空心化”,人口呈现负增长,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

解析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九大趋势(精)

解析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九大趋势 【2010年10月上下半月VIP 会员免费更新下载】454份 5.2G 解析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九大趋势中国城市化是中国也是全球21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中国城市未来发展无疑将为全球和中国的诸多领域同时带来机遇与挑战。分析未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了解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无论对于区域、国家或是国际,政府、企业或是非营利机构,投资者、旅游者或是居民,未来进行前瞻性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未来城市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及其布局:内需比重扩大,服务业比重增加。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中国已经基本实现小康。按照国际一般规律,当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进入中下发展水平阶段,国民消费需求将迅速增长,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和城市化的加速期,以消费为主体的内需增长正在释放,正像外部需求为沿海地区发展提供巨大市场一样,国内巨大的需求为全国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随着中国工业化外向型解析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九大趋势、外延式扩张发展模式走到尽头,中国正在面临外需和工业“双难依赖”的新形势,加快城市化进程必将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不仅可以有力地释放被结构扭曲压抑的潜在生产力,有效地提高国名经济的整体效益,更是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力量。 2、资源环境状况及布局:资源稀缺,空间分布不均。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大。以水资源为例,北方地区缺水严重,有9个省市人均水资源不到500立方米,实属少水地区。目前,中国内地现有的661座城市中,约有600座城市供水不足,420多座城市缺水,110座城市严重缺水,30座特大城市长期缺水。就土地资源而言,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是土地人均占有量于较小的国家,国家内人均土地面积从东南向西北逐步增加。2008年中国耕地为18.26亿亩,到2020年将减少到18.05亿亩。这也就是说,在未来11年里能够农转非的耕地是2074万亩,平均每年不足190万亩。

《新型城市化中的城乡一体发展》习题答案

《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思考》专题三 《新型城市化中的城乡一体发展》习题集 单选题: 1.“核心区”的要素和产业为什么扩散?正确答案是:(D) A 自我调节的结果 B 自我优化的结果 C 自我适应的结果 D 自我强化的结果 2.1898年出版的《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提出了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此新型城市即为“____” 正确答案是:(B) A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B 田园城市 C 工业城市 D 现代城市 3.“田园城市”概念最早在《____》中提出。正确答案是:(A) A 明日的田园城市 B 共产党宣言 C 未来的田园城市 D 家 4.____城市化是文明演进的必然趋势。正确答案是:(A) A 新型 B 工业 C 农业 D 现代 5.中等收入陷阱是在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在____美元出现的。正确答案是:(C) A 1000 B 2000 C 3000 D 4000 6.古代城市的产生是____的后果。正确答案是:(D) A 农商分离 B 体力劳动和脑力分离 C 工农分离 D 城乡分离 7.广州新型城市化应是更____、更包容的城市形态。正确答案是:(A) A 开放 B 自由化 C 信息化 D 绝对化

8.第十次党代会五年发展指导思想提出,“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和“率先转型升级,建设____”核心任务。正确答案是:(A) A 幸福广州 B 新型广州 C 满意广州 D 现代广州 9.关于“发达国家城市化”动力机制:与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正确答案是:(A) A 要素和产业的集聚与扩散 B 工业和农业的集聚和扩散 C 农村和城市的集聚和扩散 D 经济与政治的集聚和扩散 10.城市化最深层的动因是:正确答案是:(A) A 经济 B 产业 C 工业 D 服务 11.相对于整个经济区域,就单个城市的发展过程而言,通常是通过产业和居民的双重集聚实现的,不论是近代的商业大城市还是工业大城市,都必须经过一个产业和人口集聚的____过程。正确答案是:(A) A “极化效应” B “集聚效应” C “集中效应” D “集合效应” 12.“区域统一体”理论是谁提出?正确答案是:(B) A 克拉仑斯·斯坦因 B 刘易斯·芒福德 C 亨利·赖特 D 马克思·伟伯 13.在“区域”的尺度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种空间镶嵌图,依照国际上的平均估计,城乡二者之间地理空间的面积之比约为:正确答案是:(A) A 1︰50 B 1︰40 C 1︰30 D 1︰20 14.马克思认为,城乡之间的对立只有在____制的范围内才能存在。正确答案是:(C) A 公有 B 集体所有 C 私有 D 全民所有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2和图3并回答4~5题。 4.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D.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5.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A.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B.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C.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 D.影响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右图是铁路、水运、公路、管道四种运输方式的示意图,回答11~12题。 6.表示水运运输方式的是 A.X B.Y C.Z D.W 7.宜采用铁路运输的距离区间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据此回答15~17题。 10.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能够 A.降低燃油消费 B.提高交通效率C.扩大居民出行 D.节省城市用地 11.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 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B.提高道路运行能力 C.城市连片发展 D.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12.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层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人口转变曲线示意图 下图为世界人口增长转变图,据图回答13~14题。 13.在①②③④四点中,能代表工业革命至20世纪70年代期间世界人口增长状况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14.“十五”计划中要求我国人口控制在13.3亿,我国应采取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① B.②C.③ D.④ 15.为了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列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c 15.下列属于人口超过1亿且政府仍然大力推广鼓励生育政策的国家是 A.日本B.中国 C.印度D.英国 16.二战后,下列地区为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的是 A.欧洲 B.拉丁美洲 C.西亚和北非D.北美 17.下列各组国家中,都属于典型移民国家的是: A.美国、德国 B.南非、埃及C.日本、澳大利亚D.加拿大、新西兰 背景材料:蓝色农业是以海洋水生生物和浮游生物为资源,进行加工利用的海洋农业。彩色农业是指未来的农业将随着基因工程等技术应用而呈现多彩的局面,如棉花纤维不再是白色,玉米籽粒不再只是黄色或白色等。绿色农业是指在农业种植中不使用化肥和杀虫剂等合成化学制品的农业。白色农业亦即微生物农业,它是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基础,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开发微生物资源的工程农业。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28~29题。 28.粮食、蔬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过量,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应大力推广 A.白色农业 B.绿色农业 C.彩色农业 D.蓝色农业 29.白色农业是在工厂化条件下生产的,原料虽丰富,但分布是有选择性的,其布局应A.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B.接近光热充足、地势平坦的地区 C.接近科技发达的地区 D.接近土地贫瘠、缺粮严重的地区 30.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一般有 ①机械化水平高②地广人稀③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 ④自然条件优越⑤农业科技发达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31.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承担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周转和联系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水路运输D.管道运输

最新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总结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要点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的概念: 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②建筑物高大稠密;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④内部分区明显; 3、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 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5、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 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 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 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Array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 万) 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 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 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 (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 海口 (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 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体系: 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 6、门槛人口与商业服务等级 (1)把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赢利)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保本)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亏本) (2)商业等级与门槛人口的关系 根据门槛人口的小,可划分出商品或服务的等级。 价格低,门槛人口小,为低级商品;价格相对较高,门槛人口相对较大,为高级商品 2.3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理解] 人口的城市化 城市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 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土地的城市化 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记忆] 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记忆]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暑假一日一练)2020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地区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学习目标 1.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2.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3.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理解调整措施及发展方向。 [基础知识梳理]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1.影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相互关系: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1.工业变化 (1)20世纪80年代前: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主要分布在广州市。 (2)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且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 2.国际国内背景及地理条件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区位。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时间1979年~1990年1990年以后 优势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势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 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 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 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 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四、问题与对策 1.问题出现的原因: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加之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该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2.出现的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受南岭的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特别是酸雨的危害。 ②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问题突出。 ③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④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⑤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关于中国未来城市化道路的思考

关于中国未来城市化道路的思考 【摘要】:城市化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强有力、持续时间最长的发展趋势之一,其水平的高低也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中国,伴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进程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国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和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特点;解决建议 “十五”规划中把城镇化问题作为重点之一进行研究.推进城市化、加速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加快城市化进程既是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协调长期存在的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实施城市化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初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因而,认清和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和问题,对于保持我国城市化持续健康地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一、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一般是指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的人口逐步由农业人口占多数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由居住在农村占多数转变为居住在城镇占多数、该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城市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是一个国家经济形态的重大变化,也是一个国家社会结构的根本变革。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人口被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多样化的文化和多样化的生活方式所吸引,从农村向城市转移。 当然,由于国情不同,各国的城市化道路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的完成在上世纪前半叶就已基本完成。而支撑现在和未来城市化发展趋势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化经历了60年的曲折发展过程,其大体上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年到1955年。这一时期,人们对城市的认识是积极的,认为城市是进步的,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这种认识的推动下,这一时期,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949年的10.6%上升到1955年的13.5%。 第二阶段是1955年至1960年。这一时期的城市化理论主要是反映在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上,要求厉行节约,限制非生产性投资,致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城市化却处在一个高速发展期,城市化水平提高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