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

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

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
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

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

[摘要]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两地间传输信息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本文介绍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交换方式及其适用范围{数据通信的分类,并展望未来美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数据通信、构成原理、适用范围、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n9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09-0136-01

数据通信是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而兴起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是计算机和通信相结合的产物。数据是指把事件的某些属性规范化后的表现形式,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数据通常被广义地理解为在网络中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二进制数字编码。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它是信息的表示形式,数据按一定规则、形式组织起来时,就可以传达某种意义,这种具有某种意义的数据集合就是信息。数据通信就是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将数据信息传递的一种通信方式。

1.数据通信的分类

1.1 有线数据通信

(1)数字数据网(ddn)

数字数据网由用户环路、ddn节点、数字信道和网络控制管理中心组成,崐其网络组成。ddn是利用光纤或数字微波、卫星等数字

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

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凡涉及到这些过程和技术的工作部门都可称作信息部门。 信息技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功能。信息技术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激光的;可能是电子的,也可能是生物的。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缩微技术等。 传感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通信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计算机技术则是延长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缩微技术是延长人的记忆器官存贮信息的功能。当然,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大致的,没有截然的界限。如传感系统里也有信息的处理和收集,而计算机系统里既有信息传递,也有信息收集的问题。 目前,传感技术已经发展了一大批敏感元件,除了普通的照像机能够收集可见光波的信息、微音器能够收集声波信息之外,现在已经有了红外、紫外等光波波段的敏感元件,帮助人们提取那些人眼所见不到重要信息。还有超声和次声传感器,可以帮助人们获得那些人耳听不到的信息。不仅如此,人们还制造了各种嗅敏、味敏、光敏、热敏、磁敏、湿敏以及一些综合敏感元件。这样,还可以把那些人类感觉器官收集不到的各种有用信息提取出来,从而延长和扩展人类收集信息的功能。 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是惊人的。从传统的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到如今的移动电话,传真,卫星通信,这些新的、人人可用的现代通信方式使数据和信息的传递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使过去必须由专业的电信部门来完成的工作,可由行政、业务部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直接方便地来完成。通信技术成为办公自动化的支撑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一起构成了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计算机技术同样取得了飞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 所有计算机之间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的通信都涉及由传输介质传输某种形式的数据编码信号。传输介质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设备间起互连和通信作用,为数据信号提供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的物理通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 一、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 有线传输介质在数据传输中只作为传输介质,而非信号载体。计算机网络中流行使用的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为:铜线和玻璃纤维。 1. 铜线 铜线(Copper Wire)由于具有较低的电阻率、价廉和容易安装等优点因而成为最早用于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电流作为数据信号的载体。为了尽可能减小铜线所传输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涉(Interference),我们使用两种基本的铜线类型:双绞线和同轴电缆。 (1)双绞线 双绞线(Twisted Pair)是把两条互相绝缘的铜导线纽绞起来组成一条通信线路,它既可减小流过电流所辐射的能量,也可防止来自其他通信线路上信号的干涉。双绞线分屏蔽和无屏蔽两种,其形状结构如图1.1所示。双绞线的线路损耗较大,传输速率低,但价格便宜,容易安装,常用于对通信速率要求不高的网络连接中。 (2)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由一对同轴导线组成。同轴电缆频带宽,损耗小,具有比双绞线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好的传输性能。按特性阻抗值不同,同轴电缆可分为基带(用于传输单路信号)和宽带(用于同时传输多路信号)两种。同轴电缆是目前LAN局域网与有线电视网中普遍采用的比较理想的传输介质。 2.玻璃纤维 目前,在计算机网络中十分流行使用易弯曲的石英玻璃纤维来作为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光波(光脉冲信号)作为信息载体,因此我们又将之称为光导纤维,简称光纤(Optical Fiber)或光缆(Optical Cable)。 光缆由能传导光波的石英玻璃纤维(纤芯),外加包层(硅橡胶)和保护层构成。在光缆一头的发射器使用LED光发射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或激光(Laser)来发射光脉冲,在光缆另一头的接收器使用光敏半导体管探测光脉冲。 模拟数据通信与数字数据通信 一、通信信道与信道容量(Communication Channel & Channel Capacity) 通信信道(Communication Channel)是数据传输的通路,在计算机网络中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物理信道指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物理通路,它由传输介质与有关通信设备组成;逻辑信道指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发送与接收数据信号的双方通过中间结点所实现的逻?quot;联系",由此为传输数据信号形成的逻辑通路。逻辑信道可以是有连接的,也可以是无连接的。物理信道还可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而分为有线信道和

浅析数据通信的发展前景.

浅析数据通信的发展前景 论文关键词数据通信;构成原理;适用范围;应用前景论文摘要本文介绍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交换方式及其适用范围{数据通信的分类,并展望未来美好的应用前景。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要在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有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之分。但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一、数据通信交换方式及适用范围1,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通常数据通信有三种交换方式:(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是指两台计算机或终端在相互通信时,使用同一条实际的物理链路,通信中自始至终使用该链路进行信息传输,且不允许其它计算机或终端同时共享该电路。(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是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内存或外存),当所需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往需接收的交换机或终端。这种存储一转发的方式可以提高中继线和电路的利用率。(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将用户发来的整份报文分割成若干个定长的数据块(称为分组或打包),将这些分组以存储一转发的方式在网内传输。2,各种交换方式的适用范围(1)电路交换方式通常应用于公用电话网、公用电报网及电路交换的公用数据网(C S P D N)等通信网络中。前两种电路交换方式系传统方式,后一种方式与公用电话网基本相似,但它是用四线或二线方式连接用户,适用于较高速率的数据交换。正由于它是专用的公用数据网,其接通率、工作速率、用户线距离、线路均衡条件等均优于公用电话网。(2)报文交换方式适用于实现不同速率、不同协议、不同代码终端的终端间或一点对多点的同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的数据通信。由于这种方式,网络传输时延大,并且占用了大量的内存与外存空间,因而不适用于要求系统安全性高、网络时延较小的数据通信。(3)分组交换是在存储一转发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兼有电路交换及报文交换的优点。它适用于对话式的计算机通信,如数据库检索、图文信息存取、电子邮件传递和计算机间通信等各方面,传输质量高,成本较低,并可在不同速率终端间通信。其缺点是不适宜于实时性要求高、信息量很大的业务使用。二、网络及其协议 1,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就是通过光缆、双绞电话线或有、无线信道将两台以上计算机互联的集合。通过网络各用户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按地理位置划分,可分为网际网、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四种。2,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网络对话所使用的语言,网络协议很多,有面向字符的协议、面向比特的协议,还有面向字节计数的协议,但最常用的是TCP/IP协议。它适用于由许多LAN组成的大型网络和不需要路由选择的小型网络。TCP/IP协议的特点是具有开放体系结构,并且非常容易管理。TCP/IP实际上是一种标准网络协议,是有关协议的集合,它包括传输控制协议和因特网协议。TCP协议用于在应用程序之间传送数据,IP协议用于在程序与主机之间传送数据。由于TCP/IP具有跨平台性,现已成为Internet的标准连接协议。网络协议分为如下四层: (1)网络接口层:负责接收和发送物理帧;(2)网络层:负责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3)传输层:负责起点到终端的通信;(4)应用层:提供诸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应用程序要把数据以T c P/IP协议方式从一台计算

信息通信业最新发展趋势

2014年信息通信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一、信息通信业总体发展趋势 2013年,通信行业在总体稳定、结构调整中度过了表面上波澜不惊的一年。行业收入增长8.7%,流量对行业收入的增长贡献达到75%,已经成长为拉动行业增长的决定性力量。2014年,在宏观经济形势整体复苏回暖、信息通信需求持续扩张的大势下,信息消费、宽带战略、4G等产业政策全面落实,电信业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LTE牌照的发放将同时促进3G和4G的快速发展,流量对行业收入增速的贡献将超过90%,奠定行业增长8%的基础。国家宽带战略的落实将确保宽带网络的升级改造和普及率的进一步提升,带动宽带收入增长9%以上。在3G和4G的带动下,增值业务与综合信息服务对行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明显,进一步促进行业转型。与此同时,在OTT业务快速发展、传统通信市场饱和等因素的冲击下,移动语音收入将触顶天花板,收入首次下降,对行业发展的负拉动效应将更加明显。 二、新技术新服务的发展趋势 1、全球基础电信业的行业复苏缓慢 OTT业务的快速发展已经给电信运营业带来巨大经营压力,管道化风险继续加剧。“营改增”财税新政在电信业全面铺开,给行业发展和企业运营带来深层次影响。移动互联网领域群雄角逐,行业竞争更趋白热化。 OTT 是“Over The Top”的缩写,是通信行业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汇,即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强调服务与物理网络的无关性。比如飞信就是ott业务,与运营商(联通、移动、电信)的物理通信层完全无关。这个词汇来源于篮球等体育运动,是“过顶传球”之意,指的是球旁路了运动员(player)在他们头之上来回传送而达到目的地。 简单理解就是:没有基础网络设施的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公司通过将传统通信行业的基础网络设施当成一种传输管道来传输自己的业务。。。。OTT业务就是传输管道业务。例如腾讯的QQ,微信;阿里的来往;小米的米聊等业务数据。。。。基本都是在三大运行商的基础网络设施里进行传输。而微信,QQ 来往等客户端的功能越来越多,并且使用的人越来越多,那么占用这个网络设施里的流量也越来越多,基本就是把运行商的基础网络当成传输管道来使用。 2014年,传统运营商之间的全业务同质竞争将趋白热化,互联网企业虎视眈眈、OTT异质替代势不可当,不同阵营产业链更在铆足劲角力市场,电信运营业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加快转型,破除

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

1.简要概述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人类对通信的需求自古以来从未间断过,从古代的烽火台,旌旗,到近代的灯光信号,再到现代的电话,电报,电视以及互联网等,通信的形式与工具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断地进步,逐渐变得越来越方便与人性化。而在现在的信息时代下的网络则正是集成了通信技术的众多功能,故而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网络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而言之即,通信系统的发展必将推动网络的优化,网络的优化与发展必将对我们信息时代的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人民对多媒体技术以及手机等新科技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使得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必然会呈现出多样性的趋势,而企业也开始重视客户的使用感受,产品越来越人性化、轻薄化以及高效化。 随着人民对网络的需求进一步加大,现代通信系统技术也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而光纤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使得我国的通信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我国的现代通信系统也逐渐向无线通信系统方向发展,并且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宽带 IP 技术在电信接入网技术中的运用、数据通信与数据网在光纤通讯技术中的广泛使用、ISDN 与 ATM 技术在互联网通信技术中的运用等都是我国现代通讯技术得以不断发展的具体表现。 目前我国的现代通信系统中常用到的现代通信技术一般包括多媒体技术,接入网技术,光通信技术,移动网络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蓝牙技术等,其中无线通信技术相对应用还不是特别的宽泛。 其中多媒体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可以实现对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的编辑,使之可以在计算机用户之间相互交流。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为用户和计算机之间建立的逻辑处理关系,可以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声音和图像的处理技术,常常实现声音、数据和视频三者融合的技术支持。接入网技术作为现代通信网系统的核心能够实现用户与终端设备通讯信息的有效连接。而其中的蓝牙技术则在在无线网络技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作用是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 而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前景可谓是不可限量的。 1.其中无线通信系统无疑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使用者最多的技术。无线通信技 术是对传统通信技术的革新和突破,打破了对传播介质的限制,使使用者可以方 便的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无线通信技术在传播上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兼 容性好,使无线通信技术在未来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是通信技术和网 络的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现代通信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现代通信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现代通信的发展现状,所采用的最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主要为通信网中“三网”现状和趋势、宽带网核心技术(ATM与IP)、宽带接入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蓝牙、超宽带等。 1 引言 在NII(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网是主干,NII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依*通信网实现,因此通信网的发展倍受瞩目。通信网技术的发展,制约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制约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网新技术及发展趋势,并将之运用于军事装备的设计和规划中,对于提高军事发展水平有重要意义。 2 “三网”发展现状和趋势 通信网的发展趋势是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和综合化,能够支持各类窄带和宽带、实时和非实时、恒定速率和可变速率,尤其是多媒体业务。目前规模最大的三大网是电话网、有线电视网(CATV)、计算机网,它们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计算机网络虽能很好地支持数据业务,但实时性(QoS,服务质量)差,宽带性不够,不支持电话和实时图像业务,网络管理的让费和安全性不够。 电话网虽可高质量地支持话音业务,但带宽不够,所有的程控交换机均按传输话音的带宽设计(64kbit/s)。同时智能不够,虽有部分智能网业务(如800),但目前还达不到计算机网络的智能。

有线电视网虽然实时性和宽带能力均很好,但不能双向通信、无交换和网络管理。 三种网都在逐步演变,使自己具备其他两网的优点,电信网通过采用光纤、xDSL、以太网和ATM,提供Internet的高速接入和交互多媒体业务;CATV铺设光缆,以更换同轴电缆,采用HFC技术进行双向化改造;网络公司围绕Internet技术建网,力争在同一个网上,支持全业务。目前*单一网络的发展,难以实现通信网的发展要求,因此提出“三网融合”的概念。 “三网融合”不是指三网在物理上的兼并合一,而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即技术上互相渗透,网络层上实现互通,应用层上使用相同的协议,但运行和管理是分开的。三网将在GII(全球信息基础结构)概念下,共同存在,向互通融合的趋势发展。 “三网融合”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共享现有资源,为推动“三网融合”,ITU提出了GII概念,其目标是通过三网资源的无缝融合,构成一个具有统一接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网络,满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可接收的质量和费用,安全地享受多种业务(声音、数据、图像、影像等)。 下一代网络中软交换、能动网和分布式面向对象的网络结构(DONA)将是新的发展思路。 在现代通信新技术中,主要为大家介绍宽带网核心技术(IP与ATM)、接入网技术、光纤接入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及蓝牙、超宽带等无线通信技术。

简述现代通信新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

简述现代通信新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 本文介绍了现代通信新技术发展现状、趋势及其未来的应用领域,重点介绍接入核心、光纤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等新通信技术的发展。 一、通信新业务的发展 当今社会人类已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通信业务、基于IP的业务、移动数据通信业务和智能网业务的发展速度超过话音业务慢慢成为主流业务。随着数据业务的高速发展,未来通信业务的宽带化和多媒体化是通信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宽带业务方面,大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高速数据和图文通信业务;2.人际视频通信业务;3.获取视频业务;4.广播式节目和数据传送。同时,由于IP网和移动网的迅猛发展,基于IP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业务将会有很大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各种网络的不断演进与融合,又产生了基于网络融合的众多新业务。 二、核心网技术 通信网的发展趋势是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和综合化,能够支持各类窄带和宽带、实时和非实时、恒定速率和可变速率,尤其是多媒体业务。目前规模最大的三大网是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电信网可高质量地支持话音业务,但带宽不够,所有的程控交换机均按传输话音的带宽设计。同时智能不够,虽有智能网业务,但仍达不到计算机网的智能;计算机网虽可以很好地支持数据业务,但实时性差,不能保障QOS,不支持电话和实时图像业务,网络管理的计费和安全性不够;有线电视网虽然实时性和宽带能力均很好,但不能双向通信,无交换和网络管理。三种网都在逐步演变,使自身具备其他两网的优点,电信网通过采用光纤、XDSL、以太网和ATM技术,提供Internet的高速接入和交互多媒体业务;有线电视网则以更换同轴电缆,采用HFC技术进行双向化改造,而网络公司则围绕Internet技术建网,力争在同一个网上,支持全业务。 基于Internet飞速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IP网络技术成为事实上的主流网络技术。但是,随着全业务要求的提出,IP网逐渐暴露出它在技术上的不足之处,为着重从寻址、性能和安全这三个方面对IP网进行改进,出现了IPv6协议。在现行IPv4协议的基础上,IPv6

浅谈数据通信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前景

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 浅谈数据通信技术发展 及其应用前景 专业: 通信技术 班级: 通技06-2 学号: 0620073 姓名: 庆 指导教师: 雪亭谭望春 二ΟΟ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目录 摘要 (1) 绪论 (2) 第1章数据通信概述 (3) 1.1 数据通信简史 (3) 1.2 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交换方式及适用围 (3) 1.2.1 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 (3) 1.2.2 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 (4) 1.2.3 各种交换方式的适用围 (4) 第2章数据通信技术 (6) 2.1 数据通信的分类 (6) 2.1.1 有线数据通信 (6) 2.1.2 无线数据通信 (7) 2.2 网络及其协议 (7) 2.2.1 计算机网络 (7) 2.1.2 网络协议 (8) 2.3 数据通信的有关技术 (8) 第3章数据通信的应用前景 (12) 3.1 有线数据通信的应用 (12) 3.2 无线数据通信的应用 (13) 3.2.1 移动数据通信在业务上的应用 (13) 3.2.2 移动数据通信在工业及其它领域的应用 (15) 第4章数据通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16) 4.1 数据通信发展存在的问题 (16) 4.2 我国数据通信发展策略 (17) 总结 (19) 致 (20)

参考文献 (21)

摘要 随着宽带ISDN网的普及,数据、声音、图象的双向传输通道将连接到每个家庭。通过数据通信、传真,可视、可视图文等服务形式,将大量的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课程及其它科学技术、生活、市场、金融、体育、娱乐、医疗等信息以联机方式存放,用户可有选择地获取信息。当这样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同家庭信息系统相连接,就彻底地改变了信息获取和利用的方式,进而也改变了社会的教育模式。全中国12亿人口,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教育和各种知识信息,经过一、二代人的努力,全民文化素质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中国的腾飞也就得到了最基本的保证。历史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只有那些能抓住机遇发展新的生产力,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及时改变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国家才能在历史变革中脱颖而出,取得高速发展。而进入21世纪之时,这个机遇,就是信息化,就是在新的经济体制下、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 关键词数据通信技术;数据通信应用;发展趋势;发展策略

(行业分析)中国通信行业数据通信市场分析报告最全版

(行业分析)中国通信行业数据通信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数据通信市场分析报告 资料信息: 数据通信像壹匹通信业中的黑马,奋蹄狂奔,发展喜人,将继续成为新的增长热点和中国电信业未来重点高速发展的业务。 (壹)通信业增幅趋缓,但数据通信依旧坚挺 在全球经济的影响下,2002年的第壹季度数据分析显示,通信业持续快速增长,但增幅趋缓。1~3月份,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102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9%,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7.6%的增幅,但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去年开始的业务收入增幅放缓趋势没有改变,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电信业已步入平缓增长的调整期。 可是,在这种状况下,数据通信无论是收入仍是用户数都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今年1月,中国电信业数据通信收入完成13.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0%;2月,中国电信业数据通信收入完成14.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9%;3月,中国电信业数据通信收入完成15.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34%。2001年的数据通信收入为131亿元,占全部电信业务收入的3.71%;2002年春季,数据通信的收入为41.74亿元,占全部业务收入的4.6%,比2001年增加接近1个百分点。用户数方面,数据通信业务用户总数达到3816.14万户,新增用户数总数为145.26万户。其中,数据多媒体用户数达到62.94万户;互联网拨号及专线业务用户数达到3753.2万户。IP电话快速发展,1~3月份,通话时长达到115.8亿分钟,比上年同期增长267.6%,3个月的通话量超过去年壹年的总量(202.8亿分钟)。IP电话通话时长在整个长途电信中的比重已由上年末的24.4%增长到46%。这些数据表明,2002年,数据通信业务的用户数、业务收入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开端和发展势头,是中国数据通信快速发展的壹年。 (二)数据通信运营市场的格局基本不变,但潜在竞争激烈 截至2002年3月底,数据通信业务收入累计41.74亿元,其中,中国电信达28.20亿元,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数据通信业务提供商,中国联通达5.6亿元,中国网通达4.78亿元,吉通X公司和铁通X公司分别达到1.56亿元和1.59亿元,比例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2002年第壹季度各运营商数据通信收入比例结构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以及分拆重组后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数据通信领域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从当前情况来见,话音业务依然是国内各大电信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固定电话运营商由于电信技术发展,异质竞争加剧,业务分流,仅依靠固定电话业务已很难保障收入的持续增加。据统计,2001年我国移动用户总数增长超过了50%,但业务收入增长却不足20%。这表明,移动通信发展已出现大量低端用户,单机话务量下降,收入增长率已大大低于业务增长率。 显然,不论是固定电话仍是移动电话都会发展到饱和阶段,相比之下,数据业务则是壹个更具发展潜力的大市场。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球2001年电信业萎靡、资费调整幅度大、竞争激烈、外部环境复杂的不利情况下,中国通信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呈下滑趋势,但数据通信业务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成为去年拉动总体电信业务收入的“亮点”。2001年全国数据通信用户净增1,761万户,总数达到3,322万户;全年数据通信业务收入累计达到9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6%;互联网业务上网总时长达到1,430亿分钟,比去年同期增长140.3%,拉动市话收入达到28.6亿元。 而且,随着中国电信拆分的进壹步落实,已经挂牌的新电信和新网通将会形成力量对比,各个新的运营商将在各自的领域发挥优势,2002年的数据通信业务市场中,“壹枝独秀”的现状将为“群雄逐鹿”的激烈竞争所取代。 (三)数据通信市场花开花落 中国电信作为数据通信市场上的老大,它的用户结构的变化表明了数据通信业务结构的变化方向,如图2所示。

数据通信发展前景

数据通信发展前景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要在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例外,有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之分。但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例外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一、数据通信交换方式及适用范围1,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 通常数据通信有三种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是指两台计算机或终端在相互通信时,使用同一条实际的物理链路,通信中自始至终使用该链路进行信息传输,且不允许其它计算机或终端同时共享该电路。 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是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往需接收的交换机或终端。这种存储一转发的方式可以提高中继线和电路的利用率。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是将用户发来的整份报文分割成若干个定长的数据块,将这些分组以存储一转发的方式在网内传输。 2,各种交换方式的适用范围 电路交换方式通常应用于公用电话网、公用电报网及电路交换的公用数据网等通信网络中。前两种电路交换方式系传统方式,后一种方式与公用电话网基本相似,但它是用四线或二线方式连接用户,适用于较高速率的数据交换。正由于它是专用的公用数据网,其接通率、工作速率、用户线距离、线路平衡条件等均优于公用电话网。

报文交换方式适用于实现例外速率、例外协议、例外代码终端的终端间或一点对多点的同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的数据通信。 由于这种方式,网络传输时延大,并且占用了大量的内存与外存空间,因而适应用于要求系统安全性高、网络时延较小的数据通信。 分组交换是在存储一转发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兼有电路交换及报文交换的优点。它适用于对话式的计算机通信,如数据库检索、图文信息存取、电子邮件传递和计算机间通信等各方面,传输质量高,成本较低,并可在例外速率终端间通信。其缺点是适应宜于实时性要求高、信息量很大的业务使用。 二、网络及其协议 1,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光缆、双绞电话线或有、无线信道将两台以上计算机互联的集合。通过网络各用户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按地理位置划分,可分为网际网、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四种。 2,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网络对话所使用的语言,网络协议很多,有面向字符的协议、面向比特的协议,还有面向字节计数的协议,但最常用的是TCP/IP协议。 它适用于由许多LAN组成的大型网络和不需要路由选择的小型网络。TCP/IP协议的特点是具有开放体系结构,并且非常容易管理。TCP/IP实际上是一种标准网络协议,是有关协议的集合,它包括传输控制协议和因特网协议。TCP协议用于在应用程序之间传送数据,IP协议用于在程序与主机之间传送数据。由于TCP/IP具有跨平台性,现已成为Internet的标准连接协议。网络协议分为如下四层:

最新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通信技术探析-精品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通信技术探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随之而来的计算机通信安全问题也不断出现。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远程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数据通信是的基础,没有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就没有今天的计算机网络,在数据通信技术中,信息,数据和信号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分别涉及到三个不同层次的通信问题。通信的目的是交流信息,而数据实体则是信息的传输,它涉及到事物的具体形式:信息是对数据的解读,是数据的内容和含义,它可以有数字,文字,声音,图形,以及各种形式的图像,信号是数据的表示,也被称为电磁或电子编码数据,它允许数据在媒体上以适当的形式被传送。 一、模拟数据与数字数据 数据一般分为两大类: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模拟数据被连续地改变由传感器采集而获得的值,如温度,压力,是目前在电话,广播电视中的声音和图像,数字数据是模拟数据之后,在由量化获得的离散值,它采用了一系列符号代表信息,前面的每个符号只可以取采取有限的值。 二、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信号通常是以时间为自变量,在数据(振幅,频率或相位)作为因变量的参数表示。是否信号其连续因变量的值可分为模拟和数字信号。 (1)模拟信号是与完全可变信号的变化连续地变化的信息信号的结果。模拟信号的自变参数可以是连续的或也可以是分散的,但它必须是一个连续的因变量。电视视频信号,语音信号(PAM)信号的脉冲相位调制(PPM)和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也属于模信号。 (2)数字信号是指表示该数字信号的信息是一个离散因变量,自变量的值是离散时间的标志,数字信号是有限的变量状态,通常表示为x(nT)。数字电话,计算机数据和数字电视等都是利用数字数据,可以是一系列电压脉冲或光脉冲来表示的断续变化。 三、数据通信方式 至少由三部分组成的通信系统,发射器、传输介质,接收机。发送器产生信息,通过传输介质发送到接收机。在数据通信系统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3.1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通信

浅析数据通信的运用及发展

浅析数据通信的运用及发展 1关于数据通信的构成环节及其交换形式的分析 为了促进数据通信工程的稳定发展,我们首先要进行其构成原理的分析,促进其数据终端的有效分类,实现对其非分组型终端及其分组型终端的有效应用,确保整体运作环节的优化,确保工程的综合效益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我们要进行分组型终端系统的健全,实现对其计算机环节、相关用户分组交换机、用户分组装拆设备环节的有效应用,确保其各个环节的终端设备的有效应用。为了满足数据通信工程的综合效益的提升,我们也要进行非分组型终端系统的应用,确保其个人计算机终端环节及其其他专用终端环节的优化,促进其数据通信模式的深化,确保其电路交换环节及其相关信息传输环节的优化,确保其相关信息的共享。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也要进行其报文交换环节的优化,确保相关交换机的存储器的有效应用,确保其相关电路环节的优化,确保其交换机环节及其终端环节的有效应用,确保其方式环节的优化,确保其电路的利用效率及其中继线利用效率的提升,确保其分组交换环节及其相关环节的优化,确保其网内传输系统的健全。各种交换形式的适用范围,电路交换形式通常应用于公用电话网、公用电报网及电路交换的公用数据网等通信网络中。前两种电路交换形式系传统形式;后一种形式崐与公用电话网基本相似,但它是用四线或二线形式连接用户,适用于较高速率的崐数据交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进行其报文交换形式的应用环节分析,确保其对相关数据通信模式的深化应用,确保其分组交换环节等的发展。该模式自身的优点是非常多的,具备一系列的电路交换的优势,及其报文交换模式的优势,满足了实际工作的需要。它适用于对话式的计算机通信,如数据库检索、图文信息存取、电子邮件传递和计算机间通信等各方面,传输质量高、成本较低,并可在不同速率终端间通信。其缺点是不适宜于实时性要求高、信息量很大的业务使用。 2关于数据通信分类环节的分析 为了满足数据通信工程的发展需要,我们要进行其相关种类的分析,促进其有线数据通信环节的优化,确保其相关光纤及其数字微波的有效应用,确保其相关数字数据传输网络的健全,确保其DDN系统的健全,通过对其光纤通信技术、

数据链的发展及其应用

数据链的发展及其应用 摘要:数据链是一种在多个传感器、指挥信息系统、武器系统等作战单元之间,采用一种或多种网络结构,按照规定的通信协议和消息标准传递格式化战术信息的数据信息系统。关键词:数据链、发展、应用。一、数据链概述(一)数据链的基本组成 与一般通信系统所不同,数据链除了拥有通信终端、传 输设备等基本要素以外,最大区别就是拥有特殊的通信规范,即数据报文的消息标准和控制链路运行的通信协议。没有这些通信规范,即使有了先进的通信设施和通信网络,也不能称其为数据链。因此,将数据链视为实际的硬件设备,不如视为一组规范了传输方式、信息格式、各节点间的组网方式、使用的硬件规格等实现信息交换的协定、规范。另外,数据链还包括一些保障通信安全、可靠运行的辅助设备,如加密/解密装臵(密码设备)、自检设备、电源等。所以,数据链的基本组成可以概括为三大要素: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通信规范。 广义上的数据链系统还包括与数据链相连接的信息提供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等要素,即与数据链紧密相连的指挥信息系统、武器系统和各种传感器等平台。这些要素虽然不能直接算作数据链系统的组成要素,但离开它们数据链的作用和功能将不能发挥,所以我们将这些要素称为数据链的外围构成

要素,将数据链设备的组成称为数据链的内在组成要素。正是在这些外围和内在组成要素的共同作用下,数据链系统才能有效运作:战术情报信息由各种传感器产生,战术指挥控制信息由指挥信息系统产生,这些战术信息通过数据链进行传递,并输送到相应的武器系统,形成了战术信息由生产到有效使用的通路。战术信息通过数据链在这些联网的平台之间快速流动,将物理空间上相互分离的各个作战单元紧密的链接成一个整体。 其实,自从数据链诞生起,它就与指挥系统、传感器和武器系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速,数据链与指挥信息系统、武器系统、传感器的一体化程度在加快。美国海军20世纪60年代装备的海军战术数据系统(NTDS)就是数据链与指挥信息系统一体化的成功范例,它是将Link-11与舰载和机载的指挥控制系统进行了一体化设计,从而将编队各个舰载指挥控制系统连为一体,有效地提高了整体的作战效能。海军战术数据系统的基本设备包括:战术数据系统(TDS)、数据终端设备(DTS)、无线电设备、天线、其他辅助设备等。战术数据系统,也称战术计算机系统(TCS)或作战指挥系统(CDS)。其功能主要包括:一是为其它设备提供战术数据,即把战术数字信息传送给数据链路的参与者;二是接收其它设备发来的战术数据,即接收并处理数据链路参与者输入的战术数字信息;三是维护战术数据库;四

通信的发展历程

《通信原理》课程专题报告 题目:通信的发展历程 项目组成员: 任课教师: 成绩:

一、通信的起源 通信一直陪伴着人类的发展。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手势等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换。“烽火狼烟,快马加鞭。”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古代的通信技术,如:烽火,飞鸽传书,邮译通信等。通信在中国的古代也流传出了很多故事如:烽火传军情,烽火戏诸侯,一骑红尘妃子笑等等。在其他国家,通信的方式亦多彩多样,如长跑,灯塔,通信塔,旗语,信猴等等。不能忘记的是马拉松也是由通信的方式转变来的。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二、通信技术的革新 随着人类生活及社交圈的不断扩大,视觉和听觉上的信息交换以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革新出依赖于其他方式的通信方式成为了人类发展史的重要部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话和电报的发明开启了人类通信的新纪元,这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后来人类创造出了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脱离了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与此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1、有线通信的产生与发展(举例)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话和电报的发明开启了人类通信的新纪元,这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 (1)1837年,美国人塞缪乐.莫乐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 图2.1 (2)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A.G.Bel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

浅谈数据通信应用及发展前景

浅谈数据通信应用及发展前景 发表时间:2018-04-27T16:33:39.83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2期作者:李东[导读] 摘要:当前阶段,数据通信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将结合现阶段数据通信技术的具体应用对其发展前景进行简要的探究。 摘要:当前阶段,数据通信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将结合现阶段数据通信技术的具体应用对其发展前景进行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数据通信技术;应用;发展前景 前言:结合当前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数据通信主要是通过数据的差运输来实现的,即将原有的数据通过传输通道发送出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差错率的控制,这就需要建立覆盖整个数据通信系统的数据控制规程,如此才能保障数据传输的质量。 1.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和交换方式分析 1.1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分析 一般情况下,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中央计算机系统、数据终端设备以及数据电路三个部分。其中数据终端的形式可以分为分组型终端和非分组型终端两种。分组型终端可以将数据网之内的各种数据通信设备进行有效的链接,并将信息直接传输到相应的终端上面。同时,分组型终端还可以建立一条或是多条虚电路,为数据通信用户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或是视频提供了支持。而非分组型终端也被叫做无规程终端,其和分组型终端存在的区别是,不可以直接进行数据传输,必须将非分组型终端和交换器进行连接之后才能进行数据的传输。 1.2数据交换方式 数据通信技术的数据交换方式可以分成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两种,结合现阶段数据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分组交换的应用较为广泛。这种交换方式的主要应用领域为交互式技术的处理和完善,具备业务量低、持续时间长等优势。由于数据交换实现了一条线路共享,因此数据传输的速度也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数据交换同样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在通信线路处于共享状态时,会出现一定的延迟问题,因此数据交换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内容就是消除这种数据延时。在分组交换方式下,通过分组可以将数据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在这一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相应的转换之外,还需要将传输的数据分成多个部分,不同部分都包含了的各种面对地址和序列号,在数据传输效率提升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数据通信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分析 2.1移动数据通信在业务上的应用分析 移动数据通信技术主要是通过移动通信系统完成相应数据的传输,除了可以进行固定数据通信之外,还支持图文传真的移动传输、计算机联网以及远距离接入。数据通信具有较为显著的个性化特点,在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往往是许多用户共用一个网络端口,因此很容易出现网络拥堵现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则必须保持位置不变才能保障数据传输的顺利进行。而移动数据通信则解决了这一问题,用户只要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流程执行,一个移动终端只负责一个用户,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此外,移动数据通信还可以支持不同电脑之间的远程操作,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数据通信的限制,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2帧中继技术的应用探究 帧中继技术即使用光纤作为主要数据传输工具的数据通信技术,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误码率低、错误少,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前阶段,帧中继技术已经成为主要的带宽网数据库入口,为交换过渡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由于帧中继技术采用了基于变长帧的异步多路复用技术,因此不适用于语音、视频等对时间延时较为敏感的信息传输,但是在数据传输中却可以发挥出较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帧中继技术只能对传输错误进行检测,却无法纠正错误,因此只能采取将错误帧抛弃的方法。帧中继端口通常情况下使用PVC进行连接。 2.3光纤通信技术 其一,数字电路。目前,数字光纤通信在通信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随着通信容量和传输距离的不断提升,传统的电缆传输通信已经无法满足时代需求,数字光纤通信技术应运而生。在数字光纤通信中,数据传输的流程如下:首先通过光电转换将数据传输信息转换成脉冲数字信号,使用光纤光缆进行传输,接收端在接收到脉冲数字信号之后,再通过光电转换获得数据信号。其优势在于传输距离较长,容量大,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和耐腐蚀能力。 其二,SDH电路。SDH属于通信数据技术,其核心为时分复用,因此在所有的上层网络上,SDH都发挥着物理通道的作用,且具备透明的特点。在宽带的支持下,能够提供电话、数据以及数字视频等服务。SDH的优势在于用户不需要签订通信协议,且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通信协议和网络设备,业务质量也十分优异。 2.4数据通信的发展前景分析 当前阶段,数据通信的发展主要表现出以下几项特点:首先,应用范围和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各式各样的新型应用业务也在不断涌现出来,如多媒体通信、电子数据交换等。其次,随着通信量的不断增大,网络也逐步向高速、宽带、数字传输和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且很多新技术也快速进入了实用化阶段。其三,数据通信和移动通信的联系不断加深,移动式数据通信仍旧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其四,随着网路与系统规模的持续扩大,不同类型网络和系统之间的互联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从上述内容可知,数据通信的发展十分迅猛,原因在于广大用户对数据业务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且人们对数据业务形式的丰富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基本的信息读取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由此可见,数据通信业务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结语: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数据通信已经成为通信发展的关键一环,可以预见到,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数据的覆盖范围以及传输效率都将获得极大的提升。在数据通信领域中,技术的更新换代也在不断加快,为数据通信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池天通.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J].信息通信,2017(02):184-185. [2]王书林.浅析计算机网络数字数据通信技术[J].无线互联科技,2016(04):1-2.

未来通信的发展前景

从世博会畅想我的专业发展前景 摘要: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其中的各项科技都属于世界的领先水平,比如说:纳入国家863科技项目的自动语言翻译系统,被应用于世博多语言热线,另外整个世博园区还覆盖了首个IPV6试商用网络,IPV6这项技术被应用在世博村的智能系统里,世博村的村民们能借此来远程遥控智能家居设备,这也是一种物联网应用。除此之外,还有准4G技术、非接触式手机支付、全球眼视频监控安保等新技术都将应用到上海世博会上。这些都是国际以及业内领先的新技术。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通信工程技术,它的应用与发展,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高速下载,通过远程遥控,人们在外出时间可以放心的“玩转世博”,视频对话在世博园里再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由此看来,通信工程的发展让今后的人与人的沟通零距离,让国与国的沟通零距离,让世界心与心的沟通零距离。 关键字:世博会、畅想、我的专业、发展前景 世博是令我们全中国都很骄傲的一件事情,不论是从我国的经济或是科技发展情况来说,都算得上是一件令全中国人欣慰的大事,当然,作为中国人的我更是显得无比的自豪,为我国科学技术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高兴。回首通信工程的发展历程,让我们感到欣慰,从

中国的发展实情看来,通信时很有发展情景的一个行业。它将会是21世纪人们的新宠儿! 首先要说的是,3G。即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 (2G),GPRS(2.5G),第三代手机(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其区别在于:3G网络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与二代通信有一定的兼容性。这些服务是建立在,3G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高速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此数值根据网络环境会发生变化)。3G是第三代通信网络,目前国内不支持除GSM和CDMA以外的网络,GSM设备采用的是频分多址,而CDMA使用码分扩频技术,先进功率和话音激活至少可提供大于3倍GSM网络容量,我们也将CDMA技术作为3G的主流技术,国际电信联盟(ITU)确定了CDMA2000,WCDMA,TD-SCDMA,三种无线接口标准,我国的CDMA网络可以平滑过渡到3G 网络。 由于3G网络的迅速普及,它将带给我们诸多的便利于享受,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