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教学设计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教学设计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专题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并未涉及,是教材编写时新增加的。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和审读专家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认为,作为高中生,应当掌握一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因此本专题编写思路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的实际,介绍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和实施的有关问题。

本框内容出自《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第一课第二框内容,内容较多且涉及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依法治国主题,包括依法治国是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形成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共四目内容,本框四目内容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教材通过展示相关背景材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我国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要求全民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权利义务观。

面对相对比较枯燥且内容繁多的法律理论知识和依法治国精神,如何才能将内容有效整合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这是我此次设计本框内容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学情分析】

高中生学习内容复杂,思维水平提高,自我意识增强,观察力的发展具有新的特点;若只是灌输性的教学会让教学效果微乎其微。学生对于案例非常感兴趣,但是对法律理论知识尤其是依法治国相关理论却不是特别喜欢;学生由于本框内容不属于考试范围,因此学生对于本框内容预习相对而言也比较轻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引导学生,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当前中国已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和权利义务观。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和培养学生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去看待法治问题;培养学生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使学生明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权利义务观,树立自信、保持定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去实现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①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是指必须依照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来治理国家;②依法治国的主体: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而人民是依法治国的最高层次主体。③依法治国的客体: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概念:我国法学研究和讲授的法律体系,通常是由指各法律部门组成的一个国家的现行法律规范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②特点:整体统一性、内在协调性、相对稳定性、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③性质: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建设向适应的,统一、协调、相对稳定、符合实际的,能够有效调整我国各种法律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整体。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上海交警被违法车辆拖行身亡”视频;《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条款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初步感受加强法治建设的必要性

【视频导入】观看视频“2015年3月11日上海交警被宝马车拖行致死”,并思考“司机孙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对于这种行为你怎么看?”(3分钟)

师:请同学们一起观看视频,并思考:司机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为?

生:自由发言(违法行为,严惩)

师:肯定学生的表现,这位同学具有较强的法治意识。

师:司机孙某明知不可以左拐,但是懂法却不守法,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其实,目前为止有部分公民明知违反交通规则,却依旧我行我素,因此加强法治建设势在必行。

师: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法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第7页。

(设计意图:一方面,结合身边新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发表感想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加强法治教育的紧迫性,必须要提高法治意识。)

二、回忆《政治生活》相关知识,深入剖析依法治国含义

1.【依法治国思想的产生】展示古代著名法家思想代表人物——韩非子的名言,继而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路线图(1分钟30秒)

师:我们的古人很早以前就提出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有哪些著名法家思想代表人物?

生:韩非子、商鞅

师:其中非常有名的法家思想代表人物韩非子就曾说过: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但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是在1997年十五大确立的,直到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位会议主题。

{过渡}说了这么久,到底什么是依法治国呢?

2.【依法治国含义分析】结合必修2《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从主体、领导力量、依据、管理内容、目的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剖析。(5分钟)

师:同学们是否可以从字面上初步做出解释呢?

生:依据法律治理国家

师:我们具体来看一下依法治国的含义。同学们可以看到书本第8页第1段内容:依法治国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师:依法治国的主体是谁呢?

生:人民群众。

师:为什么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呢?

生: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师:正因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体,所以依法治国的主体就是人民群众。

师:那为什么要接受党的领导呢?可以结合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地位进行思考。

生: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师:说的非常好,那么依法治国的依据是什么呢?

生:宪法和法律

师:宪法和法律是谁制定的呢?

生: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具有立法权

师:人大是由人民代表组成的,而人民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所以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因而制定的法律也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刚才我们也说到了中共代表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师:具体治理哪些方面呢?

生: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

师: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什么?

生: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师:这也就意味着依法治国最终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师总结:这就是依法治国的概念

(设计意图:依法治国的含义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要把该含义透彻分析需要从从主体、领导力量、依据、管理内容、目的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剖析。学生通过对《政治生活》知识的回忆政府、中共、人大相关知识,以便更好理解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党主张相统一的体现。)

三、合作探究,通过打比方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及原则

1.【依法治国总目标分析】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与建造房子相类比,从基石、支柱、施工方案、效果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剖析。(7分钟)

师:根据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师:法治国家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说是任重道远,如果我们把这一总目标比作一个大房子,而我们同学呢是这个房子的总设计师?你认为怎样才能建造出又结实又美观的大房子呢?生:地基、支柱、设计图、施工方案……

师:最终要造一个怎样的房子首先要有个设想(效果图),是要建普通民宅呢还是小别墅呢?具体怎么施工还要有个施工方案(3个依法、3个法治);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是最基础的(基石);房子牢不牢固还要看顶梁柱(五大支柱)。现在我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思考一下:这个总目标的三大基石、五大支柱、施工方案、效果图分别是指什么?

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

生:阅读教材第8页第二段,探究总目标的基石、支柱、施工方案、效果图

三大基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五大支柱——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施工方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效果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设计意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内容相对比较枯燥,需要通过类比的方法,将总目标具体化,加深学生对总目标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我选择了打比方的方式,以建造一座大房子为例,学生通过这一形象比喻初步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原则。(2分钟)师:为了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我们必须要坚持五个原则:

从刚才依法治国的含义中,我们可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而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所以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另外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无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我们都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原则

师总结:我们共同分析了依法治国的含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

{过渡}要实现总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有部分公民的法治意识依旧淡薄,正如开头所说的上海交警被宝马车拖行致死事件,引发了广大网友的激烈讨论,我截屏了几个网友的观点。

(设计意图:原则相对较简单,只需少量时间即可让学生明白,通过依法治国的含义顺利过渡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四、一例贯穿课堂始终,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全体公民4个角度出发,强调全面实施宪法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科学立法:形成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当前我国已形成法律体系;②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意义(7分钟)

【网友探讨】第二个网友留言:“太过分了,对这种人法律应该规定死刑,千刀万剐,何必那么啰嗦!”

师:“上海交警被宝马车拖行致死”引发了网友激烈讨论,我对其中3位网友的观点进行截屏,大家先看一下。

<思考1>你是否认同第二个网友的观点?为什么?那你认为司机孙某适合什么法律呢?

生:不认同,应科学立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民法、刑法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的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相关的法律规定

师:你们认为这样的处罚对肇事司机够了吗?

生:不够,因为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师:展示刑法相关规定

师:由此可知,法律的规定是根据性质和情节轻重制定的,而不是第二个网友所认为的随意制定的。所以同学们认为肇事司机孙某应被判刑多少年呢?

生各自发表观点:二十年以上、或者无期徒刑。

师:老师在这里卖个关子,保留神秘,等一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一案件的审判结果师:{过渡}那么除了刚才提到的交通安全法、民法、刑法,还有那些法律呢?

生: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劳动合同法、婚姻法……

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绝大多数均属于民法范畴

【展示树形法律体系】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基础,任何法律条文都必须遵循宪法提出的宗旨,并且不能超越在宪法规定之上。

师:以宪法为基础,大致分为刑法、经济法、民商法、宪法相关法、行政法、社会法、诉讼与非诉讼法。如果大树要长成枝繁叶茂,那么你们认为什么才是最根本的?

生: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基础,任何法律条文都必须遵循宪法提出的宗旨,并且不能超越在宪法规定之上。

师:非常好,说明同学们对我国的法律都有较深刻的了解。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本框内容的兴趣,更好实现知识的连贯性,以大树的形状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我国的法律体系,让学生更加牢固地理解宪法是根本大法,其他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违背,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法行政。)

师:那么既然我国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法律体系,是否意味着可以永久不变了呢?

生:法律体系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师:虽然法律体系已经相当完善了,但依旧出现了不和谐的因素,宝马司机的行为属于暴力袭警行为,其实这样的行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来自公安部的一组数据显示:2014年,公安民警因同犯罪分子作斗争而遭受暴力袭击负伤2417人,比2013年上升24.1%,说明袭警问题愈来愈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其中,在执法执勤时遭遇暴力袭击重伤110人、轻伤1541人,占负伤民警总数的29.4%。因而也有网友认交警在执勤执法中时常遭遇暴力袭击,为了保障袭警合法权益,应该主张袭警入刑。

<思考2>你是否赞同第三个网友的观点?你认为我们的法律体系是否已无懈可击了呢?

生:我赞同,因为社会在发展,会出现新的问题,因而法律体系也要不断完善。

师:2015年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九)草案,这标志着第九部刑法修正案正式成为法律。刑法修正案九关于袭警入刑法律规定,从

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总结:2.形成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性:

①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治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设计意图:袭警入刑是在全年8月正式立法的,而这一立法通过正是随着袭警事件频发这一社会新问题产生而产生的,更好说明法律体系虽然已形成,但是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这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引导学生意识到法律体系正不断完善和发展。)

2.【法治政府,依法行政:贯彻实施宪法和法律】(2分钟)

<思考3>这种行为严重威胁到执法人员的安全,公安局作为行政机关,为了出于自身考虑,是否能按照个人意志对司机孙某进行刑讯逼供?为什么呢?

总结: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具体要求: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设计意图:在依法治国的今天,行政机关坚持依法行政的同时应保障公民的人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该内容相对较简单,花费较少时间即可。)

3.【司法机关,公正司法:贯彻实施宪法和法律】(2分钟)

<思考4>如果肇事司机孙某的父母苦苦哀求,孙某痛哭流涕,司法机关是否可以减免其

处罚?

师:说得非常好,作为司法机关,应公正司法,违法必究,秉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任何一个案件。2015年12月29日上午,备受关注的闵行交警茆盛泉被拖行致死一案在上海市第一中级法院公开宣判。被告人孙浩杰因犯故意伤害罪,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司法机关,公正司法,要求:

(一)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二)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三)推进严格司法。

(四)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

(五)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六)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说道: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从一定意义上说,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设计意图:在学生猜测审判结果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司法过程中司法机关坚持公正司法。在最后展示审判结果,让学生有种推理成功的成就感。)

4.【全民守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和权利义务观】(5分钟30秒)

上海交警遭拖行致死路口:仍有许多车辆违规左转:部分车主不听指挥,漠视交通规则,伺机而动;非机动车的情况更为严重。

谈一谈:

1..在你学校周围有没有发生此类情况?

2.你认为作为公民,应自觉遵守哪些交通规则?

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遇到红灯要停车,报警——1.依法办事,应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生:主动让行——承担社会责任,坚持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2.依法办事,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权利义务观。

生:主动让行——3.应当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在学校里有没有此类的法治教育活动呢?就在前不久,我们高二学生就共同参加了道路

交通安全讲座,也更清楚了交通规则。黑板报、主题班会等,以此来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弘扬公序良俗

师:在马路上有许多交通标记,同学们是否都已掌握了呢?

【交通标记辨一辨】注意信号灯、注意行人、注意儿童、机动车行驶……

(设计意图:通过对交通标记的辨认,激发学生对交通规则的重视,从而实现学生对交通安全法治意识的培养;平时在学校放学时期许多车辆停在校门口马路上,容易引发交通堵塞,这种法治意识的引导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遵守交通规则,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5.总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师:除了我们刚才涉及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方面都涉及到了法律相关内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以上这些内容分别涉及到了哪些法律?

生:上学——教育法、义务教育法

就业——劳动法

结婚登记——婚姻法

驾驶车辆——道路交通安全法

上饭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

摸彩票中奖——民法、税法

立遗嘱——继承法

{过度}上学、就业、结婚登记、驾驶车辆、上饭店……生活各个方面均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由此可见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法律授予了我们广泛的权利与义务。作为国家的主人,法律维护了我们的根本利益。

师理论总结:1.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我们要保障公民的权利,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辨认交通标记,除了交通安全法坚持三者有机统一属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这一目内容当中,只有坚持这三者有机统一才能更好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总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系统工程,是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①回顾本节课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为了更好坚持依法治国,我们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有法可依强调的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公民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师理论总结: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五、知识总结,情感升华(3分钟)

总结——情感升华: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让我们一起弘扬依法治国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

(设计意图: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如果要实现总目标必然要经历一番周折,公民坚持宪法法律、不仅要懂法还要守法,国家机关各司其职,才能更好共筑伟大中国梦,在课堂结尾实现情感升华!)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这一本书共涉及6个专题,其中专题一主要阐述的是法律理论知识,而本框内容以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这一会议主题为政治背景,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以及原则,强调科学立法、全民守法、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总体偏向法律理论知识的普及,内容非常之多且相对比较枯燥乏味,需要具体的法律案件加以生动形象化,避免空对空。如何才能将内容顺利贯穿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此次设计本框内容遇到的最大难题。

首先巧妙选取法律案例,通过个性上升至共性。法律在人们心中是至高无上的,一般情况下,刑法对人而言是相对比较遥远而陌生的,如何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案例在本框内容中显得异常重要。针对当前交警与公民之间存在的矛盾引发不同程度的社会冲突,而这一案例更是将这一社会冲突推到了大众的视线范围,如何缓解这一社会矛盾显得更为紧迫。由此作为贯穿框堂始终的线索,通过个性上升至共性理论,通过本节课对案例的剖析,将部分刑法知识巧妙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时刻保护这我们,让学生更能理解依法治国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层层设置问题探究,有效整合本框知识。我以“2015年3月上海交警被宝马司机拖行至死”为案例贯穿这一框内容始终,通过网友跟帖方式,此次我精心设计了过渡、适当留白时间给予学生相对充分的思考时间,将本框知识进行层层深入剖析,框程结构符合法律的特点,从而更好实现法律框程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再次形象描述法律知识,将抽象内容形象化。对于枯燥知识如何实现有效生动教学是课堂中非常关键的部分。通过房子、大树这一形象的描述,分别将法律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形象化,强调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从而更加深了学生对依法治国的理解,

这是这堂课的另一个亮点。

最后重点突出全民守法,引导学生懂法更要守法。全民守法是本框的重点,通过交通中的标记认识、学校周围发生的交通拥堵等问题引导学生加强法治意识、避免拥挤、珍惜公民的权利、义务。

当然此次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此次问题设置虽思路清晰,部分问题设置相对较简单,学生容易回答,能较顺利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但是正因为问题简单只需几秒钟思考,此类问题无法更深刻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其次,探讨过于分散。因为判刑结果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比如将网友探讨设置成层层递进的问题的同时,可让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进行角色扮演则更能实现框堂氛围的提升,更能体现当前新课程的理念;最后,既然始终以案例为线索,那么可以在课堂结尾处设置综合类问题,总体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如何减少类似的案件,作为立法机关、执行机关、公民,各自该怎么做呢?

综上所述,此次一师一优课让我提升了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并意识到了问题有效性对于知识的讲解显得尤为重要,即使是枯燥乏味的法律理论知识,如能够形象生动化教学也能够引发学生深思,我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课堂教学活动,让我更好地成长,也让学生意识到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学生在今后学习法律过程中初步奠定法律理论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