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珍汤加减

八珍汤加减

八珍汤加减
八珍汤加减

1.八珍汤加减。

人参、熟地黄、白术、茯苓、当归(酒拌)、川芎、白芍药各9克,甘草(炙)5克,生姜3片,大枣3枚。随证加减。

四君子汤加右归丸,十全大补加阿胶、鹿角胶等。

2.人参10克,大枣5枚。人参切片备用。大枣洗净备用。人参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浸泡半天,加大枣,煮约1小时即成。

本方有大补气血功效。适用于气血亏虚,虚弱劳损。

本方出自《十药神书》,原方用于“止血后此药补之”,为大补气血的代表方。日久调摄不当,久病失于调治,或失血过多,均可导致气血严重亏虚和虚弱劳损,法宜大补气血。方中以人参为主,大补元气;

以大枣为辅佐,补气养血。人参与大枣配伍,并可益气生血,合用而成大补气血之方。

本方可用于贫血。

本方补益之力较强,对实症、热症者不宜食用。

3.取3叫斤母鸡1只,粳米2两。将母鸡剖洗干净,浓煎取计,以原汁鸡汤分次同粳米煮粥,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微火煮到粥稠即可。

本方滋养五脏、补益气血适用于年老体弱、病后羸瘦,气血亏损所引起的一切衰弱病症4.大枣10——15个,粳米2两。加水,二者一起煮粥。

本方补气血,健脾胃,对于胃虚食少,脾虚便溏,气血不足,以及血小板减少、贫血、慢性肝炎、营养不良有较好疗效。

有哪些简便的养血中药方?

①桑椹50g,枸杞子20g。水煎服。

②黄芪50g,大枣10枚,当归9g,枸杞子9g。水煎服。

③人参6g,大枣10枚,水煎服。治失血性贫血,大出血后引起的虚脱和身体虚弱。

④熟地12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 。水煎服。

⑤生地30g,麦冬12g,枸杞子12g,先煎汤,再煮鸡、鸭血汤,放调料。用于缺铁性贫血阴虚型患者。

⑥熟地12g,首乌12g,黄精12g,灵磁石30g,代赭石30g,麦饭石30g,大枣5枚,水煎服。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⑦黄芪30g,当归12g,水煎服。用于气血两亏型的贫血。

治疗贫血的中成药有哪些?

①八珍丸: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组成,具有气血双补的作用,对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失血性贫血引起的形体瘦弱、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动辄气促等气血不足的症状尤为适宜,久服无妨,并常能取得良好效果。

②人参养荣丸:由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熟地黄、当归、白芍、肉桂、陈皮、五味子、远志、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补益气血,安神定志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兼有失眠症者。

③归脾汤:由人参、黄芪、白术、茯神、甘草、当归、龙眼肉(桂圆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补脾养心,益气生血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兼食少心悸的患者。

④七宝美髯丹:由何首乌、茯苓、牛膝、枸杞子、当归、菟丝子、补骨脂组成,具有滋补肝肾,补血乌发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属肝肾阴虚者。

⑤龟鹿二仙胶:由龟板、鹿角、人参、枸杞子组成,具有补阴填精,益肾壮阳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属

肾虚精亏者。

⑥河车大造丸:由紫河车、熟地、杜仲、天冬、麦冬、龟板、黄柏、牛膝组成,具有补肾填精,滋阴泻火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属阴虚内热者。

1 大枣粥-红枣10-20枚,大米100克,同煮粥,用冰糖或白糖调味食用。有健脾胃,补气血作用。适用于病后或年老体弱、体虚,胃弱食少,大便溏稀,营养不良,气血不足;体弱赢瘦,慢性肝炎,贫血,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等症

2 豆腐、羊肉、虾、生姜、香葱各适量,同煮熟后加入食盐调味食用,适用于气血不足脾肾阳虚、阳痿,遗精等症。

3 鹅肉100克,当归15克,杞子15克,党参30克,黄芪30克,淮山30克。水煎,去药渣,饮汤食鹅肉。每日1料治气血不足、头晕目眩、手足麻木

4 龙眼,含有维生素A和B,以及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具有养血安神、驻抗衰的作用。对那些年老体弱、气血不足者非常有益。

5 胡萝卜250克,羊肉300克,淮山30克,生姜20克,蜜枣5个。羊肉洗净切块,下油起锅用姜少许爆香;胡萝卜洗净,切片;淮山、蜜枣洗净,与羊肉,生姜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时调味佐膳。治气血不足、头晕眼花、视物昏花:

6 药蒸猪肚-熟猪肚250克,斜切成条块;枸杞子、党参、淮山、制附片、干荔枝(去壳核)各10克;红枣、龙眼肉(去壳核)各20克;白胡椒(捣碎)3克;食盐1克;熟猪油10克,冰糖30克;同放大碗内,加入鸡汤501克,置锅内隔水蒸至烂熟时即可食用。有补脾益气,固肾缩尿作用。适用于病后虚弱,小儿、老人遗尿,

夜多小便,气血不足,肝肾不足等症。健康人食用更能防病强身。注意:感冒发热、咳嗽者忌食

7 十全大补肉汤-猪肉500克,墨鱼50克,猪肚50克,猪杂骨适量,药袋一个(内装熟地、当归各15克,党参、炙黄芪、炒白术、茯苓、酒白芍各10克,炒川芎、炙甘草各6克,肉桂4克)同放入锅内,再加水、生姜、花椒、料酒、食盐适量,置大火上煮沸后,再用小火煨炖,煮至猪肉熟烂时,捞起切成条,再放回汤中,捞出药袋不

用。食用可加少许味精,食肉喝汤,早晚各服一碗,分数日服。此汤有气血双补作用。适用于气血俱虚或久病体虚,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腰膝乏力等症

8 牛奶粥-粳米100克煮粥,加入牛奶250毫升,白糖调味食用。有润五脏,补虚损,养阴生津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或病后体弱,气血亏损,体瘦虚赢,反胃噎嗝,口干思饮,大便燥结等症。服用牛奶粥时,忌食酸性食物。

9 归参山药炖猪腰=猪腰500克左右,中间切开,剥去白色筋膜,与人参5克(或党参30克)、当归10克、淮山16克,同放锅内加适量水煮汤。煮熟后捞出猪腰切片,拌入酱油、醋、姜丝、蒜末、香油调味食用。有益气养血,补肾壮腰作用。适用于气血亏损之心悸,气短,腰酸痛,失眠,自汗等症

10 羊肉鹌鹑汤-鹌鹑1只去毛及肠杂,羊肉250克,小麦50克,同煮汤,用少量食盐调味食用。有补气补血,滋阴壮阳作用。适用于年老或病后体虚,血虚头晕,身体瘦弱,面色萎黄,体困神疲等气血两亏之症。

11 牛肉粥-鲜牛肉100-150克,剁成肉末,与大米(或小麦)100克同煮粥,粥熟时加适量姜末,熟后加油盐调味食用。有健脾强胃,补中益气,强筋健骨,祛寒消肿作用。适用于病后脾胃虚弱,气血两亏,食欲不振,大便溏泄,体虚浮肿,营养不良,下肢湿疹等症。

12 莲藕250克,猪脊骨300克,炖熟食,隔3天1次,2-4次可见效。治气血虚弱

13 麻雀肉饼麻雀5只,去毛及内脏,瘦猪肉250克,同剁成肉末,加入适量白糖.淀粉.食盐.酱油.黄酒拌匀,做成饼状,蒸熟食用。有补肾壮阳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阳虚怕冷,精神疲倦,气血虚弱等症。

14牛肚粥-牛肚250克,用开水泡洗,刮去黑色粘膜,切块,与大米100克同煮粥加少量食盐调味食用。有健脾强胃,助消化,益气血作用,适用于食欲不振,气血虚弱,小儿病后体虚,消化不良等症。

15 枸杞炆牛肉-牛肉500克切小块,撒上适量食盐和胡椒粉后,再用面粉拌和,放入油锅内炒成赤色,加入两个切片的洋葱共炒,倒入番茄汁1杯,枸杞子30克,共煮1小时,再加入胡萝卜片约100克,土豆片150克,快熟时加入洋葱3个(切片),豌豆荚一把,适量食盐调味,即可食用。有补益强壮作用,对儿童和老年人是营养极佳的大补菜肴。治气血虚弱

16 乌骨鸡一只,宰杀时从肛门开口取出内脏,洗净,将熟地、白芍、当归、知母、地骨皮各11克塞入鸡腹内,缝合切口,加适量食盐、水。蒸熟食用。可治气血虚弱引起的潮热,盗汗,月经不调等症。

四物汤的四大主角分别是当归、熟地、川芎和白芍。

桂枝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的医案一则

桂枝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的医案一则 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第一方,被后世医家称为“群方之冠”,可见桂枝汤在伤寒论中的重要性。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主方,其功用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治法遵循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风: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即辛温发汗解表。究其原因,太阳病是由外邪侵袭肌表,卫外不固,营卫不调,卫阳浮盛奋起抗邪,正邪交争所致,即“营弱卫强”,或“阳浮而阴弱”。其病症特点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由于病人体质强弱不同,感受外邪性质不同,病理变化也各有其特点,因此太阳病有三种主要的证候类型,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和表郁轻证。 太阳病为外感病的初期阶段,一般比较轻浅,但若治疗不当,则变化迅速,其中若表邪不解或兼有其他病理变化,成为太阳病兼证。如中风表虚证,可兼经输不利,兼肺气不利,兼阳虚漏汗,兼胸阳不振,兼阳气不足等。 经过现代研究,桂枝汤所主治的病症种类多达四十余种,病症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等。王琦、铁君二人总结叶天士运用桂枝汤及类方时认为,叶天士应用桂枝汤及其类方的范围很广,如虚人外感、咳嗽、痰饮、痹痛、冲气、动悸等,常随症投之。有作调和营卫,发散风寒之用;有作通阳制水,化痰涤饮之施;有温通经脉而设,有取温肾平冲之力,王孟英说:“改错所云者,仍湿热症也,若风寒伤卫,岂可不遵仲景之法而不用桂枝汤”,由此看出桂枝汤皆为历代医家所重用的。其方配伍严谨,用药精良,用此方治疗疾病,每每获得良效。桂枝汤原方为: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用法:上五味,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本文主要通过一则医案对上方的加减应用治疗太阳病兼证。 2010年10月28日,秦某,男患,69岁,素有冠心病心衰病史,反复心衰,这次因感冒后心衰加重10余日,主要症状可见喘息气促,不能平卧,心悸,口唇发绀,恶寒,精神不振,双下肢轻度浮肿,尿少,听诊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心电图示:ST-T改变,室上性心动过速。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微。诊断:冠心病心衰,治法:解肌祛风,降气平喘,处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药:桂枝15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芍药15克,大枣7枚,厚朴15克,杏仁15克,上方七付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上方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其中桂枝温经通阳,以散肌表之风寒,芍药敛阴和营,以益在内之营阴,生姜辛散表邪,助桂枝温卫,大枣补胃气,助芍药和营,炙甘草调和诸药,厚朴下气消痰,宽中理气,杏仁利肺气,降逆平喘,诸药合用共成表里兼顾之剂,喘证自解。正如尤在泾《金匮心典》引徐氏之说“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说明本方在外它有调和营卫之功,在内则有调和气血之用。 7日后复诊,主要症状可见胸闷,心悸,汗出,夜间尤甚,口唇发绀,精神不振,双下肢轻度浮肿,尿少,无喘息气促,无恶寒,听诊双肺干湿啰音明显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数。治法:调和营卫,复阳固表,处方: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药:桂枝15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大枣7枚,附子10克,茯

加味补阳还五汤

心动过缓病人除了正常的手术和药物治疗外,日常生活中,对于心动过缓的保健和护理同样很重要。心动过缓的保健和护理主要包括日常生活、饮食的护理和药物的保健。 心动过缓药物的保健: 心动过缓病人日常生活中可服用一些中成药进行保健,比如麻附细辛汤、加味补阳还五汤、温通复脉汤、加减炙甘草汤等等。对于疾病的痊愈有一定的效果。 相信患者只要做好了心动过缓的保健和护理,相信心动过缓的治愈只是时间问题。 加味补阳还五汤 【处方】黄芪(60g)、地龙(15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淫羊藿(15g)、桃仁(9g)、红花(9g)、桂枝(9g)。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适用病症】用于补气温阳、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冠心病心绞痛(气虚阳衰,血瘀痰阻型),症状为心前区隐痛、少气懒言、形寒肢冷、乏力、舌黯淡、苔白、脉弦缓。 【按】本病为本虚标实之症,本为气虚阳虚,标为血瘀寒凝痰阻。气为血之帅,气旺则行,气行则血行,气虚则气血运行缓慢,终致气滞血瘀。阳虚则寒、湿、痰不化,闭阻心络。故治疗当用补气温阳为主以治其本,化瘀通络为辅以治其标。方中以大剂量黄芪补气以行气血;桂枝温通心阳;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通络,化瘀止痛;地龙化痰通络;淫羊藿温补肾阳,诸药合用,有大补阳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用于治疗冠心病,甚为合拍。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粘稠度高,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流缓慢,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成。加味补阳还五汤中,黄芪能扩张冠脉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川芎及当归具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外周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地龙有降压作用。桂枝有镇痛,加强活血化瘀药的功效。淫羊藿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少气懒言,心胸隐痛,神疲乏力严重者,加党参30g;伴形寒肢冷,舌体胖淡,喜热饮者,加制附子9g,薤白6g伴胸胁胀闷、嗳气,脉弦者加香附、枳壳各9g;血压偏高者加石决明、钩藤、龙齿各15g;胸痛严重者,加川三七(研末分2次冲服)、檀香各6g。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36例心得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36例体会 殷玉梅 (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中医科新疆昌吉市831100)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为主方,根据带状疱疹发病部位、舌质舌苔等随证加减治疗。结果:观察36例患者发现,应用该方治疗带状疱疹总有效率94.4%。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方”对于带状疱疹有治疗意义。 【关键词】带状疱疹龙胆泻肝汤临床疗效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常沿体表一侧作带状分布,呈成簇小水疱,多伴有局部神经痛及淋巴结肿痛。本病属中医外科学“蛇串疮”之范畴,因其好发于胸部、腰部,故又名“缠腰火龙”、“缠腰火丹”。多由肝经郁火和脾经湿热内蕴,夏感风热时邪致肝火,湿热熏灼肌肤和脉络而发病。 自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笔者采用自拟"龙胆泻肝汤加减方"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1月。 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皮损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皮损出现前常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 证候:皮损鲜红,灼热刺痛,疱壁紧张,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可伴见口苦咽干或心烦易怒,大便干燥或小便黄等症。 辩证:肝经郁热证。 3 治疗方法 本方由龙胆草6g、黄芩9g、栀子6g、川木通g、生地15g、柴胡各10g、元胡10g、川楝子10g、板蓝根15g、龙骨15g、牡蛎15g、生甘草6g组成。每日一剂,水煎至300ml,早、晚分2次温服。1周为1疗程。 4 疗效观察 4.1疗效标准痊愈:疱疹全部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无任何后遗症;好转:疱疹消失50%,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4.2治疗结果本组36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痊愈27例,好转7例,无效2例,未发现不良反应,总有效率94.4%。 5 体会 本病发生的内在因素为内火,湿热为患,加外感时毒、风热而成。龙胆泻肝汤泻实火,清湿热,切中病机,是为主方。龙胆草为君药,可以清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黄芩栀子为臣助龙胆草清泄肝火,木通清下焦湿热,佐药为生地补阴血,柴胡疏肝。用元胡、川楝子疏

酸枣仁汤加减治疗老年人失眠症的体会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8 V ol.(10) No.7 -120- 酸枣仁汤加减治疗老年人失眠症的体会 Experience for treating senile insomnia with the Suanzaoren decoction 王靖潘婧戴兆燕 (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湛江,524000)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8)07-0120-01 【摘要】失眠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不寐的病因、病机早在张仲景所著述的《金匮要略》中被论述。笔者以酸枣仁汤加减治疗老年人失眠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酸枣仁汤;老年人失眠症;体会 【Abstract】Insomnia is a common disease which seriously endangers human health.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insomnia are discussed in the Jingui Yaolue (金匮要略) written by Zhang Zhongj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uanzaoren decoction (酸枣仁汤) by author for treating senile insomnia, achieve good results, and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Keywords】The Suanzaoren decoction; Senile insomnia; Experience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8.07.060 失眠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临床上以经常无法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常常表现为睡眠轻浅,入睡困难,或者易醒,或者醒后难以入睡,甚至彻夜无眠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老年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家庭等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老年失眠患者的人数有增加态势,许多疾病如精神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抑郁症、慢性消化不良等,也常以失眠为主要表现。失眠已日益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杀手之一。 失眠在中医学上称之为“不寐”。在治疗上目前各级西医院使用最多的是抗焦虑药和镇静催眠药,但大多药物只是延长浅睡期,未能真正改善睡眠质量,有些药物还有后遗效应,甚至耐受性等不良反应。传统中医药在防治老年人失眠症方面,以其辨证论治的明显优势和良好疗效而受到推崇。中医从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平衡来治疗老年人失眠症,不仅可以达到高质量睡眠效果,副作用也相对较少,更适合针对老年人的治疗。 东汉医家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中对不寐的病因、病机最为经典的论述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中的“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酸枣仁汤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效,用于肝阴不足,心血亏虚之失眠。肝藏魂,肝阴不足,魂失归藏而不寐;阴虚则生内热,心血虚则血不养心,热扰心神,故虚烦不得眠。 张仲景以酸枣仁为主药创立酸枣仁汤,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挥。仝小林[1]临证应用大剂量酸枣仁治疗一些长期顽固性失眠或重症失眠常常能速获奇效。赵志付[2]认为重用酸枣仁治疗不寐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定要用炒酸枣仁,且酸枣仁使用剂量在15~60g 之间,可配白芍、丹参、柏子仁共用。 1方药及用法 我们在前代医家的研究基础上对酸枣仁汤进行加减,在老年人失眠症治疗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方剂:酸枣仁30g,茯苓15g,知母12g,川芎12g,白芍15g,夜交藤15g,百合12g,黄连5g,女贞子10g,墨旱莲10g,炙甘草6g,每日1剂,煎200ml,早晚分服。 2典型病例 患者甲,男性,75岁,2016年12月20日就诊。素禀心血不足,时感头晕,目眩,易心悸,入寐迟,多梦魇。病起于不久前妻子去世后,自感生活黯淡无光,近2日,虚烦躁急,彻夜难眠,舌质淡红,略干,口苦,唇淡白,目光乏神而满含悲郁,脉沉细无力。予上述酸枣仁汤加减。服5剂,虚烦躁急、难眠等症状消失。后续服15剂以巩固之,并嘱多参加日间功能活动锻炼与劳动,勿服浓茶、咖啡等,后患者痊愈。 3讨论 《金匮要略》中,酸枣仁汤主治为“虚劳,虚烦不得眠”。其“虚劳”,泛指多种慢性消损性疾病。以方测证,此当指心、肝血(阴)虚性虚劳。“虚烦不得眠”,乃心肝血虚,神失所养而浮越,或“阴虚生内热”,虚热上扰于心所致。此种虚性亢奋证候,多见于心、肝血(阴)虚性精神疾病,或其他慢性消损性疾病所伴发之睡眠障碍,尤以老年人为甚。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酸枣仁汤中之酸枣仁,若炒用,会使其油气挥发,减轻其安神之效,故推荐生用。治疗上述类型疾病疗效较为确切。 参考文献: [1]金川,甄仲,仝小林.仝小林运用大剂量酸枣仁治疗失眠经验举隅[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2):343-344. [2]李健,赵志付.赵志付教授重用酸枣仁治疗不寐经验初探[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5):382-383. 基金项目: 2015年度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编号:B201502。 编辑:段苏婷编号:EA-4170713110(修回:2018-03-08)

四物汤

四物汤是一首养血活血之方,其药物组成为熟地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 用法:水煎服。 配方特点:补血配活血,动静相伍,补调结合,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 组成 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 功用 补血活血 主治 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经量少或闭经,表现为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现代应用 现代常化裁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胎产疾病,荨麻疹、骨伤科疾病、过敏性紫癜、神经性头痛等属营血虚滞者。 血虚者:养血润燥,用四物汤合润肠丸加减。 用生地、熟地养血滋阴,当归、白芍补血养肝,桃仁、川芎活血行滞,枳壳引气下行,火麻仁润肠通便。使营血充足,周流无阻,脏腑得养,肠燥得润,则诸症自可缓解。 方解 营血虚滞证表示血虚以及血行艰涩、停滞之意。本方中熟地滋阴养血填精,白芍补血敛阴和营,当归补血活血调经,川芎活血行气开郁。四物相配,补中有通,滋阴不腻,温而不燥,阴阳调和,使营血恢复。 加减法

1. 若痛经,可加香附12克、延胡索10克 2.兼有气虚者,加入党参18克、黄芪18克 3.若血虚有寒者,则加肉桂粉4克、炮姜4片 4.若出现崩漏,则加入茜草根8克、艾叶10克、阿胶10克 “四物汤”是中医补血、养血的经典药方,方用当归、川芎、芍药、生地四味药组成。组成:当归(10克) 川芎(8克) 白芍(12克) 熟地(12克)。功用:补血调血。主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用法:现代服法:作汤剂,水煎服。可一日服用三次,早、午、晚空腹时服。禁忌:斟酌。类别:补益类。 四物汤有哪些副作用呢? 1.四物汤作为一种补剂来说,它具有温燥性质。所以,对一些热性体质或内热比较大的人来说,服用四物汤容易上火、长痘痘。 2.熟地、当归对有一些胃肠功能不好的人来说,容易引起腹泻。 3.服用四物汤经常会感觉口干舌燥。 遇到以上这些情况,一定要对原方进行相应的调整,就可以避免上述副作用的发生。 1.血热的要减少川芎的用量; 2.虚寒体质的要用熟地,热性体质的用生地; 3.即需要补又需要清热时生地、熟地各半; 4.口干舌燥要加入玄参; 有上述症状的人,需要服用加味四物汤。有爱上火、又爱长痘症状的,就需要服用有上凉下补作用的芩连四物汤了。 临床应用 丰胸汤 黄芪10克、党参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枸杞10克、阿胶磨粉另冲服(也可以用猪蹄代替阿胶,但是效果可能稍差)。 服用方法:此方第一个月,每天早晚服,第二个月隔天服用,第三个月以后一个星期一次足

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xx 功效与作用 xx 的配方: 桂枝(去皮)三钱,芍药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枚),甘草二钱(炙),桂枝汤的功效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桂枝汤方歌: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 xx xx 分类: 解表剂-xx 表 组成: 桂枝(去皮)三钱(9克)、芍药三钱(9克)、生姜(9克)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 枚)、甘草二钱(炙,6 克) 方歌: 药枝枣xx(方剂速记法) 想象: 要支走蒋干;芍药、桂枝、大枣、生姜、甘草 方歌: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 功效: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出处: 伤寒论》xx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用法: 水煎服。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去渣温服,服后少停一二分钟,饮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待其遍身漐漐(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服后用被子温覆取汗。以遍体湿润为度。不可如水淋漓,恐汗出过多,不但病不能除,且容易重感风寒。)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若一服病已愈,不必再服。如不愈,仍可照前法服之.此药必须早午晚连续服用,时间不可拉长。每服一次,必须检查病情有无变化,最要紧的是必须注意口渴与不渴,或喜冷性饮食与否。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现象,可以马上把药停止,或配合石膏一类的寒性药品,以免误犯阳盛之戒。如病情没有变化,可以继续服用,虽二三剂也可。)以及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剂后应该注意的通则。(除此以外,注意避风,饮食方面可吃些有营养的流动性食物。忌食生冷、油腻、酒肉、五辛、臭恶等不易消化或带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使用。(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xx 方歌: (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二)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芍姜草枣啜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龙胆泻肝汤的应用与实践及济量大小

中医实践与补遗------医方真谛3:龙胆泻肝汤临床广用 龙车通黄山当地卸柴草一句龙胆泻肝汤记忆俚语伴我渡过了十几年。自我学习方剂歌诀时,我就开始使用龙胆泻肝汤,而且隨着临床时间的推移,越用越活,越用越爱不释手,且疗效显著。故而想谈一谈运用该方的体会。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酒炒)、黄芩、栀子(酒炒)、泽泻、木通、当归(酒炒)、生地(酒炒)、柴胡、生甘草组成。具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肝胆湿热下注证。临床上以口苦溺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治要点。本方的功能主治定位非常明确,可操作性强,极易掌握运用。 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专泻肝胆之火……善清下焦湿热”(药品化义),故为主药,并用方名以树大旗;黄芩清肝肺之火,栀子泻三焦之火,二味苦寒清热,共助龙胆草以泻肝胆经实火,清利肝胆湿热;木通、车前、泽泻利水祛湿,使肝胆湿热从小便而出;然肝为藏血之脏,肝经实火,必伤阴耗血,故用生地、当归养血益阴以柔肝,使祛邪而不伤正;肝体阴用阳,性喜条达而恶抑郁,火邪内郁则肝气不舒,故又用柴胡舒畅肝胆之气,并能引诸药归于肝经;甘草调和诸药,以免苦寒伤胃,并可缓肝之急,以制其横逆之性。诸药合用,泻中有补,疏中有养,降中寓升,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配伍严谨,照顾全面,堪为泻肝之良方。

该方原注未出药量,观现代大多数医生所用之量,我认为有些偏小,现根据自己临床习惯标出用量以供参考:龙胆草15g 车前子30g 木通10g 黄芩15g 栀子12g 当归15g 生地25g 泽泻30g 柴胡10g 生甘草10g 水煎服。特别要说明的是方中龙胆草的用药量一定不能小,3-6克无济于事,最好用到15-18克为宜。 现举几则我治疗高血压、脚痛、丹毒,皮肤病、带下病等病例,以看龙胆泻肝汤的显著效果和广泛运用。 一、治疗高血压头痛眩晕等症,习惯上用天麻勾藤饮或镇肝熄风汤,实际上不必局限于上方,龙胆泻肝汤亦是很好很有效的方子。忆2003年5月间,西安市长安县(现巳改为长安区)一中年妇女经其姑介绍找到我治疗头痛病。姓刘名焕芳,约四十二三岁,中等个。刻诊:面红微黑,眼结膜红丝粗大,说话略快,易激动,舌红苔白,脉寸关浮滑有力,尺不足。口述,家中丈夫五年前去世,后遭婆家欺凌,患头痛病,已五六年了。现口苦,心烦,耳鸣,大便略干,休息不好,血压时高不稳。辨证:肝阴暗耗,肝阳上亢。治则:平肝潜阳,滋补肝肾。出方:龙胆泻肝汤+白蒺藜30g 菊花30g 珍珠母30g 旱莲草15g 女贞子10g 怀牛膝15g 川芎10g 三付水煎服。三天后复诊,头痛已减轻,说先生药量太大不好熬,我说好办,只要有效,改药罐为高压锅熬就是了。效不更方,又续方10剂,头痛,耳鸣诸症基本治愈,后以杞菊地黄丸善后至今未犯。临床上高血压最常见的是肝阳上亢,其具体表现常为头痛眩晕、耳鸣目赤、急燥烦怒、口苦咽干、或时觉热气上冲等;其次还有部分病人兼有水不涵木,肝肾阴虚之症。对于

四物汤的基本配方

四物汤地基本配方 标签:当归白芍川芎补血熟地 四物场所治诸证,皆由肝藏不足,营血虚滞所致.方中熟地滋养肝肾,大补阴血;当归补血养肝,和营调经,白芍益阴敛营,养血柔肝;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地、芍之滋补,得归、芎之辛行,则速生营血而无腻滞之弊;归、芎之辛行,得地、芍之滋润,则活血行滞而无化燥之忧.四药为伍.刚柔相济,补行并用,可使肝有所藏,营血和调,则诸证悉除. 四物汤不仅是妇科养血调经地常用方,也是通治各种血病地基本方剂.临证运用本方,可根据具体病情灵活化裁,如血虚为主,熟地、白芍、当归用量宜大,川芎则可少用或不用;血滞为主,则重用当归、熟地、白芍用量酌减;兼有瘀血者,以赤芍易白芍,再加桃仁、红花(即“桃红四物汤”);出血不止者,艾叶、阿胶(即“胶艾四物汤”);血虚有寒者,加炮姜、肉桂;血虚有热者,加黄芩、丹皮;兼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兼气滞者,加香附、延胡;脾虚运迟,食少便溏者,地黄、芍药慎用. 【简介】本方来源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中医常用地补血名方. 【功用】补血和血.主治营血虚滞,心悸失眠,头晕眼花,面色无华,或冲任虚损,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量少或阅经,脐腹作痛,舌淡,脉细涩.或妊娠将养失宜,胎动不安,腹痛血出及产后恶露不下,少腹疼痛. 【组成药物】熟地黄克,白芍药克,当归克,川芎克. 【用量用法】水煎服,每日剂,早晚分服. 合剂:每次~毫升,每日次.水丸剂:每次~克,每日次;蜜丸剂:每次丸,每日次,空腹或饭后用温开水送服. 【现代研究】本方有抗贫血作用,可改善造血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抗自由基损伤,延缓衰老.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可抗放射线损伤,抑制肉芽增殖.此外,本方还具有抑制子宫肌活动、补充微量元素、磷脂和维生素等作用. 【进补应用】本方以甘温味厚地熟地为主,滋阴养血.配伍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旧芍养血和营以增强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综合全方,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因此,血虚者可用之以补血,血瘀者可用之以活血,是既能补血养血,又能活血调经地常用方剂. .月经失调 用本方加减:生地、川芎各克,白芍克,当归、香附各克,茯苓克,甘草克.水煎服,每日剂.有显著疗效. .痛经用本方加白芷、木香、香附各克为主,随证加减.水煎服,每日卫剂.有较显著地疗效. .黄体功能不全用本方加味:当归克,川芎克,赤白芍各克,生熟地各克.水煎,每日 剂,早晚分服,以每个月经周期(士日)为个疗程,经期及妊娠后停服.有较显著地疗效.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用本方合当归补血汤加减:熟地克,杭白芍、当归、三七(另冲)各克,黄芪、贯众炭各克,益母草各克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水煎,于每次月经来潮第三日开始服用,连服~日,视出血程度而定,每日剂.

桂枝汤

桂枝汤 开放分类:中医中医古代名方医学名词方剂 编辑词条分享 桂枝汤 组成及用量 桂枝(去皮)(9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切)(3枚)炙甘草(6克) 方剂出处 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主治太阳病中风之方剂。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剂型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古法: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

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现代:上五味,哎咀三味。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去滓。适寒温,服100毫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温覆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服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 解肌发汗,调和营卫。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呜干呕,苔白不渴, 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 (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二)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芍姜草枣啜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三)头痛项强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借粥之功。(陈修园《长沙方歌括》)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宛医院——神经科) 一.脑血管病 (1)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补阳还五汤+四藤汤(红藤.络石藤.海风藤.鸡血藤)+扩张血管药+抗凝剂。(2)脑血栓 A.(补阳还五汤-赤芍+丹参.桂支.葛根.桑枝.川牛膝.鸡血藤.童便引为基础方)+针灸+低右 B. 脑血栓气虚 血瘀型(中风中经络型)(补阳还五汤+牛膝.鸡血藤.甘草),而中风中脏腑禁用(扩血管强)(3)中风后遗症 A .补阳还五汤+针灸.加减 1.语言不利.喉间痰鸣+陈胆星.天竺黄.广郁金.远志肉.水节菖蒲. 2.半身不遂+紫丹参.稀蔹草.怀牛膝.大活络丹 3.病肢轻冷不和+紫丹参.大白芍.川桂枝 4.口眼歪斜+白附子.炙全虫.炒僵蚕. 5.BP偏高+石决明.稀蔹草.车前子.桑寄生.治疗30例.1——2月.有效24例B.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补阳还五汤+僵蚕.蜈蚣.甘草等. C.脑出血恢复期(补阳还五汤+党参.生地.石决明..桑寄生)+针灸。 D.脑出血急性期:>补阳还五汤 E.脑出血清醒期: F.SAH恢复期G.认为2个月疗程比较合适二. 脑外伤⑴慢性硬膜下血肿(补阳还五汤-川芎.桃仁.地龙+丹参.地鳖虫),2——8W ⑵1例严重脑外伤.颅内血肿.昏迷30天,手术清除血肿200CC仍然不清醒。采用→(补阳还五汤+丹参.杏仁.鲜石菖蒲.广郁金.炒枳实.淡竹沥.广犀角.野人参)。20剂后,意识清醒。⑶脑外伤后遗症:补阳还五汤加味三.脑缺氧⑴急性CO中毒缺O2性脑病:补阳还五汤⑵.CO中毒后遗症:补阳还五汤+菖蒲.茯苓.牛膝.佩兰.苡仁)+针灸。 四.脑动脉硬化⑴.脑动脉硬化麻木(补阳还五汤-地龙+丹参.陈皮.鸡血藤.半夏.胆南星)。⑵.脑动脉硬化眩晕.脑中空虚.思维迟钝.健忘(补阳还五汤+升麻.葛根)五.坐骨神经痛:补阳还五汤+党参.鸡血藤.桂枝.甘草。加减:A.脾胃虚弱+白术.茯苓.山药.山查.陈皮等. B.肝肾阴虚+枸杞子.虎骨.菟丝子.枣皮.牛膝.龟板.女贞子. C.气虚血虚明显+首乌.阿胶.熟地.黄精.茯苓 D.风胜+羌活.防风.秦艽.乌梢蛇. E.寒胜+生乌.细辛 F.湿肿+苡仁.通草.桑枝.毕懈. G.痛胜伸屈不利+川断.木瓜.元胡.川楝子. 服药8——25.100例98%有效六. 神经衰弱⑴120例.气虚血瘀者19例用补阳还五汤;痰瘀互蕴者用血府逐瘀汤加导痰汤化裁。⑵外伤后神经衰弱综合征(黄芪.地龙.防风.石菖蒲.麝香.老葱.生姜),20剂后痊愈。七. 小儿麻痹症⑴.补阳还五汤+淫阳合:加减:A.瘫痪早期+全虫.蜈蚣 B.上肢瘫+桑枝 C.下肢瘫+牛膝. 服药25——85天不等,都有效⑵.一例重症小儿麻痹症,四肢瘫,呼吸麻痹,补阳还五汤加味,间歇使用半年,痊愈。八. 其它⑴.急性脊髓炎,病初夹外邪(补阳还五汤+灵仙.防风.细辛);⑵.球后注射药物致运动眼神经麻痹(补阳还五汤+VB1.烟酸)20——30天均愈。⑶.复视(补阳还五汤+益母草.鸡血藤.牛膝)⑷.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补阳还五汤-桃仁+牛膝.西药),有效。⑸.震颤麻痹(补阳还五汤+全虫.蜈蚣.天麻.巴戟天.丹参.木瓜)52剂有效。⑹.神经根炎后遗症:补阳还五汤+党参.白术。⑺.局限性癫痫:气虚血虚.筋脉失养用(补阳还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2月有效。⑻.末梢神经炎.进行性肌萎缩补阳还五汤⑼.GB.补阳还五汤+丹参⑽.癫痫补阳还五汤注意:1.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脑血管病后遗症,以40——60剂为宜。配合西药更好。2. 凡是气虚血瘀的神经科病例均可用。随症加减效果更好。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 636000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红十字医院陈从勇 【摘要】龙胆泻汤乃(李东垣方条《古今医方集成》泻肝胆经湿热,疗效满意。 【主题词】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泻肝胆湿热 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经湿热,此方治肝胆实火和肝经湿热的病症。近几年来,笔者运用此方治疗、阴痒、胁痛、月经不调、带状疱疹收到一定疗效。现举临床病案如下:一、阴痒 李某某,女,48岁,已婚,患者近两年来,月经周期紊乱,近半年来阴痒,有时痒痛交作难忍,白带呈水样、量多、有味,舌红苔薄黄,脉弦,此乃肝经湿热下注,治以清肝化湿热。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药,龙胆草30g,黄芩、技子、生地黄、柴胡各15g,当归10 g,甘草3 g,泽泻10 g,前仁10 g,丹皮10 g,床子20 g,地肤子20 g。阴痒痛均减轻,舌红苔薄,原方再进三剂,诸证消失。 讨论:本例阴痒,其病因为肝经湿热下注,侵犯阴道以致阴痒,以湿丛热化,湿热并重是此例辩证要点,肝之经脉绕阴部入少腹,因此与肝经有密切关系。 二、胁痛 陈某某,女,38岁,干部,间断发作右胁疼痛近两年,多因

油腻饮食后发作,此次发作两天有余,无明显放射痛,腰部有胀感,口中干苦,嗳气泛恶,食不香,大便干,面色萎黄,舌苔白微黄,脉弦细,B超提示,胆囊炎。查体:体湿37.6℃,心率82次/分,律齐,腹平软。右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白血球总数9600mm3中性80%,淋巴20%,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证属湿热内蕴,肝气失疏,胆府不利,治用疏肝利胆,清化湿热,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药:黄芩15 g、技子15 g、柴胡15g,龙胆草15 g,木通10 g,车前仁10 g,当归10 g,玉米须15 g,郁金15 g,槟榔15 g,丹参15 g,甘草3 g,服药5剂后,胁痛大减,有时作呕、头昏、小便稍黄此为性热,壅遏气机,故需加重理气化湿之品,原方中加沉香6 g,乌药10 g,再进三剂,诸证消除。 讨论:胆囊炎一般多归临床于“胁痛”范畴,胁痛包含疾病范围较广,可与肝、胆、脾等病变有关,本例符合于“胆瘅”,此由胆邪逆于胃、胆胃失降所致,所谓“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临床以口苦、呕恶、脘腹胀痛等为特征,治当遵循腑病宜通宜降之理。 三、月经不调 周某某,女,40岁,已婚,干部,患者月经失常已久,每月后期,量少,色黑有块,经来少,腹胀痛,伴有头痛头晕,午后五心烦热,汗出口干,喜凉饮,失眠,小便黄有热感,面色萎黄,舌红少津,脉细数,此乃湿热郁闭三焦,络

桂枝汤的方剂详细介绍

桂枝汤的方剂详细介绍 桂枝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桂枝汤的方剂,希望大家喜欢! 【出处】《伤寒论》 【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桂枝(去皮)(9克) 芍药(9克) 生姜(9克) 大枣(切)(3枚) 甘草(6克) 【方歌】药枝枣姜甘(方剂速记法) 【想象】要支走蒋干;芍药桂枝大枣生姜甘草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禁忌 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

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使用。(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用法 水煎服。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去渣温服,服后少停一二分钟,饮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待其“遍身zhe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服后用被子温覆取汗。以遍体湿润为度。不可如水淋漓,恐汗出过多,不但病不能除,且容易重感风寒。)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若一服病已愈,不必再服。如不愈,仍可照前法服之.此药必须早午晚连续服用,时间不可拉长。每服一次,必须检查病情有无变化,最要紧的是必须注意口渴与不渴,或喜冷性饮食与否。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现象,可以马上把药停止,或配合石膏一类的寒性药品,以免误犯阳盛之戒。如病情没有变化,可以继续服用,虽二三剂也可。)以及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剂后应该注意的通则。(除此以外,注意避风,饮食方面可吃些有营养的流动性食物。忌食生冷、油腻、酒肉、五辛、臭恶等不易消化或带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桂枝汤的方解风寒伤人肌表,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今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且有鼻鸣、干呕,是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 组成] 生黄芪60 当归尾8 赤芍8 广地龙8 红花5 桃仁8 [功用] 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 中风后遗症。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涡斜,语言障碍,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注意] 使用本方时,病人已经清醒过来,体温正常,血压平稳,脑出血停止,脉缓弱。另外,阴虚血热者严禁服用。 [方解] 因气虚血滞,正气亏虚,不能固摄,从而引至小便频数;另外,无力行血,使得脉络瘀阻,筋脉失养,导致半身不遂等。 方中黄芪补元气,使气旺血行;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活络通经,使得瘀去络通。 [现代应用] 现代常加减运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比如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其它 原因引起的半身不遂,截瘫,单瘫而属气虚血瘀者。 [加减法] 1.若病人脾胃虚弱,可加入党参18 白术15 2.痰多者,加入法夏10 天竺黄10 3.下肢瘫痪者,加入杜仲12 牛膝12 4.言语不利者,加石菖蒲8 远志12 推拿加补阳还五汤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 本组有神经根型颈椎病共300例,随机分2组,其中治疗组200例中,男102例,女98例。年龄50~60岁72例,61~70岁104例,71~78岁24例,平均60.7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23年,平均5.8年。对照组100例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50~60岁36例,61~70岁52例,71~76岁12例,平均60.4岁。病程最短13d,最长12年,平均5.6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推拿治疗:(1)患者坐位,医者位于其后侧方,先用滚法于患者的颈后部、两侧背部斜方肌及患上肢往返施术。(2)以拇指端按揉颈部夹脊穴、风府、风池、肩井、天宗、肩中俞、肩外俞、曲池、手三里、外关等,以局部达酸、麻、胀、痛、重“得气”为宜。(3)拿捏颈部两侧、双侧斜方肌及患侧上肢处。(4)颈椎拔伸法:患者坐位。医者位于其背后,以两手拇指分别抵住两侧风池穴,两手四指及掌面分别托其下颌处,在病人颈椎前倾位(5°~20°)时,两前臂尺侧下压患者两肩井处,同时两手缓解上拔伸头颈部。(5)最后轻轻拿揉颈项部、肩井(双)穴结束。每日操作1次,每次治疗时间20min,12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补阳还五汤加味,药用:黄芪30g,当归15g,赤芍12g,川芎10g,地龙9g,桃仁、红花、白芥子各10g,葛根30g。若气虚重用黄芪加党参;血虚重用当归、鸡血藤;阴虚加生地、枸杞子、

龙胆泻肝汤治疗体会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偏头痛;急性鼻窦炎;带状疱疹;急性胆囊炎 龙胆泻肝丸同名方约有26首,现选《医方集解》。药物组成: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木通、车前子、柴胡、当归、生地、甘草。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扰,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笔者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各科疾病,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偏头痛 李某,女,40岁。头胀痛或掣痛6周,心烦易怒,口苦胁痛,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辨证属肝经火盛上炎。治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各10g,车前子、菊花、生地、赤芍、当归各15g,木通、甘草各6g.钩藤10克、石决明15克、夏枯草15克,7剂后头痛减轻,情绪平稳,再服7剂病愈。嘱调情志。 2急性睾丸炎 王某,男,25岁。右侧睾丸肿胀疼痛,伴重坠感,睾丸质硬有明显触痛,苔黄厚腻,脉滑数。辨证属肝胆湿热下注。予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30g,栀子15g,黄苓15g,柴胡18g,生地黄15g,车前子15g(布包),泽泻9g,木通9g,滑石6g,当归15g。1周后睾丸肿胀消失,触及不痛,质软。再服2周后症

状体症消失。 3急性鼻窦炎 孙某,女,30岁。右颧骨疼痛2月,鼻塞,鼻涕黄浊如脓、量多、有臭味,苔黄厚腻,脉滑数。辨证属肝经实火上炎。治以清肝泻火、清热利湿。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黄芩、黄连、黄柏各10g,当归、车前草、茯苓、牛膝各15g,木通、甘草、大黄各6g.共服5剂,右颧骨疼痛减轻,流涕明显减少。继服半月症状消失,嘱避寒凉,禁食腥辣。 4急性中耳炎 孙某,男,22岁。突发左耳疼痛5天,发病前有感冒病史,伴耳胀、听力下降,左耳流脓。苔黄厚腻,脉弦数.证属肝胆实火,治以泻肝胆实火。予龙胆泻肝丸加减:龙胆草15克、黄芩15克、栀子9克、泽泻9克、木通9克、车前子15克、当归9克、柴胡12克、甘草6克、生地黄18克、茵陈15克,双花15克。服药3剂流脓自止,疼痛减轻,原方不变,再服6剂,左耳疼痛消失,口服龙胆泻肝丸半月后病愈停药。 5带状疱疹 张某,女,30岁。腰部疱疹3天,疱液清亮,患处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伴纳差口苦,大便4天未解,苔黄厚腻,脉弦数。辨证属肝胆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各18g,川芎、枳壳、泽泻、白术、大黄、甘草各12g,黄芩、生地、车前、牛膝各15g,丹参、牡蛎各30g,蜈蚣3条。2剂后大便已

四物汤的基本配方

四物汤的基本配方 标签:当归白芍川芎补血熟地 四物场所治诸证,皆由肝藏不足,营血虚滞所致。方中熟地滋养肝肾,大补阴血;当归补血养肝,和营调经,白芍益阴敛营,养血柔肝;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地、芍之滋补,得归、芎之辛行,则速生营血而无腻滞之弊;归、芎之辛行,得地、芍之滋润,则活血行滞而无化燥之忧。四药为伍。刚柔相济,补行并用,可使肝有所藏,营血和调,则诸证悉除。 四物汤不仅是妇科养血调经的常用方,也是通治各种血病的基本方剂。临证运用本方,可根据具体病情灵活化裁,如血虚为主,熟地、白芍、当归用量宜大,川芎则可少用或不用;血滞为主,则重用当归、熟地、白芍用量酌减;兼有瘀血者,以赤芍易白芍,再加桃仁、红花(即“桃红四物汤”);出血不止者,艾叶、阿胶(即“胶艾四物汤”);血虚有寒者,加炮姜、肉桂;血虚有热者,加黄芩、丹皮;兼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兼气滞者,加香附、延胡;脾虚运迟,食少便溏者,地黄、芍药慎用。 【简介】本方来源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中医常用的补血名方。 【功用】补血和血。主治营血虚滞,心悸失眠,头晕眼花,面色无华,或冲任虚损,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量少或阅经,脐腹作痛,舌淡,脉细涩。或妊娠将养失宜,胎动不安,腹痛血出及产后恶露不下,少腹疼痛。 【组成药物】熟地黄12克,白芍药9克,当归9克,川芎6克。 【用量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合剂: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水丸剂:每次3~6克,每日3次;蜜丸剂:每次1丸,每日2次,空腹或饭后用温开水送服。 【现代研究】本方有抗贫血作用,可改善造血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抗自由基损伤,延缓衰老。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可抗放射线损伤,抑制肉芽增殖。此外,本方还具有抑制子宫肌活动、补充微量元素、磷脂和维生素等作用。 【进补应用】本方以甘温味厚的熟地为主,滋阴养血。配伍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旧芍养血和营以增强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综合全方,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因此,血虚者可用之以补血,血瘀者可用之以活血,是既能补血养血,又能活血调经的常用方剂。 1.月经失调 用本方加减:生地、川芎各10克,白芍12克,当归、香附各15克,茯苓18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显著疗效。 2.痛经用本方加白芷、木香、香附各10克为主,随证加减。水煎服,每日卫剂。有较显著的疗效。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首先从桂枝加桂汤开始。【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君)生姜三两(臣)甘草二两(佐)大枣十二枚(佐)芍药三两(使)条文: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这是桂枝汤加大了君药桂枝的药量,从而加强桂枝药症的作用: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条文后说:“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桂枝加大用量,发散、降逆气和补中气的作用就大。桂枝发散力强,带动津液向全身体表发越、向外流动,经过汗和尿排出。因此,桂枝降冲逆,是释放上冲压力、使“气得旁流”的作用,没有表证的上气奔豚用了效果不好。尤其是对表邪很重的一些有汗出恶风的皮肤病,加大桂枝的用量,效果才好。加大桂枝的用量,散表通气而降逆,主要是发越法。生姜,主胸满咳逆上气,协助桂枝解表和降冲逆,单味生姜,量大一些水煎服,治水气上逆的眩晕效果就很好。甘草、大枣养中焦胃气津液,也降逆。芍药本身也有去水的作用,配合甘草,还缓急止痛。桂枝加桂汤主治的,是太阳表邪引起的上焦津液虚,下气趁机上逆,并不是下焦寒饮太盛,而是上下之气

不均衡了。所以,这个方子没加用温阳化饮的药。补一补津液,散一散外邪,释放一下上冲的压力就行了。桂枝这味药,有这么大的效用吗?答案是肯定的。仲景还有一个以桂枝为君的“至简之方”,就是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君)甘草二两(佐)条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这个方的君药桂枝,具有温阳解表,降冲逆和补津液的作用;而蜜炙甘草,性质平和,甘滋生津,固护中土胃气。因此,由4两桂枝和2两炙甘草组成的本方,具备甘滋津液,温阳解表降逆的作用;可治疗津亏气逆合并表证的情况。在六纲,对治太阳病外感(伤寒或中风)证合并津亏。发汗过多,会伤及胃气津液,津液过损,上焦亏虚,下焦之气就会乘虚上逆,造成严重的心慌心悸,或心下胃脘部的悸动不安。这种悸动感属于虚性,得按则舒,这是桂枝甘草汤的典型症状。因此,桂枝甘草汤可以治疗阳虚而津亏的严重心悸,临床要注意辨证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三两(君) 生姜三两(臣) 厚朴二两(臣) 杏仁五十枚(臣) 甘草二两(佐) 大枣十二枚(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