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许纯祯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许纯祯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许纯祯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许纯祯

西经课后答案

第二章

一、思考题

1.什么是需求和供给?影响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说明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区别及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区别。

3.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市场价格机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如何理解弹性原理在价格机制理论中的作用?

5.运用供求原理解释“丰收悖论”(即丰收通常会降低农民的收入)。

6.什么是供求定理?结合现实经济生活的实例给予说明。

7.分析价格管制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

8.什么是恩格尔定律?分析该定律所具有的经济意义。

9.运用蛛网定理解释对农产品的支持价格政策。

二、计算题

=1944+207P。

1.根据统计研究结果,1998年美国小麦生产的供给曲线为:Q

s

对美国生产的小麦的需求曲线为:Q

=3244—283P。式中,价格是以美元/蒲式

D

耳为单位来计算的;数量是以百万蒲式耳/年为单位的。

(a)该年每蒲式耳小麦的均衡价格是多少?小麦的均衡数量是多少?

(b)小麦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分别是多少?

(c)假设干旱使小麦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导致小麦的价格上涨至每蒲式耳3美元,计算的需求量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分别是多少?

(a

(b)计算价格在80元~100元之间和在100元~120元价格之间的需求价格弹性。

(c)计算价格在80~100元之间的供给价格弹性。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答:(1)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某个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它以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为基础。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如该商品本身的价格高低,与该商品相关商品的价格高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市场流行的时尚和消费者的偏好,人口以及由此决定的市场范围,历史传统、民族风俗、社会风尚、地理气候、文化习惯、消费示范和攀比、广告的影响,等等。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商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多数商品来说,如果消费者的收入提高,即使价格不变,消费者也有能力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购买

更多的商品。因此,收入提高将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然而,对某些商品来说,情况恰好相反。这些商品主要是穷人赖以为生的食品,如土豆、面包等等。收入水平提高后,对这些物品的需求量反而会下降,因为当穷人变得更有钱时,他们将会更多地消费更有营养的食品,而相应地减少对价格低廉且营养较差的食品的消费。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减少,那么我们就称这种商品为正常品(normal good),如果这种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增加,那么我们就称这种商品为低档品(inferior good)。

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西方经济学把相关商品分为两种:替代品(substitutes)和互补品(complements)。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是指可以替代这种商品消费的另外一种商品,如茶是咖啡的替代品,猪肉是牛肉的替代品,等等。一种商品的互补品是指必须和该商品一起消费的另外一种商品,如汽油是汽车的互补品,显示器是电脑主机的互补品,左手套是右手套的互补品,等等。如果某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增加;如果某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减少。也就是说,某种商品的需求与其替代品的价格呈方同相变化。例如,当猪肉的价格上涨时,对牛肉的需求会有所增加。如果某种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减少;如果某种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下降,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增加。也就是说,某种商品的需求与其互补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例如,汽油的价格上涨会减少对私人轿车的需求。关于收入变化和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对需求变化的影响问题,我们将在第四节弹性理论中作更细致的分析。

(2)供给与需求是相对应的概念,也是市场上决定价格的两种力量。需求来自消费者,而供给来自生产者。西方经济学在使用供给这个概念时,总是指在生产者在某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供给市场销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供给可以分为单个厂商的供给和整个行业的供给。除商品本身价格外,成本、相关商品价格、价格预期、技术、经济制度和组织、政府政策和一些非经济因素都影响供给。

决定供给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生产成本。如果价格不变而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下降,生产者大量供给该商品就有利可图。当生产成本相对于商品的售价而言较高时,生产者将提供较少的供给。如果生产成本超过了商品的价格,该生产者就会退出该行业。生产成本主要取决于投入品价格和技术进步。如果工资提高或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就会上升。技术进步,将会降低单位产出所需的投入品的数量,从而使生产成本下降。

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可以引起对相关商品供给变化。相关商品既可能是生产性替代品,也可能是生产性互补品。一种商品的生产性替代品(substitute in production)是指可以替代这种商品进行生产的另一种商品。例如,一家汽车制造厂既制造轿车又制造卡车,如果卡车的需求提高而使价格上涨,整个工厂就会转向生产卡车,从而轿车的供给就会下降。一种商品的生产性互补品(complement in production)是指必须和这种商品一起生产的另外一种商品。例如,某一屠宰工厂在生产牛肉时,也生产了牛皮。当牛肉的价格上升时,牛皮的供给就会增加。

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会对供给产生影响。如果生产者预期未来商品价格将会下跌,他会增加现在的供给而减少未来的供给;反之,如果他预期未来商品价格将会上涨,他的供给行为会恰好相反。

技术、经济制度和经济组织对供给的影响是通过改变生产率而体现的。生产率是指每单位投入的产出。生产率提高表现为单位产出所需的投入品数量的降低,或者单位投入的产出数量的增加。技术进步、或采取更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组织会提高生产率,从而降低成本,增加供给。如果生产率下降,那一定是由于技术退步,或者是由于经济制度和经济组织出了毛病。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外生变量如政府的政策、资源状况、天气情况、战争等都会对供给产生影响。

2.答:为了说明由商品本身价格变化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和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西方经济学强调需求量变化(Change in the Quantity Demanded)和需求的变化(Change in Demand)之间的区别。前者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商品本身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在原有的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的移动。后者是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时,影响需求量的诸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发生变动对需求量变动的影响,在图形上它表现为需求曲线整个位置的移动。

同分析需求的变化一样,微观经济学也区分了供给的两种变化:一种是供给量的变化(Change in quantity supplied),是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供给量对应不同价格的点的运动;另一种是供给的变化(Change in Supply),是供给曲线整个位置的移动。

3.把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放在一起可以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两条曲线的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数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西方经济学用―均衡‖来说明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这两种相反力量变化影响市场价格变动的趋势,以及市场价格变动影响需求和供给变动的趋势。如果市场需求大于市场供给,市场价格将会提高,根据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价格提高,使需求减少,供给增加,一直到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为止。相反,如果市场供给大于市场需求,价格下降将会增加需求,减少供给,直到两者相等为止。当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价格不再具有变动的趋势,而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均衡状态。马歇尔把这种使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的价格称之为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有时又被称作市场出清价格(the market-clearing price),因为在这种价格水平下,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正好与买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相等,即不存在过度需求,也不存在过度供给,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供求关系中自发形成的,而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就是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过程。市场的价格机制是指价格具有的调节市场供求达到一致而使稀缺资源按需要的比例配置的内在功能。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一般来说,偏离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从而使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如果社会上每一件商品和劳务都能实现供求平衡,按需要配置稀缺经济资源这一基本的社会经济问题就会自动地解决,而无须计划和政府干预。

4.答:弹性理论是价格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弹性理论通过比较精确地测量需求量和供给量与影响它们的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丰富了对市场供求法则的认识,为价格理论进一步运用于说明一些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①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

总收益是指生产者在市场上出卖一定商品所获得的货币收入总额,它等于商品的价格乘以商品的销售量,即:TR=P·Q,其中,TR表示总收益,P表示价格,Q表示销售量,这里假定生产者的销售量等于市场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从公

式可以看出,总收益是由价格P和需求量Q两个因素决定的,需求价格弹性恰恰就是测量Q对P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概念。因此,总收益的变化与需求弹性的大小有关。在市场上,我们看到,生产者为追求货币收入最大化往往采取两种定价战略:提价和降价。如果不了解弹性理论,就会犯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提价会提高货币收入,而降价要减少货币收入。其实,由于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货币总收益的变化未必总是与价格的变化成正比。具体说,有两种情况:第一,如果需求是富于弹性的(Ed>1),价格下跌提高总收益,价格上涨减少总收益。第二,如果需求缺乏弹性(Ed<1),价格下跌减少总收益,价格提高增加总收益。在市场上,各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存在很大差别,一种商品的价格弹性也随时间、地点和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价格提高,总收益不一定增加;价格降低,总收益不一定减少。因此,厂商要想制定使总收益最大化的价格,就必须对商品的弹性作出比较准确预测与估算。

②需求的价格弹性与赋税的归宿问题

在西方国家,政府对许多商品征消费税,赋税使价格上涨,因此赋税的结果将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两方面共同负担。弹性原理可以解释赋税的归宿问题。赋税的归宿是指赋税最终的经济负担,即赋税是主要由消费者负担,还是由生产者来负担。一般来说,如果相对于供给来说,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赋税就向前转嫁给消费者;如果供给比需求缺乏弹性,那么赋税就向后转嫁给生产者。

③需求的收入弹性与恩格尔定律

需求的收入弹性对于分析一国或一个家庭的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就是根据计算收入弹性系数,得出了著名的恩格尔曲线和恩格尔定律。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详细地研究了食物方面的支出与总支出的关系,从而发现了家庭消费的一个重要规律,即食物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与家庭收入成反比,就是说,一个家庭越穷,家庭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食物开支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该规律后来称之为―恩格尔定律‖(Engel's Law),这意味着食物开支的收入弹性小于0。同大多数经济学定律一样,该定律是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才成立的;除了其他因素以外,价格是假定不变的。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支出

恩格尔系数的取值为大于0和小于1,该系数越是接近于1,表示该家庭越穷;越是接近于0,表示该家庭越富。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既可以反映一个家庭、地区或国家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又可以反映其消费结构变动的趋势,是进行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

5.答: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它的需求弹性。就供给来说,农产品的产量在很大程度因受气候影响而波动很大。随着农产品供应量的变化,农产品的价格也经常起伏不定,而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又会影响第二年农产品的供应量,使其随之大起大落。农产品的价格和产量经常起伏波动,说明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弹性很大。就需求而言,由于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对它的需求弹性很小。下图说明,如果让农产品的价格和产量由自发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农民丰收使产品的供给曲线由S

1向右移至S

2

。由于需求曲线缺乏弹性,致使

价格由P

1大幅度下降到P

2

,而需求量却仅仅由Q

1

增加到Q

2

。由于农产品均衡价

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均衡产量增加的幅度,最后致使农民的总收入量减少,

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

1E

1

Q

1

与OP

2

E

2

Q

2

的面积之差。

6.答: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可以用―供求定理‖(Law of Supply and Demand)来概括:第一,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第二,需求增加,使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使均衡数量减少。因此,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第三,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第四,供给增加,使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使均衡数量减少。因此,供给的变动与均衡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而与均衡数量呈同方向变动。

7.答:西方经济学认为,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自发形成的,因而具有自动地调节供求使之一致的内在功能。因此,价格机制的作用是完美的,对价格形成机制的干预和破坏,将导致供求比例的失调,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但是在西方国家,政府出于某种目的经常通过规定价格的上限或下限来干预某种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固定价格的经济学分析干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可能出现的结果,从而论证政府对价格管制政策(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所产生的经济问题。

(1)最低限价与过剩

最低限价,又叫支持价格(support price),价格地板(p rice f loors),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发展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限价总是高于该产品供求关系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在西方,由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和农民的特殊利益,最低限价政策经常被用于农产品的价格上。它有时也被用于要素的价格上,如最低工资法。最低限价必然会导致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出现过剩问题。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对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产品实行长期的最低限价政策,支持了农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但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最低限价实行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政府如何处理过剩的农产品。政府按最低限价收购农产品,对于剩余农产品,政府要么储存起来,要么销往国外。为了减少储存开支,政府也会采取限制种植面积,使供给曲线左移到均衡价格等于支持价格为止。但

这样会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二战后,美国政府通过―援助‖、―粮食用于和平‖、―粮食武器‖等各种途径,千方百计扩大剩余农产品出口,就是为了解决农产品供大于求的问题。

(2)最高限价与短缺

西方国家由于经济、政治或社会原因会对某些产品、劳务或生产要素价格强制实行限制价格。最高限价,又叫价格天花板(Price Ceilings),是指政府为限制某些商品和要素价格上涨而规定的最高价格,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如西方政府为了增加贫民的福利,经常采取房租限价政策,规定房租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标准。再如,对垄断公用事业的价格管制也通常采取最高限价政策。最高限价会造成供给短缺和过度需求。

由于价格被限制,不能上升,从而不能通过价格上升减少过度需求,因而出现该商品供给的短缺。解决短缺的办法是:第一,排队;第二,实行配给制。但是这两种办法仍不能消除过度需求,因此,西方经济学认为,最高限价必然导致黑市交易的出现和利用最高限价和均衡价格的差额进行投机活动。另外,供给短缺又会造成卖方市场,使商品质量和服务态度变坏。二战后美国纽约市实行房租最高限价政策,使房主无利可图,不仅出租房屋数量急剧减少,而且房主拒绝投资修缮房屋,致使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房租最高限价政策对城市建设的破坏作用比希特勒的炸弹还要厉害。

8.答: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就是根据计算收入弹性系数,得出了著名的恩格尔曲线和恩格尔定律。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详细地研究了食物方面的支出与总支出的关系,从而发现了家庭消费的一个重要规律,即食物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与家庭收入成反比,就是说,一个家庭越穷,家庭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食物开支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该规律后来称之为―恩格尔定律‖(Engel's Law),这意味着食物开支的收入弹性小于0。同大多数经济学定律一样,该定律是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才成立的;除了其他因素以外,价格是假定不变的。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支出

恩格尔系数的取值为大于0和小于1,该系数越是接近于1,表示该家庭越穷;越是接近于0,表示该家庭越富。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既可以反映一个家庭、地区或国家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又可以反映其消费结构变动的趋势,是进行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

后来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根据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不仅食物支出方面存在着上述递减情况,衣服等生活必要支出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不仅如此,正如恩格尔自己所强调的,他的定律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食物是农业的主要产品,因此,食物在总消费所占比重的下降,意味着农业在总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将下降。“均衡增长”,即各部门的同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在合理的假设条件下,农场主和农业工人的数目不仅会相对减少,而且会绝对减少,人口将从农村流向城市。如果这些调整进行得不够迅速,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就会低于非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

9.答:蛛网定理适用于这样一类商品市场,即生产所需的时间较长,其产量依据销售时的预期价格,而实际市场价格则取决于销售时的供应量。供给和需求由于时间间隔而分离,因此经济变量所属的时间必须明确地表示出来。具体来说,蛛网定理的基本假定是:第一,所生产的产品需要一定的生产周期。生产决策一

旦确定之后,不到下一个周期是不能改变的。第二,从需求函数来看,本期的需

求量决定于本期的价格。以P t和Q d

t

分别代表本期的价格和本期的需求量,则需

求函数为:Q d

t

=f(P t)。第三,从供给函数看,本期的产量Q S t是上一期价格P t-1

的函数,即: Q S

t

=f(P t-1)。

一般来说,农产品的供给弹性要大于需求弹性。就供给来说,农产品的产量在很大程度因受气候影响而波动很大。随着农产品供应量的变化,农产品的价格也经常起伏不定,而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又会影响第二年农产品的供应量,使其随之大起大落。农产品的价格和产量经常起伏波动,说明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弹性很大。就需求而言,由于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对它的需求弹性很小。而这意味着市场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大于对需求量的影响。如此,价格和产量波动幅度逐渐加剧,形成一个向外扩张的蛛网,越来越背离均衡点。所以,农产品的蛛网往往是发散的。

于是,农产品价格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的情况下,经常发生蛛网型波动,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政府运用支持价格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可以消除或减轻农产品在市场上经常出现的这种蛛网型波动的现象。

二、计算题

1.解:(a)联立小麦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方程

Q

s

=1944+207P

Q

D

=3244-283P

Q s =Q

D

=Q

解得Q≈2493,P≈2.65

(b)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E d=ΔQ/Q÷ΔP/P=ΔQ/ΔP×P/Q=-283×(2.65/2493)=-0.3

均衡点的供给价格弹性:

E s=ΔQ/Q÷ΔP/P=ΔQ/ΔP×P/Q=207×(2.65/2493)=0.22 (c)将小麦的价格P每蒲式耳3美元代入需求曲线的方程

Q D =3244-283P,解得Q

D

=2395;

新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E d=ΔQ/Q÷ΔP/P=ΔQ/ΔP×P/Q=-283×(3/2395)=-0.354

2.解:(a)照相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如下图所示:

(b)80元~100元之间E

D =ΔQ/ΔP×(P

1

+P2)/(Q

1

+Q

2

)

=(200-180)/(80-100)×(100+80)/(180+200)=-0.47

100元~120元之间E

D =ΔQ/ΔP×(P

1

+P2)/(Q

1

+Q

2

)

=(180-160)/(100-120)×(120+100)/(160+180)=-0.65

(c)80~100元之间E

S =ΔQ/ΔP×(P

1

+P2)/(Q

1

+Q

2

)

=(180-160)/(100-80)×

(80+100)/(160+180)=0.53

第三章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

一、思考题

1.分析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异同之处。

2.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说明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和该规律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3.用无差异曲线和消费预算线说明消费者均衡,并推导收入—消费曲线和价格—消费曲线。

4.用收入—消费曲线和价格—消费曲线推导恩格尔曲线和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5.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说明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

6.分析炫耀性消费和消费主义所具有的资本主义文化特征。

7.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批判消费主义。

8.分析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对市场需求量的不同影响。

二、计算题

1.在下图中,我们给出了某一消费者的一条无差异曲线及他的预算线。如果商品A的价格是50元,那么该消费者的收入是多少?他的预算线方程式是怎样的?商品B的价格是多少?均衡状态下他的边际替代率是多少?

2.假设某消费者将其全部收入都用于购买商品X和商品Y,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如表)都独立于所消费的另外一种商品量。商品X和商品Y的价格分别是100元和500元,如果该消费者的每月收入为1000元,他应该购买的每种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答:西方经济学把消费视为欲望的满足过程,因此,解释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基础是效用论。最早解释消费的效用理论又叫基数效用论。这种理论揭示了效用与消费需求的基本关系,但在如何衡量效用的问题上却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但是,从历史和逻辑的顺序上说,它却是效用论的起点。

物品所具有的这种满足人类欲望的能力,西方经济学称之为效用(Utility)。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论是西方经济学最早也是最粗糙的效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可以用基数即 1.2.3……衡量商品的效用,就如同衡量物体的重量、体积、长度一样。测量效用大小的单位叫做效用单位(Util)。

效用是人们的主观心理感觉,实际上是没有办法测量的。后来的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识到效用不能由基数来衡量,但他们又认为,效用论是分析消费需求的重要工具。因此现代西方经济学家用序数效用取代基数效用,以弥补后者之不足。序数效用论认为,虽然消费者不能说出自己对某种商品的效用量究竟是多少,但他可以说出自己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的顺序。例如,他可以说出对A商品的偏好甚于B,对B的偏好甚于C,或者对A和B的偏好是相同的,等等。因此,可以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来对消费者的偏好进行比较和排列。这种理论叫序数效用理论(Ordinal Utility)。

序数效用论强调相对效用,而不像基数效用论注意绝对效用。前者并不意味着后者所推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它们二者仅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揭示效用的特征。以序数排列比以基数排列所受到的限制要少,例如,某一消费者在电影和戏

剧两种消费品之间进行选择时更乐意去看电影,但又说不出看电影比看戏剧能多得多少效用单位的满足,用序数效用论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通过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效用论认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的目的是在既定的收入下通过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选择来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均衡就是表示消费者实现这一目的时的心理满足状态。

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

/P Y

价格比率,即:MRS XY=ΔY/ΔX=P

此式表示,消费者主观的边际代替率等于市场上客观的价格比率。如果把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解释为它们的边际效用之比,那么,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就与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完全一致,其公式为:

ΔY/ΔX=MUX/MU Y=PX/ P Y或ΔY/ΔX=MUX/ PX=MU Y/ P Y

2.答: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记作M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追加一单位某商品的消费所能增加的总效用,它是理解消费者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公式为:MU=ΔTU/ΔQ,即总效用增量与商品增量之比。

西方经济学认为,边际效用是随着某商品消费次数的增加而递减的,即最初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为最大,以后逐次增加的单位商品的消费所提供的边际效用依次递减,直至下降为0,这时再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边际效用将为负数,负效用表示消费者从某商品消费中获得的不是满足而是痛苦。某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其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的现象,被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以人们的欲望强度递减和欲望饱和规律为基础的。人们的欲望是无限,这是就欲望的多样性和分层次性,以及每一种欲望在被满足之后还会具有重复性和再生性而言的。但就每一种具体的欲望满足过程而言,在一定时间内却不是这样。当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种商品时,对该种商品的需要欲望因为得到即刻的满足而使其欲望的强度减少;随着消费数量和次数的增加,该种欲望会由获得部分的满足变成满足的最大饱和程度。这样,边际物品(即每新增加一个单位的物品)的消费使消费者感到增加的满足程度或效用越来越小,直至下降为0、为负数,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答:(1)无差异曲线

如果效用是按序数排列的,我们就可以用一组无差异曲线来表述消费者的偏好。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记作IC)是表示在偏好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获得满足程度相等的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根据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及其形状,可归纳出无差异曲线的主要特点:

第一,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无差异曲线表明,两种不同数量的商品组合带来的效用是相等的,为维持相同的效用,增加X就必须减少Y,X、Y两种商品是替代品,但替代的程度不完全。第二,在坐标平面上存在一组无差异曲线群(Indifference Map)。在无差异曲线图中,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因为无差异曲线的位置越高,意味着消费者拥有的X和Y 两种商品的数量越多。第三,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说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两种物品的边际替代率。该曲线凸向原点,是由于边际替代率递减所使然。

(2)消费者的预算线

消费者的预算线(Budget Line),又叫消费可能线(Consumption Possibility Line),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3)效用最大化

无差异曲线代表消费者的主观偏好,每个消费者都有获得更大满足的愿望,这表现为在无差异曲线图上想要达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但是,这种愿望要受到预算线的限制,就是说,一个消费者只能在收入和价格所限定的范围内购买各种商品的组合,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用。序数效用论借助于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这两个分析工具来分析消费者均衡。

把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放在一块,预算线和IC的切点就是消费者均衡点或效用最大化点。在消费者均衡点上,预算线的斜率正好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我们知道,前者等于X和Y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后者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因此,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即:MRS XY=ΔY/ΔX=P

/P Y

(4)收入—消费曲线

假定消费者的偏好不变,X和Y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消费预算线平行向上移动。随着预算线平行上移,较高的预算线将与较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形成新的消费者均衡点。预算线的变动引起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切点的移动,把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者均衡点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一条新的曲线,这条新曲线叫作收入消费曲线(Income-Consumption Curve)。可见,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变化的轨迹。

(5)价格—消费曲线

假定消费者的偏好和收入不变,而X和Y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的预算线的斜率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预算线与新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即引起消费者均衡点的移动。连结所有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便形成价格消费曲线(Price Consumption Curve)。

4.答:恩格尔曲线(Engel Curve)是以19世纪德国著名统计学家恩格尔的名字命名的曲线。虽然在恩格尔以前,有许多经济学家研究了收入变动对某种商品购买量变动的影响,但以恩格尔的研究最有影响。因此,凡是反映收入变化与某种商品消费量变化之间关系的曲线都被称为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是从收入消费曲线中推导出来的,见图教材3-10中的(b)图。在(a)图中可知,在收入水平为M0、M1和M2时。X的均衡购买量分别为Q X0、Q X1和Q X2(X轴上分别对应于E0、E1和E2的X商品的购买量)。(b)图的纵轴代表货币收入水平,横轴代表X商品

的购买量。对应于M0和Q

X0的座标为a,对应于M1和Q

X1

的座标为b,而对应于

M2和Q X2的座标为c。把a、b、c三点连起来,就会得出恩格尔曲线。

可以根据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到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教材图3-12(b)说明了推导过程。从(a)图中可以看出,价格消费曲线上的三个均衡点E0、E1和E2上,都存在X商品的价格和对商品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如在价格为P0时,对X的需求量为Q X0,P1和P2对应的需求量分别为Q X1和Q X2。把X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一一对应点绘制在X商品的价格—数量坐标图上,便可以得到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从序数效用论对需求曲线的推导可以看出,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在每一价格水平下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需求量,它是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对某一商品消费者均衡点变动的轨迹。

5.答:某种商品的价格下跌,将引起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原因有二:如果其他情况不变特别是替代品的价格不变,价格下降意味着该商品的替代品变得相对昂贵,消费者被吸引减少替代品的购买转而增加对该商品的消费,从而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由替代品价格相对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叫作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如果其他情况不变特别是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价格下降意味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可以增加对该商品的消费。这种效应叫作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因此,我们可以把价格变动效应分解为两个部分,即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说明在保持原来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化引起消费者选择的改变,在图形上表现为预算线的斜率发生变动,新的预算线与原来的无差异曲线在新的均衡点相切。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由于实际收入增加而引起的效用水平的改变,在图形上表现在预算线平行的移动,并与新的无差异曲线在新的均衡点相切。

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价格下降引起需求量增加,因此,替代效应的符号为正。但收入效应的符号要视该商品是正常品还是低档品而定。正常品的收入效应为正,收入提高,需求量也增加;低档品的收入效应为负,收入提高,需求量减少。当一种商品是正常品时,它的需求曲线一定是负斜率的,因为价格下跌,正的替代效应和正的收入效应使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当一种商品是低档品时,替代效应为正,而收入效应为负。如果负的收入效应大于正的替代效应,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就是正斜率的,这是需求曲线的特例。

在理论上,收入效应可以大到使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上倾斜,我们将这种商品称作“吉芬商品”(Giffen good)。吉芬是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他对爱尔兰的土豆销售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当土豆的价格上升时,对它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下跌时,它的需求量减少。这种反常的情况曾使许多经济学家迷惑不解,所以这种现象被称为“吉芬之谜”,凡是呈现这种反常变化的商品均被称作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必定是低档品。然而,低档商品并不都是吉芬商品。吉芬商品要求有一个很大的、负的收入效应。土豆是19世纪爱尔兰穷人赖以为生的主要食品,甚至是唯一食品。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之所以为称之为“饥饿的年代”,是因为一种马铃薯病菌摧毁了马铃薯的产量,导致成千上万的穷人饿死。土豆的价格上升,意味着穷人的实际收入减少,穷人不得不多消费土豆而少消费其他商品,这正是人越穷,吃土豆越多,吃肉越少。所以,尽管土豆的价格上涨,对它的需求量还是增加。反之,土豆的价格下跌,意味着穷人的实际收入增加。如果穷人的收入多了,他就会少吃土豆,多吃肉。所以,尽管土豆的价格下跌,对它的需求量反而减少。教材图3-14解释了吉芬之谜。

消费者原先在A点,X商品价格下跌后,消费者移至B点,减少了对X商

品的消费。收入效应F

2F

1

大于替代效应EF

2

,这样X商品价格的下跌反而导致了

对它的需求量减少。

6.答:(1)炫耀性消费

炫耀性消费(conspicuous consumption)是指这种一种消费,这种消费主要是为了炫耀财富,而不是为了正常的消费需求的满足。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凡勃仑在1899年发表的《有闲阶级论》中对炫耀性消费做了入木三分的描写。

首先,炫耀性消费是资本主义有闲阶级消费的主要特征,也是上流社会身份的象征和增加个人地位的有力手段。有闲阶级在心理上与劳动阶级不同,他们处

处要显示自己的优越地位,他们不仅要过着有闲的生活,而且要通过生活方式方面的炫耀来显示自己的阔气。举行宴会、穿着最漂亮的服饰、对住所的讲究和装饰,这些消费行为都被作为荣誉的象征。随着工业的发展,摆阔气消费比有闲生活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它更能表明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其次,有闲阶级的炫耀性消费,对社会的较低阶层发生影响,于是人人都不放过能在消费方面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对多数家庭来说,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消费方式,一是家庭内部生活中的消费方式,另一是大庭广众中的消费方式,这两种消费方式是不一样的。前一种消费比较简陋,后一种消费多半比较奢侈。为了不让外人了解家庭生活的真相,前一种消费是隐蔽的。同时,由于要在大庭广众中维持较高的消费标准,由于摆阔气的消费日益具有重要性,生育儿女便成为家庭经济的一个沉重负担。一个阶级,越是讲求消费上的荣誉感,越是要维持体面的生活方式,就越不愿意要孩子。于是就会引起生育率的下降。这是摆阔气的消费方式对人口增长的抑制作用的表现。

最后,这种摆阔气、讲排场的炫耀性消费,产生了所谓的“凡勃伦效应”,即具有正斜率的需求曲线。在市场上,人们宁肯花钱来买高价的消费品,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财力,而同样适用的价格低廉的消费品则没有这种显示性功能,即所谓―衣贱人也贱‖。当商品价格下跌时,对它的需求量反而减少。因此,需求曲线不是向右下方倾斜,而是向右上方伸展。由于社会上普遍讲求排场,因此某些消费品必然会日新月异,不断变更其式样。这当然是铺张浪费,但这是无关紧要的,因为这正是摆阔气的需要。

(2)消费主义

如果说凡勃仑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消费具有炫耀的性质,那么,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激进的经济学家如马尔库塞、弗洛姆等人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则揭露了它的异化性质。所谓“消费主义”是指把消费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和最高价值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具体表现为:物质财富的占有欲极度膨胀,毫无节制地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人为地制造各种虚假需求,异化消费和炫耀性消费等等。

消费主义来自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个基本教义,即认为个人的自我满足和快乐的第一位的要求是占有和消费物质产品,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追逐利润是这一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为了增加利润,仅仅增加商品的数量是不够的,必须控制、操纵和制造消费者的欲望、偏好、需要和心理,社会必须塑造其成员的性格结构,让他们愿意做他们不得不做的事。资本主义的生产,已经不仅仅是产品的生产,而且同时是消费欲望和消费者的生产;只有“生产”出一批有消费欲望的消费者,产品才能卖出去,资本才能增值。资本主义通过人为地制造各种虚假需要强加于人,让人们遵循广告鼓吹去休息、娱乐、消费和爱憎,在高级的汽车、收录机、住宅和厨房设备中找到自己的灵魂,得到一种虚假的满足和不幸之中的幸福感;通过有广泛影响的电视、电影、报刊、广播等传播媒介,把特殊集团的利益伪装成明智人的利益,把按资本的要求塑造的生活方式当作向往的美好生活方式。

7.答:消费主义的泛滥造就了异化的消费者。弗洛姆指出,异化的消费者,“是这样一种人,他的主要目标主要不是拥有物,而是越来越多地消费,以此补偿其内在的空虚、被动、孤独和焦虑。在一个以大企业、大工业、政府和劳动官僚为特征的社会,个人对劳动环境是无能为力的,感受到的是虚弱、孤独、厌倦和焦虑。同时,庞大的消费工业对利润的需要,通过广告的媒介,将他变成了一

个贪婪的人、一台要越来越多地消费的永动机……新的、人造的需要创造出来了,人的口味被操纵了……对消费的贪婪……变成了现今工业化社会最重要的心理驱力。消费人处于幸福的幻觉之中,而他在潜意识中却忍受着厌倦和被动……他把刺激和激动误认为是快乐和幸福,把物质上的舒适当作活力;满足贪婪成了新的宗教。消费自由成了人的自由的核心。人变成了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one-dimensional man),或者象沃尔特·威斯科夫所说的“西方人”,即“没有价值地选择(价值判断的抑制),没有意义地工作(精神的抑制),没有共性地结合(共同体维度的抑制)。还可以加上:没有感情地思考(感情的抑制),和没有希望、没有神话和没有乌托邦地活着(幻想维度的抑制)。”

消费主义反过来又成为资产阶级控制社会的一个新的有效的手段。因为,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通工人很少在生产中有表现个人的机会,一个人自我表现的主要出路在于消费方面,于是商品消费被当成了在精神上找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的人的一条出路、一种寄托。发达工业化社会通过科技进步和创造量多质高的消费品,使劳动者的消费欲望不断得到满足,无产阶级安于享乐生活,感到安闲、舒适和满足,从而使过去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否定力量的阶级,变成了肯定的方面,成了既定生活方式的支持者。对既定生活方式进行美化和肯定的大众文化,将艺术同商业、政治溶合起来,控制渗透到人的内心世界,征服人的不幸意识。总之,社会的控制日益成为合理性、生产性、技术性和总体性。这样,人丧失了反对现状的思想赖以扎根的内在的能力——否定的思考能力、理性的批判能力和自主的创造能力,成为只注意追求物质享受的单面的思想和行为的异化的人。

8.答:攀比效应,又称示范效应,是指一种赶时髦的欲望,想拥有一件许多消费者都已拥有了的东西。例如,某消费者有一辆轿车,他的邻居或他的同事也认为也应该有一辆轿车。有时,某种相反的效应在起作用:如果很多消费者都拥有某种商品,其他的消费者就可能不想要这种商品。这种效应叫虚荣效应,它是指拥有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或独一无二的商品的欲望,并为自己的嗜好与众不同感到骄傲。艺术珍品,特别设计的跑车,以及特制的服装,都是虚荣商品。消费者从这些商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部分地来源于因几乎没有人拥有与之一样的东西这一事实而产生的满足感和虚荣心。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都会通过使需求曲线的移动影响到商品的需求量。

攀比效应会导致一条更具弹性的需求曲线。教材图3-16显示了攀比效应。要

时价格从30美元降至20美元的影响。说明其中的原因,想一下需求曲线是D

40

如果不存在攀比效应,需求量只会从40升至48。但因为更多的人买了该商品,那么拥有它就变得时髦了,攀比效应将需求量进一步提升至80。所以攀比效应强化了需求对价格变化反应,即使需求更具有弹性。

虚荣效应使市场需求变得缺乏弹性。教材图3-17显示了虚荣效应。如果消费

。如果有40人拥有该商者认为只有20人拥有该商品,那么就适用需求曲线D

2

品,那么它就不再那样排他的,其虚荣价值下降了,需求量因而也减少了,适用。依此类推,消费者认为拥有该商品的人越多,需求曲线越是移于需求曲线D

4

向左边。假设价格最初为3万美元,有20人购买它。当价格降至1万五千美元时,如果不存在虚荣效应,购买量会升至1400(沿着曲线D

)。但作为一种虚

2

荣商品,如果拥有它的人一多,其身价就会大跌。虚荣效应抑制了需求量的增加,将它减少了8000单位,因此销售量只增至6000单位。

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对厂商的营销策略和定价策略有意义。厂商可以制造或利用广告塑造时髦商品和虚荣商品谋利。

二、计算题

1.解:(a)该消费者的收入为50×20=1000

(b)商品B的价格为1000/40=25,于是该消费者的预算方程为

1000=50Q

A +25Q

B

(c)商品B的价格为P

B

=1000/40=25

(d)根据公式有,当均衡时,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

于是有斜率相等,MRS

BA =P

B

/P

A

=25/50=0.5。

2.解:首先,根据公式MU1/P1=MU2/P2=MU3/P3=…=MU n/P n,消费者应该使商品X的边际效用与自身的价格比等于商品Y的边际效用与自身的价格比率,则满足这样的条件的商品组合(X,Y)为(5,1),(6,5),(7,7)。其次,根

公式据M=P

XQ

+P Y Q Y得到消费者的预算线为1000=100QX+500Q Y,只有商品

组合(5,1)满足。所以,消费者应该购买5单位X和1单位Y。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

一、思考题

1.试比较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

2.谈谈你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看法。

3.请解释经济学家关于成本、利润的概念为什么与会计学上的有关概念不同?

4.机会成本对决策分析有什么意义?为什么?

5.为什么长期和短期的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形?

6.什么是规模经济?如何确定企业的适度规模?

7.利润最大化假说对企业行为分析还有现实意义吗?谈谈你的看法。

8.为什么MR=MC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厂商确定产量的基本原则?

二、计算题

1.对某一小麦农场的研究得到了如下的生产函数:Q=KA0.1L0.1E0.1S0.7R0.1,式中,Q为每一时期的产量;K为常数;A为土地的投入量;L为劳动的投入量;E为设备的投入量;S为肥料和化学药品的投入量;R为其他资源的投入量。

(a)该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递减还是不变?为什么?

(b)当所有的投入量增加100%时,产量增加为多少?

2.某公司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C=190+53Q,式中,C为总成本,Q为总产量;二者均以万计。

(a)该公司的固定成本是多少?

(b)如果该公司生产了100,000单位产品,它的平均可变成本是多少?

(c)其所生产的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多少?

(d)其平均固定成本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答:(1)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都假设行为人是理性的,即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消费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需求曲线中,为供求论的使用奠定基础。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目的则是解释生产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供给曲线中,也作为供求论研究价格决定的基础。

(3)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二者的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生产者行为理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有些也类似,如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二者的切点即为生产者均衡点。

2.答:所谓收益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是指在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收益递减,既可以指边际产量递减,也可以指平均产量递减,有时还指总产量递减,后者又称为绝对的收益递减。

收益递减只发生在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超过一定限度以后,而在此之前,产量收益是递增的。这是因为,一定的技术规定了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生产要素之间有一个数量上的最佳配合比例。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最佳组合比例所需要的数量,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的生产率都无法得到充分利用。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可变要素和不变要素的配合比例越来越接近最佳比例,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的生产率都会提高,例如,只有当劳动者人数增加到一定量时,才能在生产中实行有效的分工、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递增的趋势。当可变要素的投入超过最佳配合比例后,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的生产率都会受到影响,例如,劳动者人数过多会导致人浮于事,偷懒怠工,增加监督和管理人员等,使劳动的边际产量和生产率递减。

收益递减作为一个规律是以技术不变为其前提条件的。忽视了这一前提,就会得出悲观的结论。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预言,随着人口的膨胀,需要越来越多的食物,越来越多的劳动耕种土地,收益递减规律最终导致劳动和土地的边际产出和平均产出下降,地球上有限的土地资源将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因而会产生大的饥荒和社会灾难。幸运的是,人类的历史并没有按马尔萨斯的预言发展。马尔萨斯的错误在于忽视了技术的进步。事实上,在马尔萨斯之后,许多国家在食物生产上的技术进步发展神速,这些进步包括:高出抗病的良种,更高效的化肥,更先进的收割机械等等,劳动的边际产出和平均产出没有下降反而上升。技术进步不能取消收益递减规律,但能抵消该规律产生的负面效应。

3.答:成本(Costs)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通常是指以货币支出来衡量的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在研究成本函数时,必须指出,西方经济学的成本概念与会计学上的成本概念并不完全相同,不能将其混为一谈。西方经济学是从稀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研究生产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的。这意味着必须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研究厂商的生产成本。经济学上生产成本的概念与会计成本概念的区别,就在于后者不是从机会成本而是从直接各项费用的支出来统计成本的。

4.答:机会成本是指放弃用同样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或将同样资源投入另外一种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高价值。机会成本虽然有些抽象,但却是经济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机会成本又叫选择成本,它是人们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而它可以被推广到任何有关人类行为的决策过程中去。比如,如果你必须在A、B之间作出选择(A、B可以是两种活动,

也可以是两种可供选择的任何东西),你既可以选择A,当然也可以选择B;但是结果你选择了A,而没有选择B,对你来说,选择A的机会成本是你放弃掉的B。

为什么经济学要从机会成本的概念来分析厂商的生产成本?这是因为,经济学是从稀缺资源配置的代价而不是会计学的意义上来考察成本的概念的。当一定量的经济资源投入产品A的生产中时,生产产品A的代价不仅包括这一定量的经济资源的耗费,而且必须包括没有用这些经济资源生产产品B可能获得的收益。如果用一定量经济资源所生产A获得的利益抵不上生产B获得的收益,资源就要从A转移到B。因此,从资源配置和占用的角度来看,生产A的真正成本,不仅应该包括生产A的各种费用支出,而且应该包括放弃的另一种用途(生产B)可能获得的收入。

5.答:短期的AC、AVC和MC都是先降后升,呈现字母―U‖形,这是因为这几条曲线先受边际收益递增,而后又受边际收益递减的影响。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递减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递增阶段。正因为如此,MC曲线呈现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并由此决定了AVC和AC曲线的形状。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如同字母―U‖,它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基本相同,都是先下降然后上升。但是,形成U型的长期平均成本的原因与U型的短期平均成本的原因并不一样。我们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来解释U型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但不能用它来解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同样形状。因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固定不变的,它只能说明短期成本的情况,而不适用于长期。西方经济学用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来解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上一节已经说明,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者采用一定生产规模而获得的经济利益。当生产规模较小时,厂商增加要素,扩大生产规模,可以有规模经济,从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降低。但是,规模经济的效益并非是无限的,当企业超过了一定规模时,规模不经济就会发生作用,从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上升。

6.答: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者采用一定生产规模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生产规模扩大后,厂商可以提高机器设备的利用率和采用更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可以提高劳动的专业化和分工的程度,可以相对地减少一般管理人员的比重和生产、购销的一般性费用的支出等等,从而降低了单位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产量增长曲线陡峭地向左上方倾斜。

一般而言,随着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最初往往规模报酬递增,然后可能有一个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如果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在长期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产规模的调整,尽可能使长期平均成本降低,享受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利益,而避免由规模不经济遭受的损失。

7.答:厂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对19世纪资本主义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古典式企业制度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伴随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经历了由所有权与控制权合一的―企业主企业‖到两权分离的―经理控制型‖企业的演化。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把大公司的控制权从企业的所有者股东手中转移到经理手中的现象,称之为―经理革命‖。在―经理革命‖的背景下,对现代公司制企业目标模式的分析,导致一些西方经济学家企图推翻古典经济学利润最大化的假说。例如,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莫

尔提出了―销售额最大化‖假说,马瑞斯提出了―增长最大化‖假说,威廉姆森提出了经理效用模型,都对传统的利润最大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这些假说和模型被称之为―经理型厂商理论‖,其共同点是强调经理为了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目标,而有可能背离最大利润原则。经理型厂商理论将经理效用函数纳入企业的目标函数中,用多目标取代利润最大化这单一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股东与经理之间的矛盾,可以解释用简单的利润最大化假说解释不了的企业行为。

但另一方面,如果过分估计经理在企业决策方面的作用,或者过分低估了利润在企业目标函数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都是不正确的。无论是所有权和控制权如何分离,只要企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经理只不过是资本家所雇用的高级劳动者。他必须为资本家赚得令其满意的利润。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他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因为资本家可以用两种方法控制经理:用手投票(在董事会举手表决)和用脚投票(指股东因不满意企业经营而在股票市场上卖出该企业的股票)。而这个社会之所以被称之为―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因为决定生产和分配决策权的主要权力基础,既不是劳动者,也不是企业家才能,而是资本。而只要是资本说了算,用利润目标分析企业的行为就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现实基础。

不过,还应当指出,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假说是建立在―完全理性‖假设基础上的。这种假设在标准的教科书中虽然有助于用优美的数学公式和曲线分析企业的―最优‖行为,但它是极其不现实的假设。因为利润最大化意味着在一系列可供选择方案中唯一最佳的方案。只有假定厂商掌握的信息是无限制的和无代价的,他的计算能力和能够支配的时间也是无限制的,厂商在任何时间内都能逐一比较他面前所有可供选择的行动,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建立在―完全理性‖基础上的―利润最大化‖假说遭到了美国经济学家西蒙等人的批评。西蒙用“有限理性”和―令人满意‖原则来代替传统的―完全理性‖和―最大化‖原则。他认为,厂商是在时间有限、信息有限和计算能力有限即―有限理性‖的情况下进行决策的,因此只能考察一小部分可供选择的方案,从中选出最好的一个。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差别在于,前者寻找最佳的方案,后者寻求符合要求的满意方案。

8.答: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厂商增加产量是有利的;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厂商要减少产量;如果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厂商将不改变产量水平,因为这时的产量是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边际收益是每变动一个单位产量而使总收益变动的数量,边际成本是每变动一个单位产量而使总成本变动的数量,如果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生产,其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生产这一单位产量则必然使利润总额提高;反之,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则增加这一单位产品的生产必然使利润总额减少。只有生产的产量水平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虽然这最后一单位产量的收支相抵,无利润可赚,但所有以前生产的产量使总利润达到最大程度。因此,西方经济学认为,MR=MC是厂商确定利润最大化产量的基本原则。

二、计算题

1.解:(a)将生产函数Q=KA0.1L0.1E0.1S0.7R0.1,每种要素投入都乘λ,

则K(λA)0.1(λL)0.1(λE)0.1(λS)0.7(λR)0.1=λ1.1KA0.1L0.1E0.1S0.7R0.1,1.1>1,所以是规模报酬递增。

(b)所以要素投入都增加100%,即λ=2,所以产量是原来的21.1倍,增加了114%(21.1-1)。

2.解:(a)根据生产函数C=190+53Q,FC=190。

(b)根据生产函数C=190+53Q,AVC=TVC/Q=53Q/Q=53

(c)根据生产函数C=190+53Q,MC=d TC/dQ=53

(d)根据生产函数C=190+53Q,AFC=TFC/Q=190/100000=0.00019 第五章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

一、思考题

1.完全竞争市场有哪些特征?

2.论述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和条件。。

3.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两条需求曲线的含义以及其相互关系

4.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以及成因

5.说明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以及三种均衡状态

6.论述价格歧视的类别以及实现过程。

7.比较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三个市场的经济效率。

二、计算题

1.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LTC=0.05q3-q2+10q,当市场价格P=30时,该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以及净利润是多少?这个产出点是均衡的吗?

2.某产品X的市场需求函数D,供给函数S分别为D=10.2P

X +0.5M+4P

Y

S=10+2I+3.5P X,P X为X的价格,P Y为相关品Y的价格,M为消费者收入,I代表生产技术水平,求当M=22,P

Y

=5.5,I=2.75时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3.一个完全竞争厂商成本函数为STC=10Q2+1000,

(1)求它的供给曲线

(2)产品价格为500元,为了利润最大化,产量应该是多少?

4.某厂商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中,它的成本函数为STC=0.1q2+8q,该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为q=30。现在企业准备再建一条生产线,新生产线的成本函数为STC*=0.05q2+10q,求:新生产线的产量是多少?

5.设完全竞争市场中代表性厂商的总成本函数TC=240Q-25Q2+Q3,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是1440元,试问该厂商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和利润。

6.假设一个完全竞争的成本递增行业的每一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为

LTC=q3-2q2+(10+0.0001Q)q

式中:q为单个厂商的产量,Q为整个行业的产量。

进一步假定,单个厂商的产量变动不影响行业的产量。如果行业的需求函数

由Q

d =5000-200P增加到Q

d

=10000-200P,试求此行业的长期均衡价格的增长

率。

7.假设某完全竞争厂商生产的某产品的边际成本函数为MC=0.4Q-12,总收益的函数为TR=20Q,并且已知生产10件产品时总成本为100元,求生产多少件时利润极大,其利润为多少?

8.已知某完全竞争行业的单个厂商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2Q2+15Q+10,试求:

(1)当市场上产品价格为P=55时,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

(2)当市场价格下降为多少时,厂商必须停产?

(3)厂商短期供给函数。

9.某竞争行业所有厂商的规模都相等,都是在产量达到500单位时达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4元,当用最优的企业规模生产600单位产量时,每一个企业的短期平均成本为 4.5元,市场需求函数为Q=70000-5000P,供给函数为Q=40000+2500P。求:

(1)市场均衡价格是多少?该行业处于短期均衡还是长期均衡?

(2)当处于长期均衡时,该行业有多少厂商?

10.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中的长期(集团)均衡价格p,是代表性厂商的需求曲线与其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相切之点,因而P=LAC。已知代表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和需求曲线分别为

LTC=0.0025q3-0.5q2+384q

p=A-0.1q

上式中的A是集团内厂商人数的函数,求解长期均衡条件下,

(1)代表厂商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2)A的数值。

11.假设一个垄断竞争行业中的典型厂商的长期成本为

LTC=0.0025Q3-0.5Q2+400Q

若厂商的主观需求函数为

P=A-0.1Q

试求:典型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分别是多少?

12.设垄断厂商的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12-0.4Q,总成本函数TC=0.6Q2+4Q+5,求Q为多少时总利润最大,价格、总收益及总利润各为多少?

13.垄断厂商的总收益函数为TR=100Q-Q2,总成本函数为TC=10+6Q。试求:

(1)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价格?

(2)若政府征收10%的从价销售税,那么厂商的均衡产量和市场价格为多少?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答:完全竞争市场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①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每个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收者,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控制力量;②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③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④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完全信息的,即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相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

2.答: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均衡的基本条件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P=MC。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收益等于价格MR=P.此时厂商均衡也就可写为MR =MC。当P=MC时,厂商获得最大利润,其经济行为处于稳定状态,一般不再变动其产量和要素的投入量及投入方向。此时,社会给予厂商所生产的最后一单位的评价为价格P,它恰好等于厂商生产该单位产出所花费的成本MC。因此,社会评价等于社会成本,厂商的产量对社会而言实现了最优。

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状态的特点是:(1)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生存下来的厂商都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率,最低的成本。(2)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生存下来的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如果有超额利润,新的厂商就会被吸引进来,造成整个市场的供给量扩大,使市场价格下降到各个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为

技术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技术经济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机器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所发生的实体的磨损称( A )。 A. 有形磨损 B. 第一种有形磨损 C. 第二种有形磨损 D. 无形磨损 2、当多个工程项目的计算期不同时,较为简便的评价选优方法为( C )。 A. 净现值法 B. 内部收益率法 C. 年值法 D. 费用现值法 3、在多方案决策中,如果各个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是独立的,其中任一方案的采用与否均不影响其他方案是否采用,则方案之间存在的关系为( C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独立 D. 互斥 4、在复利系数的关系式中,(A/P,i,n)=( D )+i。 A. (F/P, i, n) B. (P/F, i, n) C. (F/A, i, n) D. (A/F, i, n) 5、某人以单利方式借款5000元,年利率为6.7%,则第一年末的利息额为( B )元。 A. 160 B. 335 C. 332.8 D. 5335 6、某项目,当折现率i=10%时,净现值NPV=5.6万元,当i=12%时,NPV=-1.8万元,用线性内插求其内部收益率为( A )。 A. 11.51% B. 11.3% C. 10% D. 12%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我国企业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ABCD )。 A.财政资金B.企业自留资金C.外商资金D.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 2、影响资金等值的因素主要有(ABD ),它们也是构成现金流量的几个要素。 A.资金额大小B.资金发生的时间C.资金的收益D.资金适用的利率 3、下列选项中,属于互斥方案可比原则的是(ABC )。 A.满足消耗费用可比性B.满足价格指标可比性 C.满足计算时间可比性D.满足资源限制可比性 4、在进行方案的选优时,各方案的寿命不等,为了使之具有时间上的可比性,常采用(AB )的办法。 A. 以寿命期最小公倍数作为计算期 B. 采用年值法进行比选 C. 采用内部收益率法 D.采用增量分析法 5、下列经济评价指标中,不是用来考察项目单位投资对国家积累的贡献水平的是(ACD )。 A. 投资利润率 B. 投资利税率 C. 资本金利润率 D. 效益-费用比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空,每空1分,共5分) 1、经济效果是指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效成果、劳动耗费的比较。 2、世界银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三部分。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价值系数大于1时,说明成本过大,有改进的潜力,是重点改进的对象。(错) 2、投资回收期计算时,一般不包括建设期。(错) 3、在进行方案评选时,多个独立方案与单一方案的评价方法是一致的。(对) 4、效益-费用比可以用于公共事业项目的评价。(对) 5、内部收益率指标不需要事先给定折现率,它求出的就是项目实际能达到的投资效率。(对)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第五章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基本概念 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产品差别价格歧视政策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 答:略。 二、思考题 1.完全竞争市场有哪些特征? 答:完全竞争市场亦称为纯粹竞争,是指一种不存在丝毫垄断因素,竞争可以充分展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不受到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主要有: (1)在同一个市场中存在数量众多的厂商和购买这些厂商产品的消费者。由于同一行业中厂商众多,单个厂商所提供的产品数量在市场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很小,因而不会对市场价格的形成产生任何影响。单个厂商只能按照市场上已经形成的价格出售产品。同样,单个消费者由于其购买数量在市场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很小,从而也不可能对价格形成产生影响。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和消费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他们可以按照既定的价格卖出或者买进他们愿意的任何数量的商品,而不会对市场价格产生任何的影响。 (2)所有厂商生产的产品都是无差别的、同质的产品,对消费者来说,所有厂商的产品之间具有完全的替代性。由此决定,单个厂商如果以高价出售产品,消费者会转而购买其他厂商的产品。 (3)买卖双方具有完全信息。买卖双方对商品的质量和价格信息有充分的把握。消费者不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生产者也不会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进行销售。 (4)资源完全自由流动。在长期中,完全竞争市场上的资源都能够完全自由流动。不存在任何障碍阻止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或者原有厂商退出该行业的因素。在短期内,虽然企业规模和厂商数量不变,但劳动力、原材料等可变要素都可以自由转移。 2.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两条需求曲线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答: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存在着两条需求曲线,一条是单个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水平曲线,另外一条是整个市场面临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两者的关系在于:单个厂商是市场既定价格的接受者,水平的需求曲线表明每个厂商可以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出售他愿意出售的任何数量的商品而不会影响产品的价格,即市场对该厂商的产品需求具有完全弹性。表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是由市场上所有的买者和卖者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计算题 1.假定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P=100—5Q,供给函数为P=40+10Q。(1)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2)由于消费者收入上升导致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15,则求新的需求函数;(3)由于技术进步导致对商品的供给增加15,则求新的供给函数;(4)求供求变化后新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5)将(4)与(1)比较,并说明结果。 2.某市的房租控制机构发现,住房的总需求是Qd=100—5P,其中数量Qd以万间套房为单位,而价格P(即平均月租金率)则以数百美元为单位。该机构还注意到,P较低时,Qd的增加是因为有更多的三口之家迁入该市,且需要住房。该市房地产经纪人委员会估算住房的供给函数为Qs=50+5P。(1)如果该机构与委员会在需求和供给上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自由市场的价格是多少(2)如果该机构设定一个100美元的最高平均月租金,且所有未找到住房的人都离开该市,那么城市人口将怎样变动(3)假定该机构迎合委员会的愿望,对所有住房都设定900 美元的月租金。如果套房上市方面的任何长期性增长,其中的50%来自新建筑,那么需要新造多少住房 3.在某商品市场中,有10000个相同的消费者,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函数均为Qd=12-2P;同时又有1000个相同的生产者,每个生产者的供给函数均为Qs=20P。(1)推导该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和市场供给函数;(2)求该商品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3)假设政府对售出的每单位商品征收2美元的销售税,而且1000名销售者一视同仁,这个决定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什么影响实际上是谁支付了税款政府征收的税额为多少(4)假设政府对产出的每单位商品给予1美元的补贴,而且1000名生产者一视同仁,这个决定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又有什么影响该商品的消费者能从中获益吗 4.某君对商品x的需求函数为P=100-,求P=60和P=4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5.假定需求函数Qd=500一lOOP,试求:(1)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弧弹性;(2)分别求出价格为2元和4元时的点弹性。 6.假定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100-2P,供给函数为Qs=10+4P,试求:(1)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2)均衡点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7.甲地到乙地的汽车票价为10元,火车的乘客为12万人,如果火车乘客与汽车票价的交叉弹性为,试问当汽车票价从10元下降至元时,乘座火车的人数将会有什么变化 8.假定猪肉市场存在着蛛网周期,供给和需求函数分别是:Qst=-10+3Pt-1,Qdt=30-2Pt,并且在初始状态时产量为20,问第二年的市场价格是多少均衡价格是多少这个均衡能达到吗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1.决定总需求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收入水平和结构、供求水平的结构对应、消费、投资、净出口的大小、物价水平、利率水平、政府支出 2.为什么价格水平的上升会提高利率? 答案要点: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水平上升意味着货币需求增大和实际货币存量的减少,为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就必须提高利率来抑制货币需求的增长。 3.为什么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答案要点:在投资的预期收益不变情况下,利率下降意味着投资成本的减少和利润的增加,所以,企业会增加投资。而增加投资需求就会增加产出和均衡收入。这样,IS曲线就会表现出向右下方倾斜。 4.为什么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答案要点:均衡收入提高增加了货币的交易需求,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为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必须上升,以便抑制货币的投机需求。于是,LM曲线就会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 5.减少政府支出为什么会降低利率? 答案要点:这会降低货币需求,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为维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必须降低。 6.增加货币供给为什么会降低利率? 答案要点:货币供给增加会使货币市场失去原来的均衡,要

恢复均衡就需要相应增大货币需求,为此,利率就会降低。 7.IS曲线和LM曲线为什么不能各自独立地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利率? 答案要点:IS曲线涉及的利率是外生变量,必须由货币市场决定;LM曲线涉及的收入也是外生变量,必须由产品市场决定,所以他们都无法各自独立地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利率。 8.你认为IS?LM模型是说明总需求的好模型吗? 答案要点:该模型具有较简洁、直观、能大致说明宏观经济中总需求的优点和特征。但其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一是两条曲线的交点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严重影响其说服力。二是模型无法反映消费需求的情况。三是该模型受限于其静态表现。四是没有表现出凯恩斯所强调的投资需求的不确定性,表现的却是投资与利率的确定性关系。参见教材p113?115的内容。

技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可行性研究是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 2、 3、对投资项目的市场分析、技术分析、经济效益分析,对项 目的和经济合理性进行综合评 价。 2、总成本中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费用称 为,例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直接燃料和动力费及包装费等。 3、为建设某工程,某公司拟用四年的时间筹集到1800万元资金, 当年复利率为10%时,问公司每年年末至少要筹集万元资金。 4、某购置设备方案,投资3500元,使用期5年,每年纯收入 1000元,统一按年利率10%计算,若使用期不变,试问其纯收入在大于的范围内变动,方案是可行的。 5、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正常生产年份的净收益与的比值。 6、常用的不确定性评价法有、和概率分析法等。 7、所谓规模的经济性,就是生产规模多大时才能够达到、利润最大、投资也相对最小的

经济要求。 二、简答题 1.简述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2、什么是增量内部收益率?在两个方案比选时其准则是什么? 3、什么是价值工程?如何选择价值工程的研究对象? 4、建设项目各种资金从来源上有哪几类,各有哪些筹资渠 道? 三、计算题 1、若某人现存入1000元,2年后存入3000元,4年后存入1500元,年利率20%,半年复利一次,问5年后存款金额多少?实际利率是多少? 2、某投资项目筹集资金5000万元,其中发行债券1000万元,债券利率10%,发行费用15万元;发行股票2000万元,资金成本15%;留用盈余资金1000万元,其机会成本15%,借贷资金1000万元,利息率12%,问:在不考虑所得税对资金成本有影响的情况下,该投资项目所筹资金的加权平均成本是多少?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答案 二、选择题 1.B 2.D 3.C 4.C 5.D 6.B 7.C 8.A 三、简答题 1.微观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是什么? 答:微观经济学有四个假设前提:资源稀缺性、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完全信息 2.微观经济学有什么特点? 答: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用数学语言描述经济现象与规律;(2)以价格理论为核心;(3)以均衡为目标;(4)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 3.微观经济学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答: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三大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具体从三个层面展开的: 第一个层面:分析单个消费者、单个要素供给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第二个层面: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局部均衡)。 第三个层面:研究所有市场的价格同时决定。 四、论述题 1.请介绍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 答: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体现在理论上新发展、方法上新发展和微观经济学发展的新趋势三个方面。 理论上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1)提出了新消费理论,包括显示性偏好理论、风险条件下的选择理论、消费也是家庭生产的理论;(2)提出了现代企业理论,包括企业的性质、最大化模型与委托——代理问题、内部组织效率与非最大化厂商理论;(3)博弈论改写了微观经济学;(4)信息经济学成为微观经济分析的主流。 方法上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计量经济学的崛起,二是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大规模运用,三是博弈论引入到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发展的新趋势包括:(1)假定条件多样化,(2)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3)学科交叉的边缘化。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何区别? 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体现在:(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而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3)假设前提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和资源稀缺,而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5)中

西方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习题六 1.简释下列概念: 完全竞争 答:指不包含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类型,它需要具备下列四个特征:①该产品在市场上有大量的卖主和买主,从而双方都是价格接受者。②产品同质无差异。③投入要素可以自由流动。④信息充分。 总收益 答:指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数量产品后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它等于产品单价销售数量的乘积。 平均收益 答:指厂商销售每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收入,它等于总收益除以总产销量,也就是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 边际收益 答:指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动量。 会计利润 答:是指销售总收益与会计成本(外显成本)的差额。 经济利润 答:是指销售总收益与企业经营的机会成本或经济成本的差额。 正常利润

答:是指经济成本超过会计成本的部分,亦即厂商投入经营活动的各项资源的机会成本超过会计成本的部分之总额。 利润极大化必要条件 答:要求每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总收益等于由此带来的成本增加量,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可用公式表示MR=MC。 垄断 答:指一家厂商控制了一个行业的全部产品供给的市场结构,在垄断条件下,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自然垄断 答:指由显著的规模经济性引起的垄断。如自来水、煤气、电力供应和污水处理等行业都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性,它们的成本会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即供应量的增加而减少。在这些行业,很容易形成自然垄断。 垄断势力 答:可以用价格超出其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的大小来衡量。它也是垄断企业对其价格的控制程度的一种指标。 价格歧视 答: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或是对不同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相同的价格。 厂商短期均衡 答:指在短期生产规模给定条件下厂商通过变动可变要素实现利润极大或亏损极小的均衡状态,要求满足MR=MC。

技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技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其他同学有弄懂的,请做补充 一、填空选择题 1、技术经济学的可比原理包括:满足需要的可比性,消耗费用的可比性, 价格指标的可比性,时间上的可性比。 2、某项借款年利率为18%,每月计利一次,则名义利率为18% ,实际利率为(1+r/t)t-1 (写出表达式),名义利率小于(大于,小于,等于)实际利率;若该项借款每季复利一次,则每月计利一次的实际利率大于(大于,小于,等于)每季计利一次的实际利率。 3、现金流量图的三要素是:投资过程的有效期,发生在各个时刻的现金流量,投资收益率。。 4、已知:1000 0 5 且利率为i,则与现金流量序列等值的现值位于(画在现金流量图上), 且

P= , 与上图现金流量序列等值的将来值位于,且F= 。 5、已知1000 800 且利率为i,则与现金流量序列等值的现值位于(画在现金流量图上), 且 P= , 与上图现金流量序列等值的将来值位于,且F= 。 6、李明现在借款10000元,第12年末一次还清本利和,若利率为8%时,按单利和复利法计算本利和各为,。若利率为10%时,按单利和复利法计算本利和各

为,。 7、第15年末的50万元的资金,每半年利率为10%,则现值是。 第15年末的50万元的资金,每18个月利率为30%,则现值是。 8、若某项目,当折现率i=10%时,净现值NPV=20万元,当i=12%时,NPV=-5万元,用线性内插法求其内部收益率为11.6 。 9、若年利率为12%,每月计息一次,其月利率为10% ,实际利率为。 10、若一年中计息m次,当m>1时,名义利率将小于(大于,小于,等于)实际利率。 11、年复利次数m→∞时,年名义利率为r,年实际利率i为 12-1(e r-1)。 12、在详细可行性研究时,对投资和生产费用估算精度要求在±10%左右。 13、技术创新的理论观点首先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 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 14、1947年麦尔斯在《美国机械师》杂志上发表了“价值分析(VA)”一文,此举标志着价值分析的正式产生。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决定采用价值分析,并将价值分析更名为价值工程。 15、对独立方案评价,若NPV>0时,则有IRR > I0。 16、按功能的重要程度来分,功能可分为基本功能和___辅助__功能。 17、以下现金流量的“内部收益率”最多有 4 个 年末0 1 2 3 4 5 6 现金流量(万元)-100 -30 470 0 -50 180 -10 18、如下图,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后,总现金流

西方经济学试卷(附答案)许纯祯第三版

西方经济学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30) 1、其他条件不变,牛奶价格下降将导致牛奶的(D ) A、需求下降B需求增加C需求量下降D需求量增加 2、某商品的消费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则该商品是(D ) A、替代品B互补品C正常品D低档品 3、按照需求规律,需求曲线是一条(D ) A、垂直直线B水平直线C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D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4、均衡价格一定随着(B )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B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C、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D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5、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实现效用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该商品的(C )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D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减少 6、如果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为零,这意味这种商品(A ) A、总效用达到最大B总效用降到最小C总效用为零D平均效用最小 7、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均衡是(A ) A、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相切之点B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相交之点 C 原点最远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D离原点最近的预算约束线上的任何一点 8、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C ) A、递减B不变C递增D先增后减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理性的厂商一定会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D) A、总产量递增的阶段B边际产量递增的阶段 C 平均产量递增的阶段D平均产量最高点至边际产量为零的阶段 10、当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相交时(C ) A、总产量最大B总产量最小 C 平均产量最大D平均产量最小 11、等产量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B ) A、成本增加B产量增加C产量不变D技术水平提高 12、在短期平均成本上升阶段,短期边际成本曲线(B ) A、等于平均成本B大于平均成本C小于平均成本D与平均成本曲线相 交 13、利润最大化原则是(C ) 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B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 C 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D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 1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一定(A ) A、相等B两条曲线相交C前者大于后者D后者大于前者 15、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D) A、与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重合B与平行于数量轴的价格线重合 C 位于边际收益曲线的下方 D 向右下方倾斜 二、多项选择题(20)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C大于AC时,AC下降 B、MC小于AC时,AC下降 C、MC等于AC时,AC下降 D、MC等于AC时,AC达到最低点 E、MC等于AC时,AC达到最高点 2、生产函数表示了() A、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B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C生产的物质技术关 系

2017尔雅-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当代的显学:经济学起源的探秘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A、 ?B、 ?C、 ?D、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从思想渊源的角度来看,以下属于经济学的起源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单一性和有限性不是人的欲望所具有的特征。()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政治经济学转向现代经济学的标志是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欲望与资源: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观点,以下哪一项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

?A、 ?B、 ?C、 ?D、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的特点是()。 ?A、 ?B、 ?C、 ?D、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需要不受货币预算约束的需求。()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在既定的资源条件下,人类生产的产品产量是无限的。()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分类(上)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按照经济学原理的观点,以下属于经济学的正确分类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2 【多选题】与微观经济学相比,以下选项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的有()。 ?A、 ?B、 ?C、 ?D、 我的答案:BCD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经济中多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及相应的经济变量。()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从经济学原理的观点来看,货币资本的所有者一定不是消费者。()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分类(下)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观点,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的性质是()。 ?A、 ?B、 ?C、 ?D、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根据经济学原理的观点,经济人的特征是()。 ?A、 ?B、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答: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性问题引起的,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存在的理由和必要。 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稀缺性是指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所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欲望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而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资源与人们的欲望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稀缺性。 由稀缺而产生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如何将稀缺性的、竞争性的和生产性的资源在现在和将来、在生产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做出选择,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这是关于稀缺资源配置问题。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这就是说,在可供选择的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中,生产哪些种和生产的数量是多少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用于某一种产品生产的资源太多,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必然会减少。社会是以怎样的次序和什么样的机制来分配稀缺资源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第二,如何生产即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物品是用蒸汽还是用水力或原子能发电多用劳动少用资本和土地,还是恰恰相反生产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怎样区别一种生产方法是高效率的还是低效率的第三,为谁生产即社会总产品以何种尺度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和家庭谁得什么得多少为什么穷人仅有一点点,而富人拥有的太多这种分配是公平的吗 由稀缺性而引起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能否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在资源、需要和技术的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和劳务这是关于经济效率问题。“经济”这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效率、节约和避免浪费。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的学问,经济学研究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得同样的满足,或以同样的代价获得更大的满足。如果社会能以更便宜的方法生产,这意味着这个社会将生产更多的产品和劳务,从而得到更大的满足。 西方经济学认为,稀缺性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一直困扰人类的一个难题,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问题。每个经济社会都面临很多经济问题,但西方经济学认为,任何社会——不论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如何,也不论它处在什么历史年代——的经济问题都导源于一个基本的经济事实或矛盾,即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基本矛盾,因此便产生了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产生了研究经济问题的经济学。从根本上说,经济学是与稀缺性进行斗争的一门学问。 ;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并没有摆脱稀缺性,这是事实。但是,稀缺性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问题吗第一,事实上,自然科学已经证明,潜在的自然资源是无限的。自然资源的稀缺实际上反映了人还没有充分利用无限的自然资源,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人还不具备利用无限资源的充分知识。第二,不能把人类历史的特定时期(商品经济)的特定阶级(资产阶级)的欲壑难填的贪婪之心当作既定存在的事实,或者当作自然的合理的现象,而以各种手段刺激或助长其无限膨胀。人的需要不仅仅是个生理的范畴,还具有社会的内容。道德、理想追求、教育、文化素质等因素都会影响和制约人的需要。因此,解决资源稀缺性与人的欲望无限性矛盾的关键在人本身,在于人的智慧、能力的解放。 2.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研究构成整个经济制度的各个经济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这些单个单元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由于这些决策是市场上或通过市场进行的,各种商品和劳务

工程技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10_)

一、单项选择题(1'×15 = 15')请将答案写入下表。 1、经营成本=()。 A、总成本费用-折旧费 B、总成本费用-折旧费- 维简费 C、成本费用-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 D、总成本费用-折旧费- 维简费-摊销费-利息支出 2、现金流量的三要素中,不包含现金流量的( )。 A.大小 B.方向 C.速度 D.时点 3、一个项目的净现值大于零,则其内部收益率()基准收益率。 A、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B、一定小于 C、一定大于 D、等于 4、某项目建设期为一年,建设总投资为800万元,投产后第一年净现金流量为220万元,第二年为250万元,第三年为280万元,第四年为320万元,第五年及以后各年均为360万元,基准收益率为10%,则该项目的动态投资回收期为()。 A、4年 B、4.84年 C、5年 D、5.84年 5、项目的()计算结果越大,表明其盈利能力越强。 A、净现值 B、投资回收期 C、盈亏平衡点 D、借款偿还期 6、某公司当初以100万元购入一块土地,目前市价为80万元,如欲在此地上兴建厂房,应( )。 A.以100万元作为投资分析的机会成本考虑 B.以80万元作为投资分析的机会成本考虑 C.以20万元作为投资分析的机会成本考虑 D.以100万元作为投资分析的沉没成本考虑 7、使用工程经济分析的方法处理现金流量图时,发生在第4计息期的现金流入应标在()。 A、3时点上 B、2时点上 C、1时点上 D、4时点上 8、在( )情况下,年有效利率大于名义利率。 A.计息周期小于一年时 B.计息周期等于一年时 C.计息周期大于一年时 D.计息周期小于等于一年时 9、基准收益率是企业、行业或投资者以动态观点确定的、可接受的投资项目( )的收益水平。 A.最低标准 B.较好标准 C.最高标准 D.一般标准 10、资金的价值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资金在运动中( )的部分就是原有资金的时间价值。 A.减少 B.贬值 C.升值 D.增值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8章 一般均衡、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第八章 一般均衡、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交换与生产的一般均衡 1.交换的一般均衡 (1)交换的一般均衡的含义及条件 交换的一般均衡是指在社会生产和收入分配状况既定的条件下,通过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交换使得交易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状态。假如有两种商品和两个消费者,如图8-1所示,现在要决定在A 、B 两个消费者之间分配X 、Y 两种商品。图中的E 点如果再作改动,无论向哪个方向都会对A 或B 产生不利的影响。 图8-1 交换的一般均衡 因此交换的一般均衡的条件应该是消费者的各自商品组合选择达到这样的一种状态:如果再作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或不变而不使另一个人的境况变坏。用数学语言来说,在E 点上消费者A 和B 的两条无差异曲线正好相切,因此,这两条无 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正好相等,即:A B XY XY MRS MRS =。 (2)契约曲线 消费者A 和B 都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把这些曲线的切点连接在一起可以得到一条表示一般均衡的曲线,这就是契约曲线。在图中就是连接两个原点的曲线。交换最终达到的均衡状态称为交换的帕累托最优。它是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使得某些人状况变好的改变都会使得另一些人的状况变坏。 (3)效用可能性边界曲线 效用可能性边界曲线是在社会产出水平既定的情况下,社会成员可能达到的最大效用(福利)。除非社会的产出水平增加,否则社会成员的效用水平不会超过这一效用可能性边界线。但是改变X 和Y 的相对产出水平将会改变效用可能性边界曲线的形状。由上述契约 曲线可以导出消费者的效用可能性边界曲线或称为效用可能性曲线。如图8-2中的S S G G '。效用可能性边界曲线上的点与契约曲线的点是相对应的。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资源配置实证分析规范分析边际分析 二、选择题 1、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人们靠收入生活 2、下列哪项问题不是西方经济学研究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3、下列哪项是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A.电冰箱在夏季热销的原因分析 B.政府如何改变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 C.对中国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率超过8%的研究 D.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研究 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C ) A.2007年9月美联储把贴现率降至4.75% B.2007年美国失业率超过4%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已超过30000美元 5、关于经济如何运作的基本经济问题() A.只有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才存在 B.只有在计划经济国家中才存在 C.只有在混合经济国家中才存在 D.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经济,都存在 三、判断题 1、西方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关于选择行为的科学。 2、资源的稀缺性是由于人们的欲望存在无限性特征决定的。 3、“一家制药厂研发新药并上市销售”这一事件属于宏观经济学讨论的问题;“本年度失业人数下降”这一事件属于微观经济学讨论的问题。 4、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经济体系中的决策完全是由非政府组织做出的。 5、经济理论揭示了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6、实证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是人们进行规范研究的基础。 四、简答题 1、请简单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2、西方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1

第三部分习题解答 第一篇概论 一、思考题 1. 经济学是科学,但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很少完全一致。这是为什么? [答]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不一,至少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 (1)政治思想不同。经济学属于研究意识形态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者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政策主张不同。 (2)经济思想不同。主张自由放任的新自由主义与主张国家干预的新凯恩斯主义,在政策主张上也会不同。 (3)经济理论不同。同一经济思想的不同经济理论,在政策主张上也会有所不同。 (4)经济信息不同。即使同一学派、观点相同的经济学家,由于各自掌握的经济信息不同,政策主张也不会完全相同。 2. 有人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请对此试加评论。 [答]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一国的经济运行,只是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分析从个量入手,宏观经济分析从总量入手。这就是说,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以研究方法而不是研究对象来划分的。因此,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是不确切的。 3. 某君曰:“我这个人,宏观上还可以,微观上有不足。“这种说法对吗? [答]这种说法不对。某君的原意是:自己整体上还可以,局部上有不足。但这不是宏观、微观的原意:宏观指总量、总体,微观指个量、个体。从经济学上说,无论从整体上还是局部上看,个人都是个体。 4. “经济人”都是利己主义者,但为什么国内外都有人助人为乐,舍己救人? [答] 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作为假说,“经济人”是对人性的一种抽象,并不是现实中的具体人。具体人多种多样,不一定都是利己的,但撇开非本质属性,“经济人”假定抽象人的本质属性是利己的。 (2)“经济人”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也包括个人的安乐。也就是

工程技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3 )

技术经济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有关技术与经济的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手段 B、经济环境是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 C、经济的发展为技术的进步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展方向 D、经济处于主导地位,技术处于从属地位2、若名义利率一定,则年实际利率与一年中计息次数的关系为()。 A、计息次数增加,年实际利率不变 B、计息次数增加,年实际利率减少 C、计息次数增加,年实际利率增加 D、计息次数减少,年实际利率增加 3、在对投资方案进行经济效果评价时,应()。 A、以动态评价方法为主,以静态评价方法为辅 B、只采用动态评价方法 C、以静态评价方法为主,以动态评价方法为辅 D、只采用静态评价方法 4、一个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折现率,则其净现值()。 A、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零 B、一定小于零 C、一定大于零 D、等于零 5、NPV与标准折现率i0的关系为()。

A、NPV随i0的增大而增大 B、NPV随i0的增大而 减小 C、NPV随i0的减小而减小 D、NPV与i0的变 化无关 6、某投资方案的净现金流量如下表,则该项目的静 态投资回收期为()年。 年序0 1 2 3 4 5 6 -20 -30 -10 25 28 14 16 净现金 流量现 值 A、3.68 B、6 C、4.5 D、3.2 7、在计算某建设项目内部收益率时,得到如下结果: 当i=6%时,净现值为45.6万元;当i=7%时,净 现值为-130.35万,则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 () A、5.5% B、6% C、6.26% D、6.5% 8、()是指设备从开始使用到其等值年成本最小 的使用年限。 A、折旧寿命 B、物理寿命 C、技术寿命 D、经济寿命 9、可行性研究分为( )几个阶段。 A、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和 评价与决策 B、初步可行性研究、最终可行性研究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7章 生产要素定价理论)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第七章生产要素定价理论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生产要素定价理论概述 1.生产要素的需求 生产要素的价格仍与产品的价格一样,都是由竞争的市场中供求两方面的力量共同决定的。同样,在这里受供求状况影响的市场价格起着调节作用,正是它决定了厂商对各类生产要素的需求量的选择。生产要素的价格,是指各种生产资源在生产中所提供服务的价格,而不是指生产要素本身的价格。 (1)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 ①生产要素的需求者是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 ②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是为了生产出用于向市场出售的商品或劳务,它是由消费需求引致的一种需求。 ③厂商对生产要素需求的目的不是满足消费的欲望,而是为了追求利润的需要。 (2)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是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量(MRP)曲线的向下倾斜的那一部分。边际收益产量是指在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厂商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的投入所引起的产量的增加而带来的收益的增加,它表示要素边际生产力的高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即边际收益产量等于边际产量与价格的乘积。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AR MRP MP P 和MR是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的,MRP MP MR =?。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每个单位要素的边际产量和边际收益产品也是由递增到递减的。MRP曲线也是先上升而后下降的,其下降的那一部分即为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如图7-1所示,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只是ARP M RP >时MRP向下倾斜的部分,即图中MRP曲线d点以下的部分。 图7-1 生产要素的ARP和MRP (3)生产要素需求的均衡条件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均衡条件是要素的边际收益产量(MRP)等于边际要素成本(MFC)。

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 第二章 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解答:(1)将需求函数 Q d= 50-5P和供给函数 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 ,有: 50- 5P= -10+5P 得: P e=6 以均衡价格P e =6代入需求函数 Q d=50-5p ,得: Q e=50-5*6=20 或者,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供给函数 Q s =-10+5P ,得: Q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如图1-1所示. (2) 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 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 =-10+5P, 代入均衡条件Q d= Q s ,有: 60-5P=-10=5P 得 Pe =7 以均衡价格 Pe =7 代入 Q d=60-5p ,得 Qe=60-5*7=25 或者,以均衡价格Pe =7 代入Q s=-10+5P 得 Qe=-10+5*7=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 Pe =7 ,Qe=25 2.假定表2—5是需求函数Qd=500-100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 (1 (2)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P=2是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3)根据该需求函数或需求表作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细讲解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何为GDP?如何理解GDP? 答案要点:GDP是指一定时期在一国(或地区)境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对于GDP的理解,以下几点要注意:(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为了解决经济中不同产品和服务 的实物量一般不能加总的问题,人们转而研究它们的货币价值,这就意味着,GDP一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的。 (2)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 计入GDP。最终产品和服务是指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那些产品和服务,而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指由一家企业生产来被另一家企业当作投入品的那些服务和产品。 (3)GDP是一国(或地区)围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指定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才被计算到该国或该地区的GDP中。 (4)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意味着GDP属 于流量,而不是存量。 2.说明核算GDP的支出法。 答案要点:支出法核算GDP的基本依据是: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具体说来,该方法将一国经济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划分为了四个部门,即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

际部门。对家庭部门而言,其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用字母C 表示;对企业部门而言,其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用字母I 表示;对政府部门而言,将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用字母G 表示;对于国际部门,引入净出口NX 来衡量其支出,净出口被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将上述四部门支出项目加总,用Y 表示GDP ,则支出法核算GDP 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 Y=C+I+G+NX 。 3.说明GDP 这一指标的缺陷。 答案要点:(1)GDP 并不能反映经济中的收入分配状况。GDP 高低或人均GDP 高低并不能说明一个经济体中的收入分配状况是否理想或良好。 (2)由于GDP 只涉及与市场活动有关的那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因此它忽略了家庭劳动和地下经济因素。 (3)GDP 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4)GDP 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4.何为通货膨胀?怎样描述它? 答案要点: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价格水平持续地上升的情况。通货膨胀的程度是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的,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如果以t P 表示t 时期的价格水平,1t P -表示(t -1)时期的价格水平,t π表示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