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纲要“文人风骨”

中国近代史纲要“文人风骨”

中国近代史纲要“文人风骨”

文人风骨

历史的风尘可以随着时间的扬沙将人们的记忆掩埋,埋不了的却是阴暗中不断闪烁的英雄光辉。

走过莺歌燕舞,林立高楼;渡过车水马龙,其乐融融。世纪回眸,刀光剑影中,炮火硝烟里。虎兽环伺,列强林立。将士拼杀,身已委顿;智士运筹,心近怠倦;文人呐喊,声却暗哑。

洞开的国门,每日枕着烟枪的国人,怎不令人痛心疾首?救国之道何在?甲午之败,无异将洋务派之“中体西用”摧毁的干干净净。却有着严复这样的文人,思内索外,做那西学“第一人”埋首西林,立志为国人打开一扇通往西方世界的窗,破除障碍,翻译出《天演论》、《原富》。揭开了世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也让人们意识到西方经济强大的根源--市场。顶着腐朽体制的压力,锋锐的思想指出了八股之毒,孔学之害。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官本位旧体制无异钳制着人们智体的发展,衰朽之躯,扛着压力亦要保下北大,这座希望学府。让国人“放眼看世界”,启蒙了几代中国人,跳出框架体制,不朽矣。

衰老的帝国咽了气,一战的硝烟揭露的资本主义贪婪丑恶的本质,也让曾渴望在资本主义中寻良药的李大钊颇为失望。十月革命,冲击了世界,也震撼着他,仿佛找到一个信仰的归宿,相信着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当封建军阀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洪水猛兽加以禁绝,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攻击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时候,李大钊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真理,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也是“拯救中国的导星”。积极发表文章,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渴望以此让更多进步人士清醒。他也相信着,革命运动绝不应当只是少数文人的笔墨运动,而应当是街市上、乡村里的群众运动。积极实践,真正深入去了解中国的劳动人民,为他们发声。一生抗争,戳着丑恶军阀的脊梁骨,慷慨赴义。

发声者在继续,斗争者在前行。然,千年之愚人,何异于千载之愚国?关在暗无天日的铁屋子里千年的人啊!有睁眼者,却泪涸;有发声者,却无言。醒来的人怎忍叫醒那酣睡之人?能醒乎?愿醒否?豫山叩首暗门,病夫之谓,不堪入耳,学医、诊治,哪怕有健全之躯,国将何去?一声《呐喊》,摇曳着国人麻木的灵魂;《狂人日记》,摧毁着旧礼教的旗帜。力竭、声嘶,重症需大药。军阀的爪牙,企图钳制着麻木的人们,妄想摧毁了伟大的灵魂。笔墨横转,对当局的字字珠玑,对麻木者的振聋发聩。无数个夜里,伏案桌前,搔首顿足,想刺破的还是这无尽的夜与暗。一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无疑是鲁迅一生的写照。被叫醒的人们茫然四顾?笔墨春秋,似昭示着文人的羸弱?呐喊、抗争、不屈,当逼至历史的墙角,民族的末路,他们也会拾起暴力的矛,捡起革命的剑,在血与火中洗平。

伤痕可以抚平,英雄不可遗忘。历史泥泞中挣扎的,斗争的,呐喊的,不屈的。唯愿者,强己也;唯系者,国之天下也。

2017.5

关于中国传统文人风骨刍议

关于中国传统文人风骨刍议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人;风骨 [论文摘要]对于中国传统文人风骨的 看法,一般的理解无非是事君以忠,敢于直言犯谏,宁死不屈;或是改朝换代之际,决不仕于新王朝等等。《辞海》、《南史·宋武帝纪》等对“风骨的阐述,只是“风骨”的表面意义,或是文人风骨中某一方面的表现形式而已,并不能以点盖面。要想全面深入分析、解释中国传统文人“风骨“的内涵,就必须将其与中国的文学以及绘画等方面 相结合,才能明白其中的真正意义。 对于“风骨”一词,仅从字面去分析,其实是较容易理解的。按《辞海》解释:“风骨,品格,骨气。《南史·宋武帝纪》:‘风骨奇伟。’《新唐书·赵彦昭传》:‘少豪迈,风骨秀爽。’”当然,这也只解释了“风骨”的表面意义。若仅以此意义来诠释中国文人之风骨,则未免流于肤浅了。

下面我们不妨先从文学作品之“风骨”谈起。所谓“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此句如何理解呢?宗白华先生解释说:结言端直,就是一句话要明白正确,……这种正确的表达,就产生了文骨。但光有“骨”还不够,还必须从逻辑性走到艺术性,才能感动人。所以“骨”之外还要有“风”,“风”可以动人,“风”是从情感中来的。……这同歌唱艺术中讲究“咬文行腔”一样。咬字是骨,即结言端直;行腔是风,即意气骏爽,动人情感。有学者认为“刘勰论‘风骨’是从儒家传统的 ‘风教’思想出发的,就是要求文章起一种鼓动、讽谏、教化的作用”。即如文章开头所说“斯乃化感之本源”。有了风骨,文章就有了感化的力量。也就是说,文章之“风”,侧重于情,即作者的主观情感;文章之“骨”,侧重于理,来自作者充实的思想内容和严密的逻辑思维活动。 通过以上之分析,我们对“风骨”一词应该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了。那么,再通过文艺审美之“风骨”来论述中国传统

诗人、词人、文人的雅号

诗人、词人的雅号 1、诗仙——李白:其诗想象奇特,风格奔放,词彩绚丽,语言清新,被誉为“诗仙”; 2、诗圣——杜甫:其诗思想深厚,境界广阔,称为“诗圣”。 3、诗魔——白居易 :自己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所以人称“诗魔”; 4、诗佛——王维:其人宗教倾向,诗中佛禅意味,称为诗佛; 5、诗鬼——李贺: 其诗驰骋想象,神话传说,称为“诗鬼”; 6、诗狂——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其诗豪放旷达,人称“诗狂”; 7、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自然奔放,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 8、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 9、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10、诗囚——孟郊: 其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元好问称之为“诗囚”; 11、诗奴——贾岛:作诗为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12、诗神——苏轼:挥洒自如,清新刚健,独树豪放词风,名字都被唐诗人占据,留下个诗神更传神。 14、韦庄——秦妇吟秀才。 15、王绩——斗酒学士。 16、王昌龄——诗家夫子。 17、刘长卿——五言长城。 二、部分诗人雅号汇总: 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4、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5、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15、温八叉--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16、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7、崔鸳鸯--崔珏 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8、诗神--苏轼

近代史纲要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答案(完整版)附上一年试题

简答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什么?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1840-1919年西方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5次大规模军事战争是什么?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动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4. 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是什么?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5.列举5位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吉鸿昌,佟麟阁,赵登禹,赫梦龄,张自忠,左权,孙立人 赵一曼 冯玉祥 杨靖宇 李宗仁 6.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哪三大改造? 1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7.1921-1949年中国存在的3种主要的政治力量是什么? 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8.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浅谈诗的风骨与格调 (诗词班[上课讲稿])

浅谈诗的风骨与格调(诗词班[上课讲稿]) 通常我们读到一首好诗都会说:这首诗很好,有风骨,有情趣,格调高雅 ......,但何谓诗的风骨与格调呢?所谓诗的风骨就是诗人的风骨与作品的格调. 其实诗的风骨与格调具体反应在诗的"气""势""韵""味"四种可感而不触的既抽象而又具体的层面上. 风,即风怀之意,格,即是骨格文辞.他有俊爽朗健者,有忧柔淡雅者,并非专指一格也.他有优卑之分,高下之分......因人因材而异. 我们来看看<落花诗>大宋和小宋的两联:大宋的:"汉皋佩冷临江失,金谷危楼倒地香."小宋的:"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只用十四个字就把落花写活了,写全了,既写了花之将落,也写了已落成泥,落之过程.风骨显露,格调高雅,活灵活现,用事有来处,且精确非常 .咏落花而不言落,亦不言花,只将美女喩之,高手也.((说明:汉皋佩冷:汉郑交甫,出游于江汉之湄,逢二女,见面悦之,交甫不知其为神人也.对其仆说:"我欲下请其佩......"二女遂手解玉佩交与甫,交甫悦而受佩,怀揣于当心中,趋去数十步,视玉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而不见,白居易诗云:心摇汉皋佩,泪堕岘亭碑.汉皋,山名在湖北襄阳西北. 金谷楼句指西晋绿珠堕楼报石崇的故事.杜牧诗云:落花尤似堕楼人. 半面妆,写南史梁元帝妃子徐氏无容质,不见礼.以元帝少一目,(独眼龙)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 回风舞,出自李贺诗:花台

将暮春辞去,落花犹作回风舞.大宋北宋人,名宋庠,小宋名宋祁,上面诗句是他们兄弟还是布衣时所作.)) 又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写登岳阳楼的所见所感.首联以登楼偿宿愿为喜,颔联赞颂洞庭湖波澜壮阔浩荡,气势磅礴.颈联慨叹亲朋音信杳然,自已老病无依,末联北望秦陇乃兵乱未息为忧.诗人在诗中把自已的命运和国家忧患相联系,把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壮阔的自然景观相映衬,意境雄大浑厚,情调悲壮,风骨格调尽露也. 再如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大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全诗运用比兴手法,表露了急于求荐的迫切心情,但又不露痕迹.构思新頴,艺术上颇具特色,格调高雅 . 又再如陈陶的<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此诗上半首言将士们英勇卫国,视死如归,下半首用"可怜"二字宕开,揭示作诗旨意,明显对统治者长期征战不息,不惜民命的控诉.表达了对死亡之将士及其妻子的同情.其意境高雅,且又蒙茏曲折,妙到好处,令人读来韵味无穷. 上面这些是大概之论述.下面我们来谈谈"气势韵味".先说"气".所谓"气"指诗之气格风骨.她有高雅雄浑之分,有清有浊之别,有短有长,有扬有抑,有蓄有发之势.只能用心去体

刘金祥: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与气节

刘金祥: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与气节 分享到: 来源:文艺报|刘金祥2018年08月22日08:08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文人风骨曾如日月高悬于朗朗乾坤,文人气节曾似江河飞奔于万古千秋,不断书写和鸣奏着中华文明瑰丽璀璨的华章金曲。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文人风骨与气节一定会更加鼓荡奋拔、硬朗弥坚,一定能激发出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魏晋南北朝以降,风骨一词被用来衡量文学艺术的格调和品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设“风骨”篇,将其作为一个美学范畴进行了详尽阐释和细致论述,风骨遂成为中国文论的一个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意味着文章诗词中端直言辞和骏爽风格的有机融合和高度统一。文重风骨,人更重风骨。鉴于风骨原初具有的品藻人物月旦品行的属性和功能,后世往往用风骨来评价一个人的品格和修养,用风骨来裁断一个人的德行和操守,于是风骨就成为一种高迈而超拔的人格境界。人格意义上的风骨大体由气概、气度、风范、操行、修为等诸多道德因素构成,常被古书典籍形象地表述为风骨凛凛、风骨棱棱、风骨铮铮、风骨嶒峻、风骨清逸、风骨清举、风骨傲然、风骨遒劲、风骨神韵,等等。从文化社会学角度看,风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承载和具象,表现在人的志向取舍和行为选择上,大都与作为重要道德标准的气节在逻辑上相提并论,尽管气节指的是个人精神生活方面的价值取向,但作为一种操守标尺和价值标签,风骨和气节在中国人精神文化中均表征着正向维度,在中国人价值体系中均代表着高尚指标,素为中国历朝历代的文人所敬畏所崇尚所秉持所尊奉。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就是一部风骨与气节挥洒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烈志;一部厚重博大的中国文化史,就是一部风骨与气节写就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忠义传。 风骨与气节彰显华夏美德和东方神韵 风骨与气节作为一种道德风范和信念追求,在我国古代不同文人身上的表现各不相同。如果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刚直不阿的风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陶渊明愤世嫉俗的风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诸葛亮谦卑淡泊的风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是王羲之的旷达疏朗的风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忧国忧民的风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洒脱傲岸的风骨,“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是苏轼清俊高洁的风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孤愤悲绝的风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英武豪迈的风骨;那么,屈原投江是一种赤诚摅忠的气节,荆轲使秦是一种慷慨悲壮的气节,苏武牧羊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气节,岳飞抗金是一种雪耻报国的气节,方孝孺拒降是一种舍生取义的气节,文天祥赴难是一种凛然不屈的气节,史可法守城是一种刚烈悲慨的气节,谭嗣同就义是一种守志成仁的气节。由此可见,风骨与气节是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体现和反映着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格品质和精神状貌。假如一定要区分出风骨和气节两者之间的差别,一般而言,风骨更侧重于古代文人精神内涵的纯正雅致,而气节则更注重于古代文人行为表现的浩然峻烈,简言之,风骨崇尚修身理念的阐发弘扬,如北宋一代名臣范仲淹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文人风骨的优秀范本,始终濡染和感召着后人;气节则追求报国主张的实施践行,如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秉承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人气节的典型代表,一直砥砺和激发着来者。 文人风骨作为一种卓尔不群的道德品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因子和民族情结的重要载体。将“风骨”一词分解开来就是风度和骨气,其中风度源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与培植,骨气则来自对民族大义的忠诚和对天下为公的坚守。古代文人风骨,绝不是专制的强迫和皇权的驱使,而是一种主体意识的涵育和自我观念的塑造;绝不是高傲的士大夫派头和潇洒的绅士风度,而是一种魂系家国的责任担当和情牵黎民的使命驱策;绝不是学识的展示和才华的表达,而是一种开阔格局的彰显与阔达襟怀的袒露;绝不是官阶的招摇和爵位的炫耀,而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外化和内在品质的溢出。文人气节作为超凡脱俗的价值标准,“是对人生的一种坚定态度和个人意志独立的表现”(朱自清语),是中华民族价值体系中的基本要素之一。把“气节”拆分开来就是志气和节操,其中志气植根于宏大抱负和坚定信念,节操发轫于中华传统价值取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详解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1)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p16)、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p12)?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 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他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p17)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相互关系: 前任务为后任务的实现扫清障碍,并创造必要的前提 后任务是前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p18-27) (1)积极作用: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仅仅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地工具”。 (2)消极作用: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所以,封闭守旧必然落后,落后必然挨打。只有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国才能富强。 2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图谋。p29) 第二、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p34)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p31-32) 政治腐败 经济落后 教训: 中国人民必须进行反帝和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

中国近代史纲要辨析判断题汇总

上篇综述 1.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对) 2.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仍然是封建经济。(对) 3.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对) 4.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社会形态。(对) 5.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资本主义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对) 6. 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对) 7.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错) 8. 近代中国尽管已经丧失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国地位,但仍然维持着独立的国家形式。(对) 第一章 1.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当时中国武器装备落后。(错) 2.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错) 3.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 4.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为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错) 5.“落后就要挨打”。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反侵略斗争只是加剧无谓的牺牲。(错) 6.1894年11月,英军攻陷旅顺后,制造了旅顺大屠杀,屠杀中国居民约2万人。(错) 7.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昂船洲。(错) 8.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落后和人民贫困。(对) 9.在中国近代史上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的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错) 10.1841年林则徐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了《海国图志》。(错) 11.近代中国由于经济技术落后,不应该进行反侵略战争。(错) 第二章 1. 《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土地方案在太平军占领的地区得到了实施。(错) 2.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是由洪秀全提出的。(错) 3.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对) 4.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错) 5.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对) 6. 洋务运动是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错) 7.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交锋。(对) 8.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对) 第三章 1.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对) 2. 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是海外华侨。(错) 3.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共同之处是都选择了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的斗争方式。(错) 4. 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对) 5. 三民主义学说是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错) 6.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对) 7.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 8. 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了,所以它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错) 9. 清末“新政”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它促进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错)。 10. 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其骨干是资产阶级实业家。(错) 1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对) 13. 北洋军阀其性质是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者。(错)注: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中篇综述 1. 1919年以后,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错) 2. 工人阶级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对)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成为世界的政治中心。(对) 4. 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苏联红军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取得胜利。(错) 5. 护国战争击溃了北洋政府的统治。(对) 6. 官僚资本是在正常的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错) 7. 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对) 8. 1921年7月,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帝反军阀的民主革命纲领。(错) 9. 中国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对)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近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 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对) 11.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错) 12.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是资本主义 社会。(错) 13. 由于国民政府要求修改不平等条约,所以,国民党统治的建立,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压迫。 (错) 14. 中国资产阶级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大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对) 16. 在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官僚资本主义。(错)封建 地主经济 17. 中国民族资产的两面性决定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成为无产阶级的同盟军。(错) 18.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本国封建势力没有任何的联系。(错) 第四章 1. 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错) 2. 五四运动之前,新文化运动主要宣扬马克思主义。(错)之后

浅谈

浅谈“三曹”诗歌比较 内容摘要:“三曹”同为建安时期的诗人,具有共同的建安风骨特点,但由于三人的社会地位、经历不同,其风格表现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正因如此,“三曹”的文学形象才更加鲜明,更具魅力。 关键词:诗歌、文学、诗风、特点、贡献 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特别是诗歌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文坛上涌现出大批作家,打破了东汉末年诗坛上的沉闷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而“三曹”父子作为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诗歌在艺术风格上具有共同的“建安风骨”特色,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各领风骚。他们总起来,构成了建安诗歌一代繁荣的格局;分开来,又各以其独特成就傲视文坛。本文以文化学的视角分析“三曹”的文学作品,从时代背景、社会生活对个人人格、文学情趣、创作道路的影响揭示“三曹”诗歌在创作形式、表现手法、语言特色、诗歌风格这些方面的差异,充分肯定他们各自不同的艺术价值。 建安,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汉灵帝末至魏明帝初的一段时间。这是一个风起云涌、天翻地覆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学发生转折性巨变的年代。各种宗教和哲学的兴起,打破了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格局,文学开始摆脱经学的附庸地位,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受到文人的重视,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文坛上涌现出一大批呕心沥血致力于诗赋并且风格各异、卓然成家的文学之士,呈现一派才俊云集、欣欣向荣的气象,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上留下了极其辉煌的一章。“三曹”父子是建安时期政治上的领袖,同时也是文坛的杰出代表。他们对文学的爱好和提倡,对于当时人们对文学的看法和一代风气之转变

无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父子三人对待文学之士的态度也明显有别于过去的统治者,曹操搜罗了很多优秀的作家,安置在身边形成文学集团,并给予他们很高的政治地位;曹丕、曹植兄弟也与文士相处极其欢洽,共同从事文学活动。所有这些,都对建安文学的繁荣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活跃了创作气氛,提高了诗歌的写作技巧,扩大了乐府诗尤其是五言诗的影响。 一、“三曹”诗风比较 曹操诗慷慨悲壮,刚健雄放。他笔下的题材常与军事活动相联系,这与他的经历有密切关系。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临碣石山,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又如“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里行》),《蒿里行》是借旧题写时事,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这些构成了曹操诗慷慨悲壮,刚健雄放的总体风格。萧涤非说曹操“盖其雄才大略,足以骄其气;其势位之隆高,足以吐其气;而其生活之变动,治军三十年,足迹所至,南临江,东极海,西上散关,北登白狼,又足以充其气也”[1] 曹丕“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2]曹丕诗多写游子思妇,男女风情,风格婉约阴柔,悱恻缠绵,细腻委婉,情感凄凉哀怨。如《燕歌行》、《杂诗》等篇,表现的场面都不大,但笔势回环曲折,情景交融,思绪绵绵。《燕歌行》是最能代表曹丕诗歌风格的作品之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能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其内容是写女子在秋夜里思念远方的丈夫。把少妇独居的孤寂,痛苦的期待,表现得惟妙惟肖。同时作者也对这类妇女表示深切的同情。陈柞明在《采菽堂古诗选》卷五中说:“魏文帝如西子捧心,挽首不言,而回眸动盼,无非可怜之绪”指出了曹丕诗歌低徊婉转的风格。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所宣传的重要思想是(D)。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戊戌政变后,新政中被保留下来的只有(B)。A.农工商总局B.京师大学堂C.译书局D.铁路矿务局 3.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B)。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4.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AA.江南制造总局B.马尾船政局C.天津机器局D.湖北枪炮厂 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B)。A.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产生洋务派B.师夷长技,洋务派选择资本主义强国C.自强求富,办军工兴民用采用机器生产D.只师长技,破产结局不可避免6.洋务派认为清王朝的“心腹之害”是(D)。A.英国B.俄国C.日本D.太平天国和捻军。) 7.在我国近代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C)。A.洋务派创办的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外商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8.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D)A、兴中会B、科学补习所C、华兴会D、中国同盟会

9.新文化运动中对封建礼教进行揭露控拆的《狂人日记》的作者是(B) A.胡适 B.鲁迅C.李大钊 D.陈独秀 10.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B)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A.香港B.台湾C.澳门D.崇明 11.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D)。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12.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C)。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郑观应 13.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A)。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 D.郑观应 14.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运动的新特点是(C) A.商人罢市B.学生大规模罢课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5.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B)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在军事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在生死关头妥协地处理了党内当时最主要的问题D.保证了长征转移的胜利

魏晋风骨——千古风流人物永不朽

魏晋风骨——千古风流人物永不朽 魏晋是一个是一个特例独行的时代,是一个真性情的时代,是一个真正文人的时代。魏晋犹如一颗明珠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闪光。它或许没有唐朝耀眼明亮,但是它是历史长河中最独特的一颗,散发着奇特的动人心魄的光芒。如果说,唐朝是天空中的天狼星,那么魏晋无疑就是紫微星,各具各的风采。魏晋的格调既是玄远清淡又是慷慨激昂的。魏晋和着一段段扣人心弦的旋律在舞动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魏晋时清淡的,社会名士流行着玄谈之风,见面必玄谈,文人名士的智慧之花在言谈间得到了完美的展现。魏晋是慷慨激昂的,嵇康在临死前当着三千太学生的面演奏了《广陵散》深深地折服了世人的心,嵇康的气度、胆识、优雅绝不会被历史所埋没。即使过了两千年,嵇康还是被人所缅怀。在当时的刑场上,嵇康顾日视影,从容弹奏《广陵散》,曲罢叹道“广陵散从此绝矣”随后慷慨赴死。试问当今天下能有几人做到。 魏晋是一个人最真实个性最张扬的时代。每位名士都是那样的真性情,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醉就醉。每当想到魏晋,我就热血沸腾。常常听到有人这样说,“魏晋风骨,风流天下”。魏晋首先是个文人的时代。上官紫薇说“文坛浊酒,一半被李白喝进诗里,另一半让魏晋文人就着寒食散干了,些许化作率性癫狂,余下的遁入愁肠”。余秋雨先生曾说:“这

是一个真正的乱世!”而对于魏晋的才子,他曾语:“有过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幸运;失去他们,是中国文化的遗憾!”是的,魏晋的才子与中国历史上的才子有着迥然的不同,他们率性自然,任性而为,活的真实,活的绚烂! 这个时代太特立独行,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他们都用他们特立的姿态来面对世人,让中国的历史因为他的存在而绚丽多姿! 一个真正乱世里文人的风情,用一曲悲殇理清他们应有的率性癫狂,在拈花微蹙间沉香的浓韵遁入愁肠,演绎了千年前那场狂傲的潇洒,它就是魏晋——一个中国历史上让文人真正活出了样子的年代!一个离经叛道的年代!它太独特,独特到悲伤独酌也能与洒脱随心诗意的结合;它太放肆,放肆到生命抵不上真正的信仰;它也太真实,真实到可以听到人性的呐喊。。。 在那个旖旎迷乱的年代,我疯狂的爱上了它的独特,也爱上了那个时代与众不同的文人,它像罂粟花一样让我一旦接触它,就与它结下了一种难解的情结,融在了我骨子里,时而淡如水,时而掠起阵阵的心悸! 一篇《滕王阁序》让我知道了一个驾马效穷途而哭的人,他便是阮籍。他是魏晋时代当之无愧的狂士,有人曾经评论说他“痴到无望才是狂”在那样一个离乱纷纷的年代里,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除了寄予于杯酒消愁的情殇里,便是退

《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型及分值分布

《近代史纲要》2010年下学期题型及分值分布 一、观点辨析题(4小题,每题6分,合计24分) 1、 答:错(对)(2分);分析(4分) 举例:袁世凯的去世是造成北洋军阀迅速分裂的根本原因。 答:错(2分)。袁世凯去世,北洋军阀失去总头目,固然是造成北洋军阀迅速分裂的重要原因,但根本上在于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和地方性农业经济为军阀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4分) 二、简答题(5小题,每题10分,合计50分) 1、 答: 举例: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什么? 答: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答了四点中的1点给4分,2点给6分,3点给8分,答全给10分) 三、论述题(1题,计14分) 1、 答: 举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答: 第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5分)。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第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5分)。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第三,创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4)。 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这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四、材料分析题(1题,计12分) 1、阅读以下材料: 请回答: (1) 答: (1) 举例:阅读以下材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文人风骨”

文人风骨 历史的风尘可以随着时间的扬沙将人们的记忆掩埋,埋不了的却是阴暗中不断闪烁的英雄光辉。 走过莺歌燕舞,林立高楼;渡过车水马龙,其乐融融。世纪回眸,刀光剑影中,炮火硝烟里。虎兽环伺,列强林立。将士拼杀,身已委顿;智士运筹,心近怠倦;文人呐喊,声却暗哑。 洞开的国门,每日枕着烟枪的国人,怎不令人痛心疾首?救国之道何在?甲午之败,无异将洋务派之“中体西用”摧毁的干干净净。却有着严复这样的文人,思内索外,做那西学“第一人”埋首西林,立志为国人打开一扇通往西方世界的窗,破除障碍,翻译出《天演论》、《原富》。揭开了世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也让人们意识到西方经济强大的根源--市场。顶着腐朽体制的压力,锋锐的思想指出了八股之毒,孔学之害。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官本位旧体制无异钳制着人们智体的发展,衰朽之躯,扛着压力亦要保下北大,这座希望学府。让国人“放眼看世界”,启蒙了几代中国人,跳出框架体制,不朽矣。 衰老的帝国咽了气,一战的硝烟揭露的资本主义贪婪丑恶的本质,也让曾渴望在资本主义中寻良药的李大钊颇为失望。十月革命,冲击了世界,也震撼着他,仿佛找到一个信仰的归宿,相信着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当封建军阀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洪水猛兽加以禁绝,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攻击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时候,李大钊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真理,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也是“拯救中国的导星”。积极发表文章,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渴望以此让更多进步人士清醒。他也相信着,革命运动绝不应当只是少数文人的笔墨运动,而应当是街市上、乡村里的群众运动。积极实践,真正深入去了解中国的劳动人民,为他们发声。一生抗争,戳着丑恶军阀的脊梁骨,慷慨赴义。 发声者在继续,斗争者在前行。然,千年之愚人,何异于千载之愚国?关在暗无天日的铁屋子里千年的人啊!有睁眼者,却泪涸;有发声者,却无言。醒来的人怎忍叫醒那酣睡之人?能醒乎?愿醒否?豫山叩首暗门,病夫之谓,不堪入耳,学医、诊治,哪怕有健全之躯,国将何去?一声《呐喊》,摇曳着国人麻木的灵魂;《狂人日记》,摧毁着旧礼教的旗帜。力竭、声嘶,重症需大药。军阀的爪牙,企图钳制着麻木的人们,妄想摧毁了伟大的灵魂。笔墨横转,对当局的字字珠玑,对麻木者的振聋发聩。无数个夜里,伏案桌前,搔首顿足,想刺破的还是这无尽的夜与暗。一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无疑是鲁迅一生的写照。被叫醒的人们茫然四顾?笔墨春秋,似昭示着文人的羸弱?呐喊、抗争、不屈,当逼至历史的墙角,民族的末路,他们也会拾起暴力的矛,捡起革命的剑,在血与火中洗平。 伤痕可以抚平,英雄不可遗忘。历史泥泞中挣扎的,斗争的,呐喊的,不屈的。唯愿者,强己也;唯系者,国之天下也。 2017.5

《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已是尽人皆知的常识。 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谓“梅妻鹤子”,都是典型的例证。 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来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 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往往与人的主体性有关,就个体而言,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就群体而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 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如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再如歌曲《红梅赞》,现代京剧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名曲。传统文化的表达意象,需要给予新的阐释,才能对今天的社会人群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也才能使这种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选自2018年10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松、竹、梅被中国人喜爱,与其独特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密切相关。 B. 松、竹、梅作为人格精神的象征物,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C. 松、竹、梅被人格化的传统,显然受到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 D. 松、竹、梅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源远流长、亘古不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的关系,从古及今,论述了松竹梅古今不同的文化风骨内涵。 B. 文章在论及松竹梅人格化的原因及其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时,采用了演绎论证的逻辑论证方法。 C. 文章引用苏诗和林逋的典故,旨在论证古人既欣赏松竹梅的外在形象,更欣赏其内在的品格。 D. 文章用陈毅的诗、陶铸的散文、歌曲《红梅赞》等例子,证明了松竹梅被赋予了现

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观题题库

一.辨析题 1.在近代的中国,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得民族独立和团结,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正确18 2.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本——帝国主义过于强大。错误37 3.帝国主义侵略有功论。(感谢鸦片战争或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 ●资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导致整个社会的日益贫困,广大农民处于破产的边缘,激化了社会阶级的矛 盾。 4.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资本主义终于打入了封建主义禁锢着的神圣王国,是好事,如果来的早一点,我们中国就远不是如此的面貌了。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困和落后,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 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土地,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性,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所以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工具,把西方资本帝 国主义的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5.近代中国要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首选是进行社会改良,而不是革命。错误19 6.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正确108 7.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活动。错误 ●新文化运动是一批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倡导和发动的思想启蒙运动,是1911年辛亥革命在 文化思想领域的延续。 ●它的目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取代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为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开辟道路,它所使用的思 想武器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和民主主义。 ●新文化运动任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8.在抗战时期,国民党实行片面战争,正面战场未能起到抗击日军的作用。错误 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爱国将士在华北、华东战场上都表现出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速战速决”战略企图、并一定程度地消耗了日军的兵力和战争资源,以巨大的牺牲将抗日战争拉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但由于国民党最高当局的错误指导,实行了片面抗战的路线,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致使正面战场的战役几乎都以退却和失败而结束,在短时间内丧失了大片国土。 进入相持阶段后,虽然国民党的抗战政策有所动摇,但仍在坚持抗战。国民党的抗战损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不仅从中国战场上来看,起到了打击敌人的作用,而且,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角度看,也有力的牵制了日军 9.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正确 第一,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第二,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 第三,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 第四,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全化建设和干部教育。 第五,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溶入中国国情,创立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的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9.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领导国统区人民掀起人民民主运动,形成反蒋的第二战线,与民主党派并肩作战。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决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