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ESXi5.0更改物理网卡的vmnic的顺序

ESXi5.0更改物理网卡的vmnic的顺序

ESXi5.0更改物理网卡的vmnic的顺序
ESXi5.0更改物理网卡的vmnic的顺序

ESXi5.0更改物理网卡的vmnic的顺序

特殊情况(如:更换网卡)下相同的型号的物理主机,ESXI上网卡的VMNIC 命名可能发生不一致的情况,为了日常维护需求可以对其重新命名。

默认情况下,ESXi不再支持命令行方式。更改前必需打开ESXi shell。

打开ESXi shell

默认界面下:

按F2输入口令/密码:

选择Troubleshooting Options选项

选中"Enable ESXi Shell",初始状态是“Disabled”

按Enter键,ESXi Shell的状态更改为”Enabled”如需要远程命令行修改,需要把SSH打开:

注:SSH 默认端口22

按ESC键可以退回到上层界面中。

按alt+F1键,进入到shell界面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即可执行命令了

打开命令行方式,完成。

修改前先把ESXi进入到维护模式(确保ESXi上的VMs都处于关闭状态)

进入目录/etc/vmware,找到esx.conf配置文件

~ # cd /etc/vmware

/etc/vmware # ls

BootbankFunctions.sh hostd passthru.map support

config icu pci.classlist usb.ids

configrules ike pci.ids vm-support

driver.map.d ima_plugin.conf pciid vmkiscsid

dvsdata.db license.cfg secpolicy vmware.lic

esx.conf localsas service vmwauth

firewall lockdown settings vpxa

ft-vmk-version locker.conf snmp.xml welcome

ft-vmx-version microcode ssl

建议修改前先把esx.conf进行备份:

/etc/vmware # cp esx.conf esx.conf.20130617.bak

esx.conf,找/device/字符串,有如下类似内容:

vi esx.conf

……

/device/000:000:20.0/owner = "vmkernel"

/device/000:000:25.0/vmkname = "vmnic0"

/device/000:000:26.0/owner = "vmkernel"

/device/000:000:29.0/owner = "vmkernel"

/device/000:000:31.2/vmkname = "vmhba0"

/device/000:001:00.0/vmkname = "vmhba1"

/device/000:001:00.1/vmkname = "vmhba2"

/device/000:002:10.0/vmkname = "vmnic6"

/device/000:002:10.1/vmkname = "vmnic5"

/device/000:002:12.0/vmkname = "vmnic1"

/device/000:002:12.1/vmkname = "vmnic2"

……

/device/后000:XXX:XX.X 为设备的PCI Device号

(XX为十进制如:25=19、10=0A)

命令:esxcli network nic list查看其对应关系

/etc/vmware # esxcli network nic list Name PCI Device Driver Link Speed Duplex MAC Address

MTU Description ------ ------------- ------ ---- ----- ------ -----------------

---- --------------------------------------------------------------

vmnic0 0000:000:19.0 e1000e Up 1000 Full 40:2c:f4:ea:f7:21

1500 Intel Corporation 82579LM Gigabit Network Connection

vmnic1 0000:002:0c.0 e1000 Up 1000 Full 00:0e:0c:70:4c:72

1500 Intel Corporation 82546EB Gigabit Ethernet Controller (Copper)

vmnic2 0000:002:0c.1 e1000 Up 1000 Full 00:0e:0c:70:4c:73

1500 Intel Corporation 82546EB Gigabit Ethernet Controller (Copper)

vmnic5 0000:002:0a.0 e1000 Up 1000 Full 00:0e:0c:85:c0:54

1500 Intel Corporation 82546EB Gigabit Ethernet Controller (Copper)

vmnic6 0000:002:0a.1 e1000 Up 1000 Full 00:0e:0c:85:c0:55 1500 Intel Corporation 82546EB Gigabit Ethernet Controller (Copper)

更改成物理网卡的的vmnic号

比如:vmnic6/5改成vmnic2/1、vmnic1/2改成vmnic4/3

Vi esx.conf

/device/000:000:20.0/owner = "vmkernel"

/device/000:000:25.0/vmkname = "vmnic0"

/device/000:000:26.0/owner = "vmkernel"

/device/000:000:29.0/owner = "vmkernel"

/device/000:000:31.2/vmkname = "vmhba0"

/device/000:001:00.0/vmkname = "vmhba1"

/device/000:001:00.1/vmkname = "vmhba2"

/device/000:002:10.0/vmkname = "vmnic2"

/device/000:002:10.1/vmkname = "vmnic1"

/device/000:002:12.0/vmkname = "vmnic4"

/device/000:002:12.1/vmkname = "vmnic3"

修改后按ESC键 ,输入:wq!保存后退出。

重启ESXi主机。

检查修改效果

~ # esxcli network nic list

Name PCI Device Driver Link Speed Duplex MAC Address MTU Description

------ ------------- ------ ---- ----- ------ ----------------- ---- --------------------------------------------------------------

vmnic0 0000:000:19.0 e1000e Up 1000 Full 40:2c:f4:ea:f7:21 1500 Intel Corporation 82579LM Gigabit Network Connection

vmnic1 0000:002:0a.1 e1000 Up 1000 Full 00:0e:0c:85:c0:55 1500 Intel Corporation 82546EB Gigabit Ethernet Controller (Copper)

vmnic2 0000:002:0a.0 e1000 Up 1000 Full 00:0e:0c:85:c0:54 1500 Intel Corporation 82546EB Gigabit Ethernet Controller (Copper)

vmnic3 0000:002:0c.1 e1000 Up 1000 Full 00:0e:0c:70:4c:73 1500 Intel Corporation 82546EB Gigabit Ethernet Controller (Copper)

vmnic4 0000:002:0c.0 e1000 Up 1000 Full 00:0e:0c:70:4c:72 1500 Intel Corporation 82546EB Gigabit Ethernet Controller (Copper)

修改前:

修改后:

获取以太网卡的MAC地址(附源代码)

2、C#编程要点 Microsoft提供的WMI(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中提供了一个Win32_NetworkAdapterConfiguration的类,定义了获取MAC地址的方法,因此只要构造一个定义为Win32_NetworkAdapter Configuration的WMI类,从中取出MAC地址的值即可。在C#中管理WMI主要使用ManagementClass类。编写程序过程要注意以下两个要点。 1)、命名空间的添加 由于System.Management的动态链接库不是C#中默认加载的,所以要添加System.Management的命名空间前要添加System.Management.dll链接库。依次选择:“项目”→“添加引用”→“.NET”菜单栏,加入System.Management。确认添加了动态链接库后添加命名空间: usingSystem.Management; 2)、MAC地址的获取 根据前面的介绍,要构造一个ManagementClass类管理定义为Win32_NetworkAdapter Configuration的WMI类,然后将ManagementClass类中的所有变量的值返回给属于ManagementObjectCollection类的变量,ManagementObjectCollection类用于表示WMI实例的不同集合,将不同集合中的各个MAC地址读出,就可获得多网卡的MAC地址。 构造ManagementClass,函数原型如下: public ManagementClass(string path); 参数:path表示WMI的路径。 要返回ManagementClass所有实例的集合,使用GetInstances(),函数原型如下: public ManagementObjectCollectionGetInstances(); 例如:获得本机上多网卡的MAC地址: ManagementClass mc; //定义一个ManagementClass类 //将ManagementClass类变量定义为Win32_NetworkAdapter Configuration,以便获得//网络信息 mc=new ManagementClass(” Win32_NetworkAdapterConfiguration”); //使用ManagementObjectCollection记录mc中的所有信息,包括多个网卡信息 ManagementObjectCollectionmoc=mc. GetInstances(); //取得ManagementObjectCollection中的不同网卡配置信息,判断如果该网卡可用就//去读取MAC地址 foreach(ManagementObjectmo in moc) { if(mo[“IPEnabled”].ToString()= =”True”) Console.WriteLine(”MAC address”+mo[“MacAddress”].ToString()); }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Threading.Tasks; using System.Management; namespace ConsoleApplication3

云的微物理特性

第四章云的微物理特征 1 大气气溶胶简介 1.1 气溶胶和气溶胶质粒的概念 气溶胶:指在气体中悬浮有液体或固体微粒时的气体和悬浮物的总体系。而其中的悬浮物就称为气溶胶质粒。 有些书中将气溶胶质粒也简称为气溶胶,那是不妥当的。对我们所研究的对象而言,研究的是大气气溶胶。大气中的冰核、凝结核,尘埃等均属大气气溶胶微粒,云雾滴、小雨滴等也属大气气溶胶质粒。 气溶胶质粒中,分子及原子的尺度约为10-4μm,最大的冰雹在10厘米以上。一般直径大于100μm的质粒,就不易在空中停留。因此,气溶胶质粒,主要是指正10-3μm到100μm 之间的微粒。 1.2 气溶胶研究在大气科学中的重要性 气溶胶在大气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改变云的微物理过程和性质; 2)对太阳辐射和红外辐射产生吸收和散射作用,还包括其自身的放射; 3)作为媒介和(或)终极产物,气溶胶在大气化学和大气污染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1.3 气溶胶粒子的分类 在云物理学中,将大气气溶胶粒子按大小可分为: 爱根核:半径在0.01到0.1微米之间的尘粒,起凝结核的作用是明显的。习惯把这一半径范围的尘粒,称为爱根核。其中具有吸湿性的尘粒只要过饱和度达0.5%到2.0%,就可使水汽凝为液水; 大核:比爱根核稍大,半径在0.1到3微米之间的,称为大核,一般只要过饱和度不到0.5%,就可使水汽凝结。如果这些核是吸湿性的,那末即使大气尚未达水汽饱和,液水也能凝结于其上。 巨核:半径大于3微米的核,在大气中也存在。它们在吸收大气中的水汽,使之转化为液水方面,有很大作用。例如10-8克干物质的氯化钠,其大小约相当于半径10微米的球,在相对湿度为99%时,即可增大为50微米(半径)的水滴,下降速度可达30厘米/秒。如果下降,就易兼并云滴而很快增大。 在可核化前题下,核越大,所要求的环境过饱和度越小。 1.4 来源 据估计,全球气溶胶质粒主要是自然界产生的,人工来源仅为自然来源的五分之一。自然源按产生量大小主要包括:海盐、气粒转换、风砂扬尘、林火烟粒、火山喷发(变化很大)、陨星余烬、植物花粉等;人为源主要有:气粒转换、工业过程、燃料燃烧、固废处理、交通运输、核弹爆炸、人工播云等。可见,大多数气溶胶质粒是由海水飞沫中的盐和气粒转换所造成的。 所谓气粒转换,是指大气中通过气体之间或气体与液滴、或固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形

高中物理历史常识

高中物理历史常识 1、胡克 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 2、伽利略 意大利的闻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 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 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5、卡文迪许 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 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 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 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 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10、密立根 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 11、欧姆 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 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 法国科学家;提出了闻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孙 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15、劳伦斯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16、法拉第 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

教育云平台建设方案

教育云平台建设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北京达沃时代科技有限公司2016 年04 月29 日

目录 第1章项目概况 (1) 1.1项目背景 (1) 1.2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特征 (1) 1.3面临的问题 (2) 1.4建设目标 (3) 1.5所解决的问题 (3) 第2章设计方案 (5) 2.1设计原则 (5) 2.2总体架构 (5) 2.2.1 逻辑架构 (5) 2.2.2 技术架构 (7) 2.2.3 部署架构 (9) 2.2.4 方案优势 (9) 2.3总体性能要求 (11) 2.3.1 存储容量要求 (11) 2.3.2 计算资源要求 (11) 第3章基础设施层 (12) 3.1总体方案拓扑 (12) 3.1.1 逻辑架构 (12) 3.1.2 组成 (12) 3.2虚拟化云平台建设 (13) 3.2.1 系统特性 (14) 3.2.2 虚拟化系统硬件构建选型 (18) 3.3集群存储系统建设 (19) 3.3.1 系统组成 (20) 3.3.2 系统特性 (21) 3.4云平台网络系统建设 (27) 第4章设备配置 (29)

第1章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成为国内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文中明确提出了“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采用云计算技术,形成资源配置与服务的集约化发展途径,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的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 2012年9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时任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我国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1.2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特征 当前,从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来看,有以下一些基本趋势。 (1)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正从普及期走向整合期,如何将日益广泛存在的硬件设施、海量的数字化资源、各种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整合和应用到广大一线教师的例常化教学行为中,推进信息化教学方式,并深刻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方式,使得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向常规化方向发展。 (2)自2005年以来,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有效性已清晰地演化成两个发展重点:一是高可用性的区域级信息化支撑基础平台/设施/环境;二是广大教师及学生群体的个体化的信息化素养的提升,伴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深,上述环节的作用正日益凸现。 (3)从信息技术和教育系统耦合的整体要素来看,支持教师的有效教学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正成为深化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重要突破点,而打造在线

大学物理物理知识点总结!!!!!!word版本

B r ? A r B r y r ?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内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大小 2r r x y ==+运动方程 ()r r t =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2r x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r ?、r ?、s ?的含义(?≠?≠?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ds dr dt dt =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 a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二.抛体运动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 学习物理重要,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更重要。学好物理的“法宝”包括预习、听课、整理、应用(作业)、复习总结等。大量事实表明:做好课前预习是学好物理的前提;主动高效地听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及时整理好学习笔记、做好练习是巩固、深化、活化物理概念的理解,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善于复习、归纳和总结,能使所学知识触类旁通;适当阅读科普读物和参加科技活动,是学好物理的有益补充;树立远大的目标,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是学好物理的动力和保证。注意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同学们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课前认真预习预习是在课前,独立地阅读教材,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预习未讲授的新课,首先把新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对已学过的知识,如果忘了,课前预习时可及时补上,这样,上课时就不会感到困难重重了。然后再纵观新课的内容,找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掌握知识的脉络,绘出知识结构简图。同时还要阅读有关典型的例题并尝试解答,把解答书后习题作为阅读效果的检查,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适当阅读相关内容的课外书籍。 二、主动提高效率的听课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

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听完课,不仅能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而且能更好地掌握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定期整理学习笔记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对照预习笔记、听课笔记、作业、达标检测、教科书和参考书等材料加以补充、归纳,使所学的知识达到系统、完整和高度概括的水平。学习笔记要简明、易看、一目了然,符合自己的特点。做到定期按知识本身的体系加以归类,整理出总结性的学习笔记,以求知识系统化。把这些思考的成果及时保存下来,以后再复习时,就能迅速地回到自己曾经达到的高度。在学习时如果轻信自己的记忆力,不做笔记,则往往会在该使用时却想不起来了,很可惜的! 四、及时做作业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在平时的预习中,用书上的习题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课后作业时多进行一题多解及分析最优解法练习。在章节复习中精选课外习题自我测验,及时反馈信息。因此,认真做好作业,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而去有意识地加强它,逐步培养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要做好作业,首先要仔细审题,弄清题中叙

一次暴雨天气中云微物理属性的垂直分布特征

Advances in Geosciences 地球科学前沿, 2016, 6(6), 476-481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6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2a19249602.html,/journal/ag https://www.doczj.com/doc/2a19249602.html,/10.12677/ag.2016.66050 文章引用: 荆海亮, 戎博, 周建勋, 马禹. 一次暴雨天气中云微物理属性的垂直分布特征[J]. 地球科学前沿, 2016, Vert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Microphysical Properties in Clouds during Rainstorm Weather Hailang Jing 1, Bo Rong 2, Jianxun Zhou 2, Yu Ma 3* 1 Xinjiang Weather Modification Office, Urumqi Xinjiang 2Jinghe Weather Bureau, Jinghe Xinjiang 3Climatic Center of Xingjiang, Urumqi Xinjiang Received: Dec. 1st , 2016; accepted: Dec. 24th , 2016; published: Dec. 27th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2a19249602.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It is significant for understanding of precipitation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artificially enhancing precipitation by analyzing the cloud microphysical properties in vertical structure. Taking the rainstorm from July 9th to 10th in 2007 over Tianshan Mountain as an example, by use of the data of ice particle equivalent radius (IER), water particle equivalent ra-dius (LER), ice water content (IWC), and liquid water content (LWC) obtained from CloudSat satel-lite, 2B-CLDCLASS dataset and 2B-CWC-RVOD datase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loud microphysical properties, it shows that the average values of IER, LER, IWC, LWC are respectively 29.5 μm, 13.9 μm, 74.3 mg/m 3, 138.8 mg/m 3.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the low value section of these four microphysical parameters is higher while that of the moderate and high are lower. These four mi-crophysical parameters show single-peak distribution in vertical height and its occurrence fre-quency is much higher in 8~10 km above the cloud that accounts for 1/3 of all. Keywords Cloud, Microphysical Property, Vertical Distribution, Tianshan Mountain 一次暴雨天气中云微物理属性的垂直分布特征 荆海亮1,戎 博2,周建勋2,马 禹3* Open Access *通讯作者。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都有哪些内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一、物体的内能 1.分子的动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动能. 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小.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叫分子势能. 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 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在平衡位置时(r=r0),分子势能最小. 分子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系. 3.物体的内能

(1)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由于分子热运动的无规则性,所以各个分子热运动动能不同,但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只与温度相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相同,则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相同,对确定的物体来说,总的分子动能随温度单调增加。 (3)分子势能与体积的关系 分子势能与分子力相关: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而分子力与分子间距有关,分子间距的变化则又影响着大量分子所组成的宏观物体的体积。这就在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因此分子势能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系, 由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跟温度有关系,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系,所以物体的内能跟物的温度和体积都有关系: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因而物体内能增加; 体积变化时,分子势能发生变化,因而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 此外, 物体的内能还跟物体的质量和物态有关。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如何修改电脑物理地址

如何修改电脑物理地址 第一种方法:可以在桌面上的“网上邻居”图标上单击右键,选择“属性”,在弹出的“网络连接”的对话框中,在“本地连接”图标上单击右键,选择“属性”,会弹出一个“本地连接属性”的对话框,单击“配置”按钮,选择“高级”,选中左栏“属性”中“Network Address”(其实,并非所有的网卡,对物理地址的描述都用“Network Address”,如Intel的网卡便用“Locally Administered Address”来描述,只要在右栏框中可以找到“值”这个选项就可以了),然后选中右栏框“值”中的上面一个单选项(非“不存在”),此时便可在右边的框中输入想改的网卡MAC地址,形式如“000B6AF6F4F9”(设置时注意,在单位找一个能上去外网的电脑,用ipconfig/all命令找出那个电脑的物理地址即Physical Address,然后把本机物理地址设成查询出的地址,OK)。点击“确定”按钮,修改就完成了。注意,重启电脑,设置生效。 不过,有一些网卡没有这个选项,不要着急,可以先更新网卡的驱动程序试试,一般情况下,更新驱动之后都会出现这个选项。但是依然有特殊情况,无论怎么修改都没有这个选项,那怎么办呢?接着往下看,下面的方法可以说是万能的! 第二种方式注册表修改方法第1步,单击“开始”,选中“运行”,键入“regedit”调出注册表。第2步,在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Class{4D36E972-E325-11CE-BFC1-08002BE10318}000、0001、0002 等主键下,查找 DriverDesc ,内容为要修改的网卡的描述,如Intel的网卡会被描述成“Intel(R) PRO/100+ Management Adapter”,3Com的网卡会被描述成“3Com EtherLink XL 10/100 PCI For Com plete PC Management NIC (3C905C-TX)”等。注:上面提到的关于网卡描述的选项出现的位置,和网卡本身以及操作系统有关。不同的网卡可能出现在不同的主键下,而同一网卡用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如OEM版,VOL或者VLK等)也会出现在不同的位置。而这一步的任务就是找到含有网卡描述的主键。第3步,选中在第二步找到的主键,在右栏框中添加一个字符串,命名为“Network Address”,其值设为要改的MAC 地址,形式如“000B6AF6F4F9”。注:到这一步,修改网卡物理地址的任务可以说是完成了,有的网卡需要重启以下才能正常的工作,而有的只需一点点的时间“反应”一下而已。下面的几步是为了以后再修改物理地址方便用的,如果读者不再需要再次修改,到这里可以止步了。第4步,在“第一步选中的主键”Ndiparams 下添加一项名为“NetworkAddress”的主键,此时一般都会随着在右栏框中产生一个“(默认)”的字符串,将其值设置为最终想要修改的MAC地址,形式如“000B6AF6F4F9”。如果没有此字符串,读者也可自行添加此字符串。注:此步骤就是为网卡设置一个初始MAC地址。第5步,在“NetworkAddress”的主键下继续添加名为“ParamDesc”的字符串,其作用为指定“NetworkAddress”主键的描述,其值可自己命名,如“Network Address”,这样在网卡的高级属性中就会出现“Network Address”选项,就是刚在注册表中加的新项“NetworkAddress”,以后只要在此修改MAC地址就可以了。第6步,在“NetworkAddress”的主键下继续添加名为“Optional”的字符串,其值设为“1”,则以后在网卡的高级属性中选择“Network Address”项时,右边会出现“不存在”选项。第7步,重新启动计算机(不是一定要重新启动,但要视不同网卡的要求而定,不过,重启没有任何差错。),按照第一种方法找到“高级”选项就可发现此时“属性”栏中已有“Network Address”的选项,现在读者可以用来直接修改MAC地址或恢复原来的地址。以上两种修改方法保证读者可以修改任何网卡的物理地址,希望笔者的这点总结和心得可以帮助到你。

高中物理常识大集合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他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程序如下: 提出假说: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对时间均匀变化的最简单的变速运动; 数学推理:由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v的匀变速运动平均速度和得出;再应用从上式中消去v,导出即。 实验验证:由于自由落体下落的时间太短,直接验证有困难,伽利略用铜球在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上百次实验表明:;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运动,位移与时间平方的比值不变,说明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相同;不断增大斜面倾角,重复上述实验,得出该比值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说明小球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变大。 合理外推:把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为90°的情况,小球的运动成为自由落体,伽利略认为这时小球仍保持匀变速运动的性质。(用外推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还需经过实验验证 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回忆理想斜面实验 2.168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它科学地阐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物理概念,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并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惯性,它是物理学中一条基本定律。②F合=ma ③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

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1846年,科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6.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我国已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7.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的周期公式。周期是2s的单摆叫秒摆。 8.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相互接近,f增大;相互远离,f减少 二、热学: 1.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2.19世纪中叶,由德国医生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尔、德国学者亥姆霍兹最后确定能量守恒定律。 3.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克劳修斯表述。次年开尔文提出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开尔文表述。

微课建设实施方案

微课建设实施方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一、概述 1.微课与慕课 微课(Microlecture)是以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单一知识点而设计开发的在线课程。微课视频的时长一般为3至10分钟。 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英文缩写音译。 微课只是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或者通过各种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使学习者掌握该知识点。慕课有体系化的知识架构,一般有完备的教学大纲,有具体的开课时间、结课时间,是一门完整的课程,各种测验、考试都会包含。 微课是慕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需要其他教学手段根据实际需求配合才能建立起一门完整的慕课课程;微课的制作离不开慕课的框架和体系设计,二者相辅相成。 2.微课的分类 按教学类型,划分为6大类型:导入型、问题型、故事型、实验型、技能型、习题型。 按课堂教学环节,划分为5类:课前预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知识拓展类。

按照实施技术微课又可分为6类:高清摄像机实景拍摄型、虚拟仿真二维/三维动画型、触摸一体机PPT演示加真人拍摄型、电脑屏幕录制型、可汗学院(手写板)型、数字故事型。 由于微课时间比较短,应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微课与教学设计 1.微课是“产品级”的教学设计应用 教学设计起初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等当做产品来进行设计,而微课是继文本、图片、动画、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之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形式。从教学功能的角度来讲,微课能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它也属于一种教学系统。为了优化教学效果,对微课程进行科学规范的教学设计显得非常必要。 2.微课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 微课内容的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微课资源开发一般要经过选题设计、教学策略设计、课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发布实施、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必须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来开发微课,才能有效提高微课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三、微课教学设计流程 微课程的建设首选需要从整体上分析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根据任务和目标搭建慕课课程的内容框架,按需求对框架的每一部分进行教学设计的填充。根据教学设计进行脚本设计,完成后根据脚本

大学物理物理知识点总结

y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内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r v v ,大小 r r ==v 运动方程 ()r r t =r r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r r r r r △,r =r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r ?r 、r ?、s ?的含义(?≠?≠?r 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u u u D D = =+=+D D r r r r r V V r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r r r (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 ds dr dt dt =r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r r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r r r r △ a r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ρ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 二.抛体运动 运动方程矢量式为 2 012 r v t gt =+ r r r

取得系统中网卡MAC地址的三种方法

取得系统中网卡MAC地址的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使用Microsoft的Netbios API。这是一套通过Winsock提供底层网络支持的命令。使用Netbios的最大缺点是您必须在系统中安装了Netbios 服务(如果您在windows网络中启用了文件共享的话,这就不是问题了)。除此此 外,这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Netbios API只包括了一个函数,就叫做Netbios。这个函数使用网络控制块(network control block)结构作为参数,这个结构告诉函数要做什么。结构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_NCB { UCHAR ncb_command; UCHAR ncb_retcode; UCHAR ncb_lsn; UCHAR ncb_num; PUCHAR ncb_buffer; WORD ncb_length; UCHAR ncb_callname[NCBNAMSZ]; UCHAR ncb_name[NCBNAMSZ]; UCHAR ncb_rto; UCHAR ncb_sto; void (CALLBACK *ncb_post) (struct _NCB *); UCHAR ncb_lana_num; UCHAR ncb_cmd_cplt; #ifdef _WIN64 UCHAR ncb_reserve[18]; #else UCHAR ncb_reserve[10]; #endif HANDLE ncb_event; } NCB, *PNCB; 重点在于ncb_command 成员。这个成员告诉Netbios该作什么。我们使用三个命令来探测MAC地址。他们在MSDN的定义如下: 命令描述: NCBENUM Windows NT/2000: 列举系统中网卡的数量。使用此命令后,ncb_buffer 成员指向由LANA_ENUM结构填充的缓冲区。 NCBENUM 不是标准的 NetBIOS 3.0 命令。 NCBRESET 重置网卡。网卡在接受新的NCB命令之前必须重置。 NCBASTAT 接受本地或远程接口卡的状态。使用此命令后,ncb_buffer成员指向由ADAPTER_STATUS结构填充的缓冲区,随后是NAME_BUFFER结构的数组。

高中物理竞赛知识系统整理

物理知识整理 知识点睛 一.惯性力 先思考一个问题:设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放在一小车光滑的水平面上,平面上除小球(小球的线度远远小于小车的横向线度)之外别无他物,即小球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然后突然使小车向右对地作加速运动,这时小球将如何运动呢? 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小球将静止在原地,符合牛顿第一定律; 车上的观察者觉得:小球以-a s 相对于小车作加速运动; 我们假设车上的人熟知牛顿定律,尤其对加速度一定是由力引起的印象至深,以致在任何场合下,他都强烈地要求保留这一认知,于是车上的人说:小球之所以对小车有 -a s 的加速度,是因为受到了一个指向左方的作用力,且力的大小为 - ma s ;但他同时又熟知,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小球在水平方向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 物理上把这个力命名为惯性力。 惯性力的理解 : (1) 惯性力不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没有反作用。 (2)惯性力的大小等于研究对象的质量m 与非惯性系的加速度a s 的乘积,而方向与 a s 相反,即 s a m f -=* (3)我们把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叫惯性系,不成立的叫非惯性系,设一个参考系相对绝对空间加速度为a s ,物体受相对此参考系 加速度为a',牛顿定律可以写成:a m f F '=+* 其中F 为物理受的“真实的力”,f*为惯性力,是个“假力”。 (4)如果研究对象是刚体,则惯性力等效作用点在质心处, 说明:关于真假力,绝对空间之类的概念很诡异,这样说牛顿力学在逻辑上都是显得很不严密。所以质疑和争论的人比较多。不过笔者建议初学的时候不必较真,要能比较深刻的认识这个问题,既需要很广的物理知识面,也需要很强的物理思维能力。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中培养出爱因斯坦2.0版本的概率很低(因为现有的迷惑都被1.0版本解决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的同学会逐渐对力的概念,空间的概念清晰起来,脑子里就不会有那么多低营养的疑问了。 极其不建议想不明白这问题的同学Baidu 这个问题,网上的讨论文章倒是极其多,不过基本都是民哲们的梦呓,很容易对不懂的人产生误导。 二.惯性力的具体表现(选讲) 1.作直线加速运动的非惯性系中的惯性力 这时惯性力仅与牵连运动有关,即仅与非惯性系相对于惯性系的加速度有关。惯性力将具有与恒定重力相类似的特性,即与惯性质量正比。记为: s a m f -=* 2.做圆周运动的非惯性系中的惯性力 这时候的惯性力可分为离心力以及科里奥利力: 1)离心力为背向圆心的一个力: r m f 2ω=*

云平台建设方案简介

云平台建设方案简介 2015年11月

目录

云平台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方案 设计原则 ?先进性 云中心的建设采用业界主流的云计算理念,广泛采用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等先进技术与应用模式,并与银行具体业务相结合,确保先进技术与模式应用的有效与适用。 ?可扩展性 云中心的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资源需要根据业务应用工作负荷的需求进行伸缩。在系统进行容量扩展时,只需增加相应数量的硬件设备,并在其上部署、配置相应的资源调度管理软件和业务应用软件,即可实现系统扩展。 ?成熟性 云中心建设,要考虑采用成熟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各种功能,保证云计算中心的良好运行,满足业务需要。 ?开放性与兼容性 云平台采用开放性架构体系,能够兼容业界通用的设备及主流的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应用程序,从而使得云平台大大降低开发、运营、维护等成本。 ?可靠性 云平台需提供可靠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系统需要在硬件、网络、软件等方面考虑适当冗余,避免单点故障,保证云平台的可靠运行。 ?安全性 云平台根据业务需求与多个网络分别连接,必须防范网络入侵攻击、病毒感染;同时,云平台资源共享给不同的系统使用,必须保证它们之间不会发生数据泄漏。因此,云平台应该在各个层面进行完善的安全防护,确保信息的安全和私密性。 ?多业务性 云平台在最初的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需要支撑多用户、多业务的特征,保证基础资源在不同的应用和用户间根据需求自动动态调度的同时,使得不同的业务能够彼此隔离,保证多种业务的同时良好运行。 ?自主可控 云平台建设在产品选型中,优先选择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产品,一方面保证整个云计算中心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本地信息化产业链的发展。 支撑平台技术架构设计 图支撑平台技术架构 支撑平台总体技术架构设计如上,整个架构从下往上包括云计算基础设施层、云计算平台资源层、云计算业务数据层、云计算管理层和云计算服务层。其中: ?云计算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云计算中心的物理机房环境; ?云计算平台资源层:在云计算中心安全的物理环境基础上,采用虚拟化、分布 式存储等云计算技术,实现服务器、网络、存储的虚拟化,构建计算资源池、 存储资源池和网络资源池,实现基础设施即服务。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清单(非常详细)

高中物理知识点清单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质点、参考系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二、位移和速度 1.位移和路程 (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x t ,是矢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3.速率和平均速率 (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三、加速度 1.定义式:a =Δv Δt ;单位是m/s 2 . 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考点一 对质点模型的理解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来判断.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 (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做质点. (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做质点. (3)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 考点二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 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 (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 (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 考点三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