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经典及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经典及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经典及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经典及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

1.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之外,移动光屏找到像.若将蜡烛向凸透镜移动s1的距离(此时物距仍然大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重新找到像,光屏移动的距离为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光屏上的像变小

B. 光屏远离透镜移动,且s2<s1

C. 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光屏上的像变大

D. 光屏靠近透镜移动,且s2=s1

【答案】B

【解析】【解答】解: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之外,移动光屏找到像,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若将蜡烛向凸透镜移动s1的距离(此时物距仍然大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重新找到像,光屏移动的距离为s2,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移动的距离大于像移动的距离,即s2<s1,故B正确.故选B.

【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②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③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正午时,太阳光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取一直径是15cm的圆形的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2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5cm,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则透镜的焦距是()

A. 6cm

B. 12cm

C. 18cm

D. 24cm

【答案】 C

【解析】【解答】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

是没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光斑的直径是透镜直径的,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形成的光斑是

焦距,即焦距是 12cm=18cm.

故答案为:C.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

3.自拍杆是最近风靡的自拍神器,它能够在20cm到120 cm长度间任意伸缩,使用者只需将手机固定在伸缩杆上,通过遥控器就能实现多角度自拍。下列关于用自拍杆拍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

B. 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

C. 自拍杆增大了物距,同时增大了取景范围

D. 使用自拍杆的好处是减小了物距,增大了像的大小

【答案】 C

【解析】【解答】用照相机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在镜头的两倍焦距之外,AB不符合题意;自拍杆增大了物距,同时增大了取景范围说法正确,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

①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

②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也变大.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投影仪的镜头是凹透镜

B. 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C. 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答案】 C

【解析】【解答】A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像成在另一侧的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作的,A不符合题意;

B. 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B不符合题意;

C.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短,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故用凸透镜来矫正,C符合题意;

D.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导致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用凹透镜来矫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投影仪、照相机的晶体是凸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5.飞机在海上进行搜救时,工作人员常常需要从飞机上拍摄海面的照片,若使用的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0 mm,则底片与镜头的距离应该()

A. 大于200 mm

B. 恰为100 mm

C. 小于100 mm

D. 略大于100 mm

【答案】 D

【解析】【解答】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的焦距是100mm,胶片和镜头之间是像距,2f>v>f,所以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大于100mm小于200mm。由题意可知从飞机上拍摄海面的照片此时物距很大,所以像距会很小,即像很靠近焦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

6.小册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记录了几组物距u和像距v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随着物距增大像距在减小,物距u和像距v成反比关系

B. 当物距u=9cm时,光屏移动到适当位置能呈现清晰的像

C. 当物距u=16cm时,其光路图是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图

D. 当物距u=50cm时,光屏在适当位置能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 C

【解析】【解答】由表格中的数据知道,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但不是成反比关系,A不符合题意;因为1/f=1/u+1/v,所以由表格中选取一组数据代入知道,1/f=1/12cm+1/60cm,即解得透镜的焦距是:f=10cm;所以,当物距u=9cm时,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B不符合题意;当物距u=16cm 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幻灯机,C符合题意;当物距u=50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在凸透镜的不同位置时,能成不同的像,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凸透镜的焦距,并判断成像特点.

7.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 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B. 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C. 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 将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

【答案】 B

【解析】【解答】光屏上能呈现像,那一定是实像,又是放大的,那一定是投影仪原理,物距在一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墙面是粗糙的,光照到墙面发生的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所以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墙上的像,故C不符合题意;红色的物体只能反射红光,其它的光被吸收,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投影仪原理:当f

(2)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物体正是由于漫反射;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滑镜面的反射叫做漫反射,若眼不在反射光束的方向上,镜面看上去是亮的

B. 把来自光源的光向四面八方的反射是镜面反射

C. 当光从空气射入透镜时,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D. 用激光器射出一束光线,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光滑镜面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若眼不在反射光束的方向上,镜面看上去是黑的,A不符合题意;

B、来自光源的光向四面八方的反射是漫反射,B不符合题意;

C、当光从空气射凹透镜时,出射光线会远离主光轴,说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C符合题意;

D、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但当光线垂直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此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相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9.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如图所示导入二维码可快速登录网页,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A. 二维码是光源

B.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C. 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D. 摄像头能识别二维码本身发出的亮暗不同的光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A不符合题意;

BC、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物体到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吸收所有光线,故黑色条纹不反射色光,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不反射任何色光的物体看起来是黑色的.

10.许多高速公路上,在交通标志线上每隔2m安装一个凸起的纯玻璃元件,这种元件叫“夜精灵”。晚上只要汽车的灯光一照,司机就能看到附近地上的“夜精灵”亮起来(如图所示)。下列几种元件的工作原理与“夜精灵”完全不同的是()

A. 公路上反光标志牌

B. 路口的红绿交通标志灯

C. 自行车的尾灯

D. 环卫工人穿的反光马甲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由于“夜精灵”的形状如同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当汽车灯光射来时,光线经过玻璃微珠折射后,在玻璃微珠背面发生反射,然后沿原路返回,这样司机就可以看清黑夜中的标志牌。高速公路反光标志牌、自行车的尾灯、环卫工人身上穿的反光马甲都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只有十字路口的红绿交通标志灯没有用到光的反射。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图像,“夜精灵”的形状如同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同时又能将汇聚后光线全反射,反光效率很高.

11.晨光初中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法制教育时放映幻灯片,发现屏幕上的像小了点,应怎样调节()

A. 放映机离屏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B. 放映机离屏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C. 放映机离屏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D. 放映机离屏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答案】 B

【解析】【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像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并把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解答:物近像远像变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