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教学学生推理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学生推理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学生推理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学生推理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学生推理能力培养

摘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形式化日趋严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育改革指出高中数学教学要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促进高中数学教育现代化发展。本文将针对教育改革提出的问题对高中数学现代化教学进行仔细探究,挖掘有效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策略和手段。

关键词:高中数学;推理能力;培养策略

众所周知,高中数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就是难度高、复杂性强、教材内容涉及范围广,学好数学需要学生拥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较强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能力。因此,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握学生不断进取的心理为学生提供更多具有探究性的数学题,不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1]。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整理和组织,通过知识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组织能力,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现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化,促进学生积极探索数学问题

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的思维处于极度活跃的状态,在数学教学中适当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够实现学生技能水平的迅速提升。而想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思维活动的场所和时机,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2]。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三角函数的性质、图像等知识点进行自主理解和分析,然后引导学生独立挖掘其中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三角函数知识的理解。在这一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课堂的被动学习自然而然转化成了主动学习,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成也会有更清晰的认识。除了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空间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作业对学生的推理能力进行培养。例如,教师可以针对课堂学习的知识设计相类似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对类似的问题进行快速解决,举一反三地学习数学。

2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从量的积累促成质变,从而提高学生的

显而易见,高中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并不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显著性提高,其需要经过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在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和缺失的情况下直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知识汲取不透彻,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公理、定义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数学的核心内容,只有拥有了牢固的基础知识,才能有正确的思维基础,才能培养正确的推理能力。例如,数列问题一直是江苏高考中的难题,需要拥有优秀的推理和发散思维能力才能解答。但是,如果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以及基本的知识点都没有掌握,是根本解决不了复杂数列问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之前。首先,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发展情况和学习能力设计一个完整、系统且具有阶段性的推理能力培养计划,然后教师要根据其阶段性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稳固自己的数学基础、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推理能力。其次,在学生推理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推理练习锻炼和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进一步设计新的培养策略。

3激发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探究欲望,增强问题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实现学生推理能力的快速提升

对于大多数高中生而言,数学教材中的抽象知识是他们学习过程中最头疼的内容,他们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带有很强的恐惧感和抗拒情绪,这就导致学生不愿意去探究更难的数学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减弱学生的学习恐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作为重要教学任务。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平面向量》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真实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平面向量的相加性和方向性,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在学习椭圆的定义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两个图钉,一根绳子,一支铅笔。一个学生将图钉和绳子固定,同桌用笔尖将绳子拉紧在白纸上滑动,从而得到椭圆。这样,同学们亲自体会了椭圆的形成过程,那么椭圆的基本定义必然会深深的刻画在他们的脑海里,为以后椭圆方面的逻辑推理夯实了基础。

4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并进行合理的推

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数学的最重要意义就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不仅能够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推理欲望,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推理分析。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要帮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相关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生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更符合实际的推理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事物的相关性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体系进行自我构造,帮助学生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推理和整合能力。

5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高中生数学推理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落实这一教学目标,不断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探究、推理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和实践的机会[3]。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有恰当的机会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促进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意识的推理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要利用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推理思维,让学生的推理行为更符合实际。

参考文献:

[1]李艳萍.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发现(教育版),2017(3).

[2]崔琳娜.高中数学学习策略漫谈[J].神州,2017(18).

[3]郭文雪.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新课程中的实施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6(11).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一点有关推理的知识,是《课标》指定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学习和生活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的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合情推理,即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而归纳推理又多表现为不完全归纳推理”。数学推理,是从数和形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归纳类比、判断、证明的过程,它是数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抽象性的有效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能重视强化学生的推理意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已有知识、经验、技能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说理,养成学生推理有据的好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组织数学语言的过程,也是教给学生如何判断的推理过程,而与语言最密不可分的是演绎推理,小学生解题时大多是不自觉地运用了演绎推理,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追问为什么,要求学生会想、会说推理依据,养成推理有据的习惯,例如:14和15是不是互质数时一定要学生这样回答: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因为14和15 只有公因数1,所以14和15是互质数。这样运用演绎推理方法,经常进行说理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推理方法 小学生学习模仿性大,如何推理、需要提出范例,然后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会推理。小学数学中不少数学结论的得出是运用了归纳推理,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结合数学内容为学生示范如何进行正确的推理。例如,在教乘法交换律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计算多组算式:5×3=15、3×5=15所以5×3=3×5还有:15×4=4×15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左、右两边因数相同,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归纳出乘法交换律。 三、要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贯穿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 能力的发展决不等同于知识技能的获得。知识可以用“懂”来描述,技能可以用“会”来描述,都可以立竿见影。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不是学生“懂”了,也不是学生“会”了,而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等。这种“悟”只有在数学活动中才能得以进行,因此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并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这一过程中。例如;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时,学生在认识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这些分数后,提出问题: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哪个分数大?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的猜想,接着验证:取两张相同的纸片,一个折出二分之一,另一个折出三分之一,再比较大小,一目了然,二分之一大于三分之一。接着再推理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哪个分数大?从而得出结论:分子为一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这样再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要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植根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中 要想促进学生推理能力更好地发展,除了书本知识外,还有很多活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例如:①大树与影子有什么关系,成什么比例,计算糖水里含糖量可能用什么比例解答,在解答之前,要用变化规律进行猜想,得到合情推理,再进行验证。②用举反例的方式证明结论不成立,如给小明家打电话,若多次接通但无人接听,则由此得出“小明不在家”的判断。③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或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分圆比赛,就能得出“圆的周长与∏有关系”这一结论。

高中数学-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测试题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测试题 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40分) 1. 按照下列三种化合物的结构式及分子式的规律,写出后一种化合物的分子式... 是 (A )94H C (B )114H C (C )104H C (D )124H C 2. 四个小动物换座位,开始是猴、兔、猫、鼠分别坐在1、2、3、4号位置上(如图),第一次前后排动物互换位置,第二次左右列互换座位,……,这样交替进行下去,那么第2010次互换座位后,小兔的位置对应的是( ) 开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编号1 B.编号2 C.编号3 D.编号4 4. 记集合3124234{0,1,2,3,4,5,6,7,8,9},{,1,2,3,4}10101010 i a a a a T M a T i ==+++∈=,将 M 中的元素按从大到小排列,则第2011个数是( ) 2345573. 10101010A +++ 2345572.10101010B +++ 2347989.10101010C +++ 2347991.10101010 D +++ 5. 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如图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则第2011个图案中 , 白 色 地 面 砖 的 块 数 是 ( ) A .8046 B .8042 C .4024 D .6033

6. 如图.五角星魅力无穷,移动点由A 处按图中数字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运动,当第一次结束回到A 处时,数字为6,按此规律无限运动,则数字2010应在 A. B 处 B. C 处 C. D 处 D. E 处 7. 下面几种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的是 ( ) A.某校高三有8个班,1班有51人,2班有53人,3班有52人,由此推测各班人数 都超过50人; B.由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 C.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菱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 分; D.在数列}{n a 中,)1 (21,11 11--+= =n n n a a a a ,由此归纳出}{n a 的通项公式. 8. 已知0x >,由不等式322211444 22,33,,222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L 可以推出结论:*1(),n a x n n N a x +≥+∈则=( ) A .2n B .3n C .n 2 D .n n 9. 为提高信息在传输中的抗干扰能力,通常在原信息中按一定规则加入相关数据组成传输信息,设定原信息为}{),2,1,0(1,0,210=∈i a a a a i 传输信息为,12100h a a a h 其中 201100,a h h a a h ⊕=⊕=,⊕运算规则为.011,101,110,000=⊕=⊕=⊕=⊕例如原信 息为111,则传输信息为01111,传输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可能导致接受信息出错,则下列接受信息一定有误的是 .A 11010 .B 01100 .C 10111 .D 00011 10. 下列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的是( ) A.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由此若,A B 行是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则180A B ???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智力的磨刀石”,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21世紀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就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我们需要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感悟。 标签: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激发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思维是心理学中最重要,最复杂的问题,是人们一直热切关注和不断探索的问题. 21世纪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就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现代社会把数学形象的喻为“思维的体操”,可见现代社会把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提高到了相当高的地位。 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是一门以论证方式建立的学科。数学与思维紧密联系,数学在培养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我们需要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感悟。 1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好奇心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实现,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将学生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 2 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学活动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数学的教学过程正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教学情境导入,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思维过程,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数学课的导入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要善于发现,勇于创新,不拘一格,大胆尝试,像生活实例、实物、故事、动手操作、游戏等都可作为导入用的问题情境。一个成功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问题情境的设置时教师要注意几个点: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的放矢;问题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02927539.html,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作者:郭勇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8年第01期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高中数学难度较大,所以在数 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新以往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革新教学方式,发散和拓展学生思维,实现教学过程的与时俱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以下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进行主要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1-175-01 前言 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已经改变了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再是过分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但是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重视性不高,导致学生在理解问题时单一、片面,缺乏整体性。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数学是抽象性学科,学科性质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既能够理解基础知识,又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养成是一种重要素养,其对学生的一生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高中数学知识难度大,培养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更加清晰,简化数学问题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一种数学学习能力。另外,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更加符合现代教学的思想。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教师教学行为的严谨性

高中数学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大全

前言 (2) 第一章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3) 一、配方法 (3) 二、换元法 (7) 三、待定系数法 (14) 四、定义法 (19) 五、数学归纳法 (23) 六、参数法 (28) 七、反证法 (32) 八、消去法……………………………………… 九、分析与综合法……………………………… 十、特殊与一般法……………………………… 十一、类比与归纳法………………………… 十二、观察与实验法………………………… 第二章高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 (35) 一、数形结合思想 (35) 二、分类讨论思想 (41) 三、函数与方程思想 (47) 四、转化(化归)思想 (54) 第三章高考热点问题和解题策略 (59) 一、应用问题 (59) 二、探索性问题 (65) 三、选择题解答策略 (71) 四、填空题解答策略 (77) 附录……………………………………………………… 一、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二、两套高考模拟试卷………………………… 三、参考答案…………………………………… 前言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只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解透彻及融会贯通时,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特别是突出考查能力的试题,其解答过程都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要有意识地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提高数学素质,使自己具有数学头脑和眼光。 高考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考查: ①常用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 法等; ②数学逻辑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③数学思维方法:观察与分析、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特殊与一般、类比、 归纳和演绎等; ④常用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 归)思想等。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基础知识相比较,它有较高的地位和层次。数学知识是数学内容,可以用文字和符号来记录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力的减退,将来可能忘记。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种数学意识,只能够领会和运用,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是受用一阵子,而是受用一辈子,即使数学知识忘记了,数学思想方法也还是对你起作用。 数学思想方法中,数学基本方法是数学思想的体现,是数学的行为,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选用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与数学基本方法常常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 可以说,“知识”是基础,“方法”是手段,“思想”是深化,提高数学素质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数学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金钥匙,掌握解题的思想方法,本书先是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基本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反证法、分析与综合法、特殊与一般法、类比与归纳法、观察与实验法,再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 第一章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一、配方法 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技巧,通过配方找到已知和未知的联系,从而化繁为简。何时配方,需要我们适当预测,并且合理运用“裂项”与“添项”、“配”与“凑”的技巧,从而完成配方。有时也将其称为“凑配法”。 最常见的配方是进行恒等变形,使数学式子出现完全平方。它主要适用于:已知或者未知中含有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代数式的讨论与求解,或者缺xy项的二次曲线的平移变换等问题。 配方法使用的最基本的配方依据是二项完全平方公式(a+b) 2 =a 2 +2ab+b 2 ,将这个公式灵活运用,可得到各种基本配方形式,如: a 2 +b 2 =(a+b) 2 -2ab=(a-b) 2 +2ab; a 2 +ab+b 2 =(a+b) 2 -ab=(a-b) 2 +3ab=(a+ b 2) 2 +( 3 2b) 2 ; a 2 +b 2 +c 2 +ab+bc+ca= 1 2[(a+b) 2 +(b+c) 2 +(c+a) 2 ] a 2 +b 2 +c 2 =(a+b+c) 2 -2(ab+bc+ca)=(a+b-c) 2 -2(ab-bc-ca)=… 结合其它数学知识和性质,相应有另外的一些配方形式,如: 1+sin2α=1+2sinαcosα=(sinα+cosα) 2 ; x 2 + 1 2 x=(x+ 1 x) 2 -2=(x- 1 x) 2 +2 ;……等等。 Ⅰ、再现性题组: 1. 在正项等比数列{a n}中,a1?a5+2a3?a5+a3?a7=25,则 a3+a5=_______。 2. 方程x 2 +y 2 -4kx-2y+5k=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_____。 A. 1 41 C. k∈R D. k= 1 4或k=1 3. 已知sin 4 α+cos 4 α=1,则sinα+cosα的值为______。 A. 1 B. -1 C. 1或-1 D. 0 4. 函数y=log1 2 (-2x 2 +5x+3)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 A. (-∞, 5 4] B. [ 5 4,+∞) C. (- 1 2, 5 4] D. [ 5 4,3) 5. 已知方程x 2 +(a-2)x+a-1=0的两根x1、x2,则点P(x1,x2)在圆x 2 +y 2 =4上,则实数a=_____。 【简解】 1小题:利用等比数列性质a m p -a m p +=a m 2 ,将已知等式左边后配方(a3+a5) 2 易求。答案是:5。 2小题:配方成圆的标准方程形式(x-a) 2 +(y-b) 2 =r 2 ,解r 2 >0即可,选B。 3小题:已知等式经配方成(sin 2 α+cos 2 α) 2 -2sin 2 αcos 2 α=1,求出sinαcosα,然后求出所求式的平方值,再开方求解。选C。 4小题:配方后得到对称轴,结合定义域和对数函数及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求解。选D。 5小题:答案3-11。 Ⅱ、示范性题组: 例1.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11,其12条棱的长度之和为24,则这个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_____。 A. 23 B. 14 C. 5 D. 6 【分析】先转换为数学表达式:设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x,y,z,则211 424 () () xy yz xz x y z ++= ++= ? ? ? ,而欲求对角线长x y z 222 ++,将其配凑成两已知式的组合形式可得。

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 梁才中心学校程素霞 我从教三十多年,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已有知识、经验、技能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能成为“科学发现的金钥匙”;下面就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浅谈一下我的体会: 一、重视强化学生的推理意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不是学生“懂”了,也不是学生“会”了,而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等。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组织数学语言的过程,也是教给学生如何判断的推理过程,而与语言最密不可分的是演绎推理,小学生解题时大多是不自觉地运用了演绎推理,因此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并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有机的融合在这样的“过程”之中。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推理方法 小学生学习模仿性大,如何推理、需要提出范例,把学科的内容隐入情境,提供给学生足以探索的数学材料,创设具有一定合理自由度的思维空间,要突出问题,然后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会推理。如:在教乘法交换律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计算多组算式:5×3=15、3×5=15所以5×3=3×5还有:15×4=4×15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左、右两边因数相同,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归纳出乘法交换律。 三、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合理猜想,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对学生提出的独特猜想,教师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并予以适当的评价;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的猜测,教师应注意引导、帮助修正。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经常开展操作、实验、观察等数学活动,让推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例如;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在认识了1/2、1/3、1/4……这些分数后,提出问题:1/2和1/3哪个分数大?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的猜想,接着验证:取两张相同的纸片,一个折出1/2,另一个折出1/3,再比较大小,一目了然,1/2>1/3。接着再推理1/3和1/4哪个分数大?从而得出结论:分子为1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这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要想促进学生推理能力更好地发展,除了书本知识外,还有很多活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例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做出判断和推理,许多游戏活动也

2019-2020年高中数学选修1-2合情推理

2019-2020年高中数学选修1-2合情推理 教学目标: 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归纳推理 (一)什么是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的前提是一些关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命题,而结论则是关于该类事物或现象的普遍性命题。归纳推理的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因此,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性的,而是或然性的。也就是说,其前提真而结论假是可能的,所以,归纳推理乃是一种或然性推理。 拿任何一种草药来说吧,人们为什么会发现它能治好某种疾病呢?原来,这是经过我们先人无数次经验(成功的或失败的)的积累的。由于某一种草无意中治好了某一种病,第二次,第三次,……都治好了这一种病,于是人们就把这几次经验积累起来,做出结论说,“这种草能治好某一种病。”这样,一次次个别经验的认识就上升到对这种草能治某一种病的一般性认识了。这里就有着归纳推理的运用。 (二)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和联系 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主要区别是:首先,从思维运动过程的方向来看,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的知识的前提推出一个特殊性的知识的结论,即从一般过渡到特殊;而归纳推理则是从一些特殊性的知识的前提推出一个一般性的知识的结论,即从特殊过渡到一般。其实,从前提与结论联系的性质来看,演绎推理的结论不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即其前提真而结论假是不可能的。一个演绎推理只要前提真实并且推理形式正确,那么,其结论就必然真实。而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除外)的结论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只具有或然性,即其前提真而结论假是有可能的。也就是说,即使其前提都真也并不能保证结论是必然真实的。 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虽有上述区别,但它们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是紧密的联系着的,两者互相依赖、互为补充,比如说,演绎推理的一般性知识的大前提必须借助于归纳推理从具体的经验中概括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没有归纳推理也就没有演绎推理。当然,归纳推理也离不开演绎推理。比如,归纳活动的目的、任务和方向是归纳过程本身所不能解决和提供的,这只有借助于理论思维,依靠人们先前积累的一般性理论知识的指导,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演绎活动。而且,单靠归纳推理是不能证明必然性的,因此,在归纳推理的过程中,人们常常需要应用演绎推理对某些归纳的前提或者结论加以论证。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没有演绎推理也就不可能有归纳推理。 (三)观察与实验 归纳推理是一种由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得出一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当然,人们在进行归纳推理的时候,总是先要搜集到一定的事实材料,有了个别性的、特殊性的知识作为前提,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摘要]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思维教育、素质教育,它的灵魂和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所以在各个领域的社会实践与各个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借鉴和应用数学思维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正因为如此,如何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已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各个领域,成为各种科学技术、生产建设、文化教育、日常生活等不可缺少的工具。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思维教育、素质教育,它的灵魂和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多方式、多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地启发和调动学生去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含义 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的概括及间接的反映。在数学中,“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的本质规律,因此,数学思维就是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本质进行概括性认识的过程。 数学思维能力,就是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直接影响着该活动的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体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思维能力是一切智能活动的核心。它与其他的一些能力,如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是紧密联系的。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实际上是以思维能力为中心,诸能力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数学思维能力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数学思维对培养人的思维的严密性以及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人的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1.严谨。数学使人严谨,但数学并不使人呆板。一方面,严谨的证明训练了人的思维,使人能细心周密,而这些素质又指导人们去思考生活、工作中的问题,使人养成周密稳重的习惯,提高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严谨并不意味着不苟言笑。经常性地思考能促进大脑神经的发育,使人更加聪慧、更具灵性、更加幽默生动,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更强。 2.求实。数学中的演绎推理能保证数学知识的高度的明晰性和确定性,能促使人们求真务实,不吹毛求疵,不骄傲炫耀,脚踏实地,不浮不躁。 3.韧性。学习和研究数学是一个艰难的探索性的前进过程,倘若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对数学的热爱与追求,那是很难将数学学习进行到底的。所以数学使人具有韧性,这一思维将使人勇于面对挫折,敢于挑战困难,并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 4.想象、灵感与创造。要学好数学,还需要想象力。想象力能引领人们突破现状,开创新的学习、研究局面。这样的思维对于开拓一个人的思维面,提高创新能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使人逐步具备善于思考与想象,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可见,数学思维对人的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各个领域的社会实践与各个学科的研究

最新数学高考的能力要求

数学高考的能力要求 ——解读数学高考考试大纲 普通高考的目的和性质决定了它不仅要对考生的学科知识和具体技能进行考核,而且要对考生所学习的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科基本规律及方法的理解程度和应用程度进行考查,即考查考生的一般心理能力和学科能力。从学科角度和命题实践出发,可将高考的数学考试的能力要求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思维能力 会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演绎、归纳和类比进行推理;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进行表述。 2. 运算能力 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处理数据;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3. 空间想象能力 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像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换;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4. 实践能力 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够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述、说明。 5. 创新意识 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独立思考,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 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达、运算推理、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诸方面,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构成数学能力的主体。对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对知识的考查侧重于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 对能力的考查,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切合考生实际。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它不仅包括数的运算,还包括式的运算,对考生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算理和逻辑推理的考查,以含字母的式的运算为主。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考查时注意与推理相结合。实践能力在考试中表现为解答应用问题,考查的重点是客观事物的数学化,这个过程主要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构造数学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要把握好提出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要切合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让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更加符合考生的水平,引导考生自觉地置身于现实社会的大环境中,关心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的意识。 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在数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展示能力的区域就越宽,显现出的创造意识也就越强。命题时要注意试题的多样性,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题目,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题目,研究型、探索型或开放型的题目。

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再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再探 发表时间:2013-05-30T14:22:27.937Z 来源:《教育与发展》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安红玉 [导读]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 河北省枣强县第五中学安红玉 我们已身处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取向,全面推行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创新教育有效的推进奠定了基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研究指出,能力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备的基本心理能力;特殊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特殊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内,一般能力包括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这些能力将大大推动学生素质的提高。数学创新能力是数学的一般能力,包括对数学问题的质疑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对数学问题猜测的能力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教学即研究,而不是现成知识技能的传递,哪怕所传递的知识是很好的,教学的核心就是催生学生新观念的产生,学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也不是“填装人”,更新了教育观念,教师才会从“指挥者”走向“引导者”,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施以引导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各种观念、思想、规律、方法的发生成长过程,(简接的)体验数学家是怎样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新问题、归纳总结成一般规律,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影响、引导学生,而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传统教学中以知识结论传授为主线的传递性教学思路,而采取探究、研究性教学。 二、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 1.努力提高自学能力。 阅读自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有教师辅导的,很多知识还是靠自己钻研,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不断积累得来的,所以我们的老师应鼓励学生自学,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表明,自学能力强的同学,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强,学习的深度,广度就强,学习悟性就强,学习技能就强。 教师要对所探究内容做深度思考。如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课题中的“欧拉公式的发现”一节学习。教师首先要问自己,当时的那么多数学家中,为什么唯有欧拉能发现公式?他是怎样发现的?是否有观念和方法上的创新?对一个多面体,以前人们认为他是由“面”组成的一个不变形的“钢体”,而欧拉跳出前人的观念,认为多面体的面是由弹性十分好的橡皮薄膜做的,这样的话,可向其中充气让其连续变形,还可把多面体沿一条棱撕开,展平放在平面上,这样多面体顶、面、棱之间的关系V+F-E=2就得出了。从这个过程可看出,欧拉之所以能发现公式首先做了观念的创新,认为多面体的面不是“钢体”不变,而是橡皮薄膜做的可伸展。另一个是在新观念下的方法创新,把多面体当作玩童手中的玩具,向其中充气、撕开。所以观念和方法的创新是欧拉公式产生的原因。这些实例,是开拓学生创新思路的最好范本。对学生创新思想和行为评价上要宽泛。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或别出新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做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学生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是否有观念和方法的创新。 2.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采用与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得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3.旁敲侧击,引发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画家齐百石说过:“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数学亦然。引导学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运用侧向思维。 4.纵横驰骋,引发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们教学时,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三、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新思维的环境 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为此,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型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既要学习和实践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等学习方法,又要吸收传统的教学学习方法,针对具体探索问题的特征,将其综合应用,灵活恰当应用。 充分应用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素材,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创新能力常常是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习得的,靠背诵和记忆是学不到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让学生调查统计本校学生周体育锻炼时间的分布情况,本班同学家中每月开支情况。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道德。

小学生推理能力的主要形式及培养策略-最新文档

小学生推理能力的主要形式及培养策略 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化的逻辑体系,而推理则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见到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合情判断的痕迹. 本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个大循环 教下来,对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推理的主要形式及能力培养的策略 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一、归纳推理――让学生体验数学规律 归纳推理,即通过对某类事物一定数量的具体实例进行观 察、比较、分析、概括,得出某些结论,并将其所具有的规律作 为该事物的普遍规律. 借助归纳,人们能从有限的事物中受到启发,提出假说和猜想.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几乎大部分定律、性质、法则是由归纳推理得出的,而且一般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 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还有待严格证明. 但不完全归纳法符合人的思维特点,是一种基础性认知能力,易于被学生接受.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适度应 用归纳推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 【案例1】“商不变的性质”教学片段 教师逐题出示:36 ÷ 12,360 ÷ 120,……  师:3600……0(末尾100个0)÷ 1200……0(末尾100个0)的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得数是3,我是猜出来的.

师:商是不是3,我们来研究一下. 教师根据36 ÷ 12 = 3,编了9道新算式引导学生先独立 计算,再看看商的变化情况,把商没变的算式整理出来,如下:(36 × 2)÷(12 × 2) = 3 (36 × 3)÷(12 × 3) = 3 (36 × 10)÷(12 × 10) = 3 (36 × 5)÷(12 × 5) = 3 师:它们的商为什么没变?你能发现什么?把发现的规律和 同学交流一下. 生1: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几,商不变. 我还发现被 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几,商不变. 生2:我可以把他们的话并成一句话来说,被除数和除数同 时乘或除以几,商都不变. 师:好的,按照你们刚才的话,老师把题目改成(36 × 0)÷(12 × 0),这句话还成立吗? 师:有(36 ÷ 0)÷(12 ÷ 0)这样的算式吗?0可以作为除数吗?为什么? 生:哦,我们发现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 (0除外),商不变. 策略1:提供关系结构或规律相同的多个同类型材料,让学 生归纳. 针对归纳推理,教师给学生提供或引导学生收集材料时,应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学习数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国内外一系列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切能力之中,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所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思维数学思维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前提条件。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纬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那么,教师怎样通过明理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此谈谈一些教学体会。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维。 大教育家赞科夫说:“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大家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站在自身的立场上来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这是把思维与兴趣分开来看。如果把思维和兴趣这两者结合起来,将会达到更加完美的效果。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如何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有利于发现新事物和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积极探索创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调动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呢? 1、利用演示、操作。演示可把图由静变动,能更好吸引学生的注意,起到直观的效果;操作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恰当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又增强了思维能力。 2、保护好小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好奇心是对所发生的新异事物感到惊奇,引发疑问,进行探究的心理倾问,它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点燃思维的火花。 3、克服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教师讲、问牵着学生听、答的教学现象。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探究中发挥创造性,进行自主的建构。 4、考虑到学生现有心理水平,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为学生创造一定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外部环境因素。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他们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教学时通过谈话、设问、提问、实

高中数学教学学生推理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学生推理能力培养 摘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形式化日趋严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育改革指出高中数学教学要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促进高中数学教育现代化发展。本文将针对教育改革提出的问题对高中数学现代化教学进行仔细探究,挖掘有效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策略和手段。 关键词:高中数学;推理能力;培养策略 众所周知,高中数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就是难度高、复杂性强、教材内容涉及范围广,学好数学需要学生拥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较强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能力。因此,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握学生不断进取的心理为学生提供更多具有探究性的数学题,不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1]。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整理和组织,通过知识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组织能力,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现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化,促进学生积极探索数学问题 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的思维处于极度活跃的状态,在数学教学中适当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够实现学生技能水平的迅速提升。而想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思维活动的场所和时机,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2]。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三角函数的性质、图像等知识点进行自主理解和分析,然后引导学生独立挖掘其中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三角函数知识的理解。在这一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课堂的被动学习自然而然转化成了主动学习,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成也会有更清晰的认识。除了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空间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作业对学生的推理能力进行培养。例如,教师可以针对课堂学习的知识设计相类似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对类似的问题进行快速解决,举一反三地学习数学。 2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从量的积累促成质变,从而提高学生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