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第一、二章

一、国际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以各国间的经济活动及国际关系为其研究对象,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国际经济关系对资源分配的影响。微观部分:世界范围内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宏观部分:2.国际格局下如何充分利用稀缺资源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国际贸易:分为理论和政策两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结构和贸易利益分配以及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际贸易政策主要说明各种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贸易政策的经济效应以及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一体化问题。

国际金融:说明国际经济活动在各国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以及各种国内经济活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经济分析工具社会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均衡条件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狭义: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广义: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国际间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贸易障碍对经济和福利的影响

基本经济分析工具: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1.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斜率等于边际机会成本:表明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优产量的组合。

2.机会成本(简称OC):指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3.商品市场均衡:均衡条件: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

(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

用途:(1)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

(2)衡量整个社会福利。

(三)均衡条件: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1.生产均衡:即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均衡

2.消费均衡: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均衡

3.市场出清:即总供给=总需求

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生产均衡:

消费均衡:

贸易平衡:即一国进口总支出=出口总收入

三、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生产技术差异要素禀赋差异需求方面的差异规模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

四、国际交换价格确定

将两国的过剩需求曲线放在同一坐标中,决定国际均衡价格:

五、贸易利益及分解

(一)贸易利益的衡量:通过无差异曲线所体现的社会效用水平变化来衡量(二)贸易利益的分解

交换利益: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偏好,通过商品交易均可改

善各自的福利

专业化利益:个体或国家之间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第3章古典贸易理论

一、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及评价

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1.财富观:货币就是财富(当时货币是贵金属)

2.扩大财富的途径:增加对国内金银的开采、开展对外贸易或者掠夺

3.国际贸易中一国的盈利就是另一国的损失

4.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

二、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认为,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劳动生产率高)的产品,进口本国具有绝对劣势(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这样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上比另一国更有效率(即生产率高),我们称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相对于另一国而言,这个国家具有绝对优势。

三、比较优势理论: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缺陷:假设过于苛刻,不能满足现实条件。

机会成本不变的假设与现实不符

完全的专业化生产与现实有出入

解释了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引起国际贸易,但没解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比较成本原理:各国应专门生产自己机会成本较低的产品。这种生产上的重组会扩大整个世界经济的规模,通过贸易,两国的福利水平都会提高。这种计算成

本的方法可以反映出用于该产品生产的所有投入情况,而不仅是劳动。使比较优势概念具有现实性和一般性。

四、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计算

第4章要素禀赋理论

一概念: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

(一)要素禀赋: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K/L

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二定理:H-O定理: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国际分工后,贸易双方均可获利。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由于资本变得相对越来越昂贵,劳动变得相对越来越便宜,所以每个部门的厂商都会调整其要素使用比例,增加劳动雇佣来替代部分资本,进而降低资本-劳动比率。在产量增加的同时,资本-劳动比率却下降,则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提高,资本的实际报酬上升;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降低,劳动的实际报酬下降。

斯托帕-萨谬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三、生产要素增长的几种类型及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生产要素增长的几种类型:生产要素的等比例增长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贸易条件的影响 :开放条件下,如果某贸易大国要素增加,对方国家一切保持

不变,那么要素增加后,在国际市场上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相对价格要下降。当该商品是出口商品,则该国的贸易条件要恶化,而对方的贸易条件则改善,但该商品是进口商品时,贸易条件改善。

对小国而言,由于贸易规模小, 国际市场上可看成是价格接受者,国际价格不会因其经济增长而有所变动,因此,对小国来说,要素禀赋变化之后,其贸易条件可视为不变。

四、悲惨增长及发生条件

悲惨增长:由于贸易条件恶化致使转移到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纯粹的增长利益,使该国福利水平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称为悲惨增长。

悲惨增长的出现的前提条件

1.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

2.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出口增加会导致贸易条件恶化。

3.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

4.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需求弹性非常低。

五、里昂惕夫之迷及对其解释

依据H-O定理,美国作为资本丰富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

劳动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20世纪40年代和50年

代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与H - O定理恰恰相反,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解释:1)、里昂惕夫本人的解释

从有效劳动(Effective labor)的角度作出如下解释:由于劳动素质各不相同,在同样资本的配合下,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比他们的外国同行要高得多,因此若以他国作为衡量标准,则美国的有效劳动数量应是现存劳动量的数倍。从有效劳动数量看,美国应为(有效)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而资本在美国则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

2)人力资本说

人力资本:通过后天的教育、培训等类似于物质资本的投资行为而形成的熟练劳动。

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美国在人力资本上的投入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

这就意味着美国劳动力含有更多的人力资本。

3)自然资源说

一些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如能源,往往也是资本密集型的。从自然资源角度看,美国某些自然资源是相对稀缺的,如石油。这样看来美国进口的是其稀缺的自然资源,而不是资本。

4)要素密度逆转

要素密度逆转:如果在某些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的,Y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 X变成劳动密集型产品,Y变成资本密集型产品。

这种现象称之为要素密度逆转。

因为里昂惕夫是根据美国的技术条件来测算进口商品在他国生产时的要素密度,在要素密度逆转存在情况下,这测算不能真实反映国际贸易中商品的要素比例。5)需求逆转

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0定理(假设各国偏好相同)所决定的进口

方向发生改变,即发生了需求逆转。

虽然美国的资本较丰裕,但如果美国消费品结构中,资本密集型商品(制成品

为主)占绝大部分,那么,美国就有可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六、贸易保护说

H-O理论是建立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假设之上的,而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存在着大量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美国的贸易政策是:限制高技术产品(一般是资本密集型的)的出口,阻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

第5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一、重叠需求理论: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

水平决定的。两国之间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就越相似,则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

重叠需求:是在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中档次相同的那部分需求。

代表性需求:是指与一国大多数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相适应的需求水平。

二、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该理论按技术变化的特点,将产品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初始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是研究与开发,在成长期,决定比较优势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资本;而在成熟期,非熟练或半熟练劳动则成为决定比较优势的最主要力量。

三、规模经济及类型

规模经济:是由大规模生产产生的经济效果,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机会成本递减或规模收益递增)

两种类型

内部规模经济:指由于企业自身规模的扩大而导致的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

外部规模经济:指由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行业规模的扩大,所导致的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即由“聚集效应”而带来的规模经济,它与企业集中所促进的专业化供应商队伍的形成,知识外溢、技术扩散、劳动力市场共享等因素有关。

四、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

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

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Intra -industry trade),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五、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贸易发生的原因(垄断竞争市场特征)

差异产品存在

消费者偏爱消费多样化

同类厂商的产品之间不具有完全替代性。

规模经济存在,厂商在扩大规模和产品多样化之间做出平衡;

市场可自由进入,市场平均利润为零时,厂商数目达到均衡,差异产品的种类也随之确定。

总结: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比较

1、理论应用:前者解释了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现象。后者解释了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现象。

2、理论基础:前者以古典经济学为其理论基础,认为自由的市场经济是一种完全竞争的经济形态,不存在规模经济。后者则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认为市场具有不完全性,企业存在着规模经济。

3、贸易原因:前者认为劳动生产率、要素禀赋等的比较优势是造成国际贸易的原因。后者认为即使两国之间不存在要素禀赋的差异,由于规模经济存在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也会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

4、贸易结构:前者认为一国将出口使用本国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后者认为两国之间贸易的商品模式和要素模式是不确定的,是由历史的或偶然的因素决定的。

5、贸易利益:前者认为贸易的利益来自于生产的专业化所导致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使各方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后者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市

场结构下,经济只能够在一种次优状态下运行,但是与贸易前相比,各国的利益均提高。

6、贸易政策:前者认为政府干预导致资源配置扭曲,造成国民福利下降,必须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后者主张政府干预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尽管存在上述差异,但新国际贸易理论并不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全盘否定,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

第七章国际收支

一、概念: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居民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是流量,而非存量;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强调交易是否发生。)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以复式记账法系统记录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从事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表。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项目构成、记账原则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与项目分类

记账原则

借方表示该经济体实体资源增加和对外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引起本国对外货币支出)

贷方表示该经济体实体资源减少和对外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引起本国对外货币收入)

三、国际收支差额的宏观经济含义

经常帐户差额:即货物、劳务、收入加上经常转移等项目的差额,反映实际资源流动状况。

总差额:即经常帐户差额加上资本与金融帐户差额之和(排除储备资产的交易),与储备资产差额互为相关数。可以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持有所造成的压力,因为综合差额必然导致官方储备的相反方向变动。

四、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

周期性不平衡:是一国经济周期或世界经济周期波动引起该国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生产及就业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结构性不平衡:由于一国产业结构或经济结构落后→进出口结构不合理→贸易条件恶化→国际收支不平衡。

价格性不平衡:也称货币性不平衡。指一定汇率条件下,一国国内货币供求关系失衡,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升而产生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收入性不平衡:指由于国民收入的变动,导致进出口发生变动而引起的失衡。(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加→外贸增长→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国际收支不平衡

偶然性不平衡:指由于一些短期性原因导致的失衡。主要包括:

季节性原因;自然灾害;外汇投机;资本外逃等。

五、国际收支不平衡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逆差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储备减少,本币对外贬值的压力;

国内通货紧缩和生产下降;

经济不景气和高失业率

顺差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储备增加,本币对外升值的压力

通货膨胀的压力

国际摩擦加剧

国内资源减少

六、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恒定式

开放经济条件下,两者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开放经济国民收入:Y =C+I+G+EX-

IM

第8章外汇及外汇市场

一、外汇

1.外汇的概念:

①动态含义:指国际汇兑,将一种货币兑换为另一种货币。

②静态含义:广义:一切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包括:外国货币;(纸币和铸币)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

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特别提款权

其他外汇资金

狭义:以外币表示可用于国际结算的各种支付手段。

只有存放在国外银行的外币存款以及索取这些存款的外币票据和外币凭证才是为外汇。主要包括:以外币表示的银行汇款、支票、银行存款和电汇凭证。

外汇必须具有的三个特征

外币性自由兑换性可偿性

2.外汇的种类

①按能否自由兑换和支付:自由外汇和记帐外汇

自由外汇:无需发行国批准,可以自由兑换为其他国货币,可以向第三国支付的外汇。

记帐外汇:亦称清算外汇或协定外汇,是指在两国政府间签订的双边贸易或多边清算协定中,只能在双方银行专门帐户上进行冲销所使用的外汇。不能自由兑换,也不能用于第三方支付。

②按期限: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

即期外汇,即现汇。指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实际收付的外汇。

远期外汇,即期汇。指按约定汇价,在约定日期交割的外汇。

③按来源: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汇

贸易外汇指商品进出口贸易收付使用的外汇。

非贸易外汇指与商品进出口无关,主要由于资产流动而产生的外汇。如捐赠、侨汇、保险、邮电、工程承包、资本流动等收付的外汇。

二、汇率及种类及标价方法

1.概念:汇率又称汇价,即两国货币兑换的比率或比价。也即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相对价格。

2.汇率的标价方法:

①直接标价法:亦称应付标价法。是以单位外币作标准,折合为若干数量本币的方法。即以本币表示外币的价格。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种方法。

中国:USD1.00=CNY7.7980-7.7990

②间接标价法:亦称应收标价法。即以外币表示本币的价格。是以单位本币作标准,折合为若干数量外币的方法。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采用间接标价法,例如美国、英国、欧盟。但美元对英镑依然用直接标价法。

美国:USD1.00=CNY7.7980-7.7990

③美元标价法:即以美元为标准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除英镑和欧元以外,都采用这种方法)

三种方法中数量固定不变的货币是标准货币或基础货币,而数量不断变化的是标价货币或报价货币。

直接标价法下,基础货币是外币,标价货币是本币;

间接标价法,基础货币是本币,标价货币是外币;

美元标价法,基础货币是美元,标价货币是其他各国货币。

3、汇率的种类:

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划分:买入价、卖出价、中间价和现钞价。

②按交割期限划分,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即期汇率——即现汇汇率。是在两个营业日内进行交割所使用的汇率。一般为电汇汇率。

远期汇率——即期汇汇率。是按约定汇率,在约定的到期日进行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常以对即期汇率的升水或贴水来报价。

升水(Premium):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高;

贴水(Discount):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低;

平价(Par):则表示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相等。

③按汇率制度划分,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固定汇率(fixed exchange rate)即固定比价。是指两国货币比价基本固定,其波动被限制在一定幅度内。

浮动汇率(floating exchange rate)即可变汇率。指可以由货币行政当局自主调节或由外汇供求关系自发影响其涨落的汇率。

④按换算标准划分:

基本汇率(basic rate):一国货币同关键货币的比价。

套算汇率(cross rate):又称交叉汇率。即两国货币汇率通过各自对关键货币的汇率套算得出。

按实际价值不同划分:为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有效汇率

名义汇率(Nominal Exchange Rate)就是由官方公布的在市场上通行的,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汇率。

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是名义汇率的基础上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汇率。

三、外汇市场及功能

1、定义:进行外汇买卖的交易场所或网络,是外汇供给者、外汇需求者以及买卖外汇的中介机构所构成的买卖外汇的交易系统。

按组织形式:抽象市场和具体市场

按经营范围: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按买卖双方的性质: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

2、外汇市场的功能

国际清算国际经济交易的结果需要债务人向债权人进行支付时,债务人需要在外汇市场先把本国货币兑换为合同要求的支付货币;而债权人也需要把接受的货币兑换为本国货币。外汇市场为这种国际清算提供便利。

套期保值:通过买入和卖出等值的远期外汇,轧平外汇头寸来保值的一种外汇业务。例如:收款人可以卖出远期外汇,而付款人可以买入远期外汇,以避免交割日计价货币汇率变动而带来的风险。

外汇投机:是指根据对汇率变动的预期,有意保持某种外汇的多头或空头,希望从汇率变动中赚取利润的行为。

四、概念:套期保值、投机、抛补套利

套期保值:通过买入和卖出等值的远期外汇,轧平外汇头寸来保值的一种外汇业务。

投机:投机者预期到未来的即期汇率与现在的远期汇率之间差异时,为赚取投机利润,看涨买进,看跌卖出的行为。

套利:是指在两种货币资金短期利率出现差异的情况下,将资金从低利率货币兑换称高利率货币,以赚取利差的外汇的交易行为。

六、套汇:指利用不同外汇市场的汇率差异,通过买进和卖出,赚取汇率差价的行为。分为直接套汇和间接套汇。

直接套汇是利用两个外汇市场上汇率的差异,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行为。

间接套汇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外汇市场上汇率的差异,转移资金,赚取汇率差价的行为。

七、外汇管制及外汇管制措施

外汇管制:一国政府为防止资金外流或流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授权有关货币当局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

外汇管制措施

贸易外汇管制

非贸易外汇管制

资本流动管制

汇率管制

第9 章汇率决定理论

一、一价定律:即在自由贸易和不考虑运输成本等交易费用的情况下,同一种可贸易商品在各国以同种货币表示的价格应该是相等的,这意味着:

因此汇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之比。

可贸易品是指通过套利活动,区域间价格差异可以消除的商品。

二、铸币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金本铸币位制下,各国每单位货币都规定了一定的含金量,因此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就取决于各国货币所包含的含金量.

三、国际收支学说的主要内容

国际收支学说是从国际收支角度分析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

国际收支学说的基本原理:从国际收支平衡表来看,一国的逆差即是反映了该国对于其他国家的债务,而顺差则表明该国对于他国的债权。因此,当一国贸易顺差,将导致对本国货币需求的上升,本币币值将上涨;反之,本币币值下跌各变量对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影响

(1)国民收入:国内收入增加将导致进口需求增加,国外收入下降将导致出口需求下降,导致经常帐户的恶化,本币贬值。反之,经常帐户好转,本币升值。(2)价格水平:国内相对于国外价格水平上升将导致出口下降进口上升,导致经常帐户恶化,本币贬值。反之,经常帐户好转,本币升值。

(3)利率的变动:本国利率非预期的提高引起资金向本国的短期流入,导致本币的升值。反之,外国利率非预期的提高引起资金外流,导致本币贬值。(4)未来汇率的预期:预期本币贬值将导致资金的外流,本币将贬值。反之,预期外币贬值将导致外资的流入,本币将升值。

四、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对于货币持有者而言,货币的价值在于其所具有的购买力,因此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应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由于货币的购买力可以通过物价水平来加以表现,因此不同货币的兑换率(即汇率)就是各国物价水平的比率。购买力平价理论两种形式:静态角度的绝对购买力平价和动态角度的相对买力平价。

五、相对购买力平价和绝对购买力评价公式

绝对购买力平价公式

e= P/ P*,即汇率取决于两个国家的价格水平的比率。说明了某一时点上汇率决定的基础。

相对购买力平价则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了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该理论认为,汇率的变化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化率(即通货膨胀率)的差额。即:

若本国物价上涨幅度超过外国物价上涨幅度,则本国货币贬值,e’>0;相反,则意味着本国货币升值,表现为e’<0。

六、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当货币可以在各国间自由兑换时,货币持有者会选择持有收益率高货币,这种选择所引起的各国货币间不断兑换的结果使得持有各国货币的收益率最终趋于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汇率的预期变化率就会等于两国国内利率之差。

七、有抛补的利率平价公式和无抛补的利率平价公式

有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形式:

f

e

其中: r 为人民币的利率水平,r *为美元的利率水平。 为预期远期汇率, 为汇率预期的变化率。

无抛补的利率平价公式: 如投资者在套利活动时没有远期外汇市场上卖出远期外汇,而是利用自己对未来汇率走势的预期而自愿承担风险进行投资活动,即为无抛补的套利。

投资后,将外国收益折算成本币时所采用的汇率不是远期汇率,而是未来的即期汇率(投资者事先不知)。 假设投资者预期未来的即期汇率为: ,上面的公式变为

该式表明,预期的远期汇率变动率等于两国利差。预期的即期汇率变化率等于两国利差。

八、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 相对通货膨胀 相对利率水平 外汇市场的投机活动 政府干预与政策调整 其他因素(如失业 政治 新闻等)

第10章国际收支调整

一、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货币分析法)三种方法的区别

弹性分析法:研究的是在收入不变动的情况下,运用汇率和进出口相对价格的变动对经常项目进行调节,由于这一调节机制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关系密切,所以被称为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

吸收分析法(absorption approach ),又称为支出分析法,他针对弹性分析法仅强调贬值对改善国际收支的价格效应而忽略收入效应这一缺陷,提出:只有当一国的本币贬值所引起的商品、劳务产出的增加(收入的增加)超过其吸收能力的增加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才能得以改善。

货币分析法(1)国际收支是与一国货币供求相联系的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失衡是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失衡;

(2)国际收支是一国货币供求关系的自动调节机制。

(3)只要一国货币供给的增长稳定在与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的同一水

平上,国际收支就会自动达到平衡。

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国际收支吸收法、货币分析法的区别

(1)研究重点上:弹性论、吸收论侧重商品市场,主要通过贸易收支或国民收入方程式解释国际收支变化,并 假设资本流动为零。货币论重点研究货币和资本市场,通过官方储备变动解释国际收支。

e e *r r e e e e -=-

(2)分析方法上:弹性论、吸收论采用流量分析,注重短期和中期均衡条件的考察。货币论采用存量分析,注重国际收支长期均衡考察。

(3)政策主张上:弹性论、吸收论主张通过调整汇率来调整国际收支失衡;吸收论主张通过加强总需求管理和合理运用支出转换政策、支出增减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赞成政府干预;货币论则主张通过货币供求调整来寻求国际收支长期平衡,不赞成政府干预。

二、马歇尔-勒纳条件

即以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充分必要条件。

公式: | exd + emd | >1

进口需求弹性+出口需求弹性>1

需求弹性:由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进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商品价格上涨,则需求量下降;商品价格下跌,则需求量上升。

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当DX +DM>1 时,dCA/de>0,表明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

当DX + DM=1 , dCA/de=0,国际收支状况不变;

当DX + DM<1 , dCA/de<0,表明本币贬值恶化国际收支;

只有当DX+DM>1,即马歇尔—勒纳条件满足时,本币贬值才能改善国际收支。

三、“J曲线”效应及存在原因

.J曲线效应:通过汇率变动来调节国际收支,要有一个时滞,因此会出现国际

收支先恶化后改善的过程。此过程用英文字母J 来形容,称为 J曲线效应。

出现时滞的原因:大多数进出口合同在前几个月签订,在贬值最初几个月中,进出口额反映的仍是以前依据老汇率作出的购买决定,导致收支恶化。

新交易要完全适应相对价格变动也需要时间。首先从生产方面讲,建新厂、投资和招聘新员工,国内生产者调整技术摆脱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其次,从消费上看,买外国产品的消费者需要时间寻找国内替代品,本国出口品增加也要建立发达的销售网络等。

四、货币贬值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效应

1 闲置资源效应:在国内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货币贬值(马歇尔-勒

纳条件满足) →X增加,M减少→Y增加(乘数效应),使国际收支改善。但同时Y增加会引起→A增加,因此CA=Y-A=(1-a)Y-A0取决于a:若a>1,A的增加大于Y的增加,国际收支恶化;若a=1,则A的增加等于Y的增加,国际收支实现均衡;若a<1,则A的增加小于Y的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2 贸易条件效应:本币贬值后,贸易条件恶化; 会使实际收入先下降,从而吸收水平随之下降。

五、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效应

CA<0→货币贬值(马歇尔-勒纳条件满足) →X增加,M减少,但Y不变(因为经济中没有闲置资源),此时只能通过A来调整BP,有三个效应:

实际货币余额效应:贬值→ X增加,M减少,但Y不变→通货膨胀→由于货币

供给量不变,公众手中所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为了将手持的实际货币余额恢复到愿意持有的水平,公众会减少C,抛售金融资产(如股票)换回货币→金融资产价格下降→利率上升→投资下降→A下降→国际收支(CA)改善;

收入再分配效应:贬值→ X增加,M减少,但Y不变→通货膨胀→实际工资减少,企业利润增加,由于工资收入者的消费支出倾向高于利润收入者→C下降→A下降→国际收支(CA)改善;

货币幻觉效应:由于货币贬值引起物价上涨时,消费者存在货币幻觉,仍要购买与贬值前相等的商品数量而使支出增加,吸收水平增加。或相反,即使物价和收入同步上涨而使实际收入不变但一物价上涨也会减少支出,而使吸收水平下降。替代效应;贸易条件恶化对吸收水平的影响除了产生负收入效应(减少国民收入,减少吸收)外,还会产生正替代效应。(由于国外商品相对国内商品贵,人们增加本国国内商品消费,替代进口产品,从而使吸收水平上升)。两种效应的对比决定了吸收水平的变化。

预期效应

第11章

一、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政策目标及工具和搭配

政策目标

充分就业:是指一国所有生产性资源被充分利用的状态,即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只剩下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的状态。

物价稳定:是指经济运行中要避免一般价格水平的波动,尤其要避免或减少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的平衡和汇率的稳定。

其中,经济增长是长期目标(取决于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政府的宏观经济

政策为实现短期目标:内部均衡(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和外部平衡(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政策工具

1.支出调整(增减)政策(ECP)

定义:改变国民经济中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的政策。

政策形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支出转换政策(ESP)

定义:通过变动需求和支出方向来改变社会总需求的结构

特点:使国内外相对价格发生变化

政策形式:汇率政策、贸易政策、金融及贸易管制

二、丁伯根法则:一国政府要实现N个独立的经济目标,至少需要使用N种独立有效的政策工具。政府需要的有效政策工具的数目通常与他的独立目标的数目大体相同。这就是丁伯根法则。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短期内宏观经济政策有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两个目标,所以政府需要至少两个政策工具进行配合才能同时实现两个经济目标。

三、请用斯旺图示阐释米德的内外均衡理论。

四、米德冲突: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由于汇率政策无效,政府单纯采用支出调整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这将导致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冲突,称为“米德冲突”。

五、阐述蒙代尔的政策分配法则 :蒙代尔认为:考虑资本流动的情况下,财政

政策对一国内部平衡的影响效果比较明显,作用方向明确;而对外部平衡的影

响效果和方向是不确定的。货币政策对一国外部平衡的影响效果比较明显,作用方向确定。一国可将财政政策用于对付内部平衡的目标,货币政策用于对付外部平衡的目标,这就是”蒙代尔分配法则“,也成为“有效市场分类法则”。

感谢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对象和性质 课程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全日制金融专业本科生,拟于大二第二学期授课。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Teaching purpose:grasping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an give us a global perspective to the whole economy. The course’s basic goal is to make students set up the consciousnes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al activity, grasp the basic concept of worldwide business. Teaching requirement:This course trains thinking method of student and uses ability to focus on, adopting classroom teach, case discussion, role act, classroom lecture the teaching method combined together. And it encourages student's classroom to make a speech, participate in

discussing actively. 1.The quantity of the case: more than 10 logic cases, 4 comprehensive cases. Demand to upgrade a comprehensive case every academic year. 2. Multimedia teaching: PPT courseware demand and this syllabus content are totally matched.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 C h a p t e r1I n t r o d u c t i o n (1 period) 1、Chapter Organization Introduction What i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bout?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rade and Money 2、This Chapter presents data demonstrating the growth in trade and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is chapter also highlights and briefly discusses seven themes which arise throughout the book. These themes include: 1) the gains from trade; 2) the pattern of trade; 3) protectionism; 4),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5)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6) internat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 and 7) 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Students will recognize that many of the central policy debates occurring today come under the rubric of one of these themes. Indeed, it is often a fruitful heuristic to use current events to illustrate the force of the key themes and arguments which are presented throughout the text. C h a p t e r2L a b o r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a n d C o m p a r a t i v e A d v a n t a g e:T h e R i c a r d i a n M o d e l(3 periods) 1、Chapter Organization The Concept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 One-Factor Economy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Relative Prices and Supply Trade in a One-Factor World Box: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actice: The Case of Babe Ruth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Price After Trade The Gains from Trade A Numerical Example Box: The Losses from Non-Trade Relative Wages Misconceptions About Comparative Advantage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1、列举出体现当前国际经济学问题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们为什么重要?他们都是怎么影响中国与欧、美、日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最能体现国际经济学问题,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金融、实体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中国与欧、美、日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为:减少中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贸易摩擦加剧,经济联系加强,因而也会导致中国与上述国家在政治上的对话与合作。 2、我们如何评价一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评价该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评价比如一国政府政策的溢出效应和回震效应以及对外贸易对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3、国际贸易理论及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和新保护主义的原因和效果。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因为他们把国家看作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4、什么是外汇交易市场及国际收支平衡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什么是宏观开放经济学及国际金融?外汇交易市场描述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国际收支平衡表测度了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调节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出现的不均衡(赤字或盈余);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节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外汇交易及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这些内容被称为宏观开放经济学或国际金融。 5、浏览报刊并做下列题目:(1)找出5条有关国际经济学的新闻(2)每条新闻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或影响(3)每条新闻对你个人有何影响 A (1) 国际金融危机: 影响中国整体经济,降低出口、增加失业、经济减速等 (2) 美国大选:影响中美未来经济政治关系 (3) 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中国的能源价格及相关产业 (4)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反垄断法》的第一次实施,加强经济法治 (5) 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对中国经济产生外部性效应B 以上5条新闻对个人影响为:影响个人消费水平和就业前景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1、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有何不同?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孤立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类消费品)。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而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重金属流入,而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越富有越强大。现在认为一个国家生产力即生产商品的能力越高则一国越富强 2、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模式分别是什么?贸易所得是如何产生的?斯密倡导什么样的国际贸易基础?他认为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适当功能是什么?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是绝对优势;贸易模式为两国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器有绝对劣势的商品。通过生产绝对优势商品并交换,资源可以被最有效的使用,而且两种商品的产出会有很大的增长,通过交换就会消费比以前更多的商品从而产生了贸易所得;斯密倡导自由贸易,主张自由放任也就是政府尽可能少干涉经济

国际经济学(最全作图题、作图解释整理)

国际经济学(作图)整理,最全集合 1.用图示说明罗伯津斯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增加对不同生产部门的影响)。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要素的相对价格也保持不变,要素使用的比例也保持不变。如果假定X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则资本的增加,必然会导致X产品的增加。而Y产品由于投入劳动的减少,造成产品的减少。图形如下: 2.下图是某国出口补贴的图形,其中.Pw为补贴前世界市场价格,Ps为补贴后的出口价格,P s’为补贴后的世界市场价格。请标明在出口补贴情形下的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政府补贴额是多少,并分析出口补贴对一国福利的影响。 本图为大国出口补贴的情形,即由于出口补贴,出口量增加,导致世界市场的均衡价格下降。但国生产者却能够以较高的价格生产,消费者不得不承受较高的价格。故: 生产者剩余增加,+(a+b+c) 消费者剩余减少,-(a+b) 政府补贴额为,-(b+c+d+e+f+g) 很显然,从静态看,出口补贴导致一国福利下降,使福利减少了(b+d+e+f+g)。同时,也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一国实施出口补贴,很可能是从长远利益考虑。

3.用图示表示资本流动的效果及其利益分配 假设:两国只拥有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且 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资本报酬较低(资本流出) B 国为资本稀缺的国家,资本报酬较高(资本流入) 在没有资本流动时, A国的GDP=GNP=OaFGA 其中:资本报酬为OaCGA,劳动报酬为CFG B国的GDP=GNP=ObJMB 其中:资本报酬为ObHMB,劳动报酬为HJM 当发生资本流动时, A国资本报酬增加(CNRG),而劳动报酬减少(CNEG),净增(GER),此时GNP>GDP。 B国资本报酬减少(THMR),而劳动报酬增加(THME),净增(MRE),此时GNP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习题答案要点

〈〈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习题答案要点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与国际收支 1、如问题所述,GNP仅仅包括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在国民收入账户中,如果进口的中间品价值从GNP中减去,出口的中间品价值加 到GNP中,重复计算的问题将不会发生。例如:美国分别销售钢材给日本的丰田公司和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其中出售给通用公司的钢材,作为中间品其价值不被计算到美国的GNP中。出售给日本丰田公司的钢材,钢材价值通过丰田公司进入日本的GNP,而最终没有进入美国的国民收入账户。所以这部分由美国生产要素创造的中间品价值应该从日本的GNP中减去,并加入美国的GNP。 2、(1)等式12-2可以写成CA =(S P-I)? (T -G)。美国更高的进口壁垒对私人储蓄、投资和政府赤字有比较小或没有影响。(2)既然强制性的关税和配额对这些变量没有影响,所以贸易壁垒不能减少经常账户赤字。 不同情况对经常账户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关税保护能提高被保护行业的投资,从而使经常账户恶化。(当然,使幼稚产业有一个设备现代化机会的关税保护是合理的。)同时,当对投资中间品实行关税保护时,由于受保护行业成本的提高可能使该行业投资下降,从而改善经常项目。一般地,永久性和临时性的关税保护有不同的效果。这个问题的要点是:政策影响经常账户方式需要进行一般均衡、宏观分析。 3、 (1)、购买德国股票反映在美国金融项目的借方。相应地,当美国人通过他的瑞士银行账户用支票支付时,因为他对瑞士请求权减少,故记入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这是美国用一个外国资产交易另外一种外国资产的案例。 (2)、同样,购买德国股票反映在美国金融项目的借方。当德国销售商将美国支票存入德国银行并且银行将这笔资金贷给德国进口商(此时,记入美国经常项目的贷 方)或贷给个人或公司购买美国资产(此时,记入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最后,银行采取的各项行为将导致记入美国国际收支表的贷方。 (3)、法国政府通过销售其持有在美国银行的美元存款干预外汇市场,代表美国金融项目的借方项目。购买美元的法国公民如果使用它们购买美国商品,这将记入美国国际收支账户经常项目的贷方;如果用来购买美国资产,这将记入美国国际收支账户金融项目的贷方。 (4)假定签发旅行支票的公司使用支票账户在法国进行支付。当此公司支付餐费给 法国餐馆时,记入美国经常项目的借方。签发旅行支票的公司必须销售资产(消耗 其在法国的支票账户)来支付,从而减少了公司在法国拥有的资产,这记入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 (5)、没有市场交易发生。 (6)离岸交易不影响美国国际收支账户。 4、购买answering machine记入New York收支账户的经常项目借方,记入New Jersey 收支账户经常项目的贷方。当New Jersey的公司将货款存入New York银行时,记入New York的金融项目的贷方和New Jersey金融项目的借方。如果交易用现金进 行支付,则记入New Jersey金融项目的借方和New York金融项目的贷方。New Jersey 获得美元现钞(从New York进口资产),而New York则减少了美元(出口美元资产)。最后的调整类似于金本位制下发生的情况。5、

金融学基础知识

金融学基础知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金融学专业 目录 金融学 培养目标 金融学历史起源 金融学学科分支 就业前景深入分析: 一、商业性质银行 二、保险公司 三、金融业相关委员会 四、政策性银行 五、证券公司 六、投资公司 七、基金公司 八、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及财务部 课程优势

主要课程 就业方向 入学条件 金融学 金融学:Finance: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1]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验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金融学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 培养目标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任洲鸿执笔人:梁军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经济学院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 课程编号:202005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Economic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72 实验学时:0 学分:4 开设专业:经济学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能够分析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国际经济关系基本现象,掌握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并为深入学习其它经济学课程打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 2.系统理解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国际经济活动的经济学动因与影响,以及各种国际经济政策的经济效应。 3.对当代我国的涉外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其它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国际经济学概述 本章为国际经济学的概述部分,主要介绍国际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国际经济理论的基本发展脉络及本书的基本框架设计。

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特征 第二节国际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 第三节本书的基本框架 1.基本要求 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相关概念,掌握国际经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2.本章重点:国际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3.本章难点:国际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推动因素。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本章在介绍古典贸易理论演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及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 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第二节李嘉图模型 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 1.基本要求:理解古典贸易理论的各种学说和观点,了解各种学说的不足和贡献,能够科学的对古典贸易理论的各种学说进行比较。 2.本章重点: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3.本章难点:掌握比较优势概念的内涵,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活动。 第三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本章重点分析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础——要素禀赋理论,并介绍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和验证。 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 第二节要素禀赋理论的推论与拓展 第三节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 1.基本要求:了解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等概念,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能够运用要素禀赋理论及其推论分析当前国际贸易现象及其利益所在。 2.本章重点:要素禀赋理论的论述及其拓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3.本章难点:要素禀赋论的核心理论与里昂惕夫之谜的理论解释。 第四章新贸易理论 本章主要介绍新贸易理论的几种重要模型: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贸易模型、基于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基于寡头垄断的产业内贸易模型,着重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动因和影响。 第一节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贸易理论 第二节基于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NO.1 一、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核心:金银财富论 贸易保护主义 零和博弈 二、古典贸易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 (二)比较利益理论-大卫.李嘉图 (三)相互需求论-穆勒和马歇尔 (四)机会成本论-哈勃勒 (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分析) 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或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则具有绝对劣势。 绝对优势理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生产但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各国均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如何判断一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呢:(1)用劳动生产率(2)用生产成本 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一)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意义: 1、揭示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2、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双赢游戏”而非“零和游戏”,部分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并批判重商主义。 3、把国际贸易理论纳入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开创了对国际贸易的经济分析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1、绝对利益论只能解释现在世界贸易中的一小部分交易,一种特例,不具有普遍意义; 2、无法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 3、根据该理论,很多发展中国家不能参加国际交换,如果参加也是只买不卖,与实际不符。 三、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或相对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则具有比较劣势。 比较优势理论:各国集中力量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促成各国的分工与专业化,各国均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如何判断一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呢?(1)用相对劳动生产率(2)用相对生产成本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从整体上看,比较利益理论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称他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比较利益理论表明,无论一个国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因此经济落后的国家不应该惧怕对外开放 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国际金融学》学习指南

《国际金融学》学习指南 国际金融学是研究国际间货币金融关系的一门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国际金融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对开放经济的认识,理解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相互关系,系统而扎实地掌握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货币体系等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掌握国际投融资、外汇交易的基本技能以及防范外汇风险的技巧;了解我国涉外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国际金融的前沿理论,力争把握当今国际金融发展的前沿走势,为将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国际金融问题奠定基础。通过国际金融的整个教学过程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经济、金融类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一、了解与本门课程有关的学习资源 1.文字教材。文字教材能系统展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学习资料,不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自学,都需要文字教材,因此可以多阅读课本以外的国际金融教材,重点可参考: [1]马君潞,陈平,范小云.国际金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张礼卿.国际金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杨长江,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美)托马斯.A.普格尔(Thomas A.Pugel).国际金融(第14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5]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课程网站。湖南大学精品课程网站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学习资源,主要包括讲义、学习课件、教学录像、习题库、案例库、实训项目等,可以帮助学生自学与自我检测学习效果。 3.其他网站。各种金融学习网站与财经类新闻,及时掌握市场的金融动态,大量阅读金融时评,并逐步尝试将课本所学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试图解答现实中的金融问题,并了解目前的金融市场。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一国相对另一国某种商品生产效率更高即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其中优势(或劣势)相对较大(小)的商品为其比较优势商品。 3.提供曲线:表明一国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进口商品而愿意提供的出口商品的数量。 4.资本密集型商品:如果生产Y的资本/劳动比率大于生产X的资本/劳动比率,就说Y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5.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对美国1947年的贸易数据进行计算,以验证美国的贸易结构同H-O理论的结论是否一致。他选择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计算每百万美元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所使用的资本和劳动量,从而得到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的资本/劳动比率。进而,他发现验证结果与H-O理论发生矛盾,从而出现所谓的里昂惕夫之谜。 6.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国际贸易在使同种商品在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异均等化的同时,会使各国同质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 7.规模经济:指生产过程中随着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递减,换言之,是指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增长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又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8.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或者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9.出口扩张型增长:出口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得比较快,从而使得国内生产增加,出口扩张。 10.自愿出口限制:这是一种与进口配额相类似的贸易保护措施,但不是由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配额,而是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自愿”地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为3~5年)限制本国商品的出口数额。 11.幼稚产业:指经济落后国家中处于成长阶段,尚未发育成熟但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产业。 12.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寡头垄断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13.贸易转移型关税同盟:指关税同盟建立后,一国的进口由非成员国低成本的产品转向成员国高成本的产品时所发生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和福利减少的效应。 14.区域经济一体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之间通过谈判和磋商达成协议,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如相互间采取减少或取消贸易壁垒的贸易政策、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等,)最终实现区域内部的自由贸易。 15.自由贸易区:指由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或经济体组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16.跨国公司:一般是指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国外设立分公司或控制东道国当地企业使之成为其子公司,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企业。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考试梳理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考试版梳理

————————————————————————————————作者:————————————————————————————————日期: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知识点梳理 【考试版】整理者:李登卫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二.问答题 1.国际经济学的特点: ○1国际经济学研究以独立国家或行政区域为单位的跨国界的资源分配 ○2国际经济学不同于区域经济学 ○3国际经济学理论实施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4国际经济交易是经过不同货币媒介的折算后进行的 ○5国际经济学建立在徽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 ○6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世界经济概论 2.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意义 ○1掌握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运行的一般理论和政策 ○2有助于把握国际经济现象 ○3有助于理解国外企业和国家制定的经营战略和对外经济政策 ○4为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服务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2.商品的名义价格和相对价格:名义价格以某些货币表示的,未经过通货膨胀的调整的价格;相对价格是商品之间价格关系的动态反映,专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由供给与需求作用所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4.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5.要素密集度:是指在生产一定产量的某种产品时,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 二.问答题 1.国际贸易要回答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1国际贸易的原因 ○2国际贸易的结构 ○3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2.简述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答:绝对优势理论又称绝对成本说,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3.简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答: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国际经济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国际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 通过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的国际贸易进程及国际贸易政策,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如比较优势原理、要素禀赋理论、贸易保护的原因和形式、国际要素流动理论等。掌握国际金融和开放宏观经济学理论。包括国际收支、外汇与外汇市场、汇率的决定、国际收支调整理论等。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经济学》的学习为完成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其他经济类专业各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学时数:2学时 1.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上点的含义,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均衡;熟悉在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均衡表达式及其图示;了解国际贸易整体利益,将利益分解成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掌握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分析国际贸易均衡的能力。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知识:了解际贸易整体利益,将利益分解成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理解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均衡,掌握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上点的含义,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均衡,在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均衡表达式及其图示。 能力:能够根据生产可能性曲线划分国际贸易利益。 3.本章教学重点 (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2)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3)一般均衡分析。 4.本章教学难点 (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2)一般均衡分析。 5.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 第二节: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二)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第三节: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和分解 (一)贸易条件,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 (二)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学时数:4学时 1.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机会成本理论基本内容及其评价,学会用图形说明在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的能力。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知识:了解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过程,理解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能够用图形说明的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 能力:能够深入了解重商主义产生的背景,以及比较优势理论对绝对优势理论的发展,能够对现实中两个国家的交易通过比较优势或者绝对优势分析。 素质:分小组讨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3.本章教学重点 (1)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2)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4.本章教学难点 (1)用图形说明的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

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部分)

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部分) 导言 国际金融是研究国际货币和资本运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一门科学。它涉及国际收支、外汇实务、国际借贷、国际风险、国际货币制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习进行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投资等各项涉外业务活动的基础。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势不可挡,国际金融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国际金融市场将世界各国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此,一国外汇市场上的风云变幻可能引起多方面的经济波动。这些波动也可能对世界经济造成重要的影响。同样,多种经济活动也会对国际金融形成多方面的影响。学习和研究现代国际金融和实务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第1章国际收支 1.1 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 1.1.1 国际收支的含义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即为国际间的外汇收支,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同其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所发生的外汇收支的总和。一国的国际收支经常是不平衡的。如果收支大于支出,有了盈余,这个差额就叫国际收支顺差(Surplus);如果支出大于收入,则出现亏损,这个差额就叫国际收支逆差(Deficit).一般在顺差之前,冠以“+”号(多省略);在逆差之前,冠以“-”号,或以红字书写表示国际收支发生了赤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国际收支下的定义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对其他国家的居民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记录。“居民”一词包括居留在一国的一切人(居住一年以上的)、各种机构和政府机关,实际上在该国从事经营的企业(如外国企业的分支机构)也算居民;逗留时间在一年以上的留学生,旅游者也算所在国居民。而外交人员和外国部队系临时居住性质,不属于居民;国际性机构不属于任何一国居民。 1.2 国际收支平衡表 1.2.1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 Statement)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于一国与他国居民之间所进行的一切经济交易交易系统记录的报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复式簿记的原理编制出来的表格。一切国际金融交易都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借贷双方得到表示。 1.2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每一笔具体的国际经济交易,在甚麽情况下列入贷方?在甚麽情况下列入借方? 处理这一问题的原则是:任何国际金融交易,凡是使本国对外付款的列入借方,凡是使外国对本国付款或负有付款义务的列在贷方。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起因 国际贸易不存在的五个假设前提: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2.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3.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4.规模收益不变;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规模经济。 以上五个条件任意一个不存在,国际贸易都可能产生,国际贸易的起因有:1.生产技术差异; 2.相对要素禀赋差异; 3.需求方面的差异; 4.规模收益递增; 5.不完全竞争市场 生产均衡点: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相对价格线的切点。 均衡消费点: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相对价格线的切点。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节劳动生存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李嘉图模型 古典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 贸易基础:技术差异(劳动生产率差异) 贸易结构:出口绝对(比较)优势产品,进口绝对(比较)劣势产品。 贸易利益:贸易是一种互利行为。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比较: 绝对优势由亚当·斯密提出,比较优势由大卫·李嘉图提出。 概念比较:绝对优势指一国在某产品的生产上比他国的生产成本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比较优势指一国在某产品的生产上比他国的机会成本更低或相对劳动生产率更高。 判断标准: 1)生产成本法:若有 2)劳动生产率法:若有 则:A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B国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1)机会成本法:若有 2)相对劳动生产率法:若有 则:A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第二节H-O理论 假设前提:1、相同部门、技术;2、需求相同;3、不存在规模经济;4、所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5、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要素禀赋不变);6、两国中:A国是资本丰裕国,B国是劳动丰裕国。7、生产要素在一国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不能流动;8、X、Y的生产技术不同,并且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9、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碍。

2020年整理国际经济学作业答案第九章.doc

Chapter 9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 Theory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 The efficiency case made for free trade is that as trade distortions such as tariffs are dismantled and removed, (a) government tariff revenue will decrease, and therefore national economic welfare will decrease. (b) government tariff revenue will decrease, and therefore national economic welfare will increase. (c) deadweight losses for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will decrease, hence increasing national economic welfare. (d) deadweight losses for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will decrease, hence decreasing national economic welfare. (e) None of the above. Answer: C 2.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it economies of scale is one of the gains to be made from removing tariffs and other trade distortions. These gains will be found by a decrease in (a) world prices of imports. (b) the consumption distortion loss triangle. (c) the production distortion loss triangle. (d) Both (b) and (c). (e) None of the above. Answer: E 3. It is argued that special interest groups are likely to take over and promote protectionist policies, which may lead to an increase in national economic welfare. This argument leads to (a) a presumption that in practice a free trade policy is likely to be better than alternatives. (b) a presumption that trade policy should be shifted to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so as to limit taxpayer burden. (c) a presumption that free trade is generally a second-best policy, to be avoided if feasible alternatives are available. (d) a presumption that free trade is the likely equilibrium solution if the government allows special interest groups to dictate its trade policy. (e) None of the above. Answer: A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教学提纲

机会成本:某一经济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将该活动的所有要素投入用于其他经济活动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它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商品衡量)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则该国在这一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贸易提高出口商品密集使用要素的收益率,降低进口商品密集作用要素的收益率。贸易提高出口商品密集使用要素的收益率,降低进口商品密集使用要素的收益率。 赫克歇尔-俄林(H-O)理论:各国出口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饶要素的产品,进口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雷布津斯基定理:在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种要素禀赋的增加将引起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产量以更大的比例增加,同时引起其他商品的产量减少。 跨时比较优势:一个生产未来消费品的国家,在没有国际借贷时,如果一国未来消费的相对价格低于其他国家,称该国在未来消费品上具有跨时比较优势。 贫困化增长:尽管偏向出口的经济增长可以带来财富,但如果贸易条件出现严重恶化,经济增长的利益会被完全抵消,使该国总体福利水平下降。 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居民与其它国家居民在一段时间内(通常一年)发生交易的记录。 麦之勒悖论:由于关税一方面使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升,一方面又导致进口产品的世界价格下降,在一些情况下, 关税最终可能会使进口品的国内价格下降,产生与预期相反的价格变动。 外国直接投资(FDI):以成立子公司或收购兼并的方式对外国的工厂、资本货物(设备)、土地进行的投资。投资者保留对投入资本的控制权。 国际收支平衡表:纪录一国所有的对外经济交易,包括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净误差和遗漏四大项内容。经常项目余额:出口商品和服务与进口商品和服务之差。 汇率超调:汇率对于货币波动的即刻反应超过长期反应的现象。 套利在一个货币中心低价购买外汇,然后在另一个货币中心高价卖出,谋取利润的手段 套汇汇率:在基础汇率的基础上套算出的本国货币与非关键货币(如日元)之间的汇率(如根据基础汇率1美元=8.27人民币, 结合1美元=110日元,可算出套汇汇率1日元=0.075人民币) 费雪效应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一国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最终会导致该国货币存款利率的同比例上升。同样,预期通货膨胀率降低会最终导致利率水平下降。通货膨胀率与利率之间的这种长期关系被称为费雪效应。 J曲线指如果进出口对实际汇率变动的调整是逐步进行的,那么实际本币贬值后,经常项目的变化可能是J曲线型的,即先恶化后好转 规模经济产品生产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 直接标价法用本国货币来衡量外国货币的价格(如1美元=8人民币),在该标价法下, 汇率数额的增加表示外国货币升值, 本国货币贬值。 一价定律在没有运输费用和官方贸易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上,同样货物在不同国家出售,按同一货币计量的价格应该是一样的。如当前汇率为1美元=8人民币,那么,在美国卖50美元的一件衬衫,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应为400人民币,即相当于50美元。如果价格不等,国际贸易会导致最终两者均等。 实际利率一国以国内典型商品篮子来衡量国外典型篮子的价格,反映了两国衡量物价水平所采用商品篮子的交换比例。 外汇干预:中央银行通过购入或售出国外资产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为了抑制本币的升值,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国外资产;为了抑制本币的贬值,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抛出国外资产。 冲销政策中央银行有时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国外和国内资产交易,以抵消外汇交易对国内货币供给的影响。 高技术产业保持生产或生产过程迅速创新能力成为企业成败关键的产业。对高技术产业的统计分类主要依赖研究开发占销售额的比例,或者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劳动力的份额等。 自愿出口限制进口国的政府或一个工业同出口国的政府或相竞争的工业安排的、对后者所出口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产品的数量加以限制的措施 OLI理论OLI理论为英国经济学家邓宁提出的关于国外直接投资理论,也称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该理论认为所有权优势、东道国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共同作用决定外国直接投资。 阐述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答:(1)专业设备和服务供应商队伍在本国或本地区形成,关键设备和服务变得便宜和易于获得;(2)同行业企业间的劳动力流动容易,便利企业利用专业人才和专业人才获得新的工作机会;(3)企业间专业人才的接触机会增加,产生知识外溢效应;(4)同行业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使企业间竞争更加激烈,迫使企业进一步改进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模型的主要假设有哪些?答:包括如下方面:①两国、两种商品、一种生产要素(2*2*1);②各国资源禀赋水平不变;③生产要素均质,在国内不同生产部门流动,不能跨国流动;④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固定,与生产规模无关;⑤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市场;⑥两国技术水平存在差异;⑦没有运输成本、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劳动力如何在两个产品的生产部门中进行配置?答:只要两个生产部门之间存在工资差距,劳动力就会从低工资部门流向高工资部门。在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下,劳动力工资等于劳动力的边际生产收益。由于生产中存在劳动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高工资部门因劳动力流入导致工资下降,而低工资部门因劳动力流出导致工资上升。在两个生产部门的工资完全相等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