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用燃料电池 ENE·FARM

家庭用燃料电池 ENE·FARM

家庭用燃料电池 ENE·FARM
家庭用燃料电池 ENE·FARM

R-6

关键词 X1 生活相关 Y2 机器 Z2 石油类 F18 petroleum

NIPPON OIL CORPORATION

家庭用燃料电池 ENE?FARM

◆ 家庭用燃料电池 ENE?FARM是能够同时产生电气和热水的同时供给(Co-Generation)系统。

◆ 发电所产生的电量最多可以提供一个标准家庭用电量的约60%。※ 

◆ ENE?FARM所产生的热水可以供浴室、厨房、盥洗室等各种场所使用。

 ※因不同家庭的使用状况、不同季节而异。

家庭用燃料电池 ENE?FARM通过从LPG、煤油或者城市煤气中提取的氢与空气中的氧发生电化学反应来发电。同时还回收发电时产生的热来制造热水。

R-6

由于家庭用燃料电池 ENE ?FARM 通过氢与氧的电化学反应来发电,因此几乎不产生会造成酸雨的氮氧化物(NOx )以及硫氧化物(SOx )。另外,由于其能效较高,占温室效应气体大半部分的二氧化碳(CO2)的排放量也比传统系统减少最多可达30%。 (※因不同家庭的使用状况、不同季节而异)

另外,由于是在家中发电,因此不存在输电时的电力损耗。并且,由于可以有效利用发电时产生的热量用于热水供给,能效约为80%,比传统系统更高。联系方式: NIPPON OIL CORPORATION

Fuel Cell & Solar Cell Planning Group

Fuel Cell & Solar Cell Business Dept.

Energy System Business Division

TEL +81-3-3502-9243 FAX +81-3-3502-4749

HP http://www.eneos.co.jp/lande/product/fuelcell/日本国内在(财)新能源财团实施的固定场所设置用燃料电池大规模实践事业中,本公司预定于2008年度

设置总计507台ENE·FARM ,其中LPG 设备413台、煤油设备83台、城市煤气设备11台。

2005~

2008年度的设置数量(累计)合计为1,368台,其中LPG 设备1,053台、煤油设备304台、

城市煤气设备11台。占到了大规模实践事业总的预定设置数量(累计3,307台)的41%,是事业参与者中所占比例最多的。

海外2009年度开始首次在日本国内市场销售。预定将在适当时机开展海外市场。

Fiscal year 2005 2006 2007 2008 Total (units)

Nippon Oil Co. 142 311 408 507

1,368

(Company Share) (30%) (40%) (44%) (45%) (41%)

Grand total 480 777 930 1,120 3,307

燃料电池客车发展情况与技术发展趋势

燃料电池客车发展情况及技术发展趋势一、燃料电池汽车政策分析 《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方的通知》(财建(2015)134号)中明确:“2017-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坡”,明确了国家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态度。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系统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产业化,到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批量生产和规模化示应用。 在财政补贴层面,国家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包括整车补贴、加氢站补贴、免征购置税以及运营补贴等。其中,整车补贴额度从20万到50万每辆不等,一个加氢站则补贴400万元,运营补贴中,燃料电池客车补贴为6万元/辆/年。 二、氢燃料电池产业链概述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包括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应用(燃料电池汽车/有轨电车)等环节。 氢气制造一般是通过将化石原料、化工原料、工业尾气、可再生能源以及水等经过处理来获取,每种获取途径其成本和环保属性都不同。中国目前主要通过工业尾气处理以及电解水来制氢。长河认为,对于燃料电池来说,现在配套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政府以及行业机构以及专家尽快推进立法和相应的技术标准予以规。

长河表示,制氢的方法和方案比较多,而目前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最大瓶颈和最大的障碍是缺乏加氢站。据其统计,截止到2013年底,全球加氢站只有228座,对于我国来说,我国真正投入商业化、用于燃料电池的加氢站只有两座,仅仅限于国比较大的城市,就是和,处于示运营阶段,与国外说的氢高速公路,也就是一条高速公路有多个加氢站相比,差距比较大。 在整个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中,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处于绝对的核心地位,氢燃料经过发动机转化为电能应用到终端。长河表示,目前制约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瓶颈,就是氢燃料电池发动机。虽然国有不少高校和相应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在就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展开相应研究和示性运营应用,但是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核心技术,这两年通过评估,能够达到产业化或者达到工业化应用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

燃料电池的原理及发展

燃料电池原理与发展 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够持续的通过发生在阳极和阴极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燃料电池与常规电池的区别在于,它工作时需要连续不断地向电池内输入燃料和氧化剂,只要持续供应,燃料电池就会不断提供电能。由于燃料电池能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因此,它没有像普通火力发电厂那样的通过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的能量形态变化,可避免过程中转换损失,达到市制发电效率。 近20多年来,燃料电池经历了碱式、磷酸、熔融碳酸盐和固体电解质等几种类型的发展阶段。美、日等国已相继建立了一些碳酸燃料电池电厂、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电厂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厂。燃料电池的结构与普通电池基本相同,有阳极和阴极,通过电解质将这两个电极分开。与普通电池的区别是,燃料电池是开式系统。它要求连续供应化学反应物,以保证连续供电。其工作原理:燃料电池由阳极、阴极和离子导电的电解质构成,其工作原理与普通电化学电池类似,燃料在阳极氧化,氧化剂在阴极还原,电子从阳极通过负载流向阴极构成电回路,产生电流。 介绍一下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一、MCFC概述 1.1 燃料电池简述燃料电池(FC)是一种将贮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结构如图1-1所示。它的发电方式与常规的化学电源一样,电极提供电子转移的场所,阳极催化燃料(如氢)的氧化过程,阴极催化氧化剂(如氧)的还原过程,导电离子在将阴阳极分开的电解质内迁移,电子通过外电路作功并构成总的电回路。在电池内这一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过程等温进行,即在燃料电池内,可在其操作温度下利用化学反应的自由能。但是,燃料电池的工作方式又与常规的化学电源不同,它的燃料和氧化剂并非贮存在电池内。同汽油发电机相似,它的燃料和氧化剂都贮存在电池之外的贮罐中。当电池工作时,要连续不断地向电池内送入燃料和氧化剂,排出反应产物,同时排出一定的废热,以维持电池温度的恒定。燃料电池本身只决定输出功率的大小,其贮能量则由燃料罐和氧化剂罐的贮量决定。总体上,燃料电池具有以下特点: (l) 不受卡诺循环限制,能量转换效率高。 (2) 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由单电池性能、电极面积和单电池个数决定。

燃料电池系统工厂设计规范

燃料电池系统工厂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燃料电池系统工厂设计的基本规定、总体规划、系统工艺、测试区、数字化工厂设计、车间供氢站、建筑结构、气体管路、暖通、给水排水、电气和消防与安全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氢燃料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工厂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设计,也适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测试的场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548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 GB/T3724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氢气 GB3836.14爆炸性环境第14部分:场所分类爆炸性气体环境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GB50177氢气站设计规范 GB/T31139移动式加氢设施技术规范 GB/T14976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GB/T12771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 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516加氢站技术规范 GB50029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 GB50316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GB4962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GB723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5001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1245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102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5022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钢结构设计标准 GB50153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0193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0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1309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 GB25972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 GB5098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3室外给水设计标准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 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氢燃料电池汽车安全指南(2019版) 3.术语 3.1 燃料电池系统fuel cell system 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主要部件包括电堆、发动机控制系统、氢气供给系统、水热管理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等,在外接氢源及物料(空气、水)的条件下可以正常工作。 3.2 氢燃料fuel hydrogen 满足燃料电池系统正常工作的气态氢气燃料,品质符合现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氢气》GB/T37244。

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现状分析正文目录 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燃料电池汽车等清洁汽车技术的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增强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子、关键总成及零部件。鼓励开发使用节能环保和新型燃料汽车”。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和“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分别列入优先主题和前沿技术。在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及相应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强调要“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燃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太阳能汽车等清洁汽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科学技术部共同向社会公布的《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同样也强调要“研究电动汽车等新型动力”。“九五”和“十五”期间,国家都把燃料电池汽车及相关技术研究列入科技计划,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都设立了许多与此相关的科研课题。“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的“电动汽车专项”将燃料电池汽车列为重要内容,国家投人近9亿元。“十一五”国家继续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 在技术现状方面,1998年,清华大学研制出中国第一辆燃料电池汽车,其燃料电池由北京富源燃料电池公司提供;1999年北京富源燃料电池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出燃料电池乘用车;2001年,北京绿能公司与清华大学和北京工业学院合作,研制出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出租车、客车和12个座位的公共汽车;2004年,国家甲醇燃料汽车示范工程在长治正式启动并通过了国家验收;2005年,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绿色燃料电池游览车投入试运,总行驶里程达1.2万公里,无故障运行时间达2000小时;2006年,由同济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发“超越三号”燃料电池轿车在第八届“比比登清洁能源汽车挑战赛”中表现抢眼,四项比赛评分均为“A”,并在两个单项比赛中获得第一。 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研发采用了与国际同领域权威单位不同的技术路线,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能量混合型和功率混合型两种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具有电——电混合、平台结构、模块集成的技术特征,燃料经济性高于国外同类样车特别是纯燃料电池驱动模式样车,轿车和客车两种车型节氢效果均十分显著,现已经成为国际上主流构型。新一代的燃料电池汽车动力平台也已经基本建立。 在产业化目标方面,我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产业化目标是,2006~2010年期间,通过示范运行,找出薄弱环节,攻克技术难关,实现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小批量试制;2010~2020年,争取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批量生产;2020~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整体技术水平要基本与国际电动汽车水平相当,并且实现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大批量生产。 在燃料电池汽车的实际应用方面,我国于2003年与2007年分别启动了两期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商业化示范项目。该项目是中国政府、全球环境基金(GEF)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共同支持的项目,由科技部、北京市、上海市共同组织实施,目的是为了降低燃料电池公共汽车的成本,借助在北京和上海两市进行的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和供氢设施的示范,加快其技术转化。北京市、上海市各采购6辆燃料电池公共汽车,进行示范运行。2008年北京奥运会,基于上海大众领驭平台的燃料电池轿车作为我国首款燃料电池轿车进入国家汽车产品公告,20辆领驭燃料电轿车为奥运会提供交通服务,运行总里程超7.6万km。

燃料电池原理及习题解答

燃料电池原理及习题解答 在中学阶段,掌握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十分重要的。所有的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也同样是有规律可循的。书写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先写出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第二步,再写出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第三步,在电子守恒的基础上用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减去正极反应式即得到负极反应式。下面对书写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三步法”具体作一下解释。 1、燃料电池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因为燃料电池发生电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与燃料燃烧的产物相同,可根据燃料燃烧反应写出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但要注意燃料的种类。若是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不随电解质的状态和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而变化,即2H2+O2=2H2O。若燃料是含碳元素的可燃物,其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就与电解质的状态和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如甲烷燃料电池在酸性电解质中生成CO2和H2O,即CH4+2O2=CO2+2H2O;在碱性电解质中生成CO32-离子和H2O,即CH4+2OH-+2O2=CO32-+3H2O。 2、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的书写 因为燃料电池正极反应物一律是氧气,正极都是氧化剂氧气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所以可先写出正极反应式,正极反应的本质都是O2得电子生成O2-离子,故正极反应式的基础都是O2+4e-=2O2-。正极产生O2-离子的存在形式与燃料电池的电解质的状态和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现将与电解质有关的五种情况归纳如下。 ⑴电解质为酸性电解质溶液(如稀硫酸) 在酸性环境中,O2-离子不能单独存在,可供O2-离子结合的微粒有H+离子和H2O,O2-离子优先结合H+离子生成H2O。这样,在酸性电解质溶液中,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⑵电解质为中性或碱性电解质溶液(如氯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 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O2-离子也不能单独存在,O2-离子只能结合H2O生成OH-离子,故在中性或碱性电解质溶液中,正极反应式为O2+2H2O +4e-=4OH-。 ⑶电解质为熔融的碳酸盐(如LiCO3和Na2CO3熔融盐混和物) 在熔融的碳酸盐环境中,O2-离子也不能单独存在, O2-离子可结合CO2生成CO32-离子,则其正极反应式为O2+2CO2 +4e-=2CO32-。 ⑷电解质为固体电解质(如固体氧化锆—氧化钇) 该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可允许O2-离子在其间通过,故其正极反应式应为O2+4e-=2O2-。

燃料电池的双极板和燃料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的双极板和燃料电池,涉及燃料电池领域,该双极板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中的一个为阴极板,另一个为阳极板,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之间形成有长度不同的多条冷却流道,冷却流道的横截面积与冷却流道的长度正相关。因此,长度较长的冷却流道横截面积较大,长度较短的冷却流道横截面积较小。虽然长度较长的冷却流道阻力较大,流速较慢,但横截面积较大,虽然长度较短的冷却流道阻力较小,流速较快,但横截面积也较小,从而可以减小长度不同的冷却流道中冷却液的流量差异,这样双极板上不同区域受到的冷却效果也更接近,双极板上温度分布更均匀,有利于使燃料电池工作更稳定,延长燃料电池的寿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燃料电池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重叠的第一极板(11)和第二极板(12),所述第一极板(11)和所述第二极板(12)中的一个为阴极板,另一个为阳极板,所述第一极板(11)和所述第二极板(12)之间形成有长度不同的多条冷却流道(101),所述多条冷却流道(101)中,至少部分冷却流道(101)的横截面积与所述冷却流道(101)的长度正相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板(11)上具有第一流道槽 (11a),所述第二极板(12)上具有第二流道槽(12a),所述第一流道槽(11a)和所述第二流道槽(12a)围成所述冷却流道(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槽(11a)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流道槽(12a)的横截面均为梯形,且在同一所述冷却流道(101)中,所述第一流道槽(11a)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流道槽(12a)的横截面全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板(11)上的各个所述第一流道槽(11a)的深度均相等,所述第二极板(12)上的各个所述第二流道槽(12a)的深度均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冷却流道(101)分布于所述双极板上的一矩形区域(B)内,同一所述冷却流道(101)的两端开口位于所述矩形区域(B)的同一侧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区域(B)具有平行相对的第一侧边(B1)和第二侧边(B2),所述多条冷却流道(101)包括位于对称轴(m)和所述第一侧边(B1)之间的多条第一冷却流道(1011)、位于所述对称轴(m)和所述第二侧边(B2)之间的多条第二冷却流道(1012),所述对称轴(m)为所述矩形区域(B)的平行于所述第一侧边(B1)的对称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冷却流道(101)中,最靠近所述对称轴(m)的n条冷却流道(101)的横截面积与所述冷却流道(101)的长度正相关,所述多条冷却流道(101)中除所述n条冷却流道(101)之外的冷却流道(101)横截面积相等,2≤n <N,且n为整数,N为所述冷却流道(101)的总条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边(B1)向所述对称轴(m)靠近的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冷却流道(1011)的间距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第一冷却流道(1011)和所述多条第二冷却流道(1012)关于所述对称轴(m)对称。

(完整版)试简述五大类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各自的特点

三、试简述五大类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各自的特点 燃料电池按燃料电解质的类型来分类的,可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NFC)五大类。 3.1 碱性燃料电池(AFC) 碱性燃料电池是该技术发展最快的一种电池,主要为空间任务,包括航天飞机提供动力和饮用水。 3.1.1原理 使用的电解质为水溶液或稳定的氢氧化钾基质,且电化学反应也与羟基(OH)从阴极移动到阳极与氢反应生成水和电子略有不同。这些电子是用来为外部电路提供能量,然后才回到阴极与氧和水反应生成更多的羟基离子。 负极反应:2H2 + 4OH-→ 4H2O + 4e- 正极反应:O2 + 2H2O + 4e- → 4OH- 碱性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大约80℃。因此,它们的启动也很快,但其电力密度却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密度低十来倍,在汽车中使用显得相当笨拙。不过,它们是燃料电池中生产成本最低的一种电池,因此可用于小型的固定发电装置。 如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一样,碱性燃料电池对能污染催化剂的一氧化碳和其它杂质也非常敏感。此外,其原料不能含有一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钾电解质反应生成碳酸钾,降低电池的性能。 3.1.2 特点 低温性能好,温度范围宽,并且可以在较宽温度范围内选择催化剂,但是才用的碱性电解质易受CO2的毒化作用因此必须要严格出去CO2,成本就偏高。 3.2 磷酸燃料电池(PAFC) 磷酸燃料电池(PAFC)是当前商业化发展得最快的一种燃料电池。正如其名字所示,这种电池使用液体磷酸为电解质,通常位于碳化硅基质中。磷酸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要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碱性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略高,位于

《氢燃料电池安全指南》(2019版)燃料电池堆及系统安全

3燃料电池堆及系统安全 3.1燃料电池堆安全 3.1.1燃料电池堆设计 3.1.1.1燃料电池堆分类 目前车用的燃料电池主要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PEM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根据极板使用的材料不同,分为金属极板燃料电池堆和石墨极板燃料电池堆等。 3.1.1.2燃料电池堆功率 燃料电池堆体积比功率决定了后期电堆和系统的组合方式以及电堆的热管理设计。较小体积比功率电池堆有利于热的扩散,对整体电堆和系统热管理设计有益。较大体积比功率电池堆有利于系统设计和制造过程简单化和电池堆体积的减小。 不断 升燃料电池堆体积比功率是长期、系统的工作,建议要在确保安全性、可靠性和关键电性能指标的前 下, 升燃料电池堆的比功率和功率。 3.1.1.3燃料电池堆关键材料 燃料电池堆使用的材料对工作环境应有耐受性,燃料电池堆的工作环境包括振动、冲击、多变的温湿度、电势以及腐蚀环境;在易发生腐蚀、摩擦的部位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1)质子交换膜 质子交换膜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分隔阳极和阴极,阻止燃料和空气直接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并传导质子、阻止电子在膜内传导;质子交换膜的质子传导率越高,膜的内阻越小,燃料电池的效率越高。质子交换膜材料要具有足够的化学、电化学、热稳定性和一定的机械稳定性,保证燃料电池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耐受气流冲击、电流冲击和自由基攻击而不发生降解,保证燃料电池内部不会发生气体窗口窜漏、短路等危险。 对于全氟磺酸膜类质子交换膜,要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机械稳定性,避免其在高温时发生化学降解,防止燃料电池在高温和高电位时出现化学降解导致气体窜漏引发氢氧混合。气体串漏对燃料电池的安全性有较大影响,要优先选用机械强度高的质子交换膜。质子交换膜厚度和燃料电池安全性密切相关,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厚度的选择建议充分考虑由于降低隔膜厚度带来的安全风险。 (2)气体扩散层 21/5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员移动性增强,全球汽车需求 量快速增长,迄今世界上的汽车保有量达到创纪录的10 亿 辆以上且还在不断大幅增长,使得基于传统的内燃机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汽车的轻量化与节能减排等技术进步难以降低汽车燃料的消耗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2020 年之前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GHG) 排放在1990 年水平基础上下降20% 的任务日益艰巨。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公路交通运输车辆的GHG 温室气体排放将会持续不断增长。通过研讨纯电动汽车(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BEV )、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 )、或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Fuel Cell Vehicles ,FCVs ;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 ,FCEVs )等多种类型的电动汽车( Electric Vehicle ,EV )技术[3-5]有望明确实现节能减排 的理想途径。自1966 年通用汽车推出了世界上第1 款燃料电池电动汽车GMC Electrovan ,尤其是本田在1999 年推出了世界上第1 台商用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X-V4 以来,世界上EV 电动汽车型号不断丰富和租赁销售量明显增长,太、北美和欧洲成长为全球EV 电动汽车重要的新车研发制造和租赁销售市场,2014 年全世界的EV 电动汽车销售量达到34.6 万辆以上,年增长率达到86% 。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电化学发电装置,近年来 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成为最被看好的可用于替代汽油和柴 油等传统的 ICE 内燃机发动机技术的先进新能源汽车技术。 日本政府希望其到 2020 年的 FCVs 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达到 500 万辆,再通过 10 年的研发推广实现全面普及 FCVs 燃 料电池汽车。 美国政府在 2003 年投入 12 亿美元大力推进氢 技术和燃料电池技术,其中重要项目之一就是美国能源部 Department of Energy , DOE )在北加州、南加州、密歇 展的氢技术和基础实施验证与示范综合工程,吸引了 Hyundai-Kia/Chevron 、 DaimlerChrysler/BP 、 Ford/BP 和 GM/Shell 等多家汽车制造 /能源供应商参与。 美国能源部大力推进氢经济和燃料电池技术,尤其是商 业化推广应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比如目前高容量和低容量 燃料电池制造成本分别为 55 美元 /kW 和 280 美元 /kW[6] , 汽车燃料电池 2014 年的制造成本自 2006 年下降 50% 并自 2008 年以来进一步下降 30% 以上(基于高容量电池制造) 这必将带动创造工作岗位、投资机会和可持续、安全的能源 供应。为了在 2020 年前争取把欧盟建立成一个具有全球领 先水平的燃料电池 (Fuel Cell ,FC )系统和氢能源 (Hydrogen Energy ,HE ) 经济的巨大市场,欧盟高度重视燃料电池技术 和氢能源技术并把之视作能源领域的战略高新技术大力推 根州东南部、大西洋区中部和佛罗里达州中部等 5 个区域开 f It 步

燃料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主要用途

简述燃料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主要用途 1.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燃料电池是一种按电化学原理,即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等温地把贮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其单体电池是由电池的正极(即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的阴极)、负极(即还原剂或燃料发生氧化反应的阳极)和电解质构成,燃料电池与常规电池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燃料和氧化剂不是贮存在电池内,而是贮存在电池外部的贮罐内,不受电池容量的限制,工作时燃料和氧化剂连续不断地输入电池内部,并同时排放出反应产物。 以磷酸型燃料电池为例,其反应式为: 燃料极(阳极) H2→2H++2e- 空气极(阴极) 1/2O2+2H++2e-→H2O 综合反应式H2+1/2O2→H2O 以上反应式表示:燃料电池工作时向负极供给燃料(氢),向正极供给氧化剂(空气),燃料(氢)在阳极被分解成带正电的氢离子(H+)和带负电的电子(e-),氢离子(H+)在电解质中移动与空气极侧提供的O2发生反应,而电子(e-)通过外部的负荷电路返回到空气极侧参与反应,连续的反应促成了电子(e-)连续地流动,形成直流电,这就是燃料电池的发电过程,也是电解反应的逆过程。 2. 燃料电池的应用 2.1能源发电 燃料电池电站的每一套设备都包括了一整套采用天然气发电的电力系统。分为以下几个分单元:①燃料电池组②燃气制备③空气压缩机④水再生利用⑤逆变器⑥测量与控制系统。燃料电池组产生的直流电通过逆变器转换成电力系统所需的交流电。各国工业界人士普遍对于燃料电池在发电站的应用前景看好。 2.2汽车动力 目前,各国的汽车时用量均在不断增加,其排放的尾气已成为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环境治理的力度不够,这一问题更加突出。于是人们要求开发新型的清洁、高效的能源来解决这一问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出现,解决了燃料电池在汽车动力成本和技术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使燃料电池电动车的开发和使用成为可能。这种电池具有室温快速启动、无电解液流失、水易排出、寿命长、比功率与比能量高等特点,适合做汽车动力,是目前世界各国积极开发的运输用燃料电池。 2.3家庭用能源 天然气作为一种洁净的能源已经在家庭中被广泛使用,但其主要被用于炊事和生活热水,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电池在家庭中的广泛应用在开辟了天然气在家庭中一种新的用途的同时也将解决目前高峰用电紧张的状况。家庭的一切用电无论是电视机、冰箱、空调等家用电气还是电脑等办公设备都可以通过燃料电池来提供电源,作为家庭使用的分散电源,并可同时提供家庭用热水和采暖,这样可将天然气的能量利用率提高到70%~90%。 2.4其它方面的应用 碱性燃料电池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运行时基本没有红外辐射,而且噪音小,用做潜艇动力,可大大提高其隐蔽性;同时由于它们可在常温下启动工作,且能量密度高,还是理想的航天器工作电源。此外,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还可用作野外便携式电源。 总之,燃料电池的用途将越来越广泛,它将遍布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量来源。

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设计与工程建设实践

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设计与工程建设实践 加氢站对于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燃料电池(Fuel Cell)是氢能使用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作为一种电化学反应装置,其不经过燃烧,直接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燃料电池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领域,与传统的内燃机相比,燃料电池具有更高的能源转换效率,而且由于其反应的产物是水,不产生任何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实现了真正的零排放。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事业的发展基本与世界同步,在政府的能源、环保战略,发展速度仍在不断加快。 2.1 加氢站储氢量 根据对世博期间燃料电池公交车、燃料电池轿车和燃料电池观光车3类共196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世博园区内外进行示范运行。燃料电池汽车每日行驶里程和单位里程耗氢量进行估算,所有燃料电池汽车的日最大氢气需求量约600kg。考虑供氢安全系数和工程实际情况,站内设置两辆长管拖车,其储氢量约560kg,储存压力不大于20MPa。站内固定储氢瓶组储氢量约500kg,储存压力不大于45MPa。站内总储氢量约1060kg,属于三级站。 该站选择离站制氢(Off-site)的模式,采用氢气长管拖车将小于20MPa的压缩氢气从生产单位运送进站后再通过站内压缩机将氢气增压卸载至站内高压储氢瓶组,以不大于45MPa的压力储存。车辆加氢时,从储氢瓶组中输出氢气,通过加氢机充装到燃料电池汽车的车载储氢瓶中。加氢站是对高压氢气的储存、输配、加注等技术的综合应用,世博加氢站系统主要包括:氢气源(站外供氢)、氢气压缩系统(氢气压缩机)、氢气储存系统(高压储氢瓶组)、氢气加注系统(加氢机).

此外还有高压氢气管线、阀门组件和安全、控制系统等[6],加氢站的工艺流程由图所示。氢气长管拖车将小于20MPa的压缩氢气从氢气生产单位运送进加氢站,氢气经卸气柱卸载后通过氢气压缩机增压至4 3.8MPa储存到站内固定储氢瓶组中,氢气长管拖车也可作为站内的一级储氢装置,当对车辆加氢时,通过多级取气的模式从储氢瓶组中输出氢气,通过加氢机充装到燃料电池汽车的车载储氢瓶中。 2.4 加氢站总平面布局 加氢站是甲类火灾危险眭设施,必须在设计上保证其安全可靠。在加氢站进行站址选择和站内建、构筑物及设备平面布局设计时,必须符合上海市城市规划和站区防火安全的要求,参照上海市地方规范《燃 料电池汽车加氢站技术规程》,确保加氢站与站外重要公共建筑物、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民用建筑和厂房、库房、储罐、铁道、铁路、架空通信线、架空电力线路等保持足够的防火距离满足表1的要求。 在进行加氢站内部平面布局设计时,应当考虑站内氢气压缩机间、储氢装置、加氢机、站房、变配电间等建构筑物的安全距离满足表2的要求,同时合理安排站内车辆行走路线,避免加氢车辆之间、加氢车辆与站内的氢气拖车之间行驶路线互相干扰。 2.5 加氢站的氨安全工艺 氢气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讨论的焦点。氢气属于甲类易燃气体,与天然气相比,氢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混合物具有更宽的爆炸极限范围(4.1%~74.1%),更低的着火能

《燃料电池汽车现状与发展趋势》毕业论文解读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燃料电池汽车现状与发展趋势 系部现代制造工程系 专业名称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 班级新能源汽车 11201 班 姓名* * 学号201210388 指导教师王诗平 2014 年09 月25 日

浅析燃料电池汽车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 随着汽车的发展,传统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双重压力。改变汽车动力系统已成为必然之势,而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则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从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背景入题,综合介绍了燃料电池系统和燃料电池汽车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国内外的技术现状、全面发展的优势和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发展趋势的分析。 关键词: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汽车;汽车结构;节能环保

目录 1前言 (1) 2燃料电池汽车的结构原理 (3) 2.1 燃料电池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4) 2.2 燃料电池汽车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6) 2.2.1 燃料电池单独驱动汽车动力系统 (7) 2.2.2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 (8) 2.3 典型的燃料电池汽车结构 (10) 3燃料电池汽车的现状分析 (15) 3.1 国外燃料电池汽车的现状 (15) 3.1.1 美洲燃料电池汽车的现状 (16) 3.1.2 欧洲燃料电池汽车的现状 (16) 3.1.3 亚洲燃料电池汽车的现状 (17) 3.2 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现状 (17) 3.3 国内外技术现状的对比分析 (19) 3.3.1 燃料电池汽车整车集成技术 (19) 3.3.2 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技术 (20) 3.3.3 高压储氢系统技术 (22) 3.4 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的对比分析 (22) 4 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趋势的分析 (23) 4.1 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优势 (23) 4.2 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3) 4.3 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趋势 (24) 5 总结 (27) 致谢 (28) 参考文献 (29)

燃料电池分类及工作原理

一、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燃料电池是用一种特定的燃料,通过一种质子交换膜(PEMProtonExchangeMembrane)和催化层(CLCatalystLayer)而产生电流的一种装置,这种电池只要外界源源不断地供应燃料(例如氢气或甲醇),就可以提供持续电能。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一种叫质子交换膜的技术,使氢气在覆盖有催化剂的质子交换膜作用下,在阳极将氢气催化分解成为质子,这些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在氢气的分解过程中释放出电子,电子通过负载被引出到阴极,这样就产生了电能。 在阳极经过质子交换膜和催化剂的作用,在阴极质子与氧和电子相结合产生水。也就是说燃料电池内部的氢与空气中的氧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水的过程,同时产生了电流,也可以理解为是电解水的逆反应。 燃料电池在阳极除供应氢气外,同时还收集氢质子(H+),释放电子;在阴极通过负载捕获电子产生电能。质子交换膜的功能只是允许质子H+通过,并与阴极中的氧结合产生水。这种水在反应过程中的温度作用下,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在空气中(对汽车用的大功率燃料电池就要设置水的回收装置)。注意,用氢作燃料电池所生成的是纯净水可以饮用,而用甲醇作燃料生成的水溶液中可能产生甲醛之类有毒物质不能饮用。图1为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二、燃料电池的分类 由于人们是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和开发燃料电池的,所以其种类也繁多,但目前主要有3种。 1 质子交换膜技术 质子交换膜技术(或者称聚合物电解液膜技术)——简称PEMFC (ProtonExchangeMembreneFuelCell)。由于它能提供比传统锂离子电池大约高出5~10倍的能量密度,比甲醇燃料电池也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所以,人们都看好质子交换膜技术的氢燃料电池,虽然它还存在着储存及安全等问题,但人们正在克服它,最终有望在3~5年实现可存储在像打火机大小的容器中,充一次氢气发电可供手机使用几天,它将是未来便携式电子产品供电系统的首选。 2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简称DMFC(DirectMethanolFuelCell)。它是以甲醇为燃料,通过与氧结合产生电流的,优点是直接使用甲醇,省去了氢的生产与存储,因为,在汽车上早已使用甲醇溶液作为挡风玻璃的刮洗液了,故不存在安全问题。但甲醇存在泄漏问题,虽然用水稀释可以解决,但是电解效率却大大降低,目前正在解决渗漏问题。 3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简称DEFC(DirectEthanolFuelCell)。为避免甲醇的渗漏问题,而采用乙醇,它也是由两个电极、燃料及电解液组成的。

燃料电池极板的设备制作方法与设计方案

图片简介: 本技术介绍了一种燃料电池极板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热固性树脂和石墨粉按重量比1:1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涂料;(2)将步骤(1)的混合涂料涂布至碳纤维片材上,得到涂布碳纤维片材;所述碳纤维片材的厚度为0.10mm~0.30mm,所述混合浆料的涂布量为5~20g/m2;(3)将步骤(2)的涂布碳纤维片材置于125~150℃真空,预固化 30min后进行模压,得到一面具有蛇形气体流场面、一面具有平板面的极板;(4)将步骤(3)的极板进行裁切,得到燃料电池极板。本技术通过在碳纤维片材上采用湿法涂布混合涂料、且一次性模压成型,实现了燃料电池极板的连续化生产,同时减轻了极板的重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要求 1.一种燃料电池极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热固性树脂和石墨粉按重量比1:1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涂料; (2)将步骤(1)的混合涂料涂布至碳纤维片材上,得到涂布碳纤维片材;所述碳纤维片材的厚度为0.10mm~0.30mm,所述混合浆料的涂布量为5g/m2~20g/m2; (3)将步骤(2)的涂布碳纤维片材置于100℃真空,预固化30min后进行模压,得到一面具有 蛇形气体流场面、一面具有平板面的极板; (4)将步骤(3)的极板进行裁切,得到燃料电池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极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热固性树脂为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类树脂或聚醋树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极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石墨粉的含碳量大于99%,所述石墨粉的膨胀倍数为100~3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极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碳纤维片材为碳纤维毛毡、或碳纤维编织布、或碳纤维预浸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极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气体流场包括阴极极板流场和阳极极板流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极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极板流场的流道的宽度为0.3mm~0.8mm;所述阳极极板流场的流道的宽度为0.3mm~0.8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电池极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包括气道、水道、密封槽和定位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极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极板的厚度为0.3mm~0.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极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燃料电池极板的弯曲强度为35MPa~40MPa,拉伸强度为25MPa~26MPa,抗压强度为1.5GPa~1.6GPa。 技术说明书 一种燃料电池极板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极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国外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现状

国外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现状(转贴) --2010年世界上氢燃料电池汽车时代序幕早已拉开 2010-04-15 11:59 关键字: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车燃料电池技术 当前在可用于替代汽油和柴油发动机的技术中,最被看好的是燃料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汽车具有安静、高效和零污染(或低污染)排放的特点,同时续驶里程完全可以和内燃机汽车相媲美,具有结束内燃机汽车百年统治地位的潜力。但各国政府在对研发燃料电池技术上也存在分歧,在支持力度上也各不相同。 (下图:通用为宜家制造的“氢动3号”燃料电池示范车)

在日本,日本经济产业省前几年就对燃料电池汽车开发与推广制定了时间表,其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日本使用的燃料电池汽车达到500万辆;到 2030年,要全面普及燃料电池汽车。近期,日本又计划在 5 年内斥资 2090 亿日元开发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液体合成燃料技术、车用电池,以及氢燃料电池科技。 在美国,燃料电池电动车曾被美国前总统布什作为“氢经济”论的“法宝”大肆宣传,但2006年2月他已改变了腔调,承认燃料电池电动车“不是近期的解决方法,也不是中期的解决方法,而确实是远期的方法”。在布什第二任总统任期的后3年里,“氢经济”论在美国已气息奄奄,燃料电池的研发重点已转向了基础性研究。2009年5月,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停止支持燃料电池电动车的研发。 美国燃料电池汽车FreedomCAR协作计划 美国燃料电池汽车FreedomCAR协作计划是美国政府 于2002年初提出的一项由美国能源部与美国汽车研究理 事会(USCAR)合作开发经济上可承受的氢气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及相关氢气供应基础设施技术的合作研发项目。美国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作者:佚名来源:不详录入:Admin更新时间:2008-8-18 10:07:07点击数:8 【字体:】 燃料电池的一般结构为:燃料(负极)|电解质(液态或固态)|氧化剂(正极)。在燃料电池中,负极常称为燃料电极或氢电极,正极常称为氧化剂电极、空气电极或氧电极。燃料有气态如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液态如液氢、甲醇、高价碳氢化合物和液态金属,还有固态如碳等。按电化学强弱,燃料的活性排列次序为:肼>氢>醇>一氧化碳>烃>煤。燃料的化学结构越简单,建造燃料电池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越少。氧化剂为纯氧、空气和卤素。电解质是离子导电而非电子导电的材料,液态电解质分为碱性和酸性电解液, 固态电解质有质子交换膜和氧化锆隔膜等。在液体电解质中应用微孔膜,0.2mm~0.5mm厚。固体电解质为无孔膜,薄膜厚度约为20μm。 燃料电池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电极的作用一方面是传递电子、形成电流;另一方面是在电极表面发生多相催化反应,反应不涉及电极材料本身,这一点与一般化学电池中电极材料参与化学反应很不相同,电极表面起催化剂表面的作用。 在氢氧燃料电池中,氢和氧在各自的电极反应。氧电极进行氧化反应,放出电子,氢电极进行还原反应,吸收电子,总反应为: O2+2H2→2H2O 反应结果是氢和氧发生电化学燃烧,生成水和产生电能。由热力学变量可得到以下理论电动势和理论热效率公式: Eo=-(ΔG/2F)=1.23V η=ΔG/ΔH=83.0% 式中,ΔG和ΔH分别为自由能变化和热焓变化,F是法第常数。

燃料电池工作的中心问题是燃料和氧化剂在电极过程中的反应活性问题。对于气体电极过程,必需采用多孔气体扩散电极和高效电催化剂,提高比表面,增加反应活性,提高电池比功率。 氢在负极氧化是氢原子离解为氢离子和电子的过程,若用有机化合物燃料,首先需要催化裂化或重整,生成富氢气体,必要时还要除去毒化催化剂的有害杂质。这些反应可在电池内部或外部进行,需附加辅助系统。正极中的氧化反应缓慢,燃料电池的活性主要依赖正极。随着温度升高,氧的还原反应有相当的改善。高温反应有利于提高燃料电池反应活性。 对于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核心部件是燃料电池组,它由燃料电池单体堆集而成,单体电池的串联和并联选择,依据满足负载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并使总电阻最低,尽量减小电路短路的可能性。其余部件是燃料预处理装置、热量管理装置、电压变换调整装置和自动控制装置。通过燃料预处理,实现燃料的生成和提纯。燃料电池的运行或起动,有的需要加热,工作时放出相当的热量,由热量管理装置合理地加热或除热。燃料电池工作时,在碱性电解液负极或酸性电解液正极处生成水。为了保证电解液浓度稳定,生成的水要及时排除。高温燃料电池生成水会汽化,容易排除,水量管理装置将实现合理的排水。燃料电池与化学电池一样,输出直流电压,通过电压变换成为交流电送到用户或电网。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通过自控装置使各个部件协调工作,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及单电池的制作和演示

学生实验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及单电 池的制作和演示 设计:沈培康 执笔:沈培康、孟辉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2009年6月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及单电池的制作和演示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进行氢/氧(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关键组件膜电极(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MEA)的制备和单电池组装及实际演示一体化(all-in-one)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使学生全面了解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制作过程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燃料电池是一种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将化学能转变为低压直流电的装置,即通过燃料和氧化剂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直流电和水。燃料电池装置从本质上说是水电解的一个逆装置。在电解水过程中,外加电源将水电解,产生氢和氧;而在燃料电池中,则是氢和氧通过电化学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出电能。燃料电池单体主要有四部分组成,即阳极、阴极、电解质(质子交换膜)和外电路。图1为组成燃料电池的基本单元的示意图。阳极为氢电极,阴极为氧电极,阳极和阴极上都含有一定量的催化剂(目的是用来加速电极上发生的电化学反应),两极之间是电解质。 图1 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图。图中Anode为阳极,Cathode为阴极,Bipolar Plate 为双极板,CL为催化剂层,PEM为质子交换膜。 工作原理为:氢气通过管道或导气板到达阳极,在阳极催化剂的作用下,氢气发生氧化,释放出电子,如反应(1)所示。氢离子穿过电解质到达阴极,而

在电池的另一端,氧气(或空气)通过管道或导气板到达阴极,同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也到达阴极。在阴极侧,氧气与氢离子和电子在阴极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如反应(2)所示。与此同时,电子在外电路的连接下形成电流,可以向负载输出电能。燃料电池总的化学反应如式(3)所示。 阳极半反应:H2→ 2 H+ + 2 e-E o = 0.00 V (1) 阴极半反应:1/2 O2 + 2 H+ + 2 e-→ H2O E o = 1.23 V (2) 电池总反应:H2(g) + 1/2 O2(g) → H2O(l) E o cell = 1.23 V (3) 燃料电池的膜电极如图2所示。由碳纸(气体扩散层)、阳极催化层、质子交换膜、阴极催化层和碳纸(气体扩散层)构成。其中碳纸作为气体扩散层支撑体起收集电流的作用。因为碳纸上的孔隙率比较大,一般在碳纸表面制备一层中间层来整平(在本实验中省略)。催化层的涂布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催化剂涂覆在碳纸的中间层表面,另一种是直接将催化剂涂覆在膜的两側。催化剂一般是2-5纳米的Pt颗粒负载在30纳米左右的碳粉上,与溶剂和Nafion等均匀混合配置成浆料,使用时直接涂覆。 图2 燃料电池膜电极结构。图中GDL是气体扩散层,CL是催化剂层,M 是质子交换膜。 燃料电池阳极和阴极之间由质子交换膜(如杜邦公司的Nafion膜)隔开。最常用的Nafion 212、Nafion115和Nafion117等型号的膜外观为无色透明,平均分子量大概为105~106。由分子结构可看出,Nafion膜是一种不交联的高分子聚合物,在微观上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离子基团群,含有大量的磺酸基团,它既能提供游离的质子,又能吸引水分子;另一部分是憎水骨架,与聚四氟乙烯类似,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Nafion系列膜具有体型网络结构,其中有很多微孔(孔径约10-9 m)。人们普遍用“离子簇网络结构模型”来描述这种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