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MI HDB3编译码过程实验

AMI HDB3编译码过程实验

AMI  HDB3编译码过程实验
AMI  HDB3编译码过程实验

实验3 AMI / HDB3编译码过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编译码的工作过程。

1.熟悉AMI / HDB

3

码型变换编译码电路的测量点波形。

2.观察AMI / HDB

3

码型变换的规则

3.掌握AMI/HDB

3

二、原理

1、AMI码原理与编码规则

AMI码的全称是传号交替反转码。是将消息代码“1”(传号)交替地变换为“+1”和“—1”而“0”(空号)保持不变

AMI码对应的波形是具有正、负、零三种电平的脉冲序列。他可以看成是单极性波形的变形,即“0”仍对应零电平,而“1”交替对应正、负电平。

由于AMI码的信号交替反转,故由它决定的基带信号将出现正负脉冲交替,而0电位保持不变的规律。由此看出,这种基带信号无直流成分,且只有很小的低频成分,因而它特别适宜在不允许这些成分通过的信道中传输。

从AMI码的编码规则看出,它已从一个二进制符号序列变成了一个三进制符号序列,而且也是一个二进制符号变换成一个三进制符号。把一个二进制符号变换成一个三进制符号所构成的码称为1B/1T码型。

AMI码除具有上述特点外,还有编译码电路简单及便于观察误码情况等优点,它是一种基本的线路码,并得到广泛采用。

但是,AMI码有一个重要缺点,即当它用来获取定时信息时,由于它可能出现长的连“0”串,因而会造成提取定时信号的困难。

为了保持AMI码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人们提出了许多种类的改进AMI码,HDB

码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码。

3

2、HDB3码原理与编码规则

HDB3码是三阶高密度码的简称。HDB3码保留了AMI码所有的优点(如前所述),还可将连码限制在3个以内,克服了AMI码如果长连“0”过多对提取定时钟不利的缺点。HDB3码的功率谱基本上与AMI码类似。由于HDB3码诸多优点,所以CCITT建议把HDB3码作为PCM传输系统的线路码型。

如何由二进制码转换成HDB3码呢?

HDB3码编码规则如下:

1、检查消息码中“0”的个数。当连“0”数目小于等于3时,HDB3码与AMI码一样,+1与-1交替。

2.二进制序列中的“0”码在HDB3码中仍编为“0”码,但当出现四个连“0”码时,用取代节000V或B00V代替。取代节中V码、B码均代表“1”码,它们可正可负,(即V+=+1,V-=-1,B+=+1,B-=-1)脉冲波形相同,用V 或B符号表示的目的是为了示意该非“0”码由原来信码中的“0”变换而来的。取代节称为破坏节,V称为破坏脉冲,B称为调节脉冲。

3.取代节的安排顺序是:先用000V,当它不能用时,再用B00V。000V取代节的安排要满足以下两个要求:

(1)各取代节之间的V码要极性交替出现(为了保证传号码极性交替出现,不引入直流成份)。

(2)V码要与前一个传号码的极性相同(为了在接收端能识别出哪个是原始传号码,哪个是V码和B码,以恢复成原二进制码序列)。

当上述两个要求能同时满足时,用000V代替原二进制码序列中的4个“0”

(用000V

+或000V

-

);而当上述两个要求不能同时满足时,则改用B00V(B

+

00V

+

或B

-00V

-

,实质上是将取代节000V中第一个“0”码改成B码)。

4.HDB

3

码序列中的传号码(包括“1”码、和B码)除V码外要满足极性

交替出现的原则。

下面我们举个例子来具体说明一下,如何将二进制码转换成HDB

3

码。

二进制码序列:

1 0 0 0 0 1 0 1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1

HDB

3

码序列:

V + -1 0 0 0 V

-

+1 0 –1 B

+

0 0 V 0 –1 +1 –1 0 0 0 V

-

B

+

0 0 V

+

0 –1

从上面得变换中可以看出当,二进制码序列中第1--5个码元里出现了4个连

“0”码,

按照规则先用000V取代节来替代4个“0”,,其中V码极性的如何取呢(上

面的例子中已经假设了变换后的二进制码序列前面的是个V

+

码)因为第一个是V+码按照《各取代节之间的V码要极性交替出现》所以加入的这个V码必须是V--。再按照《V码要与前一个传号码的极性相同》的原则,因为前面的传号也是负的,所以这4个连“0”码可以用取代节000V代替。也就是说:加入的这个V码既保持了与前一个V码相反的极性又符合与前一个传号相同极性的原

则,所以这个V码确定为负的,这个取代节就是:0 0 0 V

-

二进制码序列中9--12也是4个“0”连码,与前相同先试用000V取代节来替代4个“0”码,因为前一个V码是“V-”这个V码必须是V+,又因为这个+V码前的传号是“–1”的,违背了《V码要与前一个传号码的极性相同》的原则,所以要用B00V取代节,B码极性的取向要符合《HDB

码序列中的传号码

3

(包括“1”码、和B码)除V码外要满足极性交替出现的原则》。由于前一个传号是“–1”,所以应为+B码,所以这个取代节就是B

0 0 V+

+

从上例也可以看出两点:

(1)当两个取代节之间原始传号码的个数为奇数时,后边取代节用000V;当两个取代节之间原始传号码的个数为偶数时,后边取代节用B00V (2)V码破坏了传号码极性交替出现的原则,所以叫破坏点;而B码未破坏传号码极性交替出现的原则,叫非破坏点。

虽然HDB

码的编码规则比较复杂,但译码却比较简单。从上述原理看出,

3

每一个破坏符号V总是与前一非0符号同极性(包括B在内)。这就是说,从收到的符号序列中可以容易地找到破坏点V于是也断定V符号及其前面的3个符号必是连0符号,从而恢复4个连0码,再将所有-1变成+1后便得到原消息代码

编码工作波形

图1-2 NRZ-HDB

3

三、实验步骤与设备

(1)、按下按键开关:K01 、K02、KA00

(2)、跳线开关设置:KA01置1–2、KA02置2–3、KA03置2-3 (3)、示波器一台;试验箱一个

四、测量点说明

TPA01:发端数字基带信码输入。

编码的工作时钟输入。

TPA02:发端64KHz HDB

3

TPA03:AMI编码时的OUT1输出波形。

TPA04:AMI编码时的OUT2输出波形。

编码输出波形。

TPA05:HDB

3

TPA06: 正常工作时为低电平。

TPA07: 收端译码数字基带信码输出,码型同TPA01,波形有延时。

AMI、HDB3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二码型变换AMI/HDB3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二进制单极性码变换为AMI/HDB3 码的编码规则; 2.熟悉AMI码与HDB3 码的基本特征; 3.熟悉HDB3 码的编译码器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4.根据测量和分析结果,画出电路关键部位的波形; 二.实验仪器 1.JH7001 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一台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 三、实验任务与要求 1实验原理和电路说明 1.1.1 实验原理 AMI 码的全称是传号交替反转码。这是一种将消息代码0(空号)和1(传号)按如下规则进行编码的码:代码的0 仍变换为传输码的0,而把代码中的1 交替地变换为传输码的+1、–1、+1、–1…由于AMI 码的传号交替反转,故由它决定的基带信号将出现正负脉冲交替,而0 电位保持不变的规律。由此看出,这种基带信号无直流成分,且只有很小的低频成分,因而它特别适宜在不允许这些成分通过的信道中传输。 由AMI 码的编码规则看出,它已从一个二进制符号序列变成了一个三进制符号序列,即把一个二进制符号变换成一个三进制符号。把一个二进制符号变换成一个三进制符号所构成的码称为1B/1T 码型。。AMI 码对应的波形是占空比为0.5 的双极性归零码,即脉冲宽度τ与码元宽度(码元周期、码元间隔)TS 的关系是τ=0.5TS。 AMI 码除有上述特点外,还有编译码电路简单及便于观察误码情况等优点,它是一种基本的线路码,并得到广泛采用。但是,AMI 码有一个重要缺点,即接收端从该信号中来获取定时信息时,由于它可能出现长的连0 串,因而会造成提取定时信号的困难。为了保持AMI 码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人们提出了许多种类的改进AMI 码,HDB3 码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 HDB3码的全称是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它的编码原理是这样的:先把消息代码变换成AMI码,然后去检查AMI 码的连0串情况,当没有4个以上连0串时,则这时的AMI码就是HDB3码;当出现4个以上连0串时,则将每4个连0小段的第4个0变换成与其前一非0符号(+1 或–1)同极性的符号。显然,这样做可能破坏“极性交替反转”的规律。这个符号就称为破坏符号,用V 符号表示(即+1 记为+V, –1记为–V)。为使附加V符号后的序列不破坏“极性交替反转”造成的无直流特性,还必须保证相邻V符号也应极性交替。这一点,当相邻符号之间有奇数个非0符号时,则是能得到保证的;当有偶数个非0 符号时,则就得不到保证,这时再将该小段的第1个0 变换成+B 或–B符号的极性与前一非0 符号的相反,并让后面的非0符号从V 符号开始再交替变化。 虽然HDB3码的编码规则比较复杂,但译码却比较简单。从上述原理看出,每一个破坏

HDB3码型变换实验报告

实验二HDB3码型变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和作用。 2、掌握HDB3码的编译规则。 3、了解滤波法位同步在的码变换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2号、8号、13号模块各一块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连接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HDB3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

HDB3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 2、实验框图说明 我们知道AMI编码规则是遇到0输出0,遇到1则交替输出+1和-1。而HDB3编码由于需要插入破坏位B,因此,在编码时需要缓存3bit的数据。当没有连续4个连0时与AMI编码规则相同。当4个连0时最后一个0变为传号A,其极性与前一个A的极性相反。若该传号与前一个1的极性不同,则还要将这4个连0的第一个0变为B,B的极性与A相同。实验框图中编码过程是将信号源经程序处理后,得到HDB3-A1和HDB3-B1两路信号,再通过电平转换电路进行变换,从而得到HDB3编码波形。 同样AMI译码只需将所有的±1变为1,0变为0即可。而HDB3译码只需找到传号A,将传号和传号前3个数都清0即可。传号A的识别方法是:该符号的极性与前一极性相同,该符号即为传号。实验框图中译码过

程是将HDB3码信号送入到电平逆变换电路,再通过译码处理,得到原始码元。 四、实验步骤 实验项目一HDB3编译码(256KHz归零码实验) 概述:本项目通过选择不同的数字信源,分别观测编码输入及时钟,译码输出及时钟,观察编译码延时以及验证HDB3编译码规则。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HDB3编译码】→【256K归零码实验】。将模块13的开关S3分频设置拨为0011,即提取512K同步时钟。 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编码输入信号为256K的PN序列。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AMI HDB3码型变换实验

AMI/HDB3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二进制单极性码变换为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2.熟悉HDB3码的基本特征; 3.熟悉HDB3码的编译码器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4.根据测量和分析结果,画出电路关键部位的波形; 实验内容: 1. AMI码编码规则验证 2. AMI码译码和时延测量 3. AMI编码信号中同步时钟分量定性观测 4. AMI译码位定时恢复测量 5. HDB3码变换规则验证 6. HDB3码译码和时延测量 7. HDB3编码信号中同步时钟分量定性观测 8. HDB3译码位定时恢复测量 1、AMI码编码规则验证 实验步骤: 1. KD01设置在M位置、KD02设置在2_3位置、KD03设置在AMI位置(右端)。 2. 将KX02设置在2_3位置,观测TPD01和TPD05波形及TPD08波形,用TPD01同步。 3. 将KX02设置在1_2位置,重复上述测试步骤。 4. 将KD01拨除,将示波器探头从TPD01测试点移去,使输入数据端口悬空产生全1码。重复上述测试步骤。 5. 将KD01拨除,用一短路线一端接地,另一端十分小心地插入测试孔TPD01,使输入数据为全0码(或采用将示波器探头接入TPD01测试点上,使数据端口不悬空,则输入数据亦为全0码)。重复上述测试步骤。

2、AMI码译码和时延测量 实验步骤: 1. 将KD01设置在M位置,KX02设置在1_2位置;KP02设置在HDB3位置 2. 观测TPD01和TPD07,用TPD01同步。问:AMI编码和译码的的数据时延是多 少? 3. 将KX02设置在2_3位置,重复上译步骤测量,问:此时AMI编码和译码的的数据时延是多少? 15位m序列输出与输入,时延请自己测量 7位m序列输出与输入,时延不太能 肯定,因其是短周期 3、AMI编码信号中同步时钟分量定性观测 实验步骤: 1. 将KD01设置在M位置,KX02设置在1_2位置,KP02设置在HDB3位置。 2. 将KD02设置在2_3位置,测量TPP01波形;然后将KD02设置在1_2位置,观测TPP01波形。 3. 将KD02设置在2_3位置,重复上述测试步骤。 4. 使输入数据为全“0”码(方法见1),重复上述测试步骤。

实验四 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四码型变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几种常见的数字基带信号。 2.掌握常用数字基带传输码型的编码规则。 3.掌握用FPGA实现码型变换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观察NRZ码、RZ码、BRZ码、BNRZ码、AMI码、CMI码、HDB3码、BPH码的波形。 2.观察全0码或全1码时各码型波形。 3.观察HDB3码、AMI码、BNRZ码正、负极性波形。 4.观察NRZ码、RZ码、BRZ码、BNRZ码、AMI码、CMI码、HDB3码、BPH码经过码型反变换后的输出波形。 5.自行设计码型变换电路,下载并观察输出波形。 三、实验器材 1.信号源模块 2.码型变换模块 3.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4.频率计(可选)一台 5.PC机(可选)一台 6.连接线若干 四、实验原理 1.编码规则 ①NRZ码 NRZ码的全称是单极性不归零码,在这种二元码中用高电平和低电平(这里为零电平)分别表示二进制信息“1”和“0”,在整个码元期间电平保持不变。例如: 1 0 1 0 0 1 1 0 +E ②RZ码 RZ码的全称是单极性归零码,与NRZ码不同的是,发送“1”时在整个码元期间高电平只持续一段时间,在码元的其余时间内则返回到零电平。例如: 1 0 1 0 0 1 1 0 +E

BNRZ码的全称是双极性不归零码,在这种二元码中用正电平和负电平分别表示“1”和“0”。与单极性不归零码相同的是整个码元期间电平保持不变,因而在这种码型中不存在零电平。例如: 1 0 1 0 0 1 1 0 +E -E ④BRZ码 BRZ码的全称是双极性归零码,与BNRZ码不同的是,发送“1”和“0”时,在整个码元期间高电平或低电平只持续一段时间,在码元的其余时间内则返回到零电平。例如: 1 0 1 0 0 1 1 0 +E -E ⑤AMI码 AMI码的全称是传号交替反转码,其编码规则如下:信息码中的“0”仍变换为传输码的“0”;信息码中的“1”交替变换为传输码的“+1、-1、+1、-1、…”。例如: 代码: 100 1 1000 1 1 1… AMI码: +100 -1 +1000 -1 +1 -1… AMI码的主要特点是无直流成分,接收端收到的码元极性与发送端完全相反也能正确判断。译码时只需把AMI码经过全波整流就可以变为单极性码。由于其具有上述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该码有一个重要缺点,即当用它来获取定时信息时,由于它可能出现长的连0串,因而会造成提取定时信号的困难。 ⑥HDB3码 HDB3码的全称是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其编码规则如下:将4个连“0”信息码用取代节“000V”或“B00V”代替,当两个相邻“V”码中间有奇数个信息“1”码时取代节为“000V”码;有偶数个信息“1”码(包括0个)时取代节为“B00V”,其它的信息“0”码仍为“0”码,这样,信息码的“1”码变为带有符号的“1”码即“+1”或“-1”。例如: 代码: 1000 0 1000 0 1 1 000 0 1 1 HDB3码: -1000 -V +1000 +V -1 +1 -B00 -V +1 -1 HDB3码中“1”、“B”的符号符合交替反转原则,而“V”的符号破坏这种符号交替反转原则,但相邻“V”码的符号又是交替反转的。HDB3码的特点是明显的,它除了保持AMI码的优点外,还增加了使连0串减少到至多3个的优点,而不管信息源的统计特性如何。这对于定时信号的恢复是十分有利的。HDB3码是ITU-T推荐使用的码之一。本实验电路只能对码长为24位的周期性NRZ码序列进行编码。

实验十五 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十五码型变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 2、掌握常用数字基带传输码型的编码规则。 3、掌握常用CPLD实现码型变换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观察NRZ码、RZ码、AMI码、HDB3码、CMI码、BPH码的波形。 2、观察全0码或全1码时各码型的波形。 3、观察HDB3码、AMI码的正负极性波形。 4、观察RZ码、AMI码、HDB3码、CMI码、BPH码经过码型反变换后的输出波形。 5、自行设计码型变换电路,下载并观察波形。 三、实验器材 1、信号源模块一块 2、⑥号模块一块 3、⑦号模块一块 4、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5、连接线若干 四、实验原理 (一)基本原理 在数字通信中,有些场合可以不经过载波调制和解调过程而让基带信号直接进行传输。例如,在市区内利用电传机直接进行电报通信,或者利用中继方式在长距离上直接传输PCM 信号等。这种不使用载波调制装置而直接传送基带信号的系统,我们称它为基带传输系统,它的基本结构如图15-1所示。 信道信号形成器信道接收 滤波器 抽样 判决器 基带脉冲 输出 基带脉冲 输入 干扰 图15-1 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 该结构由信道信号形成器、信道、接收滤波器以及抽样判决器组成。这里信道信号形成

器用来产生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信道可以是允许基带信号通过的媒质(例如能够通过从直流至高频的有线线路等);接收滤波器用来接收信号和尽可能排除信道噪声和其他干扰;抽样判决器则是在噪声背景下用来判定与再生基带信号。 若一个变换器把数字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于基带信号传输的基带信号,则称此变换器为数字基带调制器;相反,把信道基带信号变换成原始数字基带信号的变换器,称之为基带解调器。 基带信号是代码的一种电表示形式。在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中,并不是所有的基带电波形都能在信道中传输。例如,含有丰富直流和低频成分的基带信号就不适宜在信道中传输,因为它有可能造成信号严重畸变。单极性基带波形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再例如,一般基带传输系统都从接收到的基带信号流中提取定时信号,而收定时信号又依赖于代码的码型,如果代码出现长时间的连“0”符号,则基带信号可能会长时间出现0电位,而使收定时恢复系统难以保证收定时信号的准确性。归纳起来,对传输用的基带信号的主要要求有两点:(1)对各种代码的要求,期望将原始信息符号编制成适合于传输用的码型;(2)对所选码型的电波形要求,期望电波形适宜于在信道中传输。 (二)编码规则 1、 NRZ 码 NRZ 码的全称是单极性不归零码,在这种二元码中用高电平和低电平(这里为零电平)分别表示二进制信息“1”和“0”,在整个码元期间电平保持不变。例如: +E 0 1 0 1 0 0 1 1 0 2、 RZ 码 RZ 码的全称是单极性归零码,与NRZ 码不同的是,发送“1”时在整个码元期间高电平只持续一段时间,在码元的其余时间内则返回到零电平。例如: 1 0 1 0 0 1 1 0 +E 0 3、 AMI 码 AMI 码的全称是传号交替反转码。这是一种将信息代码0(空号)和1(传号)按如下方式进行编码的码:代码的0仍变换为传输码的0,而把代码中的1交替地变换为传输码的+1,-1,

实验三 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三码型变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几种常见的数字基带信号。 2.掌握常用数字基带传输码型的编码规则。 3.掌握用FPGA实现码型变换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观察NRZ、RZ码、BRZ码、BNRZ码、AMI码、CMI码、HDB3码、BPH码的波形。2.观察全0码或全1码时各码型波形。 3.观察HDB3码、AMI码、BNRZ码正、负极性波形。 4.观察NRZ码、RZ码、BRZ码、BNRZ码、AMI码、CMI码、HDB3码、BPH码经过码型反变换后的输出波形。 5.自行设计码型变换电路,下载并观察输出波形。 三、实验器材 1.信号源模块 2.码型变换模块 3.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4.频率计(可选)一台 5.PC机(可选)一台 6.连接线若干 四、实验原理 1.编码规则 ①NRZ码(见教材) ②RZ码(见教材) ③BNRZ码-双极性不归零码 1 0 1 0 0 1 1 0 +E -E ④BRZ码-双极性归零码 1 0 1 0 0 1 1 0 +E -E ⑤AMI码(见教材) ⑥HDB3码(见教材) ⑦BPH码

BPH码的全称是数字双相码(Digital Diphase),又叫分相码(Biphase,Split-phase)或曼彻斯特码(Manchester),其编码规则之一是: 0 01(零相位的一个周期的方波); 110(π相位的一个周期的方波)。例如: 代码: 1 1 0 0 1 0 1 双相码: 10 10 01 01 10 01 10 这种码既能提取足够的定时分量,又无直流漂移,编码过程简单。但带宽要宽些。⑧CMI码 CMI码的全称是传号反转码,其编码规则如下:信息码中的“1”码交替用“11”和“00”表示,“0”码用“01”表示。例如: 代码: 1 1 0 1 0 0 1 0 CMI码: 11 00 01 11 01 01 00 01 这种码型有较多的电平跃变,因此,含有丰富的定时信息。该码已被ITU-T推荐为PCM四次群的接口码型。在光纤传输系统中有时也用CMI码作线路传输码型。 2.电路原理 将信号源产生的NRZ码和位同步信号BS送入U900(EPM7128SLC84-15)进行变换,可以直接得到各种单极性码和各种双极性码的正、负极性编码信号。解码时同样也需要送入FPGA进行解码,得到NRZ码。 ①NRZ码 从信号源“NRZ”点输出的数字码型即为NRZ码,请参考信号源工作原理。 ②BRZ、BNRZ码 将NRZ码和位同步信号BS分别送入双四路模拟开关U902(4052)的控制端作为控制信号,在同一时刻,NRZ码和BS信号电平高低的不同组合(00、01、10、11)将控制U902分别接通不同的通道,输出BRZ码和BNRZ码。X通道的4个输入端X0、X1、X2、X3分别接-5V、GND、+5V、GND,在控制信号控制下输出BRZ码;Y通道的4个输入端Y0、Y1、Y2、Y3分别接-5V、-5V、+5V、+5V,在控制信号控制下输出BNRZ 码。解码时通过电压比较器U907(LM339)将双极性的BRZ和BNRZ码转换为两路单极性码,即双—单(极性)变换,再送入U900进行解码,恢复出原始的NRZ码。 ③RZ、BPH码 同BRZ、BNRZ,因是单极性码,其编解码过程全在U900中完成,在这里不再赘述。 ④AMI码 由于AMI码是双极性的码型,所以它的变换过程分成了两个部分。首先,在U900中,将NRZ码经过一个时钟为BS的JK触发器后,再与NRZ信号相与后得到控制信号AMIB,该信号与NRZ码作为控制信号送入单八路模拟开关U905(4051)的控制端,U905的输出即为AMI码。解码过程与BNRZ码一样,也需先经过双—单变换,再送入U900进行解码。 ⑤HDB3码 HDB3码的编、解码框图分别如图3-1、3-2所示,其编、解码过程与AMI码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验一 HDB3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一 HDB3码型变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二进制单极性码变换为HDB3码的编码规则,掌握它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2. 通过测试电路,熟悉并掌握分析电路的一般规律与方法,学会分析电路工作原理,画 出关键部位的工作波形。 3.了解关于分层数字接口脉冲的国际规定,掌握严格按技术指标研制电路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可完成以下实验内容: 1.调测HDB3编、译码电路。 2.调测位定时提取电路及信码再生电路。各部分的输出信号应达到技术指标的要求,同 时做到编、解码无误。 三、基本原理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有时不经过数字基带信号与信道信号之间的变换,只由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与数字基带信号之间的变换,然后直接传输数字基带信号。数字基带信号的形式有许多种,在基带传输中经常采用AMI码(符号交替反转码)和HDB3码(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1.传输码型 在数字复用设备中,内部电路多为一端接地,输出的信码一般是单极性不归零信码。当这种码在电缆上长距离转输时,为了防止引进干扰信号,电缆的两根线都不能接地(即对地是平衡的),这里就要选用一种适合线路上传输的码型,通常有以下几点考虑: (1).在选用的码型的频谱中应该没有直流分量,低频分量也应尽量少。这是因为终端机输出电路或再生中继器都是经过变压器与电缆相连接的,而变压器是不能通过直流分量和低频分量的。 (2).传输码型的频谱中高频分量要尽量少。这是因为电缆中信号线之间的串话在高频部分更为严重,当码型频谱中高频分量较大时,就限制了信码的传输距离或传输质量。 (3).码型应便于再生定时电路从码流中恢复位定时。若信号中连“0”较长,则等效于一段时间没有收脉冲,恢复位定时就困难,所以应该使变换后的码型中连“0”较少。 (4).设备简单,码型变换容易实现。 (5).选用的码型应使误码率较低。双极性基带信号波形的误码率比单极性信号的低。 根据这些原则,在传输线路上通常采用AMI码和HDB3码。 2.AMI码 我们用“0”和“1”代表传号和空号。AMI码的编码规则是“0”码不变,“1”码则交替地转换为+1和-1。当码序列是100100011101时,AMI码就变 为:+100-1000+1-1+10-1。这种码型交替出现正、负极性脉冲,所以没直流分量,低频分量也很少,它的频谱如图1.1所示,AMI码的能量集中于f0/2处(f0为码速率)。 P 0f 图1.1 AMI码的频谱示意图

AMI和HDB3码型变换试验.

AMI/HDB3码型变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二进制单极性码变换为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熟悉HDB3码的基本特征; 熟悉HDB3码的编译码器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根据测量和分析结果,画出电路关键部位的波形; 二、实验内容 AMI码编码规则验证 AMI码译码和时延测量 AMI编码信号中同步时钟分量定性观测 AMI译码位定时恢复测量 HDB3码变换规则验证 HDB3码译码和时延测量 HDB3编码信号中同步时钟分量定性观测 HDB3译码位定时恢复测量 三、实验仪器 1.JH5001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一台 2.20MHz双踪示波器一台 四、原理与电路

AMI码的全称是传号交替反转码。这是一种将消息代码0(空号和1(传号按如下规则进行编码的码:代码的0仍变换为传输码的0,而把代码中的1交替地变换为传输码的+1、–1、+1、–1… 由于AMI码的传号交替反转,故由它决定的基带信号将出现正负脉冲交替,而0电位保持不变的规律。由此看出,这种基带信号无直流成分,且只有很小的低频成分,因而它特别适宜在不允许这些成分通过的信道中传输。 由AMI码的编码规则看出,它已从一个二进制符号序列变成了一个三进制符号序列,即把 一个二进制符号变换成一个三进制符号。把一个二进制符号变换成一个三进制符号所构成的码 称为1B/1T 码型。 AMI 码除有上述特点外,还有编译码电路简单及便于观察误码情况等优点,它是一种基本 的线路码,并得到广泛采用。但是,AMI 码有一个重要缺点,即接收端从该信号中来获取定时 信息时,由于它可能出现长的连0串,因而会造成提取定时信号的困难。 为了保持AMI 码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人们提出了许多种类的改进AMI 码,HDB3码就 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

HDB3码型变换实验

HDB3码型变换实验

HDB3码型变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和作用。 2、掌握 HDB3码的编译规则。 3、了解滤波法位同步在的码变换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步骤 实验项目一:HDB3编译码(256KHz归零码实验) 1、用示波器分别观测编码输入的数据TH3和编码输出的数据 TH1(HDB3输出): 输入数据TH3位于上方,编码为:110101111… 输出数据TH1位于下方,从4bit位开始为:+1 -1 0 +1 0 -1 +1 -1 此处采用了HDB3的归零码编码,符合编码规则,延迟4bit。

2、保持示波器测量编码输入数据TH3的通道不变,另一通道中间 测试点TP2(HDB3-A1): 以上图和TH3的对比可以知道,在延迟4bit后,可以得到在TH3的奇数位为1信号,那么得到变换波形为1(码元占空比50%),否则为0。 3、保持示波器测量编码输入数据TH3的通道不变,另一通道中间 测试点TP3(HDB3-B1):

以上图和TH3的对比可以知道,在延迟4bit后,可以得到在TH3的偶数位为1信号,那么得到变换波形为1(码元占空比50%),否则为0。 4、用示波器分别观测模块8的TP2(HDB3-A1)和TP3(HDB3-B1): 通过3,4的分析,从上图中可以看出TP2与TP3的减法可以得到HDB3码, 说明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得到HDB3码的。 5、用示波器对比观测编码输入的数据和译码输出的数据:

从上图可以看出,输入与输出的数据形状是相同的,但是输出滞后了 8bit. 6、用示波器分别观测TP4(HDB3-A2)和TP8(HDB3-B2):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经过点评变换后,TP1与编码后的HDB3-A1相同,即奇数码元变换波形;TP1与编码后的HDB3-A2相同,即偶数码元变换波 形。 7、用示波器菲苾观测模块8的TH7(HDB3输入)和TH6(单极性码):

码型变换实验

码型变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 2、掌握常用基带传输码型的编码规则。 3、掌握常用CPLD实现码型变换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观察NRZ码、RZ码、AMI码、HDB3码、CMI码、BPH码的波形。 2、观察全0码HDB3 码波形。 3、观察RZ码、AMI码、HDB3码、CMI码、BPH码经过码型反变换后的输出波形。 三、实验器材 1、信号源模块(一块) 2、6号模块(一块) 3、7号模块(一块) 4、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5、连接线 四、实验原理 (一)基本原理 在数字通信中,有些场合可以不经过载波调制和解调过程而让基带信号直接进行传输。基带传输系统是指不使用载波装置而直接传送基带限号的系统。 其基本结构由信道信号形成器、信道、接收滤波器以及抽样判决器组成。要先将基带脉冲输入信道信号形成器,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再输出基带脉冲。这里信道信号形成器用来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信道可以是允许基带信号通过的煤质(如可以通过从直流至高频的有线线路);接收滤波器用来接收信号和尽可能排除信道噪声和其他干扰;抽样判决器则是在噪声背景下用来判定与再生基带信号。 若一个变换器把数字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于基带信号传输的基带信号,则称此变换器为数字基带调制器;想反,把信道基带信号变换成原始数字基带信号的变换器,称之为基带解调器。 基带信号是代码的一种电表示形式。在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中,并不是所有的基带电波形都能在信道中传输。对传输用的基带信号的只要要求有两点:(1)对个种代码的要求,期望将原始信息符合编织成适合于传输用的码型;对所选码型的点波形要求,期望电波形适合于在信道中传输。 (二)编码规则 1、NRZ码 NRZ码的全称是单极性不归零码,在这种二元码中用高电平和低电平分别表示 二进制信息“1”和“0”,在整个码元期间保持不变。 2、RZ码 RZ码的全称是单极性归零码,与NRZ码不同的是,发送“1”时在整个码元 期间高电平只持续一段时间,在码元的其余时间内则返回到零电平。 3、AMI码 AMI码的全称是传号交替反转码。代码的0礽变换为传输码的0,而把代码中 的1交替地变换为传输码的+1,-1,+1,-1......。 由于AMI的传号交替反转,故由于它决定的基带信号将出现正负脉冲交替,而 0电位保持不变的规律。这种基带信号无直流成分,且只有很小的低频成分,而

AMI-HDB3码型变换实验

通信原理硬件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AMI/HDB3码型变换实验 姓名: 学号: 班级: 时间: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电光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二进制单极性码变换为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2.熟悉HDB3码的基本特征; 3.熟悉HDB3码的编译码器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4.根据测量和分析结果,画出电路关键部位的波形; 二、实验原理 AMI码的全称是传号交替反转码。这是一种将消息代码0(空号)和1(传号)按如下规则进行编码的码:代码的0仍变换为传输码的0,而把代码中的1交替地变换为传输码的+1、–1、+1、–1… 由于AMI码的传号交替反转,这种基带信号无直流成分,且只有很小的低频成分,因而它特别适宜在不允许这些成分通过的信道中传输。 AMI码除有上述特点外,还有编译码电路简单及便于观察误码情况等优点。但是,AMI码有一个重要缺点,即接收端从该信号中来获取定时信息时,由于它可能出现长的连0串,因而会造成提取定时信号的困难。 为了保持AMI码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人们提出了许多种类的改进AMI码,HDB3码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 HDB3码的全称是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它的编码原理是这样的:先把消息代码变换成AMI码,然后去检查AMI码的连0串情况,当没有4个以上连0串时,则这时的AMI码就是HDB3码;当出现4个以上连0串时,则将每4个连0小段的第4个0变换成与其前一非0符号(+1或–1)同极性的符号。显然,这样做可能破坏“极性交替反转”的规律。这个符号就称为破坏符号,用V符号表示(即+1记为+V, –1记为–V)。为使附加V符号后的序列不破坏“极性交替反转”造成的无直流特性,还必须保证相邻V符号也应极性交替。这一点,当相邻符号之间有奇数个非0符号时,则是能得到保证的;当有偶数个非0符号时,则就得不到保证,这时再将该小段的第1个0变换成+B或–B符号的极性与前一非0符号的相反,并让后面的非0符号从V符号开始再交替变化。 HDB3码的译码比较简单。从上述原理看出,每一个破坏符号V总是与前一非0符号同极性(包括B在内)。从收到的符号序列中可以容易地找到破坏点V于是也断定V符号及其前面的3个符号必是连0符号,从而恢复4个连0码,再将所有–1变成+1后便得到原消息代码。 跳线开关KD01用于输入编码信号选择:当KD01设置在DT位置时(左端),输入编码信号来自复接模块的TDM帧信号;当KD01设置在M位置时(右端),输入编码信号来自本地的m序列,用于编码信号观测。本地的m序列格式受CMI 编码模块跳线开关KX02控制:KX02设置在1_2位置(左端),为15位周期m序列(111100010011010);KX02设置在2_3位置(右端),为7位周期m序列(1110010)。 跳线开关KD02用于选择将双极性码或单极性码送到位同步提取锁相环提取收时钟:当KD02设置在1_2位置(左端),输出为双极性码;当KD02设置2_3位置(右端),输出为单极性码。 跳线开关KD03用于AMI或HDB3方式选择:当KD03设置在HDB3状态时(左端),完成HDB3编译码系统;当KD03设置在AMI状态时(右端),完成AMI编译码系统。 三、实验内容

通信原理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一码型变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几种常见的数字基带信号。 2.掌握常用数字基带传输码型的编码规则。 二、实验内容 1.将信号源模块、码型变换模块小心地固定在主机箱中,确保电源接触良好。 2.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再分别桉下两个模块中的开关POWER1、POWER2,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ED001、LED002、D900、D901发光,按一下信号源模块的复位键,两个模块均开始工作。 3.将信号源模块的拨码开关SW101、SW102设置为00000101 00000000,SW103、SW104、SW105设置为01110010 00110000 00101010。按实验一的介绍,此时分频比千位、十位、个位均为0,百位为5,因此分频比为500,此时位同步信号频率应为4KHz。观察BS、FS、2BS、NRZ各点波形。 实验测量: BS 2BS FS NRZ 4.分别将信号源模块和码型变换模块上以下四组输入/输出接点用连接线连接:BS与BS、FS与FS、2BS与2BS、NRZ与NRZ。观察码型变换模块上其余各点波形。

AMI测试点输出的AMI码HDB3测试点输出的HDB3码 5.任意改变信号源模块上的拨码开关SW103、SW104、SW105的设置,以信号源模块的NRZ码为内触发源,用双踪示波器观察码型变换模块各点波形。 双踪显示NRZ码输入波形与其FS 双踪NRZ码输入与其RZ码输出波形 双踪NRZ码输入与其BNRZ码输出 双踪NRZ码输入与BNRZ码解码输出双踪NRZ码输入与BRZ码解码输出 6.将信号源模块上的拨码开关SW103、SW104、SW105全部拨为1或全部拨为0,观察码型变换模块各点波形。

基带信号的常见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2 基带信号的常见码型变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RZ、BNRZ、BRZ、CMI、曼彻斯特、密勒、PST 码型变换原理及工作过程; 2.观察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变换测量点波形。 3. 掌握本模块中数字信号的产生方法,了解ALTERA 公司的CPLD 可编程器件EPM240;4.了解本模块在实验系统中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 1.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G 2.20M 双踪示波器1 台 三、实验工作原理 在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中,传输码的结构应具有下列主要特性: 1) 相应的基带信号无直流分量,且低频分量少; 2) 便于从信号中提取定时信息; 3) 信号中高频分量尽量少,以节省传输频带并减少码间串扰; 4) 不受信息源统计特性的影响,即能适应于信息源的变化; 5) 编译码设备要尽可能简单 1.1 单极性不归零码(NRZ 码) 单极性不归零码中,二进制代码“1”用幅度为的正电平表示,“0”用零电平表示,单极性码中含有直流成分,而且不能直接提取同步信号。 1.2 双极性不归零码(BNRZ 码) 二进制代码“1”、“0”分别用幅度相等的正负电平表示,当二进制代码“1”和“0” 等概出现时无直流分量。

1.3 单极性归零码(RZ 码) 单极性归零码与单极性不归零码的区别是码元宽度小于码元间隔,每个码元脉冲在下一个码元到来之前回到零电平。单极性码可以直接提取定时信息,仍然含有直流成分。 1.4 双极性归零码(BRZ 码) 它是双极性码的归零形式,每个码元脉冲在下一个码元到来之前回到零电平。 1.5 曼彻斯特码 曼彻斯特码又称为数字双相码,它用一个周期的正负对称方波表示“0”,而用其反相波形表示“1”。编码规则之一是:“0”码用“01”两位码表示,“1”码用“10”两位码表示。 例如: 消息代码:1 1 0 0 1 0 1 1 0… 曼彻斯特码:10 10 01 01 10 01 10 10 01… 曼彻斯特码只有极性相反的两个电平,因为曼彻斯特码在每个码元中期的中心点都存在电平跳变,所以含有位定时信息,又因为正、负电平各一半,所以无直流分量。

AMIHDB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三 AMI/HDB3码型变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二进制单极性码变换为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2、熟悉HDB3码的基本特征。 3、熟悉HDB3码的编译码器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4、测量电路关键部件的波形。 二、实验仪器 1、ZH5001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一台 2、DSO-X-2012AA数字示波器一台 三、实验原理与说明 AMI码的全称是传号交替反转码。这是一种将消息代码0(空号)和1(传号)按如下规则进行编码的码:代码的0仍然变换为传输码的0,而把代码中的1交替地变换为传输码的+1、-1、+1、-1…… 由于AMI码的传号交替反转,故由它决定的基带信号将出现正负脉冲交替,而0电位保持不变的规律。由此看出这种基带信号无直流成分,且只有很小的低频成分,因而它特别适宜在不允许这些成分通过的信道中传输。 由AMI码的编码规则看出,它已经从一个二进制符号序列变成了一个三进制符号序列,即把一个二进制符号变成了一个三进制符号。把一个二进制符号变成了一个三进制符号所构成的编码称为1B/1T码型。 AMI码除有上述特点外,还有编译码电路简单及便于观察误码情况等优点它是一种基本的线路码,并得到广泛采用。但是,AMI码有个重要缺点即接收端从该信号中获取定时信息时,由于它可能出现长的连0串因而会造成提取定时信号的困难。 为了保持AMI码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人们提出了许多种类的改进AMI码,HDB3码就是其中有代表的一种。 HDB3 码的全称是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它的编码原理是这样的:先把消息代码变换成AMI码,然后去检查AMI码的连0串情况,当没有4个以上连0串

HDB3码型变换实验

HDB3码型变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和作用。 2、掌握 HDB3码的编译规则。 3、了解滤波法位同步在的码变换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步骤 实验项目一:HDB3编译码(256KHz归零码实验) 1、用示波器分别观测编码输入的数据TH3和编码输出的数据 TH1(HDB3输出): 输入数据TH3位于上方,编码为:110101111… 输出数据TH1位于下方,从4bit位开始为:+1 -1 0 +1 0 -1 +1 -1 此处采用了HDB3的归零码编码,符合编码规则,延迟4bit。

2、保持示波器测量编码输入数据TH3的通道不变,另一通道中间 测试点TP2(HDB3-A1): 以上图和TH3的对比可以知道,在延迟4bit后,可以得到在TH3的奇数位为1信号,那么得到变换波形为1(码元占空比50%),否则为0。 3、保持示波器测量编码输入数据TH3的通道不变,另一通道中间 测试点TP3(HDB3-B1):

以上图和TH3的对比可以知道,在延迟4bit后,可以得到在TH3的偶数位为1信号,那么得到变换波形为1(码元占空比50%),否则为0。 4、用示波器分别观测模块8的TP2(HDB3-A1)和TP3(HDB3-B1): 通过3,4的分析,从上图中可以看出TP2与TP3的减法可以得到HDB3码,说明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得到HDB3码的。 5、用示波器对比观测编码输入的数据和译码输出的数据:

从上图可以看出,输入与输出的数据形状是相同的,但是输出滞后了8bit. 6、用示波器分别观测TP4(HDB3-A2)和TP8(HDB3-B2):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经过点评变换后,TP1与编码后的HDB3-A1相同,即奇数码元变换波形;TP1与编码后的HDB3-A2相同,即偶数码元变换波形。 7、用示波器菲苾观测模块8的TH7(HDB3输入)和TH6(单极性码): 从图中可以看出,HDB3码与单极性码在同一时间的1、0信号位置相同,不同的是双极性的是+1,-1交替出现。(码元占空比为50%)

通信原理实验_AMI、HDB3传输码型转换完整全解

实验一AMI/HDB3码型变换 一、实验原理 AMI码的全称是传号交替反转码。这是一种将消息代码0(空号)和1(传号)按如下规则进行编码的码:代码的0仍变换为传输码的0,而把代码中的1交替地变换为传输码的+1、–1、+1、–1… 由于AMI码的传号交替反转,故由它决定的基带信号将出现正负脉冲交替,而0电位保持不变的规律。由此看出,这种基带信号无直流成分,且只有很小的低频成分,因而它特别适宜在不允许这些成分通过的信道中传输。 AMI码除有上述特点外,还有编译码电路简单及便于观察误码情况等优点,它是一种基本的线路码,并得到广泛采用。但是,AMI码有一个重要缺点,即接收端从该信号中来获取定时信息时,由于它可能出现长的连0串,因而会造成提取钟时的困难。 为了保持AMI码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人们提出了许多种类的改进AMI码,HDB3码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 HDB3码的全称是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它的编码原理是这样的:先把消息代码变换成AMI码,然后去检查AMI码的连0串情况,当没有4个以上连0串时,则这时的AMI码就是HDB3码;当出现4个以上连0串时,则将每4个连0小段的第4个0变换成与其前一非0符号(+1或–1)同极性的符号。显然,这样做可能破坏“极性交替反转”的规律。这个符号就称为破坏符号,用V符号表示(即+1记为+V, –1记为–V)。为使附加V符号后的序列不破坏“极性交替反转”造成的无直流特性,还必须保证相邻V符号也应极性交替。这一点,当相邻符号之间有奇数个非0符号时,则是能得到保证的;当有偶数个非0符号时,则就得不到保证,这时再将该小段的第1个0变换成+B或–B符号的极性与前一非0符号的相反,并让后面的非0符号从V符号开始再交替变化。 虽然HDB3码的编码规则比较复杂,但译码却比较简单。从上述原理看出,每一个破坏符号V总是与前一非0符号同极性(包括B在内)。这就是说,从收到的符号序列中可以容易地找到破坏点V于是也断定V符号及其前面的3个符号必是连0符号,从而恢复4个连0码,再将所有–1变成+1后便得到原消息代码。 跳线开关KD01用于输入编码信号选择:当KD01设置在DT位置时(左端),输入编码信号来自复接模块的TDM帧信号;当KD01设置在M位置时(右端),输入编码信号来自本地的m序列,用于编码信号观测。本地的m序列格式受CMI编码模块跳线开关KX02控制:KX02设置在1_2位置(左端),为15位周期m序列(111100010011010);KX02设置在2_3位置(右端),为7位周期m序列(1110010)。 跳线开关KD02用于选择将双极性码或单极性码送到位同步提取锁相环提取收时钟:当KD02设置在1_2位置(左端),输出为双极性码;当KD02设置2_3位置(右端),输出为

实验一hdb3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一HDB3码型变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和作用。 2、掌握HDB3码的编译规则。 3、了解滤波法位同步在的码变换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2号、8号、13号模块各一块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连接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HDB3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 HDB3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 2、实验框图说明 我们知道AMI编码规则是遇到0输出0,遇到1则交替输出+1和-1。而HDB3编码由于需要插入破坏位B,因此,在编码时需要缓存3bit的数据。当没有连续4个连0时与AMI编码规则相同。当4个连0时最后一个0变为传号A,其极性与前一个A的极性相反。若该传号与前一个1的极性不同,则还要将这4个连0的第一个0变为B,B的极性与A相同。实验框图中编码过程是将信号源经程序处理后,得到HDB3-A1和HDB3-B1两路信号,再通过电平转换电路进行变换,从而得到HDB3编码波形。

同样AMI译码只需将所有的±1变为1,0变为0即可。而HDB3译码只需找到传号A,将传号和传号前3个数都清0即可。传号A的识别方法是:该符号的极性与前一极性相同,该符号即为传号。实验框图中译码过程是将HDB3码信号送入到电平逆变换电路,再通过译码处理,得到原始码元。 四、实验步骤 实验项目一HDB3编译码(256KHz归零码实验) 概述:本项目通过选择不同的数字信源,分别观测编码输入及时钟,译码输出及时钟,观察编译码延时以及验证HDB3编译码规则。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归零码实验】。将模块13的开关S3分频设置拨为0011,即提取512K同步时钟。 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编码输入信号为256K的PN序列。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用示波器分别观测编码输入的数据TH3和编码输出的数据TH1(HDB3输出),观察记录波形,有数字示波器的可以观测编码输出信号频谱,验证HDB3编码规则。 注:观察时注意码元的对应位置。

AMIHDB3码型变换实验

AMIHDB3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三 AMI/HDB3码型变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二进制单极性码变换为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2、熟悉HDB3码的基本特征。 3、熟悉HDB3码的编译码器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4、测量电路关键部件的波形。 二、实验仪器 1、ZH5001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一台 2、DSO-X-2012AA数字示波器一台 三、实验原理与说明 AMI码的全称是传号交替反转码。这是一种将消息代码0(空号)和1(传号)按如下规则进行编码的码:代码的0仍然变换为传输码的0,而把代码中的1交替地变换为传输码的+1、-1、+1、-1…… 由于AMI码的传号交替反转,故由它决定的基带信号将出现正负脉冲交替,而0电位保持不变的规律。由此看出这种基带信号无直流成分,且只有很小的低频成分,因而它特别适宜在不允许这些成分通过的信道中传输。 由AMI码的编码规则看出,它已经从一个二进制符号序列变成了一个三进制符号序列,即把一个二进制符号变成了一个三进制符号。把一个二进制符号变成了一个三进制符号所构成的编码称为1B/1T码型。 AMI码除有上述特点外,还有编译码电路简单及便于观察误码情况等优点它是一种基本的线路码,并得到广泛采用。但是,AMI码有个重要缺点即接收端从该信号中获取定时信息时,由于它可能出现长的连0串因而会造成提取定时信号的困难。 为了保持AMI码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人们提出了许多种类的改进AMI码,HDB3码就是其中有代表的一种。 HDB3 码的全称是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它的编码原理是这样的:先把消息代码变换成AMI码,然后去检查AMI码的连0串情况,当没有4个以上连0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