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安科技大学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考试题及答案

西安科技大学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考试题及答案

西安科技大学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考试题及答案
西安科技大学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考试题及答案

西 安 科 技 大 学 20 —20 学 年 第 学 期 考 试 试 题(卷)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装 订 线 以 内 不 准 作 任 何 标 记————————装 订 线———

考试科目 考试性质 命题 审批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 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⒎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 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

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⒐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A 阶级斗争

B 生产方式

C 生产力

D 科技革命

⒑ 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 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⒒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 A 商品和商品的对立 B 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C 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 D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对立 ⒓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A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 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⒔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存在方式是( ) A 实践 B 劳动 C 时空 D 运动

试卷类型

考试地点

学生班级

成绩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满 分 20 10

30

20

20

100

得 分 阅卷人 复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标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⒉ 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

A 客观实在性

B 实物性

C 结构性

D 可分性 ⒊ 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 )

A 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 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⒋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 是相同的,只是强点的方面不同

D 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⒌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A 观察实验方法

B 逻辑推理方法

C 矛盾分析法

D 归法演绎方法 ⒍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西 安 科 技 大 学 20 —20 学 年 第 学 期 考 试 试 题(卷)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装 订 线 以 内 不 准 作 任 何 标 记————————装 订 线———

考试科目

试卷类型 学生班级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至少选出两个正确答案,并将其标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少选、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⒈ 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的哲学道理( ) A 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⒉ 感觉和概念的区别在于( )

A 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形式

B 感觉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C 感觉具有直接性,概念具有间接性

D 感觉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概念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 ⒊下列选项中,正确表明资本本质和特征的选项有( ) A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 资本体现了资本家剥削

C 资本是个历史范畴

D 资本反映了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⒋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最基本的方法有( ) A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B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C 垄断剩余价值生产 D 利润 ⒌ 下列现象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 )

A 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B 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C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⒈ 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⒕ 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剩余价值率,根本原因是( ) A 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 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 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 剩余价值量提高了 ⒖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决定的。

A 使用价值

B 交换价值

C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具体劳动时间 ⒗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 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 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简介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 ⒘ 人类社会关系中最为基本的关系是( )

A 生产关系

B 经济关系

C 政治关系

D 法律关系 ⒙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折中主义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⒚ 下列哪一位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杰出代表( )

A 昂立·圣西门

B 沙尔·傅立叶

C 罗伯特·欧文

D 亚当·斯密 ⒛ 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 A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 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 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西 安 科 技 大 学 20 —20 学 年 第 学 期 考 试 试 题(卷)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装 订 线 以 内 不 准 作 任 何 标 记————————装 订 线———

考试科目

试卷类型 学生班级 四、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⒈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个不同的真理。

⒉ 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⒉ 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⒊ 简述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西 安 科 技 大 学 20 —20 学 年 第 学 期 考 试 试 题(卷)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装 订 线 以 内 不 准 作 任 何 标 记————————装 订 线———

考试科目

试卷类型 学生班级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⒈ 材料 1 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

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 免的。——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

材料 2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

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盘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材料3 列宁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

样。”

材料 4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发生着变化。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 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新 的变化;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最终成为以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者;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危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扰减轻,破坏性减弱,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政治制度的变化: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

请结合材料回答:

(1)指出材料1、2观点的联系,并运用唯物史观加以分析。 (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分析材料3的观点。

(3)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材料4中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2011-2012 学年第 1 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

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 C

2 A

3 D

4 A

5 C

6 C

7 A

8 D

9 A 10 C

11 B 12 A 13 A 14 B 15 C 16 A 17 A 18 C 19 D 20 B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至少选出两个正确答案,少选、多选都不得分,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 CD

2 ABCD

3 ABCD

4 AB

5 ACD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⒈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2.5分)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2.5分)第三,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2.5分)最后,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2.5分)

⒉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1分)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1分)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1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1分)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1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1分)

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1分)逻辑证明便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了检验理论的真理性和普遍性的作用,成为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的补充。(1分)在实践中,人们常常对所提出的计划、方案进行理论论证,以确认其可行性,当论证通过后便可认为是一套可付诸实际的正确的计划、方案。这就是逻辑证明发挥作用的过程。当然,逻辑证明并不能取代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已被逻辑证明了的东西,还必须最后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被认为是确定无疑的认识,逻辑证明必须服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1分)。真理一定是符合逻辑的,但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是真理。是不是真理,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最终的证明。(1分)

⒊简述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答:(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1分)价值规律是贯穿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

又支配商品的流通。(1分)

(2)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的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1分)

(3)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出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为:第一,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1分)第二,自发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分)第三,自发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1分)

(4)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的同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1分)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1分)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1分)其三,可能导致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出现比例失衡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1分)

四、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⒈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个不同的真理。

答:这句话是不对的。(2分)这是因为:

绝对真理也叫真理的绝对性。(1分)可以从两方面理解:第一,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的符合,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1分)第二,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就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1分)

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不完全的。(1分)因为:

第一,从整个世界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只是对无限宇宙的一个部分或片段的正确反映,人类已经实际达到的认识总是有限的。(1分)

第二,从特定事物或现象来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该对象一定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1分)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是:①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是绝对的一个成分,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1分)②两者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一个过程,永远处在由相对到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1分)

⒉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答:这句话是错误的。(2分)这是因为:

(1)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1分)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1分)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1分)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1分)

(2)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1分)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1分)

(3)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2分)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⒈[答案要点]

(1)材料1提出了“两个必然”的观点,材料2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观点。(1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辩证统一的,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1分)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1分)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1分)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1分)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1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和对抗的尖锐化,以及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社会危机,从而促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1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需要相应的主客观条件。(1分)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是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1分)基本矛盾的发展、激化有个过程。我们既要坚定树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同时也要面对现实,坚持科学态度,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脚踏实地地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1分)

(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材料3的观点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1分)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这是矛盾的特殊性。(1分)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分)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1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社会形态的更替既是统一的,又是多样的,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而统一性与多样性,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1分)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及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1分)

(3)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1分)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1分)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1分)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1分)

2011-2012 学年第 1 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

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 C

2 A

3 D

4 A

5 C

6 C

7 A

8 D

9 A 10 C

11 B 12 A 13 A 14 B 15 C 16 A 17 A 18 C 19 D 20 B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至少选出两个正确答案,少选、多选都不得分,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 CD

2 ABCD

3 ABCD

4 AB

5 ACD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⒈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2.5分)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2.5分)第三,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2.5分)最后,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

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2.5分)

⒉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1分)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1分)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1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1分)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1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1分)

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1分)逻辑证明便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了检验理论的真理性和普遍性的作用,成为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的补充。(1分)在实践中,人们常常对所提出的计划、方案进行理论论证,以确认其可行性,当论证通过后便可认为是一套可付诸实际的正确的计划、方案。这就是逻辑证明发挥作用的过程。当然,逻辑证明并不能取代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已被逻辑证明了的东西,还必须最后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被认为是确定无疑的认识,逻辑证明必须服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1分)。真理一定是符合逻辑的,但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是真理。是不是真理,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最终的证明。(1分)

⒊简述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答:(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1分)价值规律是贯穿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的流通。(1分)

(2)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的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1分)

(3)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出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为:第一,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1分)第二,自发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分)第三,自发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1分)(4)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的同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1分)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1分)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1分)其三,可能导致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出现比例失衡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1分)

四、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⒈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个不同的真理。

答:这句话是不对的。(2分)这是因为:

绝对真理也叫真理的绝对性。(1分)可以从两方面理解:第一,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的符合,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1分)第二,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就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1分)

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不完全的。(1分)因为:

第一,从整个世界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只是对无限宇宙的一个部分或片段的正确反映,人类已经实际达到的认识总是有限的。(1分)第二,从特定事物或现象来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该对象一定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1分)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是:①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是绝对的一个成分,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1分)②两者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一个过程,永远处在由相对到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1分)

⒉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答:这句话是错误的。(2分)这是因为:

(1)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1分)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1分)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1分)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1分)

(2)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1分)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1分)

(3)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2分)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⒈[答案要点]

(1)材料1提出了“两个必然”的观点,材料2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观点。(1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辩证统一的,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1分)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1分)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1分)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1分)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

动社会向前发展。(1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和对抗的尖锐化,以及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社会危机,从而促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1分)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需要相应的主客观条件。(1分)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是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1分)基本矛盾的发展、激化有个过程。我们既要坚定树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同时也要面对现实,坚持科学态度,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脚踏实地地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1分)(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材料3的观点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1分)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这是矛盾的特殊性。(1分)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分)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1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社会形态的更替既是统一的,又是多样的,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而统一性与多样性,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1分)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及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1分)

(3)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1分)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1分)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1分)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1分)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

绪论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C A.工业手工业的发展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2、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 )B A.实事求是的精神 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远大而崇高的革命理想 D.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B.可知论和唯物辩证法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法与认识论 4、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理论品质是( ) 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5、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致力于实现 ( ) C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共产主义社会 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6、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A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7、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前人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B A.辩证分析方法 B. 剩余价值学说 C.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D.社会主义学说 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D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B

信息检索大赛

西安科大举行第三届大学生网络检索知识大赛 我要评论(0)字号:T T 2010年11月15日 14:36:40 来源:西安科技大学 10月22日晚,西安科技大学第三届大学生网络检索知识竞赛在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比赛由图书馆、校团委、教务处、学生会联合主办。图书馆馆长王全生,教务处副处长郭鹏,校团委副书记贾哲,青年工作部部长李卫鹏等老师出席了本次比赛。 此次比赛共有16个学院参加,经过预赛等环节,共有6个代表队入围决赛。比赛共分必答题,选答题,抢答题,实践题,风险题五个环节。赛场上,各队选手集中生智,团结合作,经过2个小时激烈角逐,最终计算机学院代表队以580分摘得桂冠,机械学院代表队、电控学院代表队并列获得第二名,材料学院代表队、通信学院代表队、管理学院代表队并列获得第三名,同时还评选出10个代表队30名优秀奖获得者。与会领导为选手颁发了奖项。 本次比赛的成功举行,为促进全校学生网络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于举办西安科技大学第四届大学生网络检索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 各分团委、团总支、学生会: 为了全面提高我校学生信息意识与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网络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带动全校学生学习网络信息技术的热情,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由图书馆、校团委、教务处、校学生会联合举办“西安科技大学第四届大学生网络检索知识竞赛”活动,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全校在册本、专科生均可报名参赛。 二、日程安排 1、报名时间:9月26日~9月28日 2、培训时间:10月9日、11日晚18:30 3、预赛、决赛时间:详情见图书馆主页(http://202.200.59.7) 三、报名方式 9月26日-28日在临潼校区榴馨苑、骊绣苑餐厅门前现场报名(含姓名、性别、学号、专业、班级及联系方式),提交电子版。参赛选手3人一组,以同一学院为单位。限报140组,报满即止。联系电话:85583063-813,QQ:624867881。 四、地点安排 培训地点:临潼校区图书馆国际会议中心 预赛地点:临潼校区图书馆一层多媒体阅览室 决赛地点:临潼校区图书馆国际会议中心 五、奖项设置 本次竞赛设一等奖1组、二等奖3组、三等奖4组,优秀奖10组,颁发证书及奖品。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同时,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和谐是什么呢?《说文》解释:和,相应也。《尔雅》解释:谐,和也。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那什么又是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简而言之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众所周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和谐社会”一词,现已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家和万事兴”,安宁有序的工作生活,诚信公平的社会风气与丰富健康的文化娱乐就是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也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更是新时期农业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理所担当的光荣义务。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一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其生命力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就只存在于实践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源泉。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涌现的各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养分。我们要善于从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营养,善于把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科学理论的内涵。正确的理论不仅来自于实践,而且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又要结合新的实践,

西科大文献检索期末测试

1. 单选题:(1.0分)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特定类型的文件的高级搜索语法命令为(D )。 A. filetype B. intitle C. site D. inurl 2. 单选题:(1.0分) 在检索文献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输出的篇数过少,你将如何调整检索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检索效果。(B) A. 增加“AND”算符 B. 增加“OR”算符 C. 减少“OR”算符 D. 增加“NOT”算符 3. 单选题:(1.0分) 美国政府的四大科技报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广泛使用的科技文献,请问下列哪一个是有关能源方面的报告?(C ) A. AD B. NASA C. DOE D. PB 4. 单选题:(1.0分) 如果你要在"西安科技大学学报"中查找"李树刚"老师发表的相关文献。请问以下那种表达式可以快速准确的检索到符合条件的文章。(A ) A. (作者=李树刚) + (篇名=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B. (作者=李树刚) * (刊名=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 (作者=李树刚) * (篇名=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D. (作者=李树刚) + (刊名=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5. 单选题:(1.0分)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CPCD)收录在以下哪个数据库系统中:(C) A. 万方数据库 B.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C. CNKI全文数据库 D.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 6. 单选题:(1.0分) 一般来说,检索词出现在文献的不同字段表达的相关性不同,以表达的相关性从强到弱排序如下:(C )。 A. 关键词>标题>正文>文摘 B. 关键词>正文>文摘>标题 C. 标题>关键词>文摘>正文 D. 正文>文摘>关键词>标题 7. 单选题:(1.0分) Web检索工具是人们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检索工具和手段。以下(D )不属于Web检索工具的基本类型。 A. 目录型检索工具 B. 搜索引擎 C. 元搜索引擎 D. 语言应答系统 8. 单选题:(1.0分)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可以检索的文献类型是(D)。 A. 标准文献 B. 期刊 C. 学位论文 D. 以上都有 9. 单选题:(1.0分) 被誉为"工具书之王"、"没有围墙的大学"的是(A )。 A. 百科全书 B. 手册 C. 字词典 D. 索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题库

21、只有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才能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1、答:错误。(3分)(1)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对传统文化,包括中国和外国的,应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而不是彻底否定。(3分)(2)借口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在理论上是否定一切,从而否定发展的形而上学观点;在实践中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崇洋媚外思想。(2分) 2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2、答:错误。(3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还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1分)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2分) 2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也成了商品。 23、答:错误。(3分)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劳动力的使用,能够成为商品的只能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3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向工人购买的是劳动力。(2分) 21、唯物主义都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错误。(3分)唯物主义一般都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认为这种反映具有能动性。(3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一般会否认这种能动性。(2分) 22、人的现实本质是由他/她的选择决定的。错误。(3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他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体系。(3分)人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到一定的社会关系条件的限制,所以人的选择并不能决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2分) 23、剩余价值不产生在流通领域中。正确。(3分)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3分)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剩余价值,但可以实现剩余价值。(2分) 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错误。(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且只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存在。不能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相混同。(2) 22、真理没有阶级性。正确。(3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3分)因而真理的内容不因任何认识主体的意志和要求而改变,这就是所谓真理没有阶级性。(2分) 2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错误。(3分)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乃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作者:————————————————————————————————日期: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成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a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处于运动之中b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c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任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原因:内在矛盾性)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

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力。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从原始公社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个人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个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

西安科技大学2020学年第学期期末中考试模拟题卷

第 1 页 共 3 页 西 安 科 技 大 学20 —20 学 年 第 学 期 期 末(中)考 试 模 拟 题(卷)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装 订 线 以 内 不 准 作 任 何 标 记 装 订 线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0.6875D 的二进制为 ( ) A. 0.0111B B. 0.1101B C. 0.1011B D. 0.1111B 2. 一条指令执行完后,CS =1000H ,IP=1052H ,则下一条指令的地址为 ( ) A. 2025H B. 11052H C. 01052H D. 10520H 3.下列指令中哪条是正确的 ( ) A. MOV DS, 0200H B. MOV AX, [SI][DI] C. MOV BP , AX D. MOV BYTE PTR [BX], 1000 4. 在 AR DB 10 DUP (5,2 DUP (6))中,含数据字0506H 的个数是 ( ) A. 10 B. 20 C. 0 D. 9 5. AL 高4位请0,应执行的指令是 ( ) A. AND AL ,0F0H B. AND AL ,0FH C. OR AL ,0FH D. TEST AL ,0FH 6. 将变量的偏移地址及段地址存入数据区宜用伪操作助记忆符是 ( ) A. DW B. DB C. DD D. DQ 7. 条件转移指令的转移范围是 ( ) A. -128~127 B. 0~255 C. -32768~32767 D. 0~65535 8.若AX =65ACH ,BX =0B79EH ,则 ( ) A. 执行ADD AX,BX 指令后,CF=1,OF=1 B. 执行SUB AX,BX 指令后,SF=1,OF=0 C. 执行TEST BX,AX 指令后,CF=0,OF=0 C. 执行XOR AX,BX 指令后,PF=1,IF=0 9. DOS 功能调用的功能号是 ( ) A. 21H B. 20H C. 22H D. 10H 10. 不能实现将AX 清零和CF 清零的指令是 ( ) A. SUB AX ,AX B. MOV AX ,0 C. XOR AX ,AX D. AND AX ,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30小题,每题 1分,共 30.0分 1. 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A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 、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 D 、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正确答案是】:C 2. 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A 、主观性和个别性 B 、客观性和普遍性 C 、社会性和历史性 D 、稳定性和不变性 【正确答案是】:B 3. 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正确答案是】:A 4. 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B 、形而上学的错误 C 、经验论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 【正确答案是】:C 5.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正确答案是】:D 6. 社会意识是 ( A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 、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正确答案是】:C 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是】:A 8. 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 、排斥了主体选择的作用 B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C 、把历史的发展看作自发的过程 D 、否认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答案是】:B 9.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 ( A 、唯一形式 B 、辅助形式 C 、必要形式 D 、基本形式 【正确答案是】: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 1、(1)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无产阶级 (3)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美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及其基础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 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离异 C、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3、(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2)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意识的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意义: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以实践、地点、条件为转移 4、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西安科技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工作实施办法修订-西安科技大学教务处

西安科技大学 本科生转专业工作实施办法(修订) (西科办发〔2018〕28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发展空间,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和《西安科技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转专业工作遵循“学生自愿,双向选择”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在西安科技大学接受全日制普通高 等学历教育的本科学生(不包含留学生,以下称学生)。 第二章基本规定 第四条学生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转专业: (一)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入学一学年(两学期)平均学分绩点(不含公共选修课)不低于3.00且满足拟转入专业接收条件的; (二)高考成绩高于当地一本线30分以上且入学一学年(两学期)内必修、主干课程无不及格的; (三)国际交流学生在外校所学专业与本专业差异较大且学习时间在2年及以上的; (四)学习期间确因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校指定的医

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它专业学习的; (五)留级、降级或复学后,原专业已取消招生的; (六)因休学创业后复学,且创业内容与申请转入专业相同或相近的; (七)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且在退役后复学,因自身情况需要转专业的; (八)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 1.在《西安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竞赛、创新创业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的与转入专业密切相关的一类科技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排名前两名)、国家级三等奖(排名第一名);二类科技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排名前两名)、国家级二等奖(排名第一名); 2.作为项目负责人获批并完成与转入专业密切相关的省级及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3.以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与转入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或以署名第一名获得与转入专业密切相关的发明专利1项。 (九)学生自身在学习上有特殊困难,无法在原专业继续学习的。 第五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转专业: (一)入学未满一学年的; (二)属于中外合作办学类、本硕连读类、卓越计划类的;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

交卷时间:2018-02-13 10:27:58 一、单选题 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A. 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B. 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C. 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 手中 D. 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 得分:5 知识点: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 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C.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公有制 D.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商品的二因素是()。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B. 使用价值和价值 C. 生产和消费

D.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的实现要靠()。 A. 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 B. 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C. 同一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D. 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货币的本质是()。 A.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 价值的表现形式 D. 流通手段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2011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20=20分) 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4.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 A.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5.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客观性 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7.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 8、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A.实验和工业 B.人的经验 C.科学理论 D.逻辑证明 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客观事物 D.人的意识 11、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 A.被大多数人承认 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西安科技大学网络检索期末测试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网络信息检索课程期末考试题(试卷1)】 测试总分:50.0 1. 单选题:(1.0分) Internet引进了超文本的概念,超文本指的是(D)。 A. 包含多种文本的文本 B. 包括图像的文本 C. 包含多种颜色的文本 D. 包含链接的文本 2. 单选题:(1.0分) 使用关键词语言进行检索时,找全该关键词的同义词可以提高信息检索的(B )。 A. 查全率 B. 查准率 C. 覆盖率 D. 新颖率 3. 单选题:(1.0分) WWW服务以(A)语言为基础,为用户提供界面一致的信息浏览系统。 A. HTML B. XHTML C. XSL D. XML 4. 单选题:(1.0分) 下列信息不会出现在电子图书的书目记录中的是:(D )。 A. ISBN号 B. 出版社 C. ISSN号 D. 图书的尺寸 5. 单选题:(1.0分) 利用Google查找"知识管理"的定义,需要用到的语法结构是:(A)。 A. filetype: 知识管理 B. find: 知识管理 C. define: 知识管理 D. delete: 知识管理 6. 单选题:(1.0分)

我国标准的编号系统由国家标准代号、当年标准发布的顺序号、标准发布的年号这三项组成。标准GB7989-99是哪一年的标准(A )。 A. 1999 B. 1989 C. 1998 D. 1979 7. 单选题:(1.0分) CALIS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三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被称为中国的OCLC,请问它的全称是(A )。 A.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B. 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 C. 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 D. 国家星火计划 8. 单选题:(1.0分) 下列四个选项中,有一个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D)。 A. FlashGet B. NetAnts C. Thunder D. PPLive 9. 单选题:(1.0分) 下列搜索引擎中不是元搜索引擎的是(D )。 A. Dogpile B. Google C. Mamma D. Hotbot 10. 单选题:(1.0分) 有"自由的百科全书"之称的"维基百科"采用的技术是(A)。 A. Wiki B. RSS C. BLOG D. SNS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1 (1)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章学士学位评定委员会组成和职责 第二条学士学位评定委员会由9--25人组成,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秘书1名。按照陕教位[2012]13号文件要求,主任聘请母体学校学术造诣高、学风严谨、作风正派的教授担任;委员三分之一来自母体学校,其它委员应由学院院长,分管教学、学生工作院领导,教务处处长,各二级学院院长,专业带头人等专家组成;秘书由教务处处长兼任。二级学院成立学士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分委员会设主任1名,应由学士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担任,委员应由具有副高级以上(含副高级)职称的相关学科专业教师5—7人组成。 第三条学士学位评定委员会是高新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最高决策机构,日常管理工作授权由主任、副主任、秘书等组成的主任委员会负责。学士学位评定委员会、学士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成员每届任期四年。 第四条学士学位评定委员会职责 1.审定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2.审批学士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3.审核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学生名单和不授予学生名单; 4.研究和处理学院有关学士学位授予的争议及其它事项。 第五条学士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职责 1.按照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对所属专业毕业生的政治思想表现,理论课程、综合教育和实践教学环节成绩等进行审查,提出拟授予学士学位学生名单和不授予学士学位学生名单; 2.向学士学位评定委员会反映学位授予工作有关争议性问题,并提出处理建议; 3.处理学士学位评定委员会授权办理的有关学位事宜。 第三章学士学位授予条件 第六条本科毕业生符合下列条件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正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在的各门具体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思想,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读某个现实问题,要遵循三步走原则,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就是说第一步,认清这个现实问题的真实情况和本质属性;第二步,分析这个现实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个现实问题的方法。 本文试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从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规律的特殊性和量变质变规律的普遍性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学习和工作实践的重要指导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与工作实践

目前, 高等工程院校均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工程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特别是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 有助于正确分析和理解工程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提高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本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不仅使我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也让我学到了理论知识,更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了许多,分析和解决学习、工作等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就简单分析其对我学习、工作的影响。 我是一名业余大学的学生,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我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不是停滞不前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利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发展着,完备者,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结论丰富自己,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说,我们的学习也在与时俱进,正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着我们,让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有新的知识让我们学习,指导着我们的学习。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我们是十二年寒窗苦读中,我们就是在慢慢积累着,等待着量变产生质变,在我们学习生涯中,我们时刻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为的就是高考,希望我们的质变能够引起量变,对待学习,我们要学会坚持,不松懈,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去面对学习,好为将来的美好生活打下基础。 马克思主义再次能够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科学方法和理论指导。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给人智慧,使人智慧”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学习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所谓“授人以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武装我们头脑可以增强我们分析过去、改造未来的能力,独立地处理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所讲的物质世界的统一性,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等都对我们的生活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以这些理论作前提,来进行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可以避免走弯路、犯错误。比如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没有第一类永动机,为什么诸亮的木牛流马是不可能存在的,为什么武侠小说中的力是不可能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培养我们思维创新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我们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部分都在启迪着人们在科学认识活动中探索未知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部分,为人们的思维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告诫人们在理论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中不能从主观臆断的想当然出发,就要从物质第一性出发,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辩证法部分为人们的思维创新提供了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它告诫人们在思维创新过程中应该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及其特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结合,反对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和一点论。认识论部分,为思维创新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认识的主体。要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和思维创新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