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挥政府的转移支付职能缩小贫富差距 - 副本

发挥政府的转移支付职能缩小贫富差距 - 副本

发挥政府的转移支付职能缩小贫富差距 - 副本
发挥政府的转移支付职能缩小贫富差距 - 副本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如何有效缩小中国贫富差距

如何有效缩小中国贫富差距 摘要:通过分析对比中国基尼系数的变化,结合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从中国国情出发借鉴西方,用调节分配,改革税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来缩小中国的贫富差距。 关键词:基尼系数,分配差距,改革税收制度,完善社会保障? 谈到贫富差距,人们往往会问:中国的贫富差距究竟达到什么程度了?要想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有一个贫富差距的测量方法。国际上通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叫“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测量法。它通过测量财产或收 入在人群中是怎样分布的,来反映不平等程度。 首先我们看看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贫富差距究竟有多大。历史上的数据比较欠缺,能够找到的基尼系数的最早测量是世界银行做的。1978年,世界银行有个考察团到中国来,他们测量当时中国城市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 16,这个数值在当时全世界几乎是最低的。世界上,即使是贫富差距小的国家和地区,一般也都超过0. 2的水平。⑴ 那么,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人能把城市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缩到这么 小呢? 因为,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市里是低工资和票证制度,社会管理者实际上是通过粮票、布票等各种票证平均地分配食品、物品和生活消费品等。所以 , 当时是通过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城市里非常发达的组织管理体系,把生活必需品平均地分配给每一个人,从而实现了几乎是平均的分配。 80年代以后,中国贫富差距的指标就开始迅速上升了。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赵人伟等人的调研证明,中国城乡全体居民基尼系数指标上升到了0. 382的水平。1994年,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调查数据分析证明,当时中国城乡居民合计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 43-0. 44 的水平。⑴ 从5项监测指标来看,2010年基尼系数略高于2000年的0.412,实现程度为79.8%。”在2011年末,来自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自从2000年公布中国基尼系数为0.412之后,国家统计局再也没有对这项统计公布过具体数字。[2] 但是,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接受时代周报采访 时,说:“2010年,基尼系数估计已经达到0.50的水平。”

申论高分范文(二十六)——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推进动物保护工作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推进动物保护工作 资料来源:中政申论在线备考平台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的必要条件。然而近年残害动物的事件频频覆盖我国各大主流媒体,严重违背了社会道德,制约了社会的发展。我国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推进我国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残害动物事件一再发生主要是由于我国政府和民众动物保护意识不足、动物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动物保护立法的缺失和不完善及政府监管不力造成的。鉴于上述情况,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一、转变发展理念,重视动物保护。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各级政府应当重视动物保护工作,摒弃全力保经济、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无条件退让的错误政绩观,明确关爱动物是人性要求的情操和素质,更是我们人类的必须履行的义务。 二、改善管理体制,加强日常管理。一些地区为控制狂犬病疫情,直接采取大量捕杀犬只的办法,即使没有确定携带病毒的够也不能幸免。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处理方法暴露出我国动物管理体制的缺陷。政府应重视动物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伴侣动物登记制度、年检制度及防疫制度,明确制度执行细则,使制度具有实施的合理性。 三、完善动物立法、保护有法可依。完善动物福利立法,扩大动物保护范围。从法律层面上,规范动物产业和公民对待动物的个人行为,对于侵犯动物伦理权利的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从而引导动物产业和谐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公民个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四、加强社会教育,保护人人有责。政府应加强动物保护宣传工作力度。采用传统媒体和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宣传动物保护的现实意义,提升公民的动物保护意识,促使全民参与,共同促进动物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保护动物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我国政府应起好带头作用,积极推进我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齐心协力办好赛事(精)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齐心协力办好赛事——传播汽车运动文化打造景谷民族旅游品牌 体育是一个城市的精神载体,体育竞赛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对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积极的贡献。县委、县人民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体育赛事的组办,在总结成功举办省、市运动会的经验后,迈出更为大胆的一步,申报承办全国性赛事。自2006年开始举办热带雨林汽车越野挑战赛以来,通过连续几年的举办,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20支左右的车队前往参加,初步形成了具有景谷特色的汽车赛事。 一、越野锦标赛基本情况 2009年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景谷分站赛,经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批准,决定在2009年4月12 -16日泼水采花节期间举办。越野锦标赛以“绿色、人文、欢庆、祥和”为主题;以“发挥热带雨林资源优势、开发体育旅游资源;体现民族文化底蕴、打造民族旅游品牌;带动群众体育发展,塑造对外开放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指导思想;充分展示景谷热带雨林优美风光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反映全县各族人民勤劳、坚毅、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为内涵。 在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云南省体育局、普洱市人民政府、

普洱市体育局、普洱市旅游局、云南省群众体育指导中心,北京摩托运动发展公司和赞助商景谷大有为食品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县委、县人民政府强有力的组织和协调,赛事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赛事的理念现代化、组织规范化、宣传多样化、运作管理科学化、接待标准化、人员专业化基本形成,组织管理与中汽联的要求相适应,赛事已成为全县各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和对外交往的盛会,其影响力已超出了体育的范畴,充分体现了“体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主题。 二、越野锦标赛筹备组织工作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一)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组织严密、措施有力。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和严密的工作体系保证了越野锦标赛各项筹备工作的有序进行。在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部门服务”原则的同时,为加强对赛事活动的组织领导,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成立2009年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景谷分站赛组织协调工作委员会的通知》文件,成立了赛事组委会,下设竞赛、后勤保障、场地协调、安全保卫、医疗服务、文化体育活动、推广招商等工作部门。县委认真研究后批准比赛实施方案,明确各工作部门和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及责任人。各部门严格按照自己的职责,围绕赛事活动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流程,使整个赛事筹备工作形成了完整协调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格局。

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

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 现在我国所面临的现状就是社会的贫富差距在不断地被拉大,因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遏制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尽快构建一个完备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已成为当前中国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首先,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机构的调整。从目前来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管理,引导农村富足劳动力有序转移。为此,应大力实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彻底消除城乡壁垒,疏通人口城镇化的渠道。同时,要优先发展金融业、电信业、保险业等与农村工业发展有较大关联的第三产业,为小城镇建设服务。 其次,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一是理顺收入分配体制,缩小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二是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要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根本改造,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改造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社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三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工作。 再者,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和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最后,加强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差距。一是利用税收杠杆调节个人收入。主要是征收个人所得税;征收居民财产征税,在原有房产税、车辆使用税、契税的基础上,增加不动产税、土地税;征收商品税,纳税人可将税赋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直至最终消费者,尤其是个人高消费者;征收遗产税。二是改革工资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三是制订扶贫性质的区域经济政策,实行城乡平衡发展战略。支持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持城乡收入差距的合理界限,为城乡居民提供追求自身发展的同等机会和条件。 要立足国情,努力构建新型分配公平准则。国民收入的分配要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过程。由于二次分配过程所起的作用不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因此必须有不同的收入分配标准。初次分配应坚持效率原则。按效率分配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消耗,减少单位产品成本中的生产资料支出,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推动技术创新,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效率分配可以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劳动者和行业部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们在生产中的作用。我国目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有效地推进了社会保险体系的改革和发展。一是城镇企业养老保险成效显著。截至到2007年底,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企业19家,参保职工4015人,离退休人员1790人,征缴率100%,连续6年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二是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不断完善。目前,参保单位10家,参保职工540人,离退休人员120人,征缴率和足额发放率均达到100%。三是失业保险工作取得新进展。截止2007年底,全县参保单位68个,参保职工5167人,公有制经济组织实现了全覆盖,参保率为97%;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覆盖率为3%。四是基本医疗保险稳步推进。截止到2007年底,全县财政开支单位、垂直企业已基本纳入,另有参保企业80家,参保人数达到8406人。共计征缴医保基金275万元,征缴率为96%;支出192万元。五是工伤保险进入攻坚阶段。目前全县企事业单位参保43家,参保人员6000人,基金征缴48万元。累计有16人享受工伤待遇,赔付工伤保险费18万元。六是农村养老保险正在积极实施。根据任县实际,本着“由高到低、循序渐进”的原则,目前已完成任城镇所有被征地农民的摸底排查以及测算工作。 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巴彦淖尔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社会保险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支付形式严峻。养老保险金的发放依靠上级调剂来维持发放,稍有疏忽即形成新的拖欠。集体、民营企业参保意识淡薄,也为扩面工作增加了压力。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尚未实现全市统筹,而县本级统筹保险基金积累少,抗风险能力差。受单位经营情况限制,加之缴费基数较高,自收自支单位参保人员只申

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金华市

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金华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践 为例 金华市科学技术局 方洪海 一、金华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 近几年来,金华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针对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企业规模小,科技创新意识弱,能力差,资源少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着力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手抓科技创新,努力培育创新主体,提升自身研发能力;一手抓科技合作,引进大院名校,努力提高区域科技综合实力。 (一)主要做法 到年底,全面完成实施市级科技创新工程重点项目项,省级科技创新项目项,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项;培育认定市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家;省级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家,市级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婺南农业高科技园区、金华三江口、东阳横店国家星火密集区建设进展顺利。 与此同时,积极引进大院名校,着力推进科技合作,努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连续举办了届工业科技合作洽谈会。通过工科会这个平台,先后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家大院名校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与多家院校所建立了良好的技术、人才合作与交流关系,全市有多家企业与大院名校建立了长期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联合共建科技创新载体多家,先后实施科技合作项目多项。 年月,金华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约联合共建中科院金华科技园。该园是中科院与国内地级市政府建立的首家科技园,是中科院与浙江省科技合作框架“一所两园两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华科技园以中科院等大院名校为技术依托,以金华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核心区块,同时辐射金华市下辖的个县市区,是一个以实带虚的虚拟园区,特色鲜明,正初步成为金华市集科技开发、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一体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技合作大平台。 (二)主要成效 一是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创新活动日趋活跃。无论是各级政府和部门,还是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初步形成,加快科技创新摆上议事日程,科技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全社会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年全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立项数仅

浅谈缩小贫富差距与促进社会公平

浅谈缩小贫富差距与促进社会公平 摘要: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追求,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经济良性运行、社会有序发展、人们和谐相处和安居乐业的社会。缩小社会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1]。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 关键字:贫富差距社会公平和谐社会 引言:社会差距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一个客观现实,合理的地区差距既是现代政治发展的结果,反之也促进着现代政治和经济的发展[2]。但是社会差距是把双刃剑,它的过度扩展也会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如果无视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社会差距的不断扩大不仅会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还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的影响。一下将通过对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和原因的分析,为我国现阶段的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1. 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从2O世纪8O年代初开始,我国实施了向“东部倾斜,梯次推进”的发展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工农业总产值跻身世界前列,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贫富差距悬殊问题也日趋突出: 1.1 地区经济尤其是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突出 我国1995年人均生产总值,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2.41倍,其中最高的上海市是最低的贵州省的1O倍多;同年,东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是西部地区的4.1倍,1998年,城镇居民收入最高地区广东省与较低地区甘肃省相差2.2倍多,超过了一般发达国家的水平;地区间农村经济发展差距更为悬殊,1995年,东部乡镇企业总产值是西部的6.23倍,其中最高的山东省是最低的甘肃省的560.2倍;1998年,农民人均收入最高地区上海与较低地区云南相差近4倍。值得注意的是,在东、西部地区差距扩大的同时,东部地区的南北差距也在明显扩大。 1.2 城乡差距不断拉大 改革开放政策在农村率先推行,从1979年起到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72:1。此后,二者差距又不断扩大。1995年达到2.47:1,1998年增加到2.65:1,这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是极为突出的。如果把城市居民享受而农民不能享受的住房、医疗、物价等补贴和各种社会保险计算进去,城市居民实标收入比农民的收入至少要高出4倍以上。 1.3 行业差距比较悬殊 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职工工资差距扩大。以全国16个行业平均工资为基数1计算,工资最低行业与最高行业之比,1978年为O.76:1.43,1995年扩大到0.64:1.43。1994年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分别比1993年增长35.8%,而外资和私企的工资上升了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的不懈努力,而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的职能所在 尽管发展模式、特点不同,但世界大多数国家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实践也证明:市场经济是目前配置资源最优、效率最高的一种体制。但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即存在市场失灵问题。市场失灵必然造成诸多问题,影响甚至制约经济的良性发展,这时就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实践中看,市场失灵主要会造成如下问题: 一是外部负效应问题。外部负效应实际上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蔓延。比如化工厂,它的内在动因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会对排出的废水不加处理而使其进入江河湖泊,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由于污染治理的成本很高,由单个企业主动自觉地解决问题显然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政府制定规则来加以治理。 二是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拥有资本越多在竞争中占据的位置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但由此必然造成收入与财富向少数人集中,致使贫富差距过大。而贫富差距过大又会影响到整体消费水平,使消费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生产,影响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三是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问题。市场经济的效率是与竞争分不开的,但当企业依赖于垄断地位获利时,资本的自由转移就会受到阻碍,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就产生了低效率。这需要政府通过制定法律与规则来消除垄断。 四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一些发展条件优越、发展起点高的地区,在

浅谈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01300345.html, 浅谈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作者:范伟鹏 来源:《文化产业》2014年第10期 摘要:衡量贫富差距除了从收入差距的角度着眼外,还有财产差距角度和消费差距角 度,三个指标相互联系而又有所侧重,而与公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是从消费差距来衡量贫富差距,要缩小贫富差距,需要从缩小消费差距入手,而缩小消费差距,除了增加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入手外,还可以从降低维持居民体面生活的消费品价格入手,而针对广大“贫困”公民,降低“富裕”消费品价格和进行对消费品的“逆向创新”乃是一条值得尝试的道路。 关键词:贫富差距;消费差距;体面生活;逆向创新;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2 一、前言 贫富差距,为社会广为关注,分析如何应对贫富差距首先需要确定该如何衡量贫富差距,一直以来,衡量某一地区,或者某一社会的贫富差距状况,无论是学者还是社会,多是从公民间收入差距的角度来判断贫富差距状况,而最常用的一个指标,就是基尼系数。 客观说来,基尼系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准确反映当前社会的贫富状况,他总体地反映了社会(或某单位内)个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状态[1],但是用基尼系数来表示一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仅从收入的角度来衡量,并不能够直观反映一个社会的贫富差距。 对贫富状况,不仅要从宏观来考量,还要从微观来理解,贫富差距需要被感受出来,而最直观的感受来自,公民生活的质量细节,简而言之,来自于公民的消费状况。由此可以认为,贫富差距与生活质量有关,生活质量与消费水平有关。 所以,我们需要从消费的角度来理解贫富差距和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二、贫富差距与居民的消费差距 从家庭考察,贫富差距不只是体现在收入流量上,它包括三个指标:一是收入,二是财产,三是消费,居民的收入状况通过消费行为,决定着消费水平,消费状况通过诸如教育消费,形象消费等影响收入水平,而财产差距,则同时影响着收入和消费,也被收入和消费决 定和影响。 一地区和社会的贫富状况,由这三者共同决定,但是其中“消费差距是从人的生存状态的维度反映社会贫富状况,属于使用价值的消耗,在统计意义上,是消费性支出与消费性投资的摊销支出之和”。这就说明,贫富差距,在直观感受上,来自于消费的差距。

如何减少社会贫富差距

如何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有限,且多受到工资级别限制,因此社会贫富差距总体上不大。不过经过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社会财富总额呈现天文数字的增长,同时人们的收入来源也多样化(包括合法收入与非法收入),而社会福利制度覆盖的范围则有所缩小,故社会贫富差距明显拉大。由于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悬殊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这一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中央领导提出“提高中间群众生活水平”和“实行精准扶贫”都可以看作是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的相关举措。 鉴于导致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原因复杂,仅靠若干几项措施很难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因此有必要对造成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原因加以细致分析,以提高制定政策的针对性。 1. 造成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原因 造成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如: ◆因城市居民搬迁补偿不到位和农民工进城落户受限造成的城市化贫困问题; ◆因工业征地导致农民失地以及矿区开采地下沉降导致的工业化致贫问题; ◆因产业结构和国企改革导致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生活水

平下降问题; ◆因地方政府不履行职责造成的水污染和土地污染的环境致贫问题; ◆因资源枯竭导致老工业化城市发展乏力和职工收入下降问题; ◆因医疗费用高启和医疗改革失败导致的患者负担过重和医务人员收入缺乏保障问题; ◆因远离工业和经济发展中心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刀耕火种生产方式几十年没有变化的原生态致贫问题; ◆因传统社会组织结构瓦解(如人民公社解体)导致的原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被破坏问题; ◆因流浪人口管理粗放、弱势群体保护制度不健全导致的边缘化群体社会关爱缺失问题; ◆因教育不公平以及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不符合社会需要的教育致贫(毕业即失业和欠学费贷款)问题; ◆由于对农村基层干部监督不力导致的腐败致贫问题(官员贪污扶贫资金)和扶贫失败问题(官员将扶贫作为政绩做表面文章); ◆因政府对于股市的泡沫化和网络监管不到位导致的的投资者血本无归问题; ◆因全球化分工导致的来料加工企业员工收入水平不得不保持较低水平问题; ◆实行科技体制改革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改革后相关人员的

实现第三次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型”,有利于企业在慈善捐赠的同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以亲情、友谊为基础的民间互助、海外捐赠是“人缘情感纽带型”,有利于公民树立有益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道德伦理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三次分配更重要体现的是一种社会文化而不是制度约束,是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一种分配形式。在总体收入水平比较低,社会文化不发达的情况下,第三次分配表现为分散、零散、短期、自发的个体行为,往往不易彰显出来。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第三次分配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的、群体的,其作用才能够明显的发挥出来。 2.大力提倡实现第三次分配的意义 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和道德矛盾的凸显,褒扬社会的慈善行为,无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慈善公益组织,推进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努力发挥第三次分配的经济调节和社会关系协调作用,对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阶层摩擦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第一,有利于缓解贫富差距和社会结构失衡问

题。在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依然坦言:“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不少”。目前政府通过税收与财政杠杆进行二次分配并没有较好地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表现为政府失灵。我国财政收入在2003年突破2万亿元、2004年突破2.5万亿元、2005年突破3万亿元,2006年达到了创纪录的39373.2亿元,而中国的贫富差距却在不断扩大。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白津夫教授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体现在城乡之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2005年为3.2∶1,全国收入差距的60%以上出自于此)、区域之间(东中西部已有的收入差距,由于倾斜式发展战略实施而被进一步扩大)、行业之间(有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04年,4年间行业差距扩大了1.6倍,按全要素收入来分析,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之间相差5~10倍)、阶层之间(收入最高的20%群体的收入,是收入最低的20%群体的收入的33倍)。看来,我们还非常有必要发挥另一只手的力量,即动员民间资源,通过企业和个人的捐赠进行第三次分

发挥政府职能 服务项目建设

发挥政府职能服务项目建设 东阿县委党校张倩 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是建设经济强县的关键。按照“全面提升年”的要求,在东阿县2009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出了2010年全县的总体工作思路、预期目标和工作措施。其中提出要抓好“七个提升”。“七个提升”就是提升项目建设水平、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升社会和谐水平、提升干部思想工作水平。其中居于首位的就是项目建设水平的提升。因此如何发挥政府职能服务于项目建设,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已成为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项目建设的成就与政府职能的发挥 按照市委、市政府“项目突破年”的要求,全县各级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引资金、上项目,促发展、求实效。全县2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8亿元,鲁西化工基地系列项目一期工程,金光集团华丰食品,高开电器节能变压器等16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围绕政策导向,争取上级各项财政资金过亿元。金融机构支持力度加大,存贷比达到56%,较年初增加10个百分点。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企业平稳健康运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6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0亿元、利税21亿元,百元收入实交税金居全市首

位。自营进出口权企业达到38家。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工业园区发展步入快车道,运行质量走在全市前列。技术改造、品牌建设、节能减排工作实现新突破。东昌水泥技改项目开工建设;创新化工新产品获省级奖励。新增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个山东名牌、1个著名商标,1家企业获首届省长质量奖。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全市第一;圆满完成了迎接国家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核查、聊城市创模迎检任务,得到国家环保部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政府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政府保障有力。项目建设涉及面广,情况错综复杂,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作保障,工作很难开展。为了加强领导力量,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实施县级领导帮包负责制。强化服务,一抓到底。二是加大对中央预算内投资、省调控资金和各项专项资金的争取力度,争取资金数额要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 其次,政策宣传到位。项目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各方面利益时更是十分敏感。因此,加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项目业主和被征地的群众正确认识和掌握项目立项、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正确处理项目实施中的矛盾和问题十分必要。在工作中,我县十分注重多途径、多形式、多方位的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让社会各界、广大干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要目标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这一制度已成为大多数国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国财政体制的公平性和运行效率。我国正处于市场化改革的转轨时期,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非规范性。立足国情,借鉴国外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的经验,完善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框架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国际比较 (一)国外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介绍 1.美国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联邦制国家,由联邦、州和地方(县、市、镇、学区、特区等)三级政府组成。美国实行完全分税型预算管理体制。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较高,联邦向州和地方政府的拨款占联邦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20%左右。转移支付的形式主要有一般性转移支付(无条件拨款)和特殊性转移支付(专项补助),其中绝大部分是专项拨款,即联邦政府规定资金的用途。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与一些国家的均等化体制不同,美国联邦转移支付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各地实际达到一定质量和水准的公共服务,而不仅仅保证各地达到一定的财政收入。通过专项补助可以有效实现联邦政府的意图。美国几乎所有的转移支付都是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联邦政府在计算具体拨款额度时,按照国会通过的法案所确定的公式,参照州和地方的人均收入、城市人口规模、税收征收状况等因素进行计算确定。美国联邦政府专项拨款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教育拨款,其最大的一个教育拨款计划(title one program)用于低收入的学区为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提供教学帮助,使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不因其家庭贫穷而降低学业成绩。全美大约三分之二的小学得到此项拨款。 2.日本 日本是一个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由两级构成:都道府县和市町村。财力高度集中于中央。中央政府掌握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左右,而它的直接支出仅约为全国财政总支出的三分之一。中央财政收入的一半向地方进行转移支付,规模之巨屈指可数。日本的转移支付主要有三种类型:(1)地方交付税。它的实质是一种税收分享制度。作为一种均等化转移支付,由中央直接向两级地方政府分配。地方交付税的来源是五个主要中央税种的一定百分比,包括32%的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酒税,25%的烟草税和24%的消费税。地方交付税又分为普通交付税(占94%)和特别交付税(占6%)。前者分配给那些基本支出需求超过基本财政收入的地方。后者在普通交付税不足的情况下作为补充拨款,满足一些特殊或紧急的需求,如地方政府选举、保护历史文物、自然灾害以及由于普通交付税测算误差导致的地方收支缺口等。(2)国库补助金。这是一种专项拨款。由大藏省(财政部)每年确定总额,由各个部门(教育部、卫生部等)具体分配并监督实施。国库补助金的拨款项目几乎覆盖了所有地方政府的活动,包括教育、社会福利、公众设施、交通、地区经济发展等。专项拨款中绝大部分是配套补助。对每种符合条件的地方支出项目,中央政府以规定的每种项目的标准成本为依据,补贴一定的百分比。这种做法有效地缓解了以地方实际支出额作为补贴依据所带来的不公平。(3)地方让与税。它是中央征收的几种税按一定标准让与地方的税款。与地方交付税不同的是,它不属于均等化转移支付,一般按一定的客观条件分配,如地方道路让与税原则上按道路的长短、面积等标准分配,且中央政府规定资金的用途。此类税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比重很小。 3.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一个由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构成的联邦制国家。该国实行彻底的分税制,没有共享税。联邦政府收入的一半以不同形式的转移支付分配到州和地方政府。联邦向下的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立体绿化工作 近年来,我区经过三轮大植绿活动,绿化事业发展迅速,“三绿”指标提升较快,绿化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但作为中心城区,土地面积有限,用于发展绿地的土地更加局限,就需要开辟绿化工作的新途径,立体绿化是拓展新绿地,建设生态城市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我区很长时间内绿化工作的主要方向和抓手。 一、立体绿化的概念及作用 立体绿化是指建筑物或构筑物屋顶绿化和建筑物或构筑物墙体、道路栏杆、立交桥、高架桥桥体等处垂直绿化,不与自然土壤接壤的绿化方式。优点是占地面积小、绿化建设快。作用一是提高城市的整体景观水平,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生态园林层次。二是减少扬尘、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缓解热岛效应。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立体绿化能充分发挥我区作为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大的作用。 二、我区立体绿化的现状 2009年,区市容园林局根据区政府的指示精神,创新思维,积极开展立体绿化工作,先后完成了天朗蔚蓝花城露台、翠园小区等六处立体绿化。2010年,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生态化公厕建设,完成了钟鼓楼广场公厕、土门街心公园东公厕、环城北路公厕等六个公厕的屋顶及墙体绿化建设,增加“平改坡”屋顶立体绿化和墙体垂直绿化等新方式和新方法,基本达到了多层次立体景观效果。现在立体绿化总面积超过了6000平方米,相

对西安市的其它区县发展较早、技术成熟、数量领先。2010年,编写了立体绿化技术汇编(初稿),进一步指导绿化部门和驻地单位立体绿化规范施工工作,满足了目前我区绿化发展需要。 三、立体绿化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1、立体绿化总量较少 由于我区是中心城区,地少人多,用于绿化的土地资源日趋有限,绿地建设和城市发展矛盾比较突出。分析我区立体绿化现状,可以看出立体绿化在我区仍处于刚起步阶段,从规模和数量上都比较少,模式简单,品种单一。 2、政策机制有待完善 国内立体绿化工作做得较好的城市,在政策机制上都有一定创新。西安在条例中对立体绿化有条文表述,但规定比较原则,可操作性还不够强,在立体绿化的实施范围、建设标准及计划安排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 3、规划设计存在缺位 立体绿化最理想的途径是在建设规划、设计环节就纳入建设项目。但是这样的项目不是很多。因此,一定要充分发挥规划、建设等管理部门的管理指导,从源头上前期介入。 4、补贴奖励资金不足 立体绿化对环境能产生较大的生态效益,需要政府部门给予适当奖励和补贴,以调动相关单位的积极性。立体绿化可类似于“准公共绿化”纳入政府财政补贴。对于已建成的立体绿化,对照公共绿地的养护标准给予一定的维护补贴。 四、立体绿化工作的推进建议

如何看待当前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及缩小差距的措施

如何看待当前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及缩小差距的措施 如何看待当前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因为各人天赋不同,家庭负担也不同。收入差距总是绝对的,收入平衡只是相对的。只要不危害社会公众利益,凭诚实劳动和守法经营带来的部分先富比普遍贫穷是巨大的社会进步。它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先富会产生示范、带动、配套效应:一部分人富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会有更多的人跟着学,一马当先就能带动万马奔腾,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一部分人致富过程中,会带来许多配套项目的机会,又促进了更多的人就业,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允许并支持一部分人凭诚实劳动、守法经营先富起来,本身也是一种导向,有利于树立致富光荣的社会风尚,引导更多的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走上致富之路。所以,一定的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发表后,市场趋向的改革进一步深化,更加确认了收入差距的合理性。因为按劳分配和市场经济都承认收入差距。按劳分配是从政策上确认不同的劳动决定不同的分配结果,从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市场经济还强调市场的实现程度,凭借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从而激励人们奋发努力。所以在要求确认收入差距方面,按劳分配和市场经济具有相互融通的特点。市场经济不只承认了差距存在的合理性,而且体现了差距拉大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对于当前收入差距问题,人们众说纷纭,片面肯定和片面否定都不对。应当承认,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收入差距拉大也是必须正视的现实。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按可比价增长了69.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38.5%,速度快了近一倍。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速呈阶梯式格局,即收入越高的阶层收入增长越快,社会财富越来越向高收入的人群集中。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差距也明显拉大。 收入差距拉大既有符合规律的必然性,也有制度缺陷带来的弊端。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起步阶段就是拉大差距的阶段,发达阶段就是缩小差距的阶段。目前我国人均收入在中下等水平,正处于不平等从加重向最为严重阶段演变时期,从这一点讲,我国目前收入差距拉大有一定的必然性。市场趋向的改革也必然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市场主体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拉开收入差距。加之市场经济各种生产要素不能无偿使用,其所有权要求等价交换,这就要求生产要素按贡献参加分配,每个人占有生产要素的数量、获得和使用生产要素的能力又不相等,更导致收入差距叠加。但是,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确有不合理不合法的现象:部分行业的垄断过度加剧了收入差距的拉大,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竞争;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保护;一部分人的腐败,一些领域的管理漏洞、暗箱操作、徇私舞弊导致灰色收入、黑色收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资源禀赋的差异引发的收入差距拉大也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合理的收入差距拉大带来的积极效应,包括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促进消费升级和人力资本开发等都应予保护,但是对制度缺陷而导致拉大差距的负面效应也必须有足够的认识。贫富差距拉大会引起人们心态的变化。如垄断行业的暴利,导致非垄断行业人群的不满;种种腐败现象、不正之风更令人气愤。人们在纵横交错的比较中,有时难免发现能力强的收入不如能力弱的;水平高的生活不如水平低的;苦干实干的待遇不如投机取巧的。于是影响到人们对社会公正的信念。收入低的群体卫生和受教育条件不够,会制约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浅谈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类

浅谈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类 内容提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是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认为,政府间转移支付按照目标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以下4类: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转移支付、解决辖区间外溢性问题的转移支付、中央委托地方事务引致的转移支付、以增强国家政治控制力为目标的转移支付。 关键词:政府间转移支付,目标,分类 正确的认识依赖于科学的分类。当前政府间转移支付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与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类不清有密切的关联。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基本目标(或最 终目标)是引导社会利益结构趋向某种均衡 状态,以避免社会成员之间利益严重失衡而导致公共风险加大,防范公共危机。但具体目标(中介目标)却是多元的,具体目标不同,转移支付发挥作用的领域自然也不同,解决

的问题也各有侧重,有社会的、自然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按照不同的具体目标区分各类转移支付,认识它们各自遵循的原则和作用机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完善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对此,我们将转移支付划分为: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转移支付、解决辖区间外溢性问题的转移支付、中央委托地方事务引致的转移支付、以增强国家政治控制力为目标的转移支付。这4类转移支付在中国实际上都已经存在,只是后3种转移支付没有在我们的观念中清晰地凸现出来,因而实际中不可避免地使转移支付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的现象。如水源污染、沙尘暴、水土流失都很容易造成辖区间外溢,要解决这类问题是离不开转移支付的,如果纳入“均等化”为目标的转移支付之中,则会“摆不平”,往往难以解决而造成转移支付的“缺位”。下面就4类转移支付分别加以论述。 一、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转移支付

如何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啊

如何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在我国,贫富差距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不容忽视。在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历史、社会、自然条件、政策的影响。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由于各地区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等差别很大,造成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明显地呈现出东、中、西阶梯式发展的格局。加上改革开放以来采取由东向西的经济梯次推进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客观上拉大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另外之前中央对东部地区以及城市的政策优势,使得这些地区快速发展起来,造成东西部、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 二、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还未完全形成。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竞争的结果导致不同劳动者或生产要素拥有者之间的收入差别。 三、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因为种种原因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主要是因为我国人过众多,国情复杂,从而形成我国目前的“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新三座大山。 因此,要缩小贫富差距,稳定中产阶级,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初次分配既要体现效率,又要体现公平,关键是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 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我国应国民收入依法完善企业职 工工资决定、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金、欠薪应急周转金等制度,努力促进职工尤其是 一线职工工资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要建立健全 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规范社会分配秩序,加强对垄断行业收 入的监督和管理,强化收入分配税收调节功能。 第二,加强财税调节。财政政策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强力工具。在收入方面,应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应充分发挥税收 调节作用,利用税收杠杆达到“限高补低”的效果,比如完善个人所得 税收取方式、对高档商品住房开征房产税等。在支出方面,应建立起财政 增加对民生投入的长效机制,确保财力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通过提 高执法力度,减少税收漏洞,降低中低等收入所得税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 开征某些特殊的税种如遗产税、财产税等,缩小贫富之间的收入差距。 第三,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充分就业是形成合理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基础。促进就业创业,一靠发展,即通过加快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 会,比如支持内陆省份发展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实现产业发展与劳动力 优化配置等;二靠政策,即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扶持更多 新生劳动力和困难群众就业,比如推行免费中职教育帮助农民工及新生劳 动力提升就业技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以带动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创业等。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要逐步 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加 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更多的 就业增长点。

戴立益委员-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推进学前教育_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戴立益委员: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推进学前教育_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中平均80%来自于政府公共经费,这方面国际经验值得借鉴。”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提出,借鉴OECD国家做法,完善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体系。 戴立益介绍,OECD国家已初步完成小学前教育一年制向三年制转变,并呈现出义务教育向小学前教育延伸的趋势。OECD国家政府对学前教育经费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办学,约有三分之二的儿童可进入公办教育机构接受小学前教育,第二种是对特殊群体家庭实施教育补贴。 “应明确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形成以公办为主、多元化财政资助的发展格局。”戴立益在提案中指出,要大力增加公办幼儿园园位,为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提供教师工资及社保待遇、生均经费补贴、经常性运营补贴、在职培训经费及优质教育奖励资助等多种财政资助,并向非营利性机构倾斜,建立贫困地区、低收入家庭、孤残等弱势儿童群体学前教育费用的减免机制。 戴立益提出,部分地区可优先确保弱势儿童小学前一年或两年的免费教育,逐步向三年延伸、向更多人群辐射。有条件的省市可直接实施学前教育的三年免费政策,逐步减轻弱势儿童家庭在幼儿教育上的经济负担。 在学前教育课程方面,戴立益建议,积极指导地方课程的编写和实施,促进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与监督工作;与小学教育衔接,有效地转变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在加快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戴立益提出,应完善学前教师职前培养体系,扩大本专硕学历的学前教育专业方向招生,建立教育学、心理学和医学等跨专业培养机制。建立学前教育的教学助理和保育员的专业资格认证机制。 此外戴立益还建议,系统构建学前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在职培养机制,为公民办教育机构从业人员提供教科研活动及专业进修机会,提升学历和专业水平。建立学前教育从业者的职称评定体系,建立公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互助、师资互访机制。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