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仅供参考)低血糖专案改善

(仅供参考)低血糖专案改善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 中医治疗原发性低血压 原发性低血压相当于中医“眩晕”、“虚劳”证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体倦乏力,心慌,气短懒言,记忆力减退,易患感冒,劳累后病情加重等。青年妇女患者多伴有月经不调,经量少,经色淡红。 治疗方法 基本方组成:生黄茂10g 党参15g 桂枝10g 当归10g 麦冬10g 五味子10g 白芍12g 炒白术12g 升麻6g 炙甘草6g 大枣4枚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空腹各服1次,10剂为1疗程。 加减:气阴两虚,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加构祀子129,熟地黄15g;气血两虚明显,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黄茂、当归用量加倍,另加桑堪子12g;脾肾阳虚,腰膝凌痛,畏寒肢冷加制附片10g;阴虚火旺,五心烦热,多梦易醒加地骨皮10g,生龙骨生牡砺各25g。 低血压由其他原因引起者,临床上必须治疗原发病才能获愈;亦有属于体位性低血压者,但相当部分患者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属所谓原发性低血压。 慢性原发性低血压病因多为禀赋不足,气血亏虚,加之劳伤而发。心主血脉,心气虚则脉道不利,运行无力,可见心慌,

气短,血压较低,脉细无力;心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则出现头目眩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气血来源于脾胃的正常运化转输。若脾失健运,不能化生阴血,则影响气血的生化,出现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营卫不和,畏寒汗出,进而促成气血俱虚。 本方中桂枝重在振奋心阳,温经通脉,温荣营血以助气化,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作用;党参、生黄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以和血脉;白术、炙甘草、大枣调和营卫以通血脉;更助升麻提升气血的作用,共奏益气养血,和营通脉之效汽血得充,心血得养,脉运畅达,则诸症俱消,低血压亦随之而趋升至正常。   页首 中医药辨证施治低血压 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有一定生理范围,若收缩压 ≤12KPa(90mmHg),舒张压≤8KPa(60mmHg)即为低血压。但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减低,只有维持较高的收缩压才能保证脑及内脏器官的正常血液供应,故其收缩压≤13.33KPa(100mmHg)时即为低血压。低血压临床上可分为无症状、有症状和体位性(直立性)低血压。

(完整word版)低血糖怎样处理

遇到低血糖该如何处理 一.低血糖有哪些表现 虚汗;脑晕;心跳加快;眼冒金花;颤抖;饥饿感;无力;手足发麻;说话含糊不清;烦躁;性格改变;定向障碍;癫痫发作;昏迷 二.出现低血糖怎么办 ①方糖或果糖1-2粒 ②小食:面包1-2片、或饼干5-6块 ③果汁或含糖饮料半杯 ④饭、粉、面一小碗 一般15分钟内症状缓解,不缓解应到医院处理 三.低血糖昏迷怎么处理 ①如有可能应测血糖 ②病人尚有意识,可饮糖水 ③病人已昏迷,亲友可以在病人口腔粘膜、牙龈上涂抹蜂蜜等 ④同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注:为了防止突发状况下的昏迷,自己最好要随身携带一张“病人卡”,内容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和疾病信息,还有联系人信息。 四.低血糖怎么预防 ①按时进食,生活规律 ②不可随便增加药量 ③每次用胰岛素均应仔细核对剂量 ④运动量恒定 ⑤常测血糖 ⑥随身带糖果以备用 五.急救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迅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及时补糖将使症状完全缓解;而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因此,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重症者应注意误使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 2、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 3、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抢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若病情不严重,尚未造成严重脑功能损害,则症状可迅速缓解,神志可立即清醒。

4、有条件的患者应立即用血糖仪进行测定,血糖小于3。8毫摩尔/升者,应迅速补充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半杯甜果汁、半杯糖水、1汤匙蜂蜜、3~5块饼干、3~4块方糖、2~3块糖果等。10~15分钟后,若症状还未消失可再吃一次。若症状消除,但离下一餐还有1个多小时,则加食一份主食,如1片面包、一个馒头、3至5块饼干等。如出现神志不清、突发昏迷等,家属应及早将患者送往医院。 怎样预防低血糖(补充) 1、对于低血糖症必须做到“防重于治”,并且预防低血糖发作是治疗糖尿病低血糖最佳治疗措施。在低血糖预防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 ◎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注意适量运动 ◎自我血糖监测能够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注意随身携带食物和急救卡片 ◎警惕夜间低血糖 2、夜间低血糖的症状: * 噩梦 * 出汗,汗湿衣服 * 晨起头痛 * 晨起乏力 夜间发生低血糖往往是非常危险的,有的甚至会因为低血糖而在睡梦中失去生命。怀疑有夜间低血糖存在时,应该在次日午夜2~3点检测血糖。证实低血糖后可做以下处理:睡前少量加餐或调整晚间胰岛素剂量。 3、低血糖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而低血糖是可以预防的。低血糖发作对人体身心健康,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损伤,甚至死亡。因此积极预防尤为重要。由于低血糖症病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而预防措施千差万别。 ◆临床上以药物性低血糖多见糖尿病病人以胰岛素、磺脲类药物治疗者,尤其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应逐渐加量,避免加量过快。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后按时进餐。亦应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尤其是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期。糖尿病病人及家属应熟知此反应,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处理。注意Somogyi现象,以免发生胰岛素剂量调节上的错误。 ◆对老年人用降糖药剂量需谨慎对长效磺酰脲类,尤其是格列本脲在应用时更应慎重。低血糖早期症状不明显,当一旦发生,症状很严重,应立即静脉输注葡萄糖,至少密切观察72小时,并不断监测血糖浓度。及时调整治疗。 ◆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时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一些药物例如水杨酸制剂、磺胺药、保泰松、氯霉素、胍乙定、利血平等,可通过减弱葡萄糖异生、降低磺脲与血浆蛋白结合、降低药物在肝的代谢和肾的排泄等机制,增强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效应。因此,在使用增强磺脲类药物治疗时应予注意,以免出现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中医治疗临床观察

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中医治疗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医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200例分 为两组,对照组n=100例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n=100例给予中医治疗,对比两 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痊愈70例(70%),显效20例(20%),有效10例(10%),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100例患 者中痊愈20例(30%),显效30例(30%),有效35例(35%),无效15例(15%),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效果非常好, 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可以将这种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5-0358-02 低血糖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太低而导致的糖代谢紊乱症,临 床症状有饥饿感、出汗、心悸、不同程度的交感神经兴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 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不断攀升,而在进行综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过 程中,常常会并发药源性的低血糖症,不够典型的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也 导致了在临床诊断上的较大难度,并且患者低血糖的危险性很大,有时甚至会高 过高血糖,如果救治不够及时,常常会引发很多很严重的不良后遗症甚至出现死 亡[1]。因此,合理、有效、及时的治疗方法,对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具有 重大意义。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分析中医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临床治疗效果,选取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过中药治疗之后,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在四十岁到 七十八岁之间,病程在半年到十一年;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在四十到七十五岁之间,病程在半年到十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 病程等基础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先给予50%葡萄糖五十到一百毫升进行静脉注射;然 后再给予10%葡萄糖液进行静滴,并定时检测患者的血糖,血糖在7~11mmol/L,直到患者恢复意识;之后一天二十四小时到三十六小时严密检测患者的血糖值变化;如果患者出现休克、抽搐等症状,要进行常规的吸氧治疗。 观察组给于中药治疗:15g白术、10g知母、10g丹参、10g党参、32g黄芪、10g红花、15g天花粉、10g葛根、20g熟地,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同程度,适 当合理的增加减少药物,然后用水煎服,一天早晚共两次,连续服用一个月,完 成一个疗程之后在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检测[2]。 1.3 临床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痊愈:患者的各项症状完全消失,血糖等各项检 测也完全恢复;显效:患者的各项症状明显有所改善,血糖各项检测也明显往正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预防

低血糖 一、概述:糖尿病低血糖是指糖尿病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血糖过低现象。低血糖可导致患者不适,甚至生命危险,尤其是老年人、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是致命的,也是血糖控制达标的主要障碍,应该引起特别注意和重视。对非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水平小于2.8mmol/L。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mmol/L就属低血糖范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机体对低血糖的反馈调节能力,增加了严重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同时,低血糖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可引起低血糖的降糖药物有胰岛素、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以及GLP-1激动剂,其他种类的降糖药物单独使用时一般不会导致低血糖。其他降糖药物和上述药物合用也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二、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与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关,可表现为: 1、交感神经兴奋(如视物模糊、、心慌、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等)。 2、中枢神经症状(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但是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常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夜间低血糖常常难以发现和及时处理。有些病人屡发低血糖后,可表现为无先兆症状的低血糖昏迷。 三、低血糖分类 (一)严重低血糖:常有意识障碍,低血糖纠正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二)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mmol/L,且有低血糖症状; (三)无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mmol/L,但无低血糖症状。 此外,部分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但没有检测血糖(称可疑症状性低血糖),也应该及时处理。 四、低血糖的可能诱因和防治对策 1、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谨慎调整剂量。 2、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有可能误餐时应提前做好准备。 3、运动量增加: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

低血糖应急预案

低血糖的应急预案 (一)评估原因: 1.过量降糖药物:可引起低血糖的降糖药物有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以及GLP-1 激动剂。其他降糖药物和上述药物合用也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2.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 3.剧烈活动。 4.过量饮酒,尤其是空腹饮酒。 5.糖尿病严重肾病致肾功能减退时或其它合并的可引起血糖降低的系统疾病如严重肝病、恶性肿瘤等。 (二)风险预案 1.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状,怀疑低血糖时立即通知医生,测定血糖水平,以明确诊断。非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2.8mmol/L或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3.9mmol/L时2.一旦确认患者发生低血糖,应遵医嘱尽快协助患者补充糖分。神志清醒者,遵医嘱口服糖类食物(葡萄糖为佳),或用糖水、饮料、方糖、果汁糖、蜂蜜、饼干、牛奶等代替。意识障碍者,遵医嘱给予葡萄糖液静推或胰升糖素肌注。 3.遵医嘱及时复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遵医嘱继续给予葡萄糖口服、摄入含淀粉或蛋白质食物、葡萄糖静脉注射等处理。 4.血糖未纠正遵医嘱继续给予葡萄糖注射或加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需要长时间葡萄糖输注。 4.意识障碍者加强基础护理,保证安全。 5.了解发生低血糖的原因,遵医嘱调整用药,必要时行动态血糖监测。 (三)预防措施: 1.观察患者有无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等交感神经兴奋和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等中枢神经症状。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常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 2.护士应充分了解患者使用的降糖药物,做好用药指导,保证服药到口,并告知患者和家属不能随意更改和增加降糖药物及其剂量。 3.告知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有可能误餐时应提前做好准备。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中医告诉你糖尿病治愈的真相及秘方

中医告诉你糖尿病治愈的真相及秘方

中医告诉你糖尿病治愈的真相及秘方 中医告诉你:糖尿病治愈的真相及秘方+施今墨的“七组”益胃止渴健脾降糖“对药”+五世祖传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神效方+消渴 2012-11-04 07:46:05| 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中医告诉你:糖尿病治愈的真相及秘方转载自善行道 由于祖国医学研究的滞后,加之一线的医疗工作者对理论的了解不是很多,所以很多患者并不知道糖尿病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是不能治愈的终身疾病? 这里只针对2型糖尿病做一些解释,但也不代表全部,因为还有许多事情没有搞清楚,但以现有的科研成果,大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有机会真正地和病患剥离的! 分三个层面来解释,第一个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在国内这种解释还非常广,并且大部分的治疗方法都是针对此方面,就是直接认为是胰岛出了问题。因为人体内的血糖

只有通过胰岛素的控制才能发挥作用,而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少或者质量不好,不能很好的被利用,造成血糖不受控制,就得了糖尿病。所以医生就会使用一些药物来刺激你的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满足血糖的需要,但胰岛毕竟是人体的器官,经常性的药物刺激就会慢慢让它的功能消失怠尽,不能再分泌了!所以这时候医生会建议你直接打胰岛素来代替自身分泌,这时你的胰岛已经完蛋了! 也有医疗工作者提出让患者在病患早期就先打胰 岛素,这样可以让胰岛得到充分休息来恢复分泌功能,但又有发现打胰岛素量很难控制,容易造成低血糖更加危险,另一方面也不能控制到底让胰岛休息多长时间合适,时间长了也一样会使它失去功能,所以这种方法也没有得到普及,不管是刺激胰岛还是替代它,对人的身体都是非常有害的,而且过程烦琐,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更大的问题,所以我们不建议这样的治疗方法! 还有一种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你吃的食物,让你产生的糖份直接减少,结果是营养不良现象开始出现,抵抗力,免疫力都会下降,身体更容易受损。另外,糖本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东西,少了也不行,所以这种方法也不被看好! 但在治疗过程中人们发现,在血糖被控制的情况下并发症还是会来,而且危害极大,这就是医生都会告诉你真正可怕的是并发症的原因,因为你根本阻止不了!

低血糖患者死亡病例讨论

案例回顾 患者是一位 54 岁的中年男子,因「呕吐、乏力半天」于下午 14:30 左右入院。入院当日上午出现恶心、呕吐一次,伴上腹胀痛,程度不剧烈。此后出现全身乏力,无晕厥。遂来院就诊。既往:糖尿病病史9 年,服用格列美脲 4 mg/d,二甲双胍 3.0 g/d;高血压病史 2 年,服用缬沙坦氢氯噻嗪 1 片/d;未监测血糖、血压。体格检查:T 36.9℃,P 116,R 30,BP 190/80 mmHg。神志清,心肺腹无明显异常,神经系统阴性。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23.1×109/L,N 0.85,HB 102 g/L。血生化:GLU 0.54 mmol/L,UREA 22.2 mmol/L,CREA 792μmol/L,LDH 271U/L,电解质正常,糖化血红蛋白 6.1%。 BNP:3269pg/mL;肌钙蛋白:0.05 μg/L。 临床诊断: 1. 低血糖症; 2. 糖尿病; 3. 急性肾功能障碍。治疗经过:入院后立即给予葡萄糖溶液口服及静滴。经动态血糖监测,16:00 血糖 4.2 mmol/L,18:00 血糖 10.3 mmol/L。此时患者症状改善,安静休息。因 BNP 高达 3269pg/mL(报危急值),请心内科会诊,会诊意见暂无需处理;因肾功能异常,请肾内科会诊,建议予托拉噻米 3 支静注,随后予呋塞米微量泵持续注射。晚上 21:00 患者血压降至 125/74 mmHg,22:00 血压 90/55 mmHg,此时患者状态平静。23:00 左右,患者血压进一步下降至 63/37 mmHg,伴意识丧失,呼之不应。

查体见瞳孔散大,光反应迟钝。进行紧急复苏抢救等措施,但最终抢救无效患者死亡。乍一看好似简单的「低血糖症」,却在一天内夺人性命!患者的死亡原因究竟是什么?接诊后这一系列处理真的 OK 吗?来一起看看丁香园站友的精彩分析。 关于案例的 4 点疑问 1. 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衰竭是急性还是慢性?从血红蛋白来看可能是慢性或者慢+急,慢性肾衰竭药物蓄积中毒?磺脲类引起严重低血糖?双胍类乳酸中毒?是否做了动脉血气分析?代谢性疾病,酸碱度、电解质情况都很关键,血气是必须要做的。 2. 低血糖曾遇到过尿毒症患者服用磺脲类出现低血糖,纠正血糖后死亡,当时考虑脑血管意外。快速纠正低血糖,脑细胞内外渗透压有无明显差异,有没有导致脑疝可能?血糖 0.54 患者尚清醒?0.54 的血糖是抽取静脉血检查结果还是指末血糖?如为指末血糖,则不能排除末梢循环灌注差导致血糖假性降低。 3. 高血压患者这么高的血压,有没有排除脑血管意外?患者突发低血压,不考虑心源性的话,中枢性?脑干有没有梗死?心电图如何,有没有主动脉夹层? 4. 高血象这么高的血象,确实应该首先考虑感染,发热情况不明,其他感染指标如超敏 CRP 及降钙素如何?有个疑问,入院时貌似很「逍遥」,并无感染性休克的征象,入院后才「爆发」? 死亡的直接原因是休克?

低血糖的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

低血糖的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李福连 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麻木和无力,同时有头晕、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错乱等神经症状。继续发展,则出现剧烈头痛、言语模糊不清、答非所问、反应迟钝、眼前发黑、视物不清、心里明白嘴里说不出话来,有时全身肌肉抽动、甚至抽风,最后完全失去知觉发生昏迷和各种反射消失。如仍得不到及时抢救,最终将导致死亡。 低血糖的预防和急救 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一定水平而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脑功能障碍。严重者可昏迷。早期及时补充葡萄糖可使之声速缓解。时期将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死亡。 患者先有饥饿感,乏力、四肢麻木,情绪不安,面色苍白,头晕,呕吐,心慌,胸闷等。严重时,大淋漓,皮肤湿冷,吐之不清,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出抽搐,惊厥,不省人事,大小便失禁,昏迷等。 急救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声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及时补糖将使症状完全缓解;而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因此,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重症者应注意误使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 2、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 3、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抢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若病情不严重,尚水造成严重脑功能损害,则症状可迅速缓解,神志可立即清醒。 预防措施: 对于低血糖症必须做到“防重于治”,并且预防低血糖发作是治疗糖尿病低血糖最佳治疗措施。在低血糖预防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药物使用过多是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尤其是并发肾病、肝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者。掌握各种胰岛素的特点及正确的注射技术。定期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防止产生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

低血糖症“晕厥”中医辨证分型灸法

低血糖症“晕厥”中医辨证分型灸法*导读:凡因某种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表现,称为低血糖症。以饥饿感…… 凡因某种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表现,称为低血糖症。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本症严重时可致昏迷。临床一般以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为诊断标准。 低血糖症属中医晕厥、虚风等范畴。 *1、辨证分型 心脾两虚:起病多缓,头晕,汗出,面色苍白,心慌心悸,恐惧健忘,甚则精神异常。舌淡苔薄,脉细。【治法方药】补益心脾。归脾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肝虚风动:头晕、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或震颤,甚则晕厥,或抽搐、两目上翻、口吐白沫。舌淡红,苔薄,脉细弦。【治法方药】养肝息风。补肝散加减。 痰热闭窍:酒癖暴饮后,多汗,嗜睡,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方药】清热化痰,开窍醒神。菖蒲郁金汤合玉枢丹加减。 气虚阳脱:心慌有饥饿感、精神恍惚,面色苍白,冷汗频出,

甚则神昏晕厥。舌质淡红,苔薄,脉细数或微弱。【治法方药】益气回阳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2、灸法 低血糖的晕厥还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来治疗。方法如下: (1)灸百会、神门、中脘、关元、涌关、神阙,用药卷悬灸10~20分钟,适用于肾阳虚衰之低血糖昏迷。 (2)灸中脘、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用艾条灸20分钟,有健脾益气的作用,适用于脾阳虚之低血糖症。 *3、中成药的使用 (1)麝香保心丸:主要成分为麝香、蟾酥、人参提取物等,功能:芳香温通,益气强心,每次1~2粒,含服。 (2)生脉散口服液:每次服20~40毫升,每日2~3次。 (3)至宝丹:每次一丸,口服或鼻饲。 (4)益气口服液:由黄芪、当归、熟地黄等提取制成,每日3次,每次10毫升。有益气养血的作用,适用于血虚之低血糖症。 *4、食疗法 人参100克,龙眼肉100克,白糖500克。人参煎汤去渣(渣可另用),与龙眼肉同煮再与白糖一起熬成龙眼糖。低血糖常发者可于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每次10克。阴虚有热者不宜。

低血糖症的预防及护理

低血糖症的预防及护理 一、定义区分 1、低血糖指血浆葡萄糖浓度小于3.7mmol/L。 2、低血糖症指血浆葡萄糖浓度小于2.8mmol/L。 3、低血糖(Whipple)三联征: a、低血糖症状和体征; b、血糖浓度降低; c、血糖升高至正常时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 二、发生低血糖的常见原因 1、胰岛素/口服降糖药使用不当或过量; 2、食物摄入不足; 3、过量运动(时间、强度或突然运动); 4、空腹饮酒(a饮酒提供额外热量而无食物营养素b影响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的作用,使血糖控制不稳定c肝糖原消耗过多); 5、疾病影响:肾功能减退(药物清除率降低)、肾上腺、甲状腺或垂体功能衰竭(升糖激素分泌减少); 6、地震伤员:长时间处于饥饿,糖消耗过多或本身有代谢紊乱的疾病。 三、急性低血糖的生理反应

1、增加拮抗激素的分泌,以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升高血糖; 2、使心血管发生相应变化,增加葡萄糖在体内的运转; 3、应激反应,身体产生一系列预警症状,以迅速纠正低血糖。 四、低血糖症临床表现 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表现为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严重低血糖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意识模糊、精神失常、定向力差、昏睡、昏迷等严重后果,后者可导致不可逆的损害,引起病人性格变异,精神失常、痴呆,降低病员的生活质量;而且低血糖还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统,促发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卒中、心脏骤停等,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发现还可造成死亡。特别是老年病人,更要加强巡视,尽量减少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五、低血糖症的治疗(清醒/意识障碍两种不同情况) 神志清醒病人治疗: 1、立即进食含糖食物或饮料,升高血糖但避免高血糖。如:5-6块硬糖,2汤勺蜜糖,半杯果汁,1杯脱脂奶、2片面包等; 2、15-20分钟检测血糖,观察病人低血糖恢复情况; 3、低血糖没有恢复可静脉滴注5%或10%GS; 4、血糖恢复后与病人共同分析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并进行

低血糖的预防与应急处理知识

低血糖的预防与应急处理 知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低血糖的预防与应急处理知识 (注意:本文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断。) 一、定义 低血糖是指血糖水平低过2.8mmol/l的现象。 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称为低血糖,但血糖低于更低的水平才会导致一些症状的出现,叫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是指,血糖低于一个特定水平,并导致一系列症状出现,诊断标准为: 男<50mg/dl(<2.78mmol/L),女<40mg/dl(<2.5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婴儿和儿童<40mg/dl(2.22mmol/L)。 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mg/dl时,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恶心等);当血糖浓度低于45mg/dl时,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惊厥及昏迷等)。 二、病因 1.胰岛素用量过多或病情好转后未及时减胰岛素。 2.由于开会、外出参观、长期不吃早餐、收工较晚等原因使进食或加餐较平常时间推 迟。 3.活动量明显增加未相应加餐或减少胰岛素用量。 4.进食量减少,没及时相应减少胰岛素。 5.注射混合胰岛素的比例不当(PZI比RI多1~2倍)且用量较大,常常白天尿糖多而 夜间低血糖。 6.在胰岛素作用达到高峰之前没有按时进食或加餐。 7.情绪从一直比较紧张转为轻松愉快时。 8.出现酮症后,胰岛素量增加,而进食量减少。 9.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用量过多。 10.加剧低血糖的药物。 三、症状 低血糖分为两种类型: 1.肾上腺素能症状包括出汗,神经质,颤抖,无力,眩晕,心悸,饥饿感,归因于交感 神经活动增强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可发生于肾上腺切除病人)。 2.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意识混乱,行为异常(可误认为酒醉),视力障碍,木僵, 昏迷和癫痫。低血糖昏迷常有体温降低。引起交感神经症状的血糖降低速率较引起中枢神经症状的为快,但低血糖程度轻,无论哪一种类型,血糖水平都有明显个体

低血糖症_中医治疗

低血糖症 目录 低血糖症 (1) 低血糖症中医辩证施治 (2) 【概述】 (2) 【病因病理】 (2) 【诊断要点】 (2) 【辩证分型】 (3) 1.心脾两虚症状: (3) 2.肝虚风动症状: (3) 3.痰热闹窍症状 (3) 4.气虚阳脱症状: (3) 【分型治疗】 (3) 1.心脾两虚治则:补益心脾。 (3) 2.肝虚风动治则:养肝熄风。 (4) 3.痰热蒙窍治则: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4) 4.气虚阳脱治则:益气回阳固脱。 (4) 【中成药】 (4) 【简便方】 (4) 【其它疗法】 (4) 【注意事项】 (5) 艾灸配合推拿治疗低血糖症临床应用总结 (5) 1 低血糖症的中医认识 (5) 2 大气下陷论的基本概念 (6) 3 艾灸推拿结合治疗的依据及机理 (6) 4 艾灸、推拿治疗的优势 (7) 5 病案举例 (8) 参考文献: (8) 西医如何分析中医如何治疗低血糖 (9) 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 (9) 低血糖是糖尿病的急症之一,应积极处理: (10) ●少吃多餐 (10) ●均衡饮食 (10) ●应加以限制的食物 (10) ●增加高纤维饮食 (11) ●戒烟禁酒 (11) ●食物疗法 (11) 血糖有多种来源 (12) 低血糖的症状 (12)

几种常见的低血糖 (12) 胰岛素瘤 (12) 肝病性低血糖 (13) 早期糖尿病 (13) 功能性低血糖 (13) 治疗低血糖的原因最重要 (13) 低血糖症中医辩证施治 【概述】 低血糖症是指因某种病因引起血糖浓度过低,并由此导致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脑功能障碍为主的证候群。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临床最常见的为原因不明性功能性低血糖症,多见于中年女性、长期反复发作,但无恶化征象。其次为胰岛β细胞瘤及各种内分泌病所致者。 低血糖症属中医的“晕厥”、“虚风”等范畴。 【病因病理】 低血糖症的病因多为禀赋素弱,或病后体虚,脾胃不健,气血乏源,致心肝失养,元神失主,故而发病。 病理变化为脾胃两虚,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虚谷气不充,则饥饿时作;脾虚无以化生气血,升运精微侧五脏失充。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主神志。心血不足,则面色苍白,心悸脉速,甚则无神失主而精神错乱。肝血不足,虚风内动测四肢麻木或震颤,甚则抽搐。气血大亏,形神失养测全身瘫软,精神恍惚。阳气暴脱,汗失固摄,清宫失充,则冷汗频出,神昏晕厥。此外,酒癖暴饮后,伤及脾胃,清气不升,痰热浊气不降,上蒙清窍,亦致血糖骤降,嗜睡神昏。 【诊断要点】 1.饥饿感、焦虑恐惧、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出冷汗、四肢震颤、晕厥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及思想不集中、幻觉、狂躁、癫痫样发作等

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1、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药物使用过多是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要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2、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积极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易出现低血糖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 3、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病人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剧烈运动可致低血糖发生,因此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胰岛素用量。 4、自我血糖监测能够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可在睡前监测血糖。 5、每一个糖尿病病人外出时应随身携带两件宝物:一是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二是急急救卡片,注明姓名、电话、用药等。 低血糖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低血糖反应较轻、神志清醒的病人,司予以白糖或红糖25—50g,用温开水冲服,或喝其他含糖饮料;稍重者列‘吃馒头、面包或饼干25g,或水果1一2个,一般10min后反应即可消失。 2.低血糖反比较重,神志又不很清楚,可将白糖或红糖放在病人口中,使之溶化咽下;或调成糖浆,慢慢喂食。如服糖10min后们未清醒,应立即送附近医院抢救。 3.对低血糖昏迷的病人,应方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m1,并给予吸氧,同时予以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很快就可见效,或肌肉注射胰高血糖累1mg,15min内意识应

清醒。清醒后必须给病人服糖水等,预防下。—次反应性低血糖。然后转送至上级医院以求进一步诊治。 4.对于功能性低血糖症的忠者,耍避免各种诱发因素,防精神刺激,并且要合理调节饮食,必要时辅以少量安慰剂、镇静剂(如地西拌)。 5.对因目大部切除术后引起的低血糖症,可予以高蛋白、低糖和少量、多次的饮食。 6.若有惊厥、抽搐时,除给予糖外,还可使用镇静剂,如地西拌10mg,肌注或口服。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中西医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中西医护理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时所需要的中西医护理的方法。方法搜集我所4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从2013年6月~2014年11月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在病房内接受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西医护理,最后对比两组患者对低血糖处理认知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低血糖反应的认知能力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科学合理的中西医护理方式,是可以预防和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 标签:老年糖尿病;低血糖;中西医护理 低血糖的发病症状比较隐秘,很多患者都不加注意,因此经常会出现误诊。尤其是在夜晚时分,如果出现了低血糖而得不到重视,很容易引起并发症,影响到患者的健康。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应该充分重视低血糖现象,在低血糖出现的时候要积极的进行医学治疗与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我所2013年6月~2014年11月来进行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76~92岁,平均年龄84岁。对照组男11例,女12例,年龄78~91岁,平均年龄85.5岁。 1.2 护理方法 针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在其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反应时,进行中西医护理。其中护理的方法包括:积极的健康教育、合理的饮食护理、疏通患者的心理郁结、采取主动的预防措施、细致的追踪和观察病情等。 ①积极的健康教育 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于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式都缺乏了解,对相关的专业知识认识不足,这是导致他们低血糖反应频发的主要原因。在进行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医学治疗与护理的时候,医护人员要长期的对患者传授与糖尿病有关的专业知识,详细解释低血糖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让患者能够准确的判断自己是否低血糖;其次,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自觉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和生活习惯,每天按时按量吃饭,学会准确用药,养成经常检测血糖的习惯;另外,还要教会患者在出现低血糖的时候应该采取的自救措施,例如服用糖果或者点心等。 ②合理的饮食护理

低血糖患者的饮食原则

低血糖患者的饮食原则 一、低血糖吃麦片好吗 可以吃燕麦。人为什么低血糖?分析原因一:摄入营养不足,或者说营养不全面、不合理,没有足够的糖原补充;原因二:人体自身糖原转换能力差,胰岛素对糖原的分配利用能力差。燕麦是全营养的优质粮食,是世界公认的功能性食品。“功能”这个词什么概念,就是把高的降下来,低的调上去。燕麦就有平稳血糖的功效。所以低血糖的朋友可以吃燕麦的! 低血糖患者饮食要注意什么 第一,少吃多餐 低血糖患者最好少量多餐,一天大约吃六到八餐。睡前吃少量的零食及点心也会有帮助。除此,要交替食物种类,不要经常吃某种食物,因为过敏症常与低血糖症有关。食物过敏将恶化病情,使症状更复杂。 第二,应加以限制的食物要严格控制 严格限制单糖类摄取量,要尽量少吃精制及加工产品,如速食米及马铃薯、白面粉、汽水、酒、盐。避免糖分高的水果及果汁,如葡萄汁混合50%的水饮用。也要少吃通心粉、面条、肉汁、白米、玉米片、番薯。豆类及马铃薯一周可以吃两次。 第三,增加高纤维饮食 高纤饮食有助于稳定血糖浓度。当血糖下降时,可将纤维与蛋白质食品合用,如麦麸饼子加生乳酪或杏仁果酱。吃新鲜苹果取代苹果酱,苹果中的纤维能抑制血糖的波动。纤维本身也可延缓血糖下降,餐前半小时,先服用纤维素,以稳定血糖。两餐之间服用螺旋藻片,可进一步地稳定血糖浓度。 第四,均衡饮食 饮食应该力求均衡,最少包含50—60%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尿病患者同样的饮食原则),包括蔬菜、糙米、酪梨、魔芋、种子、核果、谷类、瘦肉、鱼、酸乳、生乳酪。 第五,主要是含糖高的水果。 水果中糖的含量如下,供参考:桃、西瓜、梨、橙子等口感甜的水果,其实际含糖量并不算高,属于低糖、中糖的水果。而口感酸甜的红果、大枣,却属于高糖水果,并不适合糖尿病病人食用。 高糖水果:香蕉、葡萄、荔枝、龙眼、枣、红果中糖水果:西瓜、苹果、梨、橘子、草莓、橙、猕猴桃、菠萝低糖水果:柚子、黄瓜、番茄、杨桃、青梅、樱桃。

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1、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药物使用过多是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要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2、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积极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易出现低血糖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 3、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病人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剧烈运动可致低血糖发生,因此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胰岛素用量。 4、自我血糖监测能够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可在睡前监测血糖。 5、每一个糖尿病病人外出时应随身携带两件宝物:一是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二是急急救卡片,注明姓名、电话、用药等。 低血糖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低血糖反应较轻、神志清醒的病人,司予以白糖或红糖25—50g,用温开水冲服,或喝其他含糖饮料;稍重者列‘吃馒头、面包或饼干25g,或水果1一2个,一般10min后反应即可消失。

2.低血糖反比较重,神志又不很清楚,可将白糖或红糖放在病人口中,使之溶化咽下;或调成糖浆,慢慢喂食。如服糖10min后们未清醒,应立即送附近医院抢救。 3.对低血糖昏迷的病人,应方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m1,并给予吸氧,同时予以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很快就可见效,或肌肉注射胰高血糖累1mg,15min内意识应清醒。清醒后必须给病人服糖水等,预防下。—次反应性低血糖。然后转送至上级医院以求进一步诊治。 4.对于功能性低血糖症的忠者,耍避免各种诱发因素,防精神刺激,并且要合理调节饮食,必要时辅以少量安慰剂、镇静剂(如地西拌)。 5.对因目大部切除术后引起的低血糖症,可予以高蛋白、低糖和少量、多次的饮食。 6.若有惊厥、抽搐时,除给予糖外,还可使用镇静剂,如地西拌10mg,肌注或口服。

什么是低血糖

什么是低血糖,出现低血糖该如何处理 什么是低血糖,低血糖的定义,以及低血糖如何处理 低血糖异常血糖降低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 低血糖分为药物诱导(最常见原因)和非药物诱导. 低血糖症状和体征 低血糖分为两种类型:(1)肾上腺素能症状包括出汗,神经质,颤抖,无力,心悸,饥饿感,归因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可发生于肾上腺切除病人).(2)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意识混乱,行为异常(可误认为酒醉),视力障碍,木僵,昏迷和癫痫.低血糖昏迷常有体温降低.引起交感神经症状的血糖降低速率较引起中枢神经症状的为快,但低血糖程度轻,无论哪一种类型,血糖水平都有明显个体差异. 诊断 无论病人出现不能解释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还是不能解释的交感神经症状,确诊时需要证据表明这些症状与低血糖异常有关,并且血糖升高后症状好转.异常低血糖诊断标准通常为:男<50mg/dl(<2.78mmol/L),女<40mg/dl(<2.5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婴儿和儿童<40mg/dl(2.22mmol/L)(参见第260节).大多数低血糖见于胰岛素或磺脲类药治疗病人或新近饮酒者,诊断一般没有困难. 最初监测包括对不能解释的意识损害(或癫痫)病人进行快速血糖测定.若有异常低血糖,应立即推注葡萄糖(见下文治疗).随着血糖升高,中枢神经症状迅速缓解(见于大多数病人),可确诊为饥饿性低血糖和药物诱导低血糖.第一份血标本的一部分应以冰冻血浆保存,可用来测定血浆胰岛素,胰岛素原及C-肽水平,需要时可作药物监测.应测定血乳酸,pH和血酮. 低血糖症状 虚汗;脑晕;心跳加快;眼冒金花;颤抖;饥饿感;无力;手足发麻;说话含糊不清;烦躁;性格改变;定向障碍;癫痫发作;昏迷 常见低血糖症状有 1、饥饿感、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头晕、心慌、脉快、出冷汗、肢体颤抖等。 2、精神激动、恐惧、幻觉、狂躁、惊厥、抽搐、嗜睡甚至昏迷死亡。 低血糖早期症状以植物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表现为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较严重的低血糖常有中枢神经系统缺糖的表现,如意识模糊、精神失常、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值得注意的是每个病人的低血糖表现可以不一样,但对病人本身本说,每次发作的症状基本相似,因此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应注意识别低血糖症状,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低血糖是指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低于正常的一种临床现象,病因多种,发病机制复杂。成年人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时,可认为是血糖过低,但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个体差异较大。病因 常见低血糖的原因有: 1、应用胰岛素及磺脲类降糖药物过量。 2、因神经调节失常,迷走神经兴奋过度,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的功能性低血糖症。 3、胃肠手术后,由于食物迅速进入空肠,葡萄糖吸收太快、血糖增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过量而引起。 4、胰岛B细胞瘤,严重肝病、垂体前叶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可致器质性低血糖症。 5、持续剧烈运动(如长跑),部分人也会出现低血糖症。 低血糖如何处理 C出现低血糖怎么办? ①方糖或果糖1-2粒 ②小食:面包1-2片、或饼干5-6块③果汁或含糖饮料半杯 ④饭、粉、面一小碗 一般15分钟内症状缓解,不缓解应到医院处理 D 低血糖昏迷怎么处理?

简述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低血糖的处理

简述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低血糖的处理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1.简述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低血糖的处理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严重的饥饿感,发抖,出虚汗,肌无力,肢冷,头晕,嗜睡,心跳加快,,面色苍白,视力模糊,手足和嘴唇麻木或刺痛,焦虑不安,情绪不稳,神智不清甚至昏迷等。 发生低血糖时,轻症者,一般经口喂食糖果、糖水等食物即可缓解,疑似低血糖患者,应立即抽血做相关检查,并马上供糖,不必等检查结果。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60—150Ml,多数能立即清醒继而进食,未恢复者反复注射直至清醒;若神智仍不清者,可给以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推注后看情况给予100mg加入500ml葡萄糖中静滴。或给以高血糖素—1ml肌肉注射。 2.患者的权利内容 平等的医疗护理权利;知情同意权;要求守密权;监督医疗护理权;因病休息和免除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了解医疗费用支配情况的权利;投诉的权利 3 医疗事故的内容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病人人身损害的事故 4 《医疗事故··》医疗事故分几级 分四级一级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 2级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3级造成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4级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 5 防范医疗事故的道德要求 1做到主动关心病人,尊重病人,维护病人的利益和安全,保护病人的隐私等;2善于助人为乐与他人合作的工作作风;3崇高的道德情感同情责任事业情感;4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刻苦学习积极进取 6 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几方面 物理性损伤;1机械性 2温度性3压力性4放射性化学性损伤;由于化学药物剂量过大或浓度过高用药次数过多用药配伍不当等引起的损伤生物性损伤:微生物昆虫造成的伤害。医源性损伤;义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的患者生理或心理上的损伤 7.保留灌肠的注意事项 a.在保留灌肠前,对灌肠的目的和病变部位了解清楚,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及插入肛管的深度;b灌肠前嘱咐患者先排便,肛管要细,插入要深,液量要少,压力要低,使灌入的药物能保留较长的时间;c肛门、直肠、结肠手术后的患者及排便失禁的患者不宜保留灌肠。 8.急性尿潴留导尿时的注意事项 A导尿时应使尿液慢慢排出,防止膀胱内压迅速降低而引起膀胱内出血;b 导尿应遵守无菌操作;c前列腺曾生病人导尿有困难时采用弯头导尿管;d 如估计排尿功能一时难以恢复,应留置导尿管;e导尿管留置期间应每日清洁尿道口,引流系统应每日更换。 9.使用青霉素最严重的反应及其临床表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