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小高考地理人文地理部分(必修一二)知识点.

江苏省小高考地理人文地理部分(必修一二)知识点.

江苏省小高考地理人文地理部分(必修一二)知识点.
江苏省小高考地理人文地理部分(必修一二)知识点.

必修二

第一单元人口变化

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

3?目前,欧洲、大洋洲和北美地区的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保持在较低水平,其中德国和俄罗斯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4.人口自然增长的原因:①文化教育②社会保障体系③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1.5%)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1 %即10%。为界)

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_____

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相关。

5.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传统型。从总体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

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6.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原因: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发展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的迁移

1.定义: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人口迁移类型:①国际人口迁移②国内人口迁移

3.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越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年时间(通常为一年)的迁移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原因: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4.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之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80年代后,受到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差异,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

流向:①从农村到城市②从内地到沿海

吸引人口迁移的原因:①经济水平高②就业机会多③医疗教育生活条件好④基础设施___________

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②经济因素③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决定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

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6.美国的人口迁移: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原因:新

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经济因素)

7.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对迁出地,有利:①缓解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②增加当________

不利:①劳动力和人才流失②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对迁入地,有利:①带来丰富的劳动力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③加快城市化进程

不利:①资源问题②环境问题③社会问题(就业、交通、住房)

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是指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最大化)的大小受资源(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负相关)影响,其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其中, 资源是制约人口环境容量的主要因素。

3.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第二单元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与城市化

1?功能区形成的原因: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2.城市功能区类型:住宅区、商业区、工业___

注:①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②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3.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原因:①接近最大消费群体②交通便利

4?工业区是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集聚而形成的。

布局:①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②最小风频的上风向③城区河流下游④靠近河流⑤远离城区________ (地价低)

工业区纷纷向外搬迁的原因: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5.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地域结构分为: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6.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7.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离市中心远近。

8?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收入、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经济、行政、环境

9.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

10.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应该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应布局适当的卫生防护_________

11.高级住宅区布局的原因:①环境优美②远离城区③交通便利

1.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3.—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4.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通常是不固定的,也没有明确的界限。

5.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比较少;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6.省会城市的服务范围一般覆盖周围各县乃至全省,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可扩展至全国。

7.影响城市等级的因素:①资源②交通③地理位置

8.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

9.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10?同一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相互排斥的。

什么是城市化

1.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城市化的表现:①城市人口数量增加②城市用地扩大③城市人口比重上升④城市数量上升。

3.城市化水平是由城市人口比重来表示的。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城市化的初期阶段(30%以下):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

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迅速,市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城市化的后期阶段(70%以上):城市化水平更高,发展趋势甚至停滞。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城市空洞化。逆城市化的原因:①市区环境恶化、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②乡村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③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2.

郊区城市化影响:①劳动力过剩②环境质量下降

③住房紧张、交通拥挤④社会秩序混乱

4.城市人口减少问题解决对策:积_________

5.发达国家大多数都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或成熟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初级阶段或中期加速阶段。

6.城市化的影响:

对自然地理的影响:①热岛现象②生物多样性减少③城市内涝④水循环⑤水质下降

对城市发展的影响:①交通拥挤②住房紧张③社会秩序混乱

热岛现象原因:人口集中,生活排放废热,工业排放废热。

7.城市化问题对策: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大城市职能

②合理规划城市

③加强城市绿地建设,改善城市环境

④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第三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农业区位的选择实质上是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2.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中的地理位置,

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①气候②地形③土壤④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②交诵③劳动力④政策⑤科技

气候因素包括:气________

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寒潮)

水文要素包括:流量(气候)、水位的季节变化(气候)、流速(落差)、

含沙量(植被)、结冰期(温度)

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实例:①气候(温室大棚)②地形(梯田)③水源(水资源的扩流域调

配,喷灌滴管技术)④市场(扩大)⑤交通(更便捷)

4.农业地域类型

⑴混合农业(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

分布:澳大利亚、中国珠江三角洲等地(基塘产业)

-------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i?分布:东南、西南沿海地区

ii?区位条件,自然:①气候适宜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①市场广②交通便利③地广人稀④机械化水平高⑤政策支持

iii.生产特点:①机械化水平高②生产规模大③商品率高

iv.优点:①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充分利用农时③对市场有很强的适应性

⑵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i.分布:东亚、南亚、东南亚(亚洲季风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集中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

以南)

i.区位条件:自然:①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③水源充足④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①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②劳动力丰富③饮食习惯④历史悠久

i.特点:“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①水利工程量大②小农经营③单位面积产量高

④机械化水平低⑤科技水平低⑥商品率低

V.合理化建议,问题:①水旱灾害频繁②机械化科技水平低

③生产规模小④工业化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

对策:①兴修水利工程②加大科技投入③扩大生产规模④保护耕地

⑶商品谷物农业(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i .分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乌克兰、中国东北地区

i.区位条件,自然:①气候温和②地势平坦开阔③土壤肥沃④水源丰富

社会经济:①市场广阔②交通便利③地广人稀④机械化水平高⑤科技先进

i.生产特点:①生产规模大②机械化水平高③商品率高④专业化程度高

-------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分布:中部平原

区位条件、生产特点(同上)

中国与美国区别

美国热量充足,科技水平高,机械化水平高,家庭经营为主。

⑷大牧场放牧业

i .分布: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

i.生产特点:①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③机械化水平高④专业化程度高

------- 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

区位条件,自然:①气候温和②地形平坦

社会经济:①市场广阔②交通便利③地广人稀④科技先进

⑸乳畜业

i .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主导因素为市场)

i .区位条件,自然:①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②地形平坦社会经济:①城

市化水平高,市场需求大②饮食习惯

iii ?特点:①商品率高②机械化水平高③集约化程度高

第四单元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

1. 工业的区位条件: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水源、工业基础、科技、政策、个人情感

2. 工业类型:①原料导向型工业(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

② 市场导向型工业(啤酒、家具制造业) ③ 动力导向型工业(电解铝工业)

④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服饰工业、电子装配工业) ⑤ 技术导向型工业(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

3. 相关的污染工业:

炼油厂

水泥厂

电腹厂

厂设萱在居民区 小风频的上凤地 或与常年盛行风 垂直的郊外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4. 工业之间的工业联系:①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②空间利用上的工业

联系

5. 工业集聚的优势(目的):①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② 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③ 降低生产成本④取得规模效益

6. 工业地域形成的两种情况:①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②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工序 +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7.

工业城市形成的条件:①内部工业联系比较复杂 ②形成的工

业地域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 8. 工业分散的优势(目的) :①

_____

② 加强地域之间的联系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1. 传统工业区的特点:①历史比较悠久 ②以丰富的煤铁资源为基础 ③传统

工业为主

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 ⑤原料和能源消耗大⑥运输量大⑦污染严重

化工厂

E 卩染厂

關谨厂 污染空气矽污染水源

造鍛厂 钢铁厂

固体废弃物

污染

皮垄厂

污水排族口远离水

源地玻河流上游

2.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①煤铁等资源②市场③交通④水源

3?传统工业区的问题:①产品结构单一②环境问题③资源问题

4.对策: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②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③改善环境④

跨区域调水,提高水的利用率⑤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 德国鲁尔区

i.区位条件:①水源充足②煤炭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

ii?衰落的原因:①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②世界性钢材过剩③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④产业结构单一⑤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

iii?对策: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③优化环境④

跨区域调水,提高水的利用率⑤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 辽中南工业区

i ?区位条件:①煤炭石油资源丰富②市场广阔③交通便利④劳动力丰富

i ?问题:①产业结构单一②“三废”排放大,污染严重③资源枯竭,水资源严重短缺

④技术落后,设备陈旧

i .对策: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②调整工业布局③改善环境④开源节流⑤加大科技投入

6.轻工业的特点:①以中小企业为主②以轻工业为主③生产高度专业化④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

⑤生产过程分散

7.工业小区的优势:①有助于加强专业化②提高生产效率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8.高科技工业区的特点:①从业人员水平高②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短

③研究开发费用高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9.高科技工业区一般条件:①科技先进②环境优美③交通便利

10.硅谷(地中海气候)的区位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②气候宜人③交通便捷

④全世界的人才高地⑤市场稳定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第五单元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交通布局及其影响

1.

3.港口形成的条件,自然:①水域为港湾②水深满足条件③风浪小④地形平坦

社会经济:①交通便利②依托城市③经济腹地广阔发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