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幼儿教育的产生于发展》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幼儿教育的产生于发展》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幼儿教育的产生于发展》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幼儿教育的产生于发展》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幼儿教育的产生于发展》教学设计

主题一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学完本主题,你应当能够:

1.了解影响幼儿教育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

2.识记各个历史时期幼儿教育的特点

3.掌握幼儿教育机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4.了解幼儿教育在当代发展的趋势

一、理论阐述

(一)影响幼儿教育的社会因素

1.经济因素

(1)经济概念

经济是指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由它决定的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其内容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生产力。

(2)经济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经济与教育的关系是社会诸因素中尤为重要的因素,经济决定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2.政治因素

(1)政治概念

政治是各阶级为维护和发展本阶级利益而处理本阶级内部以及与其他阶级、民族、国家的关系所采取的直接的策略、手段和组织形式。

政治体系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理念、意识。包括: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念等。二是全力机构。包括:政治全力、政治制度、政治机关、政党等。

3.文化因素

(1)文化概念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指的是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民俗等及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4.人口因素

(1)人口概念

人口是在一定地区和时间内的人的群体。人口整体的不单纯以数量为显示指标,还有着多种关系和区别,如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民族从属、劳动种类、年龄区分与趋向等。

5.家庭与社区因素

(1)家庭与社区概念

家庭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若干社会成员一起生活的基本单位。

社区是指一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团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彼此认识且互相来往,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形成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每个成员均经由家庭、近邻、社区而融入更大的社区。

(2)家庭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庭教育为人的终身教育、全程教育奠定了基础,家庭的潜移默化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特点:早期性、基础性和长期持续性;家庭生活和教育交织在一起;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具有广泛性与深刻性。

(3)社区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社区是一定地域内居住相近的家庭逐渐形成的社会结合,是社会的基本群体。社区在各个家庭间架起互助、交流、联系的桥梁,在一定意义上邻里是一个小而复杂的社会。社区友善的邻里关系给儿童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在与邻里中的长辈和同伴接触中,可学习人际交往。同时,在邻里生活的熏陶下,可使儿童增长见识,懂得事理。

(二)各个历史阶段幼儿教育的主要特点

(三)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1.世界上最早诞生的幼教机构和幼儿园

(1)世界上第一间幼教机构——1816年,欧文在英国新拉纳克创办了英国的第一所幼儿学校。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第一间幼教机构。

(2)世界上第一间幼儿园——1837年,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在德国的布兰肯堡创建了一所“游戏与作业教育所”。1840年,他又这个机构命名为“幼儿园”。这是世界上的第一间幼儿园。

2.现代西方社会多样化的幼儿社会教育机构

进入20世纪,幼儿教育机构在世界各国得到迅猛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托幼机构。其中,有由私人、国家、团体、企业等开办的各种托幼机构,如幼儿园(日托、寄宿)、托儿所、流动幼儿之家、社区托幼机构、游戏小组、假日儿童中心等,以及主张不同理论的幼儿园。同时,西方的幼儿教育师资质量和教育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3.我国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1)旧中国的幼儿教育机构

我国最早出现的幼儿园——1898年由英国长老会在厦门创办的怀德幼稚园。

我国创办的第一间幼儿教育机构——1903年,湖北巡抚端方在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它的诞生,开启了我国幼儿公共教育的历史先河,标志着我国现代意义上幼儿教育的开始。

湖北幼稚园教学活动照片

湖北幼稚园旧址

3.我国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2)新中国成立后的幼儿教育机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老解放区幼儿教育经验基础上,借鉴前苏联的经验,各级政府、人民团体开始、工厂和企业开始面向工农子女举办幼儿园。

随后,我国的幼儿教育经历了恢复、整顿、稳步发展的十七年,但在“文革”中又经历横遭破坏的十年。1976年,文革结束后,幼儿教育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课后延伸

请大家课余到学校图书馆观看记录片《百年幼教》,了解我国幼儿教育的百年历程。

(四)幼儿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趋势

二、案例分析

提问:幼儿教育具有经济效益吗

案例一、幼儿教育的经济效益

美国学者大卫·维卡特对该国的补偿性学前教育项目“早期开端计划”的成效进行了研究。他对曾经接受过“早期开端计划”教育的处境不利的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追踪,结果认为,早期补偿教育无论对个体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通过综合评价各方面的效益,发现该早期补偿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比是1:美元,即在学前期每投入1美元,可对儿童以后的发展产生7美元多的效益。

分析总结

从这个例子可看出幼儿教育具有经济效益。由于早期投入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经费,由于为儿童的早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促进了他们后来的学业和事业成功,并因此减少了政府用于贫困救助、问题青少年救治、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费用,事实上等于产生了直接的经济效益。由此来看,幼儿教育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对经济建设的具有促进作用。

案例二、幼儿园热衷过圣诞节

提问:现在,许多幼儿园都会组织小朋友在圣诞前夕搞庆祝活动。对于幼儿园热衷过洋节的现象,我们应当怎样看待

分析总结

学前教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担着传承社会文化的重任。庆祝节日的行为,本身就是传承文化的过程。我们的孩子,不仅要学习和了解西方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他们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当前,现在幼儿园也很热衷于组织幼儿过洋节,幼儿对“洋节”的喜爱程度已远远超过了传统节日。这种现象应当被纠正和扭转。

案例三、独生子女社会性行为方面问题及形成原因

提问:独生子女的发展问题是怎么形成的怎样教育独生子女

分析总结

独生子女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产生的一类特殊孩子。从上述研究材料来看,独生子女在社会性行为、道德、品质上反映出来的问题,都是教育不当造成的,并非必然出现的。只要施以良好的教育,孩子就可以少出现、甚至不出现以上所指的那些问题。同时,这也提醒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当前独生子女问题,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实施科学教育,并对独生子女家庭的科学育儿给予引导。

案例四、孟母三迁

提问:居住环境对幼儿具有什么影响我们怎样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外在成长环境

分析总结

人是环境的产物。对于幼儿来说,其早期生活的环境往往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常常以周围的人为榜样,模仿他们的行为。上述故事启示我们,作为幼儿教师或者家长,我们应当从幼儿出生起,就为他们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引导他们学习真善美。同时,从整个社区来看,也应当为儿童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多宣扬好人好事,树正气和新风,形成睦邻友好的育人氛围。

案例五、流动人口激增催生大量私立幼儿园

提问:城市流动幼儿受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分析总结

当前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城市流动幼儿的人口数量也呈现激增趋势。城市现有的公办幼儿园无法解决所有流动幼儿的入园需求,再加上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偏低,往往负担不起子女上公办园的费用,这些因素自然促生了大量幼儿园。但从现实来看,由于私立园多数没有注册登记,虽然它们的收费低,但是在卫生保健、安全管理、教育教学、师资力量等方面均无法给予相应的保障。

因此,从教育公平的角度看,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重视城市流动幼儿的受教育问题,通过扩大公办园规模、规范私立园的注册登记和保教管理等措施保障城市流动幼儿应有的受教育权。

作业

一、思考题

1.幼儿教育与各社会因素(经济、政治、文化、人口、家庭和社区)之间存在哪些相互影响

2.观看记录片《百年幼教》,请谈谈与西方相比,中国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什么不同的特点3.幼儿教育在当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发展趋势

二、实践题

全班学生一起制定调查问卷,分成6-8个小组,以附近某个区县幼儿园为调查对象,对该区域的幼儿园教育现状展开调查,了解其基本经验和主要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主题二幼儿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学完本主题,你应当能够:

1.了解中西方几位主要幼儿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2.了解当前几种主要的幼儿教育理论

理论阐述

幼儿教育思想发展脉络

1.古代欧洲哲学著作中有代表性的幼儿教育思想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和《法律篇》中的学前公共教育思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政治观》中对于学前教育的论述。

2.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教育论著中的幼儿教育思想

代表这一时期幼儿教育思想的著作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和《世界图解》;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法国教育思想家家卢梭《爱弥儿》等。

3.现代主要幼儿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代表作《人的教育》中的学前教育思想;杜威的儿童观及其学前教育理论;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参见《蒙台梭利科学教育方法》、《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教育人类学》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格塞尔的成熟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

4.我国主要幼儿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包括:

其一,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

其二,陈鹤琴的幼儿教育理论;

其三,张雪门的幼儿教育理论;

其四,张宗麟的幼儿教育理论。

操作实践

分组研讨主要幼儿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全班分成6个小组,分组查阅、研讨卢梭、福禄贝尔、杜威、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发言,全面介绍这些幼儿教育教育家的主要观点。

要求:

1.介绍文献查阅情况(看了哪些论文和专著);

2.概要介绍该教育家生平和主要教育实践活动;

3.深入介绍该教育家的主要观点;

4.总结该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给予我们的启示。

作业:

思考题:在卢梭、福禄贝尔、杜威、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等六位儿童教育家中,选择其中的一位,深入研读他的教育思想,并概括其主要论点。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课本P8一10例1、2,做一做,习题1、2。 、通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加法的教学,使学生理 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学生归纳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归纳、 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 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方法和书写格式。 难点:会正确计算。 课件、小棒若干条、直尺、卡片。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卡片口答:36、35、45、73、30、58分别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再说36、35、45各个数位上的数是什么? 2、课件展示课本参观博物馆情境主题图: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汽车? (2)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启发学 生列出36+30=和35+34=两个算式。提问:这里为什么用加法 计算?(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3、让学生观察比较36+30、35+34的共同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算 式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揭示课题) 二、协作探究,概括方法。 A、探讨例1的计算:36+30

1、学生口算并说明口算依据,指出36+30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摆小棒,探索36+30的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说一说桌面上有多少根小棒,请学生投影演示摆的过程,并边摆边说。 (3)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引导领会把哪些小棒合拼? 3 、图、式结合,理解算理。 对照小棒图指导学生学会写竖式的方法和顺序。 (1)先写数位名称“十”、“个”。 (2)分别对准数位写第一个加数36。 (3)在36的下一行和在36高位之前书写“+”号。 (4)在36的下行在十位上写3与上面的3对齐,在个位上写0与上行的 6对齐,写出另一个加数30。 (5)在两个加数的下面划“________”,相当于“=”号。 4、学生尝试笔算,引导学生阅读P9讨论:这道题在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5、P9做一做:独立笔算,指名板演并口述计算的思维过程。 B、尝试探究例2的算法: 1、引导学生比较例1和例2的异同点。 2、学生独立操作学具(边摆边说把什么对齐),再尝试笔算。 3、指名板演笔算并口述思维过程,再同位口述计算的过程。 4、小结:例1、例2计算题除了以上发现的共同点外,还有什么共同点? 5、练习:P 10做一做独立笔算,指名板演并口述计算的思维过程。 三、课内训练,运用知识。 1、P13习题1:独立训练,指名口述图意和笔算的思维过程。 2、P13习题2:独立训练,指名板演订正。 3、课件出示错题:看谁是小医生,请判断说理。 2 3 6 5 3 5 4 7 +4 2 +2 3 +4 0 +2 6 6 4 8 7 5 6 7 4、找朋友训练:同桌比赛找出结果相等的两个算式。

(完整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中段篇 三年级整体教学设计精选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燕子》,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 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2.略读《古诗两首》,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 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3.品读《荷花》,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 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4.略读《珍珠泉》,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 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单元导读课 一、出示“单元导读”(让学生明白这单元的主题)。 二、课例展示: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有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都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让我们一起阅读本组课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在学习中留心观察家乡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二)、感知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看看第一单元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景色? 2、小结:孩子们读书都非常的认真,也很仔细,我们一起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物。 (三)认读课文生字词 1、认读课文1-4课生字,并要求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加一加,减一减……),相机引入“语文园地一”的“读读背背”,说说发现了什么。 2、出示课文1-4课生词,学生认读,相机引入“语文园地一”的“我的发现”(解决单元的反义词) 第二课时品读《燕子》和《古诗两首》 一、品读《燕子》 (一)回忆有关春天的古诗、名句 师:在这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赞颂春天的诗句。 2.配乐读诗句和朱自清《春》节选。 这种写法是多么奇特啊! (二)朗读、记诵描写春天的语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3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 设计 常州市北郊中学杭佳楣单元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文章的乐趣; 二、能就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展开联想,谈谈自己难忘的童年趣事; 三、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品赏散文含蓄、生动、简练、优美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并加以积累; 四、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并结合所写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 五、学会在口语交际中善于抓住对方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劝告他人。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课时 《三颗枸杞豆》2课时 《我们家的男子汉》2课时

《柳叶儿》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单元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不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精彩画卷,而且还蕴涵了作者真挚而又细腻的情感,读来趣味无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 《三颗枸杞豆》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主人公年纪尚小,远未定型,却表现了未来的某些个性——对独立的要求,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柳叶儿》一文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在饥荒岁月里的往事。 学习本单元,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

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学习步骤: 一、导入语: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和一些大师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和品格。在本单元中,我们将走进熟悉而又陌生的童年生活,相信这个单元的学习会带给每位同学对童年一词的全新注解。 二、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三、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浏览目录和课文。 四、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最喜欢其中的哪篇文章,并选取一个角度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五、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2.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本文作者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3.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大师老舍用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语言和北京春节民风民俗的理解,对于南方的孩子们是不容易的。且课文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运用及其好处,学生的理解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生词。 2.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评价任务二: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评价任务三:体会课文写法,并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单元教材分析与解读六年级 第二单元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回顾革命岁月,感受革命精神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课文七律长征2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2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体会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开国大典2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灯光1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口语交际演讲1语气、语调要适当,姿态大方;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习作多彩的活动2写清活动的过程,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写出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写法; 体会“重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描写;

掌握硬笔书法的要领,提高书写水平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本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其中前三篇是精读课文,灯光是略读课文,四篇文章反映的是不同革命斗争阶段的事情,但其表现的精神主旨是统一的,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旨在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这与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一脉相承。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通过感受中国近代史上中华儿女奋力抗争、为革命胜利前仆后继的一幕幕感人画面,学生能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了解并学会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PPT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材是以宽泛的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的,每个单元一般有两篇课文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课后思考题,有的课后思考题或相关栏目迁移运用之前学习的语文要素出题和设计内容,意在巩固提升,体现目标的发展性。比如本单元“口语交际”和语文要素关联不大。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这样说:“教师在理解把握统编教材编排意图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和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又要考虑到口语交际等内容的相对独立性,不局限于每课都要体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灵活掌握。”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教学设计 教材P18--21“长方体的认识及练习”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经历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实物模型各1个,观察记录表一张。学生准备长方 体 、正方体纸盒、剪刀,胶纸。 1课时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落实知识 点 课件演示各种几何形状的建筑物,让学生欣赏到几何学之美。 适时指导 体验数学之美,愉悦美丽心灵,激发求知欲望。 实践活动 1、“摸一摸” 摸一摸课前准备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盒子;初步了解长方体的点、面、棱。 2、“剪长方体” 适时指导 板书要点 在充分利用多种材料及多种方式的基 础上,让学生 在做中学、学中做。感知探

将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剪开,看一看,量一量、拼一拼。 3、“做长方体” 将课前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做一个长方体。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点、面、棱的特征。 4、将探究发现填入表中。 5、组织研究成果发布会 每组派代表汇报研究成果,要求说出本组发现的长方体点、面、棱的特征以及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其余学生则倾听、补充、提出问题。 6、小结 师生共同完成整理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特征的?从数量、形状、大小等方面,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等。究长方体、正方体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完成练一练的1、2、3、4、题集体评讲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用硬纸板做一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再做一个长、宽、高分别是7厘米、5厘米、3厘米的长方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整体感知文章,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把握作者的情感,品味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3、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获得启迪。 4、完成一篇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使叙写的事件蕴含丰富的感情。学习内容 第二单元课文 “语文学习主题”丛书:《我的学习生活》 单元设计说明 本单元四篇现代文,在教学设计时课文《我的老师》与“丛书”(莫言、冰心)《我的老师》等整合后对目标1进行设计;《我的老师》《再塑生命的人》与“丛书”中的《我的老师》(苏叔阳)《我的老师》(海伦凯勒)等整合后针对目标2进行设计;《我的早年生活》与《感恩的天空》等整合后针对目标3进行设计;《王几何》与丛书篇目《成长之痛》等整合后针对目标4进行设计。 环节划分与课时安排 整个单元分四个环节共十课时。 单元教学第一个环节《我读恩师》 教学内容:《我的老师》(魏巍)与丛书中的《我的老师》(莫言)《感念老师》《恩师》等。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型:1+X(一篇课内精读带多篇丛书篇目) 单元教学第二个环节《悠悠师情》 教学内容:《我的老师》(魏巍)《再塑生命的人》《我的早年生活》与丛书中的《我的老师》(苏叔阳)、《我的老师》(海伦凯勒)《恩师》等。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型:2+X(两篇课内精读带多篇丛书篇目) 单元教学第三环节《菁菁校园》 教学内容:《我的早年生活》与丛书中的《感恩的天空》《上学的第一天》等。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型:自主阅读交流展示 单元教学第四环节《学以致用》 教学内容: 1、学习《王几何》《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成长之痛》《胆小鬼》 等文章的写法。 2、写作训练 课时安排:阅读一课时写作及互评两课时

初二英语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八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Unit 2 What should I do ? I. Teaching aims and teaching demands: In this unit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 II.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 V ocabulary argue, loud, original ,out of style, tutor, upset, adult, Recycling: problem, sorry, part-time, important, friend, money, home, new, easy, letter, ticket, ball game, surprise, colorful, borrow, write, call someone up, go to someone’s house, every night B. Target language My brother plays his CD too loud. What should I do ? Why don’t you talk to him about it? C. Structures Modals could, should Why don’t you …?(formulaic) III. 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s IV. Teaching aids: a tape recorder V. This unit is divided into seven periods. Lesson 1 Speak and listen Section A 1a---1c I.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 II.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 V ocabulary keep out , play, loud, argue, wrong, What’s wrong ? out of style , could, should, B. Target language My brother plays his CDs too loud. Maybe you should buy some new clothes. III. 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s IV. Teaching aids: a tape recorder V. Teaching procedure Activity 1. Revision Task 1. Dictation Task 2.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future with will. Activity 2. Presentation This activity introduces some new vocabulary. Task 1 . Make a two-column chart on the board with the heading Problem at the top of column 1 and the heading Advice at the top of column 2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tell you what you could do about it.

(word完整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整体分析 教材分析:这是部编新教材下册的开始第二单元,内容过渡层层递进,由《吃水不忘挖井人》体会老革命的革命精神,其他三篇课文来感受祖国的美好,激发爱国爱自然的情怀。同时也为培养学生主观能动的去认识生字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注重了学生的识字书写,也更加强调对于学生握笔,写字,读书等学习姿势的规范纠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法与学法:生字的教学不仅教师要以身示范正确规范的书写方式,更要运用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学习方法进行识记生字。比如图片展示,动作演示,身体展示等等。 教学目标: 1.认识50个生字、6个偏旁和1个多音字;会写27个字和3个新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能读好带有感叹句的句子。 3.积累词语,鼓励学生能将学到的词语运用于表达中。 4.读懂课文,能提取明显信息,乐于和小伙伴交流阅读感受。 5.感受儿童的美好愿望,了解革命传统故事。

4.引读:当他们看到这口井时,毛主席带领战士们挖井的情景历历在目——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当乡亲们喝着那新鲜的井水时,毛主席仿佛微笑地看着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人们想念毛主席,尊敬毛主席,一股股暖流在乡亲们的心中激荡——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补) 5.指导学生带着对毛主席的崇敬和感激之情把课文齐读一遍。(因为有了毛主席,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大家都想念毛主席。)是的,不仅仅是沙洲坝的人民怀念毛主席,全国人民也忘不了毛主席。因为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披肝沥胆,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呕心沥血,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通、读顺,抓住重点词句想象读,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品质,从而理解乡亲们饮水思源的行为。

(整理)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写会7个左右结构的字。 2、学会字理识字、猜谜识字、图片识字等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3、初步了解形声字构字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写会生字。 2、掌握识字方法,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读准字音 1、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喜欢动画片吧!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一起看。 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 2、动画片看完了,美羊羊他们怎么了?是的,美羊羊被可恶的灰太狼捉走了。你们想不想帮帮它?可是,狡猾的灰太狼在我们营救美羊羊他们的路上设置了重重关卡,只有突破这些关卡,才能救出美羊羊。 3、接下来,我们就一起闯关吧!首先是词语认读关。老师知道课前同学们都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下面,同桌两人快点合作着读读助学单上的词语吧。如果同桌有不会的,一定要帮帮他哦。 4、同学们读的可真认真,我们一起来会会这些词语吧! A、谁想读读这几个词语。

这三个词语全是外国的人名,最后这个是小猫的名字。我们快和他们亲切的打声招呼吧! B、接下来,我们找个女同学读读第一行词语吧!女同学齐读 找一个男同学读读第二行词语,男同学齐读。 谁想接着读第三行?全班齐读 C、下面,请同学们推荐咱们班读书最好的同学当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这些四字词语吧。(真不愧是同学们心中的小老师呢,读得真棒!) 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个你喜欢的四字词语说个句子吧! 通过你的句子,我们知道了,芬芳扑鼻的意思就是草木发出的香味扑鼻而来,形容很香。(倾盆大雨是雨大的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 什么是黑白相间呢?看,斑马身上的颜色黑一条,白一条,黑色和白色互相间隔,所以,间还可以组词?(间隔)间,我们以前还学过一个读音,是? 这一单元,除了间这个字,还有一个多音字也需要我们记住,就是待,谁能说说他的读音并给组个词? 二、小组合作,归类识记 1、咱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不大一会的功夫就攻克了第一关。看,第二关来了。这棵苹果树上的每个苹果里都藏着一个生字,如果你们都能读对,就算攻克了第二关。一起来挑战吧! 2、A、你能用簇说个词语吗?看,一片片花瓣簇拥在一起,形成了一朵美丽的绣球花。

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实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使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水平点:1、培养学生计算水平和估算的水平。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水平。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水平。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水平。 5、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水平。 德育点:1、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使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协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准确的实行计算。 水平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德育点:对学生实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使用多种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能够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流) 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二、自主探究:

(完整word)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外国名篇名著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外国名篇名著”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本单元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结合本组专题,“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 设计理念: 本单元设计依据“以读为本”“尊重个性”“自主合作”的理念,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让“读和思”贯穿教学始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合作学习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从根本上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在教学方法方面,学习本单元,要加强对学生默读、速读的训练,学生能准确筛选主要信息,概括出内容要点,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要抓住细节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尽量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发表自己的见解。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应用语言。 模块一:整体感知 教学目标: 1.掌握本组课文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文章脉络,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并了解更多的外国作家和作品。 教学重点: 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把握人物特点,理解人物内心。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利用插图,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 1.投放若干画面,让学生看图猜测插图出自哪部作品。(不仅仅局限于本组课文)

【新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及教案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古典名著”这一主题,安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 楼春趣》4篇课文。课文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草船借箭》记叙了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故事,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 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最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景阳冈》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猴王出世》讲述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 《红楼春趣》讲述了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内容 课时教学要点草船借箭 2 1.会认51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正确读写17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故事的 主要内容。通过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3.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 4.学会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故事,并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5.学会评价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感受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景阳冈 2 猴王出世 1 红楼春趣 1 口语交际 1 分小组开展一次课本剧表演活动,小组排练好之后在班上表演。习作 2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感想表达清 楚。 语文园地 2 1.系统性归纳梳理,总结提炼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3.学会根据人物外貌描写猜测人名。 4.积累记背古诗《鸟鸣涧》。 快乐读书吧机 动学会运用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四大名著。 课题4草船借箭()课时课型新授

2014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集体备课

第一课时位置(一) 课型:讲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过程与方法:知道可以在平面上用两上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根据“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与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仪等有关内容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图片:一位教师到图书馆借书,询问图书管理员工具书所在位置,然后图书员告诉他图书所在位置。 2、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听教师讲解,初次接触位置这个概念。 3、引入本课学习并板书课题。 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某物体的位置,确定它们的位置,联系具体生活场景和经验,进入到下面的学习中。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直观演示以及具体的情景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二、例题展示: 1、投影出示例1的内容。 (1)学生读题,了解已知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来思考这个问题。 (2)问:已知张亮同学是第二列、第三行的同学,你能指出谁是张亮同学吗? 学生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图中张亮所在的列数的行数来确定张亮的位置,教师给予肯定。 (3)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你能表示王艳和赵强同学的位置吗?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 2、引导学生用刚才的方法小结:先从前往后确定第几行,再从左往右确定第几列,这样就能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同学们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第几行和第几列的判断方法,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做一做,巩固确定位置的方法。 1、出示情景。组织学生观察情景,思考教师的提问。 2、引导学生利用在例题中学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来回答问题。 3、组织学生用一组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学生思考后可交流讨论,最后全班汇报。 四、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19 页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选用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位置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课后小记与反思: 第二课时位置(二) 课型:讲授课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石柱县南宾镇灯盏小学余文田设计并执教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12~36页。 单元教才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1 第一课时平均分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课本P12~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小学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小学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小学语文教科书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为目标,以每个单元组中的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为主线,以改革阅读教学为突破口,以加强读写结合训练为落脚点,以整体备课、综合训练、及时评价、反馈矫正为保证措施,以有导向的阅读积累活动和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为辅助手段,而进行的阶段性、系列性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高耗低效的问题,运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学习借鉴国内外现代教学研究的理论精华和我省单元达标教学的优秀成果,以每个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而构建的整体教学模式,即把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分为相互联系、递进循环的四个阶段:教学准备—学习研讨—综合实践—反馈评价和为完成每个单元组的教学任务而使用的十种基本课型:整体预讲课、研读训练课、自读训练课、读写结合课、基础训练课、综合复习课、习作指导课、达标测试课、习作评讲课、矫正补偿课以及贯穿整组教学过程始终的两项辅助活动:有导向的阅读实践活动、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 一、四个阶段的任务 1、做好教学准备。它包括教师的整体备课和学生的整体预习两个方面。“整体备课”是优化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前提。它要求教师从整体出发,围绕一个训练重点(读写例话),遵循一条训练主线(习作要求),来全面系统地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处

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统筹安排教学任务(每篇课文教什么,怎样教;每一课时教什么,怎样教),设计读写训练序列,安排综合训练和两个活动计划等。整体备课可采用表格式,先由教师个人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按要求认真填写,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研讨,互相取长补短,以求得教师对全组教学的整体把握。“整体预习”就是在单元教学之前,指导学生以全组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导读”提示为线索,来感知教材内容、训练重点、习作要求和基础知识,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主要目的是运用目标定向,激发学习动机。预习的方法可采用分组 讨论式、提纲导学式、逆向通读式、列表分析式等。 2、引导学习研讨。引导学习研讨就是以训练重点为主线,以每单元的4篇课文为载体,通过6-10个课时及相关课型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情感体验启迪,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它是单元教学的重点所在,包括研读训练、自读训练、读写结合三种基本课型。 3、指导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是以巩固深化基础训练和读写例话的学习为重点,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知识结构,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为目的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引导学习研讨的延伸和拓展。包括积累运用、综合复习、习作指导三种基本课型。 4、组织反馈评价。这是在综合实践的基础上,对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检测,反馈教学信息,总结学习得失,及时查漏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文导入:出示雷锋照片及毛泽东主席书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介绍雷锋: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 2、交流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雷锋叔叔的故事?小组之间或同学之间交流。 3、谈谈你对雷锋叔叔有什么印象? 4、今天这堂课,咱们共同学习第5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播放音乐链接:学习雷锋好榜样) 5、齐读课题《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观察一下这篇课文和前面学到的课文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不是自然段的结构,而是从中间空行断开。每断开一次就是一个小节。)认识小节。 2、学生尝试找出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并在每一个小节前面标出序号。 3、明确课文由五个小节组成。 4、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小节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7、我们读一读课文,思考:雷锋在哪里呢? 8、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曾、蒙、泞、顺、迈、踏、荆、棘、瓣、莹、觅、啊、需、献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泞、瓣、献、荆、棘。 (1)比较认知“迈”和“踏”:两个字都是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比较容易识记。 (2)“泞”字强调偏旁是“氵”,想一想还见过哪些“氵”的字呢?(预设:江、河、湖、海、洋……) (3)“啊”字强调读音为四声。 (4)“荆棘”:出示荆棘的图片,帮助理解生字。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附:单元学习指导) 一、单元教学意义 本单元是在三上《植物》、《动物》单元对一些动植物外部特征进行观察,并初步掌握了一定观察方法,又在三下经历了《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对动植物的生命周期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本单元主要是围绕植物的“新生命”诞生来指导学生认识新生命产生的相应器官及相对较长的、微细的新生命诞生的变化过程,从中知道新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繁殖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本单元包括两部分:第1—5 课是第一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开花植物的繁殖方式。这部分的学习是从引导学生观察一棵油菜到一朵油菜花再到一棵油菜花开始,即《油菜花开了》,从对一种花的观察,发展到对《各种各样的花》的观察,在观察中也许学生会产生一个问题:颜色、形状、大小、构造千差万别,人们是根据什么把它们统称为花的呢?于是就产生《花、果实和种子》一课,随着活动的展开,探究重点便转移到了果实和种子上了。如果种子都落在旁边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活动自然推进到《把种子散播到远处》,那么一粒种子在自然环境下又是怎样生长的呢?学生势必进入《萌发的种子》的研究课题,植物是这样,动物呢?第6—7 课是第二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通过认识动物的卵、卵的孵化过程及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繁殖也是动物的共同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的科学概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 A、科学概念: 1、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动物和植物都需要通过繁殖延续物种。 2、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动物的卵都要经过受精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 3、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构造使它能够承担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4、植物种子和动物卵的构造是与它们发育新的生命的作用相适应的。 5、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是有联系的。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简说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

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单元教学理想 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好,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经历简单,加之对祖国的历史了解甚少,教材所选的事离现在久远,因此很难体会到修铁路的难处,更难体会在异国他乡的念国情结,理解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一状况,我在教学这组教材前,必须要求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了解的时代背景。理解内容时,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通过读,扫清文字障碍,通过读,了解内容,在读熟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抓住重点句段读,体会的中心思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悟人物的爱国情,进而感情读。教育家叶圣陶说:“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

者的心灵相感通,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让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自己的情感与文中的情感引起共鸣。课后,结合综合性学习,让学自主查阅爱国主义方面的歌曲、诗歌、故事、散文等,然后在课堂上交流、汇报,谈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深化情感,从而积淀爱国主义情感。 5.詹天佑 重庆九龙坡区杨石路小学李冉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杰出、修筑、设计等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