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中国卫星通信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卫星通信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卫星通信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本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主要包含欧立信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年报,国家相关统计部门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等。

目录

第一节卫星通信产业跃变在即 (5)

第二节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现状 (5)

一、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5)

二、“一带一路”沿线卫星通信需求崛起 (14)

三、政策力推卫星通信发展 (15)

第三节卫星通信产业应用分析 (18)

一、卫星供给提速将大幅降低资费 (19)

二、卫星通信产业蓄势待发 (20)

三、军民融合,打开下游应用广阔空间 (23)

第四节卫星通信全产业链企业分析 (28)

一、通信卫星制造 (28)

二、地面设备制造 (31)

三、卫星通信运营服务 (33)

第五节风险提示 (34)

图1:与遥感卫星(左上)、定位卫星(右上)不同,通信卫星(下)的核心功能是提供通信服务 (6)

图2:从在轨卫星数量看,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卫星拥有国 (6)

图3:中国在轨通信卫星数量远远低于美俄两国 (7)

图4:中国在轨通信卫星比例远远低于其他卫星大国 (8)

图5:高通量卫星通过使用点波束节约容量 (9)

图6:面向国内提供服务的高通量卫星主要是Thaicom-4“IPSTAR” (11)

图7:我国通信卫星自主化程度远低于美、俄、印等国 (12)

图8:我国通信卫星在各个应用领域均有巨大发展空间 (13)

图9:我国目前的商用通信卫星需要用“锅”接收,缺乏手机可直连的移动通信卫星 (13)

图10:“老挝一号”通信卫星可提供电视直播等功能 (14)

图11:习主席访英专门访问Inmarsat,表明对移动卫星通信的兴趣 (17)

图12:通过海事卫星电话第二代可直连Inmarsat-4卫星进行通话 (19)

图13:Ka频段通信卫星的单位带宽投资成本已降至Ku频段的1.6% (20)

图14:2014年全球通信卫星制造仅占卫星通信总市场规模的3% (21)

图15:法意合作的Athena-FIDUS通信卫星是两国军事通信系统的枢纽 (23)

图16:民航Wi-Fi主要实现方式包括地面基站和卫星通信 (27)

图17:相比地球静止轨道大卫星,中低轨道卫星星座分散了研制和发射风险,且需要的火箭动力更低 (28)

图18:Orbcomm近五年股价上升两倍余(单位:美元) (29)

图19:OneWeb计划发射648颗微卫星布满地球表面 (29)

图20:卫星地面设备包括测控站、卫星电话和固定接收终端等 (32)

图21:华讯方舟集团拟打造卫星通信全产业链龙头 (34)

表1:卫星通信常用的频段是从L到EHF,高通量卫星最常用Ka频段 (10)

表2:欧美多国已发射多颗高通量卫星或载荷,我国仅发射过一颗试验卫星 (10)

表3:国家政策大力推动卫星通信产业发展 (15)

表4:入门级卫星宽带的月使用费低至不足11欧元 (20)

表5:2014年我国卫星通信服务市场规模为79亿元,仅占全球1% (21)

表6:目前我国卫星通信可实现市场规模达343亿元 (22)

表7:每艘船舶每年需支付的卫星带宽费用完全在可承受范围 (25)

表8:我国海事卫星通信市场需求望达45亿元 (25)

表9:我国采矿业通信总市场规模望达17.4亿元 (25)

表10:巡线卫星通信市场规模达23.4亿元 (26)

表11:林业卫星通信市场规模达125亿元 (26)

表12:民航卫星通信市场规模望超18亿元 (28)

第一节卫星通信产业跃变在即

卫星是代表人类最高科技水平的成果之一,是人类想象力和执行力的最好体现。经过数十年发展,我国卫星产业已经取得长足进步,成为全球卫星第二大国,但优势主要集中在卫星遥感和北斗导航领域,而在应用空间最大的卫星通信领域严重滞后。我国在轨通信卫星的数量、比例和容量都显著落后于美、欧、俄各国,极大限制了下游军事和行业应用的发展。因此,我国推动卫星通信供给侧发展势在必行。

卫星通信产业供给侧的发展将推动整个产业爆发,对卫星制造、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等多个产业链环节形成利好,在新发布的《空间基础设施规划》、新军改以及“一带一路”等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将加快移动通信卫星、量子加密通信卫星和高通量通信卫星的研制和发射。移动通信卫星和高通量卫星的发射可大大降低卫星通信成本,使之降到与地面通信(国际漫游)相接近的资费水平,有望在行业和个人应用中普及。此外,军用领域对通信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及性有较高要求,对价格相对不敏感,有望成为卫星通信最先应用的下游领域。

第二节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已成为全球卫星第二大国,但在通信卫星领域严重滞后,卫星和带宽资源的供给不足既抬高了卫星通信的资费,也限制了下游应用的发展。为此,我国近期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卫星通信供给侧发展提速,解除制约产业链发展的瓶颈。

一、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卫星通信供给滞后,主要体现在在轨通信卫星数量和比例的严重不足,以及高通量卫星和高频段卫星的缺乏。

1. 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我国通信卫星结构性缺少

卫星按应用划分,可分为通信卫星、遥感与科学卫星、导航卫星三大类。通信卫星的核心功能是承载通信信号的转发,可应用于互联网接入、专网通信、语音和视频电话、地面网络中继和回传、电视广播信号转播等场合;遥感与科学卫星的核心功能主要是通过各类传感器采集空间或地面的图像、无线电或化学等信息,或执行太空科学实验;导航卫星即GPS、北斗、 GLONASS 等 GNSS 系统的卫星,通过自身的位臵、

时间等信息帮助接收端确定自身的地理位臵。

图1:与遥感卫星(左上)、定位卫星(右上)不同,通信卫星(下)的核心功能是提供通信服务

数据来源: TerraX-SAR 宣传资料, NASA, Inmarsat 官网

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在北斗导航卫星上积极布局,已初具规模,但在通信及遥感卫星领域上有欠缺。考虑到卫星是战略性资源,我们判断从国家战略及商业需求上考虑,2016 年即将成为卫星通信元年。

从在轨卫星总数上看,我国是第二卫星大国。根据忧思科学家联盟组织统计的数据,截至 2015年8月31日,中国在轨正常运行的卫星已达 142颗,已超越俄罗斯(127 颗)成为仅次于美国(554 颗)的全球第二大卫星拥有国。这些数字包括通信卫星、遥感与科学卫星、定位卫星在内。

图2:从在轨卫星数量看,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卫星拥有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