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兽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兽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兽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兽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兽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兽医内科学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的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常见、多发、群发病,以研究疾病的发生机理、临床症状和防治方法为重点。本课程包括病因学(Ptiology),发病机制(Pathogenesy),临床症状(Clinical Symptoms),病理变化(Pathological Change),诊断(Diagnosis),预后(Prognosis),治疗(Therapy)和预防(Prevention)等七个授课环节。本课程是动物医学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疾病的一门学科。

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动物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免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以及畜牧专业的饲养学、营养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提供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常见内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临床病例和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对疾病的分析而学会撰写临床病例报告,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能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动物内科疾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

2.掌握常见内科疾病的治疗药物的用途、作用机理、配伍禁忌等。

3.了解常见毒物如农药、有毒植物、霉菌毒素等对动物机体的影响。

4.熟练使用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各种检查方法,并可依据检查的结果分析病情,对疾病建立正确的诊断,提出合理的治疗和预防办法。

5.熟练掌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防治原则和具体的防治措施,熟练掌握有机磷农药、骨软症等中毒和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原则,掌握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特征。

6.掌握实验室常规检查的主要生化检验方法。

7.学会分析、判断、认识畜禽临床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并根据主要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提出诊断和治疗。

8.比较熟练地能够接触患病动物,临床检查有序,能较好的填写病例、分析病情,作出诊断和防治方案,并能对某些病例提出预后判断。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1章绪论(1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兽医内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 掌握发展趋势和学习兽医内科学的方法。

重点:兽医内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难点:兽医内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发展趋势。

1.1 兽医内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0.5学时)

1.1.1兽医内科学的定义

1.1.2兽医内科学的研究内容

1.2 兽医内科学的发展趋势(0.5学时)

1.2.1兽医内科学的发展趋势

1.2.2 学好兽医内科学的方法

1.2.3 兽医内科学的考核方式和相关参考资料

第2章消化器官疾病(12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口炎咽炎上消化道疾病的治疗,肠机能障碍的各种临床表现,腹膜疾病的临床表现,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食道阻塞的治疗方法,前胃疾病的鉴别诊断,明确其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掌握胃肠炎的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马属动物胃肠疾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原则,掌握急性实质性肝炎的病因、症状和治疗原则

重点: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和治疗原则;前胃疾病的发病机理、病因、典型症状和防治原则;动物胃肠炎的的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肝和腹膜疾病的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

难点:食道阻塞的判断以及各段食管阻塞后的处理方法:前胃驰缓的发病机理;瘤胃臌胀的治疗方法;瘤胃乳酸中毒、瘤胃碱中毒的发病机理;创伤性网胃(心包/腹膜)炎的诊断与治疗;胃肠炎的发病机理;马疝痛的发病机理;肝脏、腹膜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2.1 概论(0.5学时)

2.1.1 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

2.1.2 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和治疗原则

2.2 口、咽和食管疾病(1学时)

2.2.1 口炎、唾液腺炎、咽炎

2.2.2 食道炎

2.2.3 食道阻塞

2.3 反刍动物前胃及皱胃疾病(4学时)

2.3.1 反刍动物前胃疾病(前胃弛缓、瘤胃臌胀、瘤胃积食、瘤胃乳酸中毒、瘤胃碱中毒、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3.5学时)

2.3.2 反刍动物皱胃疾病(皱胃阻塞、皱胃炎、皱胃变位、皱胃溃疡)(2.5学时)

2.4 肠机能障碍、胃肠炎(2学时)

2.4.1胃肠炎

2.4.2其他胃肠疾病(肠套叠、肠便秘)

2.5 马属动物胃肠疾病(2 学时)

2.5.1马疝痛、急性胃扩张

2.5.2肠阻塞

2.6 肝和腹膜疾病及其它(2学时)

2.6.1 急性实质性肝炎

2.6.2 腹膜炎

2.6.3 胰腺炎

第3章呼吸器官疾病(4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呼吸道疾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原则,掌握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胸膜炎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和治疗原则重点: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肺炎的种类;肺充血、肺水肿、肺气肿之间的关系;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的病因和发病的临床特征;异物性肺炎的发病机理。

难点: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肺充血、肺水肿、肺气肿的发病机理;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的异同点。

3.1 呼吸道疾病概论(0.5 学时)

3.1.1 呼吸道的组成、功能

3.1.2 呼吸道疾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原则

3.2 上呼吸道疾病(0.5学时)

3.2.1支气管炎

3.3 肺脏疾病(2.5学时)

3.3.1 肺充血、肺水肿和肺气肿

3.3.2 肺炎、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异物性肺炎

3.4 胸膜疾病(胸膜炎)(0.5 学时)

第4章心血管器官疾病(4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循环虚脱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掌握心力衰竭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创伤性心包炎的发病机理,急性心肌炎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重点:重点是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循环虚脱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心包炎诊断和防治原则;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难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心包炎、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4.1 心血管机能不全(2学时)

4.1.1概论

4.1.2心力衰竭、循环虚脱

4.2 心包和心肌疾病(2 学时)

4.2.1 心包炎

4.2.2 心肌炎

4.2.3 急性心内膜炎

第5章血液与造血器官疾病(2 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贫血的定义,掌握贫血的分类和防治原则

重点:贫血的定义;贫血的分类以及鉴别诊断和防治原则。

难点:各种贫血类型的判断以及治疗。

5.1 概论(0.5学时)

5.2 贫血(1.5学时)

5.2.1贫血概论、急性出血性贫血

5.2.2 慢性出血性贫血

5.2.3 溶血性贫血

5.2.4 仔猪缺铁性贫血

5.2.5 再生障碍性贫血

5.2.6 出血性素质

第6章泌尿系统疾病(4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泌尿器官疾病的临床症状,肾病与肾炎的区别,尿毒症的临床症状,掌握肾炎的发病机理,尿石症的发病机理

重点:肾炎的定义以及病因和诊断治疗方法;肾病的病因和诊断治疗方法;尿道炎、尿结石的病因以及诊断与防治方法。

难点:肾炎和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尿结石的病因以及发病机理。

6.1 概论(1学时)

6.2 肾脏疾病(1 学时)

6.2.1 肾炎

6.2.2 肾病

6.3 尿路疾病(1.5学时)

6.3.1肾盂炎、膀胱炎、膀胱麻痹、尿道炎

6.3.2 尿石症

6.4 其他疾病(肾性骨病、尿毒症)(0.5 学时)

第7章神经系统疾病(3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机能性神经病的基本特征和防治原则,掌握脑膜脑炎、日射病与热射病的病因、症状、防治原则

重点:脑膜脑炎的发病机理;日射病与热射病的常见病因以及发病机理;脊髓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难点:日射病与热射病的发病机理;癫痫临床症状与发病机理以及治疗方法。

7.1 概论(0.5 学时)

7.2 脑及脑膜疾病(1学时)

7.2.1 脑膜脑炎

7.2.2 日射病与热射病

7.3 脊髓疾病(1学时)

7.3.1 脊髓炎

7.3.2 脊髓膜炎

7.4 机能性神经病(0.5 学时)

7.4.1 癫痫

7.4.2 急性应激综合征

第8章营养代谢性疾病(5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动物营养代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掌握常见动物营养代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重点:营养代谢病的病因;营养代谢病的诊断与防治;奶牛酮病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奶牛脂肪肝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的临床症状及发病机理;钙和磷代谢障碍的发病机理;佝偻病和骨软症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母牛产后血红蛋白尿病、反刍兽低血镁搐搦的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母犬生产搐搦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硒-VE缺乏症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难点:奶牛酮病和肥胖母牛综合症的发病机制;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的临床症状及发病机理;佝偻病和骨软症的发病机理以及区别;母牛产后血红蛋白尿病、反刍兽低血镁搐搦的发病机理;硒和VE缺乏症的发病机制。

8.1 概论(0.5学时)

8.1.1 营养代谢疾病基本特征

8.1.2 营养代谢病的病因

8.1.3 营养代谢病的诊断与防治

8.2 糖、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病(2.5学时)

8.2.1 奶牛酮病、奶牛脂肪肝

8.2.2 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糖尿病、家禽痛风

8.3 矿物质代谢障碍(1.5学时)

8.3.1 佝偻病和骨软症

8.3.2 母牛产后血红蛋白尿病

8.3.3 反刍兽低血镁搐搦

8.3.4 母犬生产搐搦

8.4 微量元素缺乏症(0.5学时)

8.4.1 硒-VE缺乏症

8.4.2 肉鸡腹水症

第9章中毒性疾病(5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中毒病的种类、常见原因、诊断依据和防治原则,掌握亚硝酸盐中毒、食盐中毒、黄曲霉毒素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机氟中毒、鼠

药中毒的诊断和治疗

重点:中毒的概念;亚硝酸盐中毒的临床症状;菜籽饼中毒、棉籽饼中毒时的有毒成分;栎树叶中毒的发病机理以及有毒成分;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有毒成分以及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发病机理;有机氟化物中毒的临床症状;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症状;食盐中毒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克伦特罗中毒的机理。

难点:毒物的相对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机理;菜籽饼中毒、棉籽饼中毒的机理;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有毒成分以及发病机理;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发病机理以及临床症状;有机氟化物中毒的临床症状以及发病机理;食盐中毒的机理。

9.1 概论(1 学时)

9.2 饲料中毒(1 学时)

9.2.1 亚硝酸盐中毒

9.2.2 菜籽饼中毒

9.2.3 棉籽饼中毒

9.3 有毒植物中毒(0.5 学时)

9.3.1 栎树叶中毒

9.4 霉菌毒素中毒(1学时)

9.4.1 黄曲霉毒素中毒

9.5 农药中毒(1学时)

9.5.1 有机磷农药中毒

9.5.2 有机氟化物中毒

9.5.3 毒鼠强中毒

9.6 矿物质中毒和其他物质中毒(0.5学时)

9.6.1 食盐中毒

9.6.2 克伦特罗中毒

四、其它教学环节安排

五、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

教学方式:让学生课堂上参与某一病例诊断的讨论;刚学过的常见内科病查阅资料在班上作进展报告;对于在学术界有争议或答案多样的题目,在课堂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多查资料;充分利用华中农业大学校内科学实习基地-校兽医院,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完整病例的处置;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申请大学生创新课题,要求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科研课题,使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科研第一线,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中实验成绩占10%,课堂出勤和考核占10%。

六、主要参考文献

[1]郭定宗.兽医内科学.第一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倪有煌,李毓义.家畜内科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3]方圻.现代内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4]威廉.雷布汉著,赵德明等译.奶牛疾病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

[5]李毓义,杨宜林.动物普通病学.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1995.

[6]D.C. Blood et al. V eterinary Medicine 9th,2001 USA.

水文地质学-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Hydrogeology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学分数】:2 【总学时数】:32 【实践学数】:0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重点讲授有关的基本概念、地下水赋存、地下水运动的规律、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物化性质、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的生态环境特性。介绍了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气带水的运动、化学成分成因类型、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等。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问题的基本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为学生从事该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所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熟悉水文地质工作的技术和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应具有分析、研究、解决水文地质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课程。 后继课程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 注:“*”为重点部分;“#”为难点部分。 绪论 水文地质学概念;研究内容;地下水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水文地质学的分支;水文地质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第1章地下水概论 1.1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地球上水的分布;

*水循环的概念、水文循环、地质循环;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我国水文循环概况。 *1.2 地下水的赋存 岩石的空隙性:孔隙、裂隙、溶穴的概念、表征和特征;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岩石骨架中的水、岩石孔隙中的水(重力水*、毛细水*)。 岩石的水理性质: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的概念、表征及相互间的关系; 有效应力原理与岩土压密:有效应力原理*、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压密; 包气带与饱水带:概念;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理解掌握概念; 地下水的分类: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介质条件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1.3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色、嗅、味、比重、透明度、温度等;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PH值、硬度、矿化度、侵蚀性。 *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形成作用: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混合作用及人为作用。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类型:溶滤水、沉积水和内和生水。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资料整理:简分析、全分析和专门分析;库尔洛夫式、舒卡列夫分类表。 *1.4 不同埋藏条件下的地下水 上层滞水:概念及特征; *潜水:相关概念、特征(分布特征、补给与排泄特征、动态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等)、等水位线图及其应用; *承压水:相关概念、特征(分布特征、补给与排泄特征、动态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等)、等水压线图及其应用; 潜水与承压水的转化。 第2章地下水的运动和动态 *#2.1 重力水的运动

五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大纲 一.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二.识字、写字 2.学会常用汉字250个左右。能独立识字。自觉地纠正错别字。 3.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初步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 4.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大部分会用。继续培养辨析词语的能力。注意积累词语。 5.能比较熟练地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符合要求。学习用毛笔临帖,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三.听话、说话 6.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广播,理解主要内容。 7.能从听话中吸收知识,丰富词汇。 8.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地复述课文。 9.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 四.阅读 10.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1.能按要求默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有一定的速度。 12.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或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3.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概括中心思想。 14.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

15.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能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16.能阅读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五.作文 17.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句子。 18.观察事物能抓住重点,并适当展开想象。初步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练习按要求或自拟题目作文。学习编写作文提纲。能写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学写表扬稿和简单的建议书。 19.学习使用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20.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煤矿地质学》测试试题

《煤矿地质学》试题

————————————————————————————————作者:————————————————————————————————日期:

中国矿业大学2014~2015学年第 1 学期 《煤矿地质学》试卷(A)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节理与解理 答: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沿破裂面断开,但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节理构造。 解理——指结晶矿物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2.层理构造与层面构造 答:层理构造—是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在层内形成的构造,主要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的变化而显示出来。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沉积构造类型。 层面构造—不同性质沉积层的分隔界面称层面,常见的层面构造有波痕、 泥裂、印模和结核。 3.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 答: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中形成的成层或非成层的岩石体:宇、界、系、统、阶、时带。每个年代地层单位都有一个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地质时间间隔):宙、代、纪、世、期、时。 4.煤的变质作用 答:褐煤在地下受到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影响转变为烟煤或无烟煤的地球化学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 答: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内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由地球外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外力地质作用,按外应力的类型可以分为河流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和海洋的地质作用,按其发生的序列可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地质学基础实习》教学大纲【模板】

《地质学基础实习》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通过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对地质学和地质工作及其与农业的相关性有更具体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和巩固课堂教学中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原理和地质观测与研究方法以及课堂上难以学到的实践知识和方法,使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与野外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目的、任务与意义大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通过地质博物馆的参观学习,有助于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帮助同学们更全面而系统地了解地质学内容,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特别是矿物、岩石、矿产、地质演变等方面的知识,弥补校内教学中标本和器材不足的弱点。 2)实地观测并记录各种岩石及其所含矿物特征和野外产出状态,认识各种岩石中的代表岩石类型,特别是沉积岩中的各种代表岩石,如砂岩、砾岩、页岩、粉砂岩、石灰岩、白云岩等各种岩石在野外的产出状态和一般特征。使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在野外实践中得到验证,使理论知识有了实践基础。 3)观察地质构造现象及其与地形地貌的关系,认识基本地质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及其与地形地貌的关系,不仅使课堂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实际验证,而且能有新的认识,开阔视野。 4)观察不同岩层间的接触关系,观察不同岩层在野外的出露情况,寻找典型地段观察并分析各种岩石演化为土壤的过程和机理。这都有助于对农地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时间安排 第一天: 1)观察晚古生代石灰岩、砂岩等沉积岩的特征;

2)观察石灰岩中燧石结核的特征及其产出规律; 3)观察石灰岩中珊瑚、菊石等化石的特点; 4)认识一般的地质构造(断层、节理、褶皱); 5)介绍罗盘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第二天: 1)学习使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 2)认识砾岩、砂岩、泥岩; 3)在泥岩中寻找和观察植物化石; 4)学习观察河流二元结构。 第三天: 1)观察差异风化; 2)观察层内揉皱; 3)观察断层并判断其性质; 4)观察褶皱并分析其形成机制; 5)观察燕山期正长斑岩的特征及其产出状况; 6)观察下志留统高家边组泥岩、页岩中的笔石和灰岩中的腕足类动物化石。 第四天: 1)观察上白垩统浦口组角砾岩及其层理构造; 2)认识河流阶地和现代河流沉积物的层状构造特点; 3)观察石灰岩表面的溶蚀现象以及溶洞形态,并分析其成因; 4)观察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的生长状况; 5)观察三级溶洞—地壳三次抬升的证据; 6)观察直立岩层和倾斜岩层; 7)观察背斜核部的特点并学习绘制素描图; 第五天: 1)上白垩统赤山组红色粉砂岩和细砂岩; 2)观察火山构造; 3)观察玄武岩与下伏的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4)观察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的玄武岩; 5)观察玄武岩的球状风化; 6)辉绿岩岩墙; 第六天: 1)观察和描述晚古生代地层剖面:五通组石英砂岩、黄龙组灰岩、船山组生物碎屑灰岩; 2)观察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3)观察洞穴形态; 4)观察洞穴堆积类型—石柱、石钟乳、石笋; 第七天 1)观察玄武岩及其中的橄榄石包裹体,仔细观察并描述玄武岩的柱状节理和气孔状构造; 2)观察玄武岩的基底岩石-第三纪中新统浦镇组砾石层、砂砾层;

6年级语文教学大纲及重难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一)汉语拼音 1.能读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学会拼音方法,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学读轻声。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二)识字、写字 3.学会常用汉字45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 用的偏旁部首。 4.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 记忆字形,能初步理解字义。 5.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 6.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 好的写字习惯。 7.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培养写字兴趣。 8.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 (三)听话、说话 9.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10.听话能集中注意力,不随便插话。 11.学习说普通话。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图或观察简单事物后,能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12.能当众说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习使用礼貌语言。 (四)阅读 1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4.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15.认识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16.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初步了解内容。一二年级总阅读量为5万字。 一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 1、掌握23个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2、掌握24个韵母: 1) 单韵母:a o e i u ü 2) 复韵母8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3) 鼻韵母分为前鼻音和后鼻音。 前鼻音为:an en in un ün 后鼻音为:ang eng ing ong 3、特殊韵母:er它不能和声母相拼,只单独作为字音。 4、整体认读音节16个: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5、标调:a o e i u ü,标调时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去掉点;ü与j q x y相拼时去两点。 6、字母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7、隔音符号:以a o e开头的音节紧跟在其它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因此音节间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8、认识标点符号( , ! :" "),能正确使用( ,)

五年制大专语文教学大纲

三、项链、 五、麦琪的礼物 七、微型小说:雨伞 第十六单元艺术作品鉴赏 一、绘画作品鉴赏: (一)中国人物画的鉴赏:《清明上河图》(局部) (二)中国山水画的鉴赏 (三)齐白石的《虾》与徐悲鸿的《马》:妙趣横生的《虾》、徐悲鸿的《奔马图》 (四)一首赞美自然的颂歌——《蒙娜?丽莎》二、雕塑作品鉴赏 (一)断臂的维纳斯 (三)中国古代雕塑:铜奔马 (四) 中国现代雕塑:艰苦岁月、钢琴 三、书法作品鉴赏: (一)浅谈颜体楷书 (二)柳公权《玄秘塔碑》 (三)草书艺术的鉴赏 二、关于教材中各单元的侧重点问题

每个单元的重点在单元前面的“单元指要”中有所提示,在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和“单元练习”中都有相应的设计和安排,因此,教师应严格按照教学要求中的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同时认真完成教材上的思考与练习题,并联系《语文练习册上相关的基础训练题和各单元检测题,进行必要的训练,以使学生能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规范化。 三、关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决定了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实践、重训练、重技能。由于独立的思考精神和自主的学习方法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地制宜地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主体思维,不断思索,不断探索良好的学习方法。 从语言学习的目标看,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训练仍然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各单元课文的体裁和内容看:本学期语文学习的重点主要是:对科技(社科)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对诗

词、散文、小说、艺术作品的阅读和鉴赏,了解、把握有关诗词、散文、小说、艺术等的特点及鉴赏的一般知识,能够写作评价相关作家作品的鉴赏文章。本学期学习的作家作品涉及古今中外,要通过学习,扩大文学视野,培养一定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综合起来看,本学期的重点和难点是:了解、掌握不同文体以及相关的文体知识,提高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并且在加强听、说、读、写各项基本训练的基础上,以突出实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为主线,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目标。 四、作业和考试 1、期中考2学时,复习4学时。 2、期中考试自行组织安排,其成绩按规定折算后计入学生期未总成绩。 3、期末考试由省校统一安排,统一阅卷;考试时间和形式以省电大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考试 文件为准。 苏广播电视大学五年制高职

《普通地质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地质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1.实习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肉眼观察和描述手标本的一般方法,掌握几种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的鉴定特征,学会设计地层柱状图;培养学生进行地质科学实验的兴趣,掌握地质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分析地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习要求: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普通地质学》是地学类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课堂实验尤为重要,它是掌握本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重要环节。作为实践性启蒙教育,普通地质学实验对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野外实习至关重要,因而必须加强训练,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要求观察、描述和鉴别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标本,训练设计制作地层柱状图。二、实习内容 三、实习方式 在实验室观察、描述和鉴别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标本,训练阅读地质图,设计制作地层柱状图。 四、实习时间及安排 总共14学时,根据理论课程进展情况,安排进行各实习。 五、实习成绩考核 每次实验要求写实验报告,作为平时成绩,记入总成绩。

《地质学基础》(一)实验教学大纲(水文) 一、实验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实验性质 《地质学基础Ⅰ》实验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实验,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了解通过手标本认识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会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的的鉴别。 2、实验的目的 培养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思维判断能力、表达书写能力、观察与判别能力。 3、实验的任务 通过对实标本的观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矿物、岩石手标本肉眼鉴定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地质学基础Ⅰ》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新版部编版(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绝句》教学记录

《绝句》教学记录 古诗,语言精湛,内涵深刻,意境高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规定: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标准》还指出: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了更好地认识、吸收和传承丰厚博大的祖国文化,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古诗的教学,更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为了提高古诗教学的实效性,我在教学《绝句·迟日江山丽》一诗时,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一、运用字理,析解诗题 教学伊始,我是这样帮学生析解诗题的: 1.幻灯片演示“绝”字的演变过程:“—甲骨—金文—小篆—楷书”帮学生理解“绝”的本义为“截断丝”,引申指“截断、断开、不连接”; 2.启发学生将“绝”与“句”的意思联系起来,并借助字典,了解“绝句,就是古代格律诗的一种,仅有四句,相当于截取律诗的一半,又叫截句、断句。 3.简单了解绝句有五绝、七绝之分。每句诗有五个字,就叫五言绝句,每句诗有七个字,就叫七言绝句。并结合本课所涉及到的古诗,让学生当场作出判断:《绝句·迟日江山丽》是五言绝句,《春游湖》是七言绝句。之后再联类引出杜甫的另外两首绝句,先帮学生从句数上判断这两首诗都是“绝句”,再针对每句的字数分别判断《绝句·江碧鸟逾白》为五言绝句,《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七言绝句,这样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 最值得关注的是这首《绝句·迟日江山丽》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首以《绝句》为题的古诗,通过观察、了解“绝”的演变过程,不仅能感受到汉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关系,生发出对汉字的喜爱之情,而且知道了“绝”的意思,知道了“绝句”是格律诗的一种,分为五言和七言,这无疑为绝句类古诗的再学习结结实实铺了一块砖! 二、联类诗句,丰富积累 《绝句》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我建议学生依据插图和诗句呈现的信息回忆一下学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于是,由桃花、小燕子等图片景物联类引出了《春游湖》《惠崇春江晚景》《大林寺桃花》;由作者杜甫写的绝句联类引出了他另外两首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江碧鸟逾白》;由描写春天的诗引导学生诵出了《咏柳》《春晓》《村居》等。优秀而又经典的古诗,可以更好地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培养良好审美情趣。而“联类”的意识融于古诗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分类背诵和积累,更能够促进他们的学习和迁移,让古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识字、写字 2.学会常用汉字250个左右。能独立识字。自觉地纠正错别字。 3.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初步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 4.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大部分会用。继续培养辨析词语的能力。注意积累词语。 5.能比较熟练地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符合要求。学习用毛笔临帖,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听话、说话 6.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广播,理解主要内容。 7.能从听话中吸收知识,丰富词汇。 8.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地复述课文。 9.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 阅读 10.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1.能按要求默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有一定的速度。 12.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或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3.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概括中心思想。 14.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 15.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能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16.能阅读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作文 17.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句子。 18.观察事物能抓住重点,并适当展开想象。初步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练习按要求或自拟题目作文。学习编写作文提纲。能写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学写表扬稿和简单的建议书。 19.学习使用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煤地质学复习重点

煤地质学 植物残骸堆积的学说(或理论)及其依据 植物残骸的堆积方式两种观点 1)原地生成说原理:造煤植物残骸堆积于植物生存的泥炭沼泽内,没有经过搬运,在原地堆积转变成为泥炭。证据:现在很多煤层底板存在大量根土岩或煤层至上的直立树干。 2)异地生成说原理:泥炭层形成的地方不是成煤植物生长地方,残体经长距离搬运后,在浅水盆地、泻湖等地堆积。证据:现代三角洲地带存在上游漂木,煤中可见树根朝上以及大量矿物质。 3)微异地生成说(或称“亚原地生成说”)泥炭沼泽内部植物残体、部分泥炭受冲刷搬运并重新堆积的现象比较常见。 什么是泥炭化作用、腐泥化作用 1)泥炭化作用:植物物质经受生物化学分解及合成的复杂的过程且最终形成泥炭的作用 2)腐泥化作用:低等植物(藻类)和浮游生物遗体在滞流还原环境和厌氧微生物参与下,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的富含水分的有机软泥(腐泥) 的过程称为腐泥化作用 什么是凝胶化作用、丝炭化作用、残值化作用 1)凝胶化作用:指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泥炭化过程中经过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凝胶和溶胶)的过程。 2)丝炭化作用:高等植物死亡后在微生物参与下不断被分解、化合、聚积,发生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形成泥炭的过程 3)残值化作用:中水介质流通较畅,长期有新鲜氧供给的条件下,凝胶化作用和丝炭化作用的产物被充分分解破坏并被流水带走,稳定组分大量集中的过程称为残植化作用 比较凝胶化作用、丝炭化作用与残值化作用发生的条件 1)凝胶化作用:①较为停滞的、不太深的覆水条件下,②弱氧化至还原环境,在厌氧细菌的参与. 2)丝炭化作用:①沼泽覆水程度发生变化;②沼泽表面变得比较干燥,氧的供应较为充分;③氧化过程中有机物在微生物参与下由于失去被氧化的原子团而脱氢、脱水,碳含量相对地增加 3)残植化作用:①水介质具有流动特性—敞流沼泽②长期有新鲜氧供应,发生氧化作用③稳定组分聚集 煤化作用的阶段划分与基本特点 1.泥炭化作用阶段:从成煤原始物质的堆积,经生物化学作用直到泥炭的形成 2.煤化作用阶段:当泥炭形成后,由于沉积盆地的沉降,泥炭被埋藏于深处,在温度、压力增高等物理、化学作用下,形成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 特点:①煤在连续地系列演化过程中,可明显地显现出增碳化(相对)趋势;②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的有机分子表现为结构单一化趋势;③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的有机分子结构表现为致密化和定向排列的趋势;④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显微组分性质呈现为均一性趋势;⑤煤化作用是一种不可逆的反应;⑥煤化作用的发展是非线性的,表现为煤化作用的跃变,简称煤化跃变 煤化作用的演化主要是受温度的高低、经历的时间长短及压力的大小所决定的。 什么是希尔特定律它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1.希尔特定律:在地层大致水平的条件下,每百米煤的挥发分降低约%,即煤的变质程度随埋藏深度的加深而增高,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普通地质学是对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概括介绍,是面向地质学及地质类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于地质学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开设的一门先导性课程,每学年授课64学时(含48学时讲课与18学时实验课程)。课程包括以下基本教学内容:宇宙中的地球、矿物、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地质年代、地震与地球内部构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风化作用、河流及其地质作用、冰川及其地质作用、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块体运动、地球环境与资源、地球系统科学概述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地质思维与地球系统科学观,为进一步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面向低年级地质类专业开设,学生通过普通地质学的学习,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课程内容包括以下教学模块:地球基本知识、地表外动力地质作用、岩石圈内动力地质作用、地质环境与人类与实验教学等五大部分。 地球基本知识主要介绍最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矿物、地质年代等内容。 地表动力地质作用介绍各种地表动力作用和产物,和主要包括外动力地质作用与 - 4 -

沉积岩、河流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湖泊地质作用、风化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冰川地质作用和地下水地质作用等。 岩石圈动力地质作用主要介绍各种内动力地质作用和产物,包括岩浆作用和岩浆岩、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地震活动、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等。 地质环境与人类主要介绍与地质相关的环境和对人类的影响,主要包括地球资源、地质环境、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实验教学主要介绍和培养学生的地质基本实践技能,主要包括晶体模型、矿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罗盘使用和地形图、地质图填绘以及图切剖面等实验教学内容。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普通地质学课程是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地质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全院每年平均有60余名学生学习该课程。作为地质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是结晶矿物学、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等地质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对祖国河山与大自然的热爱,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地质园地,培养学生地质学思维方法、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地质学的时空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初步学习与掌握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学会地质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分析和研究地质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地质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完成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课后作业和地质实践技能训练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和实验报告。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 - 4 -

三年级语文课程标准

三年级语文课程标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程标准解读 一、识字与写字 1.上册认字230个,下册认字230个,写字220个十200个。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000个左右,会写1400个左右。 2.继续培养学生对学习汉字的兴趣,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3.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辨析形近字、同音字,学习多音字,增强预防错别字的能力。 4.认识文房四宝,开始练习写毛笔字。 二、阅读 1.初步掌握独立学习生词的方法,能够根据语言环境,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生词的意思。学习查词典,能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多义词的词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在阅读中积累词汇。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初步学习概括文字的主要内容或提炼重要信息,练习找课文中心句、段落中心句,练习概括一篇课文或一部分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背诵至少18首古诗、教材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指定的课文片段,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5.练习根据阅读的需要查找资料。 6.继续培养每天阅读的好习惯,扩大阅读量。 三、习作 1.注重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乐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最受感动的内容。 2.通过伤写、续写等方式,继续练习用词准确、有内容、有条理地写话,并能较熟练地解决不会写的字的问题,完成由说到写的过渡,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3.学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学习写公约,继续练习在生活和活动中运用启事、留言条、请假条等常见应用文,做到语言得体,格式正确。坚持写日记(每周一篇)。 5.能够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6.学习修改的方法,通过自己大声读、请别人修改、“冷处理”,能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和发现的其他问题。 四、口语交际

小学1--6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小学1--6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一)汉语拼音 1.能读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学会拼音方法,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学读轻声。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二)识字、写字 3.学会常用汉字45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4.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能初步理解字义。 5.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 6.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7.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培养写字兴趣。 8.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 (三)听话、说话 9.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10.听话能集中注意力,不随便插话。 11.学习说普通话。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图或观察简单事物后,能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12.能当众说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习使用礼貌语言。 (四)阅读 1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4.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15.认识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16.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初步了解内容。 17.读书的姿势正确,养成爱惜书本的良好习惯。 (五)作文 18.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完整、通顺的句子。 19.学习观察简单的图画和事物,练习写句子。 20.学习使用句号、问号。

地质学基础大纲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旅游管理 【学分】:3 【总学时】48 【先修课程】:无 二、教学目标 如今了解地球科学知识的必要性,已经更紧迫地显示出来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就向地球作了更多的索取,然而人类如稍有处置不当,便会招致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只有当地球上的居民都认识地球、了解地球,才能和它友善相处,和谐协调,从而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作为地质学专业的大学生,理应首先了解地球科学知识,带头向社会传播,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专业工作中去,以造福于人类。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为地质学专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建立地球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一些实际的技能,增强探索自然的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起到一定的作用,激励大家了解地球,关爱地球,珍惜自然资源,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以造福于子孙后代。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要求 重点了解地球科学的学习目的、意义和课程的学习要求。一般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任务。 (二)重点、难点 重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任务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概略地了解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终于证实大地是一个球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太阳系中一颗不大的行星,太阳系是拥有2000多亿颗恒星的银河系中一个不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是数以百亿计的星系中的一个旋涡星系,地球是现在已知的、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等基本知识,通过练习作业初步掌握地球上主要地形特点及其名称。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宇宙的特征 2、难点:理解宇宙观 第二节行星地球简史 (一)教学要求 概略地了解:宇宙应是无限的(但在自然科学中,却作为一个有限的研究对象来对待),这个宇宙产生于约137亿前的大爆炸,是现今比较流行的看法,冷的气体与宇宙尘埃组成的星云逐渐形成太阳系,是目前比较合理的假说,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它们有共同的起源,是自然本身演变的产物。重点掌握:将今论古、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器官相关律等原理是认识地球历史的基本方法,20世纪开始,利用同位素等方法来取得地球的年龄资料。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宇宙应是无限的 2、难点: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器官相关律等原理 第三章地球的结构 第一节地球的物质组成 (一)教学要求 地球的元素组成,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元素或化合物,具有自己的物理、化学特征,矿物内部的晶体结构是决定其外部形态及特性的主导因素,由矿物集合而成的岩石构成地球的主体。一般了解元素在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不断迁移和重新组合。 (二)重点、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大 纲 (小学1-6年级识字量:450+750+550+400+250+150=2550)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每周5课时) (一)汉语拼音 1.能读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学会拼音方法,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学读轻声。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二)识字、写字 3.学会常用汉字45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4.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能初步理解字义。 5.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 6.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7.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培养写字兴趣。 8.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 (三)听话、说话 9.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10.听话能集中注意力,不随便插话。 11.学习说普通话。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图或观察简单事物后,能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12.能当众说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习使用礼貌语言。 (四)阅读 1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4.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15.认识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16.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初步了解内容。一二年级总阅读量为5万字。

煤矿地质学各种习题附答案

煤矿地质学 习题集 一、填空题 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为(从太阳由近而远排列) 。 2.地温梯度是深度每增加时地温升高的度数,地温分带分为 ,和。 3.地震波在地球内传播有两处极为明显的分界面,在平均地深km为第一地震分界面,又称面;平均地深km为第二地震分界面,又称面,由此将地球的内圈层划分为,和。 4.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 外力地质作用包括。 5.矿物是。 岩浆岩的六种造岩矿物是。摩氏 硬度计的十种代表矿物(由小到大)为 。 6.矿物的特征包括,,, ,,,,等,矿物的鉴定特征指 7.按照矿物解理面的完善程度,将解理分为,, ,,莫氏硬度计由一到十级的矿物分别为

。 8.常见的造岩矿物有,,, ,,,, 。 9.岩浆是 。根据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 和等四种基本岩浆类型。 10.岩浆岩的八种造岩矿物是 。摩氏硬度计的十种代表矿物(由小到大)为 。 11.外力地质作用包括。沉积岩根据划分为 等类型 12.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是按照___________来划分的,具体的划分规范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内源沉积岩的种类有,, ,,, ,和。 14.岩石地层单位从小到大为,,和,年代地层单位由小到大为,,,,和。 15.岩石地层分类系统的组是最基本的单位,组指 。列举出三个含煤地层的组名 16.地层对比是指, 地层对比的依据有,, ,。 17.地层对比的方法有:,, 和。 18.地质年代被划分为五个代,它们分别是,, ,,。 19.古生代可划分为纪,由老到新分别为(包括代号) 。 20.中生代和新生代共有六个纪,他们由老到新分别是,,,,,。 21.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和,根据岩层的倾角,可以将岩层分为,,和。 22.地层厚度包括,,,, 按照厚度,煤层可以分为,,, 。 23.褶曲要素包括,,,和,影响褶曲发育的因素有,, 24.成煤的必要条件有,,和。 宏观煤岩成分包括,,,和。 25.宏观煤岩成分可分为,,和。煤岩类型有,,和 26.煤矿中常见的地质图件有 。

南京大学精品课程《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及教案

普通地质学 (General Geology, Physical Geology) 目录 课程计划 (3) 主要参考文献 (4) 第一章绪论 (5) 第一节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 (5) 第二节中国的地学优势 (6) 第三节当代地质学的特点与最新进展 (7) 第四节地球科学家的任务 (7) 第五节地球科学的内容与分科 (7)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8) 第二章矿物 MINERAL (9) 第一节若干基本概念 (9) 第二节矿物的物理性质 (12) 第三节矿物的鉴定 (13) 第四节常见矿物 (14)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14) 引言 (14) 第一节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Extrusion and Eruption) (15) 第二节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18) 第三节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 (19) 第四节火成岩的主要类型 (21) 第五节岩浆的形成与地球内热 (21) 第四章外动力作用与沉积岩 (22) 第一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23) 第二节沉积岩的特性 (24) 第三节四类沉积岩 (26) 第五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28) 第一节变质作用基本特征一 (28) 第二节变质作用中原岩的变化 (30) 第三节变质作用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 (31) 第六章地质年代 (32) 第一节相对年代的确定 (34) 第二节同位素年龄的测定 (34) 第三节地质年代表 Geology Time Scale (35) 第七章地震(Earthquake)及地球内部构造 (36) 第一节地震学 Seismology基本概念 (37) 第二节地震波与地震仪 (38) 第三节地震的分布 (39) 第四节地震预报与预防 (40) 第五节地球的内部构造 (41)

五年级语文课程纲要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一般信息】 ◆课程名称:语文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课时:90课时(义务教育) ◆设计者:隆真真、王会平、张永利/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背景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 目标: 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会写本册要求书写的 15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里的“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继续学习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学习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 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联系情感积 累和知识积累,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在体悟中促进朗读表达。继续练习默读,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有自己的感受,并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4.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或其他方法,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要点;学习抓住关键词句、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在阅读中能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倒叙、插叙等),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表达的顺序,借景抒情、叙事抒情,详略得当,修辞方法,对比等写法,以及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等),发现语言表表达的特点(体会观察细致和表达生动、用词准确、借物喻人、表达的丰富内涵、怎样把内容写具体、寄情于物的方法)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见解。 6.认识其他课文文体和语体(文言文、近代白话文、剧本、相声),了解文体的特点及语言风格。 7.诵读优秀诗文,能背诵教材规定的优秀古诗词、课文,及课外积累的精彩句段最少20篇(段)。 8.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有阅读的兴趣,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写作。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并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课内习作7次,3次小练笔,40分钟能完成400字左右的习作。学写书信、发言稿、活动计划、活动总结、研究报告、等常见的应用文。会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缩写,根据图画内容发挥想像进行作文。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10.乐于与人交流,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能认真倾听,能抓住要点,并简要转述;能根据交流的主题、对象和场合,结合自己了解的材料、思考,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表达意思清楚,有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