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课题成果研究报告

创新课题成果研究报告

创新课题成果研究报告
创新课题成果研究报告

古蔺县项目课题

“农村片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成果报告

龙山小

学课题组

由龙山辅导区教导处、教科室共同提出的“农村片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创新模式研究”课题,于2009年9月申报立项,历时3年,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现将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一、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这部分应该只写解决了什么问

题,不写怎样解决的,否则就混了。

(一)成果解决了农村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低效的问题教学常规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范要求,是学校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制度,它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规定和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长期以来,农村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低效甚至无效,表现在:1、学科教学计划的设计应付了事,没有认真解读该学科的课程标准,也没有认真阅读本册教材的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和整册教材的内容,使教材的前后知识点脱节,有的教师的学科教学计划完全是照抄教参书,没有认真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很多教师是开学后把计划交了,自己手中就没有了,教学教程中根本没有调整计划,按计划行使。计划只不过是“摆设”品。2、备课没有自己的思考,照抄特级老师的教案。很多老师一开校就买一本教案,从来没有自己脱离教参、教案备过课,而备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更有甚者,先上了课再备课,教学反思也不是一周一得,而是“吃大餐”式的一次赶写几篇,或直接到网上下载。备课和上课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3、上课不按设计好的教案,上到哪里黑哪里歇,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两课时上完。4、布置和检查作业检查不到位。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而少数老师布置作业量多,机械练习,重复抄写,没有起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

也有的老师作业布置了,检查不到位。只布置不检查,等于没有布置,学生自觉性差,老师不检查,学生就会形成惰性,没有效果。5、辅导学困生方法不当。学困生转化方法不当,没有足够给学困生的关爱,还有排斥学困生的现象。6、教学研究和课题脱节,没有把平时的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等到要上交课题资料时才“及时抱佛脚”,吃一顿资料大餐,也就完成了事。7、农村学校管理没有条理,不成制度,见子打子,管理没有形成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

在认真落实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上,针对教与学的方式进行行为上的变革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核心,制定了教学管理制度,常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做到三个统一:统一上放学时间,统一在周一早上8:30召开周前会,统一周四论坛;三个常规:常规教学管理、常规德育工作、常规后勤工作。开展“美师”效应,让所有老师在务实开展好常规教学工作的同时,又能产生教学行为美、语言美、生活中的点滴美效应,切实提高老师的业务素质和个人修养,让老师们转变观念,因此,中心校将教师的自我发展、课题组教师的帮、带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们认识到要更新教师的教育理论,认真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更加凸现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紧迫性。教师们也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相互观摩,对话研讨,建立档案等。由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真正让教学常规工作务实开展。应该围绕怎样解决低效来写

(二)、成果解决了提高农村学校课堂效率的问题

1、集体备课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从教案抽查中不难看出,教参仍是教师放之四海皆准的备课法宝。很多教师教案写的是一套,上课教的是另一套。把大量时间放在毫无意义的抄教案上。虽然有些好的教案编写得很科学,但操作过程中受条件制约,执教者本身素质限制,教案也很难执行。究其原因,教师们普遍认为,写的资料过多,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课就成为了给教师们压在身上的沉重负担。为了应付检查,于是有了不加思考胡乱抄写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备课流程采用“个人研

究→集体交流→编写教学设计”的方式,个人研究要研究课标、教材、学生。开校后组织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经修订后发在龙山教育网上,各位教师在网上下载修改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重点修改教法,结合课堂写出教学反思。检查时重点检查修改使用及教学反思。

2、课堂教学向有效看齐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学校的工作重点。在执行教学常规中,全体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应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实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几个转变:重视讲授知识结论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由重视学生记住现成知识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再现和重组知识;由重视书本知识转变为重视让学生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和灵活地解决问题;由重视单科独进、单个知识点的教学转变为重视学科间和知识之间的综合贯通;由重视统一要求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差异资源和个性发展。上课时要做到:准时进课堂、中途不离堂、下课不拖堂;教师带着微笑、带着激情、带着趣味、带着期望;对待学生不歧视、不训斥、不体罚,善倾听、善激励、善引导;过程调控活跃而有序、有案不看案、遵案且善变;课后反思及时填写、全面反思(目标达成、成功与不足、改进措施等)。

3、作业布置与批改及时有效,达到提质与减负的目的

提倡练习性的作业在课内完成,课外以活动性、实践性作业为主。作业的设计既突出学科特点,又注意学科综合,培养学生实践运用、操作能力,以及探究、合作、创新意识。作业要求要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实行分层练习、分层作业。作业批改与评价注意过程评价,习惯养成,促进学生的发展。批改形式灵活多样,引导学生参与,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分数量化与描述性评语相结合。作业内容必须精选,作业时间遵循要求,作业布置体现分层,作业批改必须及时,

作业错误倡导反思,做到有布置必须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最大限度地发挥以训练为主阵地的作用。辅导区开展了作业及书写展评活动及评价标准考核表。

4、后进生转化工作务实创新

学生辅导应体现及时性(有需求时)、针对性(针对问题)、公平性(任何学生)、层次性(培优补差),重视对有专长学生的辅导。建立错题集,学生使用双色笔,建立优生和学困生档案,专门为学困生成长填写学生个案分析。让后进生得到一点一滴的进步。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针对学困生的薄弱点,加强辅导,促其不断进步。做好培优辅差,让学生建立错题集,让纠错改错行为成为学生自觉的学习。挖掘苗子,培养尖子,以好带差。

5、重视检测与评价,形成激励机制

每期进行统一月考,教师及时登记、统计成绩,奖励与鼓励并重,教师要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对后进生进行鼓励。每位教师要认真分析成绩,作好试卷分析,并统计成绩上报教导处。学生对考试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注重对学生进行发展性的评价(过程中和考试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考试反思(心得),成为学生成长的心路历程。

(三)成果解决了农村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学结合,实现双赢的问题

1、务实开展校本教研,提高老师业务能力

各校教研组期初认真拟定校本教研计划,规划每位老师每期上1—2节教研课,开展好说—上—听—评活动,每月一次的专题讲座和课题研究,把教研计划制表张贴上墙,每周按计划开展工作。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好每周的“周四论坛”活动,有中心发言人和个人讨论记录,教研组每周一次对教学常规工作的抽查,每月一次的及时彻查,教导处每月抽查,以简报形式通报。另外,老师每周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作为常规工作的一个方面,教学反思做到每周一次,每半期汇总一次,并把深刻的反思发表在龙山教育网站上。听课记录要求每半期每人听课达15节以上,教研组组

织的公开课必须参加,再加上听随堂课。读书笔记每半期20页以上,每期每位老师必读一本教育教学著作,期末检查登记。

2、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升自身素质

老师把“问题当课题、教学当研究、教室当实验室”,把教学中遇到的迷惑上升到课题的高度,通过理论学习、同伴探讨、网络学习等方式,提升自身素质。做到校校有课题,人人参与科研。

教学常规的落实,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育科研。一是从问题到课题,提升教师的问题意识。每个教师对于自己在常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成为课题。二是从经验到实验,提升教师的积累意识和能力。教师根据形成的课题,进行及时、即事的研究。这既是一种群众性教育科研追求的境界,又是研究型教师团体得以建成的基础。我们对教学常规几个关键性的环节花大力气进行了研究,不仅使这几个环节提高质量,而且要使这几个环节环环相扣,相互作用,形成系统。三是从结果到成果,提升教师的提炼意识和能力。学校把教师或课题组研究的成果用信息资料、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呈现出来。一般给教师提三个要求:写好教学札记,对日常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研究重在平时,与日常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扎扎实实取得成效;写好案例分析,对教学案例和学生个案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文字材料都要在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中,教师之间可以交流评论,共同分享;教师还把有关个人建议或意见通过龙山教育网进行交流讨论,共同进步。

3、与兄弟学校联谊教研,共同发展。

一方面采取派出去学,请进来教的方式,多派老师外出学习,回来后进行二级培训;另一方面,与兄弟学校古蔺一、二小联谊教研,让老师感受教学氛围,提高业务能力。

4、减少繁琐的资料,建立了《龙山镇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管理工作手册》。

为了方便管理,也为了老师们完成继续教育时规范、便捷,2010年,龙山小学教科室牵头,设计了《龙山镇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管理工作手册》,人手一份,每年一本,包括:

听课记录,教学反思,读书心得,专题讲座,学生个案分析,单元检测成绩登记,试卷分析,公开课教案、说课材料等,对村小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起到了示范帮扶作用。

(四)成果解决了打造农村学校一流教师的问题

1、“美师”是指老师的语言美、行为美、课堂和谐美、外表美、读书美等一系列老师示范性行为。具体开展以下活动:用《课堂常规标准》衡量师生课堂的语言美、师生和谐美,让学生做到课前一支歌、课中塑造自信、阳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课后师生相互问好,构建和谐课堂。

2、要求学生作业工整、规范、美观,教师板书整洁、规范、美观,作业批改符号规范、有效、美观,共同营造书写美的氛围。

3、课堂上要求师生共同用普通话对话、交流,抵制不文明的语言,老师的为人师表永远是学生心中的一盏不灭的明灯。

4、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频一笑都要做到温文尔雅,开展读书活动,让男教师儒雅,女教师优雅。

二、主要成果

(一)构建农村片区小学有效教育督导模式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有效教学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学“六认真”工作是否务实,课堂“六技术”(解决课堂内组织教学的技术、引入新课的技术、突出重点的技术、突破难点的技术、课内巧练的技术、检测命题的技术)是否提高,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为了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推进目标考核,结合龙山教育实际,制定龙山镇龙山辅导区《教学“六认真”、课堂“六技术”常规管理制度》,依据此制度教研组实行周抽查,月彻查;教导处实行月抽查,期彻查的方案。

1、构建了“三统一、三常规”管理模式

全辅导区学校统一上放学时间,统一月考,统一周四论坛;全辅导区做好三常规:教学常规管理、后勤管理、德育管理统一制度方案。确保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率,提高教

师专业水平。

2、务实常规求特色,构建一校一品一特色模式

务实抓好常规工作,把常规工作做好就是极质,就是特色。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各校开展特色活动。龙山小学开展素教大舞台活动,创建“阳光体育学校”,“教育科研示范校”,“新课程试点校”;对车小学打造精品校园;阳坪小学创建一流村小。各校充分挖掘资源,教师特长,学校设备,规范各类管理制度,凸显学校特色。

(二)构建农村片区学校有效课堂教学管理模式

1、构建“以点带面”的教学常规管理模式

“点”是指辅导区中心小学。教导处制定的《六认真及课堂六技术管理方案》,教导主任定期到村小学校督查常规教学工作,辅导区组织的各种检查、竞赛活动等,“面”是指全片区学校。在学校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各项活动,包括常规教学工作检查,评比,竞赛,组织和周四论坛活动等,以各教研组工作为主,以教导处检查为辅,让常规教学常抓不懈,成为学校工作重中之重。以中心校这个点带动村级小学这个面,让村级小学同样享受优质资源和管理方式。村小师资力量很弱,中心小学派出教师到村小替补,让村小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如太和小学有一天只有三个教师上四个班,中心小学立即派一个教师去替补,对车小学要完成学校峻工典礼,龙山小学亲自组织安排,并派人去参加节目,主持,保证了和谐的人际交际。

2、有效课堂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每个班根据学生异质特性分组,好中差配合,每个组选好组长、记录员、监督员、旁听员,让每一个成员都有事做,并编号,便于开展学习。在小组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各自先学习,再相互交流,做到“四教”学习模式:先学后教,已会不教,学生互教,以生代教。各班建立四学习小班,各小组建立学习小组,选举小组长。作业由小组长检查成员的,小班长检查小组长的,实行层层推进和奖励制度,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活动,实行加分制度和减分制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做,每一位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

3、推行课堂教学朴实、创美实践模式

在辅导区组织的“送教——上挂”学习活动中,在青蓝工程结对活动中,课题组成员努力推行“课堂教学朴实、创美模式”:巧妙创设情境美,让课堂活起来;创新学习形式,让孩子动起来;巧妙组织课堂,让孩子规矩起来;规范课堂语言,让师生美起来。

4、有效作业诊断模式

以辅导区为单位,统一要求各班科作业规范整洁,让学生学会检查纠正自己的作业,老师做到严格要求,规范字迹,从而实现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开展了学生作业及书写展评活动。做到“五必”,即教师做到:有布置必须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最大限度地发挥以训练为主阵地的作用。

5、有效班级管理模式

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有效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有效组成部分,通过几年的实验研究,总结出班级管理模式:第一教师的言传身教模式。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而且要作好示范引领作用。第二建立信任、关爱学生激励机制。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并信任学生,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要用爱心去感化后进生,让他们充满信心,努力学习,让学生学会包容,忍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关心他们的快乐与烦恼,内心要充满爱。第三建立班队干部自主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将全班分为几个大组,每组选一个成绩好、管理能力强的当组长,另选一名语文、数学科代表,各组选一名纪律委员,让每个学生都能当上班干部,让学生自我管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第四建立持之以恒的长效管理机制。班规班纪由全班同学参与制定,参与管理,建立民主的班级管理机制。老师要做到持之以恒,让全班学生监督,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 )片区小学有效教师培训模式

1、捆绑结队、导师引领模式

结队学校、教师“捆绑”在一起,互相研讨,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学期结束,进行“捆绑式”教学质量评估。使中心校、村小教师与新课程共同发展,中心校与村小教学质量

共同提高。鼓励新教师积极、主动走进名师,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在五年成长期内形成自己的风格。充分发挥中心小学骨干教师引领、辐射作用。选拔村小教师与中心校骨干能手结对。鼓励年轻教师在网上与名师、教学专家结对学习,拜名师为导师。在导师带教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四个结合”,即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业务指导与品格熏陶相结合。

2、集体备课引领模式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相继成立了各年级语文、数学备课组。每个组推选多名骨干教师担任备课组长,提前对教材进行解读,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以及新课程的亮点。“综合性学习”进行研讨。实践“2+2”集体备课模式。教科室、教导处每期都组织1—2次大型的集体备课活动,尤其是在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如: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口语交际等内容。每期举行教学反思交流、评比活动。让教师在观摩、探讨中学习、成长、进步。集体备课研究了一年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课题组组织主研教师提前进行一单元的备课,首先是对整个单元的解读,然后分课时备课。再组织教师们进行研讨,由中心发言人主讲,经大家研讨后修改集体备课教案,打印分发到各位教师手中,教师们在使用过程中再次修改,并写出教学反思。这种集体备课给村小教师最直接、最有效的示范。通过一年半的引领、示范,教师们知道了新课程中三维目标的渗透与体现,知道了教学各环节的过渡衔接、知识的突破、学法的指导等,让村小教师最快成长。框架单元教学计划是超月集体备课的延伸,是“以点带面”中的一个突破。首先教师拿到教材后,必须钻研教材,研读目标,把整册教材的知识点用一条“链”连起来,形成知识“面”。其次业务指导组教师在通读整册教材后,对各单元进行具体分工,各位教师再根据各单元教学的主题内容,先进行自我解读,写出本单元框架教学计划。最后业务指导组教师拟定计划后,由中心校组织全镇新课程教师参与研讨,分年级组、分科目进行研讨活动,教师针对教学实际提出意见或建议,由中心发言人执笔修改,然后把修订后的

框架计划分发到各位教师手中,各位教师再进行分课时分层备课。并作好教学反思后(札)记记录。教科室、教研组对教师们进行了教学反思撰写的培训,先要求新课程教师撰写教学反思,而且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为完成任务而三言两语式的反思。然后要求全体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做到一周一次,做到有话可说,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送课进村、带课进镇”、青蓝工程助教师成长模式

每期开展“送、带活动”两次以上,每年对新进老师进行“青蓝结对”,每期开展多次活动。中心小学业务领导下村小进行教学视导时,除了常规检查,还要给村小教师最直截的教学示范。要求及时总结自己和别人的教学闪光点,学以致用,教学相长。教师们在参加活动时感受很深。

就这样慢慢“长大”(龙山镇龙台小学:周乾坤)

教研组每学期都安排我到龙山小学上挂学习、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教学方法;学习他们怎样驾驭教材、驾驭课堂,让学生快快乐乐、轻轻松松的获得知识,通过上挂学习,我的课堂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学校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缩小片区中心校和村级小学的差距,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每学期都安排了经验丰富的老师到村小送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们村级学校教师理念的提升、教学经验的借鉴,同时,为了提高新教师的授课水平,片区中心校教研组专门实施了青蓝工程,由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实现一带一的方式来培养青年教师,为促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还要求我们青年教师上汇报课,读教育类书籍等,让我们一边上课,一边学习理论知识。在教研组倡导的打造龙山小学高效课堂、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们采取集体备课,在中心校领导的指导下,可以说把课备到了极致,通过课前预设,在课堂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我们都能轻松、自然地解决,学校实行低年级每天5节课,高年级6节课,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充分验证了高效课堂已经形成。平日里,学校很关注教师的磨练,强化教后反思,要求每位教师都写课后反思,这也是让我们感受教育乐趣,积累教学

经验的有效途径,可以让教师们养成勤于实践、善于总结、勇于发现的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是能够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快速的提高了我的授课水平。但就我目前的水平来讲,还不足以真正的上好一堂展示课。因为我自身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的去改正和提高。

4、课题带动模式

以微型课题为载体,组织和吸纳一些急需提高科研素养的青年教师共同参加课题研究,实现教师从“经验型”到“学习型”,再到“学者型”提升。坚持日常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两手抓,使教科研成为“一把手”工程;通过专家引领,点拨指导,互动对话,提高教科研工作的效率。实施点面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保证了教师有序而又健康的专业成长,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课程改革的师资瓶颈,为教育的“适度发展”提供了软件上的强力保障。

5、创办《龙山教育》网,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平台

为了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龙山中心校专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发展、交流的平台,教师们的困惑、感想、收获都可以在这块“土地”上耕种着、收获着。里面设计了多个栏目:有教育论坛、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学生作品、语文之窗、数学之窗、英语之窗、班级管理等。让所有的教师在这个交流的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感悟,从而创设一种有利于教改的机制。

(六)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1、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营造新课程改革的良好社会环境。由于各校留守儿童较多,怎样才能把这些孩子教育成才,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所以每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就显得非常重要。家长会上,要对孩子的监护人进行指导,也要和孩子家长取得电话联系,关爱孩子的成长。龙山小学还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开放了图书室,为学生增添了10000多册图书。龙山小学还成立了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为家长服务,转变家长教育观念,让社会、家长、学校

都来关爱儿童,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解决了孩子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提炼了“学生学业成果展示活动”成果,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学科间的融合,促进校际间文化交流,对学生进行学业成果展示活动。每年六一儿童节辅导区组织一次大型交流展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讲故事比赛、古诗欣赏、我会拼图、我会画画、我会算、脑筋急转弯等。各校每半期组织一次学生学业成果展示活动,丰富了学生学业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丰富学习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3、成立家校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

在辅导区的统领下,辅导区各校每期召开1——2次家长会,成立家校委员会,让家校委员会委员参与讨论学校大事,共同商议学校发展。龙山小学本期召开了三次家长会,让家长学会管理、教育孩子。六一活动时,家校委员会成员都参与了活动,与孩子共享六一快乐。

三、主要社会效果

1、课题研究助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课题研究中,村小教师师资结构大大改观。所有教师的业务水平普遍提高,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参加了“带课进镇”的很多村小教师,他们在教学中展示了自己的优势。几年来,任教新课程村小教师王学所担任的语文学科成绩长期居全镇第一,李勤所任教的数学科成绩长期居全镇第一,另外,龙台小学王利会、太和小学郭敏、阳平小学扶旭教学成绩在全镇名列前茅。2010年古蔺教研室组织的两次小学学科优质课竞赛活动中,王方叶获数学一等奖,陈珊获思品二等奖;王方叶参加县组织的个人技能大赛获二等奖;郭卫参加县组织的音乐竞赛获二等奖;几年来,有近 40余篇论文获奖或在不同类型的刊物上发表。《龙山教育》已出版了三期,发表了教师、学生的300多篇作品。

2、课题研究引领学校发展

龙山镇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发展。2005年,市级课题《贫困山区农村小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获市级普教科研二等

奖; 2009年,县级课题《乡镇小学教研资源整合增效研究》获市级二等奖。2010年,龙山小学被评为“古蔺县教育科研示范校”、“新课程改革试点校”和“教育科研先进集体”。2012年度,龙山镇小学毕业班抽试成绩获全县三等奖,一、

二、三、四、五年级在全县同类学校中也是名列前茅。

3、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素质得到了提高,2010年龙山镇学生学业成果交流中,有20多人次获奖。2010年在全县的田径赛上龙山小学的学生10人获单项奖,集体获三等奖。2012年在全县的田径赛上龙山小学的学生12人获单项奖,集体获二等奖。2011年、2012年龙山镇小学作文竞赛中有60多人次获奖。在县团委组织的小学生语言艺术赛上,龙山小学参赛选手获一等奖,龙山小学获组织奖。每年“六一”儿童节学生学业成果展示内容丰富多彩,极大的展示了学生能力。

4、村小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规范,井然,保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

以辅导区为中心的统一管理模式,改变了原来村级小学我行我素的状况。辅导区各校平时教学秩序井然有序,各线分工合作,教师六认真及课堂六技术工作已成常态化。从我们的检查中发现,有的学校管理体现朴实创新,创造了自己学校的特色。教师专业技术有了很大提高,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课堂上由“满堂灌”变为“启发式”和“自主式”,评价性语言由指令性的语言向商讨式的语言转变;学生的情感态度也在发生变化,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学会了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凸现。

四、成果的价值意义和创新点此部分应该写成果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意义,创新点就是“新”的地方

1.教学管理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要在认真落实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上,针对教与学的方式进行行为上的变革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核心,开展“美师”效应,让所有老师在务实开展好常规教学工作的同时,又能产生教学行为美、语言美、生活中的点滴美效应,切实提高老师的

业务素质和个人修养,还要让老师们转变观念,平等参与常规工作检查与管理,积极参与到本课题的研究中,真正让教学常规工作务实求稳、开拓创新。

2.课题研究不仅让教师提高专业素质,还加强了教师间的友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了和谐人际关系,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意义。

五、成果的推广应用价值分析此部分应该写成果在哪些地方

推广,推广的情况如何,有什么价值

1、成果提出着眼于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开展有效的教研、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价值,具有深远的意义。

2、成果提出的目标、活动、方案等,在新课程实施中具有时代意义,操作性强,有实用价值。

3、成果提出有利于农村基层学校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有利于均衡教育的具体实施。有利于克服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的情绪,激活师生激情。

六、认识与探讨此部分写成果的局限性和今后应该研究的方

一、少数教师对教学常规管理创新的认识不够

1、部分学校领导对校本教研重视不够

目前,由于农村学校的人员结构安排不合理,学校领导忙于诸多杂事,有的是身兼多职,让许多杂事捆着了手和脚,忙于应付一层一层的检查,哪还有心思重视校本教研?此项工作主要靠教研组长开展,实效性不大。

2、部分教师对常规管理制度有抵触情绪,消极对待

小数教师不积极参与,工作没有激情,不主动参与竞赛活动,认为所有工作不在人前也不在人后,甘居中游。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无法接受新课程理念。参与校本教研流于形式,心理不重视,行动不参与。

3、工作压力大,不参与主动学习

现在学校里活动多,千头万绪,教学工作任务重,很多教师反映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读书学习,已经形成厌学厌教,只要年龄过40岁就得过且过,没有目标,不求上进。因而教研活动缺乏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引领。

二、校本教研的探讨:

1、领导重视,制度保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

加大奖励机制,平时的教学常规与年度考核挂钩,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能否规范实施的首要保证。要建立学校领导引领教研制度;建立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建立教研组管理制度,带动、鼓励教师朝着科研型发展。教科室主任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中坚力量和权威。要定期组织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主题沙龙活动,创设教育科研氛围,让教师们认识到:校本教研是一种研究制度,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学校是教研活动的主阵地,让所有教师积极参与到教育科研中来。

2、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实行“制度+人文”的教学管理体系

业务领导要在如何实施新的制度、方案上下功夫,要不断实现学校教研管理的制度创新;经常为教师思想注入新的新源头活水,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教学中的陋习,继承与创新使用传统教学的优点,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组织教师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转化为微型课题进行研究。研究问题的过程就是科研实施的过程,问题解决的方案就是课题研究的成果。所以,龙山中心小学制定了各线工作方案,定期召开课题会、各线人员会,实行分层管理,对下属各学校做到一月一检查,并且每月检查要和考核教师、学校挂勾。要求各村小要确立校本课题进行研究,创办“一校一品一特色”的特色学校。另外,学校领导还要经常和教师交流沟通,消除教师对教研、科研的畏难情绪。

3、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采取教师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学习课改理论,校际间、教研组间、个人与个人间的学习交流活动,聘请校外辅导员或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强化教学反思,把教研落到实处,如教学设计后记、教学案例、听课记录、读书笔记、典型学生思想工作后记、班主任工作后记等等;建立机制,形成制度,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坚持每周一次的校本研修,按时保质的完成各项任务。

4、“点”、“面”结合,让教育均衡发展

要提高教研人员业务素质,强化专业引领,教研人员要

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走向教师群体,加入到农村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中,与广大教师一起,研究、解决课改中的现实问题,总结课改经验,如:教科室主任做到一月一次到村小指导工作,课题组主研人员每期一次“送教下村”活动,村小教师每期一次的“带课进镇”活动等,都能给农村学校教师以实实在在的专业指导。真正让中心校这个“点”带动广大村小这个“面”,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后续研究设想

本课题研究工作已结题了,但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并没有结束,我们将继续参与古蔺县教研室课题《古蔺村小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策略》研究工作,让教育科研为教师发展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实现龙山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教育科研为龙山教育撑起一片蓝天。

执笔:郭卫、方天伦

2012年12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