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PPT电子课件全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PPT电子课件全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PPT电子课件全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自发需求纳入有目标、有计划的教育程序,通过幼儿自身的操作和建构活动,以促进他们在认知、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整体、和谐的发展。 2、数学知识的本质 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究其实质而言就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其存在三种逻辑关系:对应关系、序列关系、包含关系。一个数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代表,而且是一种抽象的逻辑关系。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①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②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 ④促进幼儿对初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1、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P25-27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流派与研究动向 1、烈乌申娜 理论要点:教学必须走在发展前面。 内容:应当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他应当包括数前的有关集合概念的教学、数概念与计数的教学以及空间与时间概念的教学。 方法和形式:游戏。 原则:1)发展的(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和联系生活的原则、3)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教学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掌握知识的巩固性原则、6)个别对待的原则、7)掌握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 2、皮亚杰 理论要点:知识的建构事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认知发展过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主张:数学究其本质来看就是一种关系,关系是超出事物之外的抽象,数理逻辑概念

最新第五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第五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2、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各内容的设计要领 3、学习设计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需要的教具 教学课时:十八课时 教学方法: 观摩、讲授、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教学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2、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年龄段要求 3、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常用方法 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1、数学教育目标 数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 2、年龄段目标 以小、中、大班为界,指一年内的阶段发展目标 3、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指一次教育活动中所应追求的主要目标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 1、认知方面的目标 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初步的、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地形成一些初步的数学概念。 培养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和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2、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培养幼儿自己独立选择和参与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有热自我意识的建立。在这样的过程中,也会让幼儿学习与同伴合作、协商。 3、操作技能方面的目标 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仔细、有条理、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不仅是幼儿动作、技能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幼儿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准备。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年龄段要求 (一)、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 1、感知集合 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进行物体的分类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 数学所描述的是客观事物的()C. 相互关系 2.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在体操活动中,要能够准确站位和运动,需要运用的知识是()B. 空间方位 3. 儿童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B. 小班中期 4. 儿童思维的逻辑结构始于()A. 动作 5. 从任何一个角度提出数学教育目标,其归宿都需落实到()C. 儿童发展 6. 在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起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是()A. 数量关系 7. “认识和书写阿拉伯数字,认识一些数字符号,如加号、减号、等号等”这一教学活动适于采用的活动组织形式是()C. 集体活动 8.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数学操作活动要素的是()A. 目标B. 材料C. 规则D. 结果 9. 幼儿从不能说出一组实物的总数,到能够说出总数,这说明儿童已初步形成了数概念中的()D. 包含关系 10. 幼儿能够进行多角度(多重)分类的年龄为()D. 5~6岁 11. 按物体的某种特征,多级次的将物体连续分类的方法是()A. 层级分类 12.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B. 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13. 以下选项中,属于大班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要求的是()C. 会10以内数的倒着数,能注意生活中运用顺、倒数的有关事例 14. 在数的组成的教学中,幼儿首先需要的是()A. 教师讲解、示范B. 分合实物的操作经验C. 形成数的组成的表象D. 形成数的组成的概念 15. 幼儿掌握加减运算的工具和基础是()C. 口述应用题 16. 幼儿通过掷骰子列算式,学习加减法的方式属于()A. 自编应用题B. 教师口述应用题C. 日常生活情境D. 游戏形式答案:D 17. 幼儿认识立体图形的难易顺序是()A. 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18. 在认识“三角形”的活动中,老师使用不同颜色、大小的三角形,并用不同方式摆放,其目的在于() B. 渗透图形守恒教育 19. 研究表明,儿童能够理解测量,并对测量表现出很大兴趣的年龄是()C. 5~6岁 20. 适宜进行量的守恒教育的年龄班是()B. 大班 21. 在学前期,儿童辨别左右时主要以()A. 自身为中心 22. 儿童感知和理解时间概念的基础是()D. 生活经验 2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中工作量最大,技术性最强的步骤是()C. 收集评价资料 24. 通过评价来了解一所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是否“达标”,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等,这体现了教育评价的() A. 鉴别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 儿童的活动过程就是和环境之间的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一过程包括()A. 和学习材料的相互作用 B. 和教师的相互作用 C. 和同伴的相互作用 2. 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主要依据有()C. 儿童D. 社会E. 学科 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常用方法有()A. 操作法B. 演示、讲解法C. 游戏法E. 观察、比较法 4. 以下选项中,属于中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B. 学习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C. 学习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E. 学习并掌握有关的词语,“分成”、“分开”、“合起来” 5. 学前儿童的排序活动可分为()A. 按规则排序B. 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C. 按数量和数排序 三、简答题 1.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答案:(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3)数学教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①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① 1.小班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4个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4)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4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6)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7)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里外的空间方位及认识早、晚的时间概念,知道早、晚有代表性情节的日常变化; (8)听懂老师的话,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大胆地回答问题,初步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9)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能在老师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 2.中班 (1)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学习10以内的基数:顺着数、倒着数、学习目测数群,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3)学习10以内的序数; (4)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学龄前儿童数学教育 如何教大班孩子学数学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作者:佚名资料来源:网络点击数:1457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文章 来源莲山 课件w ww.5 y kj.Co m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皮亚杰认为,和是儿童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 2、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过口头数数、按物点数、和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数学教育总目标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是逐级的 (3) ①概括化②笼统化③具体化④一般化 2、顺口溜数数是为……教学打基础。(4) ①数序②序数③基数④计数 3、当整体分成若干相等的部分时,份数越多则每份数越少,这是…关系。(1) ①函数②互补③可逆④多少 4、数学区域活动的关键在于 (2) ①教师对幼儿的观察②操作材料的投放 ③教师对幼儿的指导④区域活动规则的建立 5、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的教育,可安排在……进行(3) ①小班②中班③大班④小、中、大班 6、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 3 ) ①按物计数→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②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数取物→说出总数 ③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④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物取数→说出总数 7、书写数字是结合……教学进行(3 ) ①数的组成②加减法③基数④相邻数 8、10以内数的相邻两数中存在……关系(4) ①可逆②大小、多少③传递④等差 9、幼儿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幼儿的……(4 ) ①智力②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③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④思维能力 10、教师可采用……的方法来了解、分析幼儿经验准备情况(3) ①任务分析②问卷调查③观察④谈话

二、是非判断题 1、整体可以分成若干相等或不相等的部分,各部分之和等于整体。这是加法和减法关系(X) 2、数的守恒教育一般安排在大班进行。(ⅴ) 3、在量的比较中存在着可逆关系。(X) 4、幼儿辨别形状最关键不在于“指认”,而在于“命名”。 (X) 5、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起始于对活动内容的兴趣。 (x) 6、幼儿学习加减法比学习自编口述应用题容易。(X ) 7、幼儿理解基数比理解序数晚。(X) 8、把一个有规则的物体分成四份就叫四等分。 (X) 9、在多数的情况下,活动目标的表达中都未列出主体的名称。(ⅴ) 10、让幼儿比较物体数量应右手取物,从左到右一一对应地排列物体。(ⅴ) 三、名词解释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2、数学教学活动: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是指在教师领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集体参加的数学学习活动。 3、计数活动:计数活动的指导要点包括:按物点数,认识总数;感官计数,强化总数;进行各种寻找活动 4、小组活动形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内容,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形式。 5、计数活动 计数活动的指导要点包括:按物点数,认识总数;感官计数,强化总数;进行各种寻找活动。 6、感知集合教育 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是指在不教给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幼儿感知集合及元素,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中去。 7、数的守恒 数的守恒指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作业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主观性、含糊性、易受实际生活经验影响、易和空间关系混淆。 2、重叠对应排序、并置对应排序、独立排序。 3、幼儿知道整体是由若干个部分组成,逻辑相加 4、对数量的感知阶段;数词和物体数量间的联系建立阶段;数的运算初期阶段 5、分合;总数 6、包含关系、相等关系 7、活动开始、活动进行、活动结束三个环节。 8、认知的、情感态度的、动作技能的。 9、数学教学活动,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游戏中的数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 10、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系列性原则。 11、抽象性、逻辑性 12、逻辑数理知识,逻辑思维能力 13、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从同化到顺应; 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14、数、计数、测量、空间、模式 15、认知的、情感的、动作技能的 16、感知集合、10以内的数概念、10以内的加减运算、认识几何形体、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空间与时间概念。 17、游戏、操作、小实验 18、强调学习者的经验 19、日常生活情境,团体游戏 二、名词解释 1、数守恒——指儿童对数的认识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其标志着儿童概念发展的水平。

2、情节性数学游戏——具有一定的游戏情节、内容和角色,特别适合于年龄小的儿童,通过游戏情节的安排来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的一种游戏。 3、对应比较——就是把两个物体一一对应进行比较。 4、分类——就是把一组物体分成各有其共同属性的几组。分类既是计数的必要前提还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 5、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一柞、臂长、小棒、绳子、瓶子等)来测量物体的长短、高矮、粗细、轻重等,或用目测大小、步测远近等。 6、发现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数学的初步知识和概念直接给儿童讲解,而是引导儿童依靠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探索并获得初步数学知识的一种方法: 7、求同——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并挑选出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物体,这种活动就叫做求同。 8、数序——数序指的是每个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9、计数——计数的过程就是把要数的那个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 10、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指数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是幼儿通过数学教育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大多是从幼儿获取哪些数学经验这一角度提出。 三、简答题 1、答: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幼儿提供和创 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促进幼儿对初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 2、答:第一,游戏。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儿童形成良好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 动机,第二,操作。应当充分让儿童活动,与不同的材判进行感知和操作,在儿童动手体验和发现的过程中积累相关的数的经验,为数概念的获得和提炼提供感性经验和前提;第三,小实验。小实验也是促进儿童在感知活动中体验数以及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有效活动形式。 3、答:(1)3---4岁,3岁半以前面对实物,却不知道用它来帮助进行加减运算,不理解加减的含义,不认识加减运算的含义、符号,数的运算对这个年龄的幼儿来说是很困难的。 (2)4——5岁,4岁幼儿一般会自己运用实物进行加减运算,进行加法运算时,需要将表示加数和被加数的两堆实物合并,在注意点数后说出总数。在减法运算时,也一定要把减掉的部分拿掉,再逐个数剩下的物体个数,得到剩余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标准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学科性质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认知特点及其教育规律,又是一门偏重于教学法的,以培养高师学前专业学生的教育能力的学科。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运用性。 二、本大纲编写的特点 (一)理论性。本大纲吸收现代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最新研究成果,并借鉴国内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实践的理论。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二)注重从高师教育的角度确立体系,将幼儿数概念形成与认知规律与学前数学教育任务、内容、方法紧密结合,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 (三)突出强调学前数学教育在发展幼儿思维和初步数学能力训练的作用。 (四)针对性。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该大纲力求运用认知发展理论组织选择幼儿数学教育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选用大量的教学案例、形象和构图等,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所突破。以适应学前教育发展对未来教师的要求。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必须使学生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懂得并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内容、途径和方法等基本教育原理。 2、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年龄特点,从而使学生具备较好地理论素养。 3、创造条件学习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好的组织和实施数学教育活动的能力,自觉地把知识、理论转化为能力。 四、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任务、途径和基本方法。 2、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规律及年龄特点。 3、学前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培养。 五、教学方法建议 1、根据该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可采用研究,讲授,训练三结合教学模式,在重视理论知识教学,保证大专教育水平的同时,加强教育能力训练。二者在教学时间分配上约为5:3。 2、为提高能力训练效果,宜组织见习,模拟教学,微格教学等手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设计和组织 数学活动[实践能力。 3、考核形式:教育能力考核、知识理论考试结合。 4、在知识点上,要贯彻新“幼儿园教育纲要”精神,吸收最新研究成果。 六、主要参考书目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北师大版林嘉绥、李丹玲着;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论》华东师大版金浩主编;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国家教委; 4、《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导丛书》南京师大版。 七、教学时间:56课时。总学时56课时 章次课题名称课时量 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用任务 3 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2 第三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4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作业 注:本学期开设的此课程为考查科目,不再参加课程考试!考查内容包含两部分:学期课程作业、依照考查办法需完成的相应文档或作品,缺一不可!请各位考生届时参照主页上所发布的通知附件:《本学期考查办法》提交相关文档或作品! 一、填空题 1、学前儿童时间概念发展的一般特点是(易受生活实际经验的影响)(易受知觉影响,把时间和空间等同起来理解)(更易理解的短周期时间顺序)(表达时间的词语发展存在一定困难)。 2、幼儿学习排序的方法有(循环)(比较)(学习)。 3、幼儿在自然测量过程中包括两种逻辑活动:一是(幼儿知道整体是由若干个部分组成的);二是(逻辑相加,进行易位和替换的过程。即把每一次测量的部分和另一部分连接起来,建立测量单位体系) 4、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是对数量的感知运动阶段)(建立数词和物体数量间联系的阶段)(数的运算初期阶段)。 5、数的组成包括数的分解与组合,又称作数的(分合)。它是指一个数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数,几个部分数又可以合成一个(总数)。 6、集与子集的关系是(包含)(被包含)。 7、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过程包括(分类)(排序)(对应和比较)三个环节。 8、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写活动目标一般包括(认知目标)(情感态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 9、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类型有(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渗透的数学教育活动)(游戏中的数学教育渗透)。 10、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有(发展幼儿思维结构的原则)(操作性、探索性的原则)(小组操作活动的系统性、层次性原则)(集体、小组和个别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11、数学知识本身具有(逻辑性)(抽象性)的特点。 12、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究其实质而言就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知识)的获得。学前儿童要掌握和获得数学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观念),它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准备。 13、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外部的动作到内化的动作)(从同化到顺应)(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14、组成儿童早期数认知能力结构的五个维度是(数)(计算)(测量)(空间)(模式)。 1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分类从幼儿身心发展角度可以划分为(认知)(情感)(技能)三个纬度。 16、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包括(感知集合)(10以内的数的概念)(10以内的加减运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学习数学就是从“数行动”发展到“数概念”的过程,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 ) A.从具体到抽象 B.从同化到顺应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 D.从不自觉到自觉 2.通过评价揭示、暴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并在下一阶段的教育中加以改进,所体现的评价功能就是( ) A.导向 B.鉴别 C.诊断 D.选择 3.数学所描述的就是( ) A.事物自身的特点 B.事物间的关系 C.事物的数量特征 D.事物的存在形式 4.儿童空间概念发展的特点就是( ) A.从相对的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绝对的空间概念 B.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参照逐渐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参照 C.进行空间定位时,儿童最初就是以视觉估计物体之间的空间安排 D.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与她的思维能力无关

5.幼儿在学习加减运算时表现出的特点就是( ) A.学习加法比学习减法容易 B.学习减法比学习加法容易 C.加减小数比加减大数难 D.加减大数比加减小数容易 6.幼儿辨认形状的关键在于( ) A.配对 B.指认 C.命名 D.拼合 7.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或明显的飞跃期)一般出现在(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8.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最概括的陈述就是( ) A.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B.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C.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 D.幼儿园培养目标 9.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始于( ) A.辨数 B.认数 C.点数 D.数数 10.整个幼儿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类型就是(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逻辑思维 l1.儿童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于对物体之间(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试题及答案

XXXX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教育专科与中等职业教 育衔接考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B卷) 助学点(中职校)学生准考证号 本试卷共有六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所列备选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未选、多选或错选均 无分。 1.数学所描述的是【 B 】 A.事物自身的特点B.事物间的关系 C.事物的数量特征D.事物的存在形式 2.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 C 】 A.数学能力B.数学知识C.数学素养D.数学方法3.小班幼儿往往能说出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自己,但却不容易说家里一共有几个人,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A 】 A.从具体到抽象B.从同化到顺应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D.从不自觉到自觉 4.整个幼儿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类型是【 B 】 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D.辩证逻辑思维 5.某幼儿编的应用题是:“树上原来有3只小鸟,现在树上有几只小鸟?”这道应用题存在的错误是【 B 】 A. 条件不清楚 B. 结构不完整 C. 内容不符合生活逻辑 D. 问题不明确 6.下列对儿童空间概念发展的过程正确的说法是【 B 】 A. 从相对的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绝对的空间概念 B. 以自我为中心的参照逐渐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参照 C. 进行空间定位时,儿童最初是以视觉估计物体之间的空间安排 D. 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与他的思维能力无关 7. 儿童学习按物体的一个外部特征进行正排序一般从【 A 】开始 A. 小班 B. 中班 C. 大班 D. 小学 8. 在进行某一数学活动之前,教师对幼儿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评价,这种 评价属于【】 A. 诊断性评价 B. 宏观性评价 C. 形成性评价 D. 终结性评价 9. 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中,第一步是【】 A. 确定评价目的 B. 设计评价方案 C. 实施评价方案 D. 处理评价结果 10. “认识早、中、晚、白天、黑夜”的教育活动属于【】 A.托班教学内容B.小班教学内容 C.中班教学内容D.大班教学内容 11. 儿童把小汽车行驶路程的远近和小汽车行驶的时间长短混同起来。说明儿童时间概 念【】 A.易受生活实际经验影响B.易受知觉影响 C.受时间循环周期长短的影响D.以上都错 12. 儿童主动建构数学概念,必须通过【】 A.学习材料的引导B.老师的引导 C.自己的活动D.环境的创设 13. 下列属于自然测量的是【】 A. 用手点数物体的数目 B. 用手掂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1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A卷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考试试卷A 助学点(中职校)学生准考证号 一、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 所列备选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未选、多选或错选均无分。1.数学所描述的是() A.事物自身的特点 B.事物间的关系 C.事物的数量特征 D.事物的存在形式 2.儿童学习数学是从“数行动”发展到“数概念”的过程,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A.从具体到抽象 B.从同化到顺应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 D.从不自觉到自觉 3.儿童最初认识空间方位关系的参照系统是() A.自己的动作 B.其他物体 C.自己的身体 D.其他人4.数学所描述的是() A.事物自身的特点 B.事物间的关系 C.事物的数量特征 D.事物的存在形式 5.数学教育目标能否实现,数学教育内容是否恰当,从根本上看,取决于()A.是否考虑了数学学科的结构和学科的教育价值 B.是否依据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C.遵循和利用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程度 D.遵循社会发展和需要的程度

6.幼儿在学习加减运算时表现出的特点是() A.学习加法比学习减法容易B.学习减法比学习加法容易 C.加减小数比加减大数难 D.加减大数比加减小数容易 7.在教育评价过程中,通过与儿童谈话,使儿童思想真实、自然地流露,从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方法是() A.临床法 B.行为检核法 C.观察法 D.作业分析法8.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或明显的飞跃期)一般出现在()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9.幼儿自编应用题“小华上午吃了两块糖,下午吃了许多糖,他一共吃了多少糖?”存在的错误是() A.条件不清楚B.结构不完整 C.内容不符合生活逻辑D.问题不明确10.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始于() A.辨数 B.认数 C.点数 D.数数11.儿童主动建构数概念,必须通过() A.学习材料的引导 B.老师的引导 C.自己的活动 D.环境的创设12.儿童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于对物体之间() A.特点的感知 B.属性的认识 C.数量的辨别 D.关系的理解13.下面各种数量关系中,不宜作为小班数学教育内容的是()A.对应关系 B.守恒关系 C.大小关系 D.多少关系 14.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判断左右,却不能以客体为中心判断左右,这主要是受() A.动作能力发展的局限B.语言能力发展的局限 C.想象能力发展的局限 D.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 15.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A.数学能力 B.数学知识 C.数学素养 D.数学方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按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来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可分为认知、情感态度以及()三个方面。 2. 寻找法的三种形式分别是()、在已准备好的环境中寻找和运用记忆表象来寻找。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A. 条件不清楚 B. 结构不完整 XXXX 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教育专科与中等职业教 C. 内容不符合生活逻辑 D. 问题不明确育衔接考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B 卷) 6.下列对儿童空间概念发展的过程正确的说法是 【 B 】 A. 从相对的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绝对的空间概念 助学点(中职校)学生准考证号本试卷共有六道题,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B. 以自我为中心的参照逐渐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 的参照 C. 进行空间定位时,儿童最初是以视觉估计物体之间的空间安排题号一 二三四五六总分 D. 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与他的思维能力无关 题分20 10 20 20 20 10 100 7. 儿童学习按物体的一个外部特征进行正排序一般从【 A 】开始得分 A. 小班 B. 中班 C. 大班 D. 小学 8. 在进行某一数学活动之前,教师对幼儿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评价,这种 一、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0 分) 每小题所列备选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未选、多选或错选均 无分。 评价属于 【】 得分 A. B. C. D.诊断性评价 宏观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9. 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中,第一步是【】 1.数学所描述的是【 B 】 A. 确定评价目的 B. 设计评价方案 A.事物自身的特点B.事物间的关系 C. 实施评价方案 D. 处理评价结果 C.事物的数量特征D.事物的存在形式 10. “认识早、中、晚、白天、黑夜”的教育活动属于【】 2.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 C 】 A.托班教学内容B.小班教学内容 A.数学能力B.数学知识C.数学素养D.数学方法 C.中班教学内容D.大班教学内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高起专)

平顶山学院 补考 课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高起专)总时长:120分钟 1. (单选题) 皮亚杰独创的一种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方法是( )(本题 2.0分) A. 观察法 B. 临床法 C. 测试法 D. 作业分析法 答案: B 解析: 无 2. (单选题) 儿童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是( )(本题2.0分) A. 口头数数 B. 按物点数 C. 说出总数 D. 按数取物 答案: C 解析: 无 3. (单选题) 下列属于学前儿童小班认识几何形体教育要求的是( )(本题2.0分) A. 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

B. 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 C. 学习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D. 学习不受颜色、大小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图形 答案: A 解析: 无 4. (单选题) 哪种教学方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本题2.0分) A. 操作法 B. 演示讲解法 C. 谈话法 D. 观察法 答案: A 解析: 无 5. (单选题) 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和获得始于( )(本题2.0分) A. 反复教儿童数数 B. 对空间和时间的感知 C. 对集合笼统感知 D. 对几何形体的感知 答案: C 解析: 无 6. (单选题) 幼儿的测量活动一般是( )(本题2.0分)

B. 估测 C. 自然测量 D. 标准测量 答案: C 解析: 无 7. (单选题) 实验中,儿童能完成一个杯子配一个杯盖的人数分别为:3岁半时有50%,4岁时高达80%,说明3-4岁时获得迅速发展的能力是( )(本题2.0分) A. 集合能力 B. 对应能力 C. 包含能力 D. 比较能力 答案: B 解析: 无 8. (单选题) 数学教学活动目标的表述中,较为合适的行为主体应是( )(本题2.0分) A. 教师 B. 幼儿 C. 院所领导 D. 家长 答案: B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讲稿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教案 教学班级:扬州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宿经贸高职办学点 主讲:陆广地 2012-9----2013-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绪论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教育 ?学前儿童数概念的教育 ?学前儿童空间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学前儿童量的概念的教育 课程资源 参考书目: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林嘉绥、李丹玲 幼儿园数学教育:张慧和、张俊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孙汀兰 网络资源: 学前教育http://www.cnsece.com/ 中国幼儿教师网http://www.yejs.com.cn/ 浙江学前教育网http://www.06abc.com/ 上海学前教育网http://www2.age06.com/Age06.Web/ 1、绪论 1.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1.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1.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1.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1.1.1幼儿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1.1.2社会的要求: 人才素质、幼小衔接 1.1.1幼儿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必要性: 数学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需要 ?a?a数学地思维

数学教育是学前儿童发展思维的需要 ?a?a抽象、逻辑数学教育是学前儿童培养习惯的需要 ?a?a任务和规则意识、兴趣 1.1.1幼儿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现实性:皮亚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成果 1.1.1幼儿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与规律 始于动作、借助表象、丰富体验 1.从具体到抽象 2.从个别到一般 3.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 4.从同化到顺应 5.从不自觉到自觉 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1.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1.2.1目标制定的依据:人、社会、学科 1.2.2目标层次 (1)经历过程、积累经验 (2)培养学习兴趣与良好习惯 (3)发展思维 1.2.3目标维度: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活动名称:感知8、9数量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正确感知8、9的数量;培养幼儿注意倾听老师的要求,并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活动。 1.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小班 1、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按要求取放操作材料和进行活动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1. 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 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 自从皮亚杰提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后,这已成为幼儿数学教育中广为接受的观点:①我们经常能观察到,幼儿在学习数学时,最初是通过动作进行的。例如“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活动,随着幼儿动作的逐渐内化,他们才能够在头脑中进行这样的对应。②幼儿表现出的这些外部动作,实际上是协调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这对于他们理解数学中的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在幼儿学习某一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特别需要这种外部的动作。对于那些表现出抽象思维有困难的幼儿,也需要给予他们充分摆弄的机会,这既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也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需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①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开始于外部的动作,但是要把它们变成头脑中抽象的数学概念,还有赖于内化的过程,即在头脑中重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象的作用即在于帮助幼儿完成这一内化的过程。②但把表象的作用无限夸大也是不适当的做法。 3.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由于数学知识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它的获得需要摆脱具体事物的其他无关特征。而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意义的理解,却是从具体的事物开始。所以幼儿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所依赖的具体经验越丰富,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有概括性。因此,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经验,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抽象意义。 4.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 ①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幼儿学习数学,最终要从具体的事物中摆脱出来,形成抽象的数学知识。但幼儿头脑中往往只是保存着一些具体的经验,要使之变成概念化的知识,则需要符号体系的参与。②语言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很重要。数学是一种精练的语言,而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 5.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 幼儿数学知识的掌握是一个持续不断地过程。幼儿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内化外部世界,同时也建构着新的知识。 2. 幼儿数学教育原则 (1)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 (2)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 (3)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 (4)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 (5)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3. 幼儿数学教育总目标 (1)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 (3)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等 (4)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尤其是思维能力。 4. 教师对小组活动的指导要求 (1)向幼儿提出建议或启发性的问题。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学大纲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学科性质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认知特点及其教育规律,又是一门偏重于教学法的,以培养高师学前专业学生的教育能力的学科。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运用性。 二、本大纲编写的特点 (一)理论性。本大纲吸收现代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最新研究成果,并借鉴国内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实践的理论。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二)注重从高师教育的角度确立体系,将幼儿数概念形成与认知规律与学前数学教育任务、内容、方法紧密结合,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 (三)突出强调学前数学教育在发展幼儿思维和初步数学能力训练的作用。 (四)针对性。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该大纲力求运用认知发展理论组织选择幼儿数学教育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选用大量的教学案例、形象和构图等,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所突破。以适应学前教育发展对未来教师的要求。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必须使学生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懂得并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内容、途径和方法等基本教育原理。 2、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年龄特点,从而使学生具备较好地理论素养。 3、创造条件学习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好的组织和实施数学教育活动的能力,自觉地把知识、理论转化为能力。 四、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任务、途径和基本方法。 2、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规律及年龄特点。 3、学前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培养。 五、教学方法建议 1、根据该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可采用研究,讲授,训练三结合教学模式,在重视理论知识教学,保证大专教育水平的同时,加强教育能力训练。二者在教学时间分配上约为5:3。 2、为提高能力训练效果,宜组织见习,模拟教学,微格教学等手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设计和组织数学活动[实践能力。 3、考核形式:教育能力考核、知识理论考试结合。 4、在知识点上,要贯彻新“幼儿园教育纲要”精神,吸收最新研究成果。 六、主要参考书目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北师大版林嘉绥、李丹玲著;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1.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 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 自从皮亚杰提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后,这已成为幼儿数学教育中广为接受的观点:①我们经常能观察到,幼儿在学习数学时,最初是通过动作进行的。例如“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活动,随着幼儿动作的逐渐内化,他们才能够在头脑中进行这样的对应。②幼儿表现出的这些外部动作,实际上是协调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这对于他们理解数学中的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在幼儿学习某一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特别需要这种外部的动作。对于那些表现出抽象思维有困难的幼儿,也需要给予他们充分摆弄的机会,这既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也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需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①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开始于外部的动作,但是要把它们变成头脑中抽象的数学概念,还有赖于内化的过程,即在头脑中重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象的作用即在于帮助幼儿完成这一内化的过程。②但把表象的作用无限夸大也是不适当的做法。 3.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由于数学知识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它的获得需要摆脱具体事物的其他无关特征。而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意义的理解,却是从具体的事物开始。所以幼儿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所依赖的具体经验越丰富,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有概括性。因此,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经验,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抽象意义。 4.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 ①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幼儿学习数学,最终要从具体的事物中摆脱出来,形成抽象的数学知识。但幼儿头脑中往往只是保存着一些具体的经验,要使之变成概念化的知识,则需要符号体系的参与。②语言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很重要。数学是一种精练的语言,而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 5.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 幼儿数学知识的掌握是一个持续不断地过程。幼儿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内化外部世界,同时也建构着新的知识。 2.幼儿数学教育原则 (1)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 (2)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 (3)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 (4)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 (5)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3.幼儿数学教育总目标 (1)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 (3)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等 (4)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尤其是思维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