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学案”实施细则

“导学案”实施细则

“导学案”实施细则
“导学案”实施细则

“导学案”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1、关注学习方式改善。切实落实构建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关注课堂教学效益。坚持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关注校本研修实效。进一步加强对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和管理,搭建备课组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实施细则:

(一)“导学案”的备课模式:

“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周六备课

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3、轮流主备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4、课前备课

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5、课后备课

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6、整理成册

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电子稿),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导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编写“导学案”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2、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师生可共同参与。

3、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具体要求:

第一、“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导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第三、“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第四、“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每周一检测);

第五、注意“导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第六、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应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

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三)“导学案”的使用原则

⑴对学生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每隔一周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⑵对教师的要求

1、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3、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⑴预习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⑵预习疑难反馈、课文重点讲解(可学生解答或教师解答);⑶师分题(如重点词组或句型练习),分组合作(小组成员板演,小组长领导本组学生把自己分的题全部讲会,让全部组员掌握);⑷展示提升(各组派代表讲清本组的题目,其它小组同学提出疑问及不足);⑸穿插巩固;⑹达标测评,拓展延伸。

4、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教师必须提高三种能力,即: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提高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提高教学时的“导演”能力。

⑶其他使用要求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老师,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严禁组织学生代替教师的批阅。

2、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4、定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

(四)“导学案”基本格式:

常阴沙学校初三语文导学案

课题课型执笔

审核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学具准备和学法指导】

【学习过程】

1预习导学

2课堂研讨

3延伸拓展

(五)有关保障措施:

⒈实施“导学案”后,原则上停用除与教材配套练习册外的教辅材料、除“导学案”与“周周清”或“单元清”巩固练习卷外,不得另外印制试卷;传统意义的备课模式停止;严格按课程标准开足课程,并按标准课时安排学科教学时间。

⒉周周清、每次月调研考试题必须有不低于60%的内容来源于教材和“导学案”的原题。

⒊实施“导学案”后为确保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善,班主任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整理的学习风气。

⒋合理安排学生座位,建立“842学习小组”。班主任要协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合理安排学生座位,以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即将全班学生分成6个“8人异质学习小组”,相互竞争。每个学习小组再分成两个4人组,每个4人组再分为两个2人组。有问题2人组先进行研讨,解决不了提交4人组讨论,再不行由8人组讨论。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功能,同时每组确定2名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达标、纪律、卫生等。一周评一次参与积极的小组和个人(每参与一次发言,本组所有成员都加1分)。

⒌实施“导学案”的学科教师,学校将发放适当的备课加班津贴。

⒍对实施“导学案”学科教师的课堂评价标准是:①看学生气氛是否浓厚;②看学生的参与面是否广,参与人次是否多;③看学生占用的时间多少;④看老师采取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是否好;⑤看效果,看效率。学校验评组评课,强调两个字:一是活,看学生参与和学生气氛;二是实,看课堂是否很实在,看学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让友谊之树常青》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春季部编版(统编)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让友谊之树常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友谊是可以共同建立的 2、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 二、活动准备: 1、友谊树 2、各形状的友谊叶 3、歌曲《找朋友》《朋友》《友谊地久天长》 三、教学过程: (一)共话友谊 1、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有好多老师和我们一起活动,我们就用一种有趣的方式向他们问好,好吗?(好) 在左手大拇指上画笑脸,用笑脸向旁边的问好。 2、丹麦大拇指:接下来,我们用这张笑脸来放松一下。教师示范。听老师的口令:点头、左、右、顶牛,再来一次。 3、分享:玩了这个拇指游戏,你们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谈谈感想) 看到你们玩得这么高兴,我想起了我的那几个特别要好的同学,出示课件 4、教师实例:瞧,这是小学的我,这边就是我很要好的同学(背景音乐周华健的《朋友》) 照片1 介绍:这是我小学的同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在一起玩耍一起学习,过了二十多年,现在我们都长大了,但我们依然亲密无间。这张是初中时照的,这几张照片是我们长大后在聚会时拍的。 照片2 介绍照片:这张是我高中的同学,十几年来,我们每年都有一次或二次的聚会,我为自己拥有这样的同学这样的朋友这样的友谊感到自豪。你们想交到这样的朋友吗?你想和你的朋友一起来种一棵永远常青的友谊之树吗?(出示课题)《友谊之树常青》,今天我们就一起种下这棵友谊树吧。 (二)友谊叶分组 师:同学们,你们在一起学习有四年了,一定有几个特别要好的同学,但有些同学我们不太了解,现在你们就有这样的机会。

要求:请你在友谊盒里抽出一片叶子,看看叶子是什么形状的,如果与友谊树上的叶子不一样,就赶快去找找你是哪棵树上的叶子,找到了就赶快围着小树坐好。(学生开始活动,播放伴奏《找朋友》) 取树名:叶子,你们都找到自己的家了吗?(找到了)找到了就拿好叶子,一起赶快给自己的友谊树取个好听的名字,再写在树干上,要比一比那组速度最快,好吗?开始行动吧! (三)共种友谊树 1、请每组推选一片叶子来说说你们的树名。师:你们取得树名真好听呀! 可是我们的友谊树上只有一片叶子,你们想不想让它长得繁茂些?(想) 那就要看你们的啦。(先请你们听明白老师的话,好吗?) 2、请用最简单的一两个词写出怎样才能成为要好同学,写好后,一起讨论后再贴在你们的树上,比一比哪棵友谊树在最短的时间里树叶长得最快? 3、学生活动 4、请赶快把长好叶子的友谊树种到友谊园里,还要和同学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内容。 5、贴树并交流 师:刚才我们从友谊叶开始寻找伙伴,到建立友谊树这一系列的过程都可以看出友谊是可以建立的,并且需要大家共同维持的。但是,不可避免的,友谊树都会存在一些小害虫,这就需要我们来消灭这些破坏友谊树的害虫了…… (四)繁茂友谊树 师:谢谢这些同学。现在正值初夏时节,友谊树还是树头花落未成阴,想不想让友谊树更加枝繁叶茂?(想)那么下面我们先来听听小故事,记住与忘却: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点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们才决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好奇的朋友问道;"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另一个笑笑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灵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抹灭它." 朋友间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有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帮助,你会发现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朋友. 师:听了这个故事,我们来帮帮小苦恼和不开心吧!他们开心了不苦恼了,你们的友谊树就会长出更多的叶子。愿意吗?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五课交友的智慧第一框让友谊之树常青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113

让友谊之树常青 【学习目标】 1. 掌握建立友谊的方法,了解呵护友谊的交友智慧,能够运用交友的智慧指导自己的交友行为,学会同他人和睦相处。 2. 能够掌握建立友谊的方法,呵护自己的友谊,恰当地解决自己的交友困惑与冲突;学会正确处理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3. 愿意开放自己并付出行动去建立友谊;正确对待与朋友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学习重点:如何交朋友。 学习难点:了解呵护友谊的交友智慧,懂得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关怀对方、尊重对方。 一、自主学习 1. 建立友谊 (1)建立友谊,需要。建立友谊的过程中,会有惊喜,会有意外,还会有点儿冒险。无论怎样,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 (2)建立友谊,需要。在行动前要有恰当的期待,即使对方拒绝,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好。如果一次尝试不成功,别气馁,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机会找到朋友。 (3)面带,记住对方的名字, ,寻找共同之处,做一个耐心的,保持好奇心。 2. 呵护友谊 (1)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体会朋友的需要,在朋友需要的时候站到他的身旁,以行动向朋友表达关心和支持。 (2)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给朋友一些空间,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 (3)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冲突发生时,可以相互协商,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式。如果处理得当,冲突可以把彼此的距离拉得更近。

(4)呵护友谊,需要学会交友中受到的伤害。当朋友背叛了自己,或者做出了伤害友谊的举动,我们可以选择宽容对方,也可以选择结束这段友谊。两者都需要勇气,也需要。 (5)我们不可能和所有的人都成为朋友,但是我们要学会同多数 人,对所有人。 二、合作学习 1. 如何建立友谊? 2. 如何呵护友谊? 三、复习巩固 1.朋友和友谊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下列对交朋友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 B.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 C.伴我们同行 D.会影响我们自主学习的时间 2.有人这样形容朋友:“朋友是肩膀,可以让你靠着哭泣;朋友是巨浪,可以令你热情高涨;朋友是一口井,可以让你放心地倾诉痛苦;朋友是一双手,可以把你从绝望中拉出来……”这说明(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有困难时找朋友是唯一的方式 C.维持友谊可以牺牲原则 D.朋友能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 3.升入初中后,小红从不主动与同学交往。她感到越来越孤独,情绪波动很大,人际关系也很紧张,朋友越来越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红存在青春期交友问题②小红的行为容易形成自我封闭的性格,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③小红应该以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与人沟通④属于正常现象,不用采取任何措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必修四13课《张衡传》导学案

人教必修四13课《张衡传》导学案 一部语文组 一、教学设想: 本堂课系高三复习课,力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提问精粹,活动充分,积累丰富,让学生在宝贵的时间里学有所得,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1、明确高考要求,让学生复习有的放失,以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 2、本课重点是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难点是翻译句子和评价文章的主旨。通过对重难点的突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科学的学法,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寻找和积累相关知识点,养成自主、质疑探究、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导入复习: 秋菊飘香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能在我们复习备考的日子里再增添一些收获。 二.明确考纲要求,有的放矢: 学生诵读,明确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明确复习目标: 梳理文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重点梳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和文言句式。 拓展迁移,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梳理和拓展训练,总结规律和方法,形成能力。 四.复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成果 请四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展示自主梳理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设题意图:虽然高考文言文试题的文段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文本是文言文的载体,考题在课外,考点在课内。从近几年高考来看,文言文实词的考查大多是在《考试说明》上的120个实词范围之内,大多属于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虚词的考查以18个文言虚词为主,主要形式是辨明虚词在所给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句式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汉语特有的句式上,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通过展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梳理的积极性,通过展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让学生尝试创造的艰辛与乐趣,主动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学生展示如下:(括号内、横线上黑体字为答案) 1.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 ﹙3﹚傍行八道(“傍”通“旁”) (4)形似酒尊(“尊”通“樽”)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常从容淡静。古:言行举止适度得体。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不去赴任。今: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特地征召。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4)覆盖周密无际。古:四周严密。今:周到细致 (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古: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完整版)伟大的悲剧导学案及答案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2 共计2 课时 课题:《伟大的悲剧》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能够借助字典或工具书掌握本课涉及的重点生字词。 1、学会自主学习,能够依据具体情节理解文章,并体会悲剧和伟大的内涵。 【教学重点】 1、通读课文,使学生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能够品味文章中强烈的抒情色彩和意味深长的语句。 【教学难点】 1、能够依据具体情节理解文章,并体会悲剧和伟大的内涵。 2、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成败观。 【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一)走进作者 《伟大的悲剧》一文的作者是(国籍)著名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和方面。 (二)解决字词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拽.( ) 无垠.( ) 癫.狂( ) 凛冽 ..( ) ( ) 吞噬. ( ) 销蚀.( ) 羸.弱( ) 步履.( ) 告罄.( ) 遗孀.( ) 毛骨悚.然( ) 怏怏 ..( ) 疲惫.不堪( ) 鲁莽.大胆..不乐( ) 姗姗 ..来迟( ) 忧心忡忡 ( ) 2、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无垠:凛冽:步履: 风餐露宿:闷闷不乐: 耀武扬威: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三)细节回放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主人公是,在这一个英雄的集体里还有 、、,等共四名探险队员。除了他们这一组探险队之外, 还有一组探险队,他们先于(时间)到达。因此,这个站也叫。

【合作探究】 1、文章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本文共写了5个人物,他们的姓名和身份分别是。 3、你认为斯科特一行人的探险有意义吗? 【展示提高】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挪威国旗耀武扬威 ....,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2)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 ....的躯体。 (3)从他语无伦次 ....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旅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一任务?他不接受可以吗?) (3)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海市蜃楼”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3、纵观全文,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4、找出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意思?结合这两句话,谈谈你对“伟大”和“悲剧”的理解

让友谊之树常青__说课稿

《让友谊之树常青》说课稿 徐卫红2013 .11 .11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让友谊之树常青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让友谊之树常青》是鲁教版教材初一思品必修第三单元第第五课第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播种友情》,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第三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友情的重要性。这部分内容,继续谈了如何保持和发展友谊,让友谊之树常青。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师爱助我成长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交友原则,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考试的常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尊重、宽容、诚信、与人为善等是交往的品德。初步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学会和同学、朋友建立发展真正的友谊;友爱同学,增进与同学之间的友情。 2.能力: 学会与同学、朋友正确地交往与沟通,提高与同学和朋友交往的能力。 3.知识 :掌握交友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几个原则,学会发展和保持已建立起的友情。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初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项目的三个目题都是重点。1平等尊重真诚 2 理解宽容3 关爱帮助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交友的原则,才能理解和掌握如何让友谊之树常青 教学难点:宽容并不是不坚持原则。 难点的依据: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把握不好宽容的前提和尺度。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张衡传导学案定稿(教师版)

、第十三课张衡传导学案两课时 第一课时预习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梳理生字词,做好圈点勾画,将不懂的句子和词语做上记号。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学习重点】 1、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2、学会自学,并做好笔记。 【学习难点】 利用工具书和课文下的注解能够通译全文。 【知识链接】 一、作者和主要人物介绍。 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学与自然学诸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他在书法、绘画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其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仪要早 1700 多年。他的这一伟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课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初中课文《乐羊子妻》变节选自《后汉书》。 二、文体简介。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 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 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三、基础知识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是南朝宋历史学家、文学家。张衡是(朝代)科学家、文学家。 【学习过程】 一、自读课文,疏通生字词。 二、再读课文,结合注释通译课文,将不会翻译的句子和词语画上记号,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如果还有不能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提交给课代表。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 预习课文《张衡传》 1、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字典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再读课文,把课下注释中的重点标在文章中。 3、反复读课文,疏通文意。 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导学任务: (一)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二)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弄懂一些专指词语,疏理文言重点词。 (三)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一、根据要求填写下面内容。 1、识记作家作品 范晔(398--445),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2、给下面划线字注音。 属文()连辟公府()逾侈()邓騭()璇玑() 算罔论()帷幄()阉竖()合契()河间相()骄奢()乞骸骨()伺者()都柱()蟾蜍()官秩() 3.齐读课文,订正字音断句 二、细读文章前三段,结合课下注释,掌握以下内容。 1、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把意思填在横线上。 ①常从容淡静古义今义 ②举孝廉不行古义今义 ③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今义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不好交接俗人()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 逾侈()拟()因以讽谏()精思傅会() 奇其才()累召不应()致思()雅闻() 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 4、写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举孝廉不行()(2)连辟公府不就()(3)游于三辅() (4)虽才高于世()(5)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5、翻译下列句子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优质文档】《伟大的悲剧》预习案导学案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品味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鉴赏作品中撼人心魄的悲壮美,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 神.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2、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时安排:二课时 资料助读: (一)作家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主要成就在传记 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 物性格。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等,传记作品有《人类命运攸关的时 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等。 (二)南极简介 地理位置:南极点位于南纬90度,南极洲的面积为140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区域常年被冰 雪覆盖,被人称为南极冰原或白色沙漠。即使在夏天,也仅有5%的无冰源覆盖的裸露基岩,称为无 冰区或白色沙漠的绿洲,白色沙漠的绿洲是南极陆地、淡水生物的主要栖息地。正是这些生物给南极这块凄凉冷漠的大陆带来了生机。 自然环境:南极的自然环境有五大世界之最:1、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大陆年均气温为零下 25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89、2度。3、南极是世界上冰雪贮量最多的大陆,冰盖面积达2700万立方公里,相当于世界总淡水量的72%。4、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5、南极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这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大陆。有着世界上最干净的水,土和空气。但也无处不隐藏这致命的危险,如:奇寒,杀人风,冰缝,白色沙漠,冰于火的世界,移动的岛屿、乳白天空、雪 盲。 (三)本文内容简介 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 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 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 南极进发,要"和他们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 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 的冰雪之中。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姗姗来迟()拽.出( ) 战栗.( ) 毛骨悚.( )然吞噬.( ) 告罄. ( ) 羸.弱( )冰gǎo( ) biān( )骨 bèng( ) 散 zhì( )息毛骨悚.然( ) 怏.怏不乐( ) 忧心忡忡.( ) 踉.踉跄.跄( ) 海市蜃.楼(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毛骨悚然:怏怏不乐: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吞噬:语无伦次: 羸弱:告罄: 3、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选自《》。作者是,(国籍)人,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方面。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主人公是,在这一个英雄的集体里还有等共名探险队员。 4、整体感知:填表并复述故事情节。 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 12.1.16.白色雪原 12.1.18.南极点 12.2.17.埃文斯死去 12.3.2. 12.3.21.无法离开帐篷 12.3.29.帐篷里 12.10.29. 12.11.12. 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全文内容。 6、摘录课文中最使你感动的句子(2——3句),并简单赏析。

让友谊之树常青教学设计(新)

《让友谊之树常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友谊是可以共同建立的 2、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 二、活动准备: 1、友谊树 2、各形状的友谊叶 3、歌曲《找朋友》《朋友》《友谊地久天长》 三、教学过程: (一)共话友谊 1、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有好多老师和我们一起活动,我们就用一种有趣的方式向他们问好,好吗?(好) 在左手大拇指上画笑脸,用笑脸向旁边的问好。 2、丹麦大拇指:接下来,我们用这张笑脸来放松一下。教师示范。听老师的口令:点头、左、右、顶牛,再来一次。 3、分享:玩了这个拇指游戏,你们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谈谈感想) 看到你们玩得这么高兴,我想起了我的那几个特别要好的同学,出示课件 4、教师实例:瞧,这是小学的我,这边就是我很要好的同学(背景音乐周华健的《朋友》) 照片1 介绍:这是我小学的同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在一起玩耍一起学习,过了二十多年,现在我们都长大了,但我们依然亲密无间。这张是初中时照的,这几张照片是我们长大后在聚会时拍的。 照片2 介绍照片:这张是我高中的同学,十几年来,我们每年都有一次或二次的聚会,我为自己拥有这样的同学这样的朋友这样的友谊感到自豪。你们想交到这样的朋友吗?你想和你的朋友一起来种一棵永远常青的友谊之树吗?(出示课题)《友谊之树常青》,今天我们就一起种下这棵友谊树吧。 (二)友谊叶分组 师:同学们,你们在一起学习有四年了,一定有几个特别要好的同学,但有些同学我们不太了解,现在你们就有这样的机会。 要求:请你在友谊盒里抽出一片叶子,看看叶子是什么形状的,如果与友谊树上的叶子不一样,就赶快去找找你是哪棵树上的叶子,找到了就赶快围着小树坐好。(学生开始活动,播放伴奏《找朋友》)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张衡传》导学案(二)

《张衡传》导学案(二) 教学参考 1209 1421 《张衡传》导学案(二) 每日一诗 (宋杨万里) 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圈子里,放过一山拦。 【哲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第一课时课前自主学习导学案 一、知人论世(5分钟) 1.介绍范晔。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2.介绍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 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此外还著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 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 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 3.1622之间。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 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 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 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 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 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3.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13、《张衡传》导学案(课时1)

13、《张衡传》导学案(课时1) 一、学习目标: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作者及传主。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学习张衡的优秀品格,了解文学方面的成就。 二、学习重点:1、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2、整体感知、梳理课文结构。 三、自主学习: (一)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2、关于传主: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 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此外还著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 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 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 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 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 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 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 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3、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1 设计说明】 本文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传记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的一篇传记,名为《夺取南极的斗争》,选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时文题改为《伟大的悲剧》,有删节。这部集子分别记述拿破仑、列宁、托尔斯泰、歌德等人的传记12篇。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强、文学味浓的传记,语言丰富、情感丰厚、思想丰蕴,可读性强,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复述课文、梳理情节、概括感悟内容、把握主旨等能力的好材料。本文文题是编者所拟,颇具深意,是文眼,是感悟文章内容、把握主旨、精神品德渗透的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3.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重点】 1.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 2.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类型】 讲读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速读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南极地图,美丽的南极风光,可爱的动物企鹅蓝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世界各国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地图,介绍中国的长城站、中山站,特别介绍设在南极南纬90°的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的科学实验站,这是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而命名的。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的故事,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那悲壮的一幕吧。由此导入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让友谊之树常青》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教学教案 道德与法治练2020-2021学年 春季 部编版(统编)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让友谊之树常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友谊是可以共同建立的 2、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 二、活动准备: 1、友谊树 2、各形状的友谊叶 3、歌曲《找朋友》《朋友》《友谊地久天长》 三、教学过程: (一)共话友谊 1、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有好多老师和我们一起活动,我们就用一种有趣的方式向他 们问好,好吗?(好) 在左手大拇指上画笑脸,用笑脸向旁边的问好。 2、丹麦大拇指:接下来,我们用这张笑脸来放松一下。教师示范。听老师的口 令:点头、左、右、顶牛,再来一次。 3、分享:玩了这个拇指游戏,你们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谈谈感想) 看到你们玩得这么高兴,我想起了我的那几个特别要好的同学,出示课件 4、教师实例:瞧,这是小学的我,这边就是我很要好的同学(背景音乐周华健的《朋友》) 照片1 介绍:这是我小学的同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在一起玩耍一起学习,过了二十多年,现在我们都长大了,但我们依然亲密无间。这张是初中时照的,这几张照片是我们长大后在聚会时拍的。 照片2 介绍照片:这张是我高中的同学,十几年来,我们每年都有一次或二次的聚会,我为自己拥有这样的同学这样的朋友这样的友谊感到自豪。你们想交到这样的朋友吗?你想和你的朋友一起来种一棵永远常青的友谊之树吗?(出示课题)《友谊之树常青》,今天我们就一起种下这棵友谊树吧。 (二)友谊叶分组 师:同学们,你们在一起学习有四年了,一定有几个特别要好的同学,但有些同 学我们不太了解,现在你们就有这样的机会。

《张衡传》复习题及答案

《张衡传》复习题及答案 《张衡传》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属文(zhǔ)左冯(píng)征辟(bì) B.逾侈(yú)邓骘(zhì )不徙(xǐ) C.都柱(dōu )合契(q ì)陇西(lǒng) D.骸骨(hài)肃然(sù)收禽(qín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不好交接俗人交接:与……交往B.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 C.辄积年不徙徙:调动官职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看、视察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 B.“贯六艺” 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旧唐史》被称为“四史”。 D项中《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举孝廉不行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D.覆盖周密无际 5.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未之有也D.果地震陇西 6.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一项是()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翎,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 C.公车特征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证 D.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 8.下列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为:(他)常常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1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

伟大的悲剧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 目标达成: 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各小组的语文课代表板答文学常识、字词注音等。各小组其他同学展示布置的内容。【创境激趣】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海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探索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悲壮。成功者拥有了一切,但这些伟大的失败者也应有他们的位置。你所知道的伟大悲剧又有哪些呢﹖ 【自学导航】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句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合作探究】 1.“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如何理解“骄傲”一词?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3.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4.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强化训练】 A,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的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友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⑴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的话 B。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书信。 1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让友谊之树常青导学案人教版

5.1 让友谊之树常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和持续的行动。 (2)懂得友谊需要精心呵护。 能力目标 (1)能够掌握建立友谊的方法,呵护自己的友谊,恰当地解决自己的交友困惑与冲突。 (2)学会正确处理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开放自己并付出行动去建立友谊。 (2)正确对待与朋友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呵护友谊的方法和策略。 【探究过程】 新课自学 1.建立友谊,我们需要怎样做? (1)需要_________。建立友谊的过程中,_________,主动_____,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 (2)需要___________。 ①行动前要有___________。 ②如果一次尝试不成功,别气馁,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机会找到朋友。 2.我们应怎样呵护友谊? (1)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_________。 ①体会朋友的需要,在朋友需要的时候站到他的身旁。 ②以行动向朋友表达关心和支持。 (2)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 ①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给朋友一些空间,把握好彼此的___________。 ②朋友之间需要坦诚相待,但这并不意味着_________。 ③给予朋友积极合理的建议,但不要_____________。 (3)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①冲突发生时,可以_________,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式。 ②如果处理得当,冲突可以把彼此的距离_________。 (4)呵护友谊,需要学会_____________中受到的伤害。

①当朋友背叛了自己,或者做出了伤害友谊的举动,我们可以选择_________,也可以选择结束这段友谊。 ②两者都需要勇气,也需要_____。 (5)我们要学会同多数人和睦相处,对所有人_________。 名言导入 马克思说:“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浇灌,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他告诉我们,友谊需要培养。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建立和培养真正的友谊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让友谊之树常青》的学习。 课堂探究 探究一建立友谊 一位忧心忡忡的妈妈进行心理咨询时说:我的儿子上初中二年级了。最近班主任总跟我反映,说他不合群,下课后,别的孩子都成群地做游戏、聊天,他就喜欢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同学叫他玩,他也会去,但去了就愣愣地站在一边,一点都不活跃。每逢周六、周日或者寒暑假,他总是自己在家上网、看书,很少出去。见了老师、同学或者熟人,他一般一低头就过去了。 (1)你认为这位同学在交往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会给他带来怎样的影响? (2)你认为这位同学应该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 (3)生活中,你还有哪些有助于建立友谊的“金点子”? 探究二呵护友谊 欣赏漫画,回答问题: (1)小明能找到真正的朋友吗?为什么?

高中语文 第13课《张衡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张衡传》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学习目标】 1.学生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梳理文章结构,并熟记有关的文化常识。 2.学生认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以及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3.学生把握人物身上的闪光之处,注意传记作品多样的叙事写人手法。 4.学生掌握实词的多义性,积累文中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重、难点】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的翻译;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任务一】利用十分钟时间,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画出来并掌握它们。 1.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字尉宗,南朝宋顺阳人,南北朝时期著名史学家。范晔早年曾任鼓城王刘义康的参军,后官至尚书吏部郎,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因事触怒刘义康,左迁为宣城郡(郡治在今安徽宣城)太守。后来他又几次升迁,官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有人告发他密谋拥立刘义康,于是以谋反的罪名被处以死刑。范晔一生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则是撰写了被后人称之为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范晔以《东观汉记》为蓝本,对其它各家撰著博采众长,斟酌取舍,并自定体例,订伪考异,删繁补略,写成《后汉书》。由于他的“后汉书”文约事详,逐渐取代了前人的著作。《后汉书》继承了《史记》、《汉书》的纪传体例,叙事简明而周详,记事有重点而不遗漏。其叙事的特点是以类相从而不记年代的先后。有些篇目的内容颇有增益,如《东夷列传》就较详细的记述了当时朝鲜半岛诸国和日本(当时称倭国)的情况,又《南蛮传》也为前所未载。《后汉书》又新立了一些类传,如《逸民》、《列女传》等。 2.《后汉书》简介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