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公司发展战略及十五发展总体计划

电力公司发展战略及十五发展总体计划

电力公司发展战略及十五发展总体计划
电力公司发展战略及十五发展总体计划

江苏省电力公司发展战略及“十五”发展总体计划

一、公司发展战略

(一)战略定位

1、公司战略定位

江苏省电力公司是国家电力公司的子公司;是以电力生产销售为核心,多元化发展,为江苏省及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电力企业;是江苏省电力市场的系统运营者;是华东电网及区域电力市场的战略主体之一;是由电力核心产业向电力相关产业、电力延伸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多元发展的战略实施主体。

江苏电网是“西电东送”的一个重要受电端,是上海可持续发展电力供应的一个战略通道。

2、公司本部战略定位

本部是公司的战略决策中心、调度生产指挥和市场交易中心、资本运营中心、核心企业管理中心和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

(二)战略目标

1、总体战略目标

建成集团化、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居于国内同行领先水平,庆身世界先进电力企业行列的现代电力公司(即“四化一先”的战略目标)。

2、战略实施步骤

具体分四年加以实施:

第一步,2001年达到国电公司一流电力公司的标准,跨入国内

同行先进行列;

第二步,2003年初步形成集团化、多元化、现代化、国内同行领先的国际一流电力公司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企业风貌;到2005年,建成集团化、多元化、现代化并以较高水平进入国电公司系统国际一流电力企业行列的公司;

第三步,到2010年,初步建成集团化、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现代电力公司,在国电公司系统率先进入世界先进电力企业的行列;

第四步,到2020年,建成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电力公司,确立世界先进电力企业的地位。

(三)总体发展战略

电为核心,多元发展;内强素质,外堡形象;国际比较,分区推进。

(四)核心产业发展战略

优失发展电网,优质拓展服务,优化发展电源,体制机制适应市场化,枝术装备达到现代化,经营管理实行集约化,即“三优三化”战略。

(五)多种产业发展战略

1、产业发展战略:巩固提升支柱产业,加快拓展新兴产业。

2、资本运营战略:有效整合内部资产,积极扩张外部资本。

3、市场开发战略:规范系统基础市场,拓展外部发展空间。

4、品牌战略:共创苏源品牌,打造世界名牌。

5、集团化战略:以苏源集团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苏源集团;资本为纽带,构造多种产业新体系,实现集团化管理,集约化经营。

6、资源控制战略:充分利用资金资信优势,尽可能多的占有各种资源,如土地、交通设施、公用产业等,形成资源开发型产业。

二、“十五”发展总体计划

(一)总目标

公司“十五”期间发展的总目标是:贯彻执行公司发展战略,通过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和内部改革,大力调整结构,坚持多元化发展,全面提高公司生产经营水平、管理水平、技术水平、队伍素质、竞争能力,确保2001年达到国电公司一流电力公司的标准,跨入国内同行先进行列;2003年,初步形成集团化、多元化、现代化、国内同行领先的国际一流电力公司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企业风貌;到2005年,建成集团化、多元化、现代化并以较高水平进入国电公司系统国际一流电力企业行列的公司。

(二)6项基本任务

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

2、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实现体制创新。

3、坚持科技兴企战略;实现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公司科学化水平。

4、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管理创新。

5、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实现服务创新。

6、坚持“两个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为公司员工办好8件实事

1、建成现代化的省公司调度生产指挥和市场交易中心。改善生产、办公条件;

2、在全省建立比较完整的员工培训体系,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3、大力发展多种产业,改善员工收入结构,增加员工收入;

4、改善员工工作条件,提高员工生活质量;

5、根据有关政策和公司经济效益情况,逐步提高员工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水平,为员工增办一些社会保险;

6、在太阳宫建成员工文化体育活动中。心;

7、按规划在全省定点建设员工健康中心;

8、定点改善老年员工活动中心。

(四)4项重点工作

1、结构调整

2、技术创新

3、人才开发

4、多元化发展

(五)10大工程(48个项目)

1、电力发展工程(3个项目:电网建设项目、电源建设项目、基地建设项目)

2、营销与服务工程(4个项目:市场开拓项目、技术支持系统建设项目、需求侧管理项目、客户服务项目)

3、市场化工程(3个项目:公司化改制项目、省级电力市场筹备项目、资产证券化项目)

4、信息化工程(3个项目: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完善项目、信息应用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信息系统安全示范工程攻关项目)

5、人才开发工程(6个项目:三项制度改革项目、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开发项目、专业技术人才开发项目、高级技能人才开发项目、全员培训项目、减人增效项目)

6、苏源工程(6个项目:苏源集团建设项目、电力资源开发项目、制造业发展项目、电力建安业改组改造项目、资源性产业开发项目、金融产业介入项目)

7、管理创新工程(8个项目: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健全项目、财务管理创新项目、安全管理项目、物资管埋创新项目、先进企业管理系统引进项目、管理工作标准化项目、法制化建设项目、监审体系建设健全项目)

8、科技创新工程(2个项目:科研体系建设与科研机构改革项目、科研重点领域建设项目)

9、环境保护工程(7个项目:烟尘排放控制项目、二氧化硫排放控制项目、氮氧化物治理项目、废水排放治埋项目、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噪声治理项目、输变电工程环保项目)

10、企业文化工程(6个项目:企业经营理念完善项目、企业精神培育与弘扬项目、企业形象塑造项目、员工行为规范项目、文化活动组织项目、精神文明建设项目)

(六)6项保证措施

1、加强领导;为公司实施“十五”发展计划提供组织保证。

2、坚持改革创新,为实现公司“十五”发展目标提供体制、机制的支持。

3、公司经营实现良性循环、健康发展,为实施“十五”发展计划提供财力支持。

4、加强政策研究,为实施‘十五”发展计划提供政策支持。

5、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主线,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为顺利实施公司“十五”发展计划提供政治保证。

6、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实施‘十五”发展计划提供人力支持。

江苏省电力公司

2001年10月11日

江苏电力信息化建设及其发展

----------------------------------------------------------------

英能网摘自中国电力商务网2002年3月7日

江苏省地处长江三角洲,面积约占全国的百分之一,人口约占全国的百分之六,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百分之十;江苏电网至一九九八年底,500千瓦以上发电装机容量为1067万千瓦,发、用电量约为780亿千瓦时;作为一个经济文化相对比较发达的省份,对电力工业的现代化管理,有着客观的需求。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电力企业对共享信息资源和提高生产、管理、经营效率的需求变得非常迫切。江苏电力公司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起步于一九八三年,各企业都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和人员素质,直至九十年代初,仍处于一般应用水平;突出的问题是政出多门,各行其事,在各企业均未解决数据集成和数据共享的问题,加之应用平台受条件局限,难以持续发展;

就全省而言,问题就更加明显,与客观需求和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针对这种情况,江苏省电力公司在1994年底召开的计算机应用领导小组会议上,经反复讨论,权衡利弊,确定了全省电力系统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要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开发、推广”的“三统一”原则。四年来,我们在规划和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了这一原则,并将它深化到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完成了江苏电力信息化建设一期工程,省电力公司机关和所属十三个省辖市供电局、十三个发电厂以及四个直属单位、一所高校全部建成了局域网,一九九八年二月从省公司连接这些局域网的计算机广域网全面开通,十一个应用子系统(生产管理、计划统计管理、财务经营管理、用电管理、燃料管理、劳动人事管理、办公信息及档案管理、安全监察管理、科技情报管理、电网调度管理、综合查询)自下而上投入运行,环保、农电等上级下发的应用系统数据也并入了综合查询,Intranet已初具规模,并于一九九八年十二月通过了中国电力信息中心组织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达标验收;办公信息及档案管理等应用系统,还在江苏电力系统外得到了推广和好评。

.计算机网络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显着提高了全公司的管理效率,加快了企业日常事务的运作,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效益。

系统建设的前期准备

在确定了管理信息建设的“三统一”原则以后,我们组织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了管理信息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解决了以下一些问题:

(一)、系统建设的模式

系统范围:省电力公司和其直属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十三个地市级供电局、近二十家发电厂;

系统层次:分省电力公司机关和下属供电局、发电厂两个层次,在两个层次之间能够做到上下互联、信息共享;

开发模式:系统开发分三种模式。

省电力公司机关模式:生产技术管理、计划统计管理、财务经营管理、燃料管理、安全监察管理、劳动人事管理、用电管理、办公信息及档案管理、科技教育情报管理、基于各数据库的综合信息查询管理等;

供电模式:生产技术管理、计划统计管理、财务经营管理、用电综合管理、安全监察管理、劳动人事管理、科技教育情报管理、基于各数据库的综合信息查询管理等;

发电模式:生产技术管理、计划统计管理、财务经营管理、燃料管理、安全监察管理、劳动人事管理、科技教育情报管理、基于各数据库的综合信息查询管理等。

(二)、系统建设的原则

自顶向下设计

根据“三统一”原则的指导思想,为了全省电力企业上下之间应用的平滑连接,同时也为了规范管理、规范操作,管理信息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需求都由省电力公司根据生产、管理、经营的需要自顶向下统一设计。为了确定既满足科学管理需要,又贴近实际业务处理流程的功能需求,保证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能真正提高效率,我们从省级、市级到县级,各个子系统的功能需求都自顶向下,由具体业务人员和计算机开发人员根据全省应用统一要求反复讨论、反复磋商而定。由于从上到下确定了完整详细的功能需求,各个应用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相互关联在程序开发前就已清楚,因此,在开发完成后应用到各个下属单位时,只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即可满足应用要求,并保证符合全省统一的规范。

自底向上实现

在制订了详细实用的功能需求,确定了各个子系统的功能模块后,我们采取了自底向上的开发方式来完成各个子系统目标的具体实现。从各个基层单位具体应用的数据源头开始,做到了系统软硬件平台以及应用系统的统一,为系统建成后的运行和维护避免了重复劳动,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效率。在基层单位应用开发完成以后,再转向省电力公司机关的系统开发,此时全省各基层单位的数据都可以为省电力公司机关所调用,从而使得这一系统能够真正帮助业务人员完成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通过这一方式开发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在省电力公司机关及所有下属单位真正实现了一体化,省电力公司和基层单位,都能独立自如地处理自己的各项业务,各子系统之间实现了数据的流通和共享。基于这个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三)、系统建设的步骤

小规模开发起步

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遍及全省电力企业的系统工程,面广量大,很难找到符合我们自己实际情况的成熟典范和成功经验供我们参考,每走一步都要自己摸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决定先进行小系统的开发,这样做安全可靠,保留了足够的灵活性,能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少走弯路。

小规模试运行

在小规模开发完成后我们将这一实验系统投入试运行。在其运行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在开发过程中没有发现的问题,同时也能够对开发过程中的不足有所认识并予以改善和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试运行过程中还能够积累大量的运行经验,这是一笔相当宝贵的财富,对大系统建成后运行的管理和维护有很大的帮助。

向大系统发展

小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说明开发模式是可行的。我们便将它进一步完善,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进行扩展,扩充功能模块、完善系统功能、扩大系统的应用面。因此,系统的试运行过程同时也是系统的完善和扩展的过程。在系统扩展过程中,我们注意利用和保护已有的环境资源,在扩充硬件设备和扩展功能模块时对已有的软硬件资源都予以充分考虑,有效地避免了资源浪费。

系统的总体设计:

(一)、系统功能要求

办公自动化系统

(1)、全省各厂、局的职能科室建立电子信箱,实现电力系统内的公文电子化传递,从文件标题管理,升级到全文管理。

(2)、收发文管理和档案管理一体化,档案管理逐步从文题检索,升级到全文检索。

计划统计管理

(1)、建成全省各厂、局统一的生产统计体系,其它各子系统可共享计划统计的数据。

(2)、从计划统计数据中自动提取企业关键指标信息。

(3)、共享其它子系统的信息,为编制月、年度计划提供各种在线查询,采用有效的计算方法生成生产计划。

生产管理

发电厂生产管理:

(1)、以设备管理为中心,对设备从投入使用、运行维护、更新改造,到退役报废实行全过程管理,将检修、运行、节能、可靠性管理有机地结合为一体。

(2)、以缺陷管理为基础的生产运行管理。

(3)、建成全省统一的节能管理体系。

供电局生产管理:

以设备管理、变电站运行管理为两条主线,将检修、运行、技术改造、可靠性管理融合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将生技部门、线路工区、变电工区、变电站,通过网络远程访问的方法形成一个整体。

燃料管理

分陆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两种模式,从计划、采购、运输、入厂、收用存、计量化验、亏吨亏卡、拒付索赔、成本核算到分类统计上报,实行全过程管理。

劳动人事管理

以人的基本信息和动态信息为两大信息集,延伸出干部、科技干部、党政干部、工人、人才资源、工资、奖金、养老保险、岗位、培训、工会等管理,使对人的管理按分权限、分密级、分层次共享信息。

安全监察管理

从生产管理和劳动人事管理子系统的共享信息部分,为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提供信息支持,按国家电力公司统一规定,产生出各种事故统计信息与报表,完善分析功能。

财务

从报表台帐型的核算系统,向先进的经营管理型财务系统过渡。

用电管理

从电费管理向用电营业全过程管理发展,提高服务质量,为经营管理提供得力的技术支持。

调度综合管理

全面实现电网调度中运行方式、调度、继电保护、通信、自动化等专业管理的计算机化,同时为大系统提供各类专业信息。

综合查询

提取各子系统的信息,增强图示、对比等分析功能,为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提供分析加工后的综合信息。(二)、系统性能指标

符合国家关于信息系统建设和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现行政策法规、适应改革发展的动态特点、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满足各级用户的功能需求;

在全省范围建立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数据分层、分级、分权限管理,并平滑向浏览器/服务器过渡;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各层次、各类型的日常重要数据具有备份、归档和恢复功能;

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防止计算机病毒对单机特别是网络的侵入和扩散;设计防病毒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试验。

按管理工程的要求,同一类型模式的应用软件具有通用性,通过初始化、系统设置等技术手段,能适应同一模式下各单位之间的管理差异,也能灵活地适应功能需求的动态变化;

对于不规范的业务处理,采用电子表格等商品化软件,为用户定义、设计规范化的数据接口,使之能有机地融入到应用系统中去;

对于不属于本工程开发对象的应用子系统,设计规范化的数据接口,实现数据互联、交换和共享;对于本工程开发的应用子系统,规定了两个层次之间的数据交换标准;

选用或设计的网络体系结构、系统软件和开发工具,支持开放性标准,服务器、客户机和接口设备向上兼容、可灵活升级。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一)、计算机网络的建设

计算机网络是企业信息基础设施,是现代企业进行信息采集、信息集成、系统集成的基础。在系统建设的初期,我们主要依靠电力系统已经建成的电力通信网,现正向符合现代信息技术要求的统一网络发展。本公司十年前在建设全省微波通信网时就为数据通信留下了接口,在并不富裕的话路中,设置了专用数据通道。这在当时并不多见,但这个决策为今天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打下了十分重要的物质基础。

我们的管理信息工程涉及全省各市、县供电局和发电厂,其中有部分地区的通信设施比较落后,因而在整个工程的投资中有相当部分的经费用于完善基础通信设施,使得计算机通信网络能够覆盖到全部下属单位。

目前我们正逐步进入网络时代,电子货币、电子邮件、电子公告、远程教学、网上会诊、视频会议、视频点播、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正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我们在网络建设时不能满足于企业的事务报表数据传输,而应考虑能不断升级,以满足数字时代对网络的更高要求,跟上信息技术前进的步伐。四年前,ATM技术在国内刚刚出现,我们在总体方案论证时,就对它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慎重的分析,认为它是我们企业网络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多种建网方案中,选择了以交换技术为基础,可逐步升级到ATM为主干的网络结构。四年多的实践证明,我们的方案是正确的,既满足了当时应用的需要,又保留了足够的上升空间。现在,我们已在部分发供电企业建成了ATM网,并逐步开展视频会议、话音通信等应用的试点。

(二)、应用系统的开发形式

按照“可平滑升级,十年不落后”的指导思想,在江苏电力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我们选用了当今业界先进的软硬件平台,并随时注意业界的新技术动向,尽可能吸收引进适合我省电力企业特点的先进实用技术。应用系统的开发一般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请专业软件公司进行开发,二是依靠自己的专业技术力量,积极争取专业软件公司的支持。采用前一种方式可以省去很大的工作量,但专业软件公司对电力的专业业务短期内难以认识到位,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且即使开发成功,日后也存在着管理维护和不断升级的问题。采取“以我为主,专家咨询”的方式,虽然可能要花很大的力气,但开发出的系统将更为实用,更易于推广。尤为重要的是,在开发过程中将培养和锻炼出一支我们自己的专业人才队伍,达到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的目的。经反复权衡,我们决定自行组织人员进行开发。自九四年十月起我们先后三批从基层单位抽调了六十多名有一定技术基础和实践经验的计算机专业人员组成课题开发组,采用全封闭方式进行开发。课题组的开发过程同时就是考虑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开发人员在深入编程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技术问题,我们就及时争取国内外专业公司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并不断派员参加各种专业培训。主要专业技术骨干还要通过国际着名计算机公司的专业资格认证考试,这样培养出了具有较高素质的开发队伍,保证了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三)、应用系统的共同特点

各子系统的开发应用,都经过了试点开发、试运行、验收整改、推广应用等四个阶段,能满足现阶段生产、经营、管理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要求;

省公司机关的数据,绝大多数直接来源于基层企业的数据源头和系统应用的过程之中,保证了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

实现了上下级之间、各企业之间、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关联,信息共享,流程化管理;

系统已正式投运一年以上,主要系统均具备三年以上历史数据,已逐步成为全省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必要工具,有效地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四、搞好信息化建设的五个要点

领导重视是关键。

我们近年来在管理信息建设和实用化工作中之所以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在于真正贯彻了“一把手原则”,公司领导层高度重视、果断决策,把信息化工作作为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现代化电力企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内容。顾智鹏同志作为省局局长、公司总经理,日常公务十分繁忙,仍实质性担

任全省电力计算机领导小组组长,一些重大决策和举措,如坚定不移地贯彻“三统一”原则、坚持“以我为主,专家咨询”的开发策略、下决心从基层抽调精兵强将组建课题组、开发应用平台的论证选型、有计划地安排大量资金投入、将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达标作为创一流发供电企业的必备条件、明确省局机关信息化建设实行处长负责制并与有关处长签订责任书、对机关全体管理人员实行计算机应用培训、考试、持证上岗、将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列为全省电力工作会议、全省电力职工代表大会的重要内容等,都是由他亲自主持并实施的。上行下效,局机关各有关处室和下属单位通力协作、紧密配合,在全省电力系统形成了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氛围,使一些困扰管理信息实用化建设的难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实用化”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属。

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来提高我们生产经营管理的水平,特别要解决那些单靠人力和传统设备无法解决的问题。判断其成败的实践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在实际工作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能不能在实用上有所突破,为全系统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所欢迎所接受,否则,信息化建设就难以为继。在这方面,我们主要依靠“六个落实”,即领导落实、组织落实、系统落实、应用落实、数据落实和考核落实。

目前,除省公司已通过中国电力信息中心组织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达标外,已有八个供电局、四个发电厂、两个直属单位已通过省公司组织的实用化现场测评。

“三统一”原则是信息化建设的生命线。

信息化建设无论从地域、时域,还是从管理范畴、涉及的专业和人员来说,均可称得上是一个大系统、一项大工程,因此,组织管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我们牢牢抓住“三统一”原则不放松,不仅保证了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而且使过去遗留的问题也得到逐步解决。我们深深体会到,是“三统一”原则引导我们的管理信息实用化建设,迈上了成功之路。

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信息系统建设、稳定运行、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

技术路线确定以后,人的因素就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们的生产、经营、管理,将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向前发展,永远不会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因此,信息化建设也将随之不断向前发展,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采取“以我为主,专家咨询”的开发策略,重要的出发点,就是信息化建设既要出成果,又要出人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既懂得计算机应用,又熟悉生产、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的过程。

在开发方面,从基层抽调参加课题开发的同志成长很快,管理信息开发的实践,使他们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课题开发结束后,这批同志作为骨干,可以确保本单位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并根据应用需求进行更深入的充实、完善、提高,使之生生不息、永葆活力。目前,我省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骨干队伍中,已有56人次通过了国际着名计算机公司的高中级资格认证考试,具备了较强的技术实力和深入开发的基础。

在应用方面,我们具体业务岗位上的众多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学习掌握了计算机应用技术,拓宽了眼界,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管理水平,又为我们电力企业的发展提高了人员素质,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四年来,江苏电力系统先后对数千名在岗职工进行了微机技能培训,省电力公司对公司领导、全省厂处级干部和公司机关主要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了计算机应用培训和考核取证,有力地推动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并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坚持不懈地认真抓好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是信息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信息化建设中的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是开发应用的重点,也是开发应用的难点。我们正处在体制改革的动态过程之中,加之基础管理水平薄弱,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所以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难以一步到位,需要在开发应用的过程中滚动发展,不可能一劳永逸。另外,我们的三种模式之间、同一模式的不同单位之间,生产经营管理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把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根据我们的实践,这个阶段的工作量和所占时间要占整个开发过程60%以上。精心做好了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就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公司的管理信息实用化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真正实现实用化,还要下大力气、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即使完成了目前已安排的工作,也还只是完成了阶段性任务,以市场为导向的电力生产和经营,还有更多更新的课题需求,等待我们去探索、去解决。

五、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打算

(一)、信息化建设关键的基础设施是网络,信息化工作要有长远的发展,就一定要把网络建设好。在江苏电力信息化建设一期工程完成后,我们就开始着手二期工程的网络建设,准备实施以一期工程为基础的网络升级。工作的重点是:

在一期工程已建好的部分光纤网基础上,和省公司通信、农电部门合作,建设全省的光纤网。

2.利用一期工程中ATM交换机的155M光口,进行全省ATM组网。

3.利用155M ATM广域网,开展包括视频应用在内的广泛的信息化应用。

本着“滚动投资,逐步发展”和“平滑升级,十年不落后”的原则,二期工程拟建设基于光纤的ATM 网,组建互连的苏南、苏北两个主干网;大部分采用2×155M的连接,对于流量大的区段,可视发展情况,随时升级到622M甚至更高。

(二)、省公司和基层厂局系统的主服务器将逐步升级到双机和高可靠性系统。

(三)、在和因特网(Internet)连接的基础上,以用电和社会客户服务为核心,向Internet用户提供服务。

(四)、各应用系统的信息将跨系统进行大集成。建设以生产、调度、报价、运行为基础的生产指挥系统;建设以财务为核心,与物资、燃料、技改、检修、用电、劳资等相关联的经营、核算系统;建设以用电为核心,与生产、计划、报价等相关联的客户服务系统;完善提高以公文管理为核心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适合需求的电力市场管理系统,具备电厂报价、购售电贸易、优化管理等功能,以适应电力企业发展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江苏电力将继续把信息化工作,作为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电力事业的重要内容,积极采用先进的装备和技术,不断完善现代化的生产经营管理手段,以崭新的面貌跨入二十一世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