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仪器仪表工程科技2035发展趋势研究_王雪

中国仪器仪表工程科技2035发展趋势研究_王雪

中国仪器仪表工程科技2035发展趋势研究_王雪
中国仪器仪表工程科技2035发展趋势研究_王雪

103

中国仪器仪表工程科技2035发展趋势研究

Development Trends for China’s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2035

王雪1,张莉2

(1. 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2.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北京 100088)

Wang Xue 1, Zhang Li 2

(1.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China Instrument and Control Society, Beijing 100088, China)

摘要:仪器仪表工程科技是智能制造、科学研究、环境监测、医疗健康、国防建设等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术和装备核心。仪器仪表工程科技作为实现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支撑,其发展水平决定新兴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仪器仪表领域2035年的发展目标,围绕新型仪器仪表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从智能仪器仪表、医疗仪器和微机电系统(MEMS )三个领域阐述了未来我国仪器仪表工程科技领域的发展方向及关键技术,提出了2035年我国仪器仪表工程科技领域的总体趋势。关键词:仪器仪表;智能仪器仪表;医疗仪器;微机电系统;趋势分析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strument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technology and essential equipment fo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cientific research,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healthcare, national defense construction, and so forth. As an important support toward achieving a national innovation strategy, instrumentation development determines the level of strategic new industries, which include the innovative infor-mation industry, high-end equipment-manufacturing industry, energy industry, materials industry, and so forth. This paper analyzes development trends of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2035. Within the requirements of digital, intelligent, and networked instruments, key technologies and future trends are depicted for three main aspects: intelligent instrumentation, medical instruments, and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for China’s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2035 are also put forward.

Keywords: instrumentation; intelligent instrumentation; medical instrument; MEMS; trend analysis

一、前言

仪器仪表工程科技是智能制造、科学研究、环境监测、医疗健康、国防建设等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术和装备核心。著名科学家王大珩院士曾经将其形

象地比喻为工业生产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军事上的“战斗力”以及现代社会活动的“物化法官”[1]。

仪器仪表工程科技作为实现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支撑,其发展水平决定了新兴信息产业、高

收稿日期:2016-12-15;修回日期:2016-12-27

通讯作者:王雪,清华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精密测量与智能传感技术、物联网测控技术等;E-mail: wangxue@https://www.doczj.com/doc/321995552.html, 资助项目: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中国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研究”(2015-ZD-14)本刊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321995552.html,

DOI 10.15302/J-SSCAE-2017.01.015

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2]。面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新型仪器仪表的发展是实现测量信息智能感知、决策控制的重要手段,是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器仪表工程科技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水平和制造能力的重要标志[3~5]。

仪器仪表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众多,对新技术高度敏感,是现代工业中更新换代快、新技术应用和发展极快速的领域之一。其关键技术的研发涉及数学、力学、材料学、工业学、电子学、信息学、控制论、人工智能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交叉应用以及许多边缘科学。

仪器仪表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涉及敏感机理、敏感材料、工艺技术、工艺装备、测试技术等基础研究,攻关难度较大。其产业的发展,不仅涉及产品的技术水平,而且与工程应用技术密切相关。

仪器仪表应用领域广泛,其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科研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须开展专用技术研究,并为用户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仪器仪表领域的上述特点,决定了仪器仪表工程科技发展对专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高要求和大需求。

综上所述,提出我国面向2035年的仪器仪表工程科技的发展目标,提出若干具有重大需求、符合重大发展趋势的重点任务,突出重点和新亮点,进一步深化研究其发展路径,对行业发展和政府决策具有借鉴意义。

仪器仪表工程科技的研究前沿,目前主要集中在高灵敏度“源”与“探测器”、新型传感技术、智能感知系统互联互通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共性技术。在应用技术上需要突破无损、快速、在线检测技术,痕量精准定量检测技术,全集成基因检测系统等。以MEMS技术为基础,将传感器与信号处理、控制电路、微执行器相互集成,形成具有一定完整功能的微系统已成为业界的研究热点和投入重点,其规模效应和应用拓展的前景,将给个人消费、交通运输、工业控制、军事国防等众多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影响[6,7]。

本文采用德尔菲法开展技术预测,对面向2035年仪器仪表工程科技领域需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等做出研判,得出我国仪器仪表工程科技2035的发展趋势。

二、发展目标

我国仪器仪表工程科技发展将通过跟踪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来实现发展,研究前沿技术和新兴技术,突破关键仪器,有效地缩小与国外产品的差距;成体系、成系统地发展仪器仪表产业相关的材料、元器件、设备,构建门类齐全、结构相对合理的产业结构,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仪器仪表产品体系;坚持高质量和高标准的发展原则,突破长期制约我国仪器设备发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增强我国仪器设备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2025年战略目标为突破物理量获取与传感技术,延伸仪器仪表的应用范围,解决环境污染监测、核能辐射安全监测、物质成分分析、生物化学分析、新能源和绿色能源发展等难题;利用量子力学、纳米电子学、太赫兹(THz)电磁学、物联网测量技术和人工智能信息处理等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解决制约仪器仪表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工程化应用,为科学研究、能源开发、生命健康等提供高端仪器设备。2035年战略目标为我国发展所需的高端仪器仪表基本实现国产化,完善高端仪器技术体系;构建以“网络为中心”的远程测量与故障诊断平台以及嵌入式测量平台;突破仪器仪表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实现仪器仪表的零故障、自修复、免维修等智能化功能。我国仪器仪表技术水平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8,9]。

三、发展趋势

面向2035年,量子计算机与量子通信、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和人造叶绿体、纳米科技和量子点技术、石墨烯材料等方向诱人的应用前景,以及新材料、生命科学、空间利用、海洋开发、新能源等领域的开拓,都对仪器精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3]。

先进制造正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器件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极端制造技术向极大(如航母、极

104

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和极小(如微纳芯片等)方向迅速推进。人机共融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材料与3D打印结合形成的4D打印技术,将推动工业品由大批量集中式生产向定制化分布式生产转变,从而引领“数码世界物质化”和“物质世界智能化”。仪器仪表作为工业生产的基础支撑,必将适应新兴产业的需求,产生新的测量方法[10]。

(一)智能仪器仪表领域

发展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实现振动、温度、压力、噪声、应变、图像等多参量的监测;发展多源自供电微功耗连续传感器,从根本上解决测量前端的电源供给问题;充分利用无线通信系统和网络平台,实现全天候、全空间的传感和监测,实现不受空间、环境限制的传感[11]。

与人工智能方法相结合,突破一批关键的本体检测技术,提高仪器仪表本体的管控智能化程度,构建自诊断等高级智能功能。构建本体现场数据自动跟踪的收集能力,打造仪器仪表全生命周期质量跟踪体系[12]。

构建基于物联网的传感测量架构,从顶层应用到底层传感,搭建端到端的大数据传输链路和大数据网络。突破仪器仪表单机本地化运行现状,构建仪表无缝接入现场总线或者集散型分布式系统(DCS)网络的连接能力,实现通信网络融合接入仪表技术。提高仪表数据信息的丰富程度,在仪表本身扩展主变量信息以外,提升数据源的多样化程度,提高数据流的数据规模,形成支持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的多元服务和庞大的数据基础。

突破兼容多种有线和无线通信的汇聚网络设备的相关技术,从数据链路上整合多种通信方式,提高智能仪器仪表的组网能力和通信网络节点的丰富程度。构筑工业物联网打通仪器仪表传感网的最后一公里,促进仪器仪表更高端的智能化服务和智能功能发展,凸显仪器仪表的工业互联数据价值。

(二)医疗仪器领域

推进医疗产品科技与巅覆性技术的发展。在医学影像领域,重点发展应用分子成像、脑磁成像、荧光成像、太赫磁成像、电阻抗成像、激光成像、虚拟成像等未来新技术的产品。在急救领域,重点发展自适应呼吸机、智能中央监护及远程监护。在

手术与康复领域,重点发展智能化骨科手术和脑外科手术智能化定位导航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有感知的智能假肢及辅具设备。在临床检验领域,重点发展第三代测序技术及新型的测试技术;建立基于基因检测的个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人类基因组数据库;发展自主研发的基因数据读取与分析处理软件系统;构建基于人体特征参量的体域网;基于大规模云计算的人工智能方法,发展可穿戴的人体健康体征辨识参数检测监控设备;开展基因库资源应用研究。在有源植入物领域,重点发展电磁兼容性更好的无线心脏起博器、神经刺激器、治疗与监测用植入性生物芯片等。

平台性技术相应发展较快,如医疗经验挖掘技术、智慧医疗技术、面向医疗的智能技术、云诊断技术、医疗资源智能化运营平台技术,以及专家系统和医疗路径描述体系。

(三)MEMS领域

进一步研究并重点突破MEMS一体化设计与仿真技术、先进功能材料的MEMS制造技术、芯片级MEMS集成技术、MEMS可靠性技术、MEMS测试与标准化技术等。研制各类国产微纳制造、检测设备。

面向仪器仪表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优先布局研究方向,包括高可信度的系统级MEMS正向设计理论、复杂三维MEMS制造工艺方法、单片MEMS集成方法、极端条件下的MEMS应用方法、MEMS集成射频前端技术、微型导航定位授时技术、MEMS智能传感微系统技术、MEMS执行器技术等。

四、基础研究方向

(一)智能仪器仪表领域

研究传感层相关设备、链路、数据安全处理与功能的安全技术;研究适应于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的智能仪器仪表;研究仪表适应工况的本地和远端自学习调整功能;研究仪表的本地、远端数据冗余功能;研究仪表的远程升级及回溯功能;研究仪表的自动预防性检测与维护功能;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高精度测量方法;提高各种仪表本体测量能力和测量精度,研究仪表本体硬件诊断和软件诊断技术等[13]。

105

研究仪器网络化的构建技术。研究传输层通信技术,研究可以支撑仪器仪表的服务数据和控制数据融合的全生命周期数据传输手段,重点研究支撑大数据流传输的工业新型高速两线制通信网络及网络通信卡、通信芯片、通信安全。研究汇聚层设备、通信核心技术,研究可支撑多链路诊断分析等特色各异的服务数据和控制数据聚合与分离的网络关键设备、网络接口卡及网络安全相关技术。研究适应于传统现场总线的主站数据处理、路由处理和流量控制、数据安全和优先级通信调度技术等。研究骨干层通信调度和传输技术,研究支撑控制网络和服务互联网分离的数据交换、分发设备,研究数据隔离等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基于工业物联网的安全通信技术,研究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系统的安全传输和冗余。

(二)医疗仪器领域

重点开展医学影像新型成像机理、影像融合技术及远程图像诊断信息的系统研究。重点研究新型手术器械及仪器设备、应用新技术的新型急救设备工程基础技术,以及根据临床疾病特征开展的新的智能化急救仪器设备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开展先进治疗的仪器设备机理与工程技术应用和智能化医用机器人的生物力学基础应用,开展软体机器人技术、远程手术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大数据分析技术、辅助介入治疗技术、智能化仿生假肢及智能辅具的智能技术与生物力学基础研究。开发预测重大疾病发病风险的生物芯片,发展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和全系列、高通量、集成式、流程化的实验室检验分析系统。开发基因读取与分析系统以及基因资源应用的基础研究。重点推进生物相融性更好的智能化记忆骨科植入物、血管支架及应用生物材料的开发,研究智能化新型生物材料。对生物材料性能及其加工工艺与处理技术、生物相融性及生物力学基础、有源植入物与生物融合基础应用,加大研究力度[13]。

(三)MEMS领域

重点突破MEMS领域的科学前沿研究。MEMS 制造、器件与微系统的一体化正向设计至关重要,突破正向设计理论及方法,优先开展跨尺度多能域系统的建模仿真、材料性能表征与工艺兼容性、恶劣环境下的失效机理与验证方法等研究,解决MEMS器件建模仿真及正向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前沿问题。

研究MEMS领域的核心技术工艺。开展单片集成、3D集成和混合集成方法研究,研究先进结构与先进材料工艺,研究MEMS晶圆级封装及在线监控,解决MEMS器件与微系统的芯片级集成方法及核心关键工艺技术。

突破MEMS领域的重点应用。MEMS器件与微系统的应用环境适应性也必须重视,如面向发动机、燃气轮机等MEMS器件与系统,面向战术武器的超高精度、高过载的MEMS器件与系统,面向汽车工业的高可靠、高性能的MEMS器件与系统,面向未来物联网的集成化、智能化MEMS器件与系统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解决我国亟须突破的重大战略需求问题。

五、结语

随着MEMS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应用领域也会不断增加。微型化是未来仪器仪表发展的必然趋势,微型仪器仪表将不仅具有传统仪器仪表的功能,而且能在自动化、航天、军事、生物、医疗等领域起到独特的作用。

多功能化是仪器仪表发展的重要趋势,多功能的综合型产品在各种测试功能上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正在逐渐向工业控制和智能仪器仪表系统设计领域渗透,网络化仪器仪表的概念是对传统测量仪器概念的突破。

人工智能技术将在仪器仪表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未来仪器仪表将进一步智能化,可以代替人的一部分脑力劳动,其在视觉、听觉、思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类人能力。人工智能在仪器仪表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有望解决用传统方式根本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

和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 [R]. 北京: 中华人

106

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0.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uidelines, goals, highlights and methods for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12th Five-Year Plan” [R]. Beijing: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0.

[2]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传感器与仪器仪表技

术和市场研究报告 [R]. 北京: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2012.

Instrumentation Technology and Economy Institute. Market research report on sensor and instrumentation technology [R].

Beijing: Instrumentation Technology and Economy Institute, 2012.

[3] 庄松林, 肖中汉. 我国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科技的发展 [J]. 自

动化仪表, 2009, 30 (5): 1–6.

Zhuang S L, Xiao Z H.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instrumentation,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area of China [J].

Process Automation Instrumentation, 2009, 30 (5): 1–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

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R].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3.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lan for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ensor and intelligent instrumentation industry [R]. Beijing: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3.

[5] Cabinet Meeting of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ic policy [R].

Tokyo: Cabinet Meeting of Japan, 2006.

[6] 中国工程院.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 [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Research on the manufacturing power strategy [M]. Beijing: Electronic Industrial Publishing

House, 2015.

[7]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EB/OL]. (2016-05-10)

[2016-10-25]. https://www.doczj.com/doc/321995552.html,/administration/eop/ostp. [8] 赵阳华. 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研究 [J]. 中

国仪器仪表, 2009 (3): 29–33.

Zhao Y H. A Study on development,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of instrumentation industry in China [J]. China Instrumentation, 2009 (3): 29–33.

[9] 陈庆. 浅谈智能仪器仪表的发展趋向及其应用前景 [J]. 科技创

新导报, 2009 (6): 16.

Chen Q. A brief probe into trend and application foresight of intelligent instruments [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2009 (6): 16.

[10] 孙柏林. 从2014年改革新动向看2015年仪器仪表行业发展 [J].

仪器仪表用户, 2015 (1): 5–10.

Sun B L. From 2014 new trends see 2015 years instrument industry development direction [J]. Electronic Instrumentation Customer, 2015 (1): 5–10.

[11] 袁涛.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发展综述 [J]. 电子测试, 2016 (6):

122–123.

Yuan T. Summa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strument and meter industry in China [J]. Electronic Test, 2016 (6): 122–123. [12] 宋宜豪. 我国智能仪器仪表的发展 [J]. 科技创新导报, 2013

(25): 233.

Song Y H.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instrumentation in China [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2013 (25): 233. [13] 谢少锋,王韬,王实. 关于推动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健康发展的思

考 [R]. 北京: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2010.

Xie S F, Wang T, Wang S. Considerations o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strumentation industry [R]. Beijing: China Instrument and Control Society, 2010.

107

世界科技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世界科技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科技馆副馆长黄体茂 在科技馆规划设计之前,客观地了解世界上典型的、水平较高的、主流的科技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正确理解科技馆的性质和特点,对科技馆的正确定位和实现较高的质量和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为区别传统意义上的、众所周知的科技工业博物馆,本文称要讨论的为现代意义的科技馆,简称科技馆,国外也有叫科学中心等名称的。 研究现代意义科技馆,有必要先探讨一下它的由来,再比较客观地了解一下它的现状,然后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进而科学推测其发展趋势。 一、科技馆的由来 关于科技馆的由来,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教育家和科学家在教育思想改革中创造出来的,另一种是为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 (一)科学家和教育家在教育思想改革中创新出科技馆 从时间上看,最早具备现代意义科技馆特点的应算法国巴黎发现宫,它建于1937年。当时法国巴黎承办了一次万国博览会,即现在的世博会。政府为此投资兴建了一批建筑,其中包括漂亮的大宫和小宫。博览会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让-佩兰策划了一个叫“技术中的艺术”的展览,并在大宫展出,后不断改造、扩充,发展成为现在的发现宫形式。 是什么使让?佩兰产生建发现宫的想法呢?据说,是他与一位英国朋友、也是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讨论时说,不应把科学活动局限在科学家范围,应把科学加以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要设置一些公共场所,在这里通过科学表演向观众介绍生活中的科学,体现科学与公众的关系。他认为,多数公众对高深的科学原理并不感兴趣,也不可能理解,因此只告诉他们应用即可。他还说,发现宫反映的不是高技术,而是让平民百姓了解最基本的科学。连基本的科学都不懂,怎么可能了解高新技术呢?在此先不讨论这种观点是否准确,但应该承认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道出了科普的一般意义和大众教育的某些基本特点。 正是在这种思想引导下,发现宫开始尝试展出一些基础科学内容。最初的形式有些象老师辅导的科学实验,后来逐渐地采取不用老师辅导而由观众自己进行的实验和演示,即现在的常设展览教育形式。要特别强调,发现宫是世界上第一个没有象传统科技工业博物馆那样的收藏品的科技馆。 (二)为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 谈到科技馆常使人联想到自然博物馆和工业技术博物馆这类科技工业博物馆。 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人们把自然界本身产生的动、植物的标本、化石等收藏起来,进行陈列和研究。出现了如1753年建成的伦敦大英自然博物馆等自然博物馆。 在科技逐渐发达起来后,特别是欧洲工业革命后,人们把由人设计制造出来的较为复杂的工具、仪器和设备收藏起来,进行陈列。出现了如1820年建成的德国柏林国家技术博物馆和1857年建成的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等工业技术博物馆。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摘要: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重大创新不断涌现,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的周期日益缩短。科学技术不仅成为推动全球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根本动力,也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和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总体来看,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和新趋势。 关键词:双刃剑高度分化国际竞争管理体制信息技术产业结构升级 引言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不少学者称之为"第三次技术革命",以表明其划时代的意义或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现代科技发展的高速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人类社会的紧密结合,人们也开始思考关于科技发展的哲学命题:例如科学技术的本质问题、科技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科技与人的自身关系问题等等。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呈现出了超越以往时代的特点。 正文 一. 关于科学技术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而技术则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趋势日益加强,科学和技术作为两个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科技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科学技术自从产生以来,已经给人类带来了数不清的实际利益。它既是利用自然的资源为人类服务,也是以人为主体进行改造自然的活动;科技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也与社会有着双向依赖关系;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的初衷在于使科学技术造福人类,使人获得更大的自由与解放,从而使人获得全面发展,在当代科技更是与人类自身的发展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由于科学技术本身存在某种非人性化的因素,加上人类自身对科技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技术的异化。在这种状态下,技术不再是为人服务的工具,对于人自身而言,技术反倒成为统治自己的异己力量,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带来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即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人类的并不尽是鲜花和满意的微笑,还有困惑和苦恼。 在当代,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联系更加紧密;围绕着这些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在于揭示事物本质的规律,总的来说具有以下的特点: 首先,随着工程的系统化,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庞大,结构愈来愈精巧;因此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关系日益紧密,在工程技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离开

银行业视角下的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银行业视角下的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2019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与此同时,金融科技行业也进入了深刻转型的一年。虽然部分领域乱象尚未完全消除,但行业发展的路径分歧已逐步消失,行业关键词已由“颠覆”逐步转变为“赋能”与“助力”。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首个金融科技发展三年规划——《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 年)》,明确提出了未来三年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一步确认了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方向,即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赋能作用,推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金融科技赋能银行业转型发展将继续作为行业发展的主战场。与前些年局部领域的爆炒概念和盲目追风不同,新时代的银行业金融科技发展将更加务实,更接地气,各类银行将立足于自身规模、客户结构、业务品种等禀赋特点,趋利避害,沿不同路径差异化发展。 一是以6家国有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为代表的全国性银行,金融科技战略布局将逐步进入到“自建+合作+输出”的阶段。全国性银行将基于自身的品牌、规模及全拍照经营的优势,投入人员和资金,根据内部需求自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及生态系统,包括不限于云计算、大数据平台以及关键性应用集群。一方面,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布局将持续深化,预计将有十余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落地运营,

部分头部企业,将逐步开展金融科技的输出,即在满足自身内部需求的基础上,将金融科技作为核心服务向中小银行或政府部门输出,助力社会信用环境的打造,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另一方面,全国性银行将进一步与互联网基因的金融科技企业开展广泛合作,优势互补,满足银行发展需求。 二是以城商行、农商行为代表的区域性银行,将在国家引导、监管政策和自身发展的三重压力下,回归本地服务、回归信贷主业、回归实体经济。金融科技将成为区域性银行转型突破的最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如何发挥区域性优势,适应本地客群、自身业务结构和优势禀赋方面,区域性银行尚有较大进步空间。由区域资源支持的线下场景将成为中小银行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金融科技助力下的普惠金融业务将是中小银行业务转型的下一个热点。渠道场景化,客户类群化、产品体验化、管理网格化或将成为中小银行打造差异化竞争力的关键步骤。 三是以部分民营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数据为王”的内生发展逻辑将得以持续,使得业务占比二八分化现象更加明显。在防控金融风险、保护信息安全和数据规范整治的大背景下,采用外部数据的成本激增,内生数据的价值将进一步显现,将更加有利于具备自有场景或自有数据的主体。C端流量排名靠前的电商、社交、媒体、搜索等线上场景(或APP)将成为互联网银行内嵌业务的重点。多数缺乏自有数据或场景的互联网银行将在细分领域或产业生态中谋求差异化发展,但与头部主体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指标的差距将愈发

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一)汇总

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2015年07月06日07:5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原标题: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世界科技发展呈现新的大趋势。为反映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从本期“观察”版起将陆续推出“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系列专版。今日刊发第一期,敬请关注。 ——编者 新一轮科技革命将深刻影响世界力量格局 创造未来的科技发展新趋势(大势所趋) 白春礼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并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重塑世

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我们只有认清趋势、前瞻擘划,才能顺势而为、抢抓机遇。从宏观视角和战略层面看,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正呈现以下十大新趋势。 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将催生产业重大变革,成为社会生产力新飞跃的突破口。作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的领域,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正孕育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量子计算机与量子通信、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和“人造叶绿体”、纳米科技和量子点技术、石墨烯材料等,已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先进制造正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器件一体化方向发展,极端制造技术向极大(如航母、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和极小(如微纳芯片等)方向迅速推进。人机共融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材料与3D打印结合形成的4D打印技术,将推动工业品由大批量集中式生产向定制化分布式生产转变,引领“数码世界物质化”和“物质世界智能化”。这些颠覆性技术将不断创造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驱动力,推动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刻调整,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科技更加以人为本,绿色、健康、智能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未来科技将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致力于研发低能耗、高效能的绿色技术与产品。以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加速光合作用、智能技术等研发应用为重点,绿色农业将创造农业生物新品种,提高农

当前中国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发展

一人民币升值周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持有人民币资产和票据是世界话题,外币大肆进入中国的趋势很难改变,长牛市场格局不变; 2、居民存款搬入证券市场,造成所谓的“流动性泛滥”,给政府出了很大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政策导向明确告诉大家,一定要打击股市投机,树立投资理念,事实上市场已经有了回应; 3、外汇储备暴库、“全民炒股”和中外机构博弈己经影响了金融平衡,出口退税政策、QDII等新政,告诉大家国家己实质性考虑外汇平衡问题,有时会牺牲局面利益,才能保证大局健康发展; 4、保持证券市场的稳定,对大型国企IPO和全流通有利,政府既不希望证券市场大幅涨跌而造成对政治、经济的伤害,但又挡不住瞄准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的冲击,只能用政策来调控这个市场; 5、大力发挥基金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将是今后的主流方向,现在大批股民的热钱将不断回到基金市场,符合政策导向,选择好的股票将成为基金公司的事,而选择好的基金品种,将成为今后的主要社会话题。 我的最后结沦:少碰股票、选择好的时机和基金品种,分享证券市场带来的财富。 当前中国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发展 一当前宏观金融形势总体运行平稳,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隐忧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对外贸易增势强劲,财政收入大幅提高。当前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但值得注意的是,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投资需求膨胀过快、货币信贷增长偏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问题。 据初步统计,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18万亿元,同比增长19.2%;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7.90万亿元,同比增长20.66%,本外币贷款一季度新增9122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8342亿元,同比多增238亿元。为了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引发通货膨胀或资产价格泡沫,形成新的银行不良贷款,防范金融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包括将自4月25日开始再次提高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实行差别准备金率制度和再贷款浮息政策等。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提高了央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货币供应量增幅偏快,今年以来M1和M2实际数据均高于预测;信贷增长速度偏快,比年初预期高出10个百分点。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政策,将有助于控制货币投放和贷款增加速度,保证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第二,我国直接融资所占比例依然过低,间接融资比重过高。虽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证券市场不发达,企业直接融资困难,直接筹资不便利的问题,但是如此高的间接融资比例为全社会的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第三,M2占GDP的比重过高,到2003年,我国 M2占GDP的比重已经接近200%,这种高比例除了在极其个别的国家外,在全球范围内是没有的。虽然中国经济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但是过大的M2表明,中国经济发展中融资过多依靠银行体系,风险集中度偏高。第四,总储蓄率依然偏高。2003年我国的总储蓄率进一步上升到47%,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消费需求所占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上述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讨论,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金融市场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首先,金融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建立。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证券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其次,金融市场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不仅包括商业银行、社会保障基金、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自2003年起,还引入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市场产品的逐步多样化,不仅包括金融债、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公司股本和债务性债券,而且在证券和银行业产品方面不断推陈出新。ABS、MBS和CDO 等银行类创新产品、开放式基金等证券类创新产品都有强烈的需求。第四,跨市场的金融创新产品不断出现,例如货币市场基金的出现,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等。 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市场还是存在产品匮乏、简单化的问题,金融深化程度还不足,在不少方面还存在创新压抑的现象和问题。 三、经济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要求我国金融市场必须进一步发展,要求有关部门适应形势,转变观念。与此同时,金融产品必然发生相应的转变 首先,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随着国民待遇的实现,市场准入的逐步放松,金融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将进一步加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和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均要求我国必须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其次,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2017-01-2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 金融科技(Fintech)是当前金融界十分关注的话题。目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到一个阶段性的调整时期,在这样的氛围下讨论金融科技,能提供一个反思和总结的机会,客观分析一下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金融科技通常被界定为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就是把科技应用到金融领域,通过技术工具的变革推动金融体系的创新。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对金融科技的界定是,金融与科技相互融合,创造新的业务模式、新的应用、新的流程和新的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形成非常大的影响。金融科技的外延囊括了支付清算、电子货币、网络借贷、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投顾、智能合同等领域,正在对银行、保险和支付这些领域的核心功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三个发展阶段 如果从IT技术对金融行业推动变革的角度看,目前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可以界定为金融IT阶段,或者说是金融科技1.0版。在这个阶段,金融行业通过传统IT的软硬件的应用来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业务效率。这时候IT公司通常并没有直接参与公司的业务环节,IT系统在金融体系内部是一个很典型的成本部门,现在银行等机构中还经常会讨论核心系统、信贷系统、清算系统等,就是这个阶段的代表。 第二个阶段可以界定为互联网金融阶段,或者叫金融科技2.0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金融业搭建在线业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或者移动终端的渠道来汇集海量的用户和信息,实现金融业务中的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资金端的任意组合的互联互通,本质上是对传统金融渠道的变革,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互联网的基金销售、P2P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 第三个阶段是金融科技3.0阶段。在这个阶段,金融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新的IT技术来改变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角色,因此可以大幅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代表技术就是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自然辩证法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刘德明 (辽宁科技大学电信2010.2班,102081101198) 摘要:本文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科学技术正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发展、社会化和数学化的特点,以及科学的整体化、技术的综合化、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一体化等趋势,探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于寻求科学技术发展的路径和机遇,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科学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1 引言 19世纪末开始的物理学革命拉开了人类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帷幕,以蒸汽机等机械技术为代表构成这次科技革命的先导。20世纪初以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为前提,以电、磁技术为代表和主导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浪潮席卷全球。现代自然辞学在广度和深度上、在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在学科结构及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均出现质的飞跃,由此引发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跨越式地进入现代工业文明时代。本世纪中叶以来,数学、物理学、遗传学等自然科学在理论上相继取得重大突破,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核技术、航天技术和激光技术等新技术群相继问世并得到蓬勃发展。已经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紧密相联,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导致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激烈变革。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已显示出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不同的新的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科技正在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主导因素和标志,已直接影响和决

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已成为科技的竞争[1]。 2 现代科学技术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紧密相联,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导致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激烈变革。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已显示出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不同的新的特点。 2.1加速性发展的特点 大量的统计发现,科学文献每隔10--15年增加一倍,科学期刊种类每60年增长10倍,文摘期刊每50年增长10倍。美国近50年科学家数量的增长大约以12.5年为倍增周期,全世界科技人员数量几乎每50年增长10倍,而且层次越高,科学人才的增长速度越快。科学理论物化和创新的连度尤其在加快。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从实验室到生产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如蒸汽机从发明到投入生产用了100年,电视机只用了12年,晶体管只用了5年,原子能利用从发现原子核裂变到第一个原子反应堆建成只用了3年,而激光器从实验室发明到在工业上应用则仅仅只有1年。 2.2数学化的特点 现代科学技术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数学的大量运用。现代数学及其庞大的分支学科的充分和高度的发晨为现代科学技术走向精密化提供了 现实可能性,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更加推进了这一进程。如今,不仅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部门、学科、领域日益与数学紧密结合,农业生产与农业科技的各个分支与应用领域也都愈来愈普遍地进入到计量化、模型化、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全面发展和科学理性充分发展的世纪,世界科技革命开始向更高的阶段迈进,新的科技浪潮正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蓄势待发。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特别是高技术的不断创新及其产业化,将对全球化的竞争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更加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社会产业结构、生产工具、劳动者素质等生产力要素和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将发生新的革命性变化。 一、信息技术成为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先导技术,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是信息密集程度的增加,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费用的迅速下降。计算机与通讯的结合,互联网,移动电话与卫星网络的发展,对人类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将产生极为巨大的影响。在信息储存方面,储存容量将稳定增长,集成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微机电系统技术对未来全球通讯系统的发展将可能有重大影响。 信息技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网络化。互联网的发展与计算机的发展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网络化与计算机对未来的教育(远程教育)、经济(如电子商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发展的另一趋势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将来的发展趋势是每一项设备或用具中都安装有计算机,这些计算机是互联的,因此可以设想一个人在外面可以控制他的家用设备。 随着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比重将大大增加,也将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二、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空间利用、海洋开发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的发展将产生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 与生物学相关的技术将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技术是有生命物质的工业应 用技术,用于制造食物、药品或其他产品。生物技术中包括了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是人类应用发酵技术制造酱油,醋及酒等传统产品。而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或重组DNA(脱氧核糖核酸)技术,则可以广泛地用于药物及农业方面。人类基因组 序列工作框架图的绘就,直接引发了基因革命的新冲击波。基因革命在21世纪有望通过改 变物质生产方式而重塑全球经济。 在21世纪,绿色科技成为未来科技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方向,也是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 道路的必然选择。绿色科技强调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保护和增值,强调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和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提倡文明、科学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国际能源技术发展的趋势将较少地依靠单一能源而更多地依靠多种能源。影响未来能源结构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是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氧化氮,臭氧、甲烷)所造成的全球气温的升高。长期能源战略侧重于能源结构的调整。未来的能源结构将主要依靠二种不含碳的一次能源结构。能源技术发展方向的第二个方面是节能。节能技术的发展反映在各个领域,一是改进结构,比如在房屋建筑中使用绝缘材料以促进电力的有效利用,二是改进使用油及天然气的机器以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 纳米技术具有彻底改变物质生产方式的巨大潜能。它有可能在新世纪引发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同时,柔性生产正以全球规模兴起。柔性生产系统不仅具有硬件生产系统的特征,更主要的是具有软件组织系统的特征。 三、科学技术一体化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交融成为科技发展主流 科学技术发展具有交叉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学科间、门类间的交叉与融合是普遍现象;科学技术系统、人类社会系统、全球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生命系统、脑与神经系统,地球系统等都是多元化、多层次、综合的复杂大系统;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理论与方法、应用目标与转化形式等均呈现多样化特征。在21世纪,科学技术有能力逐渐攻克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极其复杂的难题。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于可201100130045 金融2班 镡晓艳201100250038 金融2班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金融业改革突飞猛进,特别是逐渐与国际金融接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未来中国金融市场将更加国际化,金融创新的速度也将加快,并且呈现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联动的特征,金融市场的深度也将增加,利率和汇率都将实现市场化。本文在对我国金融业改革进行总结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国际金融发展背景下我国金融业改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对我国金融业改革方向和未来前景进行了初步的展望。 一个国家能否具有持续不竭的发展动力,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市场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与配置、风险的流动与分散、产品的定价与创新、财富的培育与管理。对于中国这个正在飞速崛起的世界大国,如何建立起与自身经济相匹配的金融市场,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1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2007美国金融危机爆发,通过海外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影响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来自于外需,而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当美国遭受这么大的金融危机以后,中国肯定免不了受影响,关键是在于影响的大小,而由于人民币币值一开始低估,人民币现在面临的升值压力将会影响到我国的金融市场。 1.1 金融结构的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市场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金融结构的发展问题也渐渐凸显,银行金融结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失衡的情况也越来越突出,这制约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伤害。由于金融结构的明显不合理,出现了很多制约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因素,所以其现在的结构状态仍然不能满足现在中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的金融效率。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组织体系由国有商业银行,股票,证券和区域城乡合作金融等四个层次组成,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横向看来,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仍处于一个很低的位置,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不足。同时中国的金融市场主体不够完善和成熟,金融工具的种类不是很多,已经发明的金融工具的运用次数也很少。金融市场的交易价格也还不合理,比如证券市场,我们要把参与主体在证券市场的收入从买卖差价上转移到资本利得上来。综上所述,中国整体的金融市场都有待改善。 1.2 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发展较良好 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持续发展,在加快资金流动,资源优化配置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合作得很好,这样才有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 1.3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剧烈

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及特征

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及特征 世纪之交,江泽民主席在接见世界6位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时提出:“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量。”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关键是科技实力。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加快发展科技事业放到国家全局战略位置上,强化决策,调整政策,增加投入,营造环境,出台重大科技计划,全力进行科技领域攻关,抢占世界高科技的制点高。 世界科技正是以这种强势,推动着世界经济加速重组和全球化。知识与资源、资本更加紧密结合,全球数字化的进程在加快,以发展高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正成为全球的最强音。这就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总趋势。 为把握这个总趋势,我们首先要认识和掌握当代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特点,学会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工作,自觉地按江泽民同志强调的,“要把科技进步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位置上。” (1)当代科技决定国家命运,各国都在为发展高科技及其产业化力争世界一席之地。21世纪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政治、经济和科技发生着深刻变化的时代。科学技术正以它从未有过的力量改变着世界面貌,主导着社会文明的前进。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主体,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现在全世界上万公里的光缆把世界各国紧紧地

联系在一起,全球网络化一天24小时不停地传递商业、金融、教育、科技、医药卫生等信息资源;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如隔咫尺,“天涯若比邻”已成为事实;几张小小的光盘可以储存一部百科全书的全部信息;通过信息高速公路数十秒钟内可将两年的《人民日报》信息全部传输完,等等。世界变得如此日新月异,人类社会生活如此丰富多彩,这一切都是高技术发展之故,更是信息快速发展的结果。 显然,用“一日千里”早已不能形容当代高科技发展的速度。所以,任何一个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在当代高科技的突飞猛进中,都不能在这个赛跑线上稍懈一步。一个严酷的现实问题是:即使一个工业发达国家,如果不在高科技及其产业化上保持优势,就有可能沦为技术上的发展中国家;相反,发展中国家如能在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高科技领域上捷足先登,实现技术跨越,就将带来社会生产力的跨越,有可能后来居上,经济强盛,综合国力增强,成为世界强国。两次世界科技中心转移足以表明了这一点。为什么连美国这样一个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也一再强调,要始终保持高科技领域的全面领先地位,道理基于此。 可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对每一个国家都是经济上的生产力,政治上的影响力,军事上的战斗力,社会全面进步的推动力。谁想在21世纪赢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和更强的竞争实力,谁就要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上尽量占取世界上更大的“一席之地”。在新的世纪里,经济的快速成长,社会的全面进步,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录 摘要 (3) 1.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4) 1.1科学技术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的主导力量 (4) 1.2科学技术向应用转化速度不断加快,科 技成果产业化周期大大缩短 (4) 1.3科学的交叉融合和技术的集成,导致重 大的创新突破,孕育了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 (5) 1.4科技全球化深刻改变了科学研究的传统 组织结构和方式,使得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 内的融合和有效配置 (5) 2.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新趋势 (5) 2.1信息技术成为先导技术,世界正在进入 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 (5) 2.2高新技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最 重要的因素 (6) 2.3科学发展的综合化趋势 (6) 2.4科技交流的国际化 (7) 3.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7)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不少学者称之为"第三次技术革命",以表明其划时代的意义或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现代科技发展的高速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人类社会的紧密结合,人们也开始思考关于科技发展的哲学命题:例如科学技术的本质问题、科技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科技与人的自身关系问题等等。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呈现出了超越以往时代的特点。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 1.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人类创造了历史上最为巨大的科学成就和物质财富。这些成就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及质量,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观念和对世界的认识,改变并继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纵观20世纪中叶以来50多年间,科学技术发展大致经历了6次大变革。 表1 20世纪现代科技经历的6次变革 上表显示出了20世纪总体上世界科技发展的特点: 1.1科学技术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量子理论促进了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信息产业的发展;相对论和原子核裂变原理形成了核技术和核能工业;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成就发展了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 1.2科学技术向应用转化速度不断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大大缩短 19世纪贝尔发明电话,掀开了人类通讯史从此一个全新的篇章。但相比电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录 摘要 (2) 1.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2) 1.1科学技术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2) 1.2科学技术向应用转化速度不断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大大缩短 (3) 1.3科学的交叉融合和技术的集成,导致重大的创新突破,孕育了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 (3) 1.4科技全球化深刻改变了科学研究的传统组织结构和方式,使得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 内的融合和有效配置 (3) 2.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新趋势 (3) 2.1信息技术成为先导技术,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 (3) 2.2高新技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 (4) 2.3科学发展的综合化趋势 (4) 2.4科技交流的国际化 (5) 3.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7)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不少学者称之为"第三次技术革命",以表明其划时代的意义或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现代科技发展的高速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人类社会的紧密结合,人们也开始思考关于科技发展的哲学命题:例如科学技术的本质问题、科技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科技与人的自身关系问题等等。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呈现出了超越以往时代的特点。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 1.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人类创造了历史上最为巨大的科学成就和物质财富。这些成就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及质量,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观念和对世界的认识,改变并继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纵观20世纪中叶以来50多年间,科学技术发展大致经历了6次大变革。 表1 20世纪现代科技经历的6次变革 上表显示出了20世纪总体上世界科技发展的特点: 1.1科学技术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量子理论促进了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信息产业的发展;相对论和原子核裂变原理形成了核技术和核能工业;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成就发展了生物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分析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分析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经济贸易逐步加大,在国际经济领域里,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国际资本的转移、国际劳务的输送、国际商品的买卖、黄金及外汇的买卖和国际资金货币体系运转等各方面都依赖于国际金融市场来完成。国际金融市场上新的融资手段、投资机会和投资方式层出不穷,金融活动也凌驾于传统的实质经济之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因此,国际金融市场在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方向上起着主导地位,对于我国来说,做好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内涵及作用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往来的场所。它是在国际化生产的条件下建立的,并且随着国际之间长短期资金借贷和国际贸易逐渐成长起来的,目前,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经济化的重要一部分,对促进国际经济的良好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资金的国际化 由于跨国大公司的经营方式是商品销售随着生产地域的变化而发生转移,这样就导致需要在世界各国范围内进行资金调配。国际金融市场可以提供这样的功能,它能够有效的提高跨国公司生产、流通中的游离资金的利用程度,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良好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二)促使国际融资的畅通化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独特优势,使得其具有国际融资的能力,并且全球各国都可以充分利用和调配这部分闲置的资金,为自己国家的经济建设所用,久而久之,国际金融市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资金汇集的场所。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别 (一)按交易种类划分 根据国际金融市场中交易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期权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三种。期权市场主要是从事期权的交易;期货市场的交易类型是股指期货、利率期货、货币期货、贵金属期货;现货市场就是做现货交易的场所。 (二)按借贷期限划分 通常资金信贷按期限可分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其中短期和长期的界限为一年。资金信贷时间在一年以内的交易为短期资金市场;当信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摘要:本文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科学技术正在呈现加速发展、社会化和各学科领域相互渗透的特点,以及高技术不断渗透、软件备受重视、技术与科学共鸣、军导时代走向终结等趋势,探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于寻求科学技术发展的路径和机遇,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科学技术;融合;特点;发展趋势

1 引言 现代自然辞学在广度和深度上、在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在学科结构及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均出现质的飞跃,由此引发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跨越式地进入现代工业文明时代。本世纪中叶以来,数学、物理学、遗传学等自然科学在理论上相继取得重大突破,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核技术、航天技术和激光技术等新技术群相继问世并得到蓬勃发展。已经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紧密相联,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导致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激烈变革。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已显示出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不同的新的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科技正在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主导因素和标志,已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已成为科技的竞争[1]。 2 现代科学技术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紧密相联,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导致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激烈变革。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已显示出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不同的新的特点。 2.1加速性发展的特点 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呈现知识爆炸的现象。二十世纪的后三十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二十世纪中叶人类的科技知识每10年增加1倍,当代,每3-5年增加1倍。以此推算,人类在2020年所拥有的知识当中,有90%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今天的大学生到毕业的时候,他所学的知识有60%到70%已经过时。 2.2科技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大缩短 在19世纪,电动机发明到应用共用了65年,电话用了56年,无线电用了35年,直空管用了31年,电磁波通信时隔26年;而到了20世纪,这种时间间隔大大缩短了,如雷达从发明到应用用了15年,喷气发动机用了14年,电视用了12年,尼龙用了11年,集成电路仅仅用了2年时间得到应用,而激光器仅仅用了1年。 2.3社会化的特点 科学技术的社会化主要表现在:其一,已从较分散的少数人活动转向社会化的集体活动,研究活动的规模和组织形式愈来愈大。从企业规模发展到国家规模,甚至国际规模。其二,科研条件和资金投入的社会化和国际化。其三,科技工作领导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2017-01-2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金融科技(Fintech)是当前金融界十分关注的话题。目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到一个阶段性的调整时期,在这样的氛围下讨论金融科技,能提供一个反思和总结的机会,客观分析一下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金融科技通常被界定为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就是把科技应用到金融领域,通过技术工具的变革推动金融体系的创新。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对金融科技的界定是,金融与科技相互融合,创造新的业务模式、新的应用、新的流程和新的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形成非常大的影响。金融科技的外延囊括了支付清算、电子货币、网络借贷、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投顾、智能合同等领域,正在对银行、保险和支付这些领域的核心功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三个发展阶段 如果从IT技术对金融行业推动变革的角度看,目前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可以界定为金融IT阶段,或者说是金融科技1.0版。在这个阶段,金融行业通过传统IT的软硬件的应用来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业务效率。这时候IT公司通常并没有直接参与公司的业务环节,IT系统在金融体系内部是一个很典型的成本部门,现在银行等机构中还经常会讨论核心系统、信贷系统、清算系统等,就是这个阶段的代表。 第二个阶段可以界定为互联网金融阶段,或者叫金融科技2.0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金融业搭建在线业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或者移动终端的渠道来汇集海量的用户和信息,实现金融业务中的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资金端的任意组合的互联互通,本质上是对传统金融渠道的变革,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互联网的基金销售、P2P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的 影响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摘要: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重大创新不断涌现,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的周期日益缩短。科学技术不仅成为推动全球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根本动力,也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和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总体来看,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和新趋势。 关键词:双刃剑高度分化国际竞争管理体制信息技术产业结构升级 引言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不少学者称之为"第三次技术革命",以表明其划时代的意义或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现代科技发展的高速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人类社会的紧密结合,人们也开始思考关于科技发展的哲学命题:例如科学技术的本质问题、科技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科技与人的自身关系问题等等。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呈现出了超越以往时代的特点。 正文 一. 关于科学技术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而技术则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趋势日益加强,科学和技术作为两个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科技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科学技术自从产生以来,已经给人类带来了数不清的实际利益。它既是利用自然的资源为人类服务,也是以人为主体进行改造自然的活动;科技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也与社会有着双向依赖关系;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的初衷在于使科学技术造福人类,使人获得更大的自由与解放,从而使人获得全面发展,在当代科技更是与人类自身的发展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由于科学技术本身存在某种非人性化的因素,加上人类自身对科技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技术的异化。在这种状态下,技术不再是为人服务的工具,对于人自身而言,技术反倒成为统治自己的异己力量,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带来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即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人类的并不尽是鲜花和满意的微笑,还有困惑和苦恼。 在当代,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联系更加紧密;围绕着这些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在于揭示事物本质的规律,总的来说具有以下的特点: 首先,随着工程的系统化,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庞大,结构愈来愈精巧;因此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关系日益紧密,在工程技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离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