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刑法修正案九全文解读

2016刑法修正案九全文解读

2016刑法修正案九全文解读

2016年新颁布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全文于2015年8月29日通过,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新刑法九的再次减少9个死刑罪名,减少后刑法死刑罪名共46个。新刑法规定收买被拐妇女的、儿童,对被收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从轻处罚;实施了18年的嫖宿幼女罪取消,罪行行为以强奸罪论处,本文由小编在本文就2016刑法修正案九全文进行解读。

一、减少适用死刑罪名,再减少9个适用死刑的罪名,取消后适用死刑的罪名有46个

刑法修正案九较少的9个死刑罪名分别是: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伪造货币罪、集资诈骗罪、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战时造谣惑众罪等。我国现有的死刑共55个,取消这9个后,有46个。

二、严惩恐怖主义犯罪,恐怖组织犯罪增加规定财产刑,将多种行为规定为犯罪形式

新刑法做的补充:

1、对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增加规定财产刑。

2、增加规定资助恐怖活动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的、或者自主恐怖活动培训的,以及为恐怖活动组织、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招募、运送人员的构成犯罪。

3、将为实施恐怖活动而准备凶器或危险品,组织或者积极参加恐怖活动培训,与境外恐怖活动组织、人员联系,以及为实施恐怖活动进行策划或者其他准备等行为明确规定为犯罪;

4、增加规定以制作资料、散发资料、发布信息、当面讲授等方式或者通过音频视频、信息网络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暴力活动的犯罪。

5、增加规定利用极端主义煽动、胁迫群众破坏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实施的犯罪。

6、增加规定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物品、图书、音频视频资料的犯罪。

7、增加规定拒不提供恐怖、极端主义犯罪证据的是犯罪。

8、增加规定以暴力、胁迫等方式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着、佩戴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服饰、标志的是犯罪。

三、加强人身权利保护,扩大强制猥亵妇女罪使用范围,收买妇女儿童一律作犯罪评价

1、修改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猥亵儿童罪,扩大适用范围,同时加大对情节恶劣情形的惩处力度。具体规定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科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猥亵儿童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中处罚。

2、修改收买被拐的妇女、儿童罪,对于收买的妇女、儿童的行为一律作出犯罪评价。收买被拐妇女的、儿童,对被收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从轻处罚。按照被收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以从轻处罚或减轻处罚。删去原来规定的免罚。

3、增加规定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四、维护信息网络安全,进一步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增加编造和传播虚假信息犯罪

1、为进一步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修改出售、非法提供因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而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规定,扩大犯罪主体的范围,同时,增加规定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是犯罪。

2、针对一些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增加规

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的,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致使刑事犯罪证据灭失的,严重妨害司法机关追究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3、对实施诈骗、销售违禁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网站、通讯群组、发布信息的行为,进一步明确规定如何追究刑事责任;针对在网络空间传授犯罪方法、帮助他人犯罪的行为多发的情况,增加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媒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

4、针对开设“伪基站”等严重扰乱无线电秩序,侵犯公民权益的情况,修改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降低构成犯罪门槛,增强可操作性。

5、针对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恶意编造、传播虚假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况,增加规定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是犯罪。

6、对单位实施侵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规定了刑事责任。

五、加大惩戒腐败力度,重大贪污犯罪规定“终身监禁”,严格规定行贿罪从宽处罚条件

1、修改贪污受贿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1)不再规定具体数额。现行刑法对贪污受贿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规定了具体数额,这样规定是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当时惩治贪污受贿犯罪的实际需要和司法机关的要求作出的。从实践的情况看,规定数额虽然具体明确,但是此类犯罪情节差别很大,情况复杂,单纯考虑数额,难以全面反映具体各罪的社会危害性。同时,数额规定过死,有时难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做到罪刑相适应,量刑不统一。

(2)根据各方意见,删除对贪污受贿犯罪规定的具体数额,原则规定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数额巨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三种情况,相应规定三挡刑罚,并对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保留适用死刑。具体定罪量刑标准可由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掌握,或者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制定司法解释予以确定。同时,考虑到反腐斗争的实际需要,对犯贪污受贿罪,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规定可以从宽处理。

2、加大对行贿罪的处罚力度

(1)完善行贿犯罪财产刑的规定,使犯罪分子在受到人身处罚的同时,在经济上也得不到好处。

(2)进一步严格对行贿罪从宽处罚的条件。将“行贿人在被追述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的规定修改为“行贿人在被追述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到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罚。

3、严格惩治行贿犯罪的法网,增加规定: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影响力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其近亲属等关系密切人员行贿的是犯罪。

具体规定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个人行贿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两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完善了预防性措施规定:对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的,或者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五年内从事相关职业。

六、惩治失信背信行为,增加规定组织考试作弊等犯罪,虚假诉讼严重妨害司法的是犯

1、修改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犯罪规定,将证件的范围扩大到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证件;同时将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等证件的行为以及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等证件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2、增加规定组织考试作弊等犯罪。将在国家规定的考试中,组织考生作弊的,为他人提供作弊器材的,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试题、答案的,以及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等破坏考试秩序行为规定为犯罪。

3、增加规定虚假诉讼犯罪。将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以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严重妨害司法秩序的行为是犯罪。

七、切实加强社会治理,危险驾驶应追究刑责,危险物品肇事需严惩

1、进一步完善惩治扰乱社会秩序犯罪的规定

主要内容有:

(1)修改危险驾驶罪,增加危险驾驶应当追究刑责的情形。具体是,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驾驶速度的;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处罚: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2)修改抢夺罪,将多次抢夺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3)将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4)将多次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处罚后仍不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和多次组织、资助他人非法聚集,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5)修改完善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加大对情节特别严重行为的惩治力度,同时对情节较轻的规定相应的刑罚。

2、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完善刑法相关规定

具体是:

(1)将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2)修改扰乱法庭秩序罪,在原规定的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殴打司法工作人员等行为的基础上,将殴打诉讼参与人以及侮辱、诽谤、威胁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不听法庭制止等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3)进一步完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规定,增加一档刑罚,并增加单位犯罪的规定。

3、针对当前毒品犯罪形势严峻的实际情况和惩治犯罪的需要,对生产、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的行为作出规定。

2016刑法修正案九全文解读

2016刑法修正案九全文解读 2016年新颁布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全文于2015年8月29日通过,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新刑法九的再次减少9个死刑罪名,减少后刑法死刑罪名共46个。新刑法规定收买被拐妇女的、儿童,对被收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从轻处罚;实施了18年的嫖宿幼女罪取消,罪行行为以强奸罪论处,本文由小编在本文就2016刑法修正案九全文进行解读。 一、减少适用死刑罪名,再减少9个适用死刑的罪名,取消后适用死刑的罪名有46个 刑法修正案九较少的9个死刑罪名分别是: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伪造货币罪、集资诈骗罪、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战时造谣惑众罪等。我国现有的死刑共55个,取消这9个后,有46个。 二、严惩恐怖主义犯罪,恐怖组织犯罪增加规定财产刑,将多种行为规定为犯罪形式 新刑法做的补充: 1、对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增加规定财产刑。 2、增加规定资助恐怖活动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的、或者自主恐怖活动培训的,以及为恐怖活动组织、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招募、运送人员的构成犯罪。 3、将为实施恐怖活动而准备凶器或危险品,组织或者积极参加恐怖活动培训,与境外恐怖活动组织、人员联系,以及为实施恐怖活动进行策划或者其他准备等行为明确规定为犯罪; 4、增加规定以制作资料、散发资料、发布信息、当面讲授等方式或者通过音频视频、信息网络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暴力活动的犯罪。 5、增加规定利用极端主义煽动、胁迫群众破坏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实施的犯罪。 6、增加规定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物品、图书、音频视频资料的犯罪。 7、增加规定拒不提供恐怖、极端主义犯罪证据的是犯罪。 8、增加规定以暴力、胁迫等方式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着、佩戴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服饰、标志的是犯罪。 三、加强人身权利保护,扩大强制猥亵妇女罪使用范围,收买妇女儿童一律作犯罪评价 1、修改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猥亵儿童罪,扩大适用范围,同时加大对情节恶劣情形的惩处力度。具体规定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科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猥亵儿童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中处罚。 2、修改收买被拐的妇女、儿童罪,对于收买的妇女、儿童的行为一律作出犯罪评价。收买被拐妇女的、儿童,对被收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从轻处罚。按照被收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以从轻处罚或减轻处罚。删去原来规定的免罚。 3、增加规定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四、维护信息网络安全,进一步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增加编造和传播虚假信息犯罪 1、为进一步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修改出售、非法提供因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而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规定,扩大犯罪主体的范围,同时,增加规定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是犯罪。 2、针对一些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增加规

刑法修正案(九)逐条解析

刑法修正案(九)逐条解析 刑法成为日益膨胀的法律。备受社会关注的刑法修正案(九)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该修正案涉及刑法总则部分共4条,涉及分则部分共47条。修正案(九)废除9个罪名的死刑,使死刑罪名减少为46个,在减少乃至废除死刑之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同时,修正案(九)废除了部分罪名(嫖宿幼女罪),增加了一些新的罪名(如涉及恐怖主义犯罪、虐待弱势人群的犯罪),修改了原来的部分罪名,包括危害公安安全罪(恐怖主义犯罪、危险驾驶罪)、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罪名(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扰乱国家机关秩序罪、盗窃、侮辱尸体罪、扰乱法庭秩序罪等),也包括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涉及侵害公民信息犯罪)、侵犯财产罪(抢夺罪)、贪污贿赂罪(贪污罪、受贿罪)。总体而言是扩大了犯罪圈,加大了刑罚的处罚力度。法门君添加章节,逐条解析,将法条中废除、修改或增加的部分用红字显著标出,对修正案每条后面附加简要解析,仅供参考。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 (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编总则 第三章刑罚(第1-3条)

一、在刑法第三十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七条之一:“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从事相关职业,期限为三年至五年。 “被禁止从事相关职业的人违反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规 定作出的决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其从事相关职业另有禁止或者限制性规定的,从其规定。” 【解析】对利用职业便利犯罪等增加“职业禁止或限制”的内容,其实,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甚至内部规定对职业限制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 二、将刑法第五十条第一款修改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解析】完善死缓二年期间故意犯罪的的处置,属于“情节恶劣”者报最高法院核准执行死刑,否则为继续执行死缓但需重新计算期间。

最新贪污受贿司法解释量刑标准一览表 一目了然附深度解读

最新贪污受贿司法解释'量刑标准'一览表一目了 然!附深度解读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6年4月18日联合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贪贿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及其死刑、死缓及终身监禁的适用原则等,强调依法从严惩治贪污贿赂犯罪,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赵秉志择其要点,解读如下:小编首先带你一图读懂万言《解释》的内容:赵秉志:略谈最新司法解释中贪污受贿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一、《刑法修正案(九)》的相关修改进一步完善反腐败刑法规范是《刑法修正案(九)》修法的重点之一,而合理调整贪污受贿犯罪定罪量刑标准的模式则是其中的一大亮点。鉴于1997年刑法典对贪污受贿犯罪定罪量刑规定单一的具体数额标准的种种弊端(如难以全面而适时地反映案件的社会危害程度,不能充分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等),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刑法修正案(九)》实事求是地对此作了合理调整,将贪污受贿犯罪原来的单一依据具体数额进行定罪量刑的模式,修改为“概括数额+情节”的定罪量刑模式,即原则上规定“数额较大或者情节较重”“数额巨大或者情节严重”“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三种由轻到重的犯罪情况,相应

规定了三档法定刑;并规定数额特别巨大且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为了维护国家司法的统一性和公正性,《刑法修正案(九)》所确定的“概括数额+情节”的贪污受贿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必须由依法享有司法解释权的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两高”)以司法解释的形式予以具体 规定。“两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调查研究和听取各方面的 意见,制定通过了《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在《刑法修正案(九)》相关规范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定了贪污受贿 犯罪定罪量刑的具体数额和情节标准,很好地贯彻了《刑法修正案(九)》的相关修法精神暨司法公正、罪责刑相适应 原则的要求。二、关于数额标准的解读贪污受贿犯罪是贪利型的职务犯罪,犯罪数额是其社会危害程度的基本决定因素。因而《刑法修正案(九)》关于贪污受贿犯罪定罪量刑标准 的设定,还是以犯罪数额为首要的模式,只是改“具体的数额模式”为“概括的数额模式”,以维护刑法立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授权最高司法机关可以动态地、科学合理地设置某一时期的具体数额标准。《解释》则将经《刑法修正案(九)》修改的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三百八十六条贪污罪、受贿罪由轻到重三种罪状(即数额)及其对应的法定刑档次确定为: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3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为“数额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第十六条谈网络侮辱、诽谤行为的相关注意事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第十六条 谈网络侮辱、诽谤行为的相关注意事项 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刑事律师梁栩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下称《修正案》)现已实施,本次的《修正案》有不少亮点,其加强了针对不同领域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亦根据司法实践情况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的罪名。在新规施行后,新条款的出现或原有条款的修改让部分罪名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新的情况,本文将根据《修正案》的第十六条,探讨该条文增加后,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实施侮辱、诽谤行为时,被害人提起自诉的相关新情况。 《修正案》施行后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下划线部分为新增条款):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该款条文制定的必要性】 尽管侮辱、非法罪早已入刑,但立法者在制定该两个罪名时,只要针对的系在现实世界中所施行的侮辱、诽谤行为。随着信息网络的兴起,网络上存在的多侮辱、诽谤行为均系通过匿名、

在不同的平台上发表。考虑到侮辱、诽谤罪一般情况下告诉才处理,此时该行为的被害人在维权或希望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时,则面临取证困难、被告不明确等情况,很多时候被害人甚至连行为人的真实姓名、住所地均不清楚。 正是考虑到该行为被害人取证难甚至根本无力取证的情况,立法者便于原条文中增加该第三款,此时,对于被害人难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必要的协助,以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通过信息网络事实侮辱、诽谤行为的认定】 实务中,考虑到信息网络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泛等特点,许多在现实世界中进行的侮辱、诽谤行为亦会通过信息网络进行传播,即在实施相关行为的过程中,现实与网络存在一定的交叉。故在适用该罪名第三款规定时,应严格把握通过公安机关协助获取的证据应能够证明行为人系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相关行为这一事实。 如行为人通过张贴大字报对被害人进行侮辱,并将照片传到微博、微信等平台中,此时若被害人取证确有困难,则公安机关予以协助取证的应系行为人通过信息网络平台传播相关图片的证据,而非其张贴大字报的相关行为。否则,将会导致该条文的滥用,与侮辱、诽谤罪“不告不理”的特点相违背。 【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认定】 尽管《修正案》为被害人取证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在实践中应就何为提供证据确有困难进行细致的划分,不能随意地认定,对此笔者认为,对于下列情况,可认定为“确有困难”: 1.被害人因自身情况取证困难 对于年迈、身体患有严重疾病的被害人,由于对于其在刑事诉讼的进程中无法较好地进行取证事宜,故在面对此类被害人提起自诉而又未委托代理人的案件时,人民法院可认定其具有取证困难的情形,要求公安机关予以必要协助。 2.所需的证据被害人无法获取 刑事自诉案件中,往往需要被害人提供被告的信息,才可予以立案。网络上被害人了解的往往是被告的网名或是简称,并不了解其真实的身份信息。此时被害人并不具备查询被告真实信息

刑法修正案9解释

刑法修正案(九)于2015年8月29日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15年11月1月起施行,《解释》于同日起配合新刑法实施。 《解释》全文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二条规定,现就人民法院2015年11月1日以后审理的刑事案件,具体适用修正前后刑法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对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的,不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三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条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且在2015年10月31日以前故意犯罪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五十条第一款的规定。

第三条对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一人犯数罪,数罪 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予以数罪并罚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六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 第四条对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通过信息网络实施 的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侮辱、诽谤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 第五条对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实施的刑法第二百 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虐待行为,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三款的规定。 第六条对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组织考试作弊,为 他人组织考试作弊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以及非法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考试试题、答案,根据修正前刑法应当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罪或者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等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修正前刑法的有关规定。但是,根据修正后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的规定处刑较轻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对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以捏造的事实提起 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根据修

《刑法修正案(九)》对危险驾驶有新的更严格规定

《刑法修正案(九)》对危险驾驶有新的更严 格规定 近年来,我国交通事故频发,其中不少是由危险驾驶所导致。为了更好地维护交通安全秩序,刑法修正案(九)对危险驾驶做出了新的更严格规定。本文旨在对这一修正案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对危险驾驶定罪量刑的影响。 一、新规定的内容 依据《刑法修正案(九)》,下列行为属于危险驾驶罪: 1.车辆在道路上以超过规定速度行驶,或者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或者不按规定车道行驶,危及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 2.驾驶营运客车、校车、危险物品车辆、危险废物车辆以及执行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以外的机动车,在道路上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或者不按规定车道行驶,危及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 3.在道路上因疲劳、酒后、毒驾等原因,情节严重危及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 这些新规定大大扩大了危险驾驶的界定,更好地保障了道路交通安全。 二、新规定的意义 1.更为明确的界定 危险驾驶罪在之前的定罪标准中较为笼统,难以清晰明确。而新的规定将危险驾驶罪的界定更为具体,更容易让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裁判权。 2.更严格的量刑标准 修正案对危险驾驶罪的最高刑期作出了新的规定: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最高刑期为7年。此前,危险驾驶罪重伤或死亡的刑期最高仅为3年。这一更为严格的量刑标准凸显了司法机关重视道路交通安全的决心,也更好地维护了广大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提高司法效率 新规定明确了危险驾驶罪的界定,也为司法机关提供了”法律武 器“。这将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更好地打击交通肇事罪行。 三、新规定对危险驾驶定罪量刑的影响 《刑法修正案(九)》对危险驾驶定罪量刑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1.更高的刑期限制 之前已经提到,这一修正案将危险驾驶罪的刑期限制提高至7年,最低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这一更为严格的刑期限制,让犯罪者更 加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也让交通肇事者认识到其所犯的罪行严重性。 2.更高的罚金 新规定规定,危险驾驶的罚款范围为2万元人民币以下。这一数 值相较于之前的标准(1万元人民币以下)有所提高,也对交通肇事者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罚款要求。 3.更广泛的适用对象 之前的危险驾驶罪主要适用于私人机动车,而新规定扩大到了所 有机动车辆,包括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等特殊用途车辆,这一规定 更好地保障了公共安全。 以上这些对危险驾驶罪量刑的影响提高了司法力度,更好地维护 了社会公平正义,也更好地维护了广大市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四、结语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刑法修正 案(九)》对危险驾驶罪做出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规定,扩大了罪行的 适用范围,提高了量刑标准,更好地保障公共安全。司法机关应当依 据新规定严格查处交通肇事罪行,提高对交通安全问题的维护力度, 也让市民出行更加安全、方便。

《刑法修正案(九)》的网络犯罪新增罪名分析

《刑法修正案(九)》的网络犯罪新增罪名分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刑法修正案(九)》新设立的罪名,理论上一般认为,本罪是帮助犯的正犯化,然而,局限于共犯框架来理解和适用本罪,难以满足打击网络犯罪的现实需要,尤其是打击网络黑产犯罪的迫切需要。 一、“帮助犯正犯化”的解释及其不足 主流观点认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帮助犯的正犯化,网络犯罪的帮助行为经刑法分则条文明确规定后,不再是正犯行为的帮助犯,而是独立的正犯。之所以将网络犯罪的帮助行为提升为正犯,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1)网络犯罪帮助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并在共同犯罪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些时候甚至超过了实行行为;(2)网络犯罪帮助行为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网络技术突破了传统物态社会的时空限制,不仅使帮助者可以同时对多人提供帮助,而且使帮助者与被帮助对象所处的地域分散,这给打击网络犯罪带来了追踪难、取证难、成本高等困难。因此,为了有效打击网络犯罪,摆脱帮助犯的定罪量刑对正犯查处的依赖,刑法设置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然而,经由帮助犯正犯化获得的独立却不是彻底的独立,帮助犯正犯化以后在刑事责任上仍具从属性,网络犯罪帮助行为一方面作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实行行为具有独立性,另一方面作为关联犯罪的帮助行为具有从属性,这一双重属性限制了本罪的规制潜力,使真正需要打击的网络犯罪帮助行为得不到惩治,如多个

帮助行为整体上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但其中任一帮助行为均无法入罪的情形。帮助犯正犯化的这种妥协不能应对网络犯罪分工精细、网络犯罪形态变异的新形势。 网络犯罪的合作模式与传统犯罪的合作模式相比,发生了重大转变,网络犯罪合作已经不再是传统社会中的个人之间、组织之内、集团之中的小范围合作,而是扩大到了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社会化合作。根据腾讯《2018上半年互联网黑产研究报告》显示,目前至少已经形成了7条主流网络黑色产业链,包括暗扣话费黑产、广告流量变现黑产、勒索病毒解密黑产、DDoS攻击黑产等,这些黑产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业务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此外,网络黑产还呈现出分工愈加细致、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的发展态势,各类黑产从业人员分工明确、合作紧密。以DDoS攻击产业链为例,现已分化出黑客软件作者、肉鸡商、担保商、接发单平台和攻击手等不同角色,各类从业者专精于自己的角色分工,隐匿在互联网中,彼此互不相识。基于传统犯罪合作模式形成的共犯理论,已经难以应对这种主观上意思联络松散、客观上协作紧密、地域上分散隐匿的犯罪形态。网络犯罪从私人间合作向社会化合作模式的转变在根本上决定了,必须转变打击网络犯罪帮助行为的思路。 二、“积量构罪”的重新诠释及其实践认可 1.“积量构罪”的重新诠释 一种新思路指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不是帮助犯的正犯

刑法修正案九解读

刑法修正案九解读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刑法修正案九的背景和意义 二、刑法修正案九的主要内容 1.减少适用死刑罪名 2.调整走私武器、弹药罪等九个罪的刑罚规定 3.完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法律规定 三、刑法修正案九的实施和影响 正文 一、刑法修正案九的背景和意义 刑法修正案九是在我国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要法律修正案。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法治建设也逐渐完善,对于刑罚的适用和罪名的设定也逐渐进行调整。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旨在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进一步完善我国刑法体系。 二、刑法修正案九的主要内容 1.减少适用死刑罪名 刑法修正案九对我国现有的死刑罪名进行了再次调整,减少了 9 个适用死刑的罪名,使得我国现有的适用死刑罪名由原来的 55 个减少至46 个。这一调整体现了我国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的决心,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进步。 2.调整走私武器、弹药罪等九个罪的刑罚规定 刑法修正案九对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伪

造货币罪、集资诈骗罪、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战时造谣惑众罪等九个罪的刑罚规定进行了调整,取消了死刑。这一调整旨在更好地体现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确保刑罚的合理性和人权保障。 3.完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法律规定 刑法修正案九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法律规定进行了完善,明确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和刑罚标准。这一修改有利于加强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的打击,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三、刑法修正案九的实施和影响 刑法修正案九的实施,对于我国的刑事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体现了我国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的决心,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进步;其次,它对相关罪名的刑罚规定进行了调整,使得刑罚更加合理、人权保障更加充分;最后,它完善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法律规定,有利于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刑法修正案(九)》职业禁止规定的理解4页word文档

《刑法修正案(九)》职业禁止规定的理解长期以来,对利用职业便利或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实施犯罪的刑事责任追究问题,我国刑法未予以明确规定,往往由行政机关来作出。《刑法修正案(九)》草案赋予了人民法院可以禁止犯罪行为人一定期限从事职业的自由裁量权,扩展了刑事责任的内容。 随着《刑法修正案(九)》的颁布施行,我国刑法已经经历了十次修正。从最初1997年《刑法》对犯罪与刑罚规定的基本确立到2015年九个刑法修正案对犯罪与刑罚内容的不断完善,都呈现出犯罪圈的缩放与刑罚轻重的调整状态。 职业禁止作为禁止令的一种,是保安处分制度的一种形式,尤其以德国保安处分制度著名。同时也是我们向西方学习的重要制度。通过了解西方职业禁止令以及保安处分制度更好的为我国刑罚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依据,提供更好的借鉴。 一、职业禁止的含义 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②,刑事职业禁止令是指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对利用职业便利、违背职业要求的犯罪而被处以刑罚的人,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从事相关职业。从条文结构设置上看,刑法37条规定了职业禁止,故它不属于刑罚制度,而是限制公民自由的措施。只有弄清?业禁止措施的性质,刑事职业禁止令才能得到合法正当的适用。我国的刑事职业禁止令根据其特点属于保安处分。 二、职业禁止的适用

(一)适用对象 适用对象为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 务的犯罪而被判处刑罚的人。利用职业便利,是指利用自己从事该职业所形成的主管、经营、管理、经手的权利、权力或方便条件,例如基金行业从业人员利用职业便利实施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行为等。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指行为人的行为严重违反了法律所规定的该职业所规定遵守的义务,比较典型的是刑法分则中规定的各种过失犯罪行为,如危险品肇事罪中,从事化工产品行业生产、储存、运输的企业,明显违反关于爆炸性、易燃性、有毒性、腐蚀危害性物品的管理法规和规定而实施的各种行为。除此以外,职业行为中违背该职业约定俗成的基本规则、道德义务的,也可以认定为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如,动物园的饲养员、管理员,对于园内的游客的安全不管不问,导致其死亡的,也属于违背职业要求规定的特定义务的行为。 (二)适用条件 根据修正案九三十七条的规定,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适用从业禁止措施,而非一律必须适用。因此,司法适用中,应当注意,从立法精神上来说,从业禁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有关人员再次犯罪,危害社会。因此,在考虑是否适用从业禁止时,要根据犯罪原因、犯罪性质、犯罪手段、个人的一贯表现等,准确判断其有无再次危害社会的人身危险性,进而做出规定,不能片面依据其所犯罪行的客观威害大小决定是否适用职业禁止。

《刑法修正案(九)》中虚假诉讼罪构成要件解读-最新资料

《刑法修正案(九)》中虚假诉讼罪构成要件解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迈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纠纷不断增多, 与此同时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加上立案登记制的施行,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尤其是民事案件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其中不乏当事人为了逃避债务等原因进行的虚假诉讼,虚假诉讼利用司法权力的权威性、执行力和公正力实现私人不正当的目的,真正权利人的权益受到损害,而且往往会引起更多连环纠纷诉讼,干扰了正常的司法秩序,导致司法资源浪费,司法公信力受损。 2015 年11 月1 日,《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修 正案中就打击虚假诉讼现象做出了新规定:在《刑法》第三百零 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百零七条之一:“以捏造的事实提起 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 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 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 从重处罚。” 此条款规定的虚假诉讼罪,非常有针对性的弥补了民事虚假

诉讼的刑法空白,改变了只能将虚假诉讼行为适用刑法中妨害作证罪的状况:之前妨害作证罪只规定了当事人以外的人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构成犯罪对那些自己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却未提及,而虚假诉讼中更多的恰恰是当事人自己伪造证据提起民事诉讼妄图通过法院的裁判达到其非法目的。此条款的正式实 施标志着我国在打击虚假民事诉讼的道路上向前迈了一大步。然而,这毕竟是虚假诉讼罪在我国刑法中的第一次出现,本文将根据此条文,结合司法实践经验,以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探讨其罪与非罪的认定。 一、虚假诉讼罪保护的客体 虚假诉讼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司法秩序、他人合 法权益、社会诚信关系及社会管理秩序。依据《刑九》中“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可以将虚假诉讼罪的 客体理解为司法秩序和他人合法权益,虚假诉讼罪是放在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里面,社会管理秩序显然也是虚假诉讼罪要保护的社会关系。在对草案进行审议前,全国人大发布了《关于的说明》中载明“(六)维护社会诚信,惩治失信、背信行为…… 增加规定虚假诉讼犯罪。将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严重妨害司法秩序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从此说明中也能看出立法者设立虚假诉讼罪保护社会诚信关系的立法初衷。 笔者认为,相对于社会诚信关系他或人合法权益,司法秩序是虚假诉讼罪要保护的首要客体,也是主要客体。法律是禁锢恶,平复

贪污贿赂犯罪定罪量刑标准探析

贪污贿赂犯罪定罪量刑标准探析 作者:阮涛徐敏 来源:《法制博览》2016年第09期 摘要:基于我国贪污贿赂犯罪高发的现状,《刑法修正案(九)》对贪污贿赂犯罪的相关规定作出了修改,而对贪污贿赂犯罪定罪量刑标准的完善无疑是本次修订的最大亮点。此外,2016年4月18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解释》),对贪污贿赂犯罪定罪量刑的具体数额作出了详细规制,从而为更好地打击贪污贿赂犯罪提供了符合我国实际的法律依据。 关键词:贪污贿赂犯罪;定罪量刑标准;数额 中图分类号:D924.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6-0120-01 一、我国最新立法对贪污贿赂犯罪定罪量刑数额标准的完善 (一)《刑法修正案(九)》对贪污贿赂犯罪定罪量刑标准的修改 我国之前贪污贿赂犯罪定罪量刑标准是以刚性具体数额的认定方式加以规制的,这引发了诸多问题。一方面,定罪量刑标准的僵化,引发罪刑失衡,从而与罪刑相适应原则相违背;另一方面忽略了犯罪人的个性差异,导致同罪不同罚现象严重。 针对上述弊端,《刑法修正案(九)》对刚性具体数额的认定模式予以删除,而作出了数额加情节的定罪量刑标准。其针对贪汚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三种情况分别规制了三档不同的刑罚,并针对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情形保留了死刑规制,显然这种规定较为抽象,其具体的数额标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已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予以明确规定。 (二)《解释》对贪污贿赂犯罪定罪量刑具体数额标准的规定 司法解释有利于避免了规定的模糊化、笼统化而导致的司法适用标准的混乱化,因此,《解释》在《刑法修正案(九)》的基础上,对定罪量刑的具体数额标准作出了详细规定:以3万元作为起刑数额,20万元作为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的界定数额,300万元作为数额巨大与数额特别巨大的界定数额;此外,对于数额不满“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但达到起点一半,同时具有规定较重情节的情形,作出了认定为“严重情节”或“特别严重情节”的规定。此外,贪污贿赂案件定罪起点数额的提高,并不意味着低于该起点数额的不予处罚,这与我国目前数额加情节的的定罪量刑模式不无关系。

《刑法修正案(九)》第120条刑罚前置化的边界

《刑法修正案(九)》第120条刑罚前置化的边界 《刑法修正案(九)》第120条刑罚前置化的边界 王新(在读博士后,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 只有从客观上起到宣扬恐怖极端主义、煽动恐怖活动的作用,且能够证明其主观敌对法规范时,才能显现出侵害法益的抽象危险,以打开刑事处罚的门楣。《刑法修正案(九)》第120条前置化规制的处罚边界需要遵循行为是否显现出对法益 侵害的抽象危险和敌视法规范的原则。即使法律拟制的行为,也不宜一律作为恐怖犯罪的实行犯处罚,处罚边界的作用不可忽视。 《刑法修正案(九)》第120条新增加了五种罪名,相应司 法解释尚未出台,如何适用是司法者当前迫切面临的问题。本文以利用图书、涉恐音视频宣扬、煽动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行为样态为例,拟进行浅显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刑法修正案(九)》第120条中新增了“以制作、散发资料、发布信息、当面讲授等方式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甚至“ 煽动实施恐怖活动” 的行为样态。从文义解释角度出发, 制作音视频,通过网络或者散发、发布甚至是当面讲授、解释图书、音视频内容的行为是可以被制作、传播的行为方式所容纳。因此,“利用暴恐音视频宣扬、煽动恐怖”的行为方 式可以被制作、传播、传递和持有暴恐音视频行为所容纳。 规制制作涉恐图书、音视频或其他物品的行为需要在量上作以限制,以显现出侵害法益的抽象危险状态:

一是制作涉恐图书、音视频数量及次数。如考虑制作光盘的张数,录音、录像带盒数,图书数量。以制作DVD、VCD、CD母盘的张数作为定量标准。利用互联网制作恐怖信息并 传播的,因其范围的不特定和影响力的不可控性,只要我国网民可接触、下载,以汉语或内容针对对象的语言传播,传播内容涉及民族问题、社会制度和国家安全的涉恐音视频、图文资料的,则不论次数、数量即可考虑入罪。 二是被处理次数。如因制作涉恐图书、音视频被刑事处罚过,考虑到主观故意及人身危险性的因素,可不再考量次数和数量限制,予以治罪。另外,对于涉恐图书、音视频内容并未明显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仅有歪曲宗教、民族事件等事实内容,无法证明敌视法规范的主观内容,宣扬恐怖主义或煽动恐怖活动意图的事实不明的,不应作为犯罪处理。传播与制作涉恐图书、音视频及其他物品的行为样态表现不同,且因传播方式的不同,对保护法益的侵害程度存在些许差异。第一,就传播方式而言,传播在汉语中是一个联合结构的词,其中“播”多半是指“传播”。传具有“递、送、交、运、给、表达”等多种动态的意义。因此,不仅散发、传递、发送涉恐图书、音视频及其他物品的行为被“传播”这个大概念所涵盖, 当面讲授内容的行为方式亦可被“传播”的文义内涵所包括。 第二,就传播工具而言,传播的中间介质分为两种,“传统图书、标志物及音视频介质如VCD、CD”和“网站、网页、论坛、电子邮件、博客、微博、即时通讯工具、群组、聊天室、网络硬盘、网络电话、手机应用软件及其他网络应用服务”。传播的方式也可分为两种方式“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图书、音视频及其他物品”以及通过网络传递方式“登载、张贴、复制、发送、播放、演示”。由于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和迅速性,宣传内容的易得性,其行为的危害程度与制作行为所侵害的保护法益程度无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甚于后者。同时,国内恐怖主义滋生在闭塞、落后的人文环境更适宜通过传统方式方法传播极端、恐怖思想。以图书或CD、VCD 等存储介质手法及其他标志物品以宣传恐怖活动内容的,在构成要件的起刑考量上比照制作涉恐图书、音视频的定量因素考虑。根据传播次数、数量和是否被处理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