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规划纪录片观后感

五年规划纪录片观后感

五年规划纪录片观后感

五年规划纪录片第六集·五年之后的播出时间为XX年3月13日,讲述了中国创新的智慧与行动,铸就了一个个“中国奇迹”;迈向富裕的汗水与艰辛,凝结一个个“中国故事”。

五年规划纪录片观后感今天播出的是《五年规划》纪录片的最好一集《五年之后》。节目用基因测序、华龙一号、3d打印、港珠澳大桥建设、暗物质等故事向观众呈现了一个正在走向“创时代”的中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业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创新,中国正走向“创时代”。二十多年来,中国一直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并因此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强国,第三大贸易国。中国经济奇迹的说法如今屡见不鲜:数量大、工资低的劳动力将这个国家变成了制造大国,从而带动了出口额激增,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曾提到过要着重创新发展。未来五年,也就是“十三五”规划涉及的时期,是中国发展至关重要的阶段,要确保如期于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尽早顺利实现转型,要着眼更加长远的发展。知名经济学家马光远:“我们现在最大短板是在于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能够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公共政策支撑体系。下

一个五年中国的真正目标是变成创新经济体,要成为一个创新社会。如果这个目标实现的话,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全面脱贫,包括人均收入翻一番都是自然而然的。到今天为止,中国经济必须靠创新才能有进一步发展,靠我们以前完全依靠要素投入,人力资源投入、靠出口已经不行了。那些能够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走过路也告诉我们,在追赶型发展、模仿型发展完成后必须要创新。”

创新是中国变革过程中的一个艰巨的任务,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创新,将会在世界大潮中落伍。

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擎”。在中国经济“调速换挡”的新局面下,要实现中国经济减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目标,创新被寄予了厚望。“互联网+”行动计划、创客、草根创新……这些报告上出现的新词,事实上都指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亮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老常态、简单粗放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了,关键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

创新之基,在于改革。创新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空想,而是需要在体制机制、制度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变革,以此释放创新的活力与动力。XX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XX 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演讲中指出,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这就清

晰地点明了创新发展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刻关系。

创新,也不仅仅是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更在于中国发展前行的各个方面。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方面,都需要用创新的眼光来看待,用创新的思维来引领,用创新的手段来处理。从这一点来看,创新也必须是全面的、全方位的。

好风凭借力,创新无穷期。发展是硬道理,一切问题都要在发展中解决。而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面对“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以及 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既定任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这需要全社会都树立勇于创新、不断创新的精气神,用创新来引领中国社会发展前行。

五年规划纪录片观后感早就听说央视要推出关于五年规划的大型纪录片了,果不其然3月8日在电视机前十分守时的和观众见面了。

第一集《规划中国》沿着“五年(计)规划”的时间大脉络,通过重大节点的具体项目和人物故事,解读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和阶段一步步塑造起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建国初期“建根系”、“造血脉”、“强体系”,改革开放之后,规划“成森林”,“拓视野”,并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年。

本集从“一五”时期的156个项目出发,途径“三五”时期三线建设等历程,一路追寻,瞭望“中国制造2025”、

“一带一路”等全新的战略规划远景。

从《规划中国》我看到了新中国第一个化学工业基地如何创建,新中国如何从“一五时期”的七个化工项目开始自己的工业化进程,如何从156个工业项目,打下中国现代工业的基础。

在海拔XX多米的雅砻江,在绵延的崇山峻岭之中,工人们肩扛60米长的重达2吨的锚索,像钉钉子一样,钉入山体,确保山体的稳固。而这样的锚索需要17000多根。这里即将建设成中国的第三大大型水电基地。目前,中国水电的总装机容量已超过了3亿千瓦,世界第一。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这些工人们不怕苦不怕累,他们吃住在海拔XX多米的山洞已经好几个月了,他们还将在这里住一年左右。

在海拔XX多米的大山上,在高100多米的高塔上,正是这些电路工人们用他们在大山深处跳出的孤独而美丽的“高空中的舞蹈”成就了一天比一天增长的输电线路,如今已达百万公里以上。

年近八旬的韩吉禄老人是投身“三线建设”的第一批建设者,当年到贵州大山时,他只有19岁。正是成千上万个像韩吉禄老人这样的建设者投身“三线建设”,进山洞、分散、隐蔽,用“敢教日月换新天”,经历三个五年计划的“三线建设”的努力,才把贵州从无到有建设成中国今天成体系

的航空基地。

中国白茶发源地安吉,如何让青山绿水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村民年收入十万、几十万,在这里,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村民笑说自己比县长县委书记收入都要高,都要幸福。

新能源汽车、高速铁路、区域一体化等等,都是规划的作用。而这正是规划的力量。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这就是规划的意义。

“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林毅夫说,经济发展本身是产业不断升级、技术不断创新,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基础设施,交通、电力、港口也必须不断地完善,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是市场自己解决不了的,既要有有效的市场,也要有有为的政府,必须两只手同时用。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张连起用几句古话强调五年规划的作用。他说,不谋万世者,不能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大国要有蓝图,大国要有目标管理。

真希望以后央视还能继续推出这些精彩的节目,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

五年规划纪录片观后感XX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前景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如何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如何确保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确保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战略任务——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3月8日起将连续播出大型电视纪录片《五年规划》,讲述从“五年计划”到“五年规划”,中国如何通过一幅幅治国蓝图,提升百姓福祉,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始于1953年,这是占世界上人口1/5的中国实施的一项伟大实验。60多年来,从“一五”到“十三五”,每一个五年计划和规划,都是一幅治国蓝图,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变革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构成了中国由羸弱走向富强的一串串脚步,勾画出一幅中国经济发展的“K线图”。

纪录片《五年规划》,通过记录、展现普通中国人对自己和对国家未来充满信心的故事,表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民期待。该片以“规划意识”,解读当前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实践、新战略背后的思想精髓和演进脉络,展现中国的前进历程。

《五年规划》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梳理“五年规划”的纪录片,希望通过一个个中国故事,通过每一位主人公的家国情怀,呈现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表达百姓对国家奋进的信心。

每一个人的未来,汇集成的就是中国的未来。每一个人的梦想,汇聚而成的就是中国梦。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国宝评价,我们通过

规划的科学地实施、科学地制订,确实使我们的综合国力每次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林毅夫则说,发展中国家成败经验的一条规律就是,既要求有有效的市场,也要有有为的政府,必须两只手同时用。我国的五年规划已经做了12个了,现在是第13个。每一个五年规划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有哪些困难必须克服,以及我们具备哪些有利的条件,然后怎么样来组织协调这些有利的条件,克服前进当中的困难,来实现我们的经济发展可以从一个台阶进入到下一个台阶。应该肯定的是,五年规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张连起则用几句古话强调规划的作用。他说,不谋万世者,不能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大国要有蓝图,大国要有目标管理。

XX年,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即将出台。这是实现中国的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

对于百姓而言,每一位个体憧憬的未来五年,集结的正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五年;每一位个体的亲身经历,记录的正是一个国家的故事。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之交,纪录片《五年规划》直观呈现的,既有大开大合的宏观叙事,也有人文感性的人物故事。它有温暖人心的细节,有震撼灵魂的感悟,

有岁月雕刻的历史纵深,有人生命运的嬗变——以人物故事来承载“十三五”的宏大主题,立足当下,关照未来,是本片“讲好中国故事,表达中国观点”的诚意创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