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险识别LEC法基本知识

风险识别LEC法基本知识

风险识别LEC法基本知识
风险识别LEC法基本知识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的介绍

在我站目前推行的安全管理台帐的第六部分,介绍了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做法各异,对该法认识不足,并且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所以结合实际对该法作以下的简要介绍: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以下简称为LEC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衡量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由美国安全专家格雷厄姆和金尼提出的。该方法以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首先我们知道的是,工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台帐第六部分附录1中介绍到的: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但是,为什么上面说到这种方法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呢?是因为要获得这三个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是一个相当繁琐的过程,所以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了半定量计值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然后,以三个分值(L、E、C)的乘积D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减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者降低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者减轻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与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取值标准和危险性大小的范围划分可参照台帐附录1所示,这里列举如下: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的损失后果(C)

危险等级划分(D)

根据以上表格,对照施工现场,对于任何有人作业的具体分部分项工程,都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选取三种因素的分数值,然后相乘后计算出D值,根据D值大小,可以判定系统的危险程度高低。

但在不同项目部的实际操作中,由于三种因素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只有定性概念,没有定量标准,导致评价实施时很可能在取值上因人而异,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对此,可在评价开始之前确定定量的取值标准。如要在开始分析前根据各自公司的管理水平、预控手段明确“完全可以预料”是哪一些隐患,“相当可能”是哪一些隐患,等等。这样,就可以按相对统一的标准评价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危险程度。

下面列举了一些代表性的分部分项作业的风险评价结果,仅供参考: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