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生活复习提纲整本书

政治生活复习提纲整本书

政治生活复习提纲整本书
政治生活复习提纲整本书

高2017级《政治生活》主干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教材P4-14)

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教材P4-7)

1.我国的国家性质(即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

主义国家。(注意: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全民的”“超阶级的”国家是不存在的)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最大的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的人

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的敌人实行专政。(教材P5)

3.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广泛性主要体现在主体的广泛性和民主权利的

广泛性。真实性首先表现在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利益的充分实现,包括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

4.关于民主和专政:民主是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

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阶级性,民主属于统治阶级,没有超阶级的民主。

在我们国家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我国民主适用人民内部,专政适用敌对分子和势力)另一方面,民主和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前提,专政是民主保障)(注意:民主适用于人民,只局限于社会主义国家,一般只能说民主属于统治阶级)。

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和发

展的政治基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在新时期有新要求:(教材P7)。

第二框: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教材P7-11)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地位: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注意:选举权是指选举各级人大代表。)B.

政治自由(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地位:是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C.监督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批评、建议、检举、申诉和控告)。

2.我国公民的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

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教材P9)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把握的基本原则:A、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要求:

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平等的适用法律即守法和司法的平等;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保护)B、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C、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尊重和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要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教材P10-11)

第三框:政治生活:自觉参与(教材P12)

1.基本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主要内容: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基本要求:有序参与。即坚持党的领导;遵循法律、规则和程序;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参考教材P31)

3.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①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②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④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⑤有力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参考教材P14、P31)

4.公民无序参与政治的危害:①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遭到藐视;②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维护;③正常的政治活动无法进行;④国家、集体的利益遭到损害。(参考教材P31)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材P15-30)

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P15-18)

1.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直接选举使每个选民能亲自选出自己心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间接选举适合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先由人民选代表,再代表选代表;为了使选票比较集中和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比较适合等额选举,但是会限制选民选择;差额选举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也有利于候选人之间的竞争,但是不加规范就会出现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2.影响和制约选择不同选举方式的因素:要根据不同地区和时期的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

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条连来确定。我国现阶段的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制度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等国情相适应的。

3.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是否积极参选时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神圣一票,是公民正在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注意:选举权利≠选举权,选举权是指选举人大代表,选举权利不仅包括选举人大代表也包括选举村委会和居委会等。

第二框:民主决策:做出最佳的选择(P15-19)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A间接方式是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人大代表进入决策机关,代

表人民参与决策;B直接方式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等向政府提建议)、专家咨询制度(通过论证会、座谈会听取专家的意见集中他们的智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公民有知情权;有利于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社会听证制度等方式参与决策。

2.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意义(P22):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对决策机关来

说: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对于公民来说:有助于促进公民对于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家园(P23-27)

1.我国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性:(1)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2)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的途径。(3)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注意:扩大基层民主不等于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2.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是村民民主

管理村务的机构。(村委会是村民的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政权基层组织。村民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3.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意义: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p27-30)

1.我国公民的监督权: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有批评和建议权;对于他们违法失职行

为有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2.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信访举报制度(写信、打电话和当面反映等方式)、人大代

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3.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1)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2)有利于改进国

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3)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4.公民如何行使好监督权: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

权;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要注意区分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民主监督的渠道(p20/p28、29))

5.第一单元总结:主体:公民A公民为什么要这么做:国家性质;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自于人民;公民的权利和义务;B公民应该怎么做:享有政治权利和履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要把握三个原则;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要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p36-51)

第三课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p36-42)

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p36-38)

1.政府的性质:是我国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

利益的捍卫者。(是由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2.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维护国家独立和

主权、打击犯罪、保护公民生命安全和各种合法权益、维护人民民主和协调内部矛盾)、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一方面,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抵制错误、腐朽思想,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组织科教文卫体事业,提高文化软实力;)、D加强社会建设职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教育、养老、医疗保险等)。E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p37)

3.政府履行基本职能,不是政府包办一切。我国正在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其

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4.我国公民和政府的关系:公民时刻在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

方面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公民要了解、相信、支持、寻求、监督我们的政府。

第二框: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p39-42)

1.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p39)

2.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p39-4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表现为深入群众,关

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违法行为受到追究)、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表现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表现为收集群众建议和意见,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2018年高考政治答题模板26个

2018政治答题模板26个 答题模板1 价格变化的原因及稳定物价的措施和原因 (1)价格变化的原因 答题要素:价值+供求+市场缺陷+货币供应量+经济政策+流通环节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③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的缺陷: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④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货币供应量) ⑤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国家经济政策) ⑥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商品流通不畅,也会引起价格上涨。 (2)稳定物价的措施 答题要素:科技管理+发展生产+市场监管+货币供应量+宏观调控+流通环节 ①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④合理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3)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 答题要素:物价影响生活+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市场规律+以人为本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

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 答题模板2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与措施 (1)原因 答题要素: 消费作用+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生产目的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③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2)措施 答题要素: 国家(发展经济、宏观调控、收入公平、社会保障、消费环境)+企业+个人 ①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②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③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答题模板3 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措施 答题要素:经营战略+自主创新+信誉形象+社会责任+科学发展+对外开放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doc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如水、火、气、土等)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6、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因此,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配合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 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运动 (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意识的本质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与世界观、具体科学: (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两大阵营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 物质观 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要求我们要用物质的观点看问题。 3、运动 (1)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4、规律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基本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 土等) 性、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对精神等)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答题模板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为什么要做一件事,怎样做一件事 (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 答题要素:必要性+重要性 ①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 ②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以及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答题要素:内容+要求 ①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 ②要求: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地参与;中观上把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道)和要求。 〔答题模板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政府为什么要 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 (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性质+宗旨、原则+职能+意义 ①由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决定。 ②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③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

求。 ④是政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高政府权威的需要。 ⑤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2)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职能+宗旨、原则+依法行政+接受监督+科学决策 ①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政府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②坚持宗旨和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⑤科学决策: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答题模板3〕人大代表为什么这样做或怎样完成一件事 (1)人大代表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题要素:地位+权利+义务+与人民的关系 ①法律地位决定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②是行使权利的表现(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③是履行义务的需要(遵守法律;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④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监督)。 (2)人大代表应该怎样做? 答题要素:权利+义务+素质 ①积极行使权利(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②自觉履行好义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③增强履职意识,提高履职能力。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概论) 核心提示:哲学的产生哲学的起源哲学的作用哲学的本义哲学的任务哲学的内涵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两个对子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课美好的生活导向 1课1框生活处处有哲学P4 1.哲学的产生:P4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的起源:P5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的作用:P5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4.哲学的本义:P6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5.哲学的任务:P6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课2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7

①从本质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从特点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④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2 课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P10 1.哲学的基本派别:P12

◇附表: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P13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3课1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16 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P16

3课2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P18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辨证唯物论)核心提示:物质运动规律意识认识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4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P28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P30 4课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P31 一.运动: 1.运动的含义:P3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P31 3.运动的特点:P3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的特点: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

辩证唯物主义部分——包括: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部分 ★★★1、运动是有规律的-----------------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原理、方法论: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2、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要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 ★★★认识论部分 ★★1、实践的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具体内容参考二轮书) ★★★4、认识的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规律) (具体内容参考二轮书) (1)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部分——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1)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的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1)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政治生活》答题模板

《政治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 【特别提醒】 1、答题时要明确设问的主体,比如: 政府、党、政党制度、公民、人大……。 2、要看是哪种类型的题目,根据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①意义类,要用: “有利于……”;②怎样做?要用: ……(主体)要坚持……的(原则、宗旨等),然后去做……;③为什么?要用:“……的要求”,最好写上主体的性质和地位。 一、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事?(在材料中常见的称谓变化: 市民、居民、工人、农民、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等。 ) 【必要性】 1、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与真实性的体现; 2、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3、公民要依法履行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公民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要求; 5、公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6、公民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重要性】(分析公民这样做对个人、社会、政府(国家)的政治意义)

1、有利于增强公民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和能力。 2、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 3、有利于提高公民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和政治素养。 4、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5、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6、有利于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改进政府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与公众参与度…… 二、公民要怎样做某事? 1、要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分析公民可以做某事或者应该做某事) 2、要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参与政治生活(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要依法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 4、要坚持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统 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5、要积极有序地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6、要不断提高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和政治素养,支持政府工作,自觉接受政府的管理,寻求政府的帮助。 7、要采用合法的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权。

哲学与生活知识点归纳(精华)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一部分: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 一、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世界观〗: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或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 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四、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五、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 〖世界观〗: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六、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

〖世界观〗: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七、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性的,又是普遍的 〖世界观〗:(1)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方法论〗: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八、人有主观能动性 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二部分: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 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 〖世界观〗(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二、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 案,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四、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世界观〗: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辩证唯物论 1 ?世界观: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方法论: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 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b?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 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世界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可以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世界观: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 4?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认识论 认识论(认识与实践) 实践的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与认识:1?实践决定认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冃的和归宿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意识可以对实践起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 的意识可以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认识论(真理与认识) 1?真理的三个基本属性: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2?认识的三个特点: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观:联系的普遍性 方法论:人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世界观:联系的客观性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b?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联系。 3.世界观:联系的多样性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精华版

《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点(应知应会、必记必背!!!)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6、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

政治八大专题答题模板大全

准高三政治八大专题答题模板大全 (一)政府(国家)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二)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⑤国际竞争的实质;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对外贸易的作用。 在《生活与哲学》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内因和外因的关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三)政党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只能是学问) 一.含义: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 二.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 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 (1)哲学与世界观:①区别:a 、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b 、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c 、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②: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 五.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 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六.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它贯彻哲学始终。 1.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七.哲学两大派别:2.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为万物的本原,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决定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与本原,它决定着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哲 学

2018年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2018年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 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 性、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精神等)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高二政治 《生活与哲学》重要知识点专题复习试题2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新人教必修4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专题复习试题 1.我国科学家利用转基因羊体细胞克隆了两头羔羊,还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培育了一头携带有人血清蛋白基因的转基因试管牛。这表明 A.有些自然界中的东西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B.新物种的产生依赖科技的进步和人的意识 C.只要有创新精神,就能创造新物质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培育出新的物种 【解析】科学家能够利用转基本细胞克隆动物,说明世界虽然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新物种是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培育出来的,并非人的意识主观臆造的。故D正确。 2.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上述要求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A.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B.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C.正确的意识的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要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 【解析】A属于政治生活范畴,不选;B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不选;C说法错误,意识不起决定作用:“努力创新发展模式”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谋划发展蓝图”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所以选D。 3.“2012年12月21日的黑暗降临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这是电影《2012》的台词,它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讲述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遭受掠夺性破坏,人类即将面临空间的自然灾害,最后在“方舟”中度过了这一全球性的灾害,获得了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希望。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B.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规律

政治生活答题模板

《政治生活》答题模板 解答《政治生活》主观题时,首先必须熟悉课本的单元、课、框题的标题,锁定设问的知识范围;其次,要注意把握设问所涉及的“主体”(国家、公民/人民、政府、党、民族、世界)(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然后,灵活运用“为什么”“怎么做”“意义”几种基本题型的答题模板。 主体1、公民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①必要性: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我国公民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公民自觉参与……是主人翁地位的体现。 ②重要性(意义):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促进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注:若问“公民为什么能够参与……”,只需回答第①点即可。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①依法行使政治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依法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政治性义务;②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③依法自觉主动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可结合材料具体运用各种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回答。如,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④做到有序的政治参与; 主体2、政府 (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事?(打击犯罪、解决好就业、调节经济、科学民主决策等) ①由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决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只有做好某事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 ②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做好某事是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③政府具有……职能,做好某事是政府履行……职能的内在要求。 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的以人为本,做好某事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 补充:若问为什么要科学民主决策,可补充答“科学决策的意义 (课P2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