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吴晓求《证券投资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4章~第6章 【圣才出品】

吴晓求《证券投资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4章~第6章 【圣才出品】

吴晓求《证券投资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4章~第6章 【圣才出品】
吴晓求《证券投资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4章~第6章 【圣才出品】

第4章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

一、概念题

1.国民生产总值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此处的“一定时期”一般指一年。此处的最终成果有三种衡量形式:

①价值形态,指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价值增加值之和;

②收入形态,指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

③产品形态,指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此外,还要注意,它是以“国土原则”为核算标准的,不包含本国居民在国外取得的收入,但包含外国居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

统计国内生产总值时,常用的公式为:GDP=C+I+G+(X-M)

其中,C代表消费;

I代表投资;

G代表政府支出;

X代表出口;

M代表进口;

X—M代表净出口

2.经济周期

答: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总是呈现出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变化表现在许多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的周期性波动上,如国民生产总值、消费总量、投资总量、工业生产指数、失业率等。

宏观经济周期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即萧条、复苏、繁荣、衰退,如图4-5所示。也就是说,如果从GNP的下降开始算起,那么它首先经历GNP增长处于下降的衰退阶段,下降至最低点为萧条阶段,然后经过不断回升的复苏阶段,达到欣欣向荣的繁荣阶段,繁荣之中又孕育着衰退的再次来临。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其中每四个阶段构成一个经济周期。

图4-5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规律存在于我们的经济生活之中,它的存在并不依赖于国家、制度等的不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经济周期的振幅,却不能根除经济周期。另外,经济周期也不像数学的“周期”那样具有严格的波长和波幅。

3.财政政策

答: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变动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广义财政为,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和处理财政关系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狭义的财政政策则源于市场经济中国家对社会经济干预的需要,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一种手段。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有三个:一是改变政府购买水平;二是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三是改变税率。当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失业增加时,政府要实行扩张性财政

政策,提高政府购买水平,提高转移支付水平,降低税率,以增加总需求,解决衰退与失业问题。当经济增长强劲、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政府要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降低政府购买水平,降低转移支付水平,提高税率,以减少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

4.货币政策

答: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有关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货币政策按其执行主体的不同范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制定的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以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措施的总和。而狭义的货币政策,即现代通常意义的货币政策所涵盖的范围则限定在中央银行行为方面,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中央银行贯彻货币政策、调节信贷与货币供应量的手段主要有三个:①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②再贴现政策;③公开市场业务。当国家为了防止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发展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就会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或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国债的方式来增加货币供应量,扩大社会的有效需求。当经济持续高涨、通货膨胀压力较重时,国家往往采用适当紧缩的货币政策。此时,中央银行就可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或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国债以减少货币供应量。紧缩信用,以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大体保持平衡。

在现代经济社会,市场经济运行始终与货币流通和资金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覆盖整个社会,其中包括货币流通状况、货币供应与信用总量增长速度,以及结构比例等,对各项经济活动和整体经济运行具有决定性影响。以调控货币流通、货币供应和信用规模为中心内容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是总体性的和全方位的,突出表现为:①通过

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②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③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重,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增长。

5.汇率政策

答:汇率政策是指由政府所采取的旨在处理政府与外汇市场的关系,以及干预外汇交易额和汇率高低的政策。汇率政策的内容主要有:①政府完全不干预外汇市场的纯浮动汇率制;

②主要由市场力量决定,而政府只是在市场发生较大波动等特殊情况下入市干预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③政府通过买进卖出外汇而维持汇率水平不变的固定汇率制;④一些国家联合起来,对联合体内实行固定汇率制,而对联合体外实行浮动汇率制的联合浮动汇率制。汇率政策的取向分为三个:一是实行本币贬值,二是实行本币升值,三是实行和宣布本币币值长期不变。

6.先行指标

答:先行指标是指指标的高峰和低谷顺次出现在经济周期的高峰和低谷之前,对将来的经济状况有预示作用的经济指标。如货币供应量、股价指数、房屋建造许可证的批准数量、机器设备的订单数量等。从实践来看,通过先行指标对宏观经济的实际高峰和低谷进行计算和预测,得出结论的时间可比实际发生的时间提前半年。

7.同步指标

答:同步指标是指指标的高峰和低谷出现的时间与经济周期相同,反映的是宏观经济正在发生的情况,并不预示将来的变动的经济指标。如实际GNP、失业率等。

8.滞后指标

答:滞后指标是指指标的高峰和低谷比宏观经济滞后,-般滞后半年的经济指标。如银行短期商业贷款利率、工商业未还贷款、生产成本、物价指数等。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变动最重要的因素?

答:证券市场价格变动受宏观因素、产业和区域因素、公司因素、市场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宏观经济因素在以上诸多因素中占据了基础地位。原因在于:

(1)证券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上市公司是宏观经济的微观主体,因此证券市场价格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经济问题。

由于专业化和分工的日益深化,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更加相互依赖、紧密联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已成为现代经济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从本质上讲,证券市场价格是由宏观经济所影响和决定的。

(2)其他宏观因素也是通过影响宏观经济来影响证券市场价格的。

如政局的变动可能引致经济政策的改变,从而影响证券市场价格;战争、动乱则通过影响宏观经济环境而导致证券市场价格变动;文化、自然因素及其变迁则通过影响消费、储蓄、投资、生产等来影响证券市场价格。

(3)宏观经济因素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不仅是基础性的,而且是全局性的。

同样作为经济因素,产业或区域因素一般只会影响某个板块(即某个产业或区域)的证券价格,公司因素一般只会影响本公司上市证券的价格,它们一般不会对整个证券市场构成影响。而宏观经济因素几乎对每只上市证券均构成影响,因而必然影响证券市场全局的走向。

(4)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是长期的。

由于宏观经济因素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因而它的影响也就必然是长期的。无论是政治因素、军事因素,还是市场因素,都不具有长期影响力。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因素对证券市场价格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也是全局性的和长期性的。因此,要成功地进行证券投资,首先必须认真研究宏观经济状况及其走向。市场上常有“顺势者生”、“选股不如选时,选时不如选势”等格言,其中的“势”就是宏观经济形势。

2.财政政策的变动对证券市场价格有何影响?

答:国家通过实行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可增加财政支出、减少财政收入,可增加总需求,使公司业绩上升、经营风险下降,使居民收入增加,从而使证券市场价格上涨;反之,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可减少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收入,可减少社会总需求,使过热的经济受到抑制,从而使得公司业绩下滑、居民收入减少,这样,证券市场价格就会下跌。

(2)政府扩大购买水平,增加政府在道路、桥梁、港口等非竞争性领域的投资,可直接增加对相关产业如水泥、钢铁、建材、机械等产业的产品需求;这些产业的发展又形成对其他产业的需求,以乘数的方式促进经济发展。这样,公司的利润增加,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提高,从而可促使证券价格上扬。减少政府购买水平的效应正好与此相反。

(3)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主要从结构上改变社会购买力状况,从而影响总需求。提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如增加社会福利费用、增加为维持农产品价格而对农民的拨款等,会使一部分人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也间接促进了公司利润的增长,因此有助于证券价格的上扬;反之,降低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将使证券价格下跌。另外,调整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水平,将打破原有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平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