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文翻译及文献综述要求

英文翻译及文献综述要求

英文翻译及文献综述要求
英文翻译及文献综述要求

英文翻译及文献综述要求

1.翻译一篇与设计内容相关的英文文献,英文原文要求是正式发表的,标明了期、卷、出版社等信息的pdf文档,译文要求4000左右汉字。

2.文献综述要求2000字以上。

附加

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内容

文献综述是大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开题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相关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目前的研究或设计水平,特别是一些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献综述是在对搜集了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的大量文献和参考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和分析而写成的。“综”,就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一般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主要是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诸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应包含以下四部分:概述、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先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概述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正文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进行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一般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是进行毕业设计和研究的基础,撰写文献综述的依据,列出这些参考文献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格式规范,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三、文献综述的要求

1.每个本科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均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字数1000-1500字。

2.为了使毕业论文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之前先完成文献综述。

3.文献综述应包括概述、综述正文、总结、参考文献等几方面内容。

4.在写文献综述时,学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以论文选题后所列为准)。

5.在文献综述中,学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6.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7.资料运用要恰当、合理。

8.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指导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

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本课题通过对音响设备的输出端子输出信号的音乐节奏进行识别和自适应数据采集,采用8255A并行外围接口技术,再利用嵌入式单片机系统实现对音乐节奏识别灯效系统的智能同步控制,从而实现使灯光随音乐节奏的变化而同步变化,使两者完美的配合。

由于在实际应用中,外部灯光的电压往往采用’220v交流电压,故在用嵌入式单片机对灯光进行控制时,必须采用确实可靠的保护电路。

2.英文翻译格式和要求

英文 小四号字,单倍行距,首行缩进2个字符,不能定义文档网格。约3千英文单词。 MCU Description SCM is also known as micro-controller (Microcontroller Unit), commonly used letters of the acronym MCU MCU that it was first used in industrial control. Only a single chip by the CPU chip developed from a dedicated processor. The first design is by a large number of peripherals and CPU on a chip in the computer system, smaller, more easily integrated into a complex and demanding on the volume control device which. INTEL's Z80 is the first desig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idea processor, then on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ontroller and dedicated processors have parted ways. 一、SCM history SCM was born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70, experienced SCM, MCU, SoC three stages. SCM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stage, mainly seeking the best of the best single form of embedded systems architecture. "Innovation model" success, laying the SCM and general computer completely different path of development. In the open road of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embedded systems, Intel Corporation contributed. MCU the micro-controller (Micro Controller Unit) stage, the main direction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expanding to meet the embedded applications, the target system requirements for the various peripheral circuits and interface circuits, highlight the object of intelligent control.It involves the areas associated with the object system, therefore,the development of MCU's responsibility inevitably falls on electrical, electronics manufacturers.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Intel faded MCU development has its objective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CU, the most famous manufacturers as the number of Philips Corporation. Philips company in embedded applications, its great advantage, the MCS-51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from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icro-controller. Therefore, when we look back at the path of development of embedded systems, do not forget Intel and Philips in History. 二、Embedded Systems Embedded system microcontroller is an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path, the MCU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is seeking applications to maximize the solution on the chip;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dedicated single chip SoC trend of the natural form. As the microelectronics, IC design, EDA tools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system based on MCU SoC design have greater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controller chip microcomputer can be, extended to the single-chip micro-controller applications. 三、MCU applications SCM now permeate all areas of our lives, which is almost difficult to find traces of the field without SCM. Missile navigation equipment, aircraft, all types of instrument control, computer network communications and data transmission, industrial automation, real-time process control and data processing, extensive use of various smart IC card, civilian luxury car security system, video recorder, camera, fully automatic washing machine control, and program-controlled toys, electronic pet, etc., which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microcontroller. Not to mention the area of robot control, intelligent instruments, medical equipment was. Therefore, the MCU learning,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large number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01-文献综述范文-翻译-当前零翻译研究问题与对策

外国语学院2018届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示范) 一、研究背景 近来多篇论文中出现零翻译的提法(杜争鸣,2000;邱懋如,2001;刘明东,2002;袁斌业,2002a,2002b,2002c,2002d;石琳,2003;余清萍,2003;余清萍,秦傲松,2004;肖耀田,2004),但国内学者所编三本译学词典(林煌天,1997;孙迎春,1999;方梦之,2004)均未出现零翻译这一词条,国外三本词典/术语著作(Shuttleworth & Cowie,1997;Baker,1998;Delisle,2004)亦未收入这一条目,只有国内孙迎春(2001)编著的《汉英双向翻译学语林》收进了“零翻译(音译、形译之一种)zero translation”(58页)及“zero translation零翻译(音译、形译之一种)”(268页)两个条目,同时又有贾影(2002)反对零翻译提法,并认为承认不可译有“积极作用”。但零翻译现象确实存在,如DIY(自己动手),IQ(智商),EQ(情商),这些零翻译词汇经常在汉语中出现。英语中也有类似情况,如美国《时代》周刊中报道中国特色事物时经常使用拼音,如aizi(矮子),pizi(痞子),shiganjia(实干家),yuan(缘)(王祥兵,2002),shuangying(双赢),guanxi(关系)(顾静,2005)。 这些研究成果揭示了零翻译现象的存在,引进了零翻译的概念,促进了翻译理论概念的扩大,但是从发表的论文及孙迎春(2001)的这两个条目来看,各自运用的名称虽同(也有不同,如杜争鸣称为不译),但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均有出入,因此有必要探讨当前零翻译研究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研究对策。 二、研究现状及不足 1. 定义不统一、模糊不清 传统翻译理论多把零翻译归结为“音译法”、“移译法”,只看到技巧层面的意义,如秦建栋(1999)讨论“英汉词汇空缺现象刍议”列举“音译法”、“移译法”,袁斌业(2001)论及“英语本族人音译汉语词汇的语用分析”,虽然看到“音译在我国只能用来翻译名词,而在国外则可以用来翻译包括名词在内的各种词语”,但未能从中提炼出零翻译的概念,实际上这里已包含有零翻译与音译的某些区别。 国内最早使用zero translation这一术语的是杜争鸣(2000),但他称之为“不译”,并分析了直译、意译与不译三种翻译策略。他不停留于策略本身,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分析了三种策略的社会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涵义,并看到了不译的三层文化含义。不译背后体现译者对于翻译目的的认识,“而翻译的目的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反映译者本人对翻译的文化含义的意识与潜意识,反映他翻译时所采取的文化姿态与立场。”即翻译观的问题。但从术语的精确性来说

翻译理论概述

翻译理论知识 一、翻译的定义 学习一门新的学科,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定义。翻译是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技艺,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规范、举世公认的定义。我们只能综合各种不同的定义来掌握翻译的本质。 1. The Definition of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To tur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2. The Definition of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o turn into one’s own or another language. 3. A good translation is one which the merit of the original work is so completely transfus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as to be as distinctly apprehended and as strongly felt by a native of the country to which that language belongs as it is by those wh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original work.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人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泰特勒,1790) 4.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的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文体而言。 (奈达,1974) 5.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张培基,1980) 6.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感情、传播文化知、促进社会文 明,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兴旺昌盛的目的。(孙致礼:2003) 7.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王克非,1997) 二、翻译的分类 翻译分不同的类型。就文本而言,随着世界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翻译的范围越来越广,涵盖各个领域,如文学、政治、文化、贸易、科技、传媒等。在这个意义上,翻译可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和实用文体翻译。 1.按语言分类:本族语译成外语、外语译成本族语/ 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2.按活动形式分类:笔译(translation)、口译(oral interpretation) 3按翻译材料的文体分类:应用文体翻译、科技文体翻译、文学作品翻译、政论作品翻译 4按处理方式分类:全译、节译、摘译、编译、译述 三、翻译的标准 翻译标准就是指翻译实践时译者所遵循的原则,也是翻译批评家批评译文时必须遵循的原则。翻译是一种社会活动,翻译标准则是从中产生的。由于社会活动受制于社会条件及译者个人等等因素,因此翻译标准也就打上了深深的社会和译者的烙印。 在我国持这一翻译原则的有玄奘、严复和鲁迅等人。玄奘是唐代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主张翻译"既须求真又须喻俗"(A good translation should be both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and intelligible to the public.),意即译文要"忠实通顺"。严复是我国清末时期的名学者。他在《天演论》(译例言)(1898)中提出了"信达雅"三字标准(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信"是"意义不背本文","达"是不拘原文形式,尽译文语音的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信"、"达"互为照应,不可分割开来。"雅"在今天看来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个"雅"是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即所谓的上等文言文。鲁迅先生认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这就是说,译文既要信又要顺(both faithful to the SL and smooth in expression)。我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张培基等人在其《英汉翻译教程》中所提出的"忠实"、"通顺"标准也属此类型。从

文献综述 英文

文献综述 大学生时间管理研究——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为例 姓名:代永寒学号:20091211205 专业:工商管理班级:工本2班 史蒂芬?柯维的《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顾名思义是指重要的主要的事情要放在第一时间去完成。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是将认为急迫的紧要的事情放在第一时间完成; 本书通过四个象限来告诉我们如何区分事情的紧急性与重要性,从而告诉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应怎样去区分事情属轻属重,以及造成事情紧急性的原因,在平常工作中要注意哪些方面以避免出现紧急事件的情况。 第一象限包括四点:A危机 B 急迫的问题C最后期限迫近的项目 D 会议准备工作等。第一象限显得紧迫与重要,但我们要知道形成第一象限的紧迫与重要主要是因被延误及没有进行计划与预测及计划所致。第二象限包含准备工作、预防、价值、筹划、建立关系、真正的再创造与赋予能力。第二象限属于质量象限,属于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但我们必须要去做,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第一象限包含的情况。第三象限包含干扰、电话;邮件、报告;某些会议;很多临近、急迫的事情及很多流行的活动。第三象限包括“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而事实上它易给人造成假象,从而形成第一象限情况。第四象限包含琐事、打发时间的工作、某些电话,解闷,“逃避”行为、无关紧要的邮件及过多地看电视;第四象限属于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它是浪费象限,第四象限中的行为是堕落行为。这四个象限告诉我们如果在办事过程中不是以重要性而是以紧要性为出发点,就会出现第一第三甚至第四象限的情况,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要加以区分,日常工作生活中往往事情越是紧迫,反而说明事情越不重要!像最近存货系统因急着想能早日上线,在运作过程中被卡住,故一心想着去解决软件中存在的问题,而忽略了与其他人员的沟通协调,存货上软件固然重要,但与公司整体运作相比就稍显其次,没合理分配其他人员手头事项,这样会导致其他问题的增多,从而会出现第一第三象限甚至于第四象限的浪费情况。 “要事第一”,告诉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加以区分、

第1 课绪论--翻译概述(1)

第1 课绪论--翻译概述(1) 一、学科特点 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 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范存忠:"漫谈翻译"《翻译理论与技巧》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p.80), 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 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谭载喜:《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公司,1984,p.10)。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 强的学科。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就前者而言,翻译经过千 百年来各国翻译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心理学、人类学、 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 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和语言转换模式。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这种体系和模 式正处在不断地完善之中。就后者而言,翻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很强

的实践性。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反过来 又指导实践,实践转过来又丰富翻译理论。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 理论的产生;没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会难免走弯路。因此,学好翻 译既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又要加强翻译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学好 翻译的必由之路。 二、为什么可能有翻译 翻译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因为人类社会要发展进步就需要在不同 文化的民族之间进行沟通,而这一全过程都离不开翻译。正如Steiner 和张培基 所说的那样:Translating it is that openeth the window, to let in the light; that breaketh the shell, that we may eat the kernel. (Steiner) 翻译是沟通各族人民的思 想,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国际斗争的 必要武器。翻译是学习好外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探讨两种语言对应关系的一 门学科。(张培基等)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和电子文档。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现阶段,我们更应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国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大量详实的文献综述。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Overview on our state folk cultural developmentAbstract:Folk custom culture

图像科学综述 外文翻译 外文文献 英文文献

附录 图像科学综述 近几年来,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在人们己充分认识到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目前它己应用于许多领域,成为2l世纪信息时代的一门重要的高新科学技术。 1.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概述 图像就是用各种观测系统以不同形式和手段观测客观世界而获得的,可以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眼而产生视知觉的实体。科学研究和统计表明,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约有75%来自于视觉系统,也就是说,人类的大部分信息都是从图像中获得的。 图像处理是人类视觉延伸的重要手段,可以便人们看到任意波长上所测得的图像。例如,借助伽马相机、x光机,人们可以看到红外和超声图像:借助CT可看到物体内部的断层图像;借助相应工具可看到立体图像和剖视图像。1964年,美国在太空探索中拍回了大量月球照片,但是由于种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照片是非常不清晰的,为此,美国喷射推进实验室(JPL)使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使照片中的重要信息得以清晰再现。这是这门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此后,图像处理技术在空间研究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总体来说,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普及期和实用化期4个阶段。初创期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图像采用像素型光栅进行扫描显示,大多采用巾、大型机对其进行处理。在这一时期,由于图像存储成本高,处理设备造价高,因而其应用面很窄。20世纪70年代进入了发展期,开始大量采用中、小型机进行处理,图像处理也逐渐改用光栅扫描显示方式,特别是出现了CT和卫星遥感图像,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到了20世纪80年代,图像处理技术进入普及期,此时购微机已经能够担当起图形图像处理的任务。VLSL的出现更使得处理速度大大提高,其造价也进一步降低,极大地促进了图形图像系统的普及和应用。20世纪90年代是图像技术的实用化时期,图像处理的信息量巨大,对处理速度的要求极高。 21世纪的图像技术要向高质量化方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高分辨率、高速度,图像处理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图像的实时处理,这在移动

英文翻译格式要求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系别:机械工程系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机电(本)091 姓名:张少强 学号: 2009322110 外文出处:English i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附件:1、外文原文;2、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指导教师评语: 签字: 年月日 金属热处理 普遍接受的金属和金属合金的热处理定义是“在某种程度上加热和冷却金属或金属合金,以获得特定的条件和属性。”加热的唯一目的是进行热加工,锻造操作是被排除在这个定义之外的。热处理有时候也用产品表示,同样玻璃和塑料也被排除在这个定义之外。 变换曲线 热处理的基础是在一个单一的图表上绘制的包含三个所有的等温转变曲线或TTT曲线。因为曲线的形状,他们有时候也称为c曲线或s曲线。 TTT曲线绘制,特定的钢在给定的条件下和预定的时间间隔内记录以检查的组织结构转换的

数量。众所周知共析钢(T80)在超过723℃形成的是奥氏体,在此温度下形成的是珠光体。为了形成珠光体碳原子应该分散形成渗碳体。扩散是一个过程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奥氏体向珠光体的转变。我们可以注意到在不同的样本内在任何的温度下数量都在发生变化。这些点被绘制在以时间和温度为轴的坐标内。通过这些点共析钢的变换曲线如图1所示。曲线的左极端代表在任何给定的温度下奥氏体向珠光体的转变。同样的右极端代表完成所需要的时间。这两个曲线之间转换的点代表部分转换。水平线条s M和f M发代表开始和完成的马氏体转变。 热处理工艺的分类 在某些情况下,热处理在技术和使用程序上是分开的。而在其他情况下,,描述或简单的解释是不够的,因为相同的技术常常可以获得不同的目标。例如,应力消除和回火需要相同的设备和利用相同时间和温度循环。然而这是两个不同的过程。 图8.1 T80钢在等温间隔下的热处理图 以下对热处理的描述主要是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来安排的。正火指加热铁合金到高于它转变温度上的一个合适温度(通常是50°F到100°F或28℃到56℃)。接下来是在精致空气至少是在低于其转变温度范围下冷却。由此产生的结构和性能和通过完全退火是一样的。对大多数铁合金来说正火和退火是不一样的。 正火通常被用作调节处理,尤其是没有经过高温锻造或其他热加工的精炼粒钢。正火的成功通常由另一个热处理来完成如奥氏体化的淬火、退火或回火。 退火是一个通用术语,它表示一个热处理,包括加热和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温度后以一个合适的冷却速度冷却。它主要用来软化金属材料,但它同时也会产生其他属性或期望的微观结构。

英语专业文献综述

英语专业文献综述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Y i b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_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介词汉译策略研究 二级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学生姓名简汝梦 学号年级 2011级 指导教师徐文英职称讲师 年月日 文献综述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介词汉译策略研究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English Prepositions Based on Skopos Theory 摘要:英语介词使用频率高,搭配能力强,含义灵活,因此在翻译中属于比较难以处理的一种词类。目的论论者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在译者的作用

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目的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目的决定了译者需要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目的论的提出为英语介词的汉译提供了可靠的指导。本文将目的论引入到介词翻译中,认为在目的论原则的指导下,英语介词的汉译可通过加词、减词、分译、转译等策略来达到较好的翻译效果以及更好地实现翻译目的。 关键词:英语介词;翻译;目的论 导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中国入世的大好形势的出现,汉语与英语在世界上似乎显得同等重要,所以将这两种语言互相转化是我们越来越重要的任务。在英语中,英语介词数量不多,但其构成的介词短语在英语中的出现频率很高,功能多样且位置灵活,对构成句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英语介词的翻译策略问题一直深受广大翻译学者的关注。目的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目的论者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目的决定了译者需要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即“目的决定论”。目的论的提出为英语介词汉译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因此,译者若能熟练掌握翻译目的和翻译方法,则能译出高质量的译文。鉴于此,本文先是阐述各大专家对于英语介词翻译以及翻译目的论的已有研究和探索,并结合笔者自己的观点加以评述;然后以此综述在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研究英语介词的汉译策略是个切实可行的手段;最后预测此观点的发展前景一定是光明受欢迎的。 历史发展:对于翻译目的论的发展历程,笔者在总结各前辈的资料中得出:在20世纪70年代,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其四大代表性人物及其理论是: 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functional category

汉译英格式规范

汉译英翻译格式规范 I 格式规范 1. 正文标题、机构名称、图表格名称和表头中所有单词(除虚词外)的首字母均大 写;但标题为句子的情况除外; 2. 译文中出现的标准、规范名称,单独出现时每个单词首字母均应大写并斜体,不 加引号;在表格中出现时不用斜体; 3. 摄氏度符号统一从“符号”“Times new roman”中找到“°”(位于最右一列)插 入,然后在后面加上大写“C”,即“°C”; 4. 排比和并列的内容,标点应统一。一般做法是中间采用“;”,最后一个采用“.”, 最后一个与倒数第二个之间用“; and”; 5. 数值范围的表示形式应是:110-220 kV,而不是110 kV~220 kV;注意:数字和 连字符之间没有空格,数字和单位之间有空格数字与单位之间要加一个空格,但“°C”、“°F”和“%”除外; 6. 在英文中,百分号应采用英文半角“%”,而不可采用中文全角“%”; 7. 公式中的符号从“插入公式”中选择; 8. 文本框中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 9. 1号机组和2号机组、一期和二期的表示方法:Unit 1 & 2;Phase I & II; 10. 第x条(款、项)和第y条(款、项)的表示方法:Article x and Article y,即表 示条(款、项)的词不能省略; 11. 文件中出现公式时,公式后说明性文字的“其中”、“式中”统一译为“Where:”, 注意其后加冒号;对公式中的字母和符号进行解释时,采用“-”,其前后均不空格,“-”后的首字母为小写;公式后的说明要用分号,最后采用句号。例如: Where: F sc-short circuit current force (lb/ft); V-velocity; P-gas density. 12. 冒号后首字母小写; 13. 大于号、小于号、等号两边均有空格; 14. 表格的标题和标题栏字体加粗; 15. 注意上下标与原文一致; 16. 直径符号φ的输入方法:插入,符号,字体选择Symbol,然后选择输入φ,并采用 斜体;

at89c52单片机中英文资料对照外文翻译文献综述

at89c52单片机简介 中英文资料对照外文翻译文献综述 A T89C52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introduction Selection of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1. Development of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The main component part of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as a result of by such centralize to be living to obtain on the chip,In immediate future middle processor CPU。Storage RAM immediately﹑memoy read ROM﹑Interrupt system、Timer /'s counter along with I/O's rim electric circuit awaits the main microcomputer section,The lumping is living on the chip。Although the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r is only a chip,Yet through makes up and the meritorous service be able to on sees,It had haveed the calculating machine system property,calling it for this reason act as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r minisize calculating machine SCMS and abbreviate the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1976Year the Inter corporation put out 8 MCS-48Set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computer,After being living more than 20 years time in development that obtain continuously and wide-ranging application。1980Year that corporation put out high performance MCS -51Set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This type of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meritorous service capacity、The addressing range wholly than early phase lift somewhat,Use also comparatively far more at the moment。1982Year that corporation put out the taller 16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MCS of performance once

英语专业翻译类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翻译理论与实践相关书目 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Jeremy Munday.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李德凤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 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 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 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 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 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文献综述格式及要求

国家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综述(题目)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段前后各空一行 学生:(署名采用小四号仿宋体) 学院:(署名采用小四号仿宋体) 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署名采用小四号仿宋体) [摘要]:××××××××××××××××××(摘要内容空两个汉字符由“[摘要]”引出,用小四号宋体、两端对齐方式排列200—300字,)[关键词]:×××;××××;×××××;×××(关键词另起一行空两个汉字符由“[关键词]”引出3-5个,小四宋体) Abstract:××××××(小四Times New Romar,200—300个实词,左面对齐方式排列) Key words: ×××;××××;×××××;×××(3-5个,小四Times New Romar,左面对齐方式排列) 前言(引言) ×××××(格式: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前言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意义、范围、前人研究情况及其与本课题的关系。要求: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范例]:FDI影响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分析与研究综述(前言)FDI的理论研究,基本上围绕两大主题而展开,一是什么因素引起FDI,即FDI产生和发展的动因问题;二是FDI的效应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的加剧和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关FDI与贸易关系研究的重点正在发生转移,FDI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问题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并日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正文:××××× 格式:正文一级标题采用中文序数(如一、二、三、……)标引、小二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排列;二级标题采用两边加圆括号的中文序数(如(一)(二)(三)……)标引、三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符;三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如1. 2. 3. ……)标引、小四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符。各级标题中的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采用半角Times New Roman字体。各级标题与正文前后段间距0.5行或6磅。从此页开始编页码。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宋体小四号、标准字间距、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所有标点符号采用宋体全角、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采用半角Times New Roman体的要求排版,每段首行缩进两个汉字。 要求:正文是综述的主体,综合前人文献中提出的理论和事实,比较各种学术观点,阐明所提问题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等。一般可以按照题目大小、内容多少及逻辑关系,安排不同层次的大小标题,按论点和论据组织材料,从不同角度阐明主体中心内容。主体部分引用的资料应注意以下问题:能说明问题,并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资料真实可靠,既新颖又具有代表性;能反映问题的发展阶段以及阶段性成果。)

大数据外文翻译参考文献综述

大数据外文翻译参考文献综述 (文档含中英文对照即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原文: Data Mining and Data Publishing Data mining is the extraction of vast interesting patterns or knowledge from huge amount of data. The initial idea of privacy-preserving data mining PPDM was to extend traditional data mining techniques to work with the data modified to mask sensitive information. The key issues were how to modify the data and how to recover the data mining result from the modified data. Privacy-preserving data mining considers the problem of running data mining algorithms on confidential data that is not supposed to be revealed even to the party

running the algorithm. In contrast, privacy-preserving data publishing (PPDP) may not necessarily be tied to a specific data mining task, and the data mining task may be unknown at the time of data publishing. PPDP studies how to transform raw data into a version that is immunized against privacy attacks but that still supports effective data mining tasks. Privacy-preserving for both data mining (PPDM) and data publishing (PPDP)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because it allows sharing of privacy sensitive data for analysis purposes. One well studied approach is the k-anonymity model [1] which in turn led to other models such as confidence bounding, l-diversity, t-closeness, (α,k)-anonymity, etc. In particular, all known mechanisms try to minimize information loss and such an attempt provides a loophole for attack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a survey for most of the common attacks techniques for anonymization-based PPDM & PPDP and explain their effects on Data Privacy. Although data mining is potentially useful, many data holders are reluctant to provide their data for data mining for the fear of violating individual privacy. In recent years, study has been made to ensure that the sensitive information of individuals cannot be identified easily. Anonymity Models, k-anonymiza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the focus of intense research in the last few years. In order to ensure anonymization of data while at the same time minimizing the informa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