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蚕蛹多肽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蚕蛹多肽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蚕蛹多肽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蚕蛹多肽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实验方法

1还原力的测定 样品2ml加到2ml 0.2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6)和2ml 1%的铁氰化钾溶液的混合液中。混合物在50℃保温20min,然后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2ml 10%的TCA,混合后以3000rpm 离心10min,取上清液2ml与2ml蒸馏水以及0.4ml 0.1%氯化铁在反应试管中反应,10min 后测定其在700nm处的吸光值。吸光值越大表明还原力越强。 注意:建议蛋白浓度以5mg/ml左右变化,例如2.5,5之类变化。但具体情况应根据吸光值大小而定。 0.2mol/L pH6.6的磷酸盐缓冲液的配制见附表。 铁氰化钾溶液应盛装在棕色瓶中。 比色皿的用法:可见光(>400nm)用玻璃比色皿(即没有标字母或者标G的比色皿),紫外光时(<400nm)用石英比色皿(即标Q字比色皿)。 2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测定 将1.5ml样品液添加到1.5ml含0.1 mmol/L DPPH的95%乙醇中,混合,振荡,在 室温下放置30min,然后在波长517nm处检测(Ai)。清除率计算公式为: 空白为1.5 ml 95%的乙醇加入1.5 ml蒸馏水调零。 式中:Ac——对照为1.5 ml DPPH溶液加上1.5 ml蒸馏水在517nm处的吸光值;Aj——1.5ml样品液加上1.5 ml 95%的乙醇在517nm处的吸光值; Ai——1.5ml样品液加上1.5 ml DPPH溶液在517nm处的吸光值; 注意:建议酶解液蛋白浓度以2mg/ml 左右变化,如0.5,1,2,2.5之类变化,但是具体情况应视清除率而定,最终结果应有清除率大于50%和小于50%的情况。 DPPH样品有毒,需戴口罩和手套进行操作。而且DPPH试剂很昂贵,用时注意节约。0.1m mol/L DPPH 乙醇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0.00395gDPPH,用95%的乙醇溶液溶解并定容到100ml。 3 在卵黄磷脂体系中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以卵黄脂蛋白为底物的LPO模型反应体系包括:体积比为1:25稀释的卵黄悬液(卵黄用等体积的pH7.45,0.lmol/LPBS配成,使用前磁力搅拌10min)0.2 mL、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0.lmL、25m moll/LFeSO4溶液0.2mL,用PBS缓冲液补足至2.0mL。对照管除不加样液外其他试剂同前。将上述2种试管同时置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培养1h。取出后,加入20%TCA0.5mL,静置10 min后,与对照管于3500r/min离心10min,取2.0mL上清液,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0.8%硫代巴比妥酸(TBA)溶液1.0mL,加塞于100℃水浴15min,取出冷却。空白管以2.0mLPBS溶液代替,在532nm下测定吸光度,样品对卵黄脂蛋白LPO的抑制率表示为: SA(%)=(Ac一AS)/A C×100 式中:Ac一不加样品的吸光度 As一加入样品的吸光度 注意:卵黄溶液不用时应放置冰箱保存。 酶解液蛋白浓度以5mg/ml左右调整,但具体应视清除率大小而定,对酶解液蛋白浓度

蚕蛹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应用研究-畜牧渔业论文

蚕蛹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应用研究-畜牧渔业论文 蚕蛹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彭强 (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3) 摘要:随着水产养殖的集约化,作为传统蛋白源的鱼粉供应有限、价格高涨,使得我国优质蛋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长远发展。我国是一个蚕桑大国,蚕蛹资源丰富,同时蚕蛹具有蛋白含量高、氨基酸平衡等优点,适宜作为水产饲料中鱼粉的优质替代物。目前已有少量研究关注蚕蛹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各不相同,具体机制有待研究,本文就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关键词:鱼粉;蚕蛹;营养 由于全球自然生态环境的限制,海洋、淡水捕捞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水产品需要。因此要扩大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来提高水产品的供应量。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又需要以水产饲料行业作为支撑。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平衡、适口性强、能够被鱼类高效利用的鱼粉,被广泛作为鱼类饲料中的优质蛋白源[1]。近年来鱼粉资源紧张,价格波动较大,而我国却长期依赖进口,严重影响我国水产饲料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寻找优质蛋白源替代鱼粉意义重大。我国是一个蚕桑大国,蚕蛹资源丰富,每年鲜蚕蛹产量可达10万吨以上,加之蚕蛹蛋白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维生素均衡,蚕蛹蛋白的提取和精制方法多样且技术成熟,适宜作为水产养殖的优良蛋白原料[2]。 1蚕蛹的特性以及营养评价 蚕蛹是缫丝产业的副产物,脂肪含量较高,容易氧化和酸败而产生难闻的臭味,

一直没有在水产业上得到充分重视,仅仅被当做粗饲蛋白源来处置。蚕蛹中含粗蛋白50%~70%,氨基酸组成与鱼粉相似,且鱼类必需氨基酸中的色氨酸与缬氨酸含量明显高于鱼粉,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微量元素等含量丰富[3]。蚕蛹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按照FAO/WHO的标准为111.14,与蛋白标准品酪蛋白十分接近,高于鱼粉的99.72,这说明蚕蛹必需氨基酸比例均衡,利于被鱼类消化吸收。从氨基酸分(AAS)以及化学分(CS)分析中可知蚕蛹的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和蛋氨酸,这与某些植物蛋白源一致,说明蚕蛹营养组成虽好但作为鱼类饲料蛋白源还需考虑强化亮氨酸和蛋氨酸组成[4]。 2蚕蛹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2.1对水产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 在新型蛋白源开发的研究中,新型实用饲料对鱼类生长性能的影响是首先关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新蛋白源替代鱼粉的实验中,随着新蛋白源含量的升高,鱼类的生长逐渐缓慢,但蚕蛹也有相反的情况,这是因为不同的鱼类对蚕蛹的喜爱或者耐受程度不一样。淡水鱼或者杂食性鱼类对替代的敏感性较低,肉食性鱼类往往对鱼粉的依赖性较大,想实现高替代难度大。 蚕蛹添加进饲料中的形式无外乎与其他蛋白源一起添加、或者经过脱脂除臭等不同的预处理再添加或与晶体氨基酸一起添加等几种形式。目前对蚕蛹添加进饲料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淡水鱼上,尤其是杂食性鱼类。鉴于鱼类食性的关系,它们基础饲料中的鱼粉含量相较于海水肉食性鱼类很少。蚕蛹与蛤肉混合可以替代印度鲤鱼饲料中50%的鱼粉[5]。在有卡特拉魮、印度鲮、南亚野鲮、银鲤的混养系统中,经过发酵的蚕蛹替代鱼粉过后还能提高存活率以及特定生长率[6]。在建鲤上,经过脱脂处理的蚕蛹可以替代50%的鱼粉而对生长没有负面影响[7];

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茶多酚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本文介绍了茶多酚的成分和儿茶素的 结构,全面地综述了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茶多酚在油脂、肉制品加工和果蔬保鲜、糕点和糖果以及饮料生产等方面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茶多酚;抗氧化作用;食品 Abstract: Tea polyphenols is a natural food additives, ingredients of tea polyphenols and catechin structur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tea polyphenols in tea polyphenols grease, meat processing, and aquatic preservation,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astries and candy and beverage production. Key word: tea polyphenols;antioxidation;food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纯天然多酚类物质,又叫茶单宁,茶鞣质,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茶多酚主体成分是儿茶素,占茶叶干物量的20 %一30 % [1]。茶多酚分子结构中具有活泼的羟基氢能终止自由基的连锁反应,捕获过量的自由基,因此是一类理想的天然抗氧化剂。 1 茶多酚的性质和结构 茶多酚在碱性介质中极不稳定,在酸性中则稳定、耐热、与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都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被氧化成棕色物,遇铁变成绿黑色络合物,与重金属盐溶液作用生成灰黄色沉淀,也能被高锰酸钾、硫酸铈等氧化剂氧化,与酒石酸铁生成红紫色络合物[2]。 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 黄烷酮类、花色素类、黄酮醇类、 花白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等6类化合物。其中以黄烷酮类(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最为重要,占茶多酚总量的60% ~80% 。其次是黄酮类,其他酚类物质含量比较

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的比较

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的比较 人体衰老和多种疾病均与自由基有关,寻找天然抗氧化剂具有重要意义。黄酮、多糖、多肽、酚类等生物活性成分均具有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活性的筛选方法可分为体外和体内2种测试体系。 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以用在特定条件下,样品对检测体系中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抗油脂过氧化能力及样品的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等来衡量和表征。常用的方法有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法、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法)、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 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法(O2-·)、邻苯三酚自氧化法、β-胡萝卜素漂白法、硫代巴比妥酸法、铁离子还原能力测定(FRAP法)、总酚测定法、ORAC法等方法。体内:主要有DNA氧化损伤法、蛋白质氧化损伤法、线粒体氧化损伤法。 其中DPPH法和ABTS法操作较简单便捷,不需要特殊的检测设备,只在需固定时间下记下其紫外分光光度测量值后计算其自由基清除率,缺点是不同物质具有组成和结构的差异,与DPPH·、ABTS+·的反应速率不同,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不同,将反应时间固定在某一值时,可能对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评价带来错误的判断,且DPPH自由基会和其他自由基发生反应。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缺点是检测波长、缓冲液的组成及pH值、邻苯三酚浓度等关键测定条件存在

着较大差异。β-胡萝卜素漂白法的缺点是β-胡萝卜素本身有抗氧化活性,对样品活性的测定结果有影响。FRAP法主要用于食品业,优点是简单易操作、可以重复,缺点是无法测定硫醇化合物的还原能力。ORAC法是国际上通用的评价食品氧化的标准方法,缺点是仪器成分较复杂,检测成本较高。 目前普遍使用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指标一般都采用分光光度法,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各种颜色成分含量的变化。分光光度法操作较简单、便捷,不需要特殊的检测设备,只在需固定时间下记下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测量值后计算其活性大小,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样品量少等优点。分光光度法缺点是会受到样本自身颜色和浑浊度的影响和限制,颜色深的样品测得的数据误差大,甚至得到错误的结果;不同物质组成和结构存在差异,与各种自由基的反应速率不同,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不同,将反应时间固定在某一值时,可能对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评价带来错误的判断。外界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有些抗氧化活性实验在冬天低温时不易成功,测得的数据往往没有规律。 我觉得在测定样品的抗氧化活性时,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要根据需测物质来决定用什么方法,比如DPPH 法的自由基选择性强,不和只有一个羟基的芳香酸、无羟基的类黄酮反应,这类物质需用其他方法测定。若对检测结果

蚕蛹蛋白混纺纱的开发

蚕蛹蛋白纤维混纺纱的开发 赵瑞芝汪吉艮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探讨蚕蛹蛋白纤维混纺纱的开发。通过研究蚕蛹蛋白纤维纺纱性能,根据后道产品对纱线性能和质量的要求,合理选配原料,研究纤维预处理工艺,设定各工序纺纱工艺参数,有效解决了因蚕蛹蛋白纤维可纺性较差而产生的纺纱技术难题,使条干、强力和毛羽等纱线质量指标满足后道高品质产品的要求。 关键词:蚕蛹蛋白纤维;氨基酸 中图分类号:TS10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7415(2011)00-0000 作者简介:赵瑞芝(1968-),女,高级工程师,南通,226002 收稿日期:2011-03-13 蚕蛹蛋白纤维是一种新型的再生蛋白质纤维,是综合利用高分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化纤纺丝技术,从蚕蛹中萃炼出优质蛋白PC,与天然纤维素共混后制成的新型生物质纤维。在加工过程中,采用高科技工艺,使蛋白质富集在纤维表面,形成皮芯结构的蛋白质纤维。蛋白PC中含有18种氨基酸,每种氨基酸的含量都在15mg/g以上,其中丝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酪氨酸等对人体皮肤十分有益,可保持肌肤表皮细胞活性,延缓肌肤氧化衰老。而纤维的皮芯结构又能保证氨基酸与皮肤充分接触,最大限度地发挥呵护肌肤的特殊功效。 蚕蛹蛋白纤维纱线可用于生产高档服装面料、T恤、内衣、床上用品等产品,目前已有厂家用蚕蛹蛋白纤维纯纺纱和混纺纱开发了高档针织内衣。蚕蛹蛋白纤维产品既保留了真丝织物的优点,又克服了真丝织物娇嫩、色牢度差、易缩、易皱、易泛黄、遇强碱易脆损等缺陷,产品柔软细腻、透气舒适、亲肤美肤、环保健康、染色绚丽,与真丝织物相比,存在较大的价格优势,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本文以蚕蛹蛋白纤维/Modal 50/50 14.5tex纱为例,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介绍。 1原料选配 蚕蛹蛋白纤维主要技术指标:干断裂强度2.33cN/dtex,湿断裂强度1.59cN/dtex,干断裂伸长率19.9%,初始模量43.97 cN/dtex,细度1.71 dtex,长度37.8 mm,抗酸断裂强度2.26cN/dtex,抗碱断裂强度2.31cN/dtex,蛋白含量8.6%(水洗后蛋白损失极少),回潮率12.8%。 Modal纤维主要技术指标:干断裂强度3.23cN/dtex,湿断裂强度2.11cN/dtex,干断裂伸长率14.1%,线密度1.3dtex,长度39.0 mm,含油率0.31%,回潮率10.4%。

体外抗氧化实验方案

体外抗氧化实验方案 一、DPPH自由基清除法 [原理] 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即1,1-二苯基-2-苦基肼基自由基。分子中,由于存在多个吸电子的-NO2和苯环的大π键,所以,氮自由基能稳定存在。 ON2 NONN2 NO2 当DPPH自由基被清除,其最大吸收波长519nm处的吸光度A值随之减小。DPPH这种稳定的自由基为清除自由基活性的检测提供了一个理想而又简单的药理模型。 [实验步骤] 1.1 DPPH测试液的配制 6.25,10ˉ5M 取DPPH 0.0246g溶于约100mL溶剂甲醇中,超声5min,充分振摇,务使上下各部分均匀。取1mL 该DPPH溶液,在519nm处测A值,使A,1.2-1.3之间最佳。该DPPH溶液最好避光保存,3.5小时内用完。 1.2 样品液的配制 Vc溶液 (0.25mg/ml) 称取Vc 0.01125g 溶于45mL乙醇溶液 1.3 预试 取DPPH溶液2mL,往其中加少量样品液,加样时,先少后多渐加,边加边混合,并观察溶液的褪色m情况,当溶液颜色基本褪去时,记下样品的加样量。 此加样量即为样品的最大用量,在此最大用量的基础上,往前设置5个用量,使之成等差数列。

【如】在预试过程中,发现加样到200μL时,DPPH溶液颜色基本褪去,则200μL为该样品液的最大用量。其用量梯度宜设为40、80、 120 、160、 200μL。浓度梯度mg/ml为 0.0025、0.0050、0.0100、0.0200、0.0400 μg/ml 2.5、5、 10、20、40 1.4 测量 A0值的测量:取DPPH溶液2 mL加入到小试管(或玻璃瓶)中,加95甲醇1mL,充分混合,测A值(517nm),此A值为A(A0多在0.7-0.9之间)。 0 A值的测量: 取DPPH溶液2mL加入到小试管(或玻璃瓶)中,加样品液xμL (x是根据1.3 预试结果确定样品液的用量),再加(1000 -x)μL 甲醇,混合,静置30分钟后,测A值(517nm)。加样表如下: 表1 加样表 样品液甲醇总体积 DPPH测试液 30μL 970μL 2 mL 3mL 60μL 940μL 2 mL 3mL 120μL 880μL 2 mL 3mL 240μL 760μL 2 mL 3mL 480μL520μL 2 mL 3mL 1.5 正式测量 方法大致与1.4相同,只不过,每测一个用量需要测三个平行数据。而且在每测一个用量的三个平行数据后,都要重测一次A. 0 [实验结果] 清除率(抑制率)的计算公式:

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

附件1: 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 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 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 1 试验项目 1.1 动物实验 1.1.1 体重 1.1.2 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或血清8-表氢氧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 1.1.3 蛋白质氧化产物:蛋白质羰基 1.1.4 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1.1.5 抗氧化物质:还原性谷胱甘肽 1.2 人体试食试验 1.2.1 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或血清8-表氢氧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 1.2.2 超氧化物歧化酶 1.2.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2 试验原则 2.1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的指标均为必测项目。 2.2 脂质氧化产物指标中丙二醛和血清8-表氢氧异前列腺素任选其一进行指标测定,动物实验抗氧化酶指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任选其一进行指标测定。 2.3 氧化损伤模型动物和老龄动物任选其一进行生化指标测定。 2.4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 3.1 动物实验:脂质氧化产物、蛋白质氧化产物、抗氧化酶、抗氧化物质四项指标中三项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抗氧化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 3.2 人体试食试验:脂质氧化产物、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三项指标中二项阳性,且对机体健康无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抗氧化功能的作用。

抗氧化功能检验方法 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Antioxidative Function 1 动物实验 1.1 实验动物 选用10月龄以上老龄大鼠或8月龄以上老龄小鼠,也可用氧化损伤模型鼠。单一性别,小鼠每组10-15只,大鼠8-12只。 1.2 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 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溶剂对照组,以人体推荐量的10倍(小鼠)或5倍(大鼠)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两个剂量组,高剂量一般不超过30倍,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受试样品给予时间30天,必要时可延长至45天。 1.3 实验方法 1.3.1 老龄动物 选用10月龄以上大鼠或8月龄以上小鼠,按血中MDA水平分组,随机分为1个溶剂对照组和3个受试样品剂量组。3个剂量组给予不同浓度受试样品,对照组给予同体积溶剂,实验结束时处死动物测脂质氧化产物含量、蛋白质羰基含量、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抗氧化酶活力。 1.3.2 D-半乳糖氧化损伤模型 1.3. 2.1原理 D-半乳糖供给过量,超常产生活性氧,打破了受控于遗传模式的活性氧产生与消除的平衡状态,引起过氧化效应。 1.3. 2.2造模方法 选25-30g健康成年小鼠,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动物用D-半乳糖40mg-1.2g/kg BW 颈背部皮下注射或腹腔注射造模,注射量为0.1mL/10g,每日1次,连续造模6周,取血测MDA,按MDA水平分组。随机分为1个模型对照组和3个受试样品剂量组,3个剂量组经口给予不同浓度受试样品,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溶剂,在给受试样品的同时,模型对照组和各剂量组继续给予相同剂量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或腹腔注射,实验结束处死动物测脂质氧化产物含量、蛋白质羰基含量、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抗氧化酶活力。 1.3.3 乙醇氧化损伤模型 1.3.3.1原理

蚕蛹要煮几分钟

蚕蛹要煮几分钟 蚕蛹中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和脂肪酸等物质的,因此,在生活中,蚕蛹是被作为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物的,而大多数的人在平常也会经常性购买蚕蛹来食用,一般来讲,蚕蛹最常用的方法便是用盐水煮,那么,蚕蛹要煮几分钟?下面就让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大家能够有所了解。 蚕蛹是人类的一种新营养源,蚕蛹是卫生部批准的“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的食品新资源名单”中唯一的昆虫类食品。 蚕蛹的蛋白质含量在50%以上,远远高于一般食品,而且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蚕蛹蛋白质由18种氨基酸组成,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很高。蚕蛹中的这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大约是猪肉的2倍,鸡蛋的4倍,牛奶的10倍,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营养均衡,比例适当,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非常适合人体的需要,是一种优质的昆虫蛋白质。(蚕蛹好吃,营养,但需要注意,少数人对蚕蛹过敏。) 盐水煮蚕蛹,属于原汁原味的健康清淡版吃法,而且一次可以多煮,把煮熟的蚕蛹直接浸泡在卤水中,随吃随取,简单方便。在冬季的北方,这盐水煮蚕蛹用来待客,是既有面子又省事儿的

一道菜,备受煮妇喜爱。 材料 主料:蚕蛹500克。 调料:食盐适量、葱2段、姜4片、八角1个。 制作步骤 1、蚕蛹冲洗干净,入锅 2、添加没过的水,添加葱姜和八角,大火煮开 3、添加盐和料酒,继续煮5分钟,关火 4、煮好的蛹浸泡在卤水中,随吃随取 小提示: 1、喜欢嫩口的,煮开即可关火,喜欢肉质紧致的,可以多煮一会儿;

2、盐比平常做菜多一点就行。 蚕蛹要煮几分钟?根据上文对盐煮蚕蛹的做法介绍可知,用盐煮蚕蛹的做法大概是需要五分钟的时间,对于追求食物营养价值的人来说,蚕蛹这种食材是其最应该选择常吃的食物,除此之外,蚕蛹的做法也是值得大家去进行学习和掌握的。

楮实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楮实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作者:吴兰芳张振东景永帅杨娟 【摘要】目的探讨楮实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先用80% 乙醇,然后用蒸馏水对楮实进行提取。其中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水提部分经醇沉、干燥后得到楮实粗多糖。运用羟基(?OH)自由基体系、二苯代苦味基肼(DPPH )?自由基体系和对 Fe3+的还原能力实验,比较楮实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楮实提取物对?OH自由基和DPPH ?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其中总醇提取物对? 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其IC50值为0.28 mg/ml;乙酸乙酯提取物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好,其IC50值达到0.08 mg/ml ;各提取物对Fe3+均有较强的还原能力,乙酸乙酯提取物还原效果最为明显。结论楮实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 化活性,在抗衰老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楮实;抗氧化活性;清除自由基;还原力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extracts from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in vitro. Methods B.

papyrifera was treated with 80% etha nol and the n the residue was extracted with water. The etha nol extract were extracted respectively by petroleum ether, chloroform, ethyl acetate, n _buta nol. At the same time, crude polysaccharide was obta ined by etha nol precipitati on from water extract. The an tioxida nt activities of the above extracts in vitro were compared by the hydroxyl free radical ( OH), DPPH free radical (DPPH )and deoxidization Fe3+ reacti on system. Results The extracts from B. papyrifera had good scavenging effect on the hydroxyl free radical and DPPH free radical. Etha nol extract had the best scave nging effect on hydroxyl free radical system, which corresponding IC50 value was 0.28 mg/ml. Ethyl acetate extacts had the best scavenging effect on DPPH free radical, which corresponding IC50 value reached to 0.08 mg/ml. All of the extracts had strong deoxidization ability of Fe3+. Among of them, ethyl acetate extracts had significant deoxidizati on ability. Con clusi ons Brouss on etia papyrifera has stronger antioxidant activities and will be widely applicated on anti Jaging. 【Key words ]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Antioxidant activity; Radical scave nging; Deoxidizati on 楮实子具有活血理气、补肾清肝、明目、利尿的功效,多用于腰膝酸软、虚劳骨蒸、头晕目眩、目生翳膜、水肿胀满等症〔1,2〕。 一些含楮实子的经典方药经多年临床验证具有确切的抗衰老、促智作

抗氧化酶测定实验方法

植物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一、原理 植物器官衰老或在逆境下遭受伤害,往往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丙二醛(MDA)是膜脂过氧化的最终分解产物,其含量可以反映植物遭受逆境伤害的程度。MDA从膜上产生的位置释放出后,可以与蛋白质、核酸反应,从而丧失功能,还可使纤维素分子间的桥键松驰,或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因此,MDA的积累可能对膜和细胞造成一定的伤害。 丙二醛(MDA)是常用的膜脂过氧化指标,在酸性和高温度条件下,可以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三甲川(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32nm。但是测定植物组织中MDA时受多种物质的干扰,其中最主要的是可溶性糖,糖与TBA显色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但532nm处也有吸收。植物遭受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胁迫时可溶性糖增加,因此测定植物组织中MDA—TBA反应物质含量时一定要排除可溶性糖的干扰。低浓度的铁离子能够显著增加TBA与蔗糖或MDA显色反应物在532、450nm处的吸光度值,所以在蔗糖、MDA与TBA显色反应中需一定量的铁离子,通常植物组织中铁离子的含量为每克千重100—300ug·g-1,根据植物样品量和提取液的体积,加入Fe3+的终浓度为0.5umol·L-1。 二、方法直线回归法MDA与TBA显色反应产物在450nm波长下的吸光度值为零。不同浓度的蔗糖(0—25mmol·L-1)与TBA显色反应产物在 450nm的吸光度值与532nm和600nm处的吸光度值之差成正相关,配制一系列浓度的蔗糖与TBA显色反应后,测定上述三个波长的吸光度值,求其直线方程,可求算糖分在532nm处的吸光度值。UV-12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直线方程为: Y532=-0.00198十0.088D450 (44—1) D450、D532、D600分别代表450、532和600nm波长下的吸光度值。三、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1、[仪器设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台;离心机1台;电子天平1台;10ml离心管4支;研钵2套;试管4支;刻度吸管:10ml1支,2ml1支;剪刀1把。

多酚抗氧化性的研究进展(张云丽)

植物多酚抗氧化性的研究进展及其运用 摘要:植物多酚( 植物单宁) 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重要的天然产物,叙述了多酚的抗氧化性及多酚在国内外食品工业、医药保健、日用化学品等方面的应用现状, 展望了多酚在国际市场上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 植物多酚;抗氧化性; 植物多酚(Plant polyphenol)又名植物单宁(Vegetable tannin),为植物体内的复杂酚类次生代谢物,具有多元酚结构,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皮、根、叶、果中,在植物中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植物多酚(polyphenol)是多羟基苯,如苯二酚、苯三酚等。植物多酚是在植物性食物中发现的、具有潜在促进健康作用的化合物。由于其羟基取代的高反应性和吞噬自由基的能力而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1】酚类化合物是众所周知的抗氧化剂。主要有黄酮类、多 酚类、多糖类和维生素类等。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农业、食品工业副产品(如茶叶、花生壳、柑橘类果皮、果汁残渣等)的提取物中也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其中有些提取物中多酚含量很高。因此来自农业和食品工业副产品的植物多酚将成为保健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的重点开发研究对象【2-3】。 一、植物多酚研究利用的化学基础 人类最初对植物中所含多酚类化合物的利用, 是将其用于鞣制皮革, 并将这类化合物称为植物单宁( vegetable tannins)。按照White和Bate-Smith 的定义, 植物单宁是指分子量在500—3000 范围内的具有鞣性的多元酚。1981年,Haslam 提出了植物多酚这一术语,它包括单宁及相关化合物( 如单宁的前体化合物和单宁的聚合物)。这一名称能更全面地概括这类天然产物的特点, 也符合各学科领域的实际研究情况,因而被人们广泛采用。植物多酚的化学研究始于18世纪末。其结构复杂, 化学性质活泼,并且常以大量性质相似的同系物的混合物形式存在, 因此本世纪30 年代以前,多酚化学的进展一直非常缓慢。植物多酚的科学分类方法直到1920 年才由Freudenberg 提出,即根据化学结构不同,植物多酚分为水解单宁( 酸酯类多酚) 和缩合单宁( 黄烷醇类多酚或原花色素)。前者主要是酸及其衍生物与多元醇以酯键或甙键形成,可细分为单宁和鞣花单宁两类。后者主要是羟基黄烷醇类单体的缩合物, 单体间以C—C 键相连如图1所示。[4]

体外抗氧化实验操作步骤,包括配制试剂(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3.2.5 体外抗氧化实验 发酵液的预处理:将摇瓶结束的发酵液装入无菌的10ml 离心管里,在天平上仔细平衡到10g ,在4℃,10000rpm ,离心10min ,小心转移上清液到新管子里标记备用。 (1)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 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测定样品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取50 mmol·L -1的Tris-HCI 缓冲液3 mL (pH=8.2,含有2 mmol·L -1的Na 2EDTA),加入l mL 待检样品,于25℃保温10 min ,然后加入25 ℃预温的5 mmol·L -1的邻苯三酚0.3 mL(预先用10 mmol·L -1的盐酸配制),精确反应4 min ,用0.5 mL 浓盐酸终止反应,测定其在320 nm 下的吸光度。以10 mmol·L -1的盐酸作为空白调零,按如下公式计算清除率: () %100A A A -A ?-=对照样品空白样品对照清除率 (1) 式中A 对照为未加待检样品的邻苯三酚反应体系的吸光度(用1mL 10 mmol·L -1的盐酸替代样品);A 样品为加入待检样品后的邻苯三酚反应体系的吸光度;A 样品空白为加入待检样品后的无邻苯三酚的反应体系的吸光度(用0.3mL 10 mmol·L -1的盐酸替代邻苯三酚溶液)。 注意事项: 1、 所用的两个比色皿杯子必须是石英的,上面会写着“Q ”,

或“S ”,不得使用玻璃的,玻璃比色皿要么什么都不 写,要么写着 “G ”。 2、 测定前要用100g 砝码和天平标定所用的移液枪插上枪 头后是否精准,要求误差不超过5‰,不是5%。 3、 测定大量数据前,使用者先配制10g/L 的Vc ,做三个 平行测定,精准度达到5%以内再开始正确的测定。 4、 测定时由于每个人有使用习惯和误差,中间不得换人 换枪。 (2)对DPPH ·的清除作用 DPPH·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47 mg DPPH·,用无水乙醇溶解并定容至100 mL ,避光保存(0~4℃),使用时稀释至120 μmol·L -1。 取待检样品l mL 与120μmol·L -1的DPPH·溶液3 mL 加入同一试管中,摇匀,在黑暗中放置30 min ,以无水乙醇为空白,在517 nm 下测定其吸光度,并按下式计算清除率: () %100A A A -A ?-=对照样品空白样品对照清除率 (2) 式中A 对照为未加待检样品的DPPH·反应体系的吸光度(用1mL 无水乙醇补充体积);A 样品为加入待检样品后的DPPH·反应体系的吸光度;A 样品空白为加入待检样品后的无DPPH·的反

茶多酚、维生素C体外抗氧化作用的探究

茶多酚、维生素C 体外抗氧化作用的探究 09级临床检验葛健祥113200********* 09级临床检验张涛113200********* 09级临床检验李思远113200********* 09级临床检验区晓华113200*********

目录 1.摘要 (3) 2.前言 (3) 3.实验目的 (4) 4.实验设备 (6) 5.实验材料及试剂 (6) 6.实验操作步骤 (7) 6.1 茶水的制备 (7) 6.2 分光光度法测定茶水中的茶多酚浓度 (7) 6.3茶水用倍比稀释法稀释 (8) 6.4 维生素C含量测定 (8) 6.5 茶多酚/维生素C氧自由基清除测试 (9) 6.6茶多酚/维生素C抑制血清脂蛋白氧化修饰试验 (10) 6.7 数据统计 (11) 6.8比较 (11) 7.结果、计算及作图 (12) 8.注意事项 (14) 9.实验结果预测 (14) 10.可行性分析 (15) 11.参考文献 (16) 12.实验操作流程简易图 (17)

茶多酚、维生素C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09级临床检验葛健祥113200********* 09级临床检验张涛113200********* 09级临床检验李思远113200********* 09级临床检验区晓华113200********* 摘要 绿茶对氧自由基的清除,其中主要是绿茶中的茶多酚(Temasek Polytechnic ,TP)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通过不同浓度的茶水、维生素C对氧自由基的清除率试验和对血清脂蛋白(serum lipoprotein)氧化修饰抑制试验,作出浓度清除率的曲线、血清脂蛋白氧化修饰抑制效应曲线从而进行两者浓度清除率和浓度血清脂蛋白氧化修饰抑制效应曲线的比较,得出两者的清除作用和血清脂蛋白氧化修饰抑制效应的强弱和不同作用特点。初步了解不同浓度TP、维生素C对自由基清除和血清脂蛋白氧化修饰抑制效应变化情况。为临床指导防止衰老和动脉硬化提供参考。本实验中采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GB8313-2002)测量茶水中TP含量,I 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浓度。采用邻苯 2 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自由基清除率,共轭双烯生成影响实验测定血清脂蛋白氧化修饰抑制程度。进而利用不同浓度TP、维生素C进行氧自由基清除和血清脂蛋白氧化修饰抑制实验。 关键词:茶多酚维生素C 氧自由基清除血清脂蛋白氧化修饰 1. 前言 1956年Harman提出的“衰老自由基学说”得到不少研究的支持[1] 。随着年龄增加,机体抗氧化防御体系功能下降,导致氧化损伤加剧,伴随一些慢性疾病发生,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肿瘤、糖尿病等疾病。抗氧化、抗衰老已经成为保健美容的热点研究课题。同时研究表明, 脂蛋白氧化修饰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性心脑血

抗氧化肽的研究进展

1.1抗氧化肽的研究进展 生物体内具有许多蛋白质类抗氧化活性物质。随着对蛋白酶解技术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介于蛋白质和氨基酸间的肽类,与其他生物分子如氨基酸、大分子蛋白质等相比较在食品方面安全性更高,且具有极强的活性和多样性,动植物蛋白水解所得的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功能性多肽及寡肽产品被广泛开发利用,如具有抑制血压升高的食品,及有特殊氨基酸组成的、可以作为患者营养补剂的寡肽等。随着人们发现某些蛋白质具有清除生物体内过量的游离基,抑制脂质氧化的作用后,肽的抗氧化性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目前对以多种动植物蛋白为原料,制备高效、低毒的天然抗氧化肽的研究,已经取得的一定的成果。 1.1.1 抗氧化肽的种类 人们对抗氧化肽研究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大豆肽、乳蛋白肽和肌肽,也有一些特殊的蛋白肽,如苜蓿叶蛋白肽等。有些活性肽是直接提取的,也有通过蛋白水解方法获得的。 1.1大豆肽 大豆肽是大豆蛋白水解得到的小肽Wendee Chiang 等采用酶膜反应器连续生产大豆多肽,由于及时分离了酶解生成的多肽,消除了产物反馈干扰,提高了酶解效率,并采用氧化稳定指数(OSI检测了大豆分离蛋白及其水解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大豆分离蛋白酶解后抗氧化活性明显提高。Hua- Mingchen 等采用 5 种蛋白酶对大豆 7S 球蛋白进行水解,采用硫酸氰铁法检测了不同水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并采用G- 25 凝胶层析和反相高压液相色谱对水解产物进行分离、提纯,检测不同大豆多肽的抗氧化活性,得到了6 个抗氧化肽的氨基酸序列。 1.2乳蛋白肽 乳蛋白肽是乳品深加工的理想产品,刘志东等研究乳清分离蛋白(WPI)酶解物对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并证明了木瓜蛋白酶酶解物和胰蛋白酶酶解物对 DPPH 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强于胰凝乳蛋白酶酶解物和胃蛋白酶酶解物。Sandrine G. Rival 等[1]研究了酪蛋白及酪蛋白水解肽的抗氧化活性,认为酪蛋白本身具有抗氧化活性,并不因脱磷酸作用和水解作用而失去这一活性,并使用酪蛋白及酪蛋白水解肽作为抗氧化剂进行研究。 1.3 肌肽 1900 年俄国首次发现肌肽,它是一种水溶性天然二肽。Eun- Kyung Kim 等[2]通过纯化鹿肉酶解物来获得抗氧化肽。AI SAIGA 等利用 2 种酶分别水解猪肌原蛋白来获得抗氧化肽,并对木瓜蛋白酶水解后的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5 个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肽片段,表示为 Asp- Ser- Gly- Val- Thr、Ile- Glu- Ala- Glu- Gly- Glu、Asp- Ala- Gln- Glu- Lys- Leu- Glu、Glu- Glu- Leu- Asp- Asn- Ala- Leu- Asn、Val- Pro - Ser- Ile- Asp- Asp- Gln- Gly- Glu- Leu- Met,其中 Asp - Ala- Gln- Glu- Lys- Leu- Glu 抗氧化能力最强。 1.3其他肽 谢正军等对苜蓿叶蛋白抗氧化肽水解用酶进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Alcalase 是

氧化实验步骤

3.3氧化实验 从钮扣状样品上线切割下尺寸为10×IOX3mm的片状试样,首先将试样双面在金相预磨机上水磨,水磨砂纸从粗到细,一直到1000#Ah03水磨砂纸,然后在金相砂纸上从1#到5#进行细磨:最后在高速抛光机上抛光,使用的是Cr203磨料和水的乳液。腐蚀剂选用氢氟酸和水溶液,浓度和腐蚀时间随材料的不同而变化。将腐蚀好的试样在丙酮和酒精中清洗,再在烘箱中烘干后,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试样尺寸,并用精度为0.1mg的电子天平称试样的原始重量。制备好的试样,其中每种成分、每个氧化温度下取三个试样在实验室静止空气中进行恒温氧化试验,以便进行氧化动力学分析。氧化温度分别为823、873和923K非连续恒温氧化300 h,每恒温氧化2,5,10,15,20,50,100,200,300 h后将坩埚从炉中取出,在干燥室中冷却至室温,连同坩埚用精度为O.1mg的电子天平称重,每一样品称重三次,取平均值,然后放入炉中继续氧化。

3.4试样截面金相分析 金相分析实验是研究金属材料热处理质量常用的分析手段,它能反映出金属 材料中的显微组织。钢铁热处理时的氧化往往伴随着表面脱碳现象的发生,表面 脱碳现象将给钢铁材料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带来不良影响。根据显微组织的 差别可以判断金属材料脱碳层深度,从而对比其表面质量的好坏。因此该实验可 以间接反映出涂层的保护效果。 2.3 高温氧化试验 2.3.1 试样制备 将烧结体线切割成5×5×30mm 的块状毛坯,经砂轮打磨、研磨、抛光,再 用酒精在超声波清洗器中清洗30min,之后置于80℃干燥箱中干燥,每隔5 个 小时,在AY-120(精度为万分之一克)分析天平上称量一次,直至前后称量差别不超过0.0001g。 2.3.2 坩锅的焙烧 准备坩锅若干只,用清洁纱擦净,并标记。放入普通箱式电阻炉中,在 1000℃下焙烧5 小时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再次放入炉中焙烧5 小时,照此方法操作4 次。 2.3.3 实验过程 将试样分别放进事先作好标记的坩锅内,采用分析天平称量不同时间内试 样的氧化增重质量。 本实验采用恒温氧化法,在750℃静态空气中氧化,恒温氧化实验依据 GB/T13303-91《钢的抗氧化性能测定方法》及参考HB5258-2000《钢及高温合 金抗氧化性能测定试验方法》标准进行。高温氧化性能试验在高温箱式加热电阻炉8X-4-11 内进行。当温度升高至750℃时开始计时,并在0h、5h、10h、 15h、20h、25h、30h、40h、50h、60、80h、100h 时间点取出试样,冷却室温后称量试样质量。 赵能伟,郑勇,刘林艳等.Ti(C,N)基金属陶瓷力学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的研究[J].硬质合金,2007,24(3). 文研究了加不同比例的TaC、NbC对Ti(C,N)一NiMo系金属陶瓷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在750℃空气中的氧化行为.测定并计算了恒温氧化增重与时问的函数关系及氧化速率常数。结果表明,这类陶瓷材料的氧化为“钝性氧化。 2.2高温氧化试验 图4表示1450℃烧结温度下所得试样A1、A2、A3、A4在750℃空气中氧化100 h单位面积氧化增重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试样A1、A2、A3、A4在氧化前20 h内,氧化增重较明显,后80 h氧化增 重较为缓慢,氧化增重与氧化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即Am与时间t之间符合抛物线规律,说明这类材料的氧化为“钝性氧化”,即氧化初期氧化速度较快,增重较为明显,随着氧化膜的形成和膜厚度的增加,氧化速率趋于缓慢。经比较可以看出,试样A2的单位面积氧化增重明显低于其他试样的氧化增重,说明TaCfNbC质量比为4:3时有助于提高Ti(C。N)

茶多酚的抗氧化研究进展

茶多酚的抗氧化研究进展 摘要:茶多酚是茶叶特有的最具生物活性的成分,它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突变、抗衰老等多方面的保健功能,在现当代,其对人类的生活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就茶多酚的常见的重要功能和以及发展前景做综述总结。 关键词:发展现状;抗氧化物质;提取;前景 前言:饮茶、茶道不仅仅有源远流长的文化,更有其科学道理。茶叶中茶多酚的功效,随着人民认识手段的不断拓展,而逐渐被发掘出来。茶多酚是抗氧化家族的一朵奇葩,为心血管病人带来了福音,它的抗氧化性胜过维生素C、维生素E。 一、茶多酚的发展现状 茶叶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保健饮品 ,对于它的药理作用 ,早在唐朝的《本划拾遗》、明朝的《茶谱》中均有记载。茶叶中化学成份的研究始于1827年人们在茶叶内发现嘌呤碱化合物。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 ,迄今已在茶叶鉴定出 450种以上的有机成分和15种以上的无机元素 ,其中茶多酚就占茶叶重量的 15%~30%。近年来 ,茶多酚的提取技术和应用开发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一项热门学科,并迅速发展。我国对茶多酚的研究开始于五六十年代,而专业研究开始于七十年代,目前我国对茶多酚的研究在国际上处与领先水平[1]。 茶多酚又名茶单宁、茶鞣质,是茶叶中含有的一类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含量约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20%~30%。茶多酚是一类以儿茶素类为主体的多酚类化合物,除儿茶素类外,有黄烷醇类、黄烷酮类、酚酸类和花色苷及其苷元。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为茶多酚的主体成分,约占茶多酚总量的65%~80%。儿茶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四种物质,具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是儿茶素和黄酮类物质。茶多酚为淡黄至茶褐色略带茶香的水溶液、粉状固体或结晶等形式存在,具涩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茶多酚耐热性和耐酸性较好,160℃油脂中30min 降解20%,pH值2~7 范围内十分稳定,PH值≧8时和光照下易氧化聚合,易与铁离子络合成绿色物质,水溶液中长期保存或pH值3~4时的酸性条件下易被氧化成棕色物质[2]。 绿色天然提取物茶多酚,在绿色的二十一世纪极具发展潜力。据有关专业人士介绍,目前,茶多酚在全球年消耗量约1800吨,其中,美国约700吨,西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