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23《贾生》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

部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23《贾生》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

部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23《贾生》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
部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23《贾生》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

专题23《贾生》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知识储备】

一、导入

何当共剪西窗烛,。

春蚕到死丝方尽,。

此情可待成追忆,。

夕阳无限好,。

身无彩凤双飞翼,。

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些都是李商隐的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题目是《贾生》。

二、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了解本诗的托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三、原文

贾生

李商隐(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四、注释

《贾生》: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

贾生:即贾谊(前200—前168),又称贾太傅、贾长沙。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力主改革时弊,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诗人写的就是

这件事。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访:咨询,征求意见。

逐臣: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伦:无人能比。

可怜:可惜。

虚:徒然。

前席:古人席地而坐,汉文帝听贾谊的谈论听得出神,在坐席上向前移动,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五、诗意

汉文帝求贤,在宣室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六、赏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①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②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

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

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

“虚”者,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

可谓举重而若轻。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

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总结:

《贾生》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

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七、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xíng)阳(今河南荥阳市)。

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2、作者生平

李商隐,开成二年(八三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

可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婚。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

李党有关。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

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最后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

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

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3、写作背景

晚唐时期,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

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遭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

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

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宣室夜对”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的盛事。但诗人却独具慧眼,

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这件事,借题发挥,翻出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议论。

八、问题探究

(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参考:

前两句诗,从正面下笔。写贾谊的才能无与伦比,汉文帝好像极为爱惜贤才,特地将贾谊从放逐地长

沙召回至“宣室”访问。“求”、“访”二字,似乎表明汉文帝求贤若渴,同时,衬托出贾谊的才能超群不

凡。

(2)第三句中的“可怜”一词耐人寻味,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人可怜什么。

参考:

①可怜贾生才华无与伦比,却得不到皇帝的重用(可怜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

②可怜自己像贾生一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③可怜天下苍生,因为皇帝关心“鬼神”甚于关心他们(可怜皇帝不关心百姓而关心鬼神)。

(3)用现代语言翻译“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一句。

参考: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4)这首诗运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参考:

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 后两句写讨论的是服药求仙等虚无的事情,而不去探讨天下百姓的问题,是讽刺,是抑。诗人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

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

九、诗歌主旨

这首诗写的是汉代,其实是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

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十、板书设计

【基础过关】

1. 李商隐(约813—约858),(朝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xíng)阳(今河南荥阳市)。

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合称“小李杜”,与合称为“温李”。

【答案】晚唐杜牧温庭筠

【解析】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

2. 写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①贾生

【答案】①jiǎ

【解析】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平时注意拼音的正确书写,注意积累。

3.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访:

(2)逐臣:

(3)才调:

(4)无伦:

(5)可怜:

(6)虚:

(7)苍生:

【答案】

(1)咨询,征求意见。

(2)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3)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4)无人能比。

(5)可惜。

(6)徒然。

(7)百姓。

【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实战过关】

一、默写

记忆型默写:

1、宣室求贤访逐臣,。

2、,不问苍生问鬼神。

【答案】

1、贾生才调更无伦

2、可怜夜半虚前席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注意“贾”“伦”“虚”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理解型默写:

1、《贾生》(李商隐)和《泊秦准》(杜牧)均有借古讽今批评统治者的诗句。《贾生》中“”一句,写统治者漠视人民疾苦:《泊秦准》则是借商女

“”之举,批评晚唐统治者不思进取,寻欢作乐。

2、《贾生》中借古讽今批评统治者不关心百姓的诗句是:“,。”

3、李商隐《贾生》一诗中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

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4、李商隐《贾生》中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是:,。

【答案】

1、不问苍生问鬼神隔江犹唱后庭花

2、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3、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4、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贾”“伦”“虚”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课内诗歌鉴赏

(一)(2019·河南初一期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贾生①

李商隐

宣室②求贤访逐臣③,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④,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①贾生: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②宜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这里指汉代文帝。③

逐臣: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贾谊。④前席:指汉文帝向前移动座席,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倾听。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是一首七言绝句,绝句由四句构成,其中二、四两句必须押韵。

B.第二句点明“贾生”就是汉文帝所访的“逐臣”,井赞叹其才华无人能比。

C.第三句中“夜半”突出了时间之晚,“前席”表现了汉文帝倾听时的专注。

D.这首诗写汉代事,实际是借古讽今,其思想情感与杜牧的《泊秦淮》相同。

【答案】 D

【解析】 D项“其思想情感与杜牧的《泊秦淮》相同”错误。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

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

讽刺效果颇好。《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

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

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两首诗情感不同。

2.第三句中的“可怜”一词耐人寻味,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人可怜什么。

【答案】①可怜贾生才华无与伦比,却得不到皇帝的重用(可怜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②可怜自己像贾生一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③可怜天下苍生,因为皇帝关心“鬼神”甚于关心他们(可怜皇帝

不关心百姓而关心鬼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词语的含义和效果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首先要反复诵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然后根据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意境,并抓住关键字词,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

感情,在此基础上,结合整首诗歌和具体语境,联系诗歌主旨和作者情感,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这首诗第三句中“可怜”即可惜之意,表现出作者对文帝夜对行为的深深遗憾与嘲讽,也流露出作者对贾

生(贾谊)怀才不遇的感慨。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

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可怜皇帝不关心百姓而关心鬼神。

(二)(2018·枣庄市第三十二中学初一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3.诗人对贾生(贾谊)的评价是什么?体现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案】贾谊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解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作答要立足于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之上。《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在诗中,用“贾生才调更无伦”一句对贾谊的才能作了高度

评价。作者借助贾谊怀才不遇的故事,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4.这首诗运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答案】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后两句写讨论的是服药求仙等虚无的事情,而不去探讨天下百姓的问题,是讽刺,是抑。诗人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讥讽

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

【解析】本题是对诗文写作手法的考查。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出作者的写法。文章采用

了先扬后抑的写法,诗文前两句的叙写突现了朝廷对被贬谪之人的重新作用,是对朝廷作法的褒扬;而后

两句则写朝廷与贾谊探讨如何服药求仙的事情,而不去关心民生。用这样的方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寄寓诗

人怀才不遇的感慨。据此作答。

(三)(2018·九江市同文中学初一期中)诗歌鉴赏。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5.下列对诗歌情感解读正确是()

A.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贫困的生活的慨叹。

B.这首诗赞美了文帝求贤若渴的作为。

C.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

D.这首歌表达了作者对贾生的不屑。

【答案】 C

【解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

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

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的讽刺效果颇好。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

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所以C正确。而其它三项的分析都失之偏颇。故选C。

6.下列对诗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

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B.文帝把被贬到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作者深受感动。

C.第二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赞叹之词,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器重,是诗歌的转折处。

D.文帝连鬼神之事都要过问,可见文帝对民生的关心。

【答案】 A

【解析】 B.“作者深受感动”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座

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问鬼神”绝不能使“作者

深受感动”。

C.“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器重”错。“问鬼神”之举不能算器重。

D.“可见文帝对民生的关心”理解错误。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

的封建统治者。在讽刺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故选A。

(四)(2019·山东初一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贾生

唐代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用现代语言翻译“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一句。

【答案】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即可。注意关键词。“可怜”,是可惜的意思。“苍生”是指“百姓”。翻译为: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8.全诗采用怎样的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采用托古讽今(借古讽今)或先扬后抑的写法,借贾谊的遭遇,揭示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

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首先明确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意思: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

可比伦。这句是对朝廷重贤的赞扬。“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意思: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

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这句是抑,诗人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

不重用。

(五)(2019·浙江初一期末)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写出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贾生才调更无伦..____ 可怜

..夜半虚前席____

【答案】无同类能比可惜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

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无伦”,“伦”,意为“类”,“无伦”意为“无同类能比”;“可怜”,古今异义,今义为“怜悯”,古义为“可惜”。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这首诗歌采用_ ___的手法,通过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意在揭露晚

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同时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自己__ __的感慨。

【答案】借古讽今怀才不遇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写法。诗歌的写法一般有托物言志、以动写静、借景抒情、侧面烘托、借古讽

今、对比等。要结合写作背景和诗人情感分析。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

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贾生才调更无伦”,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意思是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

贤的行为,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法。

(六)(2018·山东初一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2.下列古诗体裁与本诗相同的一项是()

A.《登幽州台歌》

B.《竹里馆》

C.《观沧海》

D.《天净沙·秋思》

【答案】 B

【解析】 A是五言古诗;C是乐府诗;D是词;《贾生》是绝句,与B项一致。

13.“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解析】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可怜:可惜。宣室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

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讽刺君王昏聩弃贤和伤叹贤士怀才不

遇。

14.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答案】示例: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后两

句写讨论的是服药求仙等虚无的事情,而不去探讨天下百姓的问题,是讽刺,是抑。诗人用欲抑先扬的手

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

【解析】考查对欲抑先扬的手法的理解。“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

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

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

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不能达到此效果。

三、课外诗歌鉴赏

(一)(2019·平原县汇文中学初二月考)诗歌鉴赏。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②,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派的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5.下面诗歌的体裁与本诗相同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B.《庭中有奇树》

C.《龟虽寿》D.《贾生》

【答案】 A

【解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了解。北宋诗人梅尧臣的《春寒》的体裁是“七言律诗”。

A.《使至塞上》——七言律诗;

B.《庭中有奇树》——五言律诗;

C.《龟虽寿》——乐府诗;

D.《贾生》——七言绝句。

故选A。

16.颔联中的_ ___和_ ___体现了“春寒”。

【答案】蝶敛翅花不开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诗句“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的意思是:迷茫蝴蝶因气候寒冷

而紧缩了翅膀,不能飞舞;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作者通过“蝶敛翅”“花不开”写出了春寒料峭的

特点。据此作答。

17.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首联写天阴、薄云密布表示春寒;颔联写“蝶敛翅”“花不开”表示春寒;颈联借“青帘动”山丘旁下雨来表示春寒。这三联中的景物描写流露出诗人此时内心的凄苦、悲凉。

【解析】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中间

两联,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颔联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

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颈联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

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

把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结合注释“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派的活动处于

低潮”这一诗人革新失败的历史背景,可知诗人此时因改革处于低潮而感情凄苦、心情悲凉的心境。

(二)(2019·湖南初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长沙过贾谊①宅

唐·刘长卿②

三年谪宦此栖迟③,万古惟留楚客④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⑤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⑥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

①贾谊,又称贾生,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曾向文帝提出革新时政的建议,受权贵排挤,被贬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不得大用,抑郁而死,年仅三十三岁。

②刘长卿,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被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

途经长沙时特寻访贾谊故宅。

③栖迟:滞留。

④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人。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

⑤吊:凭吊,悼念。《史记·贾生列传》记载贾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⑥摇落:草木飘零。

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

凉之感。“此”字,点出了“贾谊宅”。一个“悲”字,奠定了全诗凄怆优愤的基调。

B.颔联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清幽雅

致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C.“汉文有道恩犹薄”,一个“有道”,一个“犹”字,意思是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

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

D.“湘水无情吊岂知?”写湘水无情人有情,屈原能理解贾谊来到湘水之滨迪吊念自己的心情;西汉

的贾谊也能体会刘长卿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心意。诗人由衷地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的心境,

刻画得十分真切动人。

E.“寂寂江山摇落处”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这幅荒村日暮图,加重了诗

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

【答案】 B D

【解析】 B.“清幽雅致”错误,应该是“萧条冷落”;

D.原句的意思是: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

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

故选BD。

21.首联里的“楚客”指的是谁?“怜君何事到天涯!”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楚客”指贾谊。情感:“怜君何事到天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

的惩罚!这是作者对强加在自己和贾谊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

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解析】第一问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

第二问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怜君何事到天涯!”中的“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这里的弦外音是:我

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读

着这故为设问的结尾,仿佛看到了诗人抑制不住的泪水,听到了诗人一声声伤心哀惋的叹喟。抒发了诗人

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三)(2019·江西初二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晚次鄂州①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②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③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④声。

注释:

①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作者安史之乱时,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而写了这

首诗。

②估客:商人。

③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④鼓鼙pí:本指军中所用大鼓与小鼓,后也指战事。

22.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云开雾散,可以望见远远的汉阳城;估计起来,这孤舟还须一日的路程。

B.商贾们白日睡觉,是知道风平浪静;船夫们夜里呼喊,才发觉水涨潮生。

C.鬓发衰白,与三湘的秋色交相辉映;离家万里,一片归心伴着明月前行。

D.我想起家业,早已随战争荡然无存;只希望再在江上,听到频繁的军鼓声。

【答案】 D

【解析】 D项“我想起家业,早已随战争荡然无存;只希望再在江上,听到频繁的军鼓声”对诗的内

容理解有误。末联直陈诗人的感慨。“旧业”指家中原有用以维持生计的产业。它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

“鼓鼙”借指战乱。战争已使人倾家荡产,江海飘零,更哪堪江上再传来战鼓的声音?句中“更堪”意谓

“更哪堪”,因受诗句的限制,省作“更堪”。这一句言外之意是:虽然战争已令我一无所有,但战火未熄,

在逃难的途中,难保前方水路上不再碰上兵灾。倘若真的碰上,那简直无法忍受了。所以“只希望再在江

上,听到”错!

23.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

次鄂州”的感慨。

B.这首诗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反映了百姓穷困潦倒的社会背景。

C.“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是动中写静,静中写动的名句。

D.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

【答案】 B

【解析】 B项“这首诗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反映了百姓穷困潦倒的社会背景”对诗的赏析不正确。

本诗极力渲染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四)(2018·甘肃中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①(其二)

李白

南湖②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

①唐肃宗乾元二年秋,李白与被贬谪的李晔、贾至同游洞庭湖,作诗记游。

②南湖:指洞庭湖。在长江之南,故称。

③耐可:哪可,怎么能够。

24.下列对诗歌题目停顿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B.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C.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D.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答案】 A

【解析】考查诗文内容的理解。在阅读注释①的内容后,结合题目表达的意思进行节奏的划分。题目

中“族叔刑部侍郎晔”是指李晔;“中书贾舍人至”是指李至。据此就可根据题意划分出朗读的节奏。

25.“月色”岂能“赊”?著此一字,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韵?

【答案】用“赊”字,将洞庭湖拟人化,通过诗人奇异、浪漫的想象,写出了洞庭湖秋夜月色之美。

表达了诗人对月色的喜爱、留恋、陶醉之情。

【解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

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

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赊”字,将洞庭湖拟人化,结合诗文内容和主旨分析作答即可。

四、诗歌对比鉴赏

(一)(2019·湖北中考真题)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8.甲词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______。

【答案】思绪之绵长(无穷)

【解析】考查词语的表现力。一定要把词语放入诗句或语境中去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

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所以这里的“悠悠”运用叠词的手法,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漫长,而

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按以上分析填充即可。

19.甲乙两首诗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写法共同点:借古讽今(借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情怀)。

情感:甲词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

怀。乙诗作者借汉文帝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

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解析】比较阅读。一问,写法上的共同点。甲词“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为用

典,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

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乙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一句借汉文帝的荒唐对当

权统治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也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所以两首诗都使用了借古讽今的艺术

手法。二问,通过对写作手法的分析,即可归纳出两首诗不同的思想感情。甲词借对孙权的赞颂,表达了

作者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以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乙

诗通过鞭挞文帝不重视人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等史实,对像贾谊一样怀才不遇的人寄以同情,对命运的坎坷磨难发出自己的慨叹,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同时对造成这一结果的上层统治者进行

了鞭辟入里的讽刺和揭露。

(二)(2019·湖北初一期末)古诗词阅读。

(甲)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0.甲诗中“古人”“来者”具体指____ __。

【答案】(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

意,根据诗歌内容及主题,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等来理解。《登幽州台歌》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

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因此诗歌中的“古人”“来者”都指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11.甲乙两诗运用不同的手法抒发了两位诗人相同的人生感慨,请说明。

【答案】甲诗抚今追昔,直抒胸臆;乙诗托古讽今,先扬后抑;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及对诗歌情感的理解。《登幽州台歌》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直抒胸臆,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孤单

悲苦的心绪。所以这首诗运用了抚今追昔、直抒胸臆的手法来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贾生》前两句围绕文帝“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贬抑,所以这首诗采

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其次,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汉代,其实是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

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迁移拓展】

诗歌欣赏(一):

贾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诗词欣赏(二):

锦瑟

李商隐 (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词欣赏(三):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孙权劝学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课外古诗词背诵 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龟虽寿(曹操东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开头以神龟、螣蛇为喻,目的是什么? 说明生命终会消亡的自然规律 2、作者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 3、诗的结尾四句是(议论)的表达方式,旨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旨在告诉人们: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进大的理想和抱负。 观沧海(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雁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雁心壮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名句,试描绘画面。选一角度(如表达手法、语言运用)赏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练习】 1、《峨眉山月歌》中作者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将纪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借月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 3、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4、写作手法: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 5、赏析“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月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主题】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练习】 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答:两句运用了以乐境写哀境的写法,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2.这首诗以叙事为主,前后两句分别讲述了怎样的情形? 前两句讲述青年时恰逢盛世,经常出入豪门权贵之家,听李龟年唱歌的生活情景;后两句讲述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与李龟年再次相遇的情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的作者对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无限感慨和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三)《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⑵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划线的诗句所表现的景象。(2分)低头看回乐峰前,那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一般,白茫茫一片;抬头看,受降城外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

七年级的上下册语文古诗词.doc

七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词 古诗作为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以其精简的语句,丰富的感情,赢得了中华儿女的好感,在七年级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古诗是必学的一部分。我整理了关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7 一.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与阅读

(一)《山中杂诗》 【南朝】吴均 【这首诗描写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屋檐上飞,最有趣的是 云彩居然从窗户里飞了出来。】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 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1、“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心情)? 环境清幽,闲适恬淡的心情。 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 〔主题〕写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借幽居的景象,暗示当时的山居之乐,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闲适心情。 〔特色〕本诗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这一主题。句句写景,句句有情。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竹里馆 【唐】王维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畅销、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已经,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 弹琴长啸 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主题?写诗人在竹林中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特色〕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山峰环绕,竹林茂盛,是一幅静景。 一个“窥”字把静景写活了。 鸟在人家屋檐上飞, 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户里飘出来。 写诗人 “独坐”“弹琴”“长啸” ,见其安闲自得。 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本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十首赏析

《龟虽寿》 【赏析】 《龟虽寿》写于孟德东平乌桓之后,此时,他省察到自己已人到暮年,应抓紧时间干一番一统中原平天下的事业,这首诗正是他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雄心外现。这首诗共分为三个层次: 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为诗歌第一层。“神龟”,古人认为龟为长寿之物,性通灵,故称;“腾蛇”:传说中能兴云驾雾的、与龙同类之物。诗人在这里以龟蛇起兴,说明世间一切事物(包括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都不能逃离“竟时”“成灰”的命运。这四句看似极消沉,极颓伤,而且,在他的诗作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回首前尘往事,人生倏忽,弹指间,已届老境,感到人生如水、逝者如斯、去而不返的短暂。诗人在这几句诗中,有一种正视生命的勇气和忧患意识,这绝不是所谓的消极情绪,恰恰是一种质直的人生感悟。惟其如此,才有了下面豪迈的气概的勃发。 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宏壮的音调,显示了诗人老当益壮的雄心,即对历史的责任感和对前途的自信心。“老骥”,年老体衰的千里马;“烈士”,胸怀壮志之人。诗人以老骥自况,将其心思宣泄无遗。如果一个人,因体悟到人生易逝的痛苦后,只是用哀伤的眼神和痛苦的眼泪换取人们的同情,并用这种同情来抚慰自己受伤的灵智的话,就会失去人生的目标和追求,就会在消极的苦境中苟活,那么,他的诗作和话语就会成为颓废主义的说教,是不会给人精神上的豪放和情绪上的激昂的感发的。相反,曹操正是因为认识到了人生难永,所以要用继续建功立业来消弥人生短暂这一大憾事。曹操的这一要在暮年创建伟业的豪迈进取,使这一句成为传诵千古的规箴警言。 三、“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人的寿命长短的期限,不全在上天的支配,如果加强人的主观修养,也可延年益寿。这一句承上文之“暮年”,表明了自己渴望长寿的心愿,因为时间,对他这样暮年的人来说,已弥足珍贵,他需要时间施展他的理想和抱负,这一点我们可以和前一节联系互证。这一层的说理,把激荡人心的诗情和对人生的睿思哲理融为一体,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也给壮年者深深的启示。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一句是为合乐时所加,与正文内容无涉,所以笔者在前面抄录全诗时如上排列。 总之,本诗是一首慷慨多气的抒情诗,体现了建安风骨的鲜明特点,读起来铿锵有力,决无缠绵凄恻的情调,透露着诗人坚定的意志和内外如一的质直个性。不仅如此,这首诗诗情与哲理交融,构思新巧,语言清峻刚健,将诗人的千里之志表述得气雄力坚。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莱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 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1.《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15.《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按照提示概括这首诗每小节展现的画面。 街灯明星相互辉映图——_______ ——_______ ——牛郎织女天街闲游图 (2)第一节中的“闪”字和“点”字能不能互换?请说明理由。 (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朵“”本来是形容“花”的量词,这里用 来形容“流星”。有什么妙处? (4)第一节的四句诗,诗人从街灯写到明星,又从明星写到街灯,这样写的作用是() A.描绘出了一幅迷人的夜景图,抒发了诗人的苦闷、悲伤。 B.驰骋想象,给景色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C.把读者的视线从地上转移到天上,为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铺垫。 D.渲染气氛,使天上和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5)诗中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和民间传说不同,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改编?【答案】(1)天上美丽街市图;牛郎织女骑牛相会图 (2)不能。“闪”修饰的是“明星”,“点”修饰的是“街灯”。星“闪”、“点”灯才合常理。 (3)诗人将形容“花”的量词“朵”用来形容流星,形象地表现了“流星”和“花朵”一样美丽。 (4)C (5)把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悲剧,变成了牛郎织女能骑着牛儿来往、生活幸福美满的喜剧,这样的改编使诗歌流露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 1、山中杂诗 (南朝)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从缝隙中看。 ③檐:房檐。 [解说]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2、竹里馆 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①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卷十三。这是《辋川集》20首中的第17首。竹里馆,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⑴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幽深的竹林。 ⑵啸(xiào):长声呼啸。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⑶深林:指“幽篁”。 ⑷相照:与“独坐”对应。 【译文】 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作品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全篇平平淡淡。但其妙处却是在于四句诗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种境界: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月夜幽林之中空明澄静,坐于其间弹琴长啸,怡然自得,尘念皆空。 心灵澄静的诗人与清幽澄静的竹林明月幽然相会。在此物与心会、情与景和之际,「着手成春」。除此之外,全诗静中有动、寂中有声、明暗映衬,独得其妙! 3、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词语注释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十首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十首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译文: 山边飘来的烟霭,从竹林的缝隙里看到落日。 鸟儿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气好象是从窗里流出来的一样题解: 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①里,弹琴复长啸②。 深林③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词注释: ①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②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③深林:指“幽篁”。 《竹里馆》 译文: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之一: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之二: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今夜 11.影:月光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嘹亮的玉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整个洛城。 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逢入京使

(完整word版)部编本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

七年级下册 目录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2、木兰诗 3、卖油翁(欧阳修) 4、陋室铭(刘禹锡) 5、爱莲说(周敦颐) 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7、望岳(杜甫) 8、登飞来峰(王安石) 9、游山西村(陆游) 10、己亥杂诗(龚自珍) 11、河中石兽(纪昀) 12、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王维)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晚春(韩愈) 泊秦淮(杜牧) 贾生(李商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约客(赵师秀)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观沧海(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岛突兀耸立。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唐) 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为何选取“花”“子规”来写? 写“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诗人选取“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远行的友人的无限关心、思念和同情。 3、填空:“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离散、漂泊,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 4、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5、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C)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孙权,劝学,孙权劝学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ǔ)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渊博的学者吗?只是粗略地阅读,让你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情多,怎么能比得上有我多呢?我经常读书,认为读书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从此就开始学习。后来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有志之士分开三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你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或指鲁肃愚钝)”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而后分别。 字词释义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15、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罢了。16、乃:于是,就。17、及:到了…的时候。18、过:到;拜访。 19、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2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21、非复:不再是。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全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全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是七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其中都有哪些古诗词呢?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词全集,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译文: 山边飘来的烟霭,从竹林的缝隙里看到落日。 鸟儿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气好象是从窗里流出来的一样 题解: 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①里,弹琴复长啸②。 深林③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词注释: ①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②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③深林:指“幽篁”。 《竹里馆》 译文: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之一: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之二: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今夜 11.影:月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原文 初,权谓wèi 吕蒙曰:“卿qīng 今当dāng 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cí 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gū岂qǐ欲yù卿qīng 治经为博士邪y é!但当涉shè猎liè , 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shú若ruò孤gū?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yì 。” 蒙乃始就学。及鲁lǔ肃sù 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í更g ēng 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 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

(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jī杼zhù声,唯wéi 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yì无所思,女亦yì 无所忆。昨夜 见军帖ti ě,可kè汗hán 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ju àn 卷ju àn 有爷名。阿爷无 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ān 马,从此替tì 爷征。 东市买骏jùn 马,西市买鞍ān 鞯jiān ,南市买辔pèi 头tóu ,北市买长鞭。旦dàn 辞cí爷娘去,暮mù宿s ù 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ji ān 溅ji 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 y ān 山胡骑j ì 鸣啾啾。 万里赴fù戎róng 机jī,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chuán 金jīn 柝tuò ,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cè勋xūn 十二转zhuǎn ,赏shǎng 赐cì 百千

七年级语文下册所有古诗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所有古诗文 【篇目一】《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篇目二】《木兰诗》(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篇目三】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016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

2016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2 唐诗五首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树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萦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赠从弟(其二)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梁甫行作者: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