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卤素

卤素

卤素
卤素

第十四章卤素

一、是非题.

1.除氟外,各种卤素都可以生成几种含氧酸根,例如:ClO4-、ClO3-、ClO2-、ClO-在这些酸根中,卤素的氧化态越高,它的氧化能力就越强。即ClO4-> ClO3- > ClO2- > ClO-。

2.所有的非金属卤化物水解的产物都有氢卤酸。

3.氟的电离势,电子亲合势,F2的离解能均小于同族的氯。

4.歧化反应就是发生在同一分子内的同一元素上的氧化还原反应。

5.卤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它们在碱溶液中都能发生歧化反应,反应产物随浓度及温度的不同而不同。

6.次卤酸都是极弱酸,且酸性随着卤素原子量递增而增强。即:酸性HClO < HBrO < HIO。

7.各种卤酸根离子的结构,除了IO65-离子中的I是sp3d2杂化外,其它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二、选择题

1. 如果用浓盐酸与漂白粉作用制备氯气,在所制得的氯气中可能会出现的杂质是: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氯化氢

D.以上三种

2.氟的电子亲合势和F2的离解能小于氯,原因是:元素氟的

A. 原子半径小,电子密度大,斥力大

B. 原子半径大,电负性大

C. 原子半径小,电离势高

D. 以上三者都有

3 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哪一性质是无规律的变化

A. 原子半径

B. 第一电离势

C. 电子亲合势

D. X-的水合能

4 在常温下,氟和氯是气体,溴是易挥发的液体,碘为固体,在各卤素分子之间是靠什么力结合的

A.色散力

B.取向力

C.诱导力

D.氢键

5 氢氟酸是一弱酸,同其它弱酸一样,浓度越大,电离度越小,酸度越大;但浓度大于5mol.L-1时,则变成强酸。这点不同于一般弱酸,原因是

A. 浓度越大,F-与HF的缔合作用越大

B. HF的浓度变化对HF的Ka有影响,而一般弱酸无此性质

C. HF2-的稳定性比水合F-离子强

D.以上三者都是

6 在低温下已制成FOH,但很不稳定,在室温时与水反应立即放出氧气,其中元素氧的氧化数为:

A. 0

B. -1

C. +2

D. -2

7. 氟与水反应很激烈,并有燃烧现象,它的主要产物是:

A. HF和O2

B. HF、O2、O3

C. HF、O2、O3、H2O2、OF2

D. HF、O2、O3、H2O2

8. 有关Cl2的用途,不正确的论述是:

A.用来制备Br2

B.用来作为杀虫剂

C.用在饮用水的消毒

D.合成聚氯乙烯

9.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均难溶于水的是

A. BaCrO4,LiF

B.Mg(OH)2,Ba(OH)2

C. MgSO4,BaSO4

D.SrCl2,CaCl2

10. 在常温下,Cl2、Br2、I2与NaOH 作用正确的是

A. Br2生成NaBr,NaBrO

B. Cl2生成NaCl,NaClO

C. I2生成NaI,NaIO

D. Cl2生成NaCl,NaClO3

11. 下列反应不可能按下式进行的是

A.2NaNO 3 + H 2SO 4(浓)?→?Na 2SO 4 + 2HNO 3

B.2NaI + H 2SO 4(浓)?→?Na 2SO 4 + 2HI

C.CaF 2 + H 2SO 4(浓)?→?CaSO 4 + 2HF

D. 2NH 3 + H 2SO 4?→?(NH 4)2SO 4

12. 下列化合物与水反应放出 HCl 的是

A. CCl 4

B.NCl 3

C.POCl 3

D.Cl 2O 7

13.下列有关卤素的论述,正确的是

A.溴是由Cl - 作氧化剂制得的

B.F -是最强的氧化剂

C.所有卤素都可以通过电解法得到

D.碘是最强的还原剂

14. 在热碱性溶液中,次氯酸根离子不稳定,它的分解产物是

A. Cl -(aq) 和Cl 2(g)

B. Cl -(aq) 和ClO 3-(aq)

C. Cl -(aq) 和ClO 2-(aq)

D.Cl -(aq) 和ClO 4-(aq)

15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 、氯的电负性比氧小,因而氯气的氧化能力比氧弱

B 、卤化氢的热稳定性由HF →HI 依次增加

C 、X -的还原性由I -→F -依次降低

D 、MXO 、MXO 2、MXO 3、MXO 4氧化能力依次增强

16 大苏打与碘反应的产物之一是 ( )

A 、Na 2SO 4

B 、Na 2S 2O 4

C 、Na 2S 4O 6

D 、Na 2SO 3 17 加热就能生成少量氯气的一组物质是( )

A .42SO H NaCl 和;

B .2MnO NaCl 和;

C .HCl KMnO 和4;

D .2Br HCl 和

三、填空题

1.NaClO 4和KClO 4相比, 溶解度更大。

2.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漂白粉在空气中放置时,会逐渐失效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出卤素含氧酸酸性的强弱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出卤素单

质氧化性的强弱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O2 F2分子轨道及电子填充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氯气通入热的Ca(OH)2溶液中,反应的产物是;低温下Br2

与Na2CO3溶液反应的产物是;常温下I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是.工业上制取Br2,先将海水日照浓缩,调成酸性,通入__________,将Br 氧化成Br2;之后鼓入空气将Br2吹出,用Na2CO3溶液吸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加酸制得Br2,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漂白粉是。次氯酸盐的最大用途是和。这类漂白剂的氧化能力是以有效氯的含量为标志。有效氯的定义为:

7、按要求正确排序(用“>”或“<”表示=

(1)HClO HClO2HClO3 HClO 4的氧化能力

(2)HClO 4 H 2SO 4 H 3PO 4 H 2SiO 4的酸性

(3)HF HCl HBr HI的沸点

(4)ClO 3-BrO 3-IO 3-的氧化能力

(5)NaClO NaClO2NaClO3 NaClO 4的碱性

(6)?(ClO3-/Cl2) φ?(BrO3-/Br2) φ? (IO3-/I2)

四、简答题

1. 氯的电负性比氧小,但为何很多金属都比较容易和氯作用,而与氧反应较困难?

2.为什么AlF3的熔点高达1290℃,而AlCl3却只有190℃?

3. 欲初步鉴别:MnO2、Fe3O4、Co2O3、NiO2、CuO五种棕黑色的氧化物,应加下列试剂中的哪一种较妥? 写出反应现象。

A. 浓H2SO4

B. 稀H2SO4

C. 浓HCl

D. 稀HCl 4.氟的电子亲合能比氯小,但F2却比Cl2活泼,请解释原因。

5.讨论Cl2,Br2,I2与NaOH溶液作用的产物及条件。

6.工业有哪几种制造氯酸钾的方法?说明反应原理。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7.四支试管分别盛有HCl, HBr, HI, H2SO4溶液。如何鉴别?

8.试解释Fe与盐酸作用产物和Fe与氯气作用产物不同的原因。

9.白粉长期暴露于空气中为什么会失效?

10.为什么NH4F一般盛在塑料瓶中?

11.说明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递变规律。

12.说明卤化氢热稳定性、还原性及酸性的递变规律。

13.怎样鉴别Cl―、Br―、I―?

14. 叙述由自然界的卤化物制备卤素的方法。

五、完全并配平反应方程式

1.将氟通入溴酸钠碱性溶液中。

2.氯酸钾受热分解。

3.次氯酸钠溶液与硫酸锰反应。

4.氯气通入碳酸钠热溶液中。

5.浓硫酸与溴化钾反应。

6.浓硫酸与碘化钾反应。

7.向碘化亚铁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

8.向碘化铬溶液中加入次氯酸纳溶液。

9.用氢碘酸溶液处理氧化铜。

10.氯气通入碘酸钾的碱性溶液中。

11.Cl2 + (冷)OH-……→

12、Cl2 + NaOH→?

13、氯水滴加到碘化钾溶液中直至过量

14、Na2S2O 3溶液中分别滴加碘液、氯水

15、用漂白粉漂白物料时,常采用以下步骤:

(1) 将物料浸入漂白粉溶液,然后暴露在空气中;

(2) 将物料浸在稀盐酸中;

(3) 将物料浸在大苏打溶液中,最后取出放在空气中干燥;

试说明每一步处理的作用,并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16、I2和Cl2在碱性介质中

17、I2和H2O2

18、红磷与H2O混合,滴加Br2

19、红磷和碘混合,滴加H2O

20.用反应方程式表示由氯化钾制备氧气。四、简答题

六、计算题

I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试根据下列两个半反应:

I2(s) + 2e- ←→ 2I-φo= 0.535V

I2(aq) + 2e- ←→ 2I-φo= 0.621V

A.写出原电池符号

B.计算I2饱和溶液的溶解度。答案: A:(-)Pt、I2(s)│I-‖I-、I2(aq) │Pt (+) B:C(I2(aq))=1.24×10-3

七、综合题:

1、有一种白色固体A,加入油状无色液体B,可得紫黑色固体C,C微溶于水,加入A后C的溶解度增大,成棕色溶液D。将D分成两份,一份中加一种无色溶液E,另一份通入气体F,都褪色成无色透明溶液,E溶液遇酸有淡黄色沉淀,将气体F通入溶液E,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后者难溶于HNO3,问A至F各代表何物质?用反应式表示以上过程。

2.今有白色的钠盐晶体A和B。A和B都溶于水,A的水溶液呈中性,B的水溶液呈碱性。A溶液与FeCl3溶液作用,溶液呈棕色。A溶液与AgNO3

溶液作用,有黄色沉淀析出。晶体B与浓盐酸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此气体同冷NaOH溶液作用,可得到含B的溶液。向A溶液中开始滴加B 溶液时,溶液呈红棕色;若继续滴加过量的B溶液,则溶液的红棕色消失。

试判断白色晶体A和B各为何物?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参考答案

一、是非题:1×2× 3 ×4√5×6×7 √

二、选择题:

1 [D]

2 [A]

3 [C]

4 [A]

5 [A]

6 [D]

7 [A] 8[B] 9[A] 10[B] 11[B] 12[C] 13[C] 14[B] 15[C] 16[C] 17[C]

四、简答题

1 因为氧气的离解能比氯气的要大得多,并且氧的第一二电子亲和能之和为较大正值(吸热)而氯的电子亲和能为负值,因此,很多金属同氧作用较困难而比较容易和氯气作用,另外又因为同种金属的卤化物的挥发性比氧化物更强,所以容易形成卤化物.

2 氟的电负性较氯大,氟的离子半径比氯小,故其变形性也小,氟与铝以离子键相结合,AlF3属离子型化合物,而AlCl3是共价型化合物,分子间借助弱的范德华力结合,所以AlF3的熔点要比AlCl3高得多。

3用稀HCl

因为MnO2Fe3O4Co2O3NiO2CuO

└───────────┬─────────────┘

↓稀HCl

┌─────────────────────────┐

不反应Fe3+黄棕Co2+浅红色Ni2+绿色Cu2+蓝

色溶液溶液,Cl2↑ 溶液,Cl2↑ 绿色溶液

六、计算题

A:(-)Pt、I2(s)│I-‖I-、I2(aq) │Pt (+) B:C(I2(aq))=1.24×10-3

七、综合题:

1、A:KI B:浓H2SO4C:I2D:KI3E:Na2S2O3F:Cl2

2、A:NaBr B: NaClO

卤族元素教案

卤素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氯气是呈黄绿色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能溶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 注意:①氯气使人中毒的症状是: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黏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的氯气会中毒死亡。 ②在实验室里闻氯气气味时,必须十分小心,采用正确的闻气味方法,即用于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在实验室中闻其他气体的气味时,也应采用这种方法。2.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与金属反应 2NaCl(产生白烟)②Cu+Cl2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如:①2Na+Cl2 ③2Fe+3Cl22FeCl3(产生棕色的烟) 说明①在点燃或灼热的条件下,金属都能与氯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其中,变价金属如(Cu、Fe)与氯气反应时呈现高价态(分别生成CuCl2、FeCl3). ②在常温、常压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发生反应,故可用钢瓶储存、运输液氯. ③“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如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棕黄色的烟为CuCl2晶体小颗粒;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白烟为NaCl晶体小颗粒;等等. (2)与非金属反应 如:①H2+Cl22HCl(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于工业制盐酸H2+Cl22HCl(会发生爆炸)——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注意①在不同的条件下,H2与C12均可发生反应,但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的现象也不同.点燃时,纯净的H2能在C1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并有小液滴出现;在强光照射下,H2与C12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②物质的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属于燃烧.如金属铜、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等.③“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物质;“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要注意“雾”与“烟”的区别.④H2与Cl2反应生成的HCl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叫氢氯酸,俗称盐酸. ②2P+3Cl22PCl3(氯气不足;产生白雾)2P+5Cl22PCl5(氯气充足;产生白烟) (3)与水反应:Cl2+H2O = HCl+HClO (4)与碱反应 Cl2+2NaOH = NaCl+NaClO+H2O(用于除去多余的氯气) 2Cl2+2Ca(OH)2 = Ca(ClO)2+CaCl2+2H2O(用于制漂粉精)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漂粉精的漂白原理) 说明①Cl2与石灰乳[Ca(OH)2的悬浊液]或消石灰的反应是工业上生产漂粉精或漂白粉的原理.漂粉精和漂白粉是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Ca(ClO)2和CaCl2,有效成分是Ca(C1O)2

卤素检测(GMX-8152)英文

GMX-8152 SILICONE ADHESIVE : SGS Job No.11073640 - SZ SGS Internal Reference No. : 2.1 Date of Sample Received :05 Jun 2008 Testing Period :05 Jun 2008 - 12 Jun 2008 Test Requested :Selected test(s) as requested by client. Test Method :Please refer to next page(s). Test Results :Please refer to next page(s). Signed for and on behalf of SGS-CSTC Ltd. Huang Fang, Sunny Sr. Engineer

Halogen Test Method (Reference)MDL Test Item(s) Unit Result Fluorine (F)mg/kg BS EN 14582:2007, IC N.D.50 Chlorine (Cl)mg/kg BS EN 14582:2007, IC N.D.50 Bromine (Br)mg/kg BS EN 14582:2007, IC N.D.50 Iodine (l)mg/kg BS EN 14582:2007, IC N.D.50 Note: 1. mg/kg = ppm 2. N.D. = Not Detected (< MDL) 3. MDL = Method Detection Limit

当心别被“电热膜”忽悠

当心别被“电热膜”忽悠 当心!别被“电热膜”忽悠! 2011年03月23日

电热膜取暖器经过2007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取暖器之一,在给厂家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一种非常时尚和适用的产品。但是伴随着这个新兴取暖器品种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冒充电热膜的产品,用电热膜取暖器的外观,利用扁状的电热丝热件来制作发热体,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据报导,因为取暖器产品质量问题而引起火灾的案例屡有发生。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问:倒底什么是电热膜?为什么市场上会出现如此多品种的电热膜产品?电热膜倒底有什么优缺点?它是安全的吗?厂家如何为自己的电器选择一个好的心脏?应该如何开发电热膜取暖器?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和分辨真正的电热膜产品?为此,我们整理了这份资料,以供技术人员和消费者参考。 选择真正电热膜产品,品质可以得到更好保证! 目前采用电热膜作为加热体的电暖器品牌有:美的、艾美特、澳珂玛、联创、佳星、永生、卡蒂亚、华生、熊猫、菊花、喜佳喜、海德堡、凯圣骆驼、喜牛、新科…… 消费者透过网罩仔细观察里面的加热件可以看到接线盒上有明显的“JANKUN”标志,并且包边条为非常规则漂亮的齿状一次成型花纹,此属“健坤”公司认可的正品电热膜产品。 买之前,来个电话吧。更多正品品牌,请打消费者服务询问电话:6 第一部分:什么是电热膜及电加热的演变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一、电热膜技术简介 电热膜技术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的电热膜制造工艺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并拥有了自己的专利。其中,规模

最大,产品最全,技术最为成熟,性能最为稳定的就是位于国家级高新区——宁波市科技园区内的健坤电热技术有限公司。 电热膜技术的原理是将多种化学元素以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形式,在气相状态下发生复杂的物理变化及化学反应,于绝缘基材表面生成以离子键和原子键为主体的、具有半导体特性的导电发热层,改变了绝缘基材表面的特性,成为一种新型的电热材料。 二、电热膜技术功能特性 1、高效节能:因电热膜是面状发热,热交换面积大,再加上电热转换效率高(经国家热工检测中心检测,电热转换效率达96%以上),所以,同等功率,温升更快;同等温升,耗能更少,比传统电热元件更加节能省电。 2、加热速度快:温升快,一分种能达到热平衡,迅速加热室内空气。 3、辐射远红外波,具有理疗保健之功效。经国家红外及工业电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试,辐射的远红外波长主要集中在4-14UM之间,此波段远红外线在国外被称为“阳光生命线”,广泛应用于保健领域。用于医疗保健时,该远红外波可直接穿透皮肤及皮下组织,作用于血管、神经末梢及淋巴管,引起分子共振,产生温热效应,起到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功效,增强抵抗力。 4、热源柔和,不燥热,不耗氧,不降低室内空气湿度,人体取暖更舒适; 5、无噪音,无异味,在450℃以下工作时不发光,环保卫生,适宜高品质生活使用。

化学知识点测试:卤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卤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的是() ① N ② O ③ Fe ④ C ⑤ Na ⑥ Cl A.①③⑤⑥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⑥D.①②③④2.下列有关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气是由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制得B.氯气是由英国化学家戴维命名的C.氯元素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大量存在海水里D.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3.关于氯的叙述中,下列正确的是( )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的气体 B.氯元素在自然界中既可以以化合态存在,也可以以游离态存在 C.氯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都属于纯净物 4.下面是某同学的化学笔记,需要改正的是() A.钠离子结构示意图:B.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C.在自然界中,钠元素和氯元素只以化合态存在D.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5.氯元素在自然界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Cl2 B.HCl C.NaCl D.KClO3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和霜等B.溴被称为海洋元素 C.钠可以从四氯化钛中置换出钛D.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取金属钠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新制氯水中滴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后退色 B.氯气泄露,可用浸有NaOH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逃离现场 C.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色的氯化铜 D.氯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

二、多选题 8.关于卤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卤素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B.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C.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 D.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通式:X2 +H2 O===HX+HXO 三、填空题 9.(1)海水中蕴含的元素有80多种,它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①海水中被称为海洋元素是___。(填元素名称) ②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___。(填字母) A.单质钠B.单质碘C.氯化钠 ③加碘食盐中碘酸钾的化学式是___。 (2)实验室可以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①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上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 ②该反应中浓盐酸表现的性质有___。 ③如反应中转移了20mol电子,则产生的Cl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_ L。 四、解答题 10.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氟的含氧酸不存在,自1971年美国科学家用F2通过细冰末获得HFO以来,对HFO的研究引起了充分重视。 (1)HFO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 (2)HFO能与水发生反应:HFO+H2O=HF+H2O2,其中氧化剂是_________; (3)写出F2与水发生发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阻燃性

阻燃性 百科名片 阻燃性 英文标准译名:flame retardance,物质具有的或材料经处理后具有的明显推迟火焰蔓延的性质。这在材料使用范围选择上起指导作用,特别用于建材、船舶,车辆,家电上的材料要求阻燃性高。目前评价阻燃性方法很多,如氧指数测定法、水平或垂直燃烧试验法等。 目录[隐藏] 阻燃性测试 阻燃技术 评价标准 相关产品 阻燃性工程塑料 优质阻燃性材料 塑料添加剂对制品阻燃性的影响 阻燃性测试 阻燃技术 评价标准 相关产品 阻燃性工程塑料 优质阻燃性材料 塑料添加剂对制品阻燃性的影响 [编辑本段] 阻燃性测试 服装

US CPSC 16 CFR PART 1610 衣用纺织品阻燃性标准—16 CFR 1610,适用于成人和儿童服装。通过提供美国国家标准以对服装和纺织品的阻燃性测试和评级,阻止任何危险的易燃纺织品的使用,其目的在于减少伤害和危害生命的危险。 FMVSS 302 美国联邦汽车安全内部材料的阻燃性标准。其适用于各种汽车如轿车、多功能车、卡车和客车等的任何组件如坐垫、靠背、窗帘等。 儿童睡衣- 16 CFR Part 1615/1616 1996年9月16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发布了儿童睡衣阻燃性标准(16 CFR Part 1615/1616)的修订本。该法规对婴儿和儿童睡衣作出了严格的要求。其适用于儿童睡衣,例如便装(nightgowns)、宽松睡衣(pajamas)和长袍(r obe)等等,其穿着以睡觉或和睡觉有关的活 相关报告 动为目的。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家具阻燃性法规(California Flammability Law)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要求所有家用纺织品的填充物必须阻燃,此类产品须贴“阻燃”(flame resistant),“延缓燃烧”(flame retardant)和/或类似词句的标签,且必须按加利福尼亚州家具阻燃性法规通过测试。 该法规适用于: 装软垫的家具(upholstered furniture)包括坐垫. 大于26英寸的枕头 床垫 英国家具防火安全法规(UK Furniture & Furnishings (Fire) (Safety) Regulati ons) 英国家具防火安全法规要求所有进口到英国的家用装软垫的家具、家具和其他装软垫的产品必须达到阻燃要求,此类产品包括: 室内和其他居住(包括篷车)等私人用途的家具,例如沙发、床、儿童家具、坐垫、

化学:竞赛试题集—类卤素和卤素互化物

竞赛试题资源库——类卤素和卤素互化物 A组 i.已知粗碘中含有ICl(氯化碘)和IBr(溴化碘),它们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用升华法提纯碘时,为了将这些杂质除去,可加入适量的有关物质进行预处理。加入的物质是下列中的 A 碘 B 液氯 C 氟化钾 D 碘化钾 ii.已知BrCl能发生下列反应:nBrCl+2M=MCl +MBr n(M为+n价的金属元素),BrCl+H2O=HCl n +HBrO,以下推论不正确的是 A BrCl具有和卤素单质相似的化学性质 B BrCl和M反应时,BrCl只作氧化剂 C BrCl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BrO两种盐 D 将BrCl跟FeSO4溶液反应,溶液会变成无色 iii.1824年法国巴拉尔发现了溴。在他以前,有一家工厂曾将一瓶红棕色液体送给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检测,李比希凭借个人经验武断地认为该液体是氯化碘(化学式为ICl,性质和溴非常相似),后来看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报道后,后悔不已。下列关于溴化碘的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I-Cl为极性共价键 B ICl在反应中通常呈现氧化性 C ICl分子是极性分子 D 在ICl+2NaOH=NaCl+NaIO+H2O反应中作氧化剂 iv.199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研究了氰化碘的分解反应:2ICN=I2+(CN)2,他发现此反应在200飞秒(1飞秒=10-15秒)内完成,氰气称为类卤素,则下列有关ICN的叙述正确的是 A ICN晶体是原子晶体 B ICN能与NaOH溶液反应 C ICN是共价化合物 D ICN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 v.IBr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也可以与水发生如下反应:IBr+H2O=HIO+HB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IBr与Ca(OH)2溶液反应,产物有CaBr2、Ca(IO)2和H2O B IBr与水反应时,IBr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 IBr与钾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K+IBr=KI+KBr D IBr与铁反应,化学方程式是Fe+2IBr=FeI2+FeBr2 vi.原子团SCN化合价为-1价,在很多方面跟卤素原子相似,因此称为“拟卤素”。拟卤素离子与卤素离子还原性强弱顺序为Cl-<Br-<SCN-<I-。下列反应错误的是 A (SCN)2+2Br-=Br2+2SCN- B (SCN)2+2OH-=SCN-+SCNO-+H2O

卤素检测

卤素检测卤素测试IEC 61249-2-21:2003 IPC-4101B 卤素简介: 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简称卤素。由于砹为放射性元素,所以人们常说的卤素只是指:氟、氯、溴和碘。卤素广泛应用于阻燃剂,制冷剂,溶剂,有机化工原料,农药杀虫剂,漂白剂,羊毛脱脂等。 卤素单质很少直接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般都作为工业原料来合成不同用途的含卤化合物。工业上应用的卤素化合物多为有机卤素化合物,而很多有机卤素化合物被列为对人类和环境有害的化学品,禁止或限量使用,是世界各国重点控制的污染物。 阻燃剂 卤素化合物在电子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氯化石蜡可用做塑料材料的增塑剂,二氟二氯甲烷作为发泡剂用在ABS、PS、PVC及PU等各种塑料中。然而,卤素化合物作为阻燃剂的应用最为普遍。常见的卤素阻燃剂有PBB、PBDE、TBBP-A及HBCDD等溴系阻燃剂和短链氯化石蜡及PCB等氯系阻燃剂。使用阻燃剂可起到阻燃效果,而且卤系阻燃剂对所阻燃基材的固有物理机械性能影响较少。但是使用卤系阻燃剂也有不利的一面:一旦发生火灾,卤化阻燃剂的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而且使用了卤系阻燃剂的材料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的腐蚀性气体,从而妨碍救火和人员疏散,腐蚀仪器和设备。了解其他相关及检测请进个人主页 卤素限用标准: 1: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61249-2-21:2003 印刷电路板(PCB)基材中的溴不超过900ppm,氯不超过900ppm,总卤素(溴+氯)则不得超过1500ppm。 2:国际电子工业连接协会IPC-4101B 2006年6月修正IPC-4101B,规定无卤规范,其规范限值与IEC 61249-2-21:2003相同。 3:日本电子电路工业会JPCA-ES-01-1999 日本电子电路工业会(JPCA)制定的JPCA-ES-01-1999中即确定了“无卤”的定义和标准,要求印制电路板(PCB)中溴元素的总量不得超过900ppm,氯元素总量不得超过900ppm。该标准在2003年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溴和氯两种元素总量不得超过1500ppm 的新要求。 4:国际电子工业连接协会和电子器件工程联合委员会IPC/JEDEC J-STD-709 2007年11月IPC提出IPC/JEDEC J-STD-709标准草案,标准中对卤素的要求与IEC 61249-2-21:2003相同,但覆盖的产品范围却广泛很多,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类:·各类塑料部件中的树脂(基材,模具,助焊剂,底部填充料等); ·印刷电路板和印刷电路板组件;

聚合物的低烟无卤(LSOH)阻燃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聚合物的低烟无卤(LSOH)阻燃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阻燃聚合物的分类 1.1按聚合物种类划分 热塑性塑料

但大型跨国电子公司在此基础上又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了更为苛刻的限量要求,重金属限量从几十PPm到100PPm不等,对PBB、PBDE的限量,有些公司要求不得被检出。 2.2 RoHS的技术成因及欧美分歧 含卤(特别是溴系)阻燃聚合物体系因其突出的阻燃效果,80年代中期以前在阻燃聚合物市场中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电线电缆工业界中的聚氯乙烯(PVC)即是其中的一例,至今仍在护套和绝缘料中承担着主要角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PVC内在的弱点(燃烧时释放的大量烟雾,严重的腐蚀性气体和有毒气体)益发明显,从那时起评估和寻找PVC料的替代物遂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自PVC出现二噁英(Dioxin)毒害问题以来,多溴联苯醚(PBDEs)类阻燃剂的生产及应用一直面临着环保压力,即使是在多溴联苯醚中最为安全的十溴联苯醚,情况也不乐观。首先,使用十溴二苯醚及其协同阻燃剂三氧化二锑(Sb2O3)生产的阻燃电子电器塑料器件在

遇火燃烧或焚烧回收处理中会释放大量烟雾及含溴化氢(HBr)的腐蚀性气体。浓烟将迅速导致火灾现场人员窒息并增大消防 救援的难度,而腐蚀性气体将导致火灾现场及附近的电子电器设备因酸腐蚀而全部废弃;其次、十溴二苯醚的生产、运输、储藏、应用及废弃产品的回收全过程中,虽然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不像五溴二苯醚和八溴二苯醚那样恶劣,但仍然存在产物在环境中的毒性积累及至癌物质溴代喃和二噁英的问题,这使得欧盟在1991年就曾提出将多溴二苯醚(PBDEs)在一些产品中的使用量限制到0.1%的指令,只是由于采用防火安全标准及尚无合适的替代品而延迟了指令的实施。 过去的15年(1987-至今)无卤阻燃体系逐渐进入了欧洲,并被接受为电缆制造技术的一个部分,而美国则并非如此,一般只限于返销欧洲的产品才做此规定。欧洲和美国基于不同的国情和背景对火灾安全问题历来有着两种不同的观点,美国认为:祸灾的根源在于一氧化碳(CO)毒气的产生以及其后的轰燃("flashover")过程中CO转化为CO2的热释放,因此,如果能通过一些办法控制过程的热释放,即可减少火灾的危害;而欧洲传统以来深信:祸灾的严重性取决于人们脱离火情现场的成功率,烟气的刺激性和毒性是制约脱离火情现场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燃烧中产生的烟,毒,和腐蚀应该给予优先的关注,换言之,彻底摈弃卤素物质的生产和使用是当务之急。 2.3 RoHS的商业成因 欧盟两指令的出台在其保护环境的合理外衣下还隐含着其深远根源及值得关注的背景。 首先是欧盟利用WTO法规构筑绿色壁垒,针对发展中国家设置其水平还难以达到要求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从而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以提高环保标准的形式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其合理性、隐蔽性比其它技术性贸易壁垒更大,也就较难应对。 其次,还有欧盟利用绿色壁垒抗衡美国的深刻背景在内。不少日用工业消费品,美国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贴牌生产,其中大部分在本国销售,但还有几成转口,以转到欧洲最多。美国、欧盟争夺世界市场的竞争历来十分激烈,有时达白热化程度,互相公开进行贸易报复。欧盟高筑技术性贸易壁垒,深入分析,也“痛”在美国身上。

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结

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 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年级:高一学科:化学执笔:潘旭审核: 课时及内容:2课时课型:复习课使用时间 专题二第一单元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结规律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知识框架 (1)反应原理(2)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3)除杂 (4)收集方法(5)检验(6)尾气处理 规律二: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从如下几方面研究 (1)色(颜色)(2)味(气味)(3)态(状态)(4)度(密度、硬度、溶解度)(5)点(熔点、沸点)(6)性(刺激性、挥发性、毒性、特性) 规律三:氯气与金属的反应规律 (1)氯气与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态的化合物。 (2)氯气与大多数金属在点燃或灼烧情况下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 (3)铁与氯气等氧化性强的非金属反应生成Fe3+的化合物,而与弱氧化性的非金属(I2、S 等)生成Fe2+的化合物。 规律四: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1)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产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还原剂——氧化产物。 (2)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3)价态表现规律 (4)氧化还原反应性质转递规律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规律五:我们学习某种物质的知识时,一般按下面的思路来研究 结构性质用途制法 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做一定量的练习,来锻炼动脑动手的能力,使所学的知识得以很好的落实,这对同学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思维过程一氯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氯化钠在水中电离:NaCl Na++Cl-,水也有微弱的电离:H 2O H++OH-,这样,在食盐水溶液中存在Na+、Cl-、H+、OH-,其中只有Cl-和H+在电力作用下易被氧化和还原,而生成Cl2和H2,即发生如下反应: 2NaCl+2H2O2NaOH+Cl2↑+H2↑ 氢气和氯气混合后在光照或点燃等情况下易爆:H2+Cl22HCI,氯气有毒,所以,电解的产物氯气和氢气必须隔离,且要防止氯气泄漏。 2.实验室制法 利用氧化性比氯气强的氧化剂,如MnO2、KMnO4、KClO3等,将Cl-氧化成Cl2。 (1)反应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装置设计:粉末状固体(或液体)+液体气体 (3)除杂气体:根据制得气体的化学性质和杂质气体的化学性质,选择除杂试剂,一般洗气方法,制得的氯气中有氯化氢杂质,常用饱和食盐水洗气。有时要制得干燥的氯气,可以用浓硫酸洗气来除去水蒸气。 (4)收集方法:一般由所制气体的物理性质决定——密度或水溶性,氯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卤素单元基础知识测试题

卤素单元基础知识测试题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气在常温下能与铁反应,故不能用铁罐存放液氯 B.点燃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可以制取氯化氢 C.氯气氧化性很强,一般都能将还原剂氧化为它的最高价态D.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所以氯元素只有-1价和+7价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3.向某无色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溶液变成橙黄色,再向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四氯化碳后,充分振荡,溶液分层,下层呈橙红色,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为() A.Cl-B.Br- C.I-D.Fe2+ 4.(双选)实验室里保存下列试剂有错误的是() A.浓盐酸易挥发,盛在无色密封的玻璃瓶中 B.氟化氢水溶液有剧毒,盛放在磨口玻璃瓶中 C.液溴易挥发,盛放在用水封的棕色瓶中 D.碘易升华,保存在盛有水的棕色试剂瓶中

5.下列物质不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是() A.碘水B.溴水 C.碘化钾溶液D.氯气 6.(双选)下列试剂能鉴别NaCl、NaBr、NaI三瓶无色溶液是() A.AgNO3和稀HNO3B.氯水和CCl4 C.石灰水D.碘水和淀粉 7.向一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加入某液体,振荡后能观察到如右图所示的现象。则加入的液体是() A.水 B.碘化钾淀粉溶液 C.氯化亚铁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8.(双选)已知Br2跟NaOH溶液的反应类似于Cl2跟NaOH溶液的反应。用溴水作试剂可以将下列各组中的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A.水、汽油、酒精 B. AgNO3、NaOH、KI C. NaCl、NaBr、NaI D.汽油、酒精、NaOH 9.在含有NaBr和NaI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然后把溶液蒸

TN7000 TN7500(中文)

非卤素阻燃级PC/ABSTN-7000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非卤素阻燃级PC/ABS TN-7000 ,TN-7500,TN-7000F 1.总述 Multilon?TN-7000系列是非卤素阻燃PC/ABS。 TN-7000系列具有优异的成型性,耐光性,热稳定性。特别适用于办公用电器制件之外壳。 TN-7000系列PC/ABS,还具有优秀的耐水解性,使用其制造的产品外壳经久耐用。另外,由于优秀的耐水解性增强了循环使用效果,更有利于环保。与以前的无卤素阻燃PC/ABS相比,TN-7000系列成型时产生气体及析出物附于模具表面的状况大大降低。 TN-7000系列包括了标准型号TN-7000,高流动性型号TN-7500及高刚性型号TN-7000F . ■标准型号TN-7000 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及良好的流动性。 ■高流动型号TN-7500 流动性能特别好,适用于大型的办公用机器外壳制造。 ■高刚性型号TN-7000F 高刚性, 特别适用于要求既薄壁又有高表面硬度的外壳, 如note book 外壳,等. 1

2.物性一览表 TN-7000系列与其他公司PC/ABS及本公司以前PC/ABS比较表。 以上表中之数值仅为代表性数值,非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保证值。 2

3.流动性 TN-7000系列优异的流动性能图示。 螺旋流动长度 成型机:住友重机械工业SG-150U、 (射出压力:98.1MPa、料筒温度: 260℃、模具温度: 70℃、流道厚: 2mm) 3

4.加水分解性 TN-7000系列具有非常优异的耐水解分解性。从而延长了外壳使用时间, 增强胶料循环使用效果。 加速水解试验 试验机:加速水解实验装置 处理条件:温度120℃×湿度100%RH×24小时 4

高中化学方程式汇总大全(含离子式)

一、非金属单质(F2,Cl2,O2,S,N2,P,C,Si,H) 1、氧化性: F2+H2===2HF (阴暗处爆炸) F2+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 (XeF4是强氧化剂,能将Mn2+氧化为MnO4–) nF2+2M===2MFn(M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2H2O===4HF+O2 (水是还原剂) 2F2+2NaOH===2NaF+OF2+H2O F2+2NaCl===2NaF+Cl2 F2+2NaBr===2NaF+Br2 F2+2NaI===2NaF+I2 7F2(过量)+I2===2IF7 F2+Cl2(等体积)===2ClF (ClF属于类卤素:ClF+H2O==HF+HClO ) 3F2(过量)+Cl2===2ClF3 (ClF3+3H2O==3HF+HClO3 ) Cl2+H2 2HCl (将H2在Cl2点燃;混合点燃、加热、光照发生爆炸) 3Cl2+2P 2PCl3Cl2+PCl3 PCl5Cl2+2Na 2NaCl 3Cl2+2Fe 2FeCl3Cl2+Cu CuCl2 Cl2+2FeCl2===2FeCl3 (在水溶液中:Cl2+2Fe2+===2Fe3++3Cl ) Cl2+2NaBr===2NaCl+Br2Cl2+2Br =2Cl +Br2 Cl2+2KI===2KCl+I2Cl2+2I =2Cl +I2 3Cl2(过量)+2KI+3H2O===6HCl+KIO3 3Cl2+I–+3H2O=6H++6Cl–+IO3– 5Cl2+I2+6H2O===2HIO3+10HCl 5Cl2+I2+6H2O=10Cl–+IO3–+12H+ Cl2+Na2S===2NaCl+S↓ Cl2+S2–=2Cl–+S↓ Cl2+H2S===2HCl+S↓ (水溶液中:Cl2+H2S=2H++2Cl–+S↓ Cl2+SO2+2H2O===H2SO4+2HCl Cl2+SO2+2H2O=4H++SO42–+2Cl– Cl2+H2O2===2HCl+O2Cl2+H2O2=2H++Cl–+O2 2O2+3Fe Fe3O4O2+K===KO2 S+H2 H2S 2S+C CS2S+Zn ZnS S+Fe FeS (既能由单质制取,又能由离子制取) S+2Cu Cu2S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3S+2Al Al2S3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N2+3H2 2NH3N2+3Mg Mg3N2N2+3Ca Ca3N2 N2+3Ba Ba3N2N2+6Na 2Na3N N2+6K 2K3N N2+6Rb 2Rb3N N2+2Al 2AlN P4+6H2 4PH3P+3Na Na3P 2P+3Zn Zn3P2 H2+2Li 2LiH 2、还原性 S+O2 SO2S+H2SO4(浓) 3SO2↑+2H2O S+6HNO3(浓) H2SO4+6NO2↑+2H2O S+4H++6==6NO2↑+2H2O+ 3S+4HNO3(稀) 3SO2+4NO↑+2H2O

卤素标准检测测试

卤素标准检测测试 化学周期表中的第ⅦA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合称卤素。其中砹(At)为放射性元素,在产品中几乎不存在,前四种元素在产品中特别是在聚合物材料中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目前应用于产品中的卤素化合物主要为阻燃剂:PBB,PBDE,TBBP-A,PCB,六溴十二烷,三溴苯酚,短链氯化石蜡;用于做冷冻剂、隔热材料的臭氧破坏物质:CFCs、HCFCs 、HFCs等。 危害: 在塑料等聚合物产品中添加卤素(氟,氯,溴,碘)用以提高燃点,其优点是:燃点比普通聚合物材料高,燃点大约在300℃。燃烧时,会散发出卤化气体(氟,氯,溴,碘),迅速吸收氧气,从而使火熄灭。但其缺点是释放出的氯气浓度高时,引起的能见度下降会导致无法识别逃生路径,同时氯气具有很强的毒性,影响人的呼吸系统,此外,含卤聚合物燃烧释放出的卤素气在与水蒸汽结合时,会生成腐蚀性有害气体(卤化氢),对一些设备及建筑物造成腐蚀。 PBB,PBDE,TBBPA等溴化阻燃剂是目前使用较多的阻燃剂,主要应用在电子电器行业,包括:电路板、电脑、燃料电池、电视机和

打印机等等。这些含卤阻燃剂材料在燃烧时产生二恶英,且在环境中能存在多年,甚至终身累积于生物体,无法排出。 CFCs会遇到主要由臭氧层吸收的有害紫外线。紫外线使CFCs 分解,释放出氯原子,将臭氧分子分离成为游离的氧分子和一氧化二氯分子,从而破坏了臭氧分子。一个氯原子就可以破坏100,000个以上的臭氧分子。臭氧层被破坏,将大大提高患皮肤癌、白内障和其它眼睛疾病的机率,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另外它可能还会造成粮食灾害,水生生物的减产,并形成“温室效应”(地球大气变暖)。 因此,不少国际大公司在积极推动完全废止含卤素材料,如禁止在产品中使用卤素阻燃剂等。

环保阻燃剂与阻燃剂简易判定标准

环保阻燃剂与阻燃剂简易判定标准 环保阻燃剂与阻燃剂简易判定标准 阻燃剂目前主要有有机和无机,卤素和非卤。有机是以溴系、氮系和红磷及化合物为代表的一些阻燃剂,无机主要是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硅系等阻燃体系。 一般来讲有机阻燃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在塑料中,溴系阻燃剂在有机阻燃体系中占据绝对优势,虽然在环保问题上“非议”多端但一直难以有其他阻燃剂体系取代。 在非卤素阻燃剂中红磷是一种较好的阻燃剂,具有添加量少、阻燃效率高、低烟、低毒、用途广泛等优点。红磷与氢氧化铝、膨胀性石墨等无机阻燃剂复配使用,制成复合型磷/镁、磷/铝、磷/石墨等非卤阻燃剂,可使用阻燃剂量大幅降低,从而改善塑料制品的加工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但普通红磷在空气中易氧化、吸湿,容易引起粉尘爆炸,运输困难,与高分子材料相溶性差等缺陷,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为弥补这方面不足,以扩大红磷应用范围,我们采用了国外先进的微胶囊包覆工艺,使之成为微胶囊化红磷。微胶囊化红磷除克服了红磷固有的弊端外,并具有高效、低烟,在加工中不产生有毒气体,其分散性、物理、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及阻燃性能均有提高和改善。 在防火与环保之间寻找平衡点,是未来阻燃产品发展的重要节点。阻燃剂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随着欧洲一系列环保政策出台,其发展应用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限制。如何在保障人员和财产免受火灾威胁的同时,又能使阻燃剂对人体和环境存在的潜在危害降到最低,是国内阻燃剂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及下游电子电气、建材、交通及家具等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阻燃剂是塑料助剂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有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阻燃剂需求量已超过120万吨/年,包括卤系阻燃剂、磷系阻燃剂、无机阻燃剂等数百个品种。由于众所周知的环境与毒理学方面的原因,欧盟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对大量生产的化学品对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阻燃剂也不例外,目前已经开始评估的有溴系阻燃剂和磷系阻燃剂。其中对五溴二苯醚、八溴二苯醚以及十溴二苯醚评估已经结束。欧盟于2004年8月15日开始禁用五溴二苯醚和八溴二苯醚;对十溴二苯醚所进行的风险评估结论是对人类健康或环境没有显见的风险,不必采取风险降低措施。 对于四溴双酚A、六溴环十二烷、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磷酸三(2-氯丙基)酯(TCPP)、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TDCP)以及2,2-二(氯甲基)环丙烷(V-6)在内的其他阻燃剂,目前正处在欧盟风险评估过程中。同时与某些阻燃协效剂如三氧化二锑(Sb2O3)也正处在欧盟风险评估过

卤族元素练习题

高一化学《卤族元素》测试题 一. 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45分) 1. 下列物质能直接通过两种单质化合而成的是( ) A. FeCl 2 B. Cu S 2 C. FeI 2 D. SO 3 2. 将氟气通入NaCl 溶液中,可以得到( ) A. Cl NaF 2和 B. O HF 2和 C. NaCl NaF 和 D. Na HF 和 3. 下列制备卤化氢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NaCl HNO NaNO HCl ()() 固浓++↑33? ] B. NaBr H PO NaH PO HBr ()()固浓++↑3424? C. H I HI 22 2+? D. CaF H SO CaSO HF 22442++↑() 浓? 4. 将下列溶液加入KI 溶液中,再滴入四氯化碳,振荡,四氯化碳层不呈紫红色的是( ) A. 氯水 B. 三氯化铁 C. 碘水 D. 硝酸钾溶液 5. 在反应aFeCl bKNO cHCl dFeCl eKCl fM gH O 2332++=+++中,若b =1,d =3,则M 的化学式为( ) A. NH Cl 4 B. N O 2 C. NO D. NO 2 6. 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是( ) . A. 烧瓶里集满HI 气体,用水做喷泉实验 B. 烧瓶里集满CO 2,用水做喷泉实验 C. 烧瓶里集满Cl 2,用水做喷泉实验 D. 在盛满Cl 2的烧瓶内加过量点燃的白磷,密封,反应完毕用水做喷泉实验 7. 在529443322NH NO HNO H O N =++的反应中,被还原的氮原子与被氧化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3:5 B. 5:3 C. 5:2 D. 1:1 8. 自来水可以用氯气消毒。某学生用这种自来水去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的药品变质问题的是( ) (1)AgNO 3 (2)FeCl 3 (3)Na SO 23 (4)AlCl 3 (5)FeCl 2 (6)Na CO 23 / (7)NaOH A. (1)(2)(6) B. (3)(4)(7) C. (2)(4) D. (5)(6)(7) 9. 在0101 105 C Pa 、.?下,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其平均分子量可能达到50的是( ) A. O F 22, B. HF Cl ,2 C. HI HBr , D. HI Cl ,2 10. 在碘化钾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水溶液,迅速发生反应放出大量气体,反应过程表示如下:(未配平) (1)H O I H I H O 2222++→+-+ (2)H O I HIO 222+→ (3)H O HIO I O H O 22222+→+↑+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化性强弱顺序为H O HIO I 222>> … B. 氧化性强弱顺序为HIO H O I >>222 C. 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 I HIO - >>2 D. 反应(3)中H O 2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1. 已知63422233FeCl Br FeCl FeBr +=+,现将112mL Cl 2(标准状况)通入101mL mol L /的FeBr 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 Cl Br Cl Br 2222+=+- - B. Cl Fe Cl Fe 223222+=++ -+

卤族元素性质总结资料

元素周期律 卤族元素性质总结 I.元素周期律 1.周期表位置 VII A 族(第17纵列),在2、3、4、5、6、7周期上均有分布。元素分别为氟(F)-9,氯(Cl)-17,溴(Br)-35,碘(I)-53,砹(At*)-85,未命名元素(Uus*)-117。 2.由于均可与金属化合成盐(卤化物),所以被称为卤族元素。 II.物理性质 II.1物理性质通性(相似性) 液态的温度范围都比较小,单质均有颜色。卤素都是非极性分子,而水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 (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在水中溶解度都比较小,而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都比较大。气态卤素均有刺激性气味。 II-2.物理性质递变性 随着周期的递增,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递变性有: 1.颜色由浅变深。 2.在常温下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 3.熔沸点逐渐升高。 4.密度逐渐增大。 5.溶解性逐渐减小。 II.3.物理性质特性 1.溴是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液溴极易产生有毒的溴蒸气,实验室通常将溴密闭保存与阴冷处,不能用胶塞,且试剂瓶中加水,以减弱溴的挥发。 2.碘具有金属光泽。易溶与酒精,碘酒是常见的消毒剂。 3. 氯气难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而碘易溶于碘化钾溶液(生成I 3)。 注意:氯气难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而碘易溶于碘化钾溶液(生成I 3) III.化学性质 III-1.原子化学性质 III-1.1.原子化学性质通性 1.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 2.单质均为双原子分子,形成非极性共价键,都很稳定(除了I ?)在高温时都很难分解。 3.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4. 与典型的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其他卤化物则为共价化合物 图1 卤素双原子分子电子结构示意图

阻燃剂分类介绍

阻燃剂分类介绍 以树脂和橡胶为基体的复合材料含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可燃性。阻燃剂是一类能阻止聚合物材料引燃或抑制火焰传插的添加剂。最常用的和最重要的是阻燃剂是磷、溴、氯、锑和铝的化合物。阻燃剂根据使用方法可分为添加型和反应型两大类。添加型阻燃剂主要包括磷酸酯、卤代烃及氧化锑等,它们是在复合材料加工过程中掺合于复合材料里面,使用方便,适应面大但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影响。反应型阻燃剂是在聚合物制备过程中作为一种单体原料加入聚合体系,使之通过化学反应复合到聚合物分子链上,因此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较小,且阻燃性持久。反应型阻燃剂主要包括含磷多元醇及卤代酸酐等。 用于复合材料的阻燃剂应具备以下性能:①阻燃效率高,能赋予复合材料良好的自熄性或难燃性;②具有良好的互容性,能与复合材料很好的相容且易分散;③具有适宜的分解温度,即在复合材料的加工温度下不分解,但是在复合材料受热分解时又能急速分解以发挥阻燃的效果;④无毒或低毒、无臭、不污染,在阻燃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气体;⑤与复合材料并用时,不降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电性能、耐候性及热变形温度等;⑥耐久性好,能长期保留在复合材料的制品中,发挥其阻燃作用;⑦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1)溴系阻燃剂含溴阻燃剂包括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及芳香-脂肪族的含溴化合物,这类阻燃剂阻燃效率高,其阻燃效果是氯阻燃剂的两倍,相对用量少,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并能显著降低燃气中卤化氢的含量,而且该类阻燃剂与基体树脂互容性好,即使再苛刻的条件下也无喷出现象。 (2)氯系阻燃剂氯系阻燃剂由于其便宜,目前仍是大量使用的阻燃剂。氯含量最高的氯化石蜡是工业上重要的阻燃剂,由于热稳定性差,仅适用于加工温度低于200℃的复合材料,氯化脂环烃和四氯邻苯二甲酸酐热稳定性较高,常用作不饱和树脂的阻燃剂。 (3)磷系阻燃剂、有机磷化物是添加型阻燃剂该类阻燃剂燃烧时生成的偏磷酸可形成稳定的多聚体,覆盖于复合材料表面隔绝氧和可燃物,起到阻燃作用,其阻燃效果优于溴化物,要达到同样的阻燃效果,溴化物用量为磷化物的4~7倍。该类阻燃剂主要有磷(膦)酸酯和含卤磷酸酯及卤化磷等,广泛地用于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ABS等。 (4)无机阻燃剂无机阻燃剂是根据其化学结构习惯分出的一类阻燃剂,包括氧化锑、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及硼酸锌等。 阻燃剂分类 01)、三氧化二锑:高纯≥99.8%、超细0.4-1.1um、白度98以上(添加型阻燃协效剂)02)、三(2,3-二溴丙基)异三聚氰酸酯:TBC 、总溴量:≥64.5%、熔点范围:100~110℃(添加型无毒阻燃剂) 03)、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 、含量:≥99 %、分解温度:440~450℃(反应型无毒阻燃剂) 04)、三溴苯酚:TBP、含量:≥ 98.5 % 、熔点:≥ 92 ℃(反应型阻燃剂) 05)、三聚磷酸铝:A TP、APW、APZ 、用于生产膨胀型防火涂料、重防腐涂料(添加型无毒阻燃剂) 06)、四溴双酚A:TBBA 、溴含量:≥ 58.5 %、熔点:180 ℃(添加、反应型阻燃剂)07)、四溴苯酐:TBPA (添加型阻燃剂) 08)、五溴甲苯:PBT(FR-5)、总溴量:>80%、熔点:275~284℃(添加型阻燃剂)09)、五溴联苯醚:PBDPO、溴含量:62-70(添加型阻燃剂) 10)、六溴环十二烷:HBCD (CD-75P)、总溴量:>73.5%、熔点:185~195℃(添加型阻燃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