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而努力奋斗

阮成发在中国共产党武汉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实录摘要

(2011年12月20日)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坚持加快发展不松劲,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我们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抓投资、兴产业、促转型、保增长,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规模和效益成倍增加。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000、4000、5000、6000亿元台阶,迈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预计2011年达到6500亿元以上,是2006年的1.94倍。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突破2000、3000、4000亿元,预计2011年完成4250亿元,是2006年的3.21倍。投资5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36个。

支柱产业和重点区域竞争力大幅提升。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千亿产业实现零的突破,预计2011年,汽车、钢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四大产业产值均突破千亿元。

——大规模推进城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形象初显。我们以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

周年为契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破解拆迁、融资等困难,探索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管理新途径。五年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306亿元,是前五年的3.98倍。

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优化。组织修编《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并获国务院批复,国家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定位得到明确。确立了“1+6”、“多轴多心”、“六楔入城”的开放式城市空间格局,拓展了586平方公里城市发展空间。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三大火车站新建、改造完成,武广高铁开通,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规模亚洲第一的武汉北编组站投入使用。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和国际航站楼建成,旅客年吞吐量突破1250万人次。规划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武汉新港实现亿吨大港目标。

城市路网建设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全面提速,1号线通车运营,六条地铁线同步推进。外环线、三环线、二环线汉口段贯通,一环线改造提升。长江隧道、天兴洲大桥、阳逻大桥三条过长江桥隧通车,二七大桥通车在即。

城市面貌大变样。辛亥革命博物馆、楚河汉街、国际博览中心、琴台大剧院、武汉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建筑落成。实施“城管革命”,形成“大城管”格局,城市管理中的一些“顽症”得到有效整治,市容环境明显改观。妥善解决“插花地”问题,基本完成二环线以内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步伐加快。

——锐意改革创新,武汉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上升。我们坚持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以开放拓展发展空间,突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和环境加快形成。

“两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国家和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快建设,碧水蓝天、“十城千辆” 、“十城万盏”等工程扎实推进,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形成特色,节能减排目标超额完成。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编制了总体发展规划,制定了配套措施,支持示范区建设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股权激励等一批改革试点启动实施,光谷生物城等一批特色园区加快建设。

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市属大型国有企业搬迁改造和重组取得重大进展,国企改制全面完成,集体企业改制顺利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等改革深入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以区为主的发展机制和管理体制基本确立。

——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市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我们坚持民生优先,注重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突出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收入分配、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努力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预计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720元、9550元,是2006年的1.92倍、2.01倍,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连续四年高于城镇居民。开展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共扶持10.25万人成功创业,城镇新增就业72.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城乡社会保障实现广覆盖,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保险总参保人数达到1535万人次,是2006年的2.56倍。全市统筹范围内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1448元,是2006年的1.85倍。城乡低保实现动态条件下的应保尽保。

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累计竣工经济适用房980.32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实现保障范围内全覆盖,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全面推进,共解决14.49万户家庭的住房问题。棚户区改造步伐加快。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朝着均衡优质方向发展,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全国同类城市最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初步建成“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能力增强。人口和计划生育、老龄工作加强。

——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绩。我们坚持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新城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新型工业化顺利推进。确立了新城区要建立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的发展战略,把发展工业作为首要任务,并纳入绩效考核。制定新城区工业发展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新城区工业发展明显提速。

“菜篮子”保障水平和质量提高。“菜篮子”标准面积由47万亩扩展到100万亩,“菜篮子”自给能力增强,蔬菜价格始终稳定在同类城市中下游水平。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预计2011 年农产品加工产值是2006年的2.53倍。

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新城区与中心城区快速连通道基本建成。农村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

万公里。2087个村完成“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面完成农村无力自建房户危房改造,266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

——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和社会建设,社会凝聚力显著增强。我们充分发扬民主,加强法治建设、文明城市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各负其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形成民主团结、共促发展的良好局面。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壮大,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有序开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取得新进步。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落实维稳“第一责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和治安防控网络建设。“法治武汉”建设深入推进。“平安武汉”建设迈上新台阶。

文化建设和文明城市建设成果丰硕。建立了一批大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成功举办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百年纪念、“六城会”、“八艺节”等一批重大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涌现出吴天祥、黄来女、王争艳、董明、孙东林等一批全国道德模范,他们是武汉的骄傲!

二、今后的奋斗目标

以建设幸福武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生态宜居武汉、文明武汉为支撑,围绕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国家商贸物流中心,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努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大武汉新的伟大复兴。

一是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充分发挥科教、人才的综合优势,着力提升高端创新要素资源的集聚配置功能,集聚创新人才、创新资本、创新企业,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创新产业链集聚中心,下一代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参与者和引领者。

二是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充分发挥国家老工业基地的综合优势,抓住新一轮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机遇,着力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对高端制造业的吸引力,产生集聚一批参与全球竞争的先进制造企业和产业集群。

三是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商贸重镇的综合优势,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着力提升市场交易要素资源的集散配置功能,发展集聚高端商贸物流产业,建成国内市场中心及国家物流枢纽。

四是建设生态宜居武汉。形成“1+6”城市格局,控制中心城区边界,完成中心城区现代化改造,实现新城区6个新城崛起。提高基础设施承载力,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区快速交通体系。

五是建设文明武汉。增强文化软实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扩大开放包容度,提高国际化水平,把武汉建设成为发展环境最优、法治环境最好、安全程度最高的城市。

六是建设幸福武汉。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任务,基本建成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的社会服务体系,以创业就业创造幸福,以发展进步成就幸福,以安全保障巩固幸福,以公平公正促进幸福,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未来五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跨越。经济总量实现翻番,进入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城市行列。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创新实现跨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跨越。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和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由比较宽裕的小康进入全面小康,市民幸福感明显提高。

——城市形态布局和功能实现跨越。“1+6”城市格局初步形成,巩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全面迈入地铁时代。彰显三镇三城滨水特色,基本建成生态宜居武汉。

——城市国际化水平实现跨越。基本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开放观念、城市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成为中部地区面向国际的门户城市。

——文化发展实现跨越。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明显提升,力争建成全国文明城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成文化强市。

——社会管理创新实现跨越。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建设和谐武汉。

三、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

围绕巩固提升中部中心城市功能和地位,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奠定基础这个目标,突出重点,统筹抓好八项重点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努力建设国家创新中心

创新是武汉精神的灵魂,我们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更加着力于新技术、新产业的创造和生成,着力于创新制度、创新文化的培育和建设,通过重点领域创新突破,推动武汉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

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武汉近代和现代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这是建设好武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敢于突破前人未曾涉足的“盲区”、有碍武汉发展的“禁区”、矛盾错综复杂的“难区”,使武汉精神成为建设武汉的灵魂和动力,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注入文化内涵,提供精神引领。

加快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按照“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标准,规划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发转化一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壮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初步建成国家高新技术创造中心、新兴产业生成中心。

全面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新体制机制,实施“两型社会”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推进能源合同管理,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建立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绿色发展模式。

力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改革试验力度,力争在若干关键领域取得新突破。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有利于形成“大产业” 、“大社会” 、“大文化”的体制机制。

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最具创新活力。要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做到非禁即入、设障必纠,力争年均增长20%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民间投资分别达到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的50%以上。

构筑国际性人才高地。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创新的源泉。武汉优势在人才,希望更在人才。推进人才强市,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使武汉成为创业者乐园。要以政策吸引人才,优厚待遇招揽人才,千方百计培养人才,在吸纳高端人才、鼓励科技人员创新等方面制定最优政策。

(二)坚持工业强市,努力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

制造业是武汉的产业基石。我们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力推进“工业倍增计划”,为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中心打下坚实基础。到2016年,工业投资累计达到1万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

积极促进传统支柱产业调整振兴。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实现工业投资倍增、工业总产值倍增,推动电子信息、汽车、石化、装备制造、食品等产业产值向2000—4000亿元迈进。鼓励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培育、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重大技术产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着力引导产业集聚发展。要积极发挥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和武汉化工区的极化作用,使其成为抢占产业链高端的排头兵、跨越式发展的领头雁、转型发展的先行者。建设光电子信息及生物产业集聚区、汽车及机电产业集聚区、钢铁化工及装备制造业集聚区、食品轻工产业集聚区四大工业板块。

(三)坚持功能升级,努力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

现代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我们必须以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为战略基点,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着力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进一步凸显和强化武汉作为全国市场中心的地位,提升资源配置和对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功能,推动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加快发展。

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做好电子商务的推广应用,大力引进发展商贸新业态新模式,引导推进商贸流通业高端化、现代化发展。支持武商、中百等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发展,建设以世界知名商贸企业、顶级品牌为龙头的多层次商业集群,建成时尚品牌展示发布中心和中部购物天堂。

重点建设全国物流枢纽。引进壮大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发挥东湖综合保税区、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功能,加快一批综合型物流园区建设,培育建设国际国内航空货运分拨中心、长江航运中心、国内铁路公路物流中心,形成覆盖全国、对接全球的货物集散中心功能框架。

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培育发展长江航运交易所等一批特色交易所,积极争取“新三板”等资本市场落户武汉。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投资银行、融资租赁、结算中心、物流航运金融等新业态。提升全国性金融后台中心发展水平,引进培育国际化后台服务产业。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支持本地金融企业做大做强。

精心打造全国重要的会展中心。做优做强机博会、光博会、国际汽车展、农博会等一批品牌会展,大力培育引进一批国际性的品牌展会和会展企业。加快完善国际博览中心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全国会展、会议重要基地。

着力推进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支持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江汉区开展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汉口沿江商务区、武昌滨江商务区、东湖中央文化区、青山滨江商务区、王家墩商务区、杨春湖城市副中心、汉口北大市场等服务业集聚区特色化建设。探索建立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培育旅游、信息、文体等消费热点,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

(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建设生态宜居武汉

武汉是我国经济地理的中心,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水资源丰富,全国独一无二,世界少有。我们要以国际视野规划城市,以国际标准建设城市,以国际水平管理城市,张扬三镇三城的大气之美、山水相间的灵秀之美,建设滨江滨湖生态宜居武汉。

构建“1+6”城市发展格局。积极促进新城发展,加快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6个新城区轴向发展的空间框架。主城区基本控制在三环线以内,新城区各集中规划建设一座中等规模、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新城。引导中心城区人口向新城区疏解,引导农村人口向新城集中。

巩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构建铁、水、公、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积极参与铁路重大项目建设,巩固强化全国铁路四大主枢纽地位,加快与全国主要大城市之间高速铁路直接相连,成为全国高铁客运专线网的主要枢纽,力争实现以武汉为中心,1小时左右到达省内主要城市,2小时到达中部省会城市,4小时左右到达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城市。

加快地铁为主的城市路网建设。全面加快地铁建设,以地铁建设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和城市路网优化。主城区每年开通一条地铁线,到2016年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152公里。各新城区建成通车一条轨道线或快速通道,基本形成覆盖三镇、城乡一体的轨道交通骨架网络。建成鹦鹉洲大桥、三阳路隧道等过长江通道。

彰显三镇三城滨水特色。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严格禁止填湖占湖,严格控制湖泊水体周边建设,严格控制水域面积减少,严禁污水排放入湖,全力打造“百里滨江画廊”,构建气势恢宏的大都市水岸景观,凸显独具魅力的“东方水城”风貌。

建设城市绿道。将绿道建设摆在和地铁建设同样重要的位置。制定城市绿道网络建设规划,以绿道串联山体、江河湖港、公园景区、名胜古迹、居民集聚区和大型公共设施,加强与公共交通衔接,供市民健身、休闲、游憩、观光。

恢复历史街区风貌。历史街区是重要的城市记忆。要加大规划、保护和改造力度,对重点区域、名人故居、工业遗址等历史建筑实施腾退置换,整旧如旧,提升功能,控制周边开发,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武汉新名片。

强力推进“城管革命”。按照“全省最优、国内一流”的目标,深化城市综合管理改革,提高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水平。强力整治各种“顽症”,倡导良好的公共生活习惯,塑造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形象。

(五)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新魅力,努力建设文化强市

文化是城市的血脉,是市民的精神家园。武汉是历史文化名城,丰富多彩的武汉文化凝结着过去,联系着未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育武汉独特的文化竞争力和生命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和基本道德规范。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加强舆论引导,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繁荣文化事业。构建普惠型、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建成城区15分钟文化生活圈,实现农村文化站村村覆盖。实施文艺精品工程,造就一批享誉全国的名家大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扶持京剧、汉剧、楚剧等文化根脉。

壮大文化产业。实施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培育一批全国领先的文化企业、文化项目、文化园区,建成“汉秀”剧场、电影文化主题公园、东湖欢乐谷等全国一流的文化设施。

建设“文化五城”。发掘武汉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建设载体,让文化融入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品位。

建设读书之城。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让读书成为市民的习惯、成为时尚、成为追求。加快图书城建设,提升书店功能和品位。扩大图书馆的规模,丰富图书馆藏,鼓励大学图书

馆向市民开放,推进图书馆通借通还,在公共场所建成一批24小时自助图书馆。升级街(乡镇场)书刊阅览室、图书室,推动社区、村建立图书室。

建设博物馆之城。武汉历史积淀厚重,博物馆建设资源丰富。要支持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兴办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博物馆,推动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的博物馆向社会开放,让博物馆走近市民。

建设艺术之城。充分发掘文学、美术、杂技、戏剧、音乐、舞蹈等优势资源,依托琴台艺术中心、武汉杂技厅、武汉美术馆等平台,举办各类艺术节,开展艺术展示、研讨、交流等活动,培养艺术领军人才,壮大文艺队伍,培育文艺市场,提高市民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

建设设计创意之城。把设计和创意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工程设计服务产业,打造武汉设计品牌,建设中国设计之都。办好国际数字娱乐嘉年华和中国青少年数字创意节,加快创意产业基地园区建设,推动创意产业集群发展。

建设大学之城。武汉高校云集,众多的大学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要强化服务,支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优质的保障服务,建设世界一流学府。深化高校与地方合作,鼓励高校根据武汉发展需要设置新学科,将教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六)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努力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切实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交流与合作,加快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建设面向国际的中部门户城市。

提高经济外向度。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内资与外资两手抓。瞄准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和国内外上市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劳务合作,承接国际高端工程,对外投资和上市融资。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兴贸战略,加强汽车及零部件、服务外包、船舶等国家级出口基地建设,优化出口结构。

增强综合门户城市功能。加强保税物流园区建设,提升口岸功能,整合政策资源,提高通关能力。增开武汉至欧美重要城市的国际航线,开辟国际货运航线,发展江海直达运输,争取开通武汉至欧洲铁路联运线。规划建设领事馆区,争取更多国家在汉设立总领事馆,开办签证业务。

塑造国际化城市环境。在外籍人士聚集区以国际化标准建设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建设国际文化风情街区和国际化商务楼宇。规范公共设施、公共场所的语言和图像标识。建立多语种政府网站和电子咨询服务系统。在公共服务窗口推广双语服务。

深化区域交流合作。认真落实省委“一主两副”战略,促进武汉城市圈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市场体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五个一体化”,带动省内兄弟城市发展。拓展与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重点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合作交流。加强与港澳台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

(七)创新社会管理,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把社会管理工作摆上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坚决落实维稳“第一责任”,积极应对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着力破解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权益有保障、诉求有渠道、矛盾能化解、危机能控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畅通诉求渠道,回应群众合理诉求。推进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的有机结合。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把依法治市的理念贯彻到社会管理各领域和全过程。依法保障公民各项基本权利。坚持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推进政务公开,扩大公众参与度,健全行政监督和问责制度。

完善社会自治功能。加强社区、村委会自治组织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自治组织自我管理、民主监督实践。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为社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社区管理服务全覆盖。

(八)坚持民生优先,努力建设幸福武汉

民生幸福是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强化制度安排,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充分就业,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坚持富民优先,着重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翻番。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

最大限度扩大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必须把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服务,让每一位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人迅速就业。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就业问题,实行城镇“零就业家庭”定时清零。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城乡困难群体医疗救助标准翻番。着力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促进城乡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有效衔接。

着力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建立以租赁式住房为主导、产权式住房并轨运行的新型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和筹措保障性住房1000万平方米左右,基本解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6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每年新改扩建一批幼儿园,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建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大中部医疗中心建设力度。

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免费服务。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按照普惠、免费的原则,巩固现有免费项目,继续扩大免费范围,提高普惠标准。增设公共自行车站点,增加自行车数量,修建自行车专用道。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力度,增加市民文化福利。

努力打造全国食品最安全城市。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实施食品安全准入制度,完善质量管理追溯体系,强化监管执法,构建食品安全长效机制。推行“放心早餐”工程。加大对重点食品、高风险食品开展“飞行抽检”力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召回和处理覆盖面达到100%,坚持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

努力建设富裕和谐的新农村。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促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提高“菜篮子”基地设施化水平,主要“菜篮子”产品自给率达到75%以上。

增进市民对城市的认同和热爱。发挥道德模范、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培育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文明风尚。加强城市形象宣传。建立城市荣誉制度,设立功勋市民、模范市民、文明市民等荣誉称号。

最新党代会精神

最新党代会精神 篇一:学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情况汇报 学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情况汇报 1月15日,xxx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市第十三届党代会第三次会议精神,会议由xxx党组书记、主席xxx主持,传达了市党代会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xxx 同志结合本单位实际,就学习贯彻落实市第十三届党代会第三次会议精神提出三点要求。 一、加强学习宣传,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第十三届党代会精神上来。学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是xxx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市党代会提出的新思路、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认真履行群团组织的职能,充分发挥市xxx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为实施全市新发展新跨越做出积极贡献。 二、2015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扎实做好省政府实施的全省科学素质工作目标考核专项督查工作准备,大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纲要规划实施;二是争创新一轮全国和省级科普示范市,巩固2011—2015《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成果,全面推进我市科普示范体系建设新进展;三是探索科普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重点组织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全市性重大科普活动,打造科普活动新亮点;四是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举办学术交流、论文评审、广泛开展科技工作者 状况调查;五是开展科普惠民项目争取工作,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建设;六是发挥xxx示范作用,全面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和培训、七巧科技、高校科学营等多项活动,提高青少年科技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兴趣;七是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程,竭力为驻点村办好事办实事,积极开展好送科技、送物质、送温暖活动;八是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xxx希望xxx全体干部职工深入领会市第十三届党代会第三次会议精神,勇担重任,全面推进我市xxx事业向前发展。 篇二: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江苏省委向党外人士通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高宏志在邯郸市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解读

高宏志在邯郸市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解读 高宏志代表中国共产党邯郸市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设富强邯郸美丽邯郸而努力奋斗》的报告。 高宏志在热烈的掌声中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共分十个部分: 一、过去五年全市上下砥砺奋进,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推动邯郸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坚定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开启全面建设富强邯郸、美丽邯郸的新征程 四、加快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实现质量更高、结构更优的发展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秀的自然环境 六、加速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格局,不断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共建共享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八、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全面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谐安定 九、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十、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017邯郸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全文报告回顾了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 大以来,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 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发展转型的阵痛,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面对突发的漳河上游水污染事件,面对百年不遇的“7·19”特大洪灾,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转型攻坚中砥砺前行,在从严治党中凝心聚力,有力促进了全市社会、政治的稳定,有力推动了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有力实现了改革发展形势的向好。报告同时指出了我市改革发展和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短板,要求高度重视,下大力解决。 高宏志在报告中指出,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自觉维护、绝对服从、坚决捍卫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和践行治国理政新方略。 高宏志指出,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坚定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这条新路对于邯郸来讲,既有指导性更有针对性,必须坚决行动,扎扎实实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核心竞争力更强的新路子,推动富强邯郸、美丽邯郸建设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各项决策部署,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治污染、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地位,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富强邯郸、美丽邯郸而努力奋斗。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于4月24日至28日在兰州召开,606位代表和特邀代表出席大会。省委书记王三运同志代表省第十一届委员会作了题为《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 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省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大会书面提交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实现转型跨越富民兴陇目标提供坚强 保证》的工作报告。大会审议通过了这两个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届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甘肃省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大业,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会议的精神主要体现在省委王书记的工作报告中。报告从总结五年成绩、分析机遇挑战、部署下步工作、提供坚强保证四个方面、分七个部分进行了全面阐述。 (一)报告用“四个最”“八个新”,高度凝练地总结了过去五年发展的新成就。报告指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全省上下在克难攻坚中勇创辉煌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省委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认真实施“四抓三支撑”[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全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人力资源开发三大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中心带动就是支持兰州率先发展,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两翼齐飞就是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和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两大新基地。组团发展就是支持各市州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整体推进就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治理与保护、扶贫攻坚、人力资源开发和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实现"五个大幅度提升",即大幅度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大幅度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大幅度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大幅度提升城乡群众生活质量。]区域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圆满完成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甘肃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具体表现在: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基

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传达提纲

学习贯彻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会议精神提纲 一、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基本情况 4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兰州隆重举行,会期共5天。会议回顾总结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全面部署了今后五年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中组部、中纪委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有关同志到会指导。出席会议的代表、特邀代表共606人。 大会的议程有四项: 一、听取和审查了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的报告; 二、审查了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三、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届委员会; 四、选举了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王三运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报告;省纪委作了题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实现转型跨越富民兴陇目标提供坚强保证》的书面工作报告。大会审议通过了这两个报告。 大会选举产生了十二届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和省纪委委员。 二、大会的主要精神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王三运书记代表十一届省委所作的《工作报告》和省纪委工作报告中。 (一)王三运书记代表十一届省委所作《工作报告》主要精神王三运书记作的报告共分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 1、《报告》从八个方面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来的发展成就: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二是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 三是区域发展迈出新步伐。 四是人民生活有了新提高。 五是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特别对科技工作给予了肯定,《报告》指出“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六是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 七是民主法治呈现新气象。 八是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 2、《报告》指出发展面临四个方面的矛盾和制约,提出六个方面做好甘肃工作的主要体会: 四个方面的矛盾和制约:一是我省发展与全国的差距拉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任很突出,非公经济比重低、节能减排任务重,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二是城乡居民收入低、贫困人口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

工作报告 党代会工作报告草案

党代会工作报告草案 草案之所以称之为草案,是因为必须要在会议最后经过代表们投票通过,它才能成为能够真正生效的决议。下面给大家分享几篇党代会工作报告草案,一起看一下吧! 党代会工作报告草案篇1 一、关于报告的主旨立意 主旨:总结历程,认清形势;明晰思路,廓清方向;增强信心,团结鼓劲。 立意:一是立足历史高度,从历届县委的探索和世代平潭人民的渴盼,重写本届县委肩负的历史使命;二是立足时代高度,围绕"什么是平潭发展之路,如何建设平潭"这一时代强音,触笔本届县委担负的时代重任;三是立足政治高度,着眼于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点明本届县委应有的政治素质和执政思路。 报告标题"实践三个代表,矢志发展大业,在新的进程中肩负起强县富民的历史使命",就较好地体现了上述主旨立意,站到了"三个高度"的平台上。 二、关于报告的框架脉络 本次大会报告上溯五年,下贯五年,穿越十年,时间跨度长,写作难度大。 纵览十年路,概述十年事,需要有一写作主线一以贯之。经详虑细敲,我们确定以"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作为报告写作主线,这就将内容主旨与逻辑结构的起合点巧妙地交融一体,变"明线"、"暗线"这两

条线为一条线。 报告扣住"发展"主线,分三大板块推进: 第一板块——"忆发展"。回顾发展历程,评析发展得失,总结发展经验,以增强继续前进的信心。 第二板块——"谋发展"。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总目标,抓住事关全局的关键点、制高点,勾划今后五年的发展战略,重写急需突破的几大任务,包括关联度大、辐射力强的支柱型、特色型产业与项目,略写经济常规工作及具体事项,在统筹协调中谋求重点突破。 第三板块——"促发展"。立足于保建设、保项目、促落实的角度,从思想、组织、队伍、党风、作风、执政水平多个方面落笔,重写如何为平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三、关于报告的主要特点 一是篇幅较短。力求撮旨显要,简明扼要。县委九届党代会报告共32页,2.1万字,市委八次党代会报告2.3万字,本次党代会报告约1.5万字,比上届报告略写6千多字,笔墨较为经济。 二是述之有据。报告的字里行间,贯彻了中央和省市委一系列大政方针和决策精神,内含了县委主要领导、班子集体和各界各有关方面的群体智慧,同时也浸透着写作者的思考,文中数据、事由,均出自职能部门考证,力求"说之有理,述之有据"。 三是有所创意。有特色,有创新,这是我们写作者起草这份报告追求的一个目标。如在文风方面,力求以平实、大众、老土化的语言来说理析事;在内容方面,着眼大局、大势、大项,以区别政府工作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宣传方案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宣传方案 中国共产党奉化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将于明年一月隆重召开,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开好这次大会,对于实现我市“十二五”宏伟目标,乃至未来奉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奉化广电中心新闻频道将按照大会宣传组的统一部署,积极做好大会的各项宣传报道工作,努力营造热烈、团结、奋进的舆论氛围,为大会的顺利召开作出贡献。具体方案如下: 广电中心新闻频道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宣传报道工作拟分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进行。 会前阶段拟结合“十一五”辉煌成就、“十二五”开局起步、创先争优、三思三创、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关键词展开《喜迎党代会》系列报道。会中将开辟《聚焦党代会》专栏,除准确、及时报道好会议的进程,还将向公众全方位传达会场内外的信息。会后将开设《贯彻党代会精神》专栏对大会进行综述、总结,解读党代会报告,同时及时跟踪各镇街道、各单位学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动态,以及各镇、街道党委领导班子的工作打算。 具体报道计划 (一)会前(12月初——1月上旬):开设《喜迎党代会》专栏,主要报道三大块内容,分别是: 1、时代先锋:集中报道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模范代表人 物的事迹; 2、创先争优:集中报道全市基层党组织、共产党员创先 争优的行动; 3、辉煌成就:集中报道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发展成果。 (二)会中(1月会召开期间):开设《党代会进行时》专栏,主要内容是: 1、准确及时报道会议各项议程;

2、采访市民代表对党代会的期许; 3、报道各界代表与会感言; (三)会后(会议闭幕至2月初)开设《贯彻党代会精神》专栏,主要内容分别是: 1、综述:对党代会作回顾、总结; 2、解读:解读党代会报告亮点; 3、展望:各镇街道、部门学习贯彻落实 党代会精神的工作打算。 工作要求和措施保障: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宣传坚持“隆重、热烈、及时、准确”原则。 1、发挥广播电视媒体宣传优势,采用连续报道、现场报道、系列报道、约访报道等多种宣传报道形式,在造势、导向、鼓劲上下功夫,切实起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激发干劲的作用。 2、协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采访报道组,精心策划,精心采访报道,精心编辑制作,每条报道力求精益求精。 3、拓宽宣传视野,丰富报道内容,除了成就报道和会议报道外,注意收集各界群众对会议召开的反映和落实会议精神的情况。 4、加强审稿、审片,坚持重要报道由台主要领导亲自审定,确保党代会宣传不出差错。

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

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宣传提纲 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于2011年11月15日至19日在福州召开。大会回顾总结了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提出了附近今后五年工作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重大举措,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九届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对统一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意志,进一步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福建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72名、候补委员13名,中共福建省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45名。三明市黄琪玉、邓本元同志当选为省委委员,冯新婷同志当选为省纪委委员。省委九届一次全会上,选举产生了省委常委、书记和副书记,孙春兰、苏树林、陈文清、朱生岭、张昌平、袁荣祥、杨岳、于伟国、陈桦、姜信治、叶双瑜、苏增添、张志南等13位同志当选为省委常委,孙春兰同志当选为省委书记,苏树林、陈文清同志当选为省委副书记。在省纪委九届一次全会上,张昌平同志当选为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大会精神集中体现在省委孙书记所作的《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而奋斗》工作报告中。要传达好、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就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好:“一个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三个切实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三个更加的奋斗目标”: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三个翻番、两个倍增、一个赶超的具体目标”:到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实现翻番,力争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赶超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五个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必须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七个方面主要工作”:一是切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三是勇于先行先试,推进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四是进一步发挥对台优势,努力开创闽台交流合作新局面;五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广泛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六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七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十六字福建精神”: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

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定稿)

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甘谷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甘谷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贾忠慧 2011年9月1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甘谷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县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把握发展大局,坚持科学发展,紧紧抓住国家及省市一系列政策机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甘谷这一目标,深入实施“强农、重工、活商、兴教”四大战略,圆满完成了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11年底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5.55亿元,年均增长15.29 %;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15亿元,年均增长37.9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3亿元,年均增长46.86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亿元,年均增长20.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67元,年均增长15.32%;农民人均纯收入3329元,年均增长15.13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大面积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和地膜穴播小麦等旱作农业新技术,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大力推进蔬菜、果椒、养殖等支柱产业规模化发展,“蔬菜栽培八大模式”面积逐年扩大,效益

显著提高,甘谷辣椒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一批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和绿色认证;新建了一批果椒基地和规模养殖小区;劳务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农业商品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大唐甘谷发电厂、甘谷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等重点骨干企业建成投产,已成为全县工业的支柱;“一区两园”工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一批建筑建材、化工颜料、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焕发出新的活力;新恒达化工、天宏鞋业等4户企业进入全市“10强50户”行列。商贸旅游业日趋繁荣活跃。中国供销甘肃东部(甘谷)物流中心已启动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实施,市场网络体系逐步健全。全面落实家电下乡及以旧换新等扩大内需政策,消费市场持续活跃,现代服务业有了新的发展。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旅游综合收入逐年增加,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五年来,我们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大规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通过多方争取,累计实施了以灾后重建、扩大内需为主的各类项目586个,完成总投资46亿多元。县城规模不断扩大。新建和改造了南北滨河路、南环路、新城路等城区干道,“五纵九横”的城市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县城西区城乡一体化综合开发工程全面实施;新建和改造了冀城广场、火车站广场、滨河公园等一批公共服务场所;实施了城区垃圾和污水处理、给排水等一批市政工程;改造硬化了城区主

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全文)

奋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为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李鸿忠 (2012年6月9日)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全省上下奋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现在,我代表中共湖北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砥砺奋进、蓄势勃发的五年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在抢抓机遇中阔步前行,在迎接挑战中砥砺奋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明显加快,重要战略支点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目

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这五年,我们继续深化省情认识、逐步完善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湖北的战略支点功能稳步提升。注重从湖北实际出发,准确把握省情的新变化,不断探索和完善发展战略。坚持以构建重要战略支点为统领,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四基地一枢纽”产业发展战略和“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积极打造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等一系列重要载体,适时把各市州关系全局的发展战略纳入省级战略体系,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统筹集成的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战略支点建设迈出新步伐,支点构架不断完善、实力不断增强、功能有效发挥、作用更加彰显。 这五年,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湖北在区域发展中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省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生产总值继2008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2011年接近2万亿关口,达到19594亿元;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007年的3.51%提高到2011年的 4.16%,在全国的排序由12位上升至第10位,跨入全

2017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全文解读_0

2017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全文解读 4月28日,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会上,范锐平代表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全文解读,欢迎参考~ 2017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全文解读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引起强烈反响 关键词: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让城市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树成荫 “基本建成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树成荫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这对成都、对邛崃而言都是非常正确的选择。”邛崃市平乐镇关帝村党支部书记徐进明表示,报告鲜明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还人民群众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的城市,是对群众最诚恳、最有效的回应。徐进明说,作为相对贫困村,关帝村在脱贫攻坚战中将充分利用和保护生态资源,依托平乐古镇打造特色旅游业,走绿色发展道路,用实际行动践行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报告强调全面加强人居环境建设,要强化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理念,引导培育绿色生活方式,作为来自企业的代表,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加快企业转型、产业升级,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崇州君健塑胶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立品

表示,希望今后崇州市通过打造绿水青山的环境,吸引高端环保项目进入,对落后产能果断关停并转;采取“高端项目+创新创业+生态环保”的方式,引进与新发展理念相契合的新项目。 武侯区金花桥街道办事处党政办科员黄建淞表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这一目标,在实现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发展理念,这直接关系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进度和质量。金花桥街道目前正在大力建设“丝路金花”“天府芙蓉园”“环城生态区体育公园”等重大文旅项目,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成都旅游新高地。 关键词:城乡统筹示范城市 规划统筹打造统筹城乡版 “此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城市,为我们进一步提升城乡融合的发展层次和水平明确了道路。我们将贯彻协调发展理念,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勇担改革重任。” 市委统筹委政策法规处处长周成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积极创新、大胆突破,不断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提升区域协同、城乡融合的发展层次和水平,培育一批体现改革成果的典型,打造统筹城乡版,继续发挥城乡统筹在全国的示范

天津大学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报告(最终版)

以人为本内涵发展 为将我校建设成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而奋斗 ——在中共天津大学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年12月29日) 刘建平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天津大学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突出特色,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将我校建设成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而奋斗! 一、八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八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团结和依靠全校师生员工,紧紧抓住国家发展和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加快推进“三步走”战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真抓实干,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一)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构建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狠抓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学术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注重师德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并逐步完善教职工引进、培养、晋升、流转、退出等一整套制度体系,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进一步改善。新增两院院士3人,973首席科学家10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国家级和天津市“千人计划”入选人数居全国前列。形成100余人的学术带头人队伍和300余人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实现新突破。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成立生命科学学院;持续保持学科建设力度,在教育部2007-2009年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第1和进入前3名的学科数在工学领域均居全国第2。狠抓大项目好项目的突破,科研实力大幅度提升。科技经费2012年突破18亿元,新增亿元级项目2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宣讲稿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宣讲稿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是喜迎十九大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省委书记林铎所作的报告政治站位高,通篇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践行“四个意识”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责主业的高度明确责任和要求,为全省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要以党代会精神为指引,深化认识,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宽的视野、更新的举措,使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过程成为推动全所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的过程,把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转化为想干事、会干事的具体行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强烈的责任担当,确保场所的持续安全稳定,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所各党支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 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党代会精神上来。 一是要充分认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重大意义,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政工部门尽快制定学习方案,各党支部要结合实际,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立即行动,在全所迅速掀起学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 二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上走在前面、作出表率,带头学、认真学,力求融会贯通精神实质,把握核

心要义。广大干警职工要真学、实学,入心入脑,切实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要点复制在脑海里、铭记在心坎上、落实在行动上。 三是要把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与学习贯彻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和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做好省委巡视和省司法厅巡察整改工作“回头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切实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为常态、成为制度。 四是把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与学习贯彻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和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引导广大干警职工始终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不折不扣抓落实,努力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五是各党支部要创新学习形式和方法,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原文学习和讨论交流相结合、专题辅导和主题宣讲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成效地开展学习活动,认真做好省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四川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摘要与解读

四川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摘要与解读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主题,突出“奔富裕、求发展、促和谐、树新风”四项任务,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快富民强省、全面小康进程,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繁荣富裕、文明和谐、山川秀美的四川。 ★一个主题 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 ★四项任务 奔富裕、求发展、促和谐、树新风 执政使命:奔富裕,就是要让全省各族人民逐步富起来,家庭财产不断增加,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实现安居乐业。 执政要务:求发展,就是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又好又快发展,使四川发展水平更高、综合实力更强、发展后劲更足。 执政追求:促和谐,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营造和睦的人际关系、和通的政治局面、和顺的内外环境。 执政形象:树新风,就是要弘扬新风正气,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形成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良好氛围。 ★四个跨越 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坚持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推进农业向产业化、标准化、区域化方向发展,走内涵提升型、科技驱动型发展道路。 工业: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国内重要影响的特色资源开发基地和中西部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旅游: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 打造旅游精品,突出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两条主线,进一步做优五大精品旅游区,突出大熊猫、太阳神鸟、农家乐三大旅游形象品牌。 文化: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做强做大一批有竞争力的国有和国有控股文化企业集团。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巴蜀特色的优势文化产品。大力发展数字娱乐等新兴业态。 ★四个优先 坚持效益优先、好中求快,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 坚持富民优先、民生为本,坚定不移地走和谐发展之路 坚持科教优先、求新求进,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 坚持优势优先、重点突破,坚定不移地走跨越发展之路 ★五年目标 一年有新进展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省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有新的提升,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增加1个百分点 三年有新突破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0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00亿元,提前完成“十一五”主要经济目标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重要知识点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重要知识点 1.党代会明确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2.党代会提出要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城市、统筹城乡示范城市、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现代化国际城市、和谐宜居生活城市“五个城市”。 3.党代会提出要增强“五中心一枢纽”支撑功能。具体是指:增强西部经济中心功能、增强西部科技中心功能、增强西部金融中心功能、增强西部文创中心功能、增强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功能、增强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 4.围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重塑成都经济地理,推动成都市永续发展,党代会提出了“构建城镇空间四级城市体系”的城市空间优化思路和“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的网络化体系。 5.党代会指出,城市动力决定城市发展的速度、质量和可持续性。当前,成都正处于动力转换的关键阶段。大会提出了以创新、改革、开放、人才为主的城市动力结构。 6.党代会指出,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要坚持做大经济总量与提升产业层次互促共进,实现三次产业良性互动、融合发展,增强城市产业支撑力。 7.党代会指出,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是推动城市 发展进步的深层次力量;文化优势是最根本、最难以替 代模仿的优势。要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现代文明,让天 府文化成为彰显成都魅力的一面旗帜。 8.党代会提出,要进一步强化成都宜业宜居宜商的 环境优势和城市特色,擦亮“宜业宜居之城、创新创业之 都”的金字招牌。 9.党代会提出,要加强和创新城市治理,以“绣花” 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让城市更有序、更 安全、更干净。 10.党代会强调,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 建设全面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根本保证。 11.党代会指出,坚持“东进、南拓、西控、北改、 中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2.“中优”内涵是“三降两提”,即优化中心城区功 能,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 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 13.党代会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牢固树立“更全面、更深入、更务实”的新开放观。 14.党代会指出,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 牢固树立“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 深化“人才+项目+资本”协同引进引才模式,形成人才引 育的链式效应。 15.党代会指出,制造业是城市经济的脊梁,要深 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 16.党代会指出,要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推动 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 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17.党代会指出,要高水平建成成都中心、天府中 心等城市文化地标。 18.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 补”,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振兴 实体经济。 19.党代会指出,城市的核心是人,要坚持以人民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市民感受为导 向。 20.党代会指出,要建设与国家中心城相适应的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加强依法治理,推进系统治理, 提升智慧治理,强化精准治理。

最新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全文解读精选

在刚刚闭幕的省十三次党代会上,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代表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富民强省 奋力谱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报告。下面是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全文解读,欢迎阅读。 陕西省十三次党代会 商洛的未来走向是什么? 建设文明有序、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突出山水资源、空间区位、历史人文等特色,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良好、和谐宜居的城市。” ——娄勤俭 把商洛建成山水生态优美的西安“后花园” 商洛追赶超越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努力,要实现“三个领先四个超越五个追赶”目标。“三个领先”是生态环境质量、循环经济发展、全域旅游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四个超越”是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和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五个追赶”是人均GDP、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科技贡献率、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步缩小与全省的差距,部分指标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在现有基础上实现位次前移。 年,商洛市委、市政府公布了首批秦岭特色小镇创建名单。镇安合曼般若小镇、洛南中国音乐小镇、丹凤棣花文创小镇、商南金丝峡旅游小镇、商州北宽坪运动休闲小镇、山阳法官秦岭原乡农旅小镇、柞水洞天福地·缘梦小镇等特色小镇,“以创建秦岭特色小镇为抓手,推动旅游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发展,以补齐城市化不足发展短板,有效破解“八山一水一分田”空间资源瓶颈,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商洛市成为全省首个省级旅游服务标准化城市,跻身“全国百强旅游城市”和“最具魅力旅游城市”。 上午,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西安隆重开幕 今后的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通过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富民强省步伐,建设富裕和谐美丽陕西,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 今后的经济总量突破亿元 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成效,总量突破亿元;民主法治建设持续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赶上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治污降霾实现突破性进展;管党治党更加

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

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 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 同志们: 今天这次全区领导干部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传达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全市领导干部会议要求,初步研究我区贯彻落实意见。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准确把握精神实质 (一)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主要精神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集中体现在十二届省委报告中。全面准确领会省党代会精神,首先要原原本本研读报告,重点要努力做到“五个深刻领会”和“五个准确把握”。 “五个深刻领会”就是要通过系统学习全会精神:①深刻领会过去五年的成就经验。②深刻领会省党代会的主题和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③深刻领会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④深刻领会今后五年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主要任务。⑤深刻领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在“五个深刻领会”的同时,学习贯彻中我们要努力做到“五个准确把握”:①准确把握省党代会报告的思想精髓。党代会报告凝聚的思想精髓,可以概括2233445566。两个“2”是指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和物质富裕、精神富有; 两个“3”是指三个强省(经济强省、文化强省、人才强省)和三个浙江(法治浙江、平安浙江、生态浙江); 两个“4”是指四大国家战略举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四大建设(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

两个“5”是指总结过去五年经验得出的五个必须和未来五年工作目标要做到五个持续; 两个“6”是指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六大任务和加强党的建设六大举措。②准确把握建设现代化浙江的科学内涵。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浙江,是在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区域先行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具有时代特征和国际可比性的现代化。”这一系列重要论断,深刻阐述了浙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具有鲜明的时针对性和指导性。从现实情况看,我区要与全省基本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在建设现代化浙江的征程上任务更重。③准确把握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奋斗目标。党代会报告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历史使命,强调建设现代化浙江的核心是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目标明确,内涵丰富。从现实情况看,我区20XX年人均GDP3857美元,只有全省的三分之一,与全省今后五年目标相差6万左右,城乡居民收入与全省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为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既要重视物质世界的建设,也要重视精神世界的塑造,通过壮大经济总量、提升城市能级、推进文化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④准确把握加快建设“三个强省”、“三个浙江”的主要任务。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科教人才强省和法治浙江、平安浙江、生态浙江等六项主要任务,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目标明确,内涵丰富,举措有力,是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具体载体和有效抓手,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特别是“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四大

党代会工作报告(最新)

认识新常态抢抓新机遇 为构建“美丽XX”而努力奋斗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中国共产党XX乡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这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打响脱贫攻坚战和建设美丽XX而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更是落实习总书记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这次大会的主题是:紧握机遇、力促发展,为实现XX全方位发展、打 造美丽XX而努力奋斗。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过去 五年的工作成绩,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共XX乡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 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认识新常态、把握新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继续谱写“美丽XX”建设新篇章! 现在,我代表中共XX乡第十三届委员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全乡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打造“一城一乡三地四区”的发展目标,坚持“生态立乡、产业强乡、文化铸乡、和谐兴乡”工作思路,为全乡迈向“四个全面”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全乡年人均收入已由2011年的年人均1900元增长到了2550元,增长率达到了8.4%。过去的五年,是XX乡着力改善产业结构,夯实民生基础,深化基层党的建设,突出民族文化发展的五年,也是进一步构建和谐XX的五年。 一、五年来,我们坚持从严治党,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一)抓好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严格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努力创建“勤政廉洁、执政为民”的乡党委班子。一是抓好“集中学习”,认真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等,五年来,共组织集中学习1500多人次;二是抓好“作风建设”,以党的群众路线、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整治“庸懒散奢贪”;以“党委书记上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等集中学习活动为抓手,着力改善和提高全乡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和整体精神风貌。三是抓好“制度建设”,修订完善《XX乡党委议事规则》、《XX乡两委干部轮训方案》、《党务政务公开制度》、《村规民约》、《农村妇女工作制度》等,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四是落实“一岗双责”责任,每年都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对班子成员履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