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木县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方案

神木县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方案

神木县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方案
神木县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方案

神木县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方案

一、神木县简介

我的家乡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晋陕蒙三省交界地带的中心,全县辖14镇5乡766个村委会,总面积1145万亩,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总人口36.6万人,总户数100863户。神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县境内储煤面积达450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9%,已探明储量500亿吨。煤层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浅,易开采,具有“三低一高”的特点,是国内外备受青睐的优质动力环保煤。石英砂探明工业储量436万吨,铁矿石、石灰石、天然气等储量也很可观。县境内有杨家城(杨继业世代居住地)、红碱淖(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汉墓群和秦长城、明长城遗址等,是陕西省政府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也是国务院公布的对外开放县之一。神府煤田开发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立足煤炭资源优势,坚持“以煤富县、以农富民”的发展战略,积极扩大开放,加快开发建设,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二、神木县旅游景点简介:

神木县山奇水秀,风景独特,人文历史积淀厚重,旅游资源丰富。县城周围诸峰屏立,东面从北向南有香炉山、龙眼山、虎头山、锦屏山、纱帽山;西面有挺拔险峻的二郎山;南面有杏花滩。这七处景观与横贯南北的窟野河并称“云川八景”。县城北部的尔林兔有碧波荡漾、粼光闪烁的红碱淖海子,中部高家堡镇叠翠山、兴武山、无量山等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有长城、石峁遗址、新华遗址、汉城遗址、汉

墓群、杨家城等。南部沙峁镇、贺家川镇、马镇镇、解家堡乡有风景秀美的飞云山、天台山、西津寺和蜂寺等。县城有东西山庙群、凯歌楼、明清四合院等历史人文景观。

主要的旅游胜迹有神湖又叫红碱淖,位于神木县西北部神府、东胜煤田腹地。1995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神湖景区似三角形,东西最宽处10公里,南北最长处12公里,水面面积67平方公里。属高原性内陆湖,足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许多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共有30余种野生禽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主要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白天鹅以及鸬鹚、海鸥、鱼鹰、野鸭、鸳鸯等。构成红碱淖风景名胜区完美独特的自然景观。

二郎山,俗称西山,也称“驼峰山”。二郎山位于榆林神木县城西1公里处。二郎山山势蜿蜒跌宕,巍峨险峻。在二郎山前后的山脊上,因地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100多座殿、庙、亭、阁,如八仙洞、地藏洞、三身佛洞、浩然亭、二郎庙、诸神殿、三教殿、玉皇阁、娘娘庙等。这些古建筑疏密相间,形体各异,布局合理,虽险若固。其间尚留有完整的石刻九龙照壁和石刻卷顶一处,还有壁画2幅、碑石10余通,以及石刻楹联、题字等。

天台山在神木县境贺家州镇东南方向距县城65公里。山高险峻,巍峨挺拔。黄河和窟野河从东西两侧依山流河。山水相映,景色壮观。天台山庙群主要分布在前山与后山两处。前山为崇峰寺,后山为天台诸神殿,两山南北相望,互为呼应,云蒸霞蔚,势若龙腾。

高家堡古城高家堡古城,唐属丰州地,旧称飞鸦川。该城位于神木县城西南海50公里的秃尾河东岸,西北距明长城约5公里,北城头修有三官楼,东南角建有魁星楼。现除魁性楼、女墙、垛口、嘹望洞被坏外,其余的均保存完好。城内原有的中兴楼(1988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财神庙、五道庙、祖师庙、西门寺、贞节牌坊等古建筑,现仅存中兴楼和财神庙。高家堡古城是神木县乃至整个陕北较为完整的一座城堡,且有独具特色的保护价值,神木县人民政府已拟定将该城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城位于榆林市神木县城东北约20公里,即古麟州。该城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城东南约70米处,原有松树3株,年久树老,枝柯相连,须两三人合抱,后人以神松呼之。金以此名曰神木寨,元以后因此命名神木县,城址旧貌犹存。城周景致幽闰,有诗云:“一径开溪畔,孤村仅几家。山花学带雨,野柳暗藏鸦。路曲分樵牧,冰澌咽石沙。相看不倦处,前路暮云遮。”

凯歌楼凯歌楼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建成,原名怀德门。正德十年(1505年),明武宗巡视榆林曾住此楼,后改名凯歌楼。此楼台高8米多,南北长30多米,东西宽20多米,楼下门洞南北贯通。楼上中部建二层木楼,四角有钟鼓小楼,东西有配殿。文革时被拆,现依样重建。镇北台、毛乌素沙漠、班禅庙等。

三、神木县旅游资源的优势

旅游资源是诱发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的事和物的总合,是吸引和满足旅游者参观游览需求,并对旅游业产生经济价值的一切已经开

发和尚待开发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综合。旅游资源对于旅游开发地来说,是发展旅游业的凭借和依据。

(1)奇异的黄土、风沙地貌资源。在陕北神木地区黄土发育成熟,沙漠分布广泛,植被覆盖率低,陕北地区黄土地貌与风沙地貌发育典型,地貌景观罕见,水蚀与风蚀地形奇特,景观类型齐全。

(2)雄厚的红色旅游资源。陕北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是一个革命老区,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

(3)充满神秘色彩的特色宗教圣地资源。陕北历史上就是我国西北重要的宗教集聚地。现存的佳县白云山、神木二郎山、榆阳青云山、戴兴寺、黑龙谭、红石峡悬空寺、佳县云岩寺、米脂万佛洞、延安的清凉山、子长的石窟寺等都是重要的宗教圣地。

(4)特色经济资源。陕北是中国重要的能源新都。南部延安以石油开采、建筑、旅游,林果、草畜、棚栽生态农业为特色,北部榆林以煤矿、石油气、盐、重化工、治理沙漠等生态工程为特色,具有地域特色的经济格局已经形成。

四、神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资源开发的整体性。旅游资源的发掘与利用上有自身的特殊性,综合利用的效益大于分散化的效益,局部开发的成本大于整体化开发的成本。政府要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尽快的将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首先,依据旅游发展,构建新的资源开发模式;其次,确立资源梯次开发的总策略;再次,统一进行旅游线路的总体设计。

2、实施人才战略,提高从业素质。首先,加强对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训,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基本原则应该是:“长远规划,分类培训”。;其次,建立生态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体系;

3、加快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便利地交通、配套地设施、优质地服务三个方面。首先,改善旅游交通环境,提高游客可进入性、舒适性是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次,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信息网络、通讯、旅游企业、接待场所、饮食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等方面;再次,倡导优质服务。主要是指旅游业中的服务设施硬件与服务过程的软件两个方面;

4、确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首先,树立资源节约型发展观念。其次,确定环保型、生态型发展途径。再次,发挥特色旅游经济的联动效益。最后,体现和谐发展的本质。

五、神木县文化资源的发展现状

神木,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以杨家将文化为代表,黄土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草原文化、红色化、宗教祭祀文化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积淀,成就了神木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和大气勃发。

改革开放以来,神木县经济建设取得了骄人成就。但是,发展中也有一条短板不容忽视,那就是软实力建设滞后。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失调,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与神木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文化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力度不够。因此,要想有效化解上述矛盾,实现更高层

次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构建和振兴文化产业是必然选择。

六.文化资源的发展规划

文化本身就可以作为产业经营,直接创造GDP,而且是纯绿色的GDP。因此,文化是一种硬实力,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现阶段指导我县文化建设的《神木县“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是一个全面性抽象性规划。

下一步,我们要站在战略高度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从资源普查入手,摸清家底,制定操作性和目标性强的具体规划。总的思路是要跳出陕北传统文化(比如扭秧歌、信天游等)的小圈子,放开眼界,大气魄、大投入、大手笔抓文化产业,不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就不叫成功。

首先,我们会加大文化建设投入。一是政策投入。要在规划建设、融资、土地使用、税费征收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扶持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园发展。要培育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资体制和市场主体。二是资金投入。资金是经济命脉,更是产业命脉。要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外来资本、民间资本、政府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三是人才投入。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西安如果没有段先念,就可能没有曲江、法门寺、大明宫等文化产业开发的巨大成就。我们要定位于内外结合,既要依靠和培育有创新思维、有胆识魄力的本土文化专业人才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又要借力发展,引借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腕高手和文化艺术名人,通过名人效应,宣传和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产业精品。

七、“红碱淖”打造国家“4A”级景区

近年来,神木县加大对塞外神湖·红碱淖景区的投入,完善运行机制,推进景区精品工程建设,全力提升景区功能,神湖风景旅游区管委会围绕优质服务,在经营管理、发展建设中采取系列措施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1)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打造完美运行模式

(2)完善基础设施推进精品建设工程,全力提升景区服务功能

(3)突出主题发展特色,打造西北地区文化旅游中心

八、神木县六项综合措施加快旅游业发展

依托资源面向市场择优开发重点突破

(1)旅游法规为基础和准绳,结合本县实际制订旅行社、景区、饭店业管理办法;资源开一是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强化政策导向,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加快重点景区道路建设,实现快捷、舒适、安全、方便旅行。

(2)积极发挥企业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开放旅游市场,积极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深化旅游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组建旅游企业集团,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成立“神木县旅游集团公司”将神湖、二郎山、杨家城等景区归划集团公司开发建设。

(3)大力培植旅游业发展创新体系。坚持以观念创新促体制创新,以体制创新促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逐步建立符合本县实际的旅游业发展创新体系。树立符合时代性和顺应市场潮流的旅游产业观、资源观和发展观,用新的思维认识旅游业、开发旅游业、管理旅游业,提高全县旅游规划和项目策划水平,为高水准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精品打好基础。

(4)积极推行目标责任制。为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建立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创优”城市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旅游主管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

(5)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价格。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按质论价、合理收费”的原则,进一步整顿旅游价格市场,理顺旅游价格关系。根据不同旅游线路、不同季节特点由物价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家物价政策,对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饭店、娱乐场所等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价格。坚决制止乱涨价、乱收费和恶性削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6) 制造三个景区:天然景区、环境景区、历史人文景区,这三个景区支撑神木的旅游产业,相得益彰,成为一条精品旅游线,我们不仅要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把神木建成经济强县,还要建成文化大县和旅游名县,建设和谐神木。

家乡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方案

经济与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

100644044

张艳

旅游资源整合措施

旅游资源整合的措施 1.空间层次整合 将同属于一个较高空间层次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 形成一个大资源, 建设一个大景区, 扩大规模, 提升档次, 集中力量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里开发产品, 开拓市场。例如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原有分别开发的若干景区, 现在北京市已经开始将它们作为一个“大八达岭”景区做整体开发考虑, 以提升档次, 避免无序经营。 2.共生整合 将具有共生关系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协调利益关系, 调整开发行为, 限制开发力度, 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保障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例如太湖周边几个地区的旅游度假村由于共生于太湖, 保护太湖生态环境这一共同要求必将促发各地进行资源整合, 实现共同生存, 共同发展。 3.主题整合 在某一个区域内, 根据旅游资源的总体特点和市场状况, 制定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 确定区域旅游的主题和形象, 借此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 使其服从或服务于区域旅游的主题, 形成鲜明的旅游形象, 打造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4. 产品整合 将某些不能形成成熟旅游产品或市场竞争力较弱的旅游资源依据某种产品开发理念整合起来, 形成新的旅游产品。改善市场形象, 提升市场竞争力。。5.线路整合 利用旅游资源在区位、交通和功能上的联系, 将分散的旅游资源组织起来, 组成旅游线路整体推出。共享客源市场, 丰富旅游内容, 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旅行社运作的可行性。 6.龙头整合 利用区域内或游线中已经开发成熟的龙头旅游资源, 发挥其带动作用, 挖掘和整合其辐射范围内的旅游资源, 一方面服务于龙头旅游资源, 完善其旅游服务功能, 另一方面借力开发, 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的整体提升或旅游线路的充实。也可以将周边景区与龙头景区直接打包开发, 使之成为丰满、协调的整体。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1、丰富多样,种类齐全 2、绚丽多彩,独具特色 3、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紧密结合 4、各大地区的旅游资源形成了区域型的典型主题 旅游业对目的地经济和社会文化的作用: 经济: 1、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拓宽货币回笼渠道,促进经济健康运行 3、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4、带动相关经济部门或行业的发展 5、增加政府税收 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别 社会文化: 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2、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世界和平 3、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5、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 对目的地的消极影响:经济上,有可能引起物价特别是地价的上涨 环境上,可能造成人口拥拥挤、交通堵塞,加大当地空气、噪声、水 质污染,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社会文化上:干扰当地人的生活,对当地人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留下 潜移默化的影响 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 1、旅游产品的生产者或供应者 2、旅游产品的使用者或消费者 3、狂热交换的旅游产品 4、价格 入境旅游市场特点:我国国际空日元市场的市场格局转为亚洲国家为主。 停留时间较长,人均天消费量较高 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旅游外汇增速快于入境旅游人次增速 国内旅游市场特点:1、规模大,发展潜力足 2、短程旅游比重大 3、旅游活动形式以散客为主 4、旅游消费水平低 国内旅游发展趋势:旅游消费水平还会继续提高,旅游的地域分布将向中西部扩展

出境旅游的特点:1、出境旅游规模持续增长 2、因私出境旅游者比例不断增大 3、亚太地区一直是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4、出境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快,人均消费支出额大 出境旅游的发展趋势:出境旅游市场将会持续成长,出境旅游人次将会继续增加,而且出境旅游的人员范围和旅游目的地也将会继续扩大

徐州旅游资源开发以及存在的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 课程论文 徐州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 专业旅游管理 学生姓名周桐 班级 Z旅游133 学号 1361102323 完成日期 2016年4月

徐州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以徐州旅游资源的种类、条件、评价以及区位交通、基础设施为依据,分析了徐州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阐述了徐州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且针对徐州特有的情况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条件、旅游发展状况,借鉴旅游业发展较好地区成功的组织和管理模式,为徐州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徐州;旅游资源;存在问题;对策与措施 徐州地处我国东部温带、亚热带交接地带,江苏省西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徐州历史悠久,古称“彭城”已有6000多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先后有 13 代楚王、5 代彭城王受封于此,拥有 2574 年的建城史,具有大量古文化遗迹。同时,徐州也是旅游资源也很丰富,两汉文化、红色文化和彭祖文化各具特色,自然山水、民俗风情独具韵味,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品位。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整体的开发,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很单一与低层次,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必须通过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来增强徐州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一、徐州旅游资源分类 (一)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 徐州拥有云龙山、九里山、香山等多个大小不同的山体资源以及云龙湖、微 山湖等多个水体资源。还包括徐州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泉山森林公园等。 (二)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 徐州历史悠久,先后有 13 代楚王、5 代彭城王受封于此,所以徐州的两汉文化发展独具特色是汉文化的龙兴之地。徐州市内有汉兵马俑、楚王陵、龟山汉 墓等历史古迹旅游资源。 (三)军事文化类旅游资源 徐州是我国东部南北要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素有“五省通衢”与“兵家必争之地”著名。历史上在徐州一带发生的战争多达 400 余起,其中较大规模的战争就有 200 多起,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晋楚彭城之战、秦末的楚汉相争以及现代的台儿庄战役、淮海战役等等。 二、徐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旅游资源种类丰富 徐州市拥有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为 6 类 42 种, 属于丰富级。在 23处一、 二级景区中, 有 15 处为人文景观,8 处为自然景观。 (二)文化特色鲜明 形成了以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为主要内容的“两汉文化”;以九里山古战场、淮海战役烈士陵园为代表的“战争文化”同时,以彭祖园、淮海食品城 饮食文化村为代表的“彭祖文化”。 (三)地域组合良好 徐州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两汉文化游览区、战争文化游览区、彭祖文化游览区及休闲度假观光区大多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地域组合良好便于游客游览。 三、徐州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东临黄海,西靠中原是东部沿海地带与中部结合地带,长三角与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铁路、航空业发达,京沪线、陇海线在此交汇,大运河穿城而过,观音机场成为淮海经济区内唯一起降大型飞机的国家一级机场,已形成高速便捷的交通体系。 (2)资源优势突出。徐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11处、市级文物50多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单位区1

郑州市旅游开发现状及分析论文相关论文总结

河南科技学院郑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郑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关键词:旅游、郑州、少林寺、发展战略、双心两翼内容摘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郑州市旅游业的发展力度,把旅游业的发展作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沿黄地区原有的旅游产业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增多了旅游景点的开发,其中重点开发两带八区旅游资源。明确我市旅游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认清发展的态势,推出旅游强市的战略,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体系。 郑州市包括新密、新郑、荥阳、中牟、巩义、登封六个县级市,其中以登封少林寺和新郑黄帝故里最为著名,其次黄河风景名胜区、巩义风景名胜区也各有其特色。目前,全市拥有旅游景区90多个,其中5A级景区一个,4A级景区7个。 驰名中外的登封嵩山少林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功创建成为国家5A级景区。并且随着登封市政府正式与港中旅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港中旅嵩山少林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以后的嵩山少林香火会更加旺盛,发展态势也会越来越好。 继少林寺成功创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之后,黄河风景名胜区入选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河风景名胜区位于郑州市西北27公里处,它北边临近母亲河黄河,南面依附岳山,历史悠久、生态保护良好,不仅是黄河生态治理和修复的重点地区,而且还是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河洛文化的富集地区。目前主要的旅游资源包括五龙峰、岳山寺、骆驼岭三大景区,有大禹塑像、炎黄二帝巨型雕像、黄河碑林等景观。 除此之外,沿黄地区还有黄河大观(其中有黄河大观苑、果岭山水、高尔夫球场等)、黄河花园口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点包括黄河公路大桥、扒口处遗址黄河沙滩游泳场等)、黄河花园生态旅游区(由黄河大堤风景线、休闲娱乐园、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西峰区旅游业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西峰区旅游局 旅游业做为一个综合型产业,因其自身的集成性和“绿色、无烟、创汇”的特点,被喻为吻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朝阳产业、无烟工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劲的发展势头。近年来,西峰区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旅游业的总体要求和省市实施开发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拓展开发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开发步伐,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旅游环境,旅游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一、西峰区旅游局基本情况 西峰区旅游局成立于1999年8月,为科级事业单位,区政府组成部门,现有职工9名,其中:科级以上领导干部4人,一般干部4名,司机1名。下设有二级部门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建设办公室,现有职工11人,其中:副科级领导干部1人。 二、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 (一)资源概况 辖区区现已形成的旅游景点有15个,其中人文类10个,自然风景类5个。在人文资源中,有石窟寺1个,古塔1个,古文化遗址3处,博物馆、文化馆和民俗活动点5个。重点景

观有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北石窟寺、东湖公园、华夏公刘第一庙、南小河沟、巴家咀水库、老洞仙山等。其中北石窟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自然资源独特。西峰位于甘肃东部,总面积996平方公里,人口33万人,境内的董志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黄土层最厚的黄土高原,自古就有“八百里秦川不抵董志原边”之说。黄土风情浓厚。 2、史前文化世界瞩目。发掘于西峰南佐仰韶文化新石器遗址,及出土的红砂尖地瓶是极其珍贵的考古发掘。 3、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西峰是周先祖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黄河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区内可上溯至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南佐、仰韶、齐家等文化遗址多达84处,馆藏文物愈万件。在这块土地上,黄帝、岐伯、不窋、公刘、西汉付介子、东汉王符、魏晋傅玄、北魏胡太后、唐代狄仁杰、宋代范仲淹、明代李梦阳、金石书画大家米万钟等都留下了青史可据的人文史话。 4、民间文化积存丰富。皮影、剪纸、刺绣、陇东道情堪称“四绝”,郭沫若誉其为“民间艺术的瑰宝”。出现了何占鳌、祁秀梅、史呈林、王光普等民间艺术大师。民俗专家靳之林对庆阳民间艺术的传承,现在仍呈现广泛的群众性,十分惊讶并赞誉。至今仍有40多个皮影演出戏班常年活跃在民间,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全区目前从事香包、刺绣、剪纸生产的人数以千计,有20多家专业公司,从事香包等民间工艺品的生产经

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分析解析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姓名: 学号: 院(系、部):地理系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级:2010级1班 指导教师:杨印书 完成时间: 2014 年 4 月

承德市是河北省主要的旅游城市之一。2009年承德市提出“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将承德市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吸引力、聚集力和知名度的旅游城市。这个决策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考虑到承德市发展的实际,有利于宣传承德市,提高承德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如何发挥历史文化优势,深层次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承德市经济发展,需要深入研究探讨。本文概括了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念和程序,论述了旅游资源开发的类型和影响因素。并通过资料收集法、文献法和实地调查法等方法集中探讨了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找出问题,探究原因,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承德市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承德市;旅游资源;影响因素

Chengde City, Hebei Province, is one of the main tourist cities. Chengde City in 2009 that "create an international tourist city," the goal, and strive to 2020, playing in Chengde city with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ttraction, gathering strength and visibility of the tourist city. This decision times,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Chengde, Chengde City in favor of propaganda, raise Chengde City'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nd competitiveness. So, how to play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dvantages, in-depth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engde city, need further study to explore.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concepts and procedur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discusses the type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rough data collection, literature and field surveys and other methods focused on the status and influence factors Chengd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identify problems, explore the reason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health tourism Chengde City orderly development. Keywords: Chengde City; tourism resource; influence factor

临沂市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分析

临沂市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分析姓名:房淑月班级:新闻103班学号:1020200303 摘要: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临沂历史悠久,文化浓厚。临沂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临沂市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旅游颇具特色。随着临沂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开发颇有成果,但今后的开发与创新也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临沂旅游;红色精神;古文化;生态环境 1.调研背景 临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人民勤劳朴实,是一块充满活力的热土。自建国起至改革开放,再到如今经济大发展,临沂不单是外人眼中的老区。从一个贫困的山区到一个开放性的现代化都市,临沂的旅游资源日益增多。而今,临沂已是较有名气的批发性都市,全城有大大小小几十家批发城,以此带动了临沂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急剧扩大了临沂地区人口的流动性,为临沂地区带来了流动性资金及人才。综上这些条件,于有形无形间促进了临沂旅游的发展。全市形成了以《临沂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2个县区旅游发展规划和70余个项目开发建设规划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规划体系,打造了一批主题鲜明的旅游产品和一批特色旅游精品线路。 2.调研目的 更好的更深入地了解临沂市旅游现状,对旅游资源进行统计概

括,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做好奠基。从而促进临沂地区旅游产业链条的发展,为临沂吸纳更多的资金。 3.调研内容 3.1.术语和定义 3.1.1什么是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1.2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1.3旅游资源分类 3.1.3.1 分类原则 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 3.1.3.2 分类对象 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 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3.1.3.3 分类结构 分为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3个层次。 3.2.临沂地区,旅游资源粗略统计与介绍。 3.2.1.以革命政权建设纪念地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教育游即红色旅游。 3.2.1.1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

凤凰古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调查分析

凤凰古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调查分析 一、导言 凤凰古城,作为湘黔边界上的一颗明珠,古城依山傍水,流水穿城而过,建筑高低错落,千百年来聚居着苗族、土家族、汉族人民,是一处兼具独特自然风貌和深厚历史文化的人类聚居地。 凤凰古城开发至今,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可以说十分红火,在全国都享有盛名。2001年,凤凰古城被列 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3年、2004年,凤凰古城连续被评为中国旅游“十大最好去处”;2005年,凤 凰古城跃居“九个最值得去的中国古镇”榜首,被世界著名媒体NHK电视台推介为“世界名镇” ;2007 年凤凰被列为“中国旅游强县”;2008年凤凰古城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从1999开发年至今,凤凰古 城的旅游业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共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旅游强县” 4个国字招牌。 在凤凰为期四天的实习活动中,我游览了凤凰古城内的八景,苗人谷苗寨以及南方长城,对这些地方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看到了很多,也了解到了很多,凤凰与其他旅游景点不同,它的自然旅游受到地形,资金开发的影响,自然资源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在它的旅游业发展上,它注重的是人文旅游。凤凰是一个集民俗文化,军事文化,历史文化三者人文旅游资源于一体的独特景点,这种特殊的融合是独一无二的。凤凰古城在开发的时候已经很好的利用了这一优势,但如何更好的利用,保护这一独有资源去发展凤凰的旅游业,使凤凰旅游发展更上一个新层次,是凤凰在现在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方法和结果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分别来自这几个方面:①书籍上,报纸上,以及凤凰官方网站查到的资料凰实地研究,参与 ②在凤观察,同时,也对随行的游客,带队的导游,以及撑船的船夫进行了一个随机访问调查得出的结果,采访人数15人 ③用雪球抽样法对周边去过凤凰的朋友,同学进行定向采访,在这一部分,我选择了30个样本进行调查。在获得大量资料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定性资料分析。调查样本包括1999年开始发展至2009年凤凰旅游业的总体发展现状及某些具体方面的发展情况。即:对凤凰古城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的总体评估;古城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近几年来,凤凰县依托资源优势,将旅游产业作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对内加强景区(点)建设开发,整合“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模式,对外加强宣传促销,“天下凤凰、神秘古城”旅游品牌初步打 响,已发展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为湖南省旅游三大品牌之一。从下图可以看出凤凰古城的旅游发展情况 凤凰之所以得到这么好的发展,这跟凤凰的旅游特色是分不开的。凤凰古城是以文化旅游为主,自然旅游为辅的旅游景区,它的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二是以长城兵营为代表的军事文化旅游资源;三是以古城为代表的名人故里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单从每一种景观来看,凤凰并没有什么优势但这三大类人文景观的特殊融合却是世上绝无仅有的,这也就是凤凰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文本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 刘旭光 内容提要:人文旅游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由此出发来考察甘肃的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陇东、陇中、甘南、河西走廊以及敦煌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人文历史特点而具有了各自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人文旅游甘肃资源当代价值 一、关于“人文旅游”的构成 如果我们把“人文”两个字,理解为“人类文化”,那么从旅游源源学的角度来说,人文旅游就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这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也就是说,在自然物中去探寻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与实践过程;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文化历程与风神情态,甚至是不同的社会形态,这本身构成了对异民族与异社会形态中的人的好奇;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宗教、道德、审美、艺术等等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东西。 这就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多层次性与多样性。这种多层次性使得以下一些因素必然可以成为旅游资源。一、自然。这个自然并不因为其美而成为旅游资源,而是因为它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痕迹与文化的成果,它可以不美,但它必须饱含意蕴;二、风土人情。这是生活在文化中的人的形态,是地域性的、民族性的,说到底,必须是独特的;三、宗教生活、艺术、历史遗迹、奇特建筑等体现着审美趣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与民族性格的物质形态。

以上因素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让我们从这种基础出发,对甘肃省的人文旅游资源进行一个宏观的分析,从而揭示其人文历史价值及当代旅游价值,并从当代人观游需求的角度对它的资源进行提炼。 二、甘肃人文旅游资源的地理与历史根基 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来讲,甘肃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东西狭长,南北较广,是我国南北跨度最长的一个省,从而也是跨气候带最多的一个省。其东部(通常称为陇东地区)的天水、庆阳与平凉地区,处黄土高原之上,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渭河与泾河穿过该地区,气候较为温润。南部为陇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也是秦岭与岷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交接地带,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因此多山而险峻,也是连接四川与陕甘的必经之路,在文化也是也是连接藏汉的中间地带。陇中地区是以兰州为中心,由渭河、洮河、黄河三河谷地为主体的地区,干旱少雨,但却处于中心,北接河西走廊,东连陇东,西通青海。甘肃西南部为青藏高原边缘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藏、回、土、东乡、保安等民族聚居于此,此地以高原风光胜,以民族文化胜,佛教和伊斯兰教在此地区有深厚的根基。陇中往北为河西地区,该地区延河西走廊展开,地貌丰富,高原、大山、冰川、草场、大漠、戈壁、绿洲相间而布,此地区因在黄河以西而得名,自古是汉区与西域地区的联结处,也是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地段。再向北是酒泉与敦煌地区,地处温带荒漠,地貌以沙漠与戈壁,还有绿洲为主。从地理上讲,甘肃省是一个从南向北,从亚热带向温带荒漠逐

浅论贵州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一)

浅论贵州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一) 摘要:贵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拥有神秘雄奇的自然景观,又拥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悠远凝重的历史文化以及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要推进贵州旅游的市场化、产业化、信息化和社会化发展,必须发掘旅游资源的内涵,组织好各具特色的旅游宣传。 关键词:红色旅游内涵特点 我省的旅游在空间上遍布贵州高原,而且与贵州独特的自然生态、民族风情、历史文化自然融合,特色鲜明,文化深厚。特别是以遵义会议、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兵临贵阳等重大历史事件所形成的长征文化,更具震撼力、号召力,更具垄断性。下面就谈谈贵州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 一、民族文化旅游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异彩纷呈,民俗文物之多位居全国第一,是开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宝地。民族村寨山清水秀,竹林葱茏,吊脚楼房鳞次栉比。民族服饰款式丰富多彩,工艺巧夺天工,内涵广博深邃。民族节日数量之多,活动人数之众和内容之广,令人叹为观止。挖掘贵州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高贵州旅游业的文化品位,促进贵州旅游业迈上新台阶,大有可为。 二、红色旅游 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的红色旅游,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是组织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达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宣传红色旅游,通过重温我党奋斗史、革命史和光荣史,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贵州的革命文物和遗址、会址,构成了不可多得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开展红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条件。 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而相对集中。我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全,数量多,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据初步调查,红色旅游点160余处,具有开发潜力的精品旅游点50多处。在红色旅游点中,红军长征文化突出,各类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省,北至赤水,南到荔波,东至玉屏,西至赫章、盘县,形成三线三区: 三线是:一贵阳(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遵义(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烈士陵园、娄山关景区、乌江景区)、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习水县青杆坡战斗遗址、赤水市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二贵阳(息烽集中营)、黔西、大方(红二、六军团战斗遗址)、毕节(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三省会议纪念碑、贵州抗日救国司令部旧址、草原艺术研究社旧址、毕节烈士陵园、夏曦烈士纪念碑)、赫章、威宁(红二、六军团战斗遗址、草海)。三贵阳(息烽集中营)、镇远(周达文故居、和平村旧址)、黎平(黎平会议旧址、红七军部旧址、毛泽东在黎平住处、红军召开群众大会旧址、黎平“烈士陵园”等)。 三、阳明文化旅游 贵州阳明文化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观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是贵州文化旅游的一个新亮点。开发以大贵阳为中心,范围涉及省内8个地、州、市20多个县市的阳明文化旅游圈,对于带动贵州文化旅游,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实现与周边省区的旅游对接,使贵州文化旅游走向全国和世界,意义重大。

盘锦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策略分析

盘锦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策略分析 盘锦市拥有着相对独特的旅游资源,这就为盘锦市的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助力。但是,盘锦市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盘锦市的旅游经济发展。基于此,提出了一些开发策略,希望这些策略的提出,可以为盘锦市的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铺垫。 标签:盘锦市;开发现状;问题;策略 盘锦市的旅游资源相对而言是比较丰富的,同时,旅游资源的特色比较突出、风格比较独特、品种也比较多样,这些都有利于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说,盘锦市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是很大的。 近些年来,盘锦相继已开发了红海滩、水禽园、辽河碑林、西安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等对盘锦市旅游发展起到一定牵动作用的景区景点,并形成了生态旅游的初步格局,旅游产业的地位也得到明显提高。 但是,尽管盘锦市的旅游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其旅游业的起步相对较晚,因而,盘锦市的旅游业存在着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旅游经济总量不大等问题。进而使得盘锦市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盘锦市的旅游业发展步伐。 1盘锦市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旅游资源开发类型比较单一,淡旺季明显 目前,盘锦市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湿地滩涂地带(即红海滩),其旅游的旺季主要集中在8到10月,其他月份则不能尽显红海滩的魅力,尤其是冬季,红海滩更是一片荒芜,这就导致了盘锦市旅游业在一年中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存在着旅游的“真空期”,旅游淡旺季比较明显。 1.2景区景点知名度相对较低 盘锦市还没有形成清晰、统一的旅游品牌和旅游形象,就如同现实中一说到盘锦,大家恐怕只会想到红海滩,其余的景点一概不知道,其实盘锦的旅游资源还有很多,如鼎翔生态公园、绕阳湾、湖滨公园等等,都是很有旅游价值的地方,现在却是人迹罕至门可罗雀。 1.3开发促销力度不足 对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能够在旅游消费者中更好的传递旅游产品的相关信息,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促使游客来购买自己的旅游产品。目前盘锦市虽然推出了一系列的旅游宣传促销,但大多数都集中在辽宁地区销售,与国内以及国外

旅游资源的特点

旅游资源的特点: ①多样性②吸引力的定向性③垄断性④易损性⑤可创新性 旅游业的特点:1综合性产业2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型产业3。政策性较强的产业4。脆弱性产业。旅游活动的要素 1.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 2.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 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1.旅行目的(消遣型,因公差旅型和因私事物型三大类型)。2.运输价格 3.旅行距离4.旅行偏好和经验 旅游企业的类型1。直接旅游企业2间接旅游企业。 旅游景点的类型 1.按照旅游景点的设立性质,可将其划分为商业性旅游景点和公益性旅游景点。 ①商业性旅游景点是投资者完全出于营利目的而建造和经营的旅游景点,因而这类旅游景点纯属企业性质,②公益性旅游景点是指政府和社会团体出于社会公益目的而建造和营理的旅游景点。2.按照旅游景点所依赖的吸引因素的成因可 将其划分为自然旅游景点和人造(人文) 旅游景点。3.按照旅游景点所含内容 的复杂程度,可将划分为单一型旅游景 点和复合型旅游景点。4.按照旅游景 点的内容或表现形式,可将划分为①古 代遗迹②历史建筑③博物馆④美术馆 ⑤公园和花园⑥野生动物园区⑦主题 公园⑧早期产业旧址5.按照旅游景点 的质量等级进行类别划分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生理, 安全,爱的,受尊重,自我实现需要 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①身体方 面的动机②文化方面的动机③人际方 面的动机④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⑤ 购物方面的动机,其中最主要的三种心 理类型,依赖性②冒险性③中间型 游资源分类;(根据内容性)1。 自然旅游资源2。人文旅游资源3社 会旅游资源(根据本身再生性)1。 可在生性,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根 据存在状态)现实的,潜在的旅游资 源(根据品位或级别)世界级,国家 级,省级,市(县)级旅游资源 旅游业的构成:三大支柱”①旅行 社②交通客运③住宿㈡“五大部门①旅 行社②交通客运③住宿④旅游景点⑤ 旅游管理组织㈢我国旅游业的基本构 成:①交通运输②旅游景点③住宿服务 ④餐饮服务⑤旅游纪念品/用品零售部 门⑥娱乐服务⑦旅行社⑧旅游行政机 构和旅游行业组织。 消遣性旅游者:①人数多,比重大 ②出游活动的季节性强③拥有较大程 度的选择自由④对价敏感.因公差旅型 旅游者(1)出游频率高(2)出游活动无季 节性(3)出行活动的自由度小(4)消费水 平高(5)价格敏感度低 旅游交通的主要旅行方式: 汽 车,航空,铁路,轮船※我国国际旅 游局1982年8 目前世界旅游组织有将近500个成 1841 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包 租火车的方式,这次旅游活动的参加者 多达570人,目的是参加禁酒大会.与 1841年的活动相比1845年的商业性尝 试的组织特点:1.商业性 2.长途过夜 3. 编写指南 4.导游服务. 旅游的影响:经济影响,社会文 化影响,环境影响.

旅游资源开发问题

旅游资源开发问题 姓名周明明院系音乐学院班级2班学号12141140068 一、我国旅游业的现状我们正一天天走近2l世纪。当新世纪的 帷幕就要拉开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世界正处于这样的-- 遍及全球的平民百姓的大众旅游黄金时代已经到来。凡是能 为人们提供娱乐、休憩、游玩的地方,大多人满为患,拥挤 不堪。随着全二次大战后,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来临、世界 经济的日益繁荣和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作为第三产业的国 际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人数逐年上升,至1990年,全世界 进行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总人数就已超过50亿,总收入已 达到2.9万亿美元,占当年世界商品和劳务总消费的12.3%。 根据世界旅游理事会发表的年度报告,自1992年起,旅游业 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不论从它的总收入、就业、增 值、投资和纳税等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世界和各国经济 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贡献。由于国际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具 有广泛前景的一个组成部分,各国都在努力探零并积极参与 这一领域的竞争。当前的状况与世界经济总格局一致,国际 旅游业高度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地区,这一地区接待国际

旅游者一般占世界旅游者总数的80%以上。如西班牙、美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占有明显的优势。我国的旅游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起步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山大川和文化名城较多,但由于过去几十年的闭关锁国,加上国家财政困难,对旅游业长期缺乏投资,以致我国的旅游业设施落后,近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过努力追赶,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 以1990年为例,我国旅游收入为286亿元,仅相当于同年世界旅游总收入的0.12%;1990年我国有组织接待国际旅游人数为425万人,也仅相当于同年国际旅游人数的1%,两者为数都是微乎其微。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行列中的排位,按旅游收入计,1978年居世界第41位,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至80年代后期,跃升至第25位左右。但在同一时期内,与部分亚洲国家(地区)相比,韩国排位由第38位上升至第13位,泰国由第24位上升至第14位,香港由第17位上升至第10位。上述情况,一方面说明我国的旅游业近年来有一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发展速度不快,地位仍较滞后。 与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很不相称。 二、旅游资源属国家所有,也就是说属政府所有。政府有权按 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谁有能力把资源开发经营好,谁能保证

我市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现状及建议

我市旅游项目开发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以政府为主导强势推进旅游业发展,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2011年计划投资11.5亿元,实际投资5.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9.4%。其中:北大门景观区完成,7月份投入使用,停车场完工投入使用;海天阁旅游码头完成;泓兴寺大雄宝殿、山门、天王殿、钟鼓楼主体完成,正在进行装修;灵光塔完成主体建设;乳山湾风情镇筑坝工程吹填坝完成;海韵酒店、西黄岛酒店、西黄岛新村开工建设;母爱文化馆及文化广场完成绿化及场地平整。多福山景区,2011年计划投资3.1亿元,实际投资1.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38.7%。完成二期景区综合服务区场地平整100亩;完成立项、土地手续及林地产权调整,完成卢塞恩小镇入口综合服务区主体建设。福如东海文化园,2011年计划投资3亿元,实际投资2763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2.1%。其中:续建百花长廊,6#、7#已于7月份竣工;4#、5#主体工程已完工,现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完成投资3627万元;福如东海书画院,现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完成投资4339万元;晏禧楼,现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完成投资6152万元;续建下沉广场,完成投资3628万元;修建福罐广场、区内道路以及部分景观、

芙蓉河、苏州河、续建福音钟广场、福禄喜三星等园内雕塑建设、大水法广场、如意广场,完成投资9391万元;绿化,完成投资493万元。天润温泉度假村,2011年计划投资8250万元,实际投资55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6%。完成元宝景观水池建设和景区绿化,硬化广场和道路5500平方米,洗浴中心进行铺设地面、安装门窗。岠嵎山风景区,2011年计划投资1.88亿元,目前项目规划尚未确定,仍未开工。金牛谷生态园,2011年计划投资1亿元,实际投资500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0%。购臵材料及蓝莓树苗400万元,完成景区建设用电设备安装、1500亩蓝莓种植、1000平方米鹿场、漂流水系及6公里景区道路基础工程,茶艺馆完成部分主体建设,生态餐厅场地完成平整。潮汐湖水上运动中心,2011年计划完成投资4300万元,实际投资600万元,完成年底计划的14%。加固湖岸护坡1200米、舰岛护坡1000米,赛道基础完成30%,完成部分游艇码头桩基建设。圣水宫道教养生休闲度假区,2011年计划完成投资5750万元,实际投资580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0.9%。2.5公里的进区路和景观湖船亭完工;玉虚观弘道区建筑主体完工,正在进行墙面地面处理和山门建设;财神宫土建基本完工。项目进展顺利,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二、存在问题 从我市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情况看,既存在开工项目多、项目体量大的喜人一面,也存在部分项目进度缓慢、产品品质

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

第一讲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第2课时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 1、旅游资源的概念:能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遗存和历史文化遗产, 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它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 (1)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使旅游者能得到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享受。 (2)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旅游资源内涵, ①旅游资源的内涵是指它们区别于其它资源的本质属性,即内涵。 ②旅游资源的内涵:a.能够吸引旅游者并直接用于欣赏、消遣;b.能够被旅游 业开发利用;c.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注意:①旅游资源的内涵是从旅游者、旅游业和效益三个方面讲述的,不包括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设施——道路、车辆、饭店等。 ②旅游资源的定义是有分歧的,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给出不同的定义。 4、旅游资源的特性 (1)多样性 ①内容上:即有自然的,又有人文的;既有景观性的,又有文化性的;既有 古代遗存的,又有现代兴建的;即有实物性的,又有体察性的

②地域上: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有不同的地方特色。 ③在季节上,同一资源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景观。例如安徽的黄山,四 季景观表现出很大差异 ④在组成上:一般好的旅游资源都有多个要素组成 ⑤在价值上:旅游资源具多种多样的价值。包括:艺术欣赏价值、历史文化 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 (2)独特性:只有那些在同类中具有独特特点的事物或者现象,才能成为旅游 资源。旅游资源的独特性越突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价值也就越高。 (3)可创造性:随旅游业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人们根据旅游者的心理和需 要,更加主动地,有意识地人工建设和创造了大量新的旅游资源。 (4)观赏性:旅游资源只有具备观赏性才能吸引旅游者,观赏性越强,对旅游 者的吸引力就越大。 6、旅游资源多样性的原因分析: ①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②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③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④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7、旅游景观特点及形成原因的答题思路 (1)一个景区的景观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描述: ①旅游资源:是否丰富、多样。 ②景观的主要类型:以自然景观为主还是以人文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以山林 为主还是以水体为主,人文景观以历史文化为主还是以现代风貌为主等。 ③景观特色:有何地方特色和审美特色。 ④景观品位的高低:是世界级、国家级还是地方级。 (2)景观特点的地理成因: ①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生物等。 ②人文因素:人口、经济、城乡聚落、文化、政治等。 8、旅游资源的价值: (1)、美学价值:自然景观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等,其中形象美是自然景观美的核心。 (2)、科学价值:自然景观在地学上往往具有典型性,有科研价值。 (3)、历史文化价值: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

XX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旅游业发展对策

目录 容提要 (Ⅰ) 关键词 (Ⅰ) 一、市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Ⅰ) 1、自然旅游资源特色鲜明 (Ⅱ) 2、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涵丰富 (Ⅱ) 3、“红色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 (Ⅱ) 4、观光农业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Ⅲ) 5、裕固族民族风情独具特色 (Ⅲ) 二、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Ⅲ) 1、区位优势日趋明显 (Ⅲ) 2、人文资源丰富多彩 (Ⅳ) 3、自然景观得天独厚 (Ⅳ) 4、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Ⅳ) 5、民族风情独具特色 (Ⅳ) 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Ⅳ) 四、市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Ⅴ) 1、旅游规划和资源开发起点不高,全局意识有待加强 (Ⅴ) 2、资金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Ⅴ) 3、管理体制不顺,旅游资源有待整合 (Ⅴ) 4、旅游人才匮乏,管理服务水平较低 (Ⅵ) 5、文化旅游融合不够,景区景点的文化涵挖掘不深 (Ⅵ)

6、产业要素发展不完善,旅游产业链条没有形成 (Ⅵ) 五、市旅游业开发的对策 (Ⅵ) 1、高起点对市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全面的整体规划 (Ⅵ) 2、不断加大旅游业开发的投入,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Ⅶ) 3、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 (Ⅶ) 4、进一步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涵 (Ⅶ) 5、加强旅游业专门人才的培养 (Ⅷ) 6、继续加强市旅游资源的对外宣传力度,做好营销工作 (Ⅷ) 7、调整旅游行业结构,健全旅游服务体系 (Ⅷ) 8、加强旅游业开发中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 (Ⅸ) 参考文献 (Ⅸ) 后记 (Ⅹ) 欢迎来旅游!

XX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旅游业发展对策 XXX 容摘要: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我国人民休闲、度假的良好方式。旅游产业作为一项关联带动能力强、市场需求潜力大、投资回报稳定、涉及面广、参与者众多的综合性产业,是公认的新兴“无烟工业”和“产业”。近年来,市立足“一山一水一古城”特色资源禀赋,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潜力,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旅游产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在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对外开放、提升城市品位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旨在通过对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调查,探讨市旅游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有针对性地提出市发展旅游产业的建议和对策,为发展旅游业建言献策。 关键词:旅游旅游资源旅游业现状开发原则开发对策 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包括市、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河壮美、物产丰富,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之美誉,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市境名胜古迹众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有着美不胜收的原生态城市湿地,气势磅礴的彩色丹霞地貌,西北最美的油菜花海,亚洲最大的万匹军马驰骋,独特裕固族风情,祁连山旷野风光,戈壁滩冰川奇峰。雪景、冰山、林海、草地、湖泊、碧水、沙砾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人文景观奇特,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是国家颁布的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 ,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全市旅游业发展步入快车道。2014年,接待境外游客1100万人次,同比增长4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8亿元,同比增长58%,旅游直接带动就业3万多人,有力地带动了文化、商贸、住宿餐饮及整个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占GDP比重日益增加,把旅游业作为市的一大支柱产业进行开发建设,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必须从建设旅游大省的要求和旅游业的实际出发突出特色,打造“金”旅游品牌,积极探索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一、市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种类型,即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指天然赋存和具有观赏价值,能使人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及其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