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同步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课程标准: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背景

(1)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

(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2.目的

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3.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4.含义

所谓“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回归

(1)条件:

①制度保障:“一国两制”的提出。

②根本原因: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

(2)过程:

①1982年,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撒切尔夫人进行会谈。

②1984年12月中英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③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3)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2.澳门回归

(1)背景:香港问题的解决。

(2)时间: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打破隔绝

(1)1979年元旦,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

(2)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3)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2.达成共识

(1)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2)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

3.实现“三通”

(1)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

(2)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

1.“一国两制”中“两制”的含义

“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回归后的香港、澳门和台湾保持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下两种制度的地位不是对等的: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性质不同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回归后享有高度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香港、澳门问题是殖民主义历史遗留问题,必须恢复行使主权,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进驻香港、澳门。

………………主题一“一国两制”理论………………

[史料探究]

材料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材料中的“新办法”是什么?其特定内涵是什么?地位如何?

提示:“新办法”指“一国两制”。内涵:“一国两制”是作为一个国家内部解决统一问题的构想,其特定内涵是指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实行具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的两种

根本不同的制度,其前提“一国”。地位: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拓展升华]

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1.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

A .实施群体不同

B .享受权利不同

C .社会制度不同

D .主要作用不同

解析:选C 社会制度不同是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最主要区别,图一代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图二代表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答案为C 。

…………主题二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史料探究]

材料一

20世纪50-70年代的宣传画 80年代以后厦门环岛路上的宣传牌

材料二 2012年初,马英九大陆政策助其当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面影响充分显现,此次台湾选举从过程到结果都显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得到了广大台湾同胞的支持。岛内任何人、任何政党只有顺应这一潮流,才能获得认同和支持。

(1)根据材料一的宣传画,简要指出20世纪50-70年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指导思想和80年代以后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指导思想。

(2)请补充“两岸关系大幅改善”的相关史实。

提示:(1)50-70年代:武力解放台湾。80年代以后:以一个中国为前提,以“一国两制”为基本方针,争取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2)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通”。

[拓展升华]

正确认识台湾问题

(1)由来: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从此海峡两岸长期隔绝。

(2)两岸关系的缓和:1979年元旦,宣布停止炮击金门;三通、探亲、观光、投资经商、文化交流增多;民间团体对话,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3)阻碍因素:台湾岛内“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

[对点训练]

2.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会谈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解析:选D 统一后,台湾将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虽然比地方拥有更多的自治权力,但前提是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范围内,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

[例1] 2012年7月1日,我国隆重举行了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纪念活动。下列关于香港回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

B.香港特别行政区能独立行使主权

C.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D.为澳门回归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香港回归,解题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

[题组冲关]

1.香港人有一种说法,回归后的香港“股照常炒,马照常跑,舞照常跳”。这一现象最能说明香港特别行政区( )

A.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

B.享有行政权、立法权和独立的司法权

C.保持原有的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不变

D.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解析:选C 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意思是在一国两制之下,香港地区仍然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故选C。

2.为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全国各界举行了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的实践,充分显示了香港回归( )

①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②促进了香港和内地的共同发展③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④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与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选A 香港回归是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迈出的第一步,它对香港、内地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故①②③④均正确。

[例2] (江苏单科)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

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解题的关键是时间“1987年2月”。

[题组冲关]

3.“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最早打破诗人乡愁,使台湾地区民众与大陆亲人得以团聚的是 ( )

A.台湾政府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

B.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C.“九二共识”

D.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

解析:选 A 抓住关键信息“最早”“使台湾地区民众与大陆亲人得以团聚”。1987年台湾政府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打破民间交往的坚冰,A项符合题意;B项是于1990年成立的民间组织;C项是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的“一个中国”的原则共识;D项仅是结束了两岸的军事对抗。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

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2008年11月6日,马英九会见海协会会长陈云林。2008年12月15日,两岸“三通”正式启动。

(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目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一国两制”有何体现?

(2)材料二中“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哪一原则?

(3)材料三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

解析:第(1)问,归纳概括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从“一国两制”的内涵上分析,“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了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国家内部事务的原则。第(3)问,仔细阅读材料,对材料所蕴涵的历史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同时要结合时事热点分析问题。

答案:(1)目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体现: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施。

(2)不允许别国干涉我国内政,独立自主解决内部事务的原则。

(3)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海峡两岸关系缓和并呈现出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两岸已实现“三通”。

[课堂归纳]

[网络构建]

[关键必背]

(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祖国统一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指导方针。

(2)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3)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有了重大发展。

(4)1992年,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祖国

统一之后可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由此可见,“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主要是为了解决( )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国际问题

解析:选B 根据材料信息“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可知“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

2.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 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

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

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

解析:选A 材料信息反映了采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这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故选A。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排除B项。“九二共识”于1992年提出,排除C项。“一国两制”方针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排除D项。

3.二战结束后,顾维钧代表中国提出香港何时收回的问题时,丘吉尔说,以后再说吧。1997年香港顺利地实现了回归。实现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B.“一国两制”政策的高明

C.英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英国对香港统治的力不从心

解析:选A 本题考查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综合国力的强大是中国收回香港的根本原因,A项正确。“一国两制”只是实施手段,不是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B项不符合题意;每个国家的外交基点都是以本国的利益为中心的,排除C项;D项说法没有根据。

4.在香港回归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适合该评论的标题是( )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使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C. “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选B 本题考查“一国两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伟大历史作用。香港的繁荣用实践向世人表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和开创性。故选B。

5.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以下两幅图片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见证了澳门地区历史的沧桑与新生

B.都是澳门地区“一国两制”的表现

C.是澳门由殖民走向高度自治的见证

D.是中国从屈辱走向强盛的有力注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祖国统一过程中关于澳门回归的史实。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C、D三项说法正确;B项只体现了第二幅图的含义,没有全面体现两幅图的含义,符合题意,故选B。

6.“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改编的《回乡偶书》所反映的场景最早可能大规模出现于( )

A.20世纪70年代末 B.21世纪初

C.20世纪8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初

解析:选C 由“少小离家老大归”“争传客从台湾来”等有效信息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故选C。

7.2012年是“汪辜会谈”20周年。“汪辜会谈”达成的“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九二共识”指的是( )

A.和平统一祖国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一国两制”原则 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解析:选B “九二共识”就是海峡两岸都承认一个中国。一个中国的含义就是大陆认为“一个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方面认为“一个中国”是中华民国。

8.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②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③海峡两岸实现直接“三通”④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能力。①是发生在1979年,②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③是在2008年实现的,④是在1992年达成的,故选D。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二中国主权和领土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行,都应坚决反对。

——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材料三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动摇;第四,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新华网

(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的“适当的方式”是在怎样的方针指导下实施?(2分)

(2)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位领导人在解决台湾问题上都坚持怎样的立场?(2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道路上,中国人民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8分)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在台湾问题上,我国政府仍然强调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针对的是哪些阻碍祖国统一的势力?(6分)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统一问题,围绕三代领导人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努力展开。第(1)问,实际考查中国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方针,即“一国两制”。第(2)问,注意从本质上寻找三代领导人对台态度的共性。第(3)问,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国两制”的重要实践。第(4)问,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和运用。

答案:(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一个中国。

(3)重大成就:香港、澳门回归。历史意义:洗雪了民族耻辱,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4)“台独”势力(岛内分裂势力)、外国(西方)反华势力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