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盗窃罪分析

对盗窃罪分析

对盗窃罪分析
对盗窃罪分析

对盗窃罪分析之我见

摘要:盗窃犯罪发案数量大,影响面广,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不但易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而且还容易引发暴力犯罪案件,造成人身伤亡,虽然盗窃本身并不具有暴力因素,但当盗窃作案被发觉、被追捕的时候,盗窃犯罪分子往往为抗拒抓捕、隐藏赃物或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丧心病狂地杀伤或杀死他人以求脱逃,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本文主要介绍了盗窃罪的概念、中国古代盗窃罪的产生、成立及处罚以及我国关于盗窃罪本质的学说。介绍了盗窃罪的对象,对财物进行了概述和分类,并介绍了盗窃罪的保护法益和学说发展趋势。

关键词:盗窃罪;占有;对象;保护法益

前言:现代刑事法治在现代化法治国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刑事法律学科也相应地为国家所重视,成为公认的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发展、繁荣最为显著的主要法学学科领域之一。在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刑事法学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以更为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盗窃法规在刑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值得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其中盗窃罪的概念与盗窃对象更是值得我们研究和进一步认识的。

《左传》转述周公所言:“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贿为盗,盗

器为奸”。盗窃罪可谓是刑事司法领域最为普通、最为常见的犯罪,也是最古老的一种犯罪形态。人类社会自从有了财产的私有制,有了物质生活条件的剩余,就出现了盗窃犯罪。历代的统治阶级,为了稳定社会、维持统治,总是把盗窃犯罪当作打击的重点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盗窃罪仍然是最为普遍的犯罪现象,在各级人民法院所审理的刑事案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刑法修正案八当中,对盗窃罪相关刑罚做出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解决了一些司法实践中的争议,但是由于盗窃犯罪的具体情况极为复杂,新型盗窃行为层出不穷,盗窃罪相关司法实践仍然存在着众多疑难,这也是刑法学者们关注的重点,由于不同的盗窃行为,其社会危害性差别巨大,主客观要件高度复杂性,因此,刑法学理论衍生出了博大精深的盗窃罪相关理论,由于从事司法实践工作,笔者对盗窃罪的相关理论问题也颇有兴趣。在对盗窃罪相关理论的研习中,笔者发现,我国刑法理论对盗窃罪概念的界定,并不能涵盖所有的盗窃犯罪行为,也无法有效地区分盗窃罪与其他相关罪名的界限,而盗窃罪的概念是盗窃罪理论中的基础,如果盗窃罪的概念不准确、不科学,那么,盗窃罪理论就会建立在错误的逻辑基础之上,对盗窃罪的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还可能导致盗窃罪理论和其他刑法理论的混淆。因此,深入研究盗窃罪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笔者从盗窃罪的概念研究着手,对该罪概念中的争议问题展开理论探讨,希望其对刑法理论的完善

和司法实践能有所裨益。

一、盗窃罪概述

根据我国目前的刑事立法,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具有以下构成特征:

(一)犯罪客体特征

刑法学界的通说认为,盗窃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经济价值性。因为没有经济价值的物品,难以称为“财物”,另外,我国刑法基本上是以被盗窃财物的经济价值大小来衡量盗窃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的界限;二是法定排除性。如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品的,虽然行为人可能出于窃取财物的目的,但由于盗窃的对象是特定对象,因此,应以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论处。

(二)犯罪客观特征

盗窃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

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一是取财行为必须具备秘密性。秘密窃取是指实施盗窃行为的行为人采取隐秘的、自认为不为财物所有人或保管人所知的方法将财物取走;二是把握“数额较大”的含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为《解释》),个人盗窃公私财物500元至2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各省、自治区、直

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治安状况,在前述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数额较大”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三是把握“多次盗窃”的含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3条规定,一年内入户盗窃或者扒窃3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以盗窃罪定罪处罚。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的修正,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同样以盗窃罪论处。

(三)犯罪主体特征

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成为盗窃罪的主体。根据1997年我国刑法第17条的规定,盗窃罪主体的责任年龄一律为已满16周岁,对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不管其盗窃数额是否达到巨大以上,均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另外,根据现行刑法和盗窃罪法条的规定,单位不能构成盗窃罪的主体。(四)犯罪主观特征

盗窃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数额较大的公私

财物或者通过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一是主观故意内容。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危害结果,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或者主观上自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秘密的,客观上是否为他人所知,则不影响盗窃行为成立。二是对非法占有的认识。行为人无论为自己、为他人,还是为集体盗窃了数额较大的财物或是多次盗窃了公私财物,盗窃

后无论是据为己有、转送他人、交集体或者变卖、毁弃,都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犯了他人的物所有权。但行为人误将他人财物认为是自己的而占用,或明知是他人财物不问自取,用后立即归还的,均不属于盗窃行为,因为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二、中国古代盗窃罪的产生、成立及处罚

盗窃罪是我国最为古老的罪名之一。在上古三代时期,没有盗窃之称,盗窃称为轰宄。[1]?释诂四》:“轰宄,盗窃也。”[2]

窃罪的严格规定。《周礼?秋官?掌戳》:“凡杀人者,踣诸市,肆之三日,刑盗于市。”古刑义与杀相通。“刑盗于市”,就是对于盗窃,在市内执行死刑,借以示众,以资惩戒。可见,在奴隶社会对盗窃罪的惩罚是非常严厉的。

战国时期魏国文侯相李悝所著的《法经》中首次明文规定了盗窃罪。李悝认为“王者之致,莫急于盗贼”,[3]

《法经》六篇之首,可见,对于盗窃在立法上是何等重要。《法经》重视治盗的立法思想,对其后的刑事立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律继续奉行李悝《法经》所提出的刑法思想,严厉打击盗窃犯罪。一是严惩盗窃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和财产的犯罪。秦律规定:“盗徒封,赎耐。”就是私自移动田界要处赎耐之刑。二是对共同盗窃的处罚极为严厉。秦律规定“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趾,又黥以为城旦。”[4]

所当坐。”即盗窃及其他类似犯罪,同居之人应当负连带刑事责任。四是严惩执法犯法者。秦律规定,逮捕盗贼的官职——“害盗”、“求盗”,如执法犯法,进行盗窃,按从重情节加罪。

汉代承袭了秦朝关于惩治盗窃的规定,加重了对盗窃罪的惩罚。据《汉书?肖望之传》载,“盗与受财,杀人均属不赦之罪。”把盗窃与杀人相提并论,对盗窃罪处罚很严。另外,汉朝公然允许官僚、地主将有盗窃嫌疑的人私自杀害。汉律规定,对于无故侵入他人室宅庐舍、车船,其中或有盗窃嫌疑的,立时格杀,无罪。[5]

魏晋南北朝基本沿用了汉律的盗窃罪规定,但有一些新的发展变化:一是法律形式上有一些变化。《魏律》十八篇增加了《劫掠律》。《晋律》把《盗律》改称《盗劫律》。《北魏律》把盗窃规定在《盗劫律》中。《北周律》将《贼盗律》分为《劫盗》与《贼叛》两篇,改北魏律的盗劫为劫盗。《劫盗》是专门对盗窃罪的规定。北齐律将《盗律》、《贼律》合为一篇,称为《贼盗律》。二是内容上有一些发展变化。晋代司法官张斐在对《晋律》所作的律注中说:“取非其物谓之盗。”[6]7]

中国刑法史上首次初步阐述盗窃罪与抢劫罪两个概念的区别。

隋朝以北齐律为基础进行调整、修改、制定《开皇律》十二篇五百条,盗窃罪规定在《贼盗篇》中。

唐代有关盗窃罪的规定主要是《贼盗律》,它也是盗窃罪立法史上第一次达到完备的程度。一是对强盗与窃盗有了明确区分。《唐

律疏义?贼盗律》对强盗注:“谓以威若力而取其财,先强后盗,先盗后强等,若与人药酒及食,使狂乱取财,亦是。”对窃盗注:“窃盗人财,谓潜行隐面而取。”前者是公开暴力强取财物,后者是秘密窃取财物。二是规定了盗窃发生地行政长官负连带罪。唐律规定,凡在州、县、乡、里境内,有一人为盗或留一盗者,里正笞五十,三人加一等,州、县官也根据具体情况处笞刑或徒二年。三是唐律废除了盗窃罪死刑。唐律规定,“诸窃盗,不得财笞五十;一尺杖六十,一匹加一等,五匹徒一年,五匹加一等,五十匹加流刑。”四是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处理盗窃犯罪的法律制度。如计赃论罪、平赃、共同盗窃、监守自盗、盗窃的加重与减轻、既遂与未遂、盗窃连续犯以及“律比窃盗”等的盗窃处罚,在唐律中都一一作了规定。宋朝的盗窃罪主要规定在《宋刑统》“贼盗律”和“敕”中。宋朝加重了对盗窃罪的处罚。《宋刑统》中规定:“窃盗赃满五贯、文足陌,处死。”可见,宋代对盗窃犯罪的惩罚程度极重。

元朝对盗窃罪规定在盗贼篇中,恢复了肉刑。元朝诏令规定:“强盗皆死,盗死马者劓,盗驴骡者黥额;再犯劓,盗羊豕者墨项,再犯黥,三犯劓,劓后再犯者死,盗诸物者照其数估价。”[8]

明朝的法律是以唐宋法律为基础制定的,主要有《大明律》和《明大诰》。《大明律》取消了肉刑,但对侵犯财产的犯罪行为仍规定了极其严厉的刑罚。“凡强盗已行而不得财者,皆杖一百,流三千里,但得财者,不分首从,皆斩”。[9]

罪中的帮助犯不作为时进行处罚,“凡有人从仓库中出……仓库直属官攒斗级库子不觉盗者,减五等,罪止杖一百;故纵者,各与盗同罪”。[10]

清朝的法律制度脱胎于明律,对盗窃罪的规定比明律还要严厉,清律常将“江洋大盗”与谋反大逆相提并论,首犯凌迟处死,从犯常赦不原。对爬城行劫的罪犯及京城、大兴、宛平二县境内的劫盗犯,地方官可以不向朝廷奏报即“就地正法”。[11]

处流刑的,除枷、杖之外,还要在盗窃犯面上刺“盗窃”二字,然后发配边远恶地。

三、我国关于盗窃罪本质的学说及重构

(一)所有权说的提出和缺陷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各种不同存在方式和表现形式的新型财产不断涌现并得到人们的认可,对盗窃罪本质的传统界定提出了挑战所有权说也称本权说,该学说认为盗窃罪侵犯的本质只是他人对其财物的所有权,包括租赁权、质权等相关权利。所有权关系是财物在法律上最为重要的属性。所有权说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主张:一是侵犯所有权人间接占有,而处在占有权人直接占有下的财物仍然构成对所有权人所有权的侵犯。[12]

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成立盗窃罪。[13]

有权说观点的学者眼中,刑法条文中的“公私财物”的完整解读应为公私所有的财物,且将个人所有的财产排除在外。三是所有权包

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对其中任何一项权能的侵犯都构成对所有权的侵犯。[14]

的本人财物行为时,能够很好的说明在所有权人未实施索赔行为时不构成盗窃罪。但在所有权人事后进行索赔的情形下,所有权说一般通过将他人占有下的财物拟制为他人所有,进而转化为侵犯他人所有的财物的行为。[15]

阐述。

(二)占有说的提出与修正

占有说的观点主要借鉴了日本刑法学理论,作为本权说的一种替代而产生。该学说针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所衍生的财产关系,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所有与占有相分离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为了安定社会经济秩序,有必要将占有作为一项独立的学说来发展。占有说认为,盗窃罪保护的本质是财物事实上的占有状态本身。这种占有状态不要求占有关系形成的合法性,代表观点认为:“不论行为人盗窃的是所有权人的财物还是非所有权人的财物,占有人对于财物的占有状态都受到了影响或者改变,占有权的行使都受到了妨害。”[16]

即具有违法性,可以成立犯罪。根据占有说的观点,包括所有权人本人在内的任何人都不得使用窃取的手段从他人占有之下取得财物。对于窃取他人占有下的本人财物的行为,占有说认为所有权人已然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占有法益。对窃取财物后进行索赔的情

形,占有说即认为所有权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成立盗窃罪。对所有权人窃取财物后并未进行索赔的情形,占有说亦认为其已然侵犯了法益。有平稳修正占有说认为盗窃罪保护的法益只是占有中的平稳占有在法律关系需要通过民事诉讼强制恢复的场合,一方对财物的占有应作为平稳的占有予以刑法上的保护

四、盗窃罪的对象

盗窃罪的犯罪对象是指盗窃分子的犯罪行为对之施加影响的财物。下面笔者将对“财物”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财物的概念

何为“财物”?《辞海》解释“财”是指金钱财物的总称。“物”是指事物。《民事法律词典》对”物”解释为:“指为人力所能支配且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质对象”。上述从两种不同角度解释了“物”的含义。《辞海》是从物的物理属性来解释的,《民事法律词典》是从物的经济属性来解释的。但我们认为财物是一个同义词组,其基本含义是指金钱和有价之物,包括物资和货币两个方面。但从法律意义的角度来说,作为盗窃罪对象的财物是要受到立法的限制的,究竟什么样的财物能作为盗窃罪的对象?这就涉及到财产的属性问题。

国内刑法理论界学说我国刑法理论对盗窃的犯罪对象,尚缺乏深入的研究,但也有些论著对盗窃的对象财物进行了初步探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五属性说”和“三属性说”。“五属性说”认为,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的精神,结合我国具体的现实国情和独有的历史传统,作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财物必须同时具有:一是具有经济价值性;二是具有可支配性;三是只能是动产而不能是不动产;四是犯罪对象的相对法定性;五是为他人所占有。“三属性说”则认为,从财物的经济、物理和法律属性能较好地解决盗窃对象的属性问题。从财物的三属性来考察,盗窃对象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财物具有经济属性。从我国刑事立法和实践来看,盗窃罪的对象是财物而不是一般物。财物必须具有经济价值,没有经济价值之物,不具有财物的属性,不能成为盗窃犯罪的对象。对于盗窃某些不具有经济价值之物,需要刑法加以保护的,可另设其它犯罪处理,以免混淆盗窃等财产罪与其他罪的界限。将财物的经济属性作为构成盗窃罪的一个标准,对认定盗窃罪与非罪,以及盗窃罪与其它犯罪的界限,具有重要意义。二是财物具有物理属性。财物的物理属性是指财物的物质状态。从财物的物理属性来看,有的认为盗窃对象必须是动产;[17]

盗窃的对象;[18]认为盗窃技术秘密也可以成为盗窃的对象;[19]

是指财物的法律性质,即盗窃对象在法律上的合法与非法性质,以及法律对盗窃对象所持的态度及其所保护的范围等。从财物的法律属性来研究盗窃对象,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盗窃对象的所有权问题,一是盗窃对象的合法性问题。

笔者认为,我国的“五属性说”存在很多的缺陷:如标准不一,逻辑上不通,内容不准确等。比如,“经济价值性”是从财物的经济属性角度来说;“可支配性”和“动产”则从财物的物理属性出发;“相对法定性”和“他人占有”是从财物的法律属性角度来说。“五属性”的内容亦有欠妥之处。如“可支配性”,并不是盗窃对象的独有的属性。再如“相对法定性”,实际上盗窃对象并没有法定,我国刑法并未加以列举或解释,其范围很广,且随着社会和科技发展,盗窃对象会进一步扩展。至于有人认为不动产所有权转移,需要通过法律程序才能完成,从而否认其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此理由亦不成立。例如,法律规定机动车需要办理过户登记手续,才能发生所有权转移,那么,机动车不能成为盗窃的对象吗? 综上,笔者认为“三属性说”能较科学地揭示盗窃罪犯罪对象的本质特征,准确界定其犯罪对象及范围。笔者赞同此说。

(二)目前财物的分类

公私财物的具体种类多种多样,不仅包括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有形物品,还包括电力、煤气、天然气等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物品。除上述物品外,代表一定经济价值的货币、有价证券或者有价票证,如国库券、公债券、股票、储蓄存折、支票、汇款单、货物托运单、提货单、车船票、使用卡等也属于财物的范围,它们或者可以兑换现金,或者可以提取财物,对之侵犯同样会影响财产所有权的行使。此外,长途电话账号二码号一旦被盗用,就会造成失主的财产损失,

因此这类特殊对象也能成为侵犯财产罪的对象,当然侵犯这种对象只能构成盗窃罪,而不能构成抢劫罪等其他侵犯财产犯罪。

财物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如从其用途上可以分为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从其能否被移动的性质上可以分为动产和不动产;从其物理属性上可以分为有形财产与无形财产;从法律是否允许持有上可以分为非违禁品与违禁品;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当然都能成为侵犯财产罪的对象,动产、有形资产、非违禁品、合法占有的财产以及多数无形资产(如电力、煤气、天然气)等可以成为侵犯财产罪的对象一般也不会存在疑问。但是不动产、违禁品和非法取得的资产能否成为侵犯财产罪的对象呢?

不动产即不能移动的资产,如土地、房屋及附着于土地、房屋上的树木、水暖设备等不可分离之物。不动产能否成为侵犯财产罪的对象,各国刑法理论和立法规定不尽一致。我国有学者则认为,盗窃、抢劫罪的犯罪对象一般说来不能包括房屋等不动产,而诈骗罪、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则包括不动产。[20]

成为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受侵犯财产犯罪行为的性质、特点的限制,不动产不可能成为所有侵犯财产犯罪的对象。如抢劫、抢夺、挪用资金、聚众哄抢、挪用特定款物罪等的对象只能是动产,而不包括不动产。

违禁品是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禁止公民私自留存、使用的物品,如枪支弹药、毒品、淫秽物品等。对于违禁品,日本

学者有的认为应认定为财物,得在刑法保护之内,有的则认为因其在法律上已禁止持有,自不在刑法所保护财物之列。[21]

刑法学界有人认为,枪支弹药、鸦片烟毒、淫书淫画等违禁品,均不属于非所有物,所以侵犯这些物品也属于侵犯财产之犯罪。[22]

罪的对象,关键在于刑法是否已就取得违禁品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其他性质的犯罪。因此,在我国刑法已规定了盗窃、抢夺、抢劫、私藏枪支弹药等罪名的情况下,枪支弹药显然不再属于侵犯财产罪的对象。至于对未规定相应罪名的其他违禁品则有可能成为侵犯财产罪的对象。

非法取得的财产主要是指犯罪所得之赃物、赌资、走私等犯罪的违法所得等财物。这些财物因系非法取得,我国法律当然不保护取得人的权利,但也不允许任何人随意侵犯。因为这些财产要么是属于其他合法所有人或占有人的,要么是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的,要么是应当收缴上交国库的。所以对之进行侵犯,虽然没有侵犯取得人的财产所有权,但仍侵犯了国家、集体或其他合法所有人的财产所有权。所以非法取得之物仍可以成为侵犯财产罪的对象,实践中发生这类“黑吃黑”案件应以侵犯财产罪论处。

五、盗窃罪的保护法益

盗窃罪侵害的法益是学者们对于窃取他人占有下的本人财物这

一类案件争议最集中的地方,选取不同的盗窃罪法益观点,对本类案件的定罪量刑会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极易导致司法裁判法律适

用的不统一与判决刑罚轻重的不合理。对于盗窃罪的法益,我国传统上一般认为是他人对其财物的所有权。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类型盗窃案件的发生,原有的法益理论已经很难对现实的很多问题做出解释。与此同时,国外学术观点尤其是日本刑法学观点对中国刑法学研究的引导也越发明显,与我国传统的法益学说互相借鉴,形成了所有权说、占有说等相互争辩的场景。

(一)他人的财物

作为盗窃罪犯罪对象的公私财物,必须是由他人所实际占有的财物。此处涵盖两层意思:

其一,“他人所有”的含义。刑法第264条所列的“公私财物”实际是指“他人的财物”不能仅仅单纯抽象理解成他人拥有的、所有的财物,而是指他人实际合法占有的财物,无论该财物的所有权是否属于此“他人”所有。如此理解基于如下理由:首先,我国刑法第91条第2款明确规定:“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这里所言“管理、使用或者运输”都有占有的含义,,既然由国家或集体占有之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那么由他人占有之财物当然属于“以他人财物论”的范畴,这显然属情理之中。其次,盗窃他人占有之物,实际上是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我国刑法第91条之所以规定由国家或集体占有的财产以公共财产论,主要是考虑到如果这类财物被盗,则承担“管理”、“使用”、“运输”责任的

国家或集体就当然负有赔偿的责任:一定数额的财物被盗,则国家或集体应向公民个人赔偿一定数额,因此实际财产受损失方仍是国家或集体。基于同样道理,盗窃为他人占有但是并非为他人所有的财物,也应当以盗窃罪论。例如:甲委托乙保管一台电视机,保管期间电视机被丙所盗。乙对电视机虽有占有权而无所有权,但电视机被盗,按照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乙有义务向甲赔偿,结果实际损失财物的仍是乙。

其二,对于他人占有的自己之物的窃取。应当注意的是,对于盗窃犯罪的行为人自己所有之物以及行为人与他人共有之物,在他人占有期间的,也应视为他人的财物,因而也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这一点已如前述。但是,对于此种情况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能认为凡秘密窃取他人占有的行为人自己的财物,都构成盗窃罪。是否成立盗窃罪,还要结合行为人窃取财物的主观目的而定:如果行为人实施的秘密窃取行为是为了借此向他人(占有人)索取赔偿,则其行为实际上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盗窃,应当以盗窃罪追究刑事责任;相反,如果行为人秘密窃取只是为了与被害人开个玩笑,并无借此索取赔偿之意,则因欠缺非法占有的故意,而不得以盗窃罪论处。

六、学说发展趋势

在研究近代以来法律发展的轨迹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趋势,那就是法律已经渐渐从保护本权转向保护占有这种状态。因此,刑

法也应该从单纯保护财产的本权扩大到保护对财物占有的这种稳定状态,从静态的保护上升到一种相对“动态”的保护。既然刑法保护占有这一状态,就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即某人对于某物的占有,在民法上属于非法占有,但是基于他占有该物的这一状态,刑法却予以了保护。稍作分析我们即可发现,民法、刑法在此问题上看似矛盾的规定其实是并不冲突的。民法强调的是本权人的权利,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违法了民法就意味着占有人应当将对该物的占有权还给本权人。本权人也有权利要求占有人返还对该物的占有权。但是,刑法又对这种“非法”的占有予以保护,这意味着在占有人将占有权还给本权人之前,任何的其他人不能以占有人为非法占有为由任意破坏占有人对该物的占有状态;同时也意味着,即使是本权人也不能以自力救济的名义任意地改变这种非法占有状态,而只能通过合法途径,要回应该属于自己的权利。根据这种说法,当自己所有的财物被他人占有时,本权人盗窃他人占有的该财物的,成立盗窃罪。

注释:

[1]蔡枢衡:《中国刑罚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2月版,第142页。

[2]《汉语大词典》(二)。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48页。

[3]参见陆惠芹:《盗窃罪小考》,载《河北法学》1984年第3

期。

[4]参见陆惠芹:《盗窃罪小考》,载《河北法学》1984年第3期。

[5]《周礼?秩序?朝士》疏引郑宏注举汉律。参见张晋藩、王志刚:《中国刑法史新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440页。[6]参见陆心国:《晋书刑法志注释》第76页。

[7]参见陆心国:《晋书刑法志注释》第82页。

[8]《元律?卫禁篇》。

[9]《大明律,刑律。贼盗》。

[10]参见刘柱彬:《中国古代盗窃罪的产生、成立及处罚》,载《法学评论》1996年第6期。

[11]曾宪义主编:《中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20页。

[12]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中卷》,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7年版,第 1050—1051 页。

[13]见刑法条文第264条。

[14]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年版,第 58 页。

[15]参见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下》2003年第二版。[16]蔡英:《盗窃罪犯罪客体及对象研究》,载于《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 4期第 97 页。

[17]王礼仁:《使用盗窃可以构成盗窃罪》,1995年第6期《人民司法》。

[18]王礼仁:《使用盗窃可以构成盗窃罪》,1995年第6期《人民司法》。

[19]王礼仁:《使用盗窃可以构成盗窃罪》,1995年第6期《人民司法》。

[20]参见周振想著:《刑法学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25页。

[21]参见金凯主编:《侵犯财产罪新论》,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9-10页。

[22]参见金凯主编:《侵犯财产罪新论》,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11页。

法律案例分析范文

法律案例分析范文 购买的二手房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当注意的事项 【案情简介】 双方协商不成,为此刘先生起诉至法院,要求履行《房地产买卖合同》。 【裁判结果】 【律师评析】 所谓共同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人,对全部共有财产不分份额地享有平等的所有权。共同共有财产关系一般发生在互有特殊身份关系 的当事人之间,较为典型的是基于夫妻关系而发生的夫妻共同财产 关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共有等共同共有财产形式。 根据法律规定,部分共同共有人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而擅自处分共有房屋的,要看事后该处分行为是否获得其他共同共有人的追认。获得其他共同共有人追认的,该处分行为合法有效。没有获得追认 而擅自处分共有房产的,合同无效。 目前法律实务中存在着如下几种共有形式: 1、家庭共有:夫妻是一种人身关系。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所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共有,另有约定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夫妻共同共有:家庭成员相互之间,也是人身关系,是一定 范围内的亲属关系。不能把亲属关系都当成家庭关系。如张某与其妻、子一同居住,其父、母单独居住。张某的家庭成员就只有3个人,而不是5个人。家庭共有财产,属于家庭成员共同共有的财产。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基于农村共同生产生活而产生几代同堂的现象, 其共同居住人对家庭财产是共同共有。

3、尚未分割遗产形式的共同共有:共同继承的财产,在继承开始以后,遗产分割之前,数人(相互之间是亲属,是同一顺序继承人)对遗产享有共有权的财产。一般认为,这种共有是共同共有。 1、如果是房产证上的产权人是多个人的,一定要核实每个人的身份,并由每个人在房屋买卖合同上签字,除非有公证的委托书, 否则不同意代签字。 2、如果房产所有人是在婚状态,且房产证上产权证为一个人名字的,也需要其配偶在房屋买卖合同上签字,或者由其配偶出具房 屋并非夫妻共同共有财产的声明。 3、如房产所有人系单身,且房产证上产权人为一个人名字的,需要该所有人到民政局开具单身证明。 4、为防止出卖人故意隐瞒其他共有人,买受人可以让出卖人出具一份无其他共有人的承诺,并明确约定违反承诺的违约责任。 【法条链接】 1、《合同法》(1999年) 第五十一条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89.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的义务。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 认定无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项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 的合法权益;对其他共有人的损失,由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人赔偿。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2001年) 第十七条婚姻法第十七条关于“夫或妻对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的规定,应当理解为: (一)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

入室盗窃案例分析2012.3.4

入室盗窃案例分析 广西润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某某管理处杨怡平2012.3.4 一、事情简述: 2012年2月6号某某小区业主发现被入室盗窃,业主发现后报了案,刑侦大队和我们协管队员们也一起看现场。从业主口录中得知业主损失现金并不少,现金三万块!其他损失还有一些首饰、相机一台、笔记本一台。 过后业主对我们的管理愤愤不满,责怪我们工作做不到位。过后黄助理和我第一时间进行了回访,得知业主对我们不满之处,并要求我们给他一个说法和赔偿,我们跟他说了根据《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相关规定物业已经按合同服务,对贵业主被盗表示同情,但物业公司没有责任。因为,在购房时,业主与开发商签订的《购房合同书》中,已经包含了业主与物业公司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该合同是物业公司对业主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承诺和业主愿意接受服务和物业管理的明确表示。双方并未就业主的财产由物业公司保管签订过保管合同或有其他约定,物业公司无保管业主自私人财产的义务。尽管物业公司对小区的安全负有日常管理的义务,但其所承担的小区安全防范的义务只是协助义务。 几天后我们再次主动约见业主,杨主任和我上门对业主进行回访。杨主任代表公司给业主明确答复:广西润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已经按照《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服务,对业主的被盗事件只能表示同情,但是广西润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没有责任,不承担任何赔偿。 此后业主提出了一些小区加强安防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表示接受业主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并尽快落实。 经过这次回访,业主的心态已经基本上平复了。 后续跟踪工作将由杨银燕和黄毅孙负责,要求达到业主完全理解和支持我

们管理处的工作。 二、分析: 1、第一时间进行回访,采取下一步措施,让业主感受到物业全体上下都很重视,也采取确实有效的管理措施了。也明确物业公司已按服务合同服务,对于业主私人财产没有保管义务。 2、物业公司在物业服务过程中,要加强防范,巡查、人员来访登记等工作必须要记录完整,以免留下“工作不到位”的证据给业主,造成物业承担违约责任的被动局面。 三、点评 1、当前,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纠纷,很多已经开始转移到家庭财产的失窃方面。业主家里发生被盗事件以后,许多业主片面理解物业公司就是小区的“第二警力”,一旦自己家庭财产遭遇损失动辄就要物业公司承担赔偿责任,这是违反了合同法的等价有偿原则,违反了《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的行为。 2、此类事件发生后,管理处要长期跟踪,管理处对业主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的态度和处理过程及结果都要及时反馈给业主,让业主感觉到我们物业对他的重视,从而消除业主对物业公司的不良情绪和印象,争取业主的理解和支持。此项工作应该由该楼栋的管理员、协管负责人来负责此项跟踪工作。

刑法案例分析方法——柏浪涛

刑法案例分析方法 ——柏浪涛 第一部分方法论 一、考查目标 刑法案例分析题旨在考查三项内容: 1.重点知识板块的掌握程度。 案例分析题首先是一种知识考查,但不是对所有考点的考查,而是对重点知识板块的考查。常考的知识板块有: (1)总则:①犯罪未完成形态;②共同犯罪;③自首和立功。 (2)分则:①财产犯罪;②人身犯罪;③贪污贿赂犯罪;④金融犯罪。 对上述知识板块应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这是解答案例分析题必要的知识储备。 2.萃取关键事实,找出对应法条的能力。 近几年的案情都比较长,而且复杂。这就要求考生同时具备快速阅读的能力,快速萃取关键事实的能力,以及快速找出所考法条的能力。有些考生在这个环节失误的教训是深刻的。例如,2008年有考生在阅读刑法案例分析题时,开始以为是公司法的试题,读到最后方知是刑法试题,义需重读一遍。这无疑会浪费时间,并造成心慌。 3.事实与规范的连接能力。 案情是事实,法条是规范。案例分析本质上就是运用法条来分析案情。 从逻辑上看,这是一个三段论推理过程,大前提是法条,小前提是案情,最后得出结论。 博主补充: 关于洗钱罪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11年卷二12题) A.《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虽未明文规定侵犯财产罪是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但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的侵犯财产罪,依然是洗钱罪的上游犯罪 B.将上游的毒品犯罪所得误认为是贪污犯罪所得而实施洗钱行为的,不影响洗钱罪的成立C.上游犯罪事实上可以确认,因上游犯罪人死亡依法不能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影响洗钱罪的认定 D.单位贷款诈骗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合同诈骗罪不是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为单位贷款诈骗所得实施洗钱行为的,不成立洗钱罪 考察知识点:罪刑法定原则、洗钱罪的认定 第一部分:通用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如何避免罪刑法定原则成为口号,就要求定罪时遵循规范的判断方法。定罪活动基本上是个三段论的推理过程。大前提是法律规定(构成要件),小前提是案件事实,结论是有罪无罪。但是,实务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颠倒大前提与小前提,将案件事实作为大前提,将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作为小前提。例如,某个单位组织盗窃电力。实务中有人如此推理:这是单位盗窃(大前提),刑法没有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盗窃罪主体(小前提),所以该案件应做无罪处理。 第二部分:本题解题思路 本题正确的推理应是:贷款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自然人带着为自己或第三人(包括单位)非法占有目的的实施贷款诈骗,在单位实施贷款诈骗的过程中,必然存在有关自然人自己实施贷款诈骗的行为,那么该自然人完全符合贷款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构成贷款诈骗罪。该自自然人实施贷款诈骗罪属于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其犯罪所得收益及其收益属于洗钱罪的对象。因此,为单位贷款诈骗罪所得实施洗钱行为,构成洗钱罪,因此,D选项错误。 从操作上看,这是一个互动往返的过程,需要考生不断往返于案情与法条之间,努力将二者的距离拉近,最后得出结论。 这项能力是法律人的基本职业能力,因此是考试的考查重点。 4.综合联系能力。

案例分析32145

三、案例分析 1、小学生武某上课时,起立回答问题,后排的同学陈某用脚将武某的椅子移开,结果武某重重地坐到了地上。武某当时身体没有任何异样,老师也只批评了陈某几句,就继续上课。可是三天后,武某感到腿脚发麻,后来发展为没办法正常坐着上课。父母将她送往医院诊断,经检查为尾椎受挫伤,导致下半身麻痹,需要长期治疗。对这起事故,谁应该担负责任? 学生陈某负主要责任,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学校负有管理失职责任,负次要责任,应进行相应赔偿。 2、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3名十四至十六周岁少年抢劫一案前,将开庭时间、地点、被告人姓名等进行公告并允许公民旁听。这种做法符合法律规定吗? 不符合。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3、小学生张某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任课老师罚站一节课,老师这样做可以吗? 不可以,学校教职员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儿童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4、两名中学生星期天在居民区空地上踢足球,在争球时,不慎将球踢到邻居阳台上,不仅造成阳台玻璃破碎,而且使阳台一名儿童被玻璃划伤。问:邻居财产损失及人身被伤害的民事责任应由谁承担? 由两名学生的家长(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有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5、某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这样报道:今天上午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入室盗窃案,2名犯罪嫌疑人是我市南山中学初三年级学生李××、赵××并将2人接受警察讯问的正面图像一同播放。电视新闻这样报道可以吗? 不可以。根据《预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罪犯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6、某中学高一年级2名学生因盗窃一辆摩托车而被刑事拘留,学校因此立即作出取消这2名学生学籍的处分决定,学校的处分决定正确吗? 不正确,对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7、小明(13岁)在父母离婚后,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其父对小明仍有教育义务吗?为什么? 有,父母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 8、初二学生郭某偷了同学的饭菜票被发现,在以后的学校、班级活动中,郭某虽有心参加,都被班主任拒之门外,郭某数学成绩是班级最好的,省是数学竞赛,郭某报名参加,且取得全校选拔赛第一名,但学校以郭某有过偷窃的不良行为,不让郭某代表学校参加竞赛。请问学校的做法合法吗?为什么? 不合法。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不得歧视。 9、小芳的家住在农村,在村里的小学上五年级。一天,爸爸突然对她说:明天你不要去上学了,到小卖部给你妈帮忙吧,你妈一个人忙不过来。小芳听了后,伤心地哭了。她想念书,她舍不得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但是,她又不能不听爸爸的话,只好不去学校读书了。老师了解到小芳的情况后,找到了小芳的爸爸,劝他让小芳继续上学。小芳爸爸说:女孩子比不得男孩子,读书多了也没什么用,还不如让她在家里干点活呢。再说了小芳是我的女儿,让不让她上学得由

盗窃案件涉案物品的价格鉴定问题

盗窃案件涉案物品的价格鉴定问题 物价鉴定是物价部门依法接受公安、司法机关的委托,对案件中的物品进行分析、估定其价值的活动。物价鉴定结论作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七类证据之一——鉴定结论中的一种,在盗窃案件的司法认定中起着关键作用。据笔者对2000年至2004年,4年间检察院审查起诉并被本院作为有罪判决的436起盗窃案件的实证调查,其中有73.68%的盗窃数额是通过物价鉴定予以证实的,不仅如此,涉案物品价格的确定有时还涉及罪与非罪、罪重与罪轻的认定。因此,研究物价鉴定对依法准确认定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贯彻罪刑适应的原则,实现司法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鉴定人进行鉴定时所依据的材料是否充分可靠、鉴定方法是否科学、鉴定人进行鉴定是否受到外界的影响、鉴定人与当事人有无利益关系,物价鉴定结论的作出是否符合逻辑,即物价鉴定结论是否科学、客观、真实、合理这一问题上却存在许多问题。 (一)由于物价鉴定部门据以作出物价鉴定结论的依据大多不充分,从而导致物价鉴定结论缺乏客观真实性。司法实践中,由于案发后被盗物品被依法追回的比例较小,据统

计尚不到16%。因此,物价鉴定部门据以作出鉴定结论的依据大多并非被窃物本身,而是仅凭被害人对涉案物品名称、品牌、型号、数量、购置时间、使用年限的陈述,且大多并未向物价鉴定部门提供原始发票等凭证。而被害人陈述的客观真实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激愤的情绪之下,往往会造成回忆和陈述障碍,受情绪的牵制和支配等,影响提供案件情况的真实性。如王某盗窃案,其中一辆已使用2年的摩托车的评估价竟比当时当地的同型号新车的市场零售价还高出6000元,比二审认定的实际价值多1.1万元,全案的评估价值比二审认定数多4.2万元。估价不准确,直接影响了对被告人的正确量刑。尤其是当涉案物品的鉴定价格介于数额较大或数额巨大的边缘时,将成为影响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或量型幅度的决定性因素。 (二)盗窃案犯罪嫌疑人的相关法律知识和经济能力制约了其对所涉案件中物价鉴定结论的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抗辩。司法实践中,由于盗窃案的犯罪嫌疑人不少是外地民工,他们大多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经济上又难以承担委托辩护人的费用,因此,委托律师辩护的比例较低。据笔者统计,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人的仅占同期检察院起诉盗窃案件总数的15%。在没有聘请律师的情况下,通常犯罪嫌疑人在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最后陈述时只会要求法庭对

翻窗入室盗窃案件的特点及打防对策

翻窗入室盗窃案件的特点及打防对策 翻窗入室盗窃是一种较为多见的盗窃犯罪,案犯通过攀爬落水管,或通过安装在楼道内的窗户进入居民家中,盗窃财物。此类犯罪,虽不及杀人、抢劫、强奸等八类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大,但对百姓安全感的影响较大,极易因为被户主发现而转化为入室抢劫等严重暴力性犯罪。 自今年2月21日以来,全区共发生33起翻窗入室盗窃案件,已呈报串案6组,平均每天发案1起以上。对此,笔者从近期案件中嫌疑人的作案手段及其侵害目标等方面着手,分析了部分翻窗入室盗窃案件的特点及规律,以期对预防打击此类犯罪工作有所裨益。 一、全区翻窗入室盗窃案件的特点 (一)发案地域特点 白下区位于南京市东南部,全区面积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50万,是南京市中心城区之一,也是全市交通、商贸金融、信息、文化娱乐密集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目前,白下区仍然呈现平房住宅区与楼房住宅区兼有,开放老式住宅区与现化化物业管理小区交错并存的局面。加之沪宁高速、宁杭国道、绕城公路、龙蟠中路等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遍布全区,治安形势较为复杂。

在3月份发生的33起翻窗入室盗窃案中,自龙蟠中路以东至御道街一段发案率最高,达到33.3%,其次为朝天宫莫愁路以西,发案率为15.2%,光华路主次要干道附近和游府西街沿线案件均占到12.12%。其中,老式、开放式小区内的发案率达到95%以上。 (二)侵害目标的特点 从案犯选择的作案目标看,被侵害的目标有以下几个特点: 1、偏僻楼区,老式、开放式小区居多。被盗的楼房绝大多数都比较偏僻,偏僻是违法犯罪分子看重的第一个条件。因为偏僻的楼房一是行人较少;二是照明条件较差,灯光昏暗,即使有人经过,也不易发现;三是四通八达,案犯易进易出。楼区越偏僻,遭侵害的概率就越高。 2、案犯多选择未装护栏的窗户攀爬入室。案犯看重的第二个条件是楼房有没有护栏。目前全区的老式居民楼,三楼、四楼、六楼居多,一般情况下一楼的阳台、窗户都装有防盗护栏,其它楼层因人而易。从被盗的楼房看,大多没有安装防护栏,以二楼、三楼、四楼居多,五楼次之,六楼最少。 3、未关的窗户是案犯攀爬的首选目标。案犯除了简单的照明工具外,不携带其它撬盗工具,作案时一般选择能够轻易打开的门窗,多为阳台窗户和楼道内小窗。从现场勘查看,几乎没有撬盗痕迹。 (三)发案规律、特点

(完整版)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的案例分析

案情分析 张某为某小超市(营业执照为个体工商户)员工,主要负责商品的出库和入库管理,同事又负责收银。后发现张某利用工作便利,通过将商品价格调低或调高的方式从而将获得的差价部分据为已有。 请问:张某的行为是构成盗窃罪还是职务侵占罪。 分析:盗窃罪(刑法第264条)和职务侵占罪(刑法第271条)虽同属刑法分则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但性质不同,有着严格的区分界限。但是对于监守自盗的行为,在办案中区分起来难度较大,存在不同的模糊认识。如何定性此类犯罪行为是盗窃还是职务侵占,犹如在本案中张某的行为是构成盗窃罪还是职务侵占罪,下面我们从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进行说明。 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职务侵占罪(刑法第270条),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盗窃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分主要如下: 一是从犯罪主体上讲,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具体而言,包括:1、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单位

财物,数额较大的;2、非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那么其他组织是否包括个体工商户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个体工商户在法律地位上相当于自然人,不具有企业或其他单位的性质。因此,个体工商户的工作人员不构成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其他单位的人员”主要包括两类人员,一类是集体单位的人员,如村民委员会委员,另一类是群众性组织的人员,如居民委员会、民办学校、民办医院等等。相对而言,盗窃罪只是一般主体,不需要行为人具有特殊身份。 二是两罪的主观方面均只能是故意。职务侵占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的目的。盗窃罪的主观方面也是故意,并且具有将公私财物秘密的非法占有的目的。张某通过调低或调高价格的方式获取财物,主观上具有明显的故意,符合盗窃罪主观方面构成要件。 三是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财物的所有权,盗窃罪的犯罪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个体工商户不再“其他单位”之列,其财产属于个人财产,更不符合职务侵占罪犯罪客体的要求。张某利用工作的便利,通过调价的方式获取的财物属于小超市经营者所有,张某却据为己有,侵犯的小超市经营者的财产所有权。 四是盗窃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和窃取型职务侵占

关于流窜性入室盗窃案件高发的对策分1

关于流窜性入室盗窃案件高发的对策分析 入室盗窃犯罪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案件,也是影响社会治安的一大因素。特别是近几年来,流窜性入室盗窃犯罪案件急剧增多,且在刑事犯罪案件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升高。据调查统计,2010年市公安局共立刑事案件40338起,其中入室盗窃案件立案8974起,占接案、立案数的22.4%,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377.2万元,而破案率仅为30.1%。流窜入室盗窃案件居各类刑事案件之首,不仅使辖区单位和群众的财产安全受到损失,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机关执法满意度,给建设平安、和谐社会也带来负面作用。因此,严厉打击流窜性入室盗窃犯罪案件,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舒心的治安环境,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市流窜入室盗窃案件情况作以下分析。 一、流窜入室盗窃案件具有三大特点: 1、流动作案是流窜入室盗窃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所谓流动作案,就是作案地点不固定,即犯罪分子从一个地方流窜到另一个地方,不断转移,到处作案。据统计,这些作案犯罪分子主要来自湖南省宁远县、江西省宜春市、江西省永新县、四川省昭觉县、贵州省德江县等地人员。 2、流窜入室盗窃犯罪还具有随欲性。由于当前流窜犯

罪嫌疑人的生活习性无定规,流窜案犯往往一会儿身处某县,一会溜进南昌市,一会跑到农村。犯罪动机特性中的并发贯通和随从贯通,在流窜性犯罪身上都有在发挥作用。由于流窜作案所具有的随欲性,和心理变化的表现,就决定了流窜犯罪难以把握犯罪的深度。 3、难查性更使流窜犯罪份子胆大妄为。因此,客观上刺激歪理形态与犯罪分子神经联系系统非常牢固。他们这些人流窜性作案手段不同于“盲目流动”,初犯极少,惯犯较多。凡是属于流窜性质作案的犯罪分子,大多数都有一定的作案本领,即一定的作案技能和一定掩护手段的经验。 二、流窜盗窃案件高发的原因: 1、社会的防范力不够,给犯罪分子留下可利用的空隙和漏洞。一是一些居民区和单位的意识相当薄弱,保卫力量少质弱,物防设施简陋,技防设施匮乏,这些都给犯罪分子留有可趁之机。二是居民的防范意识淡薄,使盗窃犯罪分子频频得手,甚至失窃后不亡羊补牢,给了犯罪分子再次作案的机会。 2、公安的基础业务不牢,问题多。对废旧收购行业,个体金银首饰店,典当行等销赃场所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使赃物流向社会,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市场。派出所也没有及时掌握本辖区内重点人口的情况,对一些“两劳”释放人员也疏于管理,致使他们又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

63个刑法经典案例分析

63个刑法经典案例分析 一、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 [案情] 被告人:某甲,男,33岁,前苏联人,副驾驶员。 1985年12月19日,被告人某甲与机长某乙等机组人员,在原苏联境内驾驶47845号安一24型民航客机,执行某市民航局101/435航班任务。当飞机飞到东经118。09’00",北纬52。40’00”上空时,被告人趁领航员上厕所之机,以机舱出机械故障为由,将机械师骗出驾驶舱,随即锁上驾驶舱门,扭动自动驾驶仪,持刀威逼驾驶飞机的机长某乙向中国方向飞行,机长被迫改变航向,19日14时30分许,该机降落在我国黑龙江省某县某乡农田里。 [问题] 某甲在我国领域内犯罪是否适用我国刑法? [判决] 法院判决认为,被告人某甲以暴力手段劫持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飞入我国境内,其行为危害了公共安全,构成了犯罪,应依照中国刑法论处。 [法理分析] 本案涉及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问题,被告人某甲虽是外国人,但我国司法机关有权对其犯罪行为行使司法管辖权。因为:第一,某甲劫持航空器,已违反我国参加的《东京公约》、《海牙公约》和《蒙特利尔公约》的通知规定,“如发生外国飞机被劫持在我国降落等有关涉外事件,应按我国法律,并结合上述三个公约的有关规定处理”,同时符合我国《刑法》第九条所规定的中国应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第二,我国《刑法》第6条第13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某甲不是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有关刑事责任问题,不需要通过《刑法》第11条之规定解决,“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即不属于“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某甲的犯罪行为虽始于我国领域之外,但其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以内,依照我国的有关规定,属于我国领域内犯罪,所以,应适用我国刑法,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 [案情] 被告人:严某,男,38岁,中国公民,我国驻某国大使馆的汽车司机。 被告人严某先后利用驾车去机场接送外国人员、代表团成员的机会,在驻在国首都机场行李处多次进行盗窃,陆续窃得大量外币现钞,以及手表、照相机等财物,共折合人民币10万余元。 [问题] 严某在我国领域外犯罪是否应依我国刑法论处? [判决]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例分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例分析 【案情】 一、2003年2月20日,赵某在本市某商场购买由A厂生产的冰箱一台,同年同月24日又购得一部B公司生产的多功能电源保护器,次日,原告在家中安装好冰箱和电源保护器。半个月后,一日赵下班回家发现,因冰箱电路出现故障,高温下导致冰箱起火,烧毁部分家具及用品,因发现及时,幸未发生重大火灾。为此,越向法院起诉,状告某商场、A冰箱厂和B公司,要求维护消费者权益,赔偿损失,由三个单位负连带责任。 某商场辨称,该冰箱是本商场销售的商品,赔偿责任应由产品的制造者承担,销售者不应承担责任。 A冰箱厂辨称,本厂生产的产品均符合国家标准,以往从未发生过此种情况,无证据证生产者有过错,无法认定生产者应承担责任。B公司的电源保护器失灵可能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B公司辨称,赵某违反有关安装说明的要求,违章安装,无视说明书的警示说明,导致电源器失效酿成事故,冰箱电源线路有问题使冰箱起火是根本原因。 法院在调查过程中,经技术监督局对A厂的冰箱和B公司的电源保护器进行质量鉴定,认定:(1)该品牌和型号的电冰箱线路连接上存在某些缺陷,一般情况下不会出故障,在特定的情况下会适中产生高温;(2)电源保护器已经被烧毁无法鉴定,但对同样商品检测,没有发现质量问题;(3)原先赵在安装电源保护器与冰箱时,未按说明书正确安装,使保护器无法发挥正常作用,导致冰箱等物品被烧毁。 【分析】 1、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销售者可以先行进行赔偿。但销售者无过错,不承担最后的赔偿责任,如先行赔偿,可向生产者追偿。 2、消费者赵的财产损害,主要因生产者A厂的冰箱有缺陷所致,生产者要承担产品责任。何况依《产品质量法》的要求,不论生产者有无过错,都适用“严格责任原则”。 3、知道保护器的B公司所生产的产品不存在缺陷,赵的财产损害与保护器失效无关,因此不承担责任。 4、消费者赵因安装保护器不当,也有一定的过错。但依照“严格责任原则”,电冰箱电源线路有缺陷是损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不因赵的过错而免去冰箱生产者的赔偿责任。但可以酌情减轻赔偿的责任。 二、案情:2003年3月15日,某市教师高某在该市某家电中心购买了一台著名品牌的电冰箱,价格2000元。试机时发现冷冻室没有挂霜,家电中心经理认为这是因为室外湿度过高所致,并说电冰箱是直接从厂家进的货,质量没有问题,还表示1个月内如有质量问题包退包换,高某在得到保证后遂运走了冰箱。3月20日,高某在家试机,发现冰箱不制冷,同时还发现冰箱上下门中间有一条边发烫,封条变形,冷冻室有流水现象。高某立即找到该

法律经典案例分析

法律经典案例分析 1、【案情】 1987年7月,王某因实施暴力强奸而被人民法院依法以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后其服刑表现不错,1999年7月被假释。2001年3月的一天,王某盗窃一辆汽车(价值8万元多元)而未被发现。2 003年4月,王某因参与以传播“非典”相威胁敲诈某市多所高校钱财的行为而被逮捕,其后交代了自己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盗窃汽车的行为。 【问题】 (1)对王某适用假释是否合法?为什么? (2)对王某是否还需要撤销假释?为什么? (3)对王某上述盗窃行为应如何处理? (4)对王某上述敲诈高校钱财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5)对王某最后的刑罚应当如何确定? (6)假设王某在假释考验期间并没有实施新的犯罪行为,而表现正常。现2003年4月,其因参与以传播“非典”相威胁敲诈某市

多所高校钱财行为而被逮捕,在侦查羁押期间发现王某其实真实姓名为“汪某”,因为在1981年的元月份曾经实施了一起重大恶性爆炸案件,公安机关在全省发布通缉令而成为被通缉重大嫌疑犯,为了逃避侦查而改名为“王某”。请问在此种情形下对其依法如何处理?为什么? 1、【参考答案】(1)对王某适用是合法的。因为对王某暴力强奸行为定罪量刑的活动发生97年刑法实施之前,根据刑法时间效力(“从旧兼从轻”原则),对该暴力犯是可以适用假释的。(根据9 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法时间效力问题的若干规定》第8条); (2)需要撤销假释。因为其在假释期间又犯了新罪,根据刑法第8 6条第1款的规定,应当撤销假释(犯新罪的时间有限定即假释考验期间内,但发现该新罪的时间原则上并无时间限定)。 (3)该盗窃罪发现的时候并没有超过追诉时效,故应当定罪处罚,但同时要考虑王某对该盗窃罪由自首表现,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王某利用传播“非典”敲诈高校钱财构成敲诈勒索罪,而且是在假释期满后不久,构成累犯,依法从重处罚。

刑诉-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

一、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CASE ——杨明涉嫌盗窃二审宣告无罪案 |案例指引| 本案例是司法裁判真实案例,材料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案情内容经过作者改编。 就本案事实来说,并不复杂,之所以成为典型案例,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它改变了刑事诉讼中"一旦检察机关抗诉,法院一般都会改判"的陈旧印象,彰显了"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价值,维护了"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原则,体现了近年来党和国家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案情| 杨明,男,1988年1月21日出生,汉族,初中文化,农民。因涉嫌犯盗窃罪于2013年11月27日被刑事拘留,同年12月11日被取保候审。 2012年12月1日,四川东风速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公司)与广州永昌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以下简称永昌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约定永昌公司向东风公司派遣劳务人员。2013年8月23日,被告人杨明与永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约定杨明由永昌公司派往东风公司工作,派遣时间从2013年8月27日起至2016年8月31日,该时间与劳动合同的期限一致。同日,杨明在东风公司提供的《员工保密承诺书》《派遣岗位录用条件告知书》《保证书》上签字,后东风公司向杨明发出《员工入职通知书》,通知杨明于2013年8月27日到东风公司位于四川省双流县公兴镇的"成都中转场"上班,担任运作员。 2013年11月15日凌晨,杨明在东风公司的"成都中转场"上夜班,负责快递包裹的分拣工作。凌晨3时许,杨明在分拣快递包裹的过程中,将自己经手分拣的一个外有"M"标志、内有一部小米3TD手机的快递包裹秘密窃走。东风公司发现托运的包裹丢失,遂向公安机关报案。当日下午,杨明被抓获,公安人员从杨明身上搜出被盗的手机, 从杨明住处查获被盗手机的充电器和发票。经鉴定,被盗手机价值1999元。杨明归案后如实供述了自己在分拣工作时窃取手机包裹的事实,并赔偿东风公司1999元。 本案由四川省双流县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杨明涉嫌盗窃罪向双流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双流县人民法院经审理,作出判决:被告人杨明犯盗窃罪,判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一审判决后,双流县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 检察机关的抗诉理由是:双流县人民法院审理的被告人贾某福盗窃案(已经生效并执行完毕)中,贾系初犯、认罪态度好、有悔罪表现、被盗车辆追回并发还失主,盗窃金额为1850元。该案判决结果为:拘役5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被告杨明盗窃案,杨明系初犯、当庭自愿认罪、被盗手机追回并发还失主,盗窃金额为1999元。该案判决结果为:单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两案盗窃金额和量刑情节相当,判处刑罚差别悬殊,第一审法院对杨明的量刑畸轻。

六大物业案例分析

物业管理区内人身财产损失该不该赔偿? 案例:孙某与沈阳三利物业管理公司物业管理合同纠纷案 孙某在购买沈河区万泉家园小区房屋时,与辽宁三利房地产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一份委托物业管理合同。2004年11月,孙某以一台价值1950元的助力自行车在小区内丢失,三利公司安全防护管理不善为由,诉至沈河区人民法院,要求三利公司赔偿其丢失的车辆损失1950元。 沈阳市中级法院二审判决沈阳三利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赔偿孙某助力自行车损失390元。 法官评析:国务院颁布的《物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物业管理公司未能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导致业主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应当明确,物业服务合同不是保管合同,物业公司对物业管理区域内财产丢失的责任承担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确定,赔偿的额度应视其违约情况而定。 房屋质量有问题能否拖欠物业费? 案例:滕某与沈阳巨龙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物业合同拖欠物业费纠纷案2000年1月,滕某入住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三好家园一套住房。此后,滕某以“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小区围墙距离上诉人的房屋过近,巨龙公司没有尽到物业管理服务义务,物业费与服务标准不相符。”为由,从2001年11月3日起至2003年11月3日止一直未交付物业费。 原审判决认为,巨龙公司为滕某提供了大量的全面的物业服务,滕某应交纳相应费用。判决滕某给付巨龙公司物业管理费3802元,并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负担案件受理费270元。沈阳市中法维持原判。 法官评析: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是物业合同关系;而开发商与业主之间是商品房买卖合同关系。房屋质量等问题属于业主与开发商之间商品房买卖合同调整范畴。因此,业主不能以房屋质量问题,向物业公司拒绝交纳物业费。但是,如果在物业合同中约定了物业公司有对房屋维护和修缮义务,业主要求物业公司进行维修,物业公司未履行义务的,业主有权拒绝交纳物业费。 物业公司服务质量下降,业主能否要求降低物业费? 案例:刘某与沈阳嘉麟物业管理公司物业管理合同纠纷案刘某是于洪区嘉麟花园业主。因物

对盗窃罪分析

对盗窃罪分析之我见 摘要:盗窃犯罪发案数量大,影响面广,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不但易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而且还容易引发暴力犯罪案件,造成人身伤亡,虽然盗窃本身并不具有暴力因素,但当盗窃作案被发觉、被追捕的时候,盗窃犯罪分子往往为抗拒抓捕、隐藏赃物或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丧心病狂地杀伤或杀死他人以求脱逃,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本文主要介绍了盗窃罪的概念、中国古代盗窃罪的产生、成立及处罚以及我国关于盗窃罪本质的学说。介绍了盗窃罪的对象,对财物进行了概述和分类,并介绍了盗窃罪的保护法益和学说发展趋势。 关键词:盗窃罪;占有;对象;保护法益 前言:现代刑事法治在现代化法治国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刑事法律学科也相应地为国家所重视,成为公认的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发展、繁荣最为显著的主要法学学科领域之一。在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刑事法学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以更为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盗窃法规在刑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值得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其中盗窃罪的概念与盗窃对象更是值得我们研究和进一步认识的。 《左传》转述周公所言:“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贿为盗,盗

器为奸”。盗窃罪可谓是刑事司法领域最为普通、最为常见的犯罪,也是最古老的一种犯罪形态。人类社会自从有了财产的私有制,有了物质生活条件的剩余,就出现了盗窃犯罪。历代的统治阶级,为了稳定社会、维持统治,总是把盗窃犯罪当作打击的重点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盗窃罪仍然是最为普遍的犯罪现象,在各级人民法院所审理的刑事案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刑法修正案八当中,对盗窃罪相关刑罚做出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解决了一些司法实践中的争议,但是由于盗窃犯罪的具体情况极为复杂,新型盗窃行为层出不穷,盗窃罪相关司法实践仍然存在着众多疑难,这也是刑法学者们关注的重点,由于不同的盗窃行为,其社会危害性差别巨大,主客观要件高度复杂性,因此,刑法学理论衍生出了博大精深的盗窃罪相关理论,由于从事司法实践工作,笔者对盗窃罪的相关理论问题也颇有兴趣。在对盗窃罪相关理论的研习中,笔者发现,我国刑法理论对盗窃罪概念的界定,并不能涵盖所有的盗窃犯罪行为,也无法有效地区分盗窃罪与其他相关罪名的界限,而盗窃罪的概念是盗窃罪理论中的基础,如果盗窃罪的概念不准确、不科学,那么,盗窃罪理论就会建立在错误的逻辑基础之上,对盗窃罪的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还可能导致盗窃罪理论和其他刑法理论的混淆。因此,深入研究盗窃罪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笔者从盗窃罪的概念研究着手,对该罪概念中的争议问题展开理论探讨,希望其对刑法理论的完善

法律经典案例分析

1、【案情】 1987年7月,王某因实施暴力强奸而被人民法院依法以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后其服刑表现不错,1999年7月被假释。2001年3月的一天,王某盗窃一辆汽车(价值8万元多元)而未被发现。2003年4月,王某因参与以传播“非典”相威胁敲诈某市多所高校钱财的行为而被逮捕,其后交代了自己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盗窃汽车的行为。 【问题】 (1)对王某适用假释是否合法?为什么? (2)对王某是否还需要撤销假释?为什么? (3)对王某上述盗窃行为应如何处理? (4)对王某上述敲诈高校钱财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5)对王某最后的刑罚应当如何确定? (6)假设王某在假释考验期间并没有实施新的犯罪行为,而表现正常。现2003年4月,其因参与以传播“非典”相威胁敲诈某市多所高校钱财行为而被逮捕,在侦查羁押期间发现王某其实真实姓名为“汪某”,因为在1981年的元月份曾经实施了一起重大恶性爆炸案件,公安机关在全省发布通缉令而成为被通缉重大嫌疑犯,为了逃避侦查而改名为“王某”。请问在此种情形下对其依法如何处理?为什么? 1、【参考答案】(1)对王某适用是合法的。因为对王某暴力强奸行为定罪量刑的活动发生97年刑法实施之前,根据刑法时间效力(“从旧兼从轻”原则),对该暴力犯是可以适用假释的。(根据9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法时间效力问题的若干规定》第8条); (2)需要撤销假释。因为其在假释期间又犯了新罪,根据刑法第86条第1款的规定,应当撤销假释(犯新罪的时间有限定即假释考验期间内,但发现该新罪的时间原则上并无时间限定)。 (3)该盗窃罪发现的时候并没有超过追诉时效,故应当定罪处罚,但同时要考虑王某对该盗窃罪由自首表现,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王某利用传播“非典”敲诈高校钱财构成敲诈勒索罪,而且是在假释期满后不久,构成累犯,依法从重处罚。 (5)撤销假释后,将强奸罪剩余的3年有期徒刑同盗窃罪、敲诈勒索罪实行并罚,其中,对盗窃罪要考虑因自首而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但对敲诈勒索要考虑属于累犯而依法从重处罚。

小区入室盗窃的方法有哪些

小区入室盗窃的方法有哪些 根据我们的调查,犯罪分子经常是“乘虚而入”,选择容易下手、难被人发现的地方入屋盗窃作案。如果在盗窃过程中被人发现,他们就有可能铤而走险,施行抢劫、伤人、强奸乃至杀人。那么小区入室盗窃的方法有哪些? 小区入室盗窃的方法如下: 黑招一:水渠煤气管道当云梯 现在城市许多住宅的水渠、煤气管装在户外,而且紧贴阳台、窗户安装,犯罪分子极易借助水渠、煤气管攀登入屋作案。广州天河区公安分局曾破获一起高层住宅入屋盗窃系列案,抓获窃贼欧阳连任。这位窃贼并非身怀绝技,只是利用安装在户外的煤气管攀爬入室,最高爬至 21 楼。他两个月内在黄埔大道西的红棉阁等高层住宅作案70 多宗,盗得10 多万元的财物。被捕后他交代,高层住宅的煤气管都是紧挨着窗户安装,每层都有一条支管,既可当扶手又能作蹬踏点,爬上楼方便

得很。 黑招二:攀爬防盗网如履平地 每家每户安防盗网是西安一景,但安装不规范的防盗网中看不中用,窃贼常常利用凸出的防盗网爬上爬下作案。据调查,在西安绝大部分后半夜发生的盗窃案件有两种形式:一是撬开防盗网入室行窃;二是利用防盗网爬上去,钻入高层的住户作案。不规范的安装,虽然保护了自己,但损害了别人,防盗网不防盗反而“助”盗。 黑招三:趁你不在撬门入屋 这是犯罪分子白天作案的惯用手段。通常先通过敲门试探家中有无人在,有人则称找错门,无人则撬门入室作案。早期的防盗门只有几颗螺丝固定门框,实际上根本经不起撬杠的力度,一分钟就搞定。近期防盗门在结构及强度方面有很大的改进,但随着微型气割工具的诞生,在我国已经多次发现利用该工具进入室内行窃的案例。

黑招四:假冒户主请锁匠开锁 近年在不少失窃案件中发现,部分胆大妄为的小偷趁你旅游或外出时,竟在光天白日之下冒充户主谎称钥匙丢失请专业的锁匠前来开锁,继而入室作案。 黑招五:楼顶拴绳“荡秋千” 在著名的“陈旭然命案”中,罪犯丁国礼就是利用消防水管从33 楼天台滑下31 楼作案。在此之前,广州市也发生过多宗类似手段的入屋盗窃案。上个月,东风路某“高档住宅小区”内发生抢劫强奸案。歹徒在凌晨时分用绳子从楼顶滑入一户住宅内作案,被独居在家中的女事主发现。歹徒遂将事主捆绑强奸并掠去财物。这种作案手法比较隐蔽,因为大家都认为无人敢从楼顶自上而下作案,因此对楼顶天台没有作任何防范和巡查,结果越是安全的地方越不安全。

关于盗窃刑事案件(盗窃罪)最新司法解释及简要分析

盗窃定罪起点幅度提高为一千元至三千元盗窃“救命钱”等“数额较大”标准减半“家贼”获得谅解可免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盗窃罪新旧司法解释重点内容对照表 盗窃罪新旧司法解释重点内容对照表 本报北京4月3日讯(记者张先明)为依法惩治盗窃犯罪行为,保障公私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今天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全文见今日二版)的有关情况。该《解释》自2013年4月4日起施行。 《解释》共十五条,主要规定了盗窃“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多

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认定,盗窃财物数额的认定方法,“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认定,盗窃未遂和以单位形式组织盗窃的处理等问题。 《解释》首先明确了盗窃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鉴于除了盗窃财物的数额外,盗窃犯罪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盗窃情节、后果的严重性,同样也是影响社会危害性的因素,《解释》第二条明确规定,盗窃公私财物,具有曾因盗窃受过刑事处罚,一年内曾因盗窃受过行政处罚,组织、控制未成年人盗窃,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在事件发生地盗窃,盗窃残疾人、孤寡老人、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在医院盗窃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盗窃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因盗窃造成严重后果等八种情形之一,“数额较大”标准可以按照第一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解释》第三条明确规定,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的,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盗窃,或者为了实施违法犯罪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盗窃的,应当认定为“携带凶器盗窃”。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应当认定为“扒窃”。 《解释》第八条规定,偷拿家庭成员或者近亲属的财物,获得谅解的,一般可以不认为是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酌情从宽。 据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介绍,盗窃犯罪是最为常见多发的一类犯罪,在各类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